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標本
」日小2女童玩黏土製作「企鵝骨骼標本」…還撰10頁報告書 百萬人朝聖:天才
日本一名小學2年級的女童,暑假「自由研究」作業選擇了企鵝為主題,而她竟然使用黏土,捏出了一座精細的企鵝骨骼標本,還有10頁詳細且圖文並茂的報告書。她的父親將其分享至網路後,迅速吸引超過278萬人觀看,大讚是「天才少女」。根據日媒《富士新聞網》報導,一名網友日前在社群平台X上說到,他就讀小學2年級的女兒非常喜歡企鵝,她從圖書館借閱相關書籍,在網路上搜尋骨骼標本照片、3D數據等,再使用大創販售的輕量樹脂黏土,前後花費2周時間,一步一步捏出各種骨骼後,以鐵絲與白膠黏合,完成了企鵝骨骼標本,高度約37公分,從喙到尾椎骨大約有25公分。不僅如此,女童還撰寫一份10頁的報告書,討論的主題包括「企鵝身體的奧秘是什麼?」、「企鵝和人類骨骼的差異」、「企鵝曾經是恐龍?」等等,從資料查找、整理和撰寫,共花了她1周時間。女童撰寫了10頁有關企鵝的報告書。女童撰寫了10頁有關企鵝的報告書。貼文一經曝光後,迅速吸引超過278萬人觀看,並有5.7萬人按讚。網友們紛紛驚呼「天才少女現身」、「愛企鵝愛到骨子裡了」、「其他小學生背著書包都在發抖」。另外,女童的父親表示,女兒5歲那年參觀水族館時,開始迷上了企鵝,她也喜歡牠們走路的動作,認為黑白的身體、眼睛顏色都很漂亮可愛;而在製作骨骼標本時,儘管過程相當辛苦,但女兒幾乎是獨自完成,他僅幫忙組裝骨骼標本而已。報導指出,這名女童在受訪時透露,比她大3歲的姐姐曾在2年級時用黏土做出大鯢的骨架,所以她也想嘗試做出她最喜歡的企鵝。其中,最令她印象深刻的部分是,她發現了一根名為「蜻蜓」的骨頭,且企鵝與恐龍擁有相同的部位。女童的姐姐用黏土製作大鯢的骨骼標本。
打卡屏東海生館「夢幻藍」美拍點 桃園Xpark舉辦動物全明星大選
今年春節假期若恰巧要造訪熱情南國,位於屏東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也推出從早一路暢遊到晚的精彩行程,不論是親子出遊共度家族時光、閨蜜出遊留下夢幻藍色系友情認證照,或想與另一半共枕於湛藍海洋下,都可相約到屏東海生館來一趟「龍好玩」的春節假期!另外位於桃園的新都會型水生公園Xpark,則舉辦「Xpark動物全明星大選」活動,並推出新版AR互動體驗,邀大家一起勇闖神秘海洋世界。海生館全新常設展「巨鯨之路」重現藍鯨下潛姿態。(圖/屏東海生館提供)屏東海生館推出的全新常設展「巨鯨之路」,可見到在近10公尺高的空中,懸掛20公尺長的藍鯨骨骼標本身軀下潛姿態,而落地展示的頭骨原件更超過4公尺大小。最為人熟知的地標「鯨魚親水廣場」則矗立著大翅鯨與抹香鯨等鯨豚類。還有世界水域館前拔地而起的「海天一色逍遙魷」裝置藝術主角—「大王魷魚」,亦以1:1比例大小建造,搭配後方遼闊大海背景更是海生館夕照必拍景點。2024全新「鯨豚之洋」環繞式沉浸投影,讓民眾彷彿潛入大洋與鯨豚共游。