骨科
」 車禍 骨科 微創手術 足底筋膜炎 醫生靜脈曲張併發症多?還會影響其他手術?醫籲小腿血管凸起勿輕忽!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在台灣,靜脈曲張已成為常見疾病,當腿部出現一條條蚯蚓狀的「浮腳筋」時,許多人誤以為是普通腿部不適,常選擇泡熱水或溫泉緩解。雙和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李紹榕醫師就表示,這種做法反倒將加劇靜脈曲張的病情!李紹榕醫師進一步說明,靜脈曲張的患者通常會感到腿部沉重,即便沒怎麼做運動,腿腳仍感到特別不舒服。對一般血液循環不良的人而言,熱敷、泡熱水可能有效,但靜脈曲張的問題就是血液回流不良,熱敷或泡熱水容易導致血液淤積在腳下,使症狀更加嚴重。靜脈曲張盛行率高 可能影響其他手術要先處理在台灣,女性靜脈曲張的盛行率約3至4成,但李紹榕醫師指出,患者多因症狀輕微而不以為意,推測整體盛行率可能高達7至8成。除了誤當一般腿腳不適外,許多患者也會忽略靜脈曲張可能連帶影響其他科別的治療效果。若忽視靜脈曲張,當患者達一定年齡、需要進行其他科別的手術時,反而會被醫師要求先行處理靜脈曲張的問題。李醫師舉例,在骨科手術方面,患者若有靜脈曲張,骨科醫師會擔心手術過程中會因血液循環不良或容易碰傷血管,而有出血風險,以及傷口癒合後可能出現後遺症,就有3至4成靜脈曲張患者會在進行如置換膝關節,或是腳踝、小腿部位的骨科手術前來就醫。靜脈曲張3大併發症 醫:「這條」血管凸起要注意李紹榕醫師指出,靜脈曲張的併發症主要有三種,最重大的當屬深部靜脈血栓,單純靜脈曲張引發的機率雖然只有1%,但若合併髂靜脈壓迫,風險將大幅提高。由於髂靜脈壓迫患者到後期一定會發生靜脈曲張,因此針對主訴靜脈曲張的患者,醫師也會同步檢查其是否患有靜脈壓迫,以便能夠及早介入治療。第二常見併發症是靜脈的血管炎,當靜脈曲張合併有腳部傷口時,細菌容易侵入,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多數患者正是因為腳部發炎、疼痛和紅腫發熱,才意識到需要就醫。第三則是接近體表的靜脈會發生靜脈潰瘍和靜脈出血,往往會引起大量出血,讓患者感到恐慌。李紹榕醫師特別提醒,當長隱靜脈(雙腳內側較淺的血管)凸起、撐大到一定程度,血管分支超過膝蓋、在小腿附近出現時,建議患者立即就醫,不要讓其長到腳踝,避免病情持續惡化。醫籲3級以上應手術治療 「靜脈膠水手術」恢復期短、風險低靜脈曲張根據嚴重程度可分為1至6級。李醫師建議,3級以上的患者應考慮手術治療。目前的手術治療主要分為熱能和非熱能兩大類。熱能治療以雷射或無線射頻燒灼血管時,患者會有明顯疼痛感;且醫師必須在血管周圍施打麻醉劑,由於扎的針數較多,患者易出現瘀青的狀況,成為患者害怕開刀的原因之一。非熱能的治療則是靜脈膠水閉合手術,即透過施打硬化劑,讓靜脈血管凝固,過程中患者幾乎不會感受到疼痛,只要局部麻醉,手術時間短;術後患者無須特別休息即可離開診間,也不用穿著悶熱的彈性襪。李紹榕醫師也分享,許多60至70歲的患者,因期待手術恢復期短,不易被親友發現曾進行過手術,而傾向選擇靜脈膠水閉合手術。此外,對於年長且身體虛弱的患者,靜脈膠水閉合手術所需麻醉劑量較小,也能降低手術風險。避免負重、久站 防靜脈曲張再現 頻繁復發可能是靜脈壓迫作祟!李紹榕醫師表示,少數患者會對膠水產生過敏反應,需要短期用藥控制。另外,膠水將終身存在血管中,過於纖瘦、血管較明顯的患者可能會摸到血管的硬塊,醫師則較不建議這類患者接受靜脈膠水閉合手術。要預防靜脈曲張復發,關鍵在於調整生活習慣和工作型態,要盡量避免負重、久站。醫師也指出,無論使用熱能或非熱能的治療,靜脈曲張復發率僅2至3%,若患者復發頻繁,醫師會懷疑是否有靜脈壓迫的狀況,需進行進一步的檢查。
高鐵車廂全是人! 醫見「一家人上車」急讓:更需要這空間
骨科醫師嚴可倫昨(15日)搭乘高鐵,結果車廂內滿滿都是人,期間前方乘客好心豎起椅背。而他見到一家四口上車後,擔心孩子沒地方站,因此讓出空間。他認為,相較之下帶著孩子的爸媽顯然更需要這個空間,把位置提供給他們,心裡覺得很踏實。嚴可倫在粉專《有溫度的嘮叨 台中光田骨科 嚴可倫醫師 脊椎關節骨鬆專業 - 骨筋中外》表示,以為發車前半小時付高鐵票錢即可,結果被取消,所以就坐自由座,沒想到滿滿的都是人,不要說有位置了,能順利擠上預計的班次就不錯了。嚴可倫透露,車到板橋時,上來一家四口,因為自己是兩個孩子的爸,所以都會觀察帶孩子的爸媽有沒有需要什麼協助,「我招招手跟家長說『我左邊這裡有個空間,要不要讓弟弟站進來比較安全一點』,這空間因為上有有行李架,大人比較難容納,但給弟弟綽綽有餘,後來乾脆把整個空間讓給他們,因為媽媽陪兩個孩子在一塊,更安全、彼此也比較安心。」嚴可倫說,「對我來說,站哪個位置差別不大,反正平常開刀站個一兩個小時都很常見(差別是開刀地板不會晃XD);而且我單兵行動,有個扶手抓就可以了,相較之下帶著孩子的爸媽顯然更需要這個空間,把位置提供給他們,心裡覺得很踏實。」嚴可倫認為,人與人的互動時間或許不長,卻也很微妙,前座的乘客讓出空間給他,自己再把空間交給更需要的人,或許弟弟妹妹長大也會觀察、並協助身旁更更需要的人,這樣蠻棒的。
印度醫院疑電器短路火勢吞噬大樓 釀7人窒息死亡
