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
」 運動 登革熱![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1/393671/sm-6d6587402539a92159411d05f6071b40.jpg)
泰山迎客流高峰!外骨骼「登山機器人」爆紅 充一次電可走14公里
春節期間,登山觀景是很多人的出遊選擇。今年春節假期,大陸山東省泰山景區迎來客流高峰,各地遊客紛至沓來,登泰山、觀日出、賞美景,盡情領略山河壯麗風光,祈願新的一年心想事成。據統計,春節假期前3天,泰山累計接待遊客達到16萬人次。而「機器人幫助遊客登山」的景區新服務,也讓泰山再次出圈。《每日經濟新聞》報導,為了幫助老年人和體力較差的遊客更好體驗登泰山的樂趣,景區在這個春節假期首次嘗試投入助力機器人裝備,目前已經有部分遊客開始試用這套裝備。正式投入使用後,這種助力機器人裝備將以租賃的方式供遊客使用。「真的管用!戴上之後腿都不疼了,感覺像是有人在拉著我上山,科技感滿滿!」遊客王先生興奮地說,只見他身著類似科幻電影中「機械裝甲」的登山助力機器人,正在健步如飛地攀登泰山,引來周圍遊客紛紛側目。「如果這個爬山助手將來成熟並應用,能對不經常登山的人,有很大的幫助!」一名濟南遊客表示,試了一下這個機器人後,爬山的時候腿一點也不費力,感覺比走平路都要輕鬆。泰山文旅集團工作人員介紹,登山助力機器人是一款「外骨骼機器人」,同時也可廣泛應用於登山、健身、跑步、日常行走、上樓等生活和工作領域。據了解,機器人自重僅1.8kg,運用先進的人體工學設計以及動力、電子和AI算法等核心技術,可感知下肢的每一個運動趨勢,及時給予恰到好處的助力,可有效減輕雙腿負擔,從而助力遊客輕鬆登頂泰山。該款機器人可以連續走5個多小時。一次充電可行走約14公里,對體力不足的群體來說,想要領略泰山風光,又不想因為坐索道而錯過沿途風景,就可以戴上登山助力機器人上山,體驗一下登山的感覺。據悉,這款產品正在試運營階段,預計3月初批量投放市場。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393309/sm-4fc7fcfdf67e758c5d8530b4d0f5c28b.jpg)
批賴喊朝野和諧綠卻玩大罷免 蔣萬安:人民會接受嗎?
台北市長蔣萬安31日表示,賴清德總統新春直喊朝野和諧,但民進黨卻一直喊出「大罷免」,這樣雙面手法「人民會同意嗎」?蔣萬安31日大年初三到大龍峒保安宮參香,談到賴清德於新春談話時呼籲,期盼朝野和諧社會團結,不過賴清德兼任主席的民進黨卻發起一波波大罷免,在春節期間甚至遍地開花,蔣萬安直言,這種「為罷免而罷免」的政治操作,是傷害台灣的民主,這是自己從2024年開始便非常清楚的立場,民進黨既然已是執政者,「當家還鬧事,主動挑起戰火,人民會接受嗎」?他批評。蔣萬安也指出,2024年才剛選出的立法委員,沒滿一年就嚷嚷要發起大罷免,值此過年期間,大家希望能夠平靜、團圓好好地過年,現在發動仇恨值很高的大罷免,「民眾會同意嗎」?蔣萬安強調,自己出身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如今當了台北市長,當然也一直和國民黨立委站在一起,國民黨在台北市的立委表現大家有目共睹,非常認真地努力讓台北市愈來愈好。值得一提的是,保安宮日前也抽出新年度國運籤,「真金經火煉千回,此物生成七寶魁,分明骨骼非常在,誰肯移來就炭灰」。保安宮解籤者翻譯,這代表真金必需經過烈火的千錘百鍊,才能成為最珍貴的寶物,而這裡的骨架格局非比尋常,才能承受得了焠火的鍛錬。解籤者指出,好東西要經過打磨才會變更好,也代表台灣遇到好事前會有很多磨難,且需要每天慢慢累積,最後才會有好的結果,而歷經波折,都要堅持國家的民主、自由根基,永遠傳下去。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0/393080/sm-288af9745a0926c97b08ed71babd1ca0.jpg)
北市動物園除夕加菜!黑猩猩首嚐「香菜」秒傻眼 轉頭狂瞪保育員
動物園的動物過年吃什麼?雖然除夕(28日)臺北市立動物園休息一天,但是園內的動物廚房和保育員依然用心準備豐富食物,讓動物們營養均衡的攝取一起過個好年。臺北市立動物園自入冬以來就開始因應季節調整動物食譜,提供動物當令的新鮮食材,並配合食物增量和營養熱量提升,讓動物可以度過寒冬。動物園會以當季蔬果定期更換食譜,豐富化動物的飲食並攝取不同的營養,最近的菜單中就有白蘿蔔、豆薯、油菜、百香果、釋迦等季節食材輪番出現加入動物的春節菜單。部分的食譜中也提供少量的堅果、果乾,像是核桃、龍眼乾、紅棗、無花果、還有過年限定的栗子,讓動物的食物增添不同風味同時補充能量。白頸狐猴很快將米糕一掃而空。(圖/臺北市立動物園自提供)動物園有時也提供多樣化的蔬菜給動物嘗試,讓動物的感官和取食行為有適當的刺激。像是最近保育員就試著提供香菜給動物們食用,沒想到動物們反應兩極!有些動物似乎不喜歡香菜的氣味,或者對它細碎軟嫩而水分和纖維較少的葉子沒什麼興趣,黑猩猩群得到香菜的時候,許多個體眼睜睜看著他們落在地上也無動於衷。少數幾隻黑猩猩試著放進嘴裡咀嚼,咬幾下後便興趣缺缺,也有些猩猩不可置信地望著保育員,好像想不透這是什麼食物。不過動物園精心調配的猴米糕就很受靈長類的歡迎,今年農曆春節前推出一道「綠意盎然」的小點心-青豆紅棗猴米糕。青豆富含植物性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如葉酸和維生素K,對動物的肌肉維持、舒緩情緒及骨骼健康有一定的幫助;紅棗含有維生素C及豐富的膳食纖維,有抗氧化及順暢排便等功能。今年獼猴對青豆米糕很捧場。(圖/臺北市立動物園自提供)今年農曆春節期間,動物園的中央廚房特別為動物們設計了充滿年味的美味驚喜,首次以青豆、紅棗等天然食材加入米糕製作,為動物的年菜健康把關,同時也豐富了食材。在目前動物園的食譜中,「豆類」是相對少用的食材,然而豆類所含的植物性蛋白質對於許多植食性及雜食性動物來說,是除了肉、蛋、蟲以外的蛋白質來源。園內的臺灣動物區的獼猴、非洲動物區的狐猴、狒狒,看到保育員拿來的米糕,很快就一掃而空。大家過年期間來到動物園參觀的時候,不妨觀察看看動物們正在享用哪道菜!動物園的中央廚房透過季節食材與提供比例、方式的變化,為動物們更換當季的「時令蔬果」與我們一起歡度節慶,在顧及營養需求之外也讓動物們展現更自然的行為,提升動物福利為動物的幸福生活努力。動物園營養師也再次提醒大家,來園遊玩請勿餵食動物,以免影響動物們的健康。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1/393021/sm-901fc50bf9c0b4c6620a5e17cb5d793c.jpg)
出入營謀大吉昌、兩家門戶各相當 各地廟宇國運籤出爐
