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鬆風險
」患異位性皮膚炎竟易「骨質疏鬆」 醫院提供1族群免費檢測!精準預測高風險群
異位性皮膚炎不只會造成皮膚紅疹、搔癢。台中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譚國棟表示,許多研究指出,嚴重異位性皮膚炎的病人容易合併有憂鬱、焦慮等精神疾病,而且台中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研究發現,異位性皮膚炎對銀髮族患者還有全球第2大重要流行疾病風險「骨質疏鬆」。異膚患者脊椎骨折風險多8.5倍 需留意骨質疏鬆預防中榮過敏免疫風濕科回溯分析院內的骨質密度資料庫,找出50名高齡異位性皮膚炎病人與386名對照組。醫療團隊發現,經過2年追蹤,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脊椎骨折發生風險竟然是對照組的8.5倍。因此,高齡異位性皮膚炎病人不僅要控制病情,也要更加留意骨質疏鬆的預防。此外譚國棟醫師提到,如何精準預測哪位病人需要接受骨質疏鬆治療,避免骨鬆性骨折、危及生命安全更是當務之急。智骨篩30秒預測骨鬆風險 有助早期發現、治療不過,目前運用標準骨質密度檢測儀,需耗時15分鐘才能完成,無法滿足民眾的迫切需求,部分民眾還需自費檢測。因此,中榮骨科部與人工智慧醫學診斷軟體供應商攜手研發智慧醫材軟體「智骨篩」。譚國棟醫師表示,只要有一張胸部X光影像,透過智骨篩就可在30秒內快速檢測民眾是否為骨質疏鬆症的高風險群,準確率可達約九成,有利於大量、快速有效篩選出疑似骨質疏鬆的民眾,有助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中榮提供1族群免費檢測 守護民眾健康遠離骨折為了守護民眾健康,台中榮總醫院也宣布,即日起針對銀髮族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台中榮總免疫風濕科將會提供免費「智骨篩」骨質精準預測,只需加照一張胸部X光,就可精準預測是否有骨質疏鬆風險。譚國棟醫師提醒,異位性皮膚炎不是兒童的專利,成人、高齡族群都有可能發生,而免疫風濕科的病人由於慢性發炎性疾病及用藥的關係,也會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因此都應早期偵測骨質疏鬆風險並及早治療。
85歲老太太多處骨折不知已骨鬆 女兒駝背變矮竟然也同病
85歲苗栗獨居老太太,一年前在浴室滑倒引發髖部骨折,家人考慮老太太行動不便需要照顧,接至台北就醫治療,醫生診察時發現,老太太不但脊椎曾經因壓迫性骨折使用骨水泥,手腕與肩關節也都曾因骨折接受手術治療過,醫師特別檢查骨密度,確認罹患骨質疏鬆症,就連陪同女兒竟然也是骨鬆患者。遺傳也是骨鬆高風險因子 家人患病最好也確認自己骨質狀況台大醫院骨科部主任王廷明醫師表示,高骨鬆風險包括高齡、停經後、茹素、運動量少、長期吸菸喝酒等,在各界努力下,很多民眾都已經開始注意自己是否具有骨鬆危險因子,其實遺傳也是骨鬆常見成因,如果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親友罹患骨鬆,就要小心自己骨質是否健康,盡快主動接受檢查。王廷明醫師說明,85歲個案在髖部骨折前數年,就曾因骨折就醫,檢查確認骨密度T值僅有-2.9,但當時並未積極治療,導致後續骨折。此次陪同就醫的60多歲女兒,在診間時也被察覺到駝背,測量身高竟比年輕時矮了6公分,骨密度檢查T值只有-2.6,雙雙診斷為骨質疏鬆症,因此母女都自費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治療1年後母女骨密度都大幅提昇,減少未來發生骨折危險。