印度丁迪古爾(Dindigul)一家私人醫院於12日晚上發生火災,目前研判可能是由電器短路引發。當天晚上9點左右醫院接待區突然起火,大火和煙霧迅速蔓延到4層樓,很快就吞噬了整棟大樓,造成7人窒息死亡,其中包括1名兒童,至少29名傷者被轉移到附近的醫院救治。據外媒報導,警方表示,當天晚上9點左右一家私人骨科護理醫院發生火災,火勢從接待區蔓延,沒過多久大火和煙霧就蔓延至4層樓,造成7人窒息死亡,其中包括1名兒童,而有6人被困在電梯內後獲救,因已經窒息,目前正在接受治療,目前還有至少29人被轉移到附近的醫院救治,其中大部分是骨科患者。死者包括50歲的蘇魯裡(Suruli)和45歲的妻子蘇布拉克什米(Subbulakshmi)、50歲的瑪麗亞馬爾(Mariammal)和其兒子、28歲的穆魯幹(Mani Murugan)、35歲的拉賈塞卡(Rajasekar),以及一名女童。警消獲報後,消防花一個多小時才將火勢撲滅,晚上10點左右救援和疏散工作已經完成,丁迪古爾地區警長表示,警察小組正在調查起火原因。目前,官員排除了漏電是起火原因的可能性,但也表示接待區有電腦和電源系統,可能會出現短路。晚上10點左右救援和疏散工作已經完成。(圖/X)
不只老人!兒童也會得關節炎 醫警示「4大徵兆」提醒家長
不只是老人,兒童也會得關節炎!關節炎指的是發生在身體上各關節的發炎疾病,關節疼痛、僵直、腫脹等,都是關節炎的症狀。在台灣,不少老人飽受退化性關節炎折磨之外,肥胖者、更年期後女性、關節有舊傷、以及過度使用關節者也都是關節炎的好發族群。然而,知名復健診所復健科王竣平醫師就指出,兒童也有罹患關節炎的可能,且因為症狀不容易被察覺,籲請家長要多留意孩子的情況。王竣平醫師在fb粉絲團《復健科 王竣平 醫師 板橋 骨科復健 疼痛控制》發文指出,發生在兒童身上的關節炎通常被稱為「兒童特發性關節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JIA),是一種自身免疫疾病,影響16歲以下的孩子,會導致關節發炎、腫脹、疼痛,甚至影響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成長。這種疾病會讓免疫系統誤攻擊身體的健康細胞,進而引發關節發炎。另外,這是一種「特發性」疾病,也意味著目前仍未能了解明確的病因。小孩難表達身體狀況 4大常見徵兆要多留意王竣平醫師指出,小孩子可能無法明確表達身體哪些部位出現不舒服的狀況,因此家長們要特別留意孩子的行為和身體變化,醫師也列出一些兒童特發性關節炎常見的徵兆:1. 關節疼痛:孩子可能會抱怨關節疼痛,這些疼痛可能隨著白天的活動而有所緩解,但若有反覆發作的情況,就需要重視。2. 關節腫脹和僵硬:某些關節(如膝蓋、手指、腳踝等),可能會有腫脹、僵硬的症狀,在長時間靜止或休息後會特別明顯。3. 運動能力下降:由於關節疼痛和僵硬,孩子可能變得不願意運動,甚至不再參加原本喜歡的體育活動或遊戲。4. 發燒與疲勞 :有些孩子會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燒、疲勞,這些症狀有時會與其他感染性疾病混淆,需進行進一步檢查。藥物治療、伸展運動、心理支持 攜手小小病童對抗病情儘管兒童特發性關節炎目前無法完全治癒,但王竣平醫師表示,適當的治療能夠有效控制病情、減少關節損傷,讓孩子維持正常的生活品質。如使用抗炎藥、免疫抑制劑,及生物製劑等藥物治療,可以幫助減輕發炎反應、控制疼痛,並防止關節進一步損傷。王醫師也指出,專業的物理治療師可幫助孩子透過伸展運動,保持關節的靈活性,並強化肌肉、減少僵硬和疼痛。此外,健康均衡的飲食也對增強免疫系統有所幫助,因此家長要確保孩子攝取足夠的營養,尤其富含鈣質和維生素D的食物有助於維持骨骼健康。還有,面對長期的疼痛和治療,孩子可能會感到焦慮、沮喪,心理輔導和家人的支持能幫助孩子應對病情帶來的心理壓力,讓孩子建立積極的心態。
搭高鐵看到車廂「這一幕」 醫開不了口嘆:它正發出悲慘吶喊
高鐵車廂日前發生旅客因座位問題,延伸至潑水衝突,引發熱議。台中光田醫院骨科醫師嚴可倫藉著時事提問,是否有人知道高鐵餐桌限重多少。他指出,自己看到旅客將重物放餐桌上,內心有很多對話,最終仍沒開口,「到現在我還是有一點後悔。」嚴可倫在粉專《有溫度的嘮叨 台中光田骨科 嚴可倫醫師 脊椎關節骨鬆專業 - 骨筋中外》表示,同樣是發生在高鐵上,當下看到這一幕,蹦出的想法是「如果餐桌的支架有生命的話,它一定正在發出悲慘的吶喊」,特別看了看自己的桌板,清楚寫著「餐桌限重十公斤,請勿吊掛或放置重物」,既然是餐桌,放杯咖啡、放份麥當勞、放本書,都不成問題。嚴可倫提到,有時在高鐵上用電腦,自己都會更小心翼翼,避免施加太多力道在桌面上,行李、背包要嘛放腳邊地上,要嘛怕髒的就放頭頂的行李貨架,避免讓餐桌的支架乘載太多的重量,因槓桿原理而減短壽命。他直言,當下其實很想輕輕叫醒女士,提醒她們餐桌別放重物比較好,但腦中閃過很多種狀況,萬一對方回「啊高鐵你家開的嗎?我買了票,高興怎麼放就怎麼放」、「少年仔哩呷飽太閒喔?為這種事情把我叫起來」、「我們這些包包都沒放什麼,很輕啦!安啦!安啦」,所以終究沒開口。嚴可倫說,「到現在我還是有一點後悔,如果我當時有勇敢的叫醒女士,可能因此可以讓高鐵公司減少未來修繕的成本,進而把資源轉移到維護其它讓乘客更便利的設施。如何善意的提醒他人不對的行為,其實是生活中很重要,教育中卻往往欠缺的一環。」事後他回想了一下,若下次再遇到類似情形,會換種方式說「阿姨,我聽說之前有人東西太重壓壞桌子,後來還賠錢,您東西如果不輕,要不要放架子上」,以「利他」為出發點,應該可以圓融一點。
體育老師「早發性髖關節炎」疼痛不堪! 微創手術助重回球場