28日除夕,各地廟宇抽出國運籤,新北市蘆洲湧蓮寺抽出象徵國運的「士籤」,為上上籤;頭前庄慈聖宮天上聖母抽4籤,其中國運的總籤暗示國內會出現對立;台北市大龍峒保安宮的國運籤表示,要把根基顧好,彰化市南瑤宮的年冬籤意謂先難後吉;苗栗白沙屯拱天宮也抽四季籤,預測新年產物收成。新北市蘆洲湧蓮寺:象徵政治、國運的士籤,抽出第89首上上籤,「出入營謀大吉昌,無暇玉在石中藏,如今幸得高人指,獲寶從心喜不常」;象徵農林漁牧農籤,抽第20首上上籤,「當春久雨喜初晴,玉兔金屋漸漸明,舊事已成新事遂,看看一躍入篷瀛」;象徵科技的工籤,抽第35首上上籤,「衣冠重整舊宿風,道是無功卻有功,掃卻當途荊棘碍,三人共議事相同」;商業的商籤抽出54首下下籤,「夢中得寶醒來無,應說巫山只是虛,若問婚姻並病訟,別尋生路得相宜」。新北頭前庄慈聖宮天上聖母:國運的「總籤」抽出第15籤,籤詩為,「兩家門戶各相當、不是姻緣莫較量、直待春風好消息、卻調琴瑟向蘭房」。解籤老師說,兩股勢力相當,對立無法融合,如果強行較量會增加紛爭,要等待適應才能和諧。北市大龍峒保安宮:大龍峒保安宮抽象徵國運的「歲君」籤,籤詩「真金經火煉千回,此物生成七寶魁,分明骨骼非常在,誰肯移來就炭灰」保安宮志工作家林恕全表示,要把原有的根基顧好,是今年最重要的方向,另外,詐騙猖獗,也要小心「來意不誠的人」。彰化市南瑤宮:南瑤宮抽出四季籤,有人民籤、生意籤、六畜籤、年冬籤,其中象徵運勢的年冬籤為先難後吉,籤詩為「筊筶好難前,求謀大吉昌,滿門多吉慶,童叟喜氣揚。」南瑤宮表示,年度運勢展現「柳暗花明」,「筊筶好難前」代表年初可能遇到挑戰,但「求謀大吉昌」只要有耐心就能轉危為安,「滿門多吉慶,童叟喜氣揚」描繪家庭和樂的美好景象。白沙屯拱天宮:拱天宮抽出「稻、豆、瓜、海」四季籤,拱天宮在臉書發文,「用以預測新一年農產和漁獲的情況,為當地居民的農漁活動提供指引。白沙屯的四季籤反映出當地農漁村的特色,通過媽祖的籤示項目『稻、豆、瓜、海』,不僅真實地傳達了媽祖對這片土地、海洋和人民的庇佑,也顯示出媽祖、當地居民與自然環境之間緊密的聯繫。」「稻籤」第3首:前生結下好姻緣今日相逢赤線牽多福多男並多壽一門嘉慶此為先「豆籤」第1首:曉日曈曈萬象蝕河清海晏慶年豐生逢盛世真歡樂好把心田答化工「瓜籤」第56首:種得藍田玉一雙鳳凰相感為翱翔貴人真有非常遇代代兒孫保吉昌「海籤」第68首:忽見蛟龍起海中雲騰致雨浪兼風善人遇此心安定庸俗相逢膽戰忡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0/391240/sm-e72162c99d5d1b10256cad55e657351a.jpg)
【2025】維生素、礦物質與必需脂肪酸來源全攻略,輕鬆補充人體必需營養素!
現代人生活忙碌,經常忽略了攝取足夠的維生素,而維生素是維持身體健康運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確保身體能夠保持最佳狀態,我們需要從飲食中攝取各類維生素。維生素A是眼睛健康和免疫功能的關鍵,可以從胡蘿蔔、瓜類和深綠葉蔬菜中獲得。維生素C,則因其促進膠原蛋白的生成而聞名,且能增強免疫系統,我們可以透過各種水果,如:柑橘類、草莓和西蘭花來獲取。TOP10維他命C水果含量排行:TOP1:紅心芭樂(珍珠芭樂)、TOP2:釋迦、TOP3:台灣棗、TOP4:黃金奇異果、TOP5:木瓜、TOP6:甜柿、TOP7:柳橙、TOP8:綠色奇異果、TOP9:草莓、TOP10:楊桃更多人體必需營養素的健康知識 >> 【悅活新知】營養補充專欄探索最佳維生素來源,保持健康活力不僅如此,維生素D也是不可或缺的,它主要是透過陽光照射皮膚而生成,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從魚肝油、蛋黃和乳製品中攝取。維生素B群,特別是B12,則對神經系統及紅血球健康至關重要,維生素B群可透過於肉類、蛋類及奶類來攝取。透過豐富多元的飲食來涵蓋這些維生素,無疑是維持健康活力的絕佳策略。有效攝取礦物質以支持身體機能礦物質在維護人體基本機能上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礦物質中如:鈣質對於骨骼和牙齒的健康不可或缺,我們可從乳製品、杏仁和豆腐中獲取這一重要的礦物質。鐵質則有助於血液攜氧功能的運行,能夠從紅肉、豆類和菠菜中取得。而鎂是幫助肌肉與神經系統正常運作的元素,常見於香蕉、堅果和全穀類。同時,鋅對於免疫系統的支持,以及皮膚健康也有重大的貢獻,補充鋅,可以透過肉類、海鮮和蛋類來攝取獲得。通過合理的膳食搭配,確保身體獲得足夠的礦物質,將對我們的整體健康產生顯著的提升。更多人體必需營養素的健康知識 >> 【悅活新知】營養補充專欄必需脂肪酸的重要性與飲食攝取指南必需脂肪酸是一類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脂肪,因此必須透過飲食來獲取。比如,Omega-3(歐米伽-3)脂肪酸在支持心臟健康、減少發炎反應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從魚類,如:三文魚、亞麻籽油、以及核桃中攝取到這類脂肪酸。Omega-6(歐米伽-6)脂肪酸,儘管在大多數飲食中已易取得,但其平衡攝入也非常重要,以免抑制了Omega-3(歐米伽-3)的健康功能。必需脂肪酸不僅有助於心血管健康,還能支持大腦功能和視力發育。為了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我們應該在飲食中納入足夠的健康脂肪,確保必需脂肪酸的充足攝取。全面解析必需營養素,打造健康基石必需營養素如維生素、礦物質和脂肪酸是維持健康和防止疾病的重要保障。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需要調整飲食來涵蓋多種類的營養成分。建議以天然的食物作為營養來源,如新鮮果蔬、瘦肉、全穀和健康脂肪,這樣不僅能提供必要的營養,還能避免加工食品的潛在危害。一旦我們建立起強勁的營養基礎,身體能夠更好地應對生活壓力,增強免疫力,同時降低各類慢性病的風險。這些基石,將成為我們健康、充滿活力生活的堅實保障。更多人體必需營養素的健康知識 >> 【悅活新知】營養補充專欄精心選擇食物,獲得完整的營養供應為了獲得完整的營養,我們推薦大家在日常飲食中融合多樣化的食物。透過理解每種食物所含的營養素以及其對健康的影響,精心選擇食物成為關鍵。比如,我們每天應攝入足夠的水果和蔬菜,以便獲取眾多維生素和抗氧化劑。同時,適當的蛋白質如雞肉、豆類和魚類能提供足夠的肌肉修復所需的氨基酸。每餐搭配不同顏色的食物,不僅能增加食慾還能確保多類營養素的攝取。更重要的是,在選擇食材時重視品質,選购有機、新鮮食物。而通過精心的食物選擇,達到營養均衡目的,是維持身體健康的關鍵。人體必需營養素的常見問題 (QA)1. 為什麼維生素攝入不足會影響健康?維生素是支持細胞運作和保持器官正常功能所必需的。缺乏這些微量營養素,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免疫力下降、貧血以及其他健康問題。2. 如何確保獲得足夠的必需脂肪酸?通過飲食攝入豐富歐米伽-3和歐米伽-6的食物,如魚類、亞麻籽油和核桃,並避免過多加工食品中的不健康脂肪酸。3. 可以通過補充劑來獲取必需維生素、礦物質和脂肪酸嗎?雖然補充劑是一種方法,但最好還是以天然食物作為主要營養來源,因為食物不僅提供單一營養素,還有助於吸收的輔助成分。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1/389171/sm-831adc27576f85a9c6790dfbc7ae39cb.jpg)