(圖/屏東海生館提供)另外春節配合藍鯨骨骼展示,也同步推出全新沉浸式的「鯨豚之洋」大洋池投影,讓民眾彷彿置身於浩瀚大洋間,與這些海中精靈一同共舞;而往更深的海底游去,迎面而來的點點螢光則是位在深海水域的「微光漂流」展區,透過互動投影將冰海小精靈海天使、發出七彩光芒的櫛水母、像極了檸檬片的硅藻等浮游生物帶到民眾眼前;緊接著溫度驟降,來到了極地水域—「極境漫遊66.5度」互動展區,穿過冰岩與極光隧道後,便能深入緯度66.5度的冰雪之地,揮手召喚即可出現夢幻極光、左右跳動於漂浮的冰層上,滿足漫遊於絕美冰雪極境的想像。「夜宿海生館」是情侶與親子們最愛的體驗之一。(圖/屏東海生館提供)「我與企鵝的0.1毫米」可體驗被企鵝群包圍。(圖/屏東海生館提供)而海生館最為人稱道的體驗就是「夜宿海生館」活動,發展至今已有3大展館、7個就寢區域,選擇每個館別都有不同行程,讓遊客可以體驗各種樣貌的海洋生態。此外,不管是在搖曳月光下看著魚群悠遊、跟著可愛呆萌企鵝一同進入夢鄉、或與另一半沐浴在穿透巨藻林的悠悠晨光中醒來,都讓人十分心動。而2至6月開放體驗的「我與企鵝的0.1毫米」企鵝飼育照護體驗,即日起已開放報名,也是全台唯一可近距離餵食企鵝的體驗活動。參加活動的民眾能感受1秒踏入南極圈、親身體驗企鵝的生活環境,進入展缸後上百隻呆萌企鵝靠近餌料桶的衝擊感更讓人興奮值爆表,飼育員也會在旁指導餵食技巧與分享照護企鵝的日常;一般民眾若想一窺海生館後場樣貌,則可參加「魚你同行」後場探秘體驗,現場感受飼育員於大洋池上方投餵的震撼、體驗觸摸水母的滑嫩觸感、目睹鯊魚卵鞘中小鯊魚富有生命力的孵化過程,還能解鎖大洋池餵食解說背後的秘密。詳情可洽官網(https://www.aquarium.com.tw/)或臉書粉絲專頁。「2024 Xpark動物全明星大選」六大黨團選情激戰中。(圖/Xpark提供)從0到100歲皆可參與2024 Xpark動物全明星大選,館內、線上皆可投票。(圖/Xpark提供)而由Xpark自即日起至2/14推出的「Xpark動物全明星大選」活動,集齊備受推崇的海生明星們,打造全台唯一「選黨不選人」、絕無年齡限制的公民投票機制。在Xpark裡不只有水生生物,還住著兩棲爬蟲類的蜥蜴和蛇,山羊、水豚、海獅、海豹等哺乳類,以及金剛鸚鵡和巨嘴鳥等鳥類,總計約有30,000隻以上的多樣化生物們在Xpark共同生活。而每個生物都由專業飼育員悉心照料,飼育員平時除了照顧生物、向大眾傳遞各生物的魅力與知識,還會透過一場場生物互動展演-「Xrun!」運動會,加價服務的「潮間戲灘」、「後場探險」等,讓大家更深入了解生物的習性與奧妙。此次「2024 Xpark動物全明星大選」也由最懂黨務的飼育員擔任各生物黨團發言人,並親自上陣向大眾發出最真摯的拜票攻勢,甚至精心製作了30秒競選影片,結合獨到見解和生物特色,就是要引發觀眾會心一笑。活動期間將於館內2樓入口處發送選舉公報,想投票的民眾可於1樓活動區服務台領取選票和宣傳面紙,即可參加投票;亦可參與線上投票(https://xpark.pse.is/5jvg7l),活動期間於網站上觀看各黨團真心不騙的競選影片,投下支持的一票,還有機會獲得Xpark門票與2024年獨家月曆(共計30名)!新版AR互動體驗讓民眾與企鵝未未一同展開大冒險,圖為探索熱帶雨林區。(圖/Xpark提供)另外即日起Xpark也推出新版AR互動體驗「未未的大冒險~去七大洋尋找夥伴吧!~」,與日本創意公司「ROBOT」獨家合作開發,結合影像創意與數位技術。