47歲許先生是一位國中體育老師,近3年來右邊的髖關節越來越痛,越來越覺得力不從心,每天上班都得吃止痛藥。到住家附近醫院檢查後,發現是右側髖關節發育不良造成的早發性髖關節炎,就醫進行微創正前開人工髖關節手術,經過2個月的肌力訓練,現在又回到籃球場上奔馳。接受人工髖關節手術者 以這2狀況居多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骨科部部長黃贊文說明,退化性髖關節炎的病人大多在70歲左右因為軟骨嚴重磨損而接受手術。在台灣大約50-60歲左右就需要接受人工髖關節手術的病人,以股骨頭缺血壞死(飲酒過量或大量使用類固醇導致)和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為主。例如許先生就是因為髖關節發育不良,再加上從小就接受籃球訓練和比賽,長時間下來最終造成髖臼關節的嚴重關節炎,因此還不到50歲就需要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傳統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恢復時間長、易出現併發症黃贊文部長指出,由於許先生是體育老師,除了改善髖關節的疼痛之外,對日常生活及工作的功能需求高,需要切開肌肉的傳統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會讓已萎縮的肌肉復原更加困難,不但復原時間變長,在籃球運動中也容易有脫臼風險,重建穩定的髖關節也可能導致長短腳的情況。因此,微創正前開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對許先生來說是比較適合的手術方式。此外,針對許先生發育不良的髖關節與不到50歲年紀,醫療團隊建議使用3D列印的鈦金屬髖臼杯來促進與骨頭的癒合,使用維他命E墊片加上巨型陶瓷股骨頭,為許先生打造一個穩固又耐用的人工髖關節。微創搭配怡樂適療程 恢復快、降低併發症黃贊文部長建議,近年來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量不只增加,而且年齡層有降低趨勢。在醫療技術的進步下,治療患者需要傾聽病患的需求,提供個人化的完整治療方案。目前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在微創手術技術搭配「怡樂適(ERAS)手術快速恢復療程」,不僅讓病人恢復快、降低術後併發症風險,也大幅縮短住院時間,98%的病人在手術後24小時內可以下床活動,48小時內即可出院。黃贊文部長提醒,如果有長期關節疼痛、保守治療無效,應該及早尋求專業骨科醫師的意見,進一步檢查與治療,開心地享受健康人生。
北醫附醫超微創脊椎內視鏡技術 病患最快當天可返家
打破傳統脊椎手術傷口大、住院時間長的印象,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運用超微創脊椎內視鏡技術,以極小傷口和精準操作,助病人加速術後恢復。傳統脊椎開放式手術 傷口大、恢復時間長北醫附醫骨科部吳孟晃主任表示,傳統脊椎開放式手術通常需要大範圍切開皮膚和肌肉,傷口較大,恢復也較長,診間往往有病人聽到脊椎手術就擔心卻步。為提供更安全、高效的脊椎治療模式,北醫附醫107年引進脊椎內視鏡設備,將超微創內視鏡運用於椎間盤切除、脊椎狹窄減壓及內視鏡脊椎融合等脊椎減壓手術,截至112年11月已治療470位病人。超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 精準、安全全性高、恢復快北醫附醫神經外科陳淑美醫師解釋,超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能在1公分以內的切口下完成複雜的脊椎手術,不僅大幅減少傷口和組織損傷,利用高解析度內視鏡影像,更能精確辨別脊椎內的神經、血管和軟組織等精密結構,顯著提升手術的精準度與安全性,同時降低術後疼痛、併發症風險,讓病人快速康復,早日回歸正常生活。結合樂康專案 評估術後狀況最快當日可返家吳孟晃主任強調,對長者而言,長時間臥床休養可能導致肌力流失,也可能增加跌倒及其他健康風險;因此,超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今年起更進一步結合樂康專案,病人經醫療團隊評估後,適合者可於手術後4-6個小時於病房接受觀察,若術後狀況良好,手術當天即可返家休養,無須住院,有助於長者保持身體機能,減少肌肉流失風險,以及病人就醫的不便。脊椎問題遲未治療 恐致多重併發症陳淑美醫師提醒,脊椎健康不容忽視,若遲未治療可能導致神經壓迫、行動受限,甚至引發慢性疼痛及其他併發症,建議可透過專業醫師評估與先進治療,及早解除病痛,重拾自理能力與生活品質。
寵物情緣/見愛貓動刀心疼大哭 張睿家當四寶爸:原來幸福這麼簡單
張睿家在新作品《阿榮與阿玉》中飾演回到家鄉接手餐廳的廚師,由於這部戲場景大多在嘉義拍攝,因此演員們常常要台北嘉義兩邊跑,而拍攝期間最讓張睿家放不下的就是家中4隻貓咪,提到毛小孩們,他忍不住露出「慈祥」的笑容,表示:「看到牠們覺得很療癒,原來幸福可以這麼簡單,陪伴牠們的時間有限,很珍惜跟他們在一起的日子。」成為四寶爸雖然辛苦,但張睿家樂在其中。(圖/張睿家提供)4隻貓咪都是以點心命名,分別是老大麻糬、老二也是唯一的女生泡芙、老三起司以及忙內貝果,目前麻糬8歲,其他3隻都是7歲。談到把貓咪們帶回家的過程,張睿家表示有朋友家裡是貓社,他便去挑了麻糬回家,原本以為貓咪很獨立,但每次他要出門工作,麻糬都會一直叫,他便決定帶與麻糬同父同母的泡芙回家,後來聽說橘貓很黏人,便收編了長得跟自己很像的起司,又抵擋不了貝果可愛的外表,所以就成了「四寶爸」。過去是狗派的張睿家,因工作性質改養貓咪。(圖/楊澍攝)其實張睿家以前是狗派,剛出道時養了一隻黃金獵犬,但在狗狗兩歲半時他出國宣傳作品,第一天就接到家人打來的電話,說狗狗在醫院急救,原來是他弟弟帶狗狗到大安森林公園跑步,天氣太炎熱導致狗狗熱衰竭,「醫生評估牠的器官都燒壞了,救活也很痛苦,所以決定安樂死。」他用視訊見了狗狗最後一面,聽到爸爸說狗狗一直望向門外,似乎是希望看到他,讓他直接在東京街頭大哭。麻糬因生病變得情緒不穩,張睿家更小心呵護牠。(圖/張睿家提供)看到貓咪們身體不適,張睿家總會不小心哭出來。