骨密度小於-2.5就應規律治療 減少流失與加速生成對抗骨鬆威脅王廷明醫師提醒,單純骨鬆沒有明顯症狀,大部分患者常在脊椎壓迫性骨折後,或輕微跌倒讓撞擊部位骨折,才知道骨質不佳,想要在危害發生前治療骨鬆,高風險族群最好先利用DXA骨密度檢測確認骨質,一旦骨密度T值小於-2.5,最好要長期且規律接受治療,同時保持良好營養攝取與規律運動習慣。王廷明醫師指出,目前治療骨鬆藥物可分成兩大類,分別為減少骨密度流失藥物,與促進骨質生成藥物,台灣健保將前者訂為第一線用藥,可避免骨質惡化太快,後者則是第二線用藥,能快速提高骨密度,但假使骨鬆狀況非常嚴重,想要趕快拉高骨質或骨折手術成功率,可以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骨密度不佳做手術增加失敗風險 可先加快骨質生長提高成功率王廷明醫師強調,臨床面對嚴重骨鬆病患要做手術,經常發現骨釘較難鎖在骨頭上,或更換人工關節時,容易發生鬆脫或下沉,導致手術失敗率上升,因此如果病人手術急迫性不高,經濟考量許可下,會建議先用藥物快速增加骨質,可以提高手術成功率,併發症機率也會降低,未來再骨折發生率也會減少。簡單化用藥提高長期規律治療意願 適當營養與預防跌倒也很重要王廷明醫師也說,治療骨鬆如同高血壓,只要中斷用藥,病情很快會打回原點,但獨居長輩常有多種慢性病,用藥方式容易很複雜,常會影響規律治療骨鬆意願,甚至忘記回診檢查與用藥,因此在診間會不斷提醒老人家,一定要規律回診外,也會根據病人狀況,簡單化藥物使用方式,增加疾病治療意願。王廷明醫師補充,骨鬆患者除了規律穩定接受治療,也要保持足夠鈣質與維生素D攝取,並且預防跌倒也是重要關鍵,居家環境要保持明亮,浴室最好能安裝扶手,如果年紀較長行動不便,外出活動務必攜帶助行器或柺杖,但千萬不要因為害怕意外就不出門,適當運動對保護骨質與維持肌力有很大好處。台大醫院致力改善骨鬆醫護治療品質 臨床研究不斷獲國際肯定王廷明醫師提到,隨著人口高齡化骨鬆威脅日益增長,台大醫院對骨鬆醫護投入相當多資源,骨科部所有醫師都接受過相關訓練,也累積很多經驗,能根據每一位病患狀況,給予最妥善的治療處置。另外在學術研究上,台大體系醫院也不斷有臨床研究,甚至在世界骨鬆協會發表,並拿到很好的評價,希望能不斷提高骨鬆醫療品質。
咖啡喝太多真的會「脫水和骨鬆」? 國外研究闢謠
許多民眾每天一定要喝一杯咖啡提神,一天才算真正開始,咖啡喝多了會脫水、造成骨質疏鬆嗎?對此,金鶯診所表示,研究指出喝3杯shot的咖啡,人體僅脫出一百多cc水分;骨鬆主要是缺鈣和維他命D。金鶯診所近日在粉專上發文表示,有些人說想戒掉咖啡,因為怕喝多了會脫水、骨質疏鬆,「研究:3個shot的咖啡因僅脫出人體105cc水分,而且不影響骨質。骨質疏鬆,主要是鈣和維他命D缺乏,以及不運動造成的」。金鶯診所指出,茶和咖啡喝了會利尿,但利尿的狀況是溫和的,不代表身體會因此脫水,有喝咖啡會造成骨鬆的謠言,主要是每100ml的咖啡,有0.9mg的草酸,草酸會抑制鈣質吸收,「事實上,每100g的波菜含有400mg草酸,韭菜有166mg,超過咖啡的千百倍,怎麼沒有人說吃菠菜會造成骨質疏鬆」?英國伯明罕大學研究指出,他們讓50未受試者喝800ml的咖啡或是水,連續喝50天,「研究結果發現,這2組受試者的身體含水量差異非常小。在另外一個研究中,我們發現,每天喝小於6杯的紅茶,身體的含水量幾乎沒有差異」。2014年一篇文獻整合16篇研究指出,「每攝取劑量300毫克咖啡因(相當於3杯中熱美),會多排出109毫升的尿液。3杯中熱美的水分絕對超過700cc」,所以喝咖啡不會脫水,除非喝濃縮咖啡。而2006年研究指出,平常鈣質攝取足夠,喝咖啡不會提高骨鬆風險,金鶯診所說,如果民眾還是很怕,那就喝拿鐵吧,「記得選低脂牛奶喲,以避免過多的油脂攝取」。