台中市擺脫肥胖城市「六都第二瘦」 衛生局:過重市民佔比低於全國平均
台中成六都第二瘦城市!教育部體育署公布最新去年運動現況調查,台中市民過重或肥胖的民眾占38.4%,六都中僅次於台北市的37.6%,且低於全國平均39.6%,並較前年減少4.5%,有大幅進步。市府衛生局長曾梓展表示,前年運動現況調查結果,台中為六都第一胖,對此,衛生局規劃減重相關活動,此次調查展現市府推動健康城市成效,今年將擴大推動市民減重及規律運動活動,歡迎市民踴躍參加。衛生局長曾梓展表示,衛生局去年規劃推動減重相關活動,試辦一系列健康促進活動,從5月到10月,每個月針對不同族群從媽媽、上班族、青少年、爸爸、中壯年等,提供960位BMI達24的市民可免費報名至國民運動中心及部分民營健身房運動,並且量測身體組成,了解自身狀況,同步搭配線上營養諮詢,藉由運動及飲食雙管齊下,達到減重效果。衛生局表示,規律運動有助於促進身體健康,可以維持心血管、呼吸機能以及骨骼肌肉健康,還能減少焦慮及產生愉悅感;鼓勵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30分鐘、心跳要達到130下,或是會喘、會流汗,平常外出也可多多利用大眾運輸搭配步行,可走樓梯就不要搭電梯,週末假日與親朋好友相約戶外活動放鬆身心,同時促進身體健康。衛生局提醒,飲食與運動是防止肥胖的最佳策略,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零碎的時間累積運動量,如上下班通勤快走、步行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以及多走樓梯少搭電梯等方式,將運動融入生活中,逐漸養成運動的習慣,維持每日運動30分鐘,每週累積達150分鐘的身體活動。另建議市民的身體質量指數(BMI)應維持在18.5(kg/m2)至24(kg/m2)之間,保持健康好體態。衛生局補充,市府目前已建置2,271處運動地點及673家健康餐廳,提供民眾參考。更多健康相關資訊請至台中市運動及健康餐飲地圖(https://www.health.taichung.gov.tw/1792502/1792651/1792706/ )查詢。教育部體育署i運動資訊平台資訊(https://reurl.cc/oVmmoD)。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9/389129/sm-31000f4c86908c796476b8669af84104.jpg)
運動摔傷「肩關節嚴重受損」! 多元方式治療順利重回運動場
運動傷害往往讓運動員面臨生涯轉折點,一名熱愛籃球的運動員林同學在比賽中因意外摔倒,導致肩關節嚴重受損,不僅影響日常生活,更可能危及運動生涯。日常這些狀況 都可能導致肩膀受傷肩關節是由多個骨骼結構組成的複合關節,具有高度活動性,但相對缺乏穩定度。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復健科黃尚阡醫師表示,肩部問題不僅常見於運動員的過度使用或外力衝擊,一般人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受傷風險。肩關節由肱骨、肩胛骨、鎖骨及胸椎等多個結構組成,並與肌肉和韌帶相連,這種特殊的結構使其活動度大於穩定度,也讓它容易受傷。多元治療方式並行 提升治療效果經過詳細評估後,醫療團隊為林同學制定完整治療方案,包括止痛注射、增生療法及徒手治療等,有效減輕疼痛並促進組織修復。黃尚阡醫師補充,增生療法是一種低侵入性的治療方式,不僅具有促進組織生長的優勢,副作用也相對較少,已成為當前治療肩關節損傷的熱門選項。徒手治療放鬆關節組織 改善活動度 在接受增生療法後,物理治療師劉芳廷為患者進行徒手治療,透過軟組織放鬆及關節鬆動術,逐步改善肩關節活動度。治療初期,患者需要特別注意避免劇烈運動及重負荷活動,以免加重肩部負擔,同時也要避免熱敷以降低發炎風險。治療過程中,患者可能會在24小時內出現輕微不適,但這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可透過冰敷來緩解。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9/388359/sm-1c597459b9443ba8ba7b944444d6a5be.jpg)
檢測跨境電商商品問題多! 21件兒童商品「17件無中文標示、2件塑化劑超標」
網路購物已經成為現代人購物的主要管道,除了國內電商外,還有國外的「跨境電商」,消費者不須出國就能購買來自全球各地的商品,滿足消費者對不同產品的需求;消基會特別針對多家電商平台販售的兒童商品及飾品進行塑化劑及重金屬檢測,21件兒童商品及飾品中有高達17件均無任何中文標示,在塑化劑檢測,有2件童鞋高於國內對兒童用品的規範。消基會說明,本次在網路上隨機買了21件兒童商品及飾品,在標示方面,僅有4件符合國內法規,其餘都沒有以中文正體字標示;另外目前國內CNS 4797「玩具安全(一般要求)」及CNS 15503「兒童用品一般安全要求」有規範6種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及其混合物含量總和不得超過0.1%,在塑化劑檢測則有2件童鞋高於國內對兒童用品的規範。消基會表示,另外玩具或鞋子為了吸引目光,都會添加色彩,這些色彩可能會含有重金屬,特別是為了避免PVC產品在太陽或高溫下裂解,還必須添加安定劑,通常會含有鉛、鎘、鋅等重金屬成分,但過量的鉛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發展、貧血、腎功能受損等,發育中孩童更可能造成發育遲緩,過量的鎘也會影響腎臟功能及骨骼的發育。消基會指出,所幸這次「8種元素遷移測試」中,僅「KOROKORO角落生物兒童電子錶﹝扭蛋款﹞-炸豬排tonkatsu」的金屬扣環元素-鉻遷移量高於60 mg/kg,不過內容物的日文標示適用年齡為「15歲以上」,若依CNS 4797-2和CNS 15503規範,就不屬於14歲以下兒童使用的各類兒童用品,樣品是否符合規定,仍待主管機關評定。消基會建議消費者,除了比價也要檢視業者是否提供詳細的商品資訊,特別是玩具,如材質、適用年齡及注意事項等,當業者無法提供製造商名稱與聯絡地址等資訊時,若發生消費糾紛,消費者就可能求償無門,且若是商品屬於「應施檢驗、檢疫品目」範圍或有其他輸入規定者,可能會無法進口,誤買還可能觸法而受罰,因此消費者購買前最好深思。消基會強調,孩童更容易受到塑化劑等的影響,因此家長最好不要讓幼兒啃咬塑膠鞋或其他塑膠商品,以減少接觸塑化劑的機會,目前消基會和日本、韓國、新加坡簽訂有「跨境消費爭議處理合作備忘錄」,可以協力處理申訴。消基會也建議政府,網路購物已成為消費者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消費型態,但目前網路販售的商品標示不合格的比率偏高,應不定期抽驗網路販售商品的標示,並宣導業者確實遵循相關規定,才能降低不合格率,而網路販售的兒童用品,無論是否為應施檢驗品目,「塑化劑」也應列為市場稽查的重點,以確保孩童使用的安全,並參考歐美對境外購物的建議與規範,對消費者境外購入小包裹(免稅商品)等商品,應披露購買資訊,才能加強對潛在違法和不安全商品的檢驗。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0/388290/sm-78561ed38b55b66e708544ecef614f68.jpg)