(圖/張睿家提供)走出狗狗意外身亡的傷痛後,張睿家評估自己的工作性質,覺得養貓比較合適,不過他在拍攝上一部作品《阿叔》時常常不在家,便把貓咪們帶到妹妹家,沒想到麻糬的個性變得很不穩定,就連看到他都會生氣,後來發現原來是麻糬的身體出狀況,檢查出胰臟炎及膀胱結石,導致情緒變敏感,「看到麻糬動手術我好想哭,以前常常會去鬧牠,生病後變得很小心呵護牠。」幸好現在麻糬已經恢復健康,情緒也變得穩定。泡芙(前起)、貝果、起司常常玩在一起。(圖/張睿家提供)除了麻糬,泡芙也曾動過刀,幾年前張睿家準備要到日本宣傳作品,卻發現泡芙怪怪的,後來看到泡芙的左腳小腿在晃,讓他驚慌失措,「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骨科診所很少,後來朋友問到一間診所,檢查後才知道泡芙的骨頭斷兩個地方,靠近關節。」由於他要出國工作,只好請爸爸每天到診所看泡芙,回國後他去看泡芙時忍不住哭出來,「看到泡芙在籠子裡面,一直叫整個眼眶都是濕的,真的好心疼。」直到現在張睿家都不知道泡芙的腿是怎麼斷的,猜測應該是跟其他貓玩時不小心受傷,好險當時即時把斷掉的地方接回來,沒有造成後遺症。張睿家在《阿榮與阿玉》再次飾演廚師。(圖/華視、東森超視提供)雖然《阿榮與阿玉》也是離開台北拍攝,但因為戲份集中,張睿家可以常常回台北陪毛孩們,不過他的戲份仍十分吃重,此次是他第二次演廚師,上一次是在《唯一繼承者》中飾演擅長粵菜的主廚,笑說有很熟悉的感覺。劇中他回到家鄉幫助餐廳轉型,至於他本人是否考慮過轉型?他表示當然會有這個念頭,但還是要看機會,透露自己對幕後工作很有興趣,不過現階段會先把演員身份顧好。張睿家很珍惜有戲演的時光。(圖/楊澍攝)張睿家出道21年,曾以《盛夏光年》獲得金馬最佳新演員,問及會不會想再拚一座獎?他坦言一定會想,畢竟自己非常喜歡表演,「但就看機會吧,有些東西強求不來,自己滿幸運的可以不斷演戲,很珍惜有戲可以演。」已經向女友求婚的他,現在拍感情戲還是會先跟另一半報備,由於求婚成功已經是2021年的事情,好奇是否已經登記結婚?他表示:「有在規劃,但還沒有時間,先把戲拍好,有消息會正式跟大家說。」雖然已求婚成功,但張睿家與未婚妻還沒有要登記結婚。(圖/楊澍攝)
合作王偉忠實境舞台劇 曝他20年前暖心鼓勵
王偉忠在中廣《欸?我說到哪裡了!》專訪蔣偉文,其實蔣偉文小時候曾在麵店看過王偉忠,當時他只敢默默吃麵,20多年前參加Channel V的VJ選拔又遇到王偉忠,後來出線的是張兆志與李蒨蓉,但那時評審王偉忠就拍著他的肩膀說:「你很好,繼續努力啊!」他也真的一路努力到現在,靠著美食闖出名號。2人最近合作實境舞台劇《村子》,在屏東勝利星村現場實景演出。蔣偉文眉飛色舞地說起演出前一天遭遇颱風過境的驚險,因為在眷村廣場上露天演出,觀眾上千人,很擔心老天不作美;當天早上其實已經雨停,沒想到一同演出的湯志偉開心的說「你看天氣多好!」結果又開始下!王偉忠笑說,應該幫湯志偉取個綽號叫「掃把」。臨演出前大家祈禱,奇跡出現,居然在開始演出的那一分鐘停雨!蔣偉文說,「真的很棒!」王偉忠強調《村子》不是帶一齣舞台劇到屏東演出,而是要讓這齣戲在屏東「生長」出來,所以邀請當地素人加入,有郵差、骨科醫生與鎖具公司的老闆等,蔣偉文覺得這種感覺真的不同,排練之後,覺得大家都變成村民,特別有意義,而且演出前一天颱風剛過境,頗有同舟共濟的精神。王偉忠則希望日後能帶著《村子》到各地眷村,透過唱歌、跳舞甚至打群架,熱熱鬧鬧的,讓原本寂寞的老村子都活起來。蔣偉文最近推出新書《地方爸爸蔣偉文的101款無麩質便當》,因為兒子對膚質過敏、經常全身癢,他特別研發無麩質便當菜色,很有成就感!讓王偉忠萬分敬佩,因為他小時候看著王媽媽為了便當菜色傷透腦筋,當年媽媽天天送便當到學校給他,第一句話往往都問,「你上午沒闖禍吧!」蔣偉文笑說兒子則會趁著交接便當的短短時間,與他分享同學講了什麼冷笑話,這些親子互動,想起來都是非常珍貴的記憶。
祖雄抱10月大女兒亮相攝影棚 自招婚後放縱6塊腹肌全消失
馬來西亞男星祖雄去年與烏克蘭女星佳娜結婚,今年1月迎來愛女「內內」誕生,近日祖雄抱著剛滿10月大的女兒錄影《聚焦2.0》,內內呆萌可愛表情讓主持人高文音直呼:「超可愛!」祖雄更表示因夫妻兩人國籍不同,會讓女兒從小就接觸中文、英文、俄文三種語言。祖雄秀出重新鍛鍊找回的腹肌,透露去年剛結婚時飲食部分相當放縱,腹肌線條全消失。(圖/年代提供)祖雄說去年剛結婚時飲食部分相當放縱,美食美酒毫不忌口,2個月沒健身就胖了7公斤、腹肌線條全消失,身為健身達人的他自創「腹肌黃金公式」,靠地中海飲食及間歇運動成功擺脫贅肉,不僅瘦回78公斤的結實身材、還找回6塊腹肌和人魚線,在大家的鼓舞下祖雄掀開上衣大方「炫腹」,令在場男性來賓都羨慕不已。祖雄為成為健康管理專家考取近20張證照,他提及近期許多人拍影片挑戰16蹲,但蹲站動作錯誤恐傷膝蓋關節,祖雄提醒蹲下時膝蓋不可超腳指,且蹲下動作越慢越能訓練穩定度,也現場示範如何正確操作捲腹運動、保護頸椎安全。骨科花世源醫師則提醒年長者,骨質流失情況下,再用錯誤姿勢出力就容易骨折受傷,其中髖骨骨折第一年死亡率高達2成,相當於中風或乳癌末期的死亡率,所以平時就該鍛練肌力保護骨骼健康,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本周6晚間8點,於年代新聞50頻道播出《聚焦2.0》。
扁平足「穿這1種鞋」恐釀反效果! 醫曝挑選注意事項