元宇宙動起來 258隊角逐英特爾AI競賽「柏瑞醫」、「你是我的眼」奪冠
近期「元宇宙」話題引爆趨勢發展,帶動了AI人工智慧相關人才與應用的討論度,英特爾(Intel)首度在台舉辦的「Intel DevCup x OpenVINO Toolkit」競賽歷經4個半月激烈賽事歷程,最終由「柏瑞醫」及「你是我的眼」分別奪下實作組冠軍與概念組冠軍,各拿下30萬元及8萬元獎金。由英特爾主辦,邀集台灣40家產官學AI生態系夥伴共同支持舉辦第一屆「Intel DevCup x OpenVINO Toolkit」競賽,瞄準AI人才與技術推進、頂尖軟硬體都需配合的高度需要,競賽自2021年9月1日起開跑,國內共有從258個隊伍報名,包括有106隊報名適合AI高手的「實作組」、152隊報名適合AI新手的「概念組」,初選後實作組選出20隊、創作組選出出60隊,合計80隊進入決賽。「Intel DevCup x OpenVINO Toolkit」競賽概念組由「你是我的眼」團隊為視障朋友打造了解周遭環境資訊工具。(圖/Intel)參賽團隊運用OpenVINO跨平台AI推論開發工具完成充滿創意或能解決痛點的各項作品,內容涵蓋醫療與照護(22%)、製造業(19%)、智慧交通(14%)、安防與智慧城市(11%)、零售業(8%)及其他領域(26%)。人氣票選亦吸引將近萬人投票,顯示出有興趣之民眾參與程度不亞於參賽者。奪下實作組首獎30萬元的「柏瑞醫」團隊,其「X1 Imaging 骨質疏鬆人工智慧輔助篩檢系統」即首次運用第11代Intel Core處理器和Windows作業系統建置ONNX Runtime for OpenVINO,應用AI輔助分析,6秒鐘內就可以產出骨鬆風險報告。概念組獲得首獎8萬元的「你是我的眼」團隊,即針對視障朋友開發了一套「提供環境識別與避障導引之智慧導盲車」,利用語音溝通協助視障者建立更加完善、豐富的心理地圖,幫助視障者了解周遭環境的資訊。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呂正華表示:「近兩年全球遇上疫情,反而讓產業數位化的腳步加速進行,並造成供應鏈走向多元佈局及短鏈化,商業決策則更倚賴數據分析,而AI與IoT等科技是數位化的關鍵推手。英特爾本次的AI競賽,除了給AI人才一個施展的舞台,也將產官學資源匯聚起來,對AI落地起了催化作用。」
最雷涼飲3/咖啡因過量恐傷心血管 買手搖飲千萬別選這幾款
台灣飲料最受歡迎的莫過於茶飲,光是超商貨架上就有數十種品牌。「咖啡因是最重要判斷標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營養師黃琳惠說,成人每天的咖啡因上限為300毫克,建議早上攝取較好,若是攝取過量會影響睡眠、增加心血管與骨鬆風險。挑選時可以先從茶種篩選,綠茶、烏龍茶、包種茶屬於低咖啡因茶;紅茶、普洱茶的咖啡因含量則較高,另外,受到溫度影響,大多數冷泡茶的咖啡因含量也會比熱茶稍低一些。至於手搖茶飲,除了挑選低咖啡因茶種之外,建議選擇該店家的熱門茶飲較有保障。「一般手搖飲店都是泡一大桶茶備用,越少人喝的茶飲品項,茶包的浸泡時間就越長,咖啡因含量也會比較高。另外,奶茶也是很受歡迎的飲料,以成人來說,若想喝奶茶,相較之下,添加鮮奶的鮮奶茶是比較好的選擇,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說,「市售的鮮奶茶難免都會有添加物,建議可以自己泡茶,再加一點鮮奶自製,會更為健康。」其他很受歡迎的泰式奶茶、絲絨奶茶,黃琳惠說其中多使用煉乳、奶粉或是稀釋後的奶水,營養價值都比較低,但熱量卻相對較高,所以不建議過度頻繁飲用。