描述在遙遠的未來地球,有一隻名為「未未」的寂寞企鵝,一直在世界各角落尋找夥伴,民眾只要在智慧手機或平板電腦上安裝Xpark AR應用程式,並開啟「AR模式」,將相機對準在Xpark館內的7個互動圖像,即可觀看未未和時空鯨魚的AR動畫。探索珊瑚潛行、熱帶雨林、寒帶行凍區等地,跟著未未和時空鯨魚穿越七大洋,進入充滿奇幻色彩的Xpark平行世界。日本藝術家西村麻里擅長以獨特色彩展現生命力。(圖/Xpark提供)Xpark即日起~2/29也在3F虛實互動區與日本藝術家西村麻里(MARI NISHIMURA)獨家合作舉辦藝術展,來自熊本縣的西村麻里以獨特色彩和能量創作,透過畫作生動地表現出生命力;自2015年在洛杉磯舉辦個展後,相繼於紐約、倫敦、米蘭等世界各地舉辦展覽,獲得多項廣告大獎。
全台首座藍鯨骨骼標本 高掛屏東海生館
擱淺台東、台灣有紀錄以來首次發現的藍鯨,歷經3年修復後,成為全台首座藍鯨骨骼標本,以「巨鯨之路」為名15日重現屏東海生館,長20公尺、63節椎體、1公噸重的身軀,以下潛式身姿高掛10公尺高大廳上方,震撼人心。屏東海生館指出,2020年農曆大年初一,台東縣長濱鄉擱淺1隻台灣首次發現的藍鯨,牠被發現時,身形消瘦且頭部被繩索緊緊纏繞,令人觸目驚心。館方在教育部的支持下,與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成功大學簽署藍鯨骨骼標本合作備忘錄,將藍鯨骨骼標本作為研究典藏並公開展出,藉此推廣海洋環境教育及生態保育觀念。海生館研究員表示,該隻藍鯨是未成年個體,尚未完全硬骨化的骨骼使得修復作業極具挑戰,經匯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意見後,為以最不傷害骨骼的方式修復及裝架,決定採用全台首見的三軸式龍骨裝架法裝架。此外,研究員也考量展示安全性,特別將藍鯨頭部翻模複製,原件則落地分開裝架以爆炸式展示方式,讓遊客可近距離觀察內部結構,並讓研究學者可進行科學測量、採樣等研究作業。館方表示,經不斷討論、求證、比對、試組裝等過程,終於完成藍鯨骨骼標本,並模擬捕捉藍鯨下潛剎那的優雅動作,讓這座20公尺長、63節椎體、1公噸重的身軀以另種樣貌遨遊在10公尺高的世界水域館大廳上方,展現出藍鯨動態美感與生命力。海委會表示,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全球公開展示的完整藍鯨標本僅約25件,顯見藍鯨稀少而珍貴,「巨鯨之路」是台灣首座藍鯨骨骼標本展,期許牠能讓國人思考如何維護海洋的永續發展,一同守護海洋資源。
搭懶人專車遊馬祖2/午後南竿遊 近距離朝聖媽祖巨神像、造訪藍眼淚生態館
看完了北竿路線的介紹,會不會很好奇「台灣好行@馬祖」遊島專車南竿路線的景點特色呢?若像記者一樣早上已經搭乘了北竿路線專車,或者有其他行程安排,透過交通船從北竿接駁到南竿,下午才開始南竿之旅的話,就可以參考南竿-媽祖巨神像西線(下午場)的走法,路線為:天后宮(媽祖巨神像)-藍眼淚生態館-雲台山-民俗文物館(若遇週一休館改為枕戈待旦)-勝利山莊(若遇管制改為勝利堡)-介壽公車總站,包含了宗教以及軍事文化等重要景點。朝聖媽祖巨神像前先爬上逾百階階梯(左),穿過船型瞭望台即可看見媽祖巨神像。