43歲陳男近一個月來因為腳底疼痛,走路越來越不舒服,一下子就會一跛一跛的,使用痠痛噴劑、貼布等都無法獲得改善。到醫院骨科看診,經醫師問診並檢查後,發現患者本身就有扁平足問題,因為聽人介紹去買了號稱可以矯正扁平足的硬底足弓鞋,反而造成了足底筋膜炎。扁平足足弓向下塌陷 這些原因都可能導致童綜合醫院骨科部王叔昂醫師表示,扁平足是因為足弓向下塌陷,失去一般人足弓原有的弧度,而無法吸收身體重量與地面的反作用力,導致出現平衡差、易跌倒、腳部容易疼痛、無法久站與容易扭傷等多種狀況。發生原因分為遺傳、先天性韌帶鬆弛、先天性附骨黏合等先天因素,以及肥胖、姿勢不良、骨骼病變等後天因素。向上硬撐足弓 反使集中壓力引疼痛有些民眾對足弓鞋有迷思,認為長期向上硬撐足弓能改變扁平足,但是反而對足部造成傷害。王叔昂醫師說,正常人體足弓的結構跟作用是為了讓足底有伸展作用,而能增加足底接觸地面的表面積,從而降低腳底單位承受壓力。但如個案患者穿著足弓鞋卻妨礙了腳掌的伸展功能,還導致當腳接觸地面時,壓力的接觸點在一個最高點(足弓鞋的頂點)、而非擴散至腳底的面積,因而疼痛、無法正常走路。成人扁平足已定型 鞋子應選有避震作用王叔昂醫師呼籲,其實成人的扁平足已定型了,不建議自行矯正。基本原理應該是要減少足底面積的壓力,因此就應選用氣墊鞋或乳膠墊的避震作用來減輕足底壓力。也可經由專業骨科或復健科醫師進行診療,並提供做適切的建議與治療。
醫二代炫富「家開診所、爸月賺80萬」 他一查嚇傻:兄弟姊妹都是波波醫師
波波醫師爭議不斷!一名網友近日分享,高中時期有個同學時常炫耀爸爸開診所每個月能賺70、80萬,也喊著未來自己要到波蘭讀書,返台就能當醫生,讓他相當羨慕。如今波波醫師害命事件曝光,原PO突然好奇這位同學的近況,才發現對方不僅在國外讀書,還會開跑車、旅遊、賭博,使他無奈道「台灣政府真的不檢討一下波波醫生的制度嗎」。這名網友在Dcard以「未來波波醫生的高中同學」為題發文表示,過去在讀高中的時候,班上有個同學總是喜歡大聲宣揚自己未來要到波蘭讀醫學系,一天到晚說自己爸爸開診所每個月賺70、80萬,未來只要花錢就可以到波蘭讀醫學系,之後回台灣當醫生,「那時候只覺得羨慕」。直到最近台灣波波醫生的話題出現,原PO才又回想起這位高中同學,好奇去查看對方的近況,才發現那位同學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全都到波蘭讀了醫學系及牙醫系,甚至有的已經到爸爸開的診所執業了。原PO透露,努力回想了那位同學當時在校期間,包括讀書也還好、常常考試還會作弊、整天泡妞、炫耀家裡有錢,「再看看他現在在國外讀書生活,整天賭博、開跑車、旅遊,這種波波醫生回來台灣當醫生究竟要害死多少人?台灣政府真的不檢討一下波波醫生的制度嗎?」貼文一經曝光後,不少網友留言道,「不知道是不是創作,但至少是現實向,悲」、「我不知道是不是創作文,但我高中同學去波波的就那副調性,歐洲玩得蠻開心的」、「正常,我高中念私校,上次點開波波醫生名單,裡面一堆玩超開的高中同學…還有早就畢業回來在等實習的學弟妹,每天玩超爽,所以你我身邊同學,或是常看的診所裡就有波波也不無可能」。也有鄉民分享,「我認識的某波也是,爸爸骨科醫師,家裡還有一間診所,回台灣醫師一考4次,還一直炫耀自己在疫情期間在波蘭的考試是怎麼作弊通過的,這種素質這是笑死」、「高中同學是波波,現在在牙醫診所」、「有個高雄女一天到晚曬歐洲,還一直把自己醫學系掛在嘴邊,結果波波越來越被知曉之後,她默默把華沙的學校從臉書拿掉,還把哀居改私人」。此外,就有人感嘆,「有聽過朋友的朋友是捷克回來的,當初讀的很認真+辛苦,不過我沒問是哪間學校只是剛好閒聊聊到,但目前也是在大醫院當醫生,真的覺得是個人的問題、政府政策篩選跟核實規劃的問題,根本跟從哪裡回來的沒有關係。真的應該要給予政府壓力,從源頭上督促他們從規則上做好把關才是最重要的,要不然整個社會氛圍卡在這種原罪獵巫的狀態,真的很恐怖,也會扼殺那即便是同樣出生但也是認真努力的醫生」。
《錦繡安寧》累計破百萬次觀看 張晚意被封「偽骨科專業戶」
張晚意、任敏主演的宅鬥復仇劇《錦繡安寧》成下半年陸劇流量黑馬,本週迎來大結局,於LINE TV累計破百萬次觀看,最新劇情中,女主角「羅宜寧」(任敏 飾)的狗血身世曝光,發現原以為的父親,實際上只是媽媽的前夫,因此和三哥「羅慎遠」(張晚意 飾)沒了血緣的束縛,愛情就此萌芽,無奈她的恐怖前任「陸嘉學」(此沙 飾)不斷糾纏,請求皇帝賜婚不成,決定搶親,在兩人成親之日設下圈套,引開羅慎遠後,放火燒屋擄走新娘羅宜寧,驚人的「偏執愛」與瘋癲演技都令觀眾印象深刻。《錦繡安寧》全劇於LINE TV熱播中。劇中,羅宜寧的前任陸嘉學,因為不願面對她即將嫁給羅慎遠的現實,在她大婚前夕找上門,說出「我愛你愛得比任何人都早、愛得深、愛得久」、「你再給我一次機會,我們重新開始好不好」、「我不會放棄的,任何人跟我做對,都不會有好下場!」等瘋狂言論試圖挽回,在羅宜寧大婚當天,還掉下痛苦的淚水,行徑雖然恐怖瘋癲,但同時也演出揪心感,讓不少人看到相當入戲,直言「陸嘉學已經愛到瘋了」、「這個情緒爆發太猛」。張晚意飾演的羅慎遠從落魄庶子一路逆襲。(圖/LINE TV提供)張晚意飾演的羅慎遠堪稱勵志代表,從小因私生子身份,備受全家族冷落,但好在天資聰穎又遇到恩師,讓他得以從落魄嫡子一路逆襲,不過角色設定起初太悲慘,連張晚意都笑稱:「一開始太苦了,爹不疼又沒娘,直到遇到妹妹。」張晚意過去在《長相思》中就曾上演過「偽骨科」(意指實際上無血緣關係)兄妹戀,這次與任敏搭擋,再度愛上自己的妹妹,被網友戲稱為「張愛妹」,本人看到後幽默回應「攤牌了,其實我姊姊是張惠妹」、「『愛妹』讓人受盡委屈」讓一旁的任敏聽到後都直接大笑,直呼太有哏。任敏飾演羅宜寧。(圖/LINE TV提供)任敏以主演電影《悲傷逆流成河》、古裝劇《玉骨遙》闖出知名度,初次和張晚意合作,大讚對方個性與角色相當相似:「看起來高冷,實際上很開朗,是會逗大家笑的幽默男孩。」而這次接演《錦繡安寧》,她也收到觀眾肯定「變漂亮」、「狀態好、演技好」,險些感動到掉眼淚,坦言自己很在乎觀眾的聲音,也非常感謝粉絲的誇獎與支持,談起兩人之後是否有機會二搭,張晚意也大方回應「可以挑戰別的年代吧」,任敏也認同說可以,讓粉絲們相當期待。
名嘴張友驊散步跌倒過世!衛福部揭「老人常摔地點」 骨科醫:7類人注意了