全台逾9成女性陷骨鬆風險 近半數忽略關鍵檢測
根據一份針對40-65歲女性進行之最新骨質疏鬆症認知調查顯示,1000位受訪者中,高達92.1%之受訪者具罹患骨質疏鬆症高風險群特質,但逾4成受訪者得知骨鬆嚴重性後,卻仍認為不需進行骨質密度檢測。此外,超過6成受訪者也未曾安排或陪伴媽媽進行骨質密度檢測。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國立陽明交大附醫家庭醫學部主任黃駿豐醫師指出:「目前最精密的骨質密度檢測儀器是雙能量X光吸光式測定儀(DXA),儀器在台灣普遍性高,檢測流程也很快速,但大約每一百位台灣民眾只有一位檢測過,與美國每四位民眾就有一位檢測過,檢查比率偏低。」根據此份骨質疏鬆症認知調查結果顯示,對於自己出現骨質疏鬆症常見的「駝矮痛」症狀時,會立刻就醫的受訪者比例明顯偏低,其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分別是「變矮」(11.1%)與「駝背」(16.0%)兩個症狀,值得注意的是,有11.4%的40-49歲女性曾因跌倒發生過骨折狀況,比例竟高於50-59歲女性(8.6%),顯示骨鬆並非老年人專利!有近8成(76.6%)受訪者知道骨質密度檢測可確認是否罹患骨質疏鬆症,但卻僅有不到1成(9.8%)的受訪者於半年內曾進行過檢測。交叉分析顯示,發現自己是骨鬆患者的女性逾六成(65.4%)會安排媽媽接受骨質密度檢測,然非骨鬆患者的女性卻僅有3成會為媽媽安排骨質密度檢測,顯示女性自身相關經歷能夠讓其更加重視家人健康。黃駿豐醫師指出:「國人自行至醫院進行骨質密度檢測的比例並不高,駝矮痛症狀一般人會覺得是正常老化現象,不會把身體上的疼痛聯想至骨質疏鬆,即使是骨頭有症狀而去檢測的國人比例也是少數。曾有一位患者是退休老師,平常最大樂趣是陪孫子玩,沒想到有一天如往常抱起孫子時,腰部突然劇烈疼痛,就醫後才驚覺自己是壓迫性骨折,已經是嚴重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通常將「T值」作為診斷依據, T值若大於-1,代表骨量是正常的;T值介於-1~-2.5之間,代表骨量不足:T值若小於-2.5,就可以診斷病患有骨質疏鬆症。由此份認知調查了解到不少民眾認為骨質疏鬆症「能預防卻不能治療」,對此,黃駿豐醫師表示:「骨質疏鬆症是可以被治療的,目前的治療方式越趨完善,相較之下,使用藥物治療的民眾更能減少骨折發生率。治療藥物有多種選擇,常見的兩大作用主要分為『對抗骨質流失」與「促進骨質生成」兩種。」對抗骨質流失主要為抑制破骨細胞活性,減少骨質的溶蝕;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主要為刺激造骨細胞,達到骨質增生作用。黃駿豐醫師進一步說明:「嚴重骨質疏鬆症的患者,常見骨量極低與骨結構惡化,或兩種情況並存的情況。隨著醫療發展進步,新一代的骨質生成藥物,已經可以兼顧到促進骨質生成與對抗骨質流失,可為罹患嚴重骨質疏鬆症、希望降低再次骨折風險的患者,提供另一種積極的治療選擇。」提醒50歲以上的民眾更須注意『三高一低』,尤其是停經後的婦女因缺少賀爾蒙,每年骨質密度會流失3%,在檢查三高之外,更要注意骨質密度是否過低。民眾可透過骨質疏鬆症常見三大症狀「駝矮痛」進行自我檢測,若有相關症狀,建議諮詢專科醫師,若及早發現並前往相關院所進行骨質密度檢測,後續遵循醫囑積極配合適當藥物治療,都可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預防骨折情況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