經歷過最特別的「鑽轎底」體驗後,便會進入打上燈光的祈福坑道。在這條路線中,若要說最壯觀的景點一定是「媽祖巨神像」!巨神像由365塊花崗岩為主結構雕琢而成,象徵「365日、日日平安」,周圍還陳列12幅雕塑,講述媽祖得道成仙的故事。特別的是,原本媽祖巨神像高度應為28.8公尺,是為了與馬祖四鄉五島總面積28.8平方公里相呼應,但後經測量,發現馬祖實際面積為29.6平方公里,因此又於神像加上避雷針,使其總高度達到29.6公尺。而在媽祖巨神像旁還有一個祈福坑道,入口處放置了媽祖神轎,據說是當年擲爻請示媽祖後,被指定放置的位置,而鑽過轎底又會進入一條祈福坑道,因為裝置了LED燈也成為許多網美喜愛的拍照區。離開媽祖巨神像後,便忘了順路前往天后宮參拜、祈求媽祖庇佑。藍眼淚生態館原本是水產試驗所,後來才改建為馬祖首座具高互動性的自然遺產生態主題館。而每年3~9月藍眼淚觀賞期期間,特別多人會造訪馬祖,但在其他時間若想近距離感受藍眼淚的震撼,也可依據這條路線來到「藍眼淚生態館」,最大亮點在於設置了影音互動區,有4D環繞虛擬實境劇場可讓民眾在觀賞影片時彷彿被藍眼淚大海所環抱,也能透過互動電視牆、AR體驗等,從玩樂中吸收藍眼淚相關知識;這條路線中另一個有趣館舍為「民俗文物館」,採取閩東建築樣式打造的館舍內部,採主題式展示馬祖特有歷史、常民文化及產業等相關內容,以及馬祖地形、常見物種等介紹,有時也有一些攝影展等特展。民俗文物館一樓的島嶼地誌展區可見到鯨豚骨骼標本、鳥類標本以及生態解說等。最後一個景點可能是勝利山莊或勝利堡,勝利堡過去是南竿島的01據點,現在則作為馬祖軍事文化遺產概念館,館內以深入淺出方式呈現馬祖軍事文化,除了勝利堡相關介紹,亦有冷戰時期、軍中生活、戰地政務時期老照片及珍貴影像等,相信會吸引一些歷史迷或軍事迷。勝利堡目前在整修中,工程預計1/31完成,詳情可依官方FB(https://www.facebook.com/islanddayoff/)公告為準。台灣好行@馬祖票價:單一路線半日票依地區200~300元網址:https://www.matsu-trip.tw/備註:搭乘台灣好行的民眾可以優惠票價參觀藍眼淚生態館,全票原為350元,優惠票價為250元
大貓熊「團團」下午1:48心跳停止 動物園:遺體比照林旺做成標本
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19日凌晨1點5分、1點56分及3點54分癲癇再度發作,動物園證實,醫療照管團隊已經確定「團團」在下午1點48分心跳停止離世。對此,台北市立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表示,未來會針對「團團」的個體,做病理解剖,擔心會是遺傳性的疾病,就能提前注意圓寶和圓仔的狀況。此外,曹先紹說,團團的遺體也會比照林旺的概念,保留皮毛標本和骨骼標本,也會保留活體細胞,而皮毛標本會留在動物園館內。動物園前園長葉傑生則表示,聽到消息後很痛心,在團團生病期間,他不斷的禱告,也很密切觀察團團的狀況,希望能有奇蹟發生;他說,團團的一生帶給很多人美好的回應,希望他走後,還能將遺體做為標本,繼續延續生命教育的意義。
澎湖化石館暨二呆藝館特展開幕,臺博館亞洲象骨骼「阿沛」站臺力挺!