女子隆鼻鼻型走鐘!還釀鼻塞 「1整形治療」順利解決困擾
愛美的小函自認鼻塌、山根低,去年到醫美診所注射玻尿酸隆鼻微整,不料半年後竟發現自己鼻梁變寬、鼻型走鐘;此外,還因鼻塞與過敏嚴重,導致頭痛且影響睡眠品質。就醫經診斷後,醫師發現小函的鼻梁填充物已歪斜,且困擾已久的鼻塞、鼻塌竟是因鼻中隔彎曲所致。鼻中隔彎曲 嚴重恐造成鼻塞、影響鼻竇功能羅東博愛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張家豪表示,兩鼻腔之間的分隔板稱為「鼻中隔」,鼻中隔彎曲其實很常見,成因可能為先天發育生成,或後天外力意外所致。輕微彎曲不至於影響鼻功能,但嚴重的鼻中隔彎曲可能造成鼻塞、影響鼻竇功能而產生鼻竇炎。結構式鼻整形手術 自體組織降低排斥與感染在接受結構式鼻整形手術後,小函鼻塞症狀減輕,鼻型變挺,鼻問題全改善。張家豪解釋,結構式鼻整形手術是從根本改善鼻樑結構。術中取病人胸下緣第6根肋骨約4公分骨骼,當作鼻整形材料。因是自體組織,因此不會造成排斥與感染;取出小部分肋骨,也不會影響呼吸、不會影響身體健康。張家豪先清除鼻樑裡原本的玻尿酸、手術移除彎曲的鼻中隔骨刺,矯正鼻中隔彎曲,再將小函的自體肋骨當作鼻中隔延長移植物與鼻樑墊高素材。鼻中隔延長、鼻樑墊高,都讓鼻子顯得更立體。東方人鼻中隔彎曲比例不低 就醫改善鼻功能與外觀張家豪醫師提醒,坊間醫美微整形多使用玻尿酸、微晶瓷等填充物注射進入鼻樑,但效果大多只能維持半年,半年過後這些填充物可能被身體吸收,也可能往外擴,導致鼻樑變寬,效果適得其反。此外,東方人鼻中隔彎曲比例不低,結構式鼻整形手術便是針對鼻子的中央結構-鼻中隔進行調整的手術。張家豪醫師表示,大多病人都是因鼻塞困擾前來求診,術後鼻部功能與外觀都一併改善。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8/386778/sm-c1742f8490a863690b570aba36faa131.jpg)
「3跡象」預告「孩子不會再長高了」! 骨科醫:別錯過孩子長高黃金期
雖然相貌、身材並不會限制一個人日後的成就,不過身為父母,往往還是希望孩子能夠長的高一點。家長該如何判斷孩子是否還在長高,又該如何協助孩子成長發育?骨科醫師嚴可倫分享「3大徵兆」,提供家長評估孩子是否還處在發育期。嚴可倫醫師還提醒,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和適度運動,都是促進孩子長高的關鍵,若發覺孩子的身高明顯落後同齡人,可尋求醫師評估。台中光田醫院骨科醫師嚴可倫在粉絲專頁發文表示,不少家長看到孩子比同齡小朋友矮小,往往會感到焦慮。他分享孩子「停止長高」的3大徵兆,並提供建議讓孩子不要錯過長高的黃金期。一、身高變化慢嚴可倫指出,若孩子的身高在1年內的增長幅度明顯減少、甚至停滯,可能是生長板開始閉合的信號。生長板是骨骼長高的關鍵部位,一旦逐漸閉合時,身高增長的空間也會逐漸減少。二、性徵提早出現如果孩子出現性徵提早發展,例如女生胸部發育、月經來潮;男生聲音變低、長出鬍鬚,這可能導致生長板提早閉合,影響最終身高。三、肌肉變結實嚴可倫表示,隨著孩子青春期的到來,男生的肌肉會變得結實,女生體態則更為明顯,這通常表示「生長的高峰期」已過。當骨骼和肌肉開始成熟,身高增長的速度會明顯變慢。該如何幫助孩子把握成長黃金期,嚴可倫提醒,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和適度運動是促進孩子長高的關鍵。家長們要確保孩子有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鈣、維生素D等營養素,並避免過量甜食和高油脂食物;同時,保持每天至少8~10小時的高品質睡眠,並配合跳繩、籃球、游泳等運動,都是幫助長高的關鍵。倘若孩子的身高明顯落後於同齡人,也可以盡早尋求醫師評估,進行骨齡檢查與荷爾蒙檢測,而根據診斷結果,醫師可能會建議使用生長激素治療,或抑制荷爾蒙治療。他說明,前者適用於生長激素分泌不足的孩子,能有效促進骨骼延長;後者則對於性早熟的孩子,能延緩生長板閉合,以爭取更多的成長空間。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5/385395/sm-fc8a603328bd969da0a37d2cbd7fe62d.jpg)
寵物情緣/林宇幫柴柴取霸氣名 出門一喊超驕傲:很炫的名字
新生代演員林宇家裡有一隻六歲的柴犬,取了很炫的名字,叫做「暴龍」。暴龍個性非常「柴犬」,很獨立,不會過於黏人,雖然跟他想像中親人愛撒嬌的狗狗有落差,但暴龍依舊是家裡受寵的寶貝,「就像爸媽在愛小孩一樣,個性怎樣都會接受」。林宇從小跟奶奶家的狗狗「小乖」一起玩一起長大。(圖/林宇提供)林宇從小就是跟狗狗一起長大,以前爺爺奶奶家養了一隻名叫「小乖」的小白狗,「我跟小乖感情很好,像兄弟一樣,我們會玩在一起,一起坐在家門前等爺爺奶奶回來,可是牠很兇,牠的怪癖是早上不能吵牠睡覺。」後來小乖在他讀國小時過世,是他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玩伴。六年前他準備去英國讀書,弟弟也要離家上台北,他不想爸爸媽媽太孤單,因此養了「暴龍」,「我們在犬舍看到牠,牠在兄弟姊妹中體型最大,感覺很健壯,我就跟我弟說牠長得很像暴龍。」林宇對於自己幫暴龍取的好名頗為驕傲,他笑說:「在外面叫牠暴龍,有其他主人說是很炫的名字。」暴龍小時候模樣呆萌可愛,體型骨骼強壯。(圖/林宇提供)第一次養柴犬,暴龍愛乾淨、不吵,是柴犬很大優點,「我們家住大樓,一開始左右鄰居都不知道我們養狗,牠很乖,不會亂叫」。但柴犬很獨立,自主性太強,配合度不高,除非有吃的,不然暴龍不見得聽從指令,他原本想像養狗生活會被狗狗的熱情填滿,但暴龍不走這路線,「我室友的貓還會來討摸,比暴龍還像狗。但從其他地方,可以發現暴龍可愛的地方,優點也很多,牠很忠誠,有地域性,還會保護主人。」林宇會教暴龍簡單的指令,也是與狗狗很好的互動遊戲。(圖/林宇提供)暴龍個性有調皮的一面,「牠很愛嘲笑柯基,笑人家腿短,跑給柯基追,柯基吠牠,牠就很爽。」也有過搗蛋叛逆,如果全家人出門沒帶上牠,牠可能就會製造一些驚喜,「可能是整地衛生紙,或是作業簿被撕掉,可以感覺到牠是想討拍,壞給你看,讓人知道不能這樣對待牠。」此外,暴龍一定要出門上廁所,「爸爸媽媽很辛苦,颱風天也要帶出去」,從牠上廁所的習慣,就知道是隻個性很純的柴犬,林宇說:「暴龍要在某一棵樹大便尿尿,牠出門有同樣模式,在哪個地方尿尿、大便,都有牠的邏輯,如果某個地方施工,牠可能就會拉不出來。」暴龍個性不會太黏人,也有自己的小堅持。(圖/林宇提供)現在爸媽的生活都是暴龍,「我媽是很有愛的人,把牠當小孩在顧,她會自己烘肉乾、鴨氣管給暴龍吃,因為烘肉乾很花時間,還要準備器具,看到這些,就覺得我媽真的愛牠。」爸爸天天帶著暴龍一起運動慢跑,退休後開著車帶暴龍一起去戶外攝影,拍鳥拍雲海。爸爸原本在他心中是比較man的形象,有時回家看到爸爸在跟暴龍說話,他才發現原來爸爸也是有反差萌的一面。林宇在學生時期壓抑對演藝圈的嚮往,還到英國讀商業研究所,後來被經紀人挖掘,依舊走入這行。(圖/焦正德攝)林宇演出BL劇《看見愛》有了關注度,這是他首部主演作品,爸媽很支持他,除了是忠實觀眾,也盡可能幫他做宣傳,「看到他們很為我驕傲,我要很感恩這件事。」林宇表示,希望可以繼續往演員方向努力下去,想嘗試不一樣角色跟劇本,「這是我現階段最想做的事情」。雖然爸媽都不了解演藝圈跟影視產業,現在仍全心支持他,讓林宇很感動。(圖/焦正德攝)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4/384134/sm-46ee8b2699461d8429494fd5834a4f7e.jpg)