資深名嘴張友驊在夜間散步時不慎跌倒,重創頭部,當場失去呼吸心跳,經送醫多日救治後,於昨(11)日上午過世,享壽70歲。事實上,衛福部過去曾指出,107年的死因統計中,跌倒高居65歲以上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的第2位。對此,骨科名醫也示警,這「7類人」容易跌倒,請務必要特別注意。衛福部表示,根據國健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3280位65歲以上老人中,自述過去1年曾跌倒者有495人,這也代表著,每6個老人就有1位在1年內有跌倒經驗。衛福部也提醒,分析長者最容易發生跌傷意外的地點,於室內分別是臥室、客廳、浴室;室外則是街道、公園、農地。而從長者跌傷的原因來看,第1位是滑倒或絆倒,其次是失去平衡或頭昏,第3位則是碰到或撞上物品或人。衛福部強調,嚴重跌倒可能會造成長期臥床甚至死亡,呼籲長者防跌要從生活小細節做起,切勿輕忽跌倒的傷害,規律運動、維持居家環境及用藥安全,都是防跌的好方法。另外,台大醫院骨科部教授、主治醫師楊榮森曾經在《健康2.0-名醫觀點》頻道中說到,「俗話說衰老從腳開始,死亡從跌倒開始」,跌倒後可能引起骨折,骨折後很容易造成死亡。楊榮森提到,調查統計發現,若因跌倒後造成髖部骨折,會引起很高的死亡率,其中男性在跌倒後1年內死亡率達22%、女性則15%,雖經過幾年來大家的努力,女性已降至11~13%,「假如說跌倒造成的是腦出血,或是其他傷害的時候,死亡率會更高」。對此,楊榮森警告,臨床上有7種人容易跌倒,包括中風、帕金森氏症、失智症、視力不良、肌少症、平衡感不好以及骨質疏鬆症患者。若想要好好預防、強健骨骼,楊榮森建議,首先要好好休息保存充分的體力,再者要有適當的保護,除了運動使肌肉、骨骼更加強壯外,也要注意環境的安全保護,必要時可安裝扶手;最後,要適當運動,不僅對肌肉、骨骼、腦部組織、腸胃蠕動等等有益處,也會改善整體的力量及平衡功能,身體更強壯、健康後,也比較不容易跌倒,降低死亡風險。
減重防禦股2/康霈女總談創業淚灑人生 當年「淨值剩1元」押房籌錢不敢說
堪稱首檔醫美新藥股康霈(6919)10月4日以433.8元由興櫃轉上市,一開盤股價就大漲24%衝上537元,9日收盤價為522元,其大股東友華(4120)股價今年以來上漲10多元。這一檔所開發新藥雖尚未取得藥證,但投資人已在股價上反應期待,原因是康霈的新藥為局部減脂注射劑且陸續公布的臨床數據令人驚艷,搭上瘦瘦筆帶動全球減重塑身熱潮列車。康霈上市記者會後,CTWANT記者專訪董事長徐坴暉與執行長(總經理)暨研發長凌玉芳,兩人回首12年創業路,不約而同提到2019年公司走入谷底,淨值只剩一元,借錢照發薪水,在人前強顏歡笑,「我那時把房子抵押揹到二胎,跟太太財產分開制,免得受我牽累……。」徐坴暉回首這段找錢留人的辛苦歷程,看似雲淡風輕,實則幾經峰迴路轉,尤其是2021年5月間,在董事張高榮醫師推薦公司給友華生技(4120)董事長蔡正弘,8月引進資金1.68億元,翻轉康霈命運,順利催生新藥。負責新藥催生的正是凌玉芳,她主導研發同時身兼總經理、執行長,公司上百項專利都出自她的手。凌玉芳出身桃園軍人家庭,考上北一女後因參加街頭遊行,父親擔心台北自由學風讓女兒不夠專注學業,轉學到中壢高中,後來陰錯陽差考上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但她鍾情化學,遂轉攻成大醫學院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碩士畢業。康霈研發局部減脂注射劑,其臨床試驗專選最難減重的腹部。圖為康霈創辦人、執行長暨研發長凌玉芳。(圖/報系資料)「這是我第一次談康霈,說到流眼淚。」蓄著大波浪長髮、有著彩繪指甲、一雙炯炯有神大眼的凌玉芳,總是笑臉迎人,她接受CTWANT專訪首度談起自己的人生故事,包括姐姐癌逝及讀學時身兼五家教、一個麵包啃一天等種種生活苦境,逼使自己從低谷中站起來。畢業後,凌玉芳進入新藥相關產業,從事醫藥法規與專案管理,也做醫美行銷需求分析多年,直到2012年才決定與徐坴暉出來一起創業,走上研發醫美減脂新藥之路。凌玉芳解釋,「我完全是從醫美和市場角度來看需求,我看了許多研究報告,也訪談了許多醫師,幾千頁的外文資料也讀,發現很多人想要局部減脂但害怕動手術,苦無沒有好的非手術治療方法,因此才會想開發此類新藥,而且還要做別人沒做過的地方,就是最難減脂的腹部,開始著手。」這讓她吃盡了苦頭,因為用注射劑做腹部局部減脂,不但在台灣沒有,在全球的新藥臨床試驗也史無前例,甚至沒有主持相關類似經驗的試驗主持醫師團隊和CRO,剛開始的前二年,他們寫電郵到歐美許多臨床試驗機構邀請醫師加入,「很多人覺得康霈是言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根本不理睬我們。」凌玉芳說。凌玉芳接著進一步說,「幸好澳洲的Dr. Goodman熱愛研究願意擔任CBL-514的2a臨床試驗的主持人,等到我們2a期臨床試驗數據療效很顯著,才陸續有知名醫師願意加入試驗,且隨著更多數據公布,現在是好多國際知名醫師主動寫信給我們想要加入CBL-514的臨床試驗。」凌玉芳談到推動新藥研發的臨床試驗過程中,從找錢、募資到邀請醫師擔任試驗主持人,人前人後她和徐坴暉看盡了臉色,但二人始終不放棄。如今,康霈的新藥CBL-514注射劑預計今年Q4與明年Q1公布2項局部減脂2b臨床解盲統計數據;此外,同成分但劑量與劑型不同之CBL-514D,專注用於疾病治療用途,目前在罕病竇根式症亦進入2b臨床階段。友華生技2021年間決定投資康霈後,成為法人注資領頭羊,讓康霈擁有資金可以推動多項新藥臨床試驗。圖為友華生技董事長蔡正弘。(圖/報系資料)CTWANT特別問了一路走來遇到哪些貴人?凌玉芳秒回恩師,成大醫學院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賴明德教授,當初不在意她大學並非讀相關科系,也無經過實驗室實習,仍收她當研究生,開啟了她對分子生物學的熱愛和專業,也因此進入細胞凋亡的研究領域。