澎湖化石館暨二呆藝館20日舉辦聯合開幕活動,國立臺灣博物館特別移師「大象崛起:生命的史詩與演化共舞」特展,派出典藏亞洲象「阿沛」骨骼至澎湖化石館站臺,與二呆藝館「開館30年特展-耕耘」展覽同步展出,為澎湖博物館慶系列活動暖身。澎湖化石館暨二呆藝館特展20日開幕。澎湖縣長賴峰偉出席特展聯合開幕剪綵時表示,澎湖出土潘氏鱷魚化石、「澎湖原人」化石及火山夾層貝類化石,都是珍貴世界級化石,他期許透過博物館公共化,發揚澎湖自然史資產。臺博館「大象崛起」及二呆藝館「開館30年特展-耕耘」藝文特展20日在澎湖開展,澎湖縣長賴峰偉(左5)、臺博館長洪世佑(左6)、馬公市長葉竹林(左2)等人共同剪綵。賴峰偉表示,澎湖化石館在108年爭取到文化部建築物整修經費,歷經2年時光,於去年完工,因此與臺博館合作策畫「大象崛起」特展,展出大象「阿沛」骨骼標本及介紹古生物知識,並特別呈現哺乳類動物大象的演化。臺博館「大象崛起」特展在澎湖化石館開展,典藏的印度象「阿沛」骨骼首次對外移展,澎湖縣長賴峰偉(右1)前往參觀,臺博館長洪世佑(右2)導覽。臺博館長洪世佑表示,臺博館近年來分別透過「史前巨獸-古生物大展」巡迴展等計畫,落實文化部推動的文化平權政策。本次「大象崛起」特展主角印度象「阿沛」是大象「林旺」的好朋友,在二戰滇緬戰役時,和林旺一起幫助國軍有過戰功,本次是牠首次移展對外展出,選在今天是春分節氣,配合二呆藝館「開館30年特展-耕耘」,讓民眾能看到、學到更多古生物知識,在博物館公共化政策下,未來會有更多的典藏巡迴展出。澎湖縣文化局表示,二呆藝館「開館30年特展-耕耘」,展示趙同和(二呆)1950年來台後創作的臺灣農村景色,並以彭雪芳修復師完成的二呆〈耕耘機〉為展場核心,讓觀眾能對照修復前後的差異及困難。
畫面曝光!熱帶鬚鯨首現蹤基隆海域 專家證實了
基隆八斗子海域日前出現小鯨豚蹤影,體長約3米,經釣友發現拍攝後,轉請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協助,經日本學者協助鑑定後,發現這條鯨豚屬熱帶鬚鯨,且首次出現在基隆海域,為北部海域稀有海洋生物紀錄再添一筆資料。8月7日有一名陳姓釣友在海洋大學前的海域拍到海裡有鯨豚,經中華鯨豚協會與日本學者判研後,分別有小鬚鯨與大村鯨的說法,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產學交流組主任兼博士陳麗淑表示,不管為細分為何,均屬鬚鯨,是基隆首次目擊鬚鯨的紀錄。陳麗淑說,鯨豚分為鬚鯨類及齒鯨類兩大類,鬚鯨類通常比較大型,在台灣很罕見,以前的目擊記錄集中在台灣東部,擱淺紀錄也只出現在東海岸和西海岸,這次出現在北部海域相當罕見,她說,這頭鯨豚有可能迷航,影片中牠不斷繞著船隻,研判可能將船誤以為鯨豚媽媽。陳麗淑進一步指出,若這頭鯨豚屬小鬚鯨較不需擔心牠後續在海中成長的安危,但若屬大村鯨的未成年個體,因尚未長大仍需要母鯨的哺育。海科館補充說明,大村鯨又名角島鯨,2003年在日本被發現,確認後命名,成體體長可達10至12公尺,很容易與小鬚鯨混淆,這次影片中鯨豚的翻身,體表花紋特徵像大村鯨,其胸鰭白斑在前緣,不似小鬚鯨大的斑塊。而大村鯨近幾年才被命名描述,因此缺乏分布區域的科學數據,但目前得知分佈點位於印度至太平洋區的熱帶至暖溫帶海域,在台灣東部、西部曾有少數擱淺紀錄。另外,海科館提及,2018年8月7日曾於八斗子漁港內曾發現擱淺的花紋海豚,經急救後仍於該年8月9日死亡,後送海科館再經委由鯨魚龍生態有限公司協助製作為骨骼標本,目前該花紋海豚骨骼標本陳展於海科館典藏館一樓,有興趣的民眾可以前往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