愛吃「超加工食品」大腿會變粗! 研究示警:增加膝蓋退化性關節炎風險
現代飲食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超加工食品」,吃多不僅會變胖,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癌症及失智症風險。對此,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也在粉專發文分享研究結果顯示,常吃超加工食品,大腿肌肉上會有更多脂肪堆積,會加重膝關節的負擔,因而增加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臉書粉專《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近日分享北美放射學會(RSNA)年會發表的一項研究,這項研究共找來666位測試者,平均年齡為60歲,來觀察他們的飲食習慣與大腿肌肉骨骼間的變化。研究指出,吃超加工食品會使更多脂肪囤積在大腿肌肉上,而脂肪增加會加重膝蓋關節的負擔,因而增加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除此之外,研究團隊也發現這樣的脂肪堆積,與卡路里的攝取或運動量無關,食用超加工食品越多,大腿肌肉的脂肪就會越多。粉專續稱,不僅如此,從研究結果得知,食用超加工食品會影響肌肉脂肪的堆積,因此建議民眾日常飲食中應選擇營養價值高的食物,才能養成健康體質,更能為我們帶來健康的生活。據悉,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添加了更多成分,除了糖、鹽、油之外,還會添加多種化學成分(防腐劑、甜味劑、色素等食品添加物),試圖讓食物外表變得更吸引人、把味道變得更濃郁等,如含糖飲料、玉米脆片、餅乾、蛋糕、超商販售的包裝麵包、香腸、薯條、微波即時食品等都是屬於這類食品至於吃超加工食品對健康有什麼影響?超加工食品吃多了會誘發胰島素反應增加,使吃下去的營養轉變為脂肪儲存起來,在相同份量下,高熱量食物容易造成熱量攝取過量,導致體重增加。2019年權威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發表的前瞻性世代研究也指出,攝取超加工食品與心血管疾病、冠狀動脈疾病以及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增加有正相關。此外,研究指出,飲食中超加工食品的比例增加10%,就會增加12%整體癌症、10%乳腺癌風險,就連罹患失智症的機率也會增加25%。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4/384124/sm-40704b0cf746887e9dc69ccc0ef9c8b1.jpg)
腦麻夫妻備孕遭質疑 她崩潰痛哭: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安徽一名擁有22萬粉絲的直播主近日正在備孕,不過卻被眾人質疑。她認為,已經跟醫生討論過了,是可以生出健康寶寶的,「我到底做錯了什麼?」根據陸媒《新浪新聞》報導,安徽一名擁有22萬粉絲的直播主近日分享備孕一事,不過被網友質疑,因為其和丈夫都是腦性麻痺患者。對此,直播主表示,檢查基因沒有問題,可以生健康的寶寶,自己的身體狀況是因為小時候缺氧導致的。面對質疑,直播主痛哭,「我和我老公檢查過了,基因方面沒有問題。醫院說我是可以生出一個健康寶寶的,為什麼大家都這麼說我,我到底做錯了什麼?」她強調,丈夫沒有唐氏症,也沒有不良嗜好,「大家不要再去議論我們,生活誰都不想生病,我們會保持勇敢的心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報導指出,腦性麻痺即腦性癱瘓,指在胎兒或嬰幼兒時期,由於發育中的腦的非進行性損傷所致的一組持續存在的中樞性運動發育障礙和姿勢發育異常、活動受限綜合症,其運動障礙常伴隨感覺、知覺、認知、交流、行為的異常,以及癲癇和繼發性骨骼肌肉問題。專家提醒,夫妻雙方需要重視優生優育,在備孕期間應做好全面的準備與檢查,孕婦在妊娠期間應定期產檢,補充營養,保持健康生活,預防損害因素的發生,此外,有腦癱家族史的人群,也應做好產前諮詢,評估下一代是否有患病風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8/382568/sm-0e08e3ca9c99eea19e077948f46b354b.jpg)
糖尿病患者足部泡完熱水後潰瘍 緊急截肢保住一命
53歲的阿全在泡熱水浴後,腳部出現燙傷水泡,便自行擦藥包紮,過幾天傷口越來越痛,且發黑流膿,緊急前往醫院就診。醫師發現阿全是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但長期忽視血糖控管,導致足部神經周邊的小血管破壞嚴重,已出現神經、腎臟及視網膜病變,這次被熱水燙傷的小傷口形成嚴重潰瘍,情況危急,醫師立刻將阿全收治住院,清創並採取抗生素治療,後續阿全因足部壞疽造成四根腳趾壞死,進行截肢手術保住一命。導致足部潰瘍 常見這些危險因子台灣約有150萬名第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每年約2%的患者因糖尿病足相關病變接受治療,住院率高達6成,更是國人非創傷性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臺中榮總灣橋分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張育睿醫師表示,形成足部潰瘍的風險因子包括周邊血管疾病、神經病變、皮膚保護喪失或視力不佳增加跌倒碰撞機會,而糖尿病的高血糖容易損傷血管,引發神經及視網膜病變,大幅提高足部潰瘍及惡化風險,因此要十分重視血糖控制及皮膚保護,定期檢查以早期治療。足部潰瘍大於2公分 需手術介入避免致命張育睿說到,醫院通常會安排初診斷為糖尿病足部感染的病人做患部X光,檢查鑑定骨骼是否有變形或被破壞等異常情形,經評估傷口有感染會以抗生素治療。