「他給我非常大的空間,我在實驗室不只一次的修改做實驗的方法還有流程,他只要跟我溝通過覺得合理都欣然接受並且一路支持我」「我需要去家教來賺生活費和學雜費,他也容許我在用餐時間先離開去家教。」當年,只有凌玉芳一人邊唸研究所邊家教,大部分教授不容許。接著,凌玉芳提到股東Joe,「他當初評估覺得康霈有潛力,但他老闆不願意投資,結果他選擇自己投資我們」「後來也找了很多好朋友投資一路支持我們,包含在我們淨值剩1元左右的時候,也協助我們找投資人買回部分不願意繼續投資的股東股票,幫公司解決困境。」還有一位Mike,是Joe的好友,「我們上興櫃後,這位股東一路買,目前是前十大股東,他是骨科醫師,非常了解超音波導引注射,這次的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也是因為他有受此之苦,我們才發現514可能可以治療OSA,他本身對投資和生技領域都蠻熟悉的,我們的數據他也都看得懂。」「我們2023年現增30億元風雨飄搖之際,最後能夠順利成功並且超額認購,Mike和Joe幫了非常大的忙⋯…,因為他們在投資圈認識很多投資人本身又很專業,所以介紹並說服了很多投資人加入我們的現金增資,那時候我們的價格一度已經跌破現增價,很多人都傳我們現增會失敗……。」「還要感謝友華蔡董看好我們,義無反顧成為康霈第一個法人投資者,帶動其他的投資人願意投資我們,才讓康霈有相對充足現金可以推進後續的臨床試驗,成功完成興櫃前二次現增取得十幾億現金,更得以展開多個適應症的二期臨床試驗。」其實,友華本身在2022年也是有代理一款抑制食慾為機轉的減重口服新藥「康纖芙」(Contrave),正式進入減重市場;而在這之前則是投資康霈取得股權約3.1%(康霈發行新股的最新持股比率),並擁有康霈CBL-514溶脂注射劑台灣獨家代理銷售權的優先議價權,這也讓友華股價跟著起飛。如今康霈從興櫃轉到上市,二位創辦人念茲在茲的貴人,以及一路相挺的公司團隊與許多股東們,讓他們有機會完成全球第一個局部減脂新藥開發。
女子常搬文件!竟釀「爪狀手」 醫曝治療方式預防神經受損
陳小姐33歲,是一位上班族,工作上常常需要搬運沈重的文件和書籍。這一年多來陳小姐開始出現左手前臂痠麻和手指頭無力的症狀。經診所醫師診斷是頸椎問題,然而復健五個月後仍未改善,手掌甚至開始出現肌肉萎縮的現象。心急的家人帶陳小姐來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骨科部門診,詳細檢查後發現陳小姐左手肘的尺神經受到壓迫,相當嚴重,也已經出現手掌肌肉萎縮凹陷的「爪狀手」情形。手肘隧道症候群 嚴重會有不可逆神經損傷黃贊文部長說明,手肘隧道症候群是上肢常見的神經壓迫症狀,由於尺神經在手肘處的位置非常表淺,因此很容易受到傷害。手肘隧道受到直接的撞擊時容易造成急性尺神經發炎,若是長時間以手肘關節做倚靠的動作,或是工作常要提重物而需要長時間將肘關節維持在屈曲的位置時,則會導致慢性的尺神經壓迫而使神經受損。運動醫學中心徐振恆醫師指出,手肘隧道症候群大多數症狀集中在手部,常見包括無名指和小指的麻刺感,而嚴重的手肘隧道症候群則可能導致手部肌肉萎縮、無力,並使手指協調的動作變得困難。除了理學檢查以外,也會安排神經傳導檢查來進一步確認是否為手肘隧道症候群造成的尺神經病變。症狀輕微可採保守治療 嚴重則需進行尺神經減壓手術徐振恆醫師進一步說明,手肘隧道症候群症狀比較輕微的患者,如果尚未出現明顯感覺異常和肌肉萎縮無力,可以選擇保守治療,包括服用消炎止痛藥來改善局部發炎腫脹,睡覺時使用副木固定以免手肘過度彎曲等,都有機會自行緩解。當保守治療無效或已出現手無力、肌肉萎縮甚至有明顯的「爪狀手」時,尺神經的減壓手術治療則成為必要選項。發現手肘麻痛和無名指、小指無力 及早就醫與治療徐振恆醫師建議,現代社會的工作壓力大,在辛勤工作拼經濟的時候也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若發生手肘麻痛無力和無名指、小指無力症狀時,應及早尋求專科醫師建議,進一步檢查與治療。
關節炎讓8旬嬤痛不欲生 機械手臂導航手術「隔日即下床」
80多歲的林阿嬤長年飽受退化性關節炎困擾,特別是右膝近期每況愈下,頻繁莫名疼痛與反覆腫脹,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連上下樓梯或從椅子上起身都痛苦難耐,外出得靠輪椅代步,甚至連獨自步行一小段路都無法完成,因擔心麻煩家人,林阿嬤盡可能減少外出活動,自我封閉讓心情鬱悶。雙和醫院骨科陳冠豪醫師說,林阿嬤以前因工作關係,常需要久站,當時雖有痠痛的情形,但大多休息幾天或服用消炎藥物就會好,如今上了年紀,疼痛感越發強烈,甚至連消炎藥物,或注射玻尿酸都無法改善。另外,透過影像檢查發現,林阿嬤右膝軟骨嚴重磨損與骨刺生長,導致股骨與脛骨直接摩擦,骨架變形歪斜,進而引發疼痛不適,也是明顯的退化性膝關節炎。經討論後,決定以置換人工關節的方式來幫助林阿嬤重拾希望。考量到林阿嬤年紀較長,為減輕手術對身體的負擔以及希望術後快速恢復,因此將採羅沙機械手臂導航手術系統(ROSA Knee)來進行膝關節置換術,在醫療團隊的努力下,歷時約1個半小時便完成手術。值得注意的是,林阿嬤在手術後隔日即能下床,並依靠著助行器慢慢行走,休養5天後即順利出院,一星期後返診追蹤時,已能放開拐杖行走,隨著膝關節疼痛與活動度均顯著改善。陳冠豪醫師說明,羅沙機械手臂導航手術系統是以機器人手臂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透過術前計畫與完全客製化的3D立體建模,輔以AI運算即時定位追蹤導航,加上多動向機器人手臂,達到精準置換人工關節之目的,同時減少對病人的軟組織及肌肉傷害,有效降低術後疼痛感與提升功能恢復速度,後續便能盡快展開術後復健,以及減少併發症的機率。陳冠豪醫師強調,每位病人的症狀不盡相同,退化程度也不一,然面對不同嚴重程度的膝關節退化,應要有適當的治療策略,並非只有置換人工關節一途,但臨床上常見民眾因輕忽自身關節狀況惡化,導致錯失治療良機,間接讓許多醫療選擇的可行性。建議民眾若發現膝蓋疼痛持續2至3週,合併腫脹緊繃時,就應就醫接受詳細檢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效果,不只是為減緩不適,也是替未來熟齡樂活作好準備。