當足部潰瘍大於2公分之蜂窩性組織炎,或發生腫脹疼痛、惡臭、分泌物等跡象,屬於中度以上足部感染,臨床上通常需儘早會診外科醫師評估是否有手術介入治療的必要,避免併發症或傷口感染導致重症,危及生命。 每年一次末端神經病變篩檢 日常這樣做有助預防張育睿表示,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末端神經病變篩檢,透過足踝與手臂收縮壓比值(ABI)檢測及節段性血壓檢查,評估是否有周邊血管疾病,以早期接受治療。另外,體重、血壓管理及血糖控制相當重要,保持糖化血色素不超過8.5%,有效降低併發症發生,也能增進生活品質。張育睿補充,許多糖尿病患者因神經功能病變,對疼痛感受度不足,不易察覺足部受傷,患者應避免赤腳或穿著薄底拖鞋,建議使用包覆性鞋具,必要時選用治療鞋、客製化鞋墊或足趾輔具,預防足部潰瘍或復發。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0/382510/sm-9673b6a3b99c3e510dac61dfd6ec726f.jpg)
不只老人!兒童也會得關節炎 醫警示「4大徵兆」提醒家長
不只是老人,兒童也會得關節炎!關節炎指的是發生在身體上各關節的發炎疾病,關節疼痛、僵直、腫脹等,都是關節炎的症狀。在台灣,不少老人飽受退化性關節炎折磨之外,肥胖者、更年期後女性、關節有舊傷、以及過度使用關節者也都是關節炎的好發族群。然而,知名復健診所復健科王竣平醫師就指出,兒童也有罹患關節炎的可能,且因為症狀不容易被察覺,籲請家長要多留意孩子的情況。王竣平醫師在fb粉絲團《復健科 王竣平 醫師 板橋 骨科復健 疼痛控制》發文指出,發生在兒童身上的關節炎通常被稱為「兒童特發性關節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JIA),是一種自身免疫疾病,影響16歲以下的孩子,會導致關節發炎、腫脹、疼痛,甚至影響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成長。這種疾病會讓免疫系統誤攻擊身體的健康細胞,進而引發關節發炎。另外,這是一種「特發性」疾病,也意味著目前仍未能了解明確的病因。小孩難表達身體狀況 4大常見徵兆要多留意王竣平醫師指出,小孩子可能無法明確表達身體哪些部位出現不舒服的狀況,因此家長們要特別留意孩子的行為和身體變化,醫師也列出一些兒童特發性關節炎常見的徵兆:1. 關節疼痛:孩子可能會抱怨關節疼痛,這些疼痛可能隨著白天的活動而有所緩解,但若有反覆發作的情況,就需要重視。2. 關節腫脹和僵硬:某些關節(如膝蓋、手指、腳踝等),可能會有腫脹、僵硬的症狀,在長時間靜止或休息後會特別明顯。3. 運動能力下降:由於關節疼痛和僵硬,孩子可能變得不願意運動,甚至不再參加原本喜歡的體育活動或遊戲。4. 發燒與疲勞 :有些孩子會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燒、疲勞,這些症狀有時會與其他感染性疾病混淆,需進行進一步檢查。藥物治療、伸展運動、心理支持 攜手小小病童對抗病情儘管兒童特發性關節炎目前無法完全治癒,但王竣平醫師表示,適當的治療能夠有效控制病情、減少關節損傷,讓孩子維持正常的生活品質。如使用抗炎藥、免疫抑制劑,及生物製劑等藥物治療,可以幫助減輕發炎反應、控制疼痛,並防止關節進一步損傷。王醫師也指出,專業的物理治療師可幫助孩子透過伸展運動,保持關節的靈活性,並強化肌肉、減少僵硬和疼痛。此外,健康均衡的飲食也對增強免疫系統有所幫助,因此家長要確保孩子攝取足夠的營養,尤其富含鈣質和維生素D的食物有助於維持骨骼健康。還有,面對長期的疼痛和治療,孩子可能會感到焦慮、沮喪,心理輔導和家人的支持能幫助孩子應對病情帶來的心理壓力,讓孩子建立積極的心態。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382508/sm-152008774828b14406670354e41a00d6.jpg)
與夫吵架越罵越大聲 ! 就醫檢查竟罹「耳硬化症」
46歲婦人近年來因講話越來越大聲,跟丈夫吵架時,更是屢屢罵到「燒聲」,家人帶她就醫,檢查發現耳膜完整、無化膿流湯,但左耳聽力竟衰退到中度聽損,醫師安排斷層掃描後,確認中耳沒有感染或腫瘤,診斷是「耳硬化症」惹禍。鐙骨底板破壞聽骨鏈 造成傳導性聽力損失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陳厚匡表示,耳硬化症典型特徵是鐙骨周圍緻密骨頭結構改變,病變骨頭被吸收後,由海綿狀血管性骨骼取代,最後形成硬化骨質取代海綿狀骨骼,此異常骨骼生長可能會導致鐙骨底板發生機械性固定,並破壞聽骨鏈傳遞聲音,使得聲音無法有效傳遞至內耳,從而造成傳導性聽力損失。「耳硬化症」聽力衰退、伴隨耳鳴 常見女性 經統計,耳硬化症常見於白種人,並以女性患者較多(臨床上女性比男性約為二比一),常見症狀是聽力變差及耳鳴,聽力變化是漸進性聽力受損且通常兩耳為不對稱的聽力表現,發生年紀多為三十至四十多歲,初期多以40-60分貝的傳導性聽力受損,但仍有10%病人會進展至混和性或感音性聽損;第二個常見症狀為耳鳴,約有一半以上的病人會發生耳鳴,可能為嗡嗡聲、嘶嘶聲、蟬叫聲等,另其它較少見的症狀包括頭暈、平衡感變差。聽小骨重建手術協助改善 聽損輕微可選擇助聽器陳厚匡提醒,若患者聽損屬於輕微程度或不適合接受手術,可根據需求選擇助聽器協助,以調整其音量和音質達到最佳效果,並定期追蹤聽力檢查監測病程進展;至於「鐙骨手術」(又稱耳硬化症手術)需將病變的鐙骨部分截除,並替換為人工聽小骨來改善聲音的傳導,經驗豐富的外科醫師進行手術時,成功率可以高達80%以上,此患者術後左耳聽力大幅改善,也避免依賴助聽器。這些情況恐是聽損前兆 應盡快就醫檢查陳厚匡呼籲,耳硬化症有可能會進展至耳蝸內耳,造成更嚴重的聽力受損,加上另一耳也有發病風險,建議術後務必長期追蹤和監測,才能及時掌握病情變化,否則聽力可能會持續加劇,影響到日常生活。若發現常聽不清楚對方講話或自己越來越大聲,都可能是聽損前兆,可就醫檢查,預防病情惡化。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1/381541/sm-b1226c4dbfdd8f7f3b9e3aa1259cae81.jpg)
愛美女性必讀!想做醫美如何挑選合適的醫師? 整形外科醫師來解答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為了追求美麗有些女性會尋求醫學美容協助。除了臉部以外,隆乳、私密處整形等也是現代女性討論度相當高的整形項目,不過這些手術不只涉及技術、專業、安全,也牽涉到美感。愛美的女性該如何選擇適合的醫師進行適當的療程,才能讓自己的女性之美更上一層樓呢?醫美診所整形外科醫師何于甄一一解答!如何選擇適合的醫師?具專科醫師背景是基本條件民眾如果想要進行醫美療程,在挑選醫師時,何于甄醫師建議,應選擇一位專科醫師來做治療,專科醫師的訓練具有規範較為嚴謹,能提供專業、技術,為安全及風險把關,以女性私密處整形手術為例,建議執刀的醫師至少要是一位婦產科或泌尿科醫師,不過以整形外科醫師的角度來看,在醫美這部分,最好的選擇還是整形外科醫師。何于甄醫師分享,以前擔任整形外科住院醫師時,光是縫皮這件事就花了許多的時間訓練,如何將皮膚縫好、讓疤痕的產生降到最低並符合骨骼、神經、血管的走向等,整形外科醫師都會經過大量的學習與練習,而且離開醫院後,也會參與年會及課程的交流,持續進修了解最新的技術及治療。像國內整形外科年會、美容外科年會,幾乎是整形外科醫師必去的兩大年會,而何于甄醫師也曾在COVID-19疫情前、後參加韓國美容外科年會,了解疫情前後醫美趨勢的改變,另外今年也參與了世界美容外科年會。何于甄醫師表示,有很多手術、治療可能經過一段時間後才會發現它其實是有害的,因此持續進修對整形外科醫師來說相當重要,需要很負責任地承擔起患者的安全。醫美應兼具安全與美麗 醫師「審美」也是考量點之一此外,「審美」也是民眾在選擇醫師時需要考量的重點之一,何于甄醫師認為,相較於其他醫師,在審美這部分整形外科醫師其實也有更好的訓練,因為整形外科主要就是負責顏面及身體的重建,在訓練及經驗累積之下,醫師能了解到皮膚的狀態、神經血管的自然分布,以及臉部與身形的黃金比例,幫助患者呈現出「自然和諧的美」。何于甄醫師分享,長庚整形外科在整形外科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自己在長庚整形外科訓練期間從中慢慢淬鍊出不同層次的美感。她強調, 在醫美這部分,不一定每個人都要鼻子很挺、下巴很尖才是最好的,而是應該搭配整體的美感,讓臉部的美及和諧感達到一致性,但這事實上是需要很多經驗的累積,並經過許多的思考、規劃才能達到。進行療程前一定要與醫師實際諮詢 貨比三家再做決定而在選擇醫師時,能不能實際與醫師面對面諮詢更是重要。何于甄醫師表示,現在很多人都是由諮詢師或其他人員進行諮詢,提醒民眾應與負責治療的醫師面對面溝通討論、評估自己的需求及適合的療程,並了解後續的風險再進行治療。在諮詢的過程中,也能看看醫師是不是有實際的臨床案例,了解醫師有多少治療經驗再來進行療程會更安心。何于甄醫師提到,尤其私密處整形相對來說屬於新的領域,資訊比較不充足,也比較看不到後續風險及問題,更應透過與醫師諮詢的過程多加了解會比較好。而且何于甄醫師提醒,選擇醫師最好「貨比三家」,至少找3位醫師諮詢找出共同的建議、更了解自己的狀態後,再來決定要進行什麼療程,不要看到親友或網路上評論某個療程很好就去做,畢竟每個人的狀態不同,需要的療程也不盡相同。以私密處整形為例,醫師建議可以諮詢整形外科、泌尿科、婦產科醫師多方了解再做決定。另外何于甄醫師認為,身為女性整形外科醫師在諮詢、治療上其實也會更了解女性的需求,同為女性會更有耐心地聆聽、討論,並更有同理心,以女性的角度來給予衷心的建議,提供較細節性、客製化的治療選擇。 審慎評估選擇專業醫師 勿被網路行銷手法蒙騙現在網路相當發達,醫美相關資訊相當多元,也有許多醫師會透過社群媒體、廣告等宣傳。何于甄醫師提醒,民眾在進行醫美療程前,一定要慎重選擇,就像買車、買房都會審慎評估再購買一樣,對於自己的身體更要慎重看待,不要輕信網路廣告宣傳,具有專業經驗的醫師其實會花更多時間在治療上,再次提醒民眾一定要實際走訪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諮詢討論,為自己的安全與美麗把關。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9/381059/sm-9f152c92cb5dc93575cfc7eef524350c.jpg)
每30分鐘增加1失智家庭 年增53萬支出成經濟重擔
小貞(化名)的爸爸確診失智症4年多以來,她幾乎24小時不間斷地處理吃飯、洗澡、大小便失禁的照護工作,爸爸患病後無法控制的情緒、幻覺就像是不定時炸彈,這些在其他親戚長輩眼中基本的「盡孝道」,卻是小貞用辭去穩定工作、全心投入生活和積蓄換來的,而「看不見盡頭、越走越艱辛」的這條照護之路,正在慢慢吞噬小貞的人生……。衛福部推估今年全台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數將達到35萬人,平均台灣每30分鐘即增加一個「失智長照家庭」。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醫師說明,像小貞一樣身陷失智長輩情緒急遽變化、失能等,是每個照護者痛苦卻真實的生活寫照,研究也顯示失智照護者的憂鬱及焦慮風險最高提升85%、心血管問題及慢性病風險更是高於一般人。劉建良醫師表示,失智患者回到家後真正的考驗才開始,因為照護者必須從日常生活起居、家中安全措施一項項摸索如何照護失智家人,且要日以繼夜地擔心、防範突發狀況,其心力交瘁程度非一般人可以想像。在平均存活餘命10年期間,研究顯示其急診、住院機率皆比一般長者高。而照服員工作難度高、壓力大、年輕新血投入意願低,使得人力持續存在嚴重缺口,讓家庭不得不獨自面對三大照護困境。1. 憂鬱困境:照護者每4位就有1位患憂鬱症失智患者普遍會出現不尋常生氣或激動反應、疑心病重、甚至言語或行為攻擊,加上照護者必須全天候在家照顧長輩,形同阻斷社交生活、承受諸多的無力與孤獨感,長期累積下來恐落入抑鬱的迴圈。美國研究顯示23%配偶照護者曾達憂鬱症診斷標準、16%照護者曾確診焦慮症,其比例遠高於一般慢病或臥床老年人的照護者。2. 健康困境:照護者失智親人離世後4年仍飽受疾病威脅國外研究提到,失智照護者的心血管問題、慢性病盛行率、肌肉骨骼損傷機率皆高,甚至出現照顧者在失智親人離世後4年仍出現免疫功能受損的現象,顯示健康問題威脅極大。「日夜作息顛倒、長期處在高壓及疲累狀態、睡眠不足,讓很多照護者成為了隱形病人。」劉建良醫師提醒,診間經常觀察到照護長輩多年的家屬出現健康紅燈,呼籲照護者務必更加注意身心理狀態,避免成為第二個病人。3. 經濟困境:每年醫療支出高達53萬壓垮家庭從台灣全民健保資料庫資料,顯示失智患者平均每年產生53.30萬元醫療費用,而根據美國調查,有高達 31% 家屬放棄工作、近60%被迫暫停或請假以承擔失智家人的照護責任,導致家庭失去收入來源,成為巨大的經濟壓力,令失智家庭苦不堪言。然而,根據衛福部資料,目前台籍照服員缺口高達8,000人以上,相當於全台有近萬個家庭長年籠罩於龐大照護壓力之下。為緩解長照壓力,全台平均每5位失智長者就有1位由外籍看護照顧,使得推動相關配套措施更刻不容緩。深耕東南亞移工教育的非營利組織One-Forty與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合作,即日起上線「外籍看護失智照護與心理健康教材」,提供中文、印尼、菲律賓、越南共四國語言課程,開放民眾及外籍看護免費下載,盼提升失智照護教育資源、助台灣邁向更健全的長照網絡。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9/380969/sm-170d8e4e00c33e1b4ad1d64c2a3193f9.jpg)
下背痛可能是骨質疏鬆所致!「這些」症狀都是警訊應及早就醫