車禍左膝關節積水、疼痛! 「自體骨髓幹細胞」重建膝健康
32歲的黃先生因車禍造成左膝重創,長期飽受劇烈疼痛和關節積水之苦,生活品質大幅下滑。經過深思熟慮,他選擇接受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短短半年後,黃先生的症狀獲得顯著改善,不僅擺脫疼痛困擾,還能重拾運動樂趣,擁抱充滿希望的生活。突破性細胞療法 造福軟骨缺損亞東醫院骨科部副院長張至宏醫師詳細闡述了細胞治療的過程:首先在局部或半身麻醉下,從患者骨盆抽取骨髓幹細胞。這些珍貴的幹細胞隨後在符合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GTP)的實驗室中精心培養、增殖,最終形成名為Kartigen的軟骨修補移植物。最後,醫療團隊透過關節鏡或微創手術,將這些修補物精準植入患處,促進軟骨修復。軟骨缺損及時修補 新式治療更明朗 林凱旋醫師強調,軟骨缺損雖不等同於退化性關節炎,但若置之不理,可能演變為更嚴重的關節問題。相較於傳統的微骨折手術和馬賽克鑲嵌術,Kartigen軟骨修補移植物具有獨特優勢,不僅能在不損傷自體軟骨的前提下修復大面積缺損,還能生成與天然軟骨極為相似的組織。生活質量和膝關節功能均顯著改善 證實細胞治療成效卓越治療半年後,黃先生的康復進展令人振奮。他不僅恢復了正常行走能力,還可以自如地蹲下和跑步,困擾已久的關節積水問題也徹底消除。根據術後追蹤評估,黃先生的生活質量和膝關節功能均獲得顯著提升。他的日常生活和運動時疼痛指數(VAS)都從3降至0,意味著完全告別疼痛。此外,他在膝關節損傷及骨關節病治療效果評估(KOOS)和膝關節功能評分(Tegner Lysholm)中均達到滿分,國際膝關節文獻委員會主觀膝部評估(IKDC)亦接近滿分。MRI MOAKS評分更是從32分大幅改善至14分,充分證實了治療的卓越成效。
台大名醫強吻熊抱女助理入獄變緩刑 1關鍵法官相信他不會再犯
台大醫院骨科部主任王至弘是業界名醫,但2021年爆出他在辦公室強吻並熊抱一名藥廠女助理,受害人事後馬上傳訊息告訴主管和同事,對台大提出性騷擾申訴外也向檢方提出告訴。王至弘辯稱只是為了打氣加油才「愛的抱抱」,但他一審遭判刑8個月,王至弘上訴後,高院今(11)日改判他緩刑3年,1個關鍵讓法官相信他不會再犯。判決書提到,王至弘在2021年10月某天晚上,將某藥廠派駐在台大醫院的女研究助理叫到辦公室裡,談話結束後突然趁女助理不注意,強行環抱她,又將女助理口罩拉下強吻,過程中還伸手撫摸女助理的背和臀部,過程約30秒。女助理當下嚇到不知所措,王至弘還表示可以送她回家,但她馬上拒絕。女助理返回她的辦公室,馬上傳訊息告訴主管和同事,自己遭到王至弘熊抱和強吻,所幸她有即時醒過神,推開王至弘並說不可以這樣,兩人分開後讓她氣得向其他人表示,「超想罵髒話的啊」;事後受害女助理對台大提出性騷擾申訴,並向檢方提出告訴,王至弘也遭提起公訴。今年1月一審結果,法院根據諸多客觀事實,認定王至弘強制猥褻犯行明確,判處有期徒刑8個月,案件可上訴;今日二審高等法院審理後,法官認為一審判定無違誤,但王至弘沒有前科,又長期擔任台大醫師和台大醫學院專任教授,「歷年門診及手術總人數很多」相信王至弘不會再犯,被害人的損害也能透過民事訴訟請求賠償,故給予緩刑。全案仍可上訴。據悉,在民事部分,受害女助理請求賠償100萬8915元,最後北院民事庭判王至弘須賠償50萬8915元,50萬元為慰撫金,8915元是就診費用。王至弘自1993年進入台大醫院骨科部擔任主治醫師,很快成為台大醫學院骨科專任教授,他個人專精於微創全平衡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前後十字韌帶重建術、半月軟骨修補術、肩旋轉肌破裂修補術等,有不少職業球員都是找他開刀治療,在運動醫學界頗負盛名。◎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上班遇車禍後寸步難行! 「運動醫學中心」復健助順利擺脫拐杖
29歲的李小姐二個月前在上班途中發生車禍,造成膝部副韌帶受傷、十字韌帶鬆脫、半月板撕裂傷等傷害,使她必需以手杖輔助行走,後續在中醫復健科的轉介,以及骨科治療建議下,到「運動醫學中心」做復能診療,目前的她已擺脫手杖回復正常生活。運動醫學中心 非僅治療運動傷害光田綜合醫院物理治療師賴冠帆表示,不少人聽到「運動醫學中心」,都直覺以為是看運動傷害,但除了看與運動相關的傷,更著重提升患者的骨骼肌肉功能,讓患者在受傷後,盡快回到正常生活,甚至能開始運動,才是運醫中心的最主要目的。術後復能問題 需藉由各種運動提升肌耐力賴冠帆進一步提到,過去針對骨科、神經外科等外科的手術患者,常面臨術後復能的問題,像不少患者在接受膝關節手術後,雖然手術成功,但肌力卻因之前膝關節不適,而嚴重喪失,此時就要藉由各種運動,來提升患者的肌耐力,進一步保護患者的膝關節,讓他們能正常地行走坐臥,重拾日常生活。「以人為本」整合治療 讓運動成為治療一部分光田運動醫學中心主任陳彥志認為,運動醫學中心的宗旨,在於以人為本的整合治療,讓「運動」成為治療的一部分,讓病人能夠主動參與。期待能藉由運動醫學中心的成立,能更進一步提升民眾的骨骼肌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