下背痛可能是「骨質疏鬆」的警訊!羅東博愛醫院復健醫學科科主任何春生表示,臨床上患者常會因為下背痛,前來就醫後發現有骨質疏鬆的問題,另外也有許多人是出現脆弱性骨折(如:輕微跌倒就手腕骨折、踢到東西就腳趾骨折等)、身高減少、駝背越來越嚴重等情形。何春生主任提醒,民眾如果出現上述臨床症狀,又合併體重過輕或是多重內科疾病患者,就要懷疑可能是「骨質疏鬆症」,應及早就醫與評估,透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檢測了解骨密度、確定診斷,經專業評估後如果是屬於骨鬆高風險族群或是嚴重骨鬆的患者可以遵照醫囑,考慮先使用促骨生成藥物治療。骨質疏鬆有地域差異 偏鄉地區骨鬆較嚴重骨質疏鬆的發生率主要受到生活習慣的影響。何春生主任指出,不同地區的居民面臨不同的骨質健康挑戰。都市地區因飲食西化及運動量不足,骨質疏鬆問題較為普遍;然而,研究顯示,雲嘉南地區的骨質疏鬆情況也相當嚴重。醫師呼籲,除了調整飲食外,日照充足與否也會影響骨質健康,建議民眾適當接受日照,促進維生素D生成,以減少骨質流失的風險。女性50歲後每3人就1人骨鬆 「這些」都是高危險群不過,這並不代表其他地區的民眾就不需要重視骨質疏鬆的問題。何春生主任表示,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50歲以上的停經後婦女大概三分之一都有骨鬆的風險,年紀是危險因子之一,以下族群其實都是高風險族群,應特別注意:年紀(女性50歲以上、男性70歲以上)早期停經家族有骨質疏鬆病史體重過輕合併有慢性病共病(如:糖尿病、腎臟病等)長期使用類固醇(如:風濕免疫科自體免疫患者、胸腔科慢性肺阻塞肺病患者等)用DXA檢測骨密、診斷骨鬆 及早發現、治療避免骨折目前臨床上會以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進行骨密度檢測來診斷是否有骨質疏鬆症。何春生主任表示,檢測時會測量兩邊髖關節、腰椎等三個位置,並取其中最差的T值作為身體的骨密度,如果T值≦-2.5就屬於骨質疏鬆,建議要介入治療,不過如果T值≦-3.0則為嚴重骨鬆,這時就要採取積極的介入措施。何春生主任建議,女性45-50歲接近停經前後,或是因婦科問題提早停經者穩定治療後都應考慮進行一次DXA檢測,另外男性65-70歲左右,或是被診斷出有慢性腎臟或糖尿病、長期使用類固醇等民眾,也建議應追蹤DXA檢測。若未及時發現、治療骨質疏鬆而不幸發生骨鬆性骨折,不只會影響生活、行動,甚至會有死亡的風險。何春生主任指出,臨床上至少有2-3成的脆弱性骨折患者合併有骨鬆的問題,若為髖關節骨折,國人髖部骨折一年死亡率為14%,五年死亡率高達42%,非常驚人,不過慶幸的是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的實證研究發表指出透過骨鬆藥物治療後可以明顯降低國人的全因死亡率。治療藥物分為抗骨流失藥物、促骨生成藥物 嚴重骨鬆應遵照醫囑考慮先用促骨生成藥增加骨密骨質疏鬆治療藥物簡單分為兩類藥物,治療概念就有如替骨本銀行「開源節流」,一類為抗骨流失藥物,能幫助骨本銀行「節流」;第二類為促骨生成藥物,可以「開源」增加骨密度。在健保給付上,目前都需要先有骨折發生並符合相關條件才會予以給付,不過骨鬆專科醫師臨床執行時多會希望骨質疏鬆的患者在骨折發生前就進行治療,並建議採「先行增加骨密度,鞏固骨骼」的治療策略,依患者情況考慮先使用促骨生成藥物,再續接抗骨流失藥物。何春生主任表示,如果是T值≦-3.0的嚴重骨鬆患者,或是T值在-2.5--3.0之間,但有2處以上的骨折或合併其他內科問題的極高風險患者,建議遵照醫囑考慮先使用促骨生成藥物治療,因為促骨生成藥物可以很快地將骨密度補上,臨床相關研究指出,骨鬆藥物使用順序,先使用促骨生成藥物再銜接抗骨流失藥物,幫助提升骨密度。何春生主任提出治療個案分享中就有位50多歲的婦女,雖有規律運動與日曬活動,感覺該婦女生活型態似乎不錯,但檢查骨密度T值卻是-3.5,屬於嚴重骨質疏鬆症。回朔患者病史後發現原來患者在40歲時,因為婦科疾病接受子宮全切除術而提早停經。針對這名患者,醫師評估後建議可直接選擇自費促骨生成藥物,目的是讓骨密度先行增加。搭配復健與肌力訓練可提升生活品質 持續治療、追蹤也很重要而除了藥物治療外,何春生主任表示,搭配復健治療,適度的進行負重、肌力與平衡訓練等,提升肌力與協調性,有助於減少跌倒風險,進而降低骨折的機率,直接有效地提升骨質疏鬆患者的生活品質。另外,持續維持性治療也很重要,何春生主任指出,如果停止治療,骨質疏鬆的再發率會超過一半以上,民眾應將骨鬆視為慢性病持續追蹤、治療,除了「三高」以外,也要注意骨密度「一低」,定期篩檢、早期發現並主動諮詢相關專科意見,由專業醫療人員提供適當的治療方式,若在用藥期間有不良反應或副作用建議應第一時間與臨床專業人員做進一步地討論,避免自行停藥或中斷治療。Ref:https://www.ylh.gov.tw/?aid=102&pid=0&page_name=detail&iid=72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9/380619/sm-10dd29dfba3cf43c555178edfc067125.jpg)
人類演化史恐改寫! 中國發現古人類「巨顱人」化石
科學家們在中國發現了一種新的古人類物種,該物種在20萬年前滅絕。考古學家表示,這群體型壯碩的古人類具備低平寬廣的顱骨與寬大的顎骨,適應嚴酷環境的生活方式,使其成為東亞古人類演化研究的焦點。許家窯遺址出土的古人類化石和其他骨骼,為巨顱人可能為獨立物種提供重要線索。(圖/翻攝自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根據《每日星報》報導,這份發布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的研究指出,研究人員在中國北方,發現生活於20萬年前,被歸為獨立、已滅絕古人類物種「巨顱人」(Homo juluensis),而學名中的「julu」在中文意思為「巨顱」或「巨頭」。根據報導,這個由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人類學教授貝爾(Christopher J. Bae)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秀傑指出,巨顱人顱腔容量約1700至1800立方公分,明顯超越現代智人,約1350立方公分及尼安德塔人的1450立方公分。研究人員透過許家窯遺址與許昌遺址出土的化石獲取更多線索,透過樣本顯示,現代智人和巨顱人有相似的內耳結構與牙齒特徵。據了解,現代智人在12萬年前遷徙至東亞,巨顱人或許逐漸與新來的族群融合,吳秀傑指出,現今亞洲人基因中,丹尼索瓦人DNA的比例變異不一,不過丹尼索瓦人牙齒形態和巨顱人高度一致,研究認為,丹尼索瓦人或許屬於巨顱人物種,這也驗證智人和古人類之間的基因交流史極為複雜。貝爾也呼籲學界應該重新審視東亞古人類的演化歷史,並認為以西方為中心的就有研究模式,似乎忽略了東亞化石的多樣性和重要性,像是丹尼索瓦人目前更應該被視為族群的稱謂,而非正式物種學名,儘管巨顱人的假說仍需要更多化石和基因證據來支持,但這項研究已在學界引發廣泛討論。許家窯遺址出土的古人類化石和其他骨骼,為巨顱人可能為獨立物種提供重要線索。(圖/翻攝自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