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壞死
」懷孕期間罹罕見髖關節壞死 經「微創正前開髖關節置換手術」疼痛和長短腳不見了
34歲黃小姐懷上第一個寶寶,懷孕6個月左右發現左邊髖關節有疼痛感,來以為是懷孕體重變重關係,沒想到症狀越來越嚴重,走路開始感覺到長短腳一跛一跛的,在小孩快要出生時已經痛到舉步為艱,在家不是坐著就是躺著。因為擔心肚子裡的小孩既不敢照X光檢查,又不敢吃止痛藥,想到自己以後沒辦法照顧自己的小孩,常常讓她崩潰大哭,讓她幾乎快得了憂鬱症。罕見「懷孕期間髖關節壞死」 應與賀爾蒙及凝血功能異常有關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骨科部部長黃贊文表示,髖關節壞死是台灣年輕人及中年人需要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的原因,主要是過量飲酒、服用類固醇和外傷導致。然而,黃小姐罹患的是相當罕見的「懷孕期間髖關節壞死」,在目前的文獻中全世界僅約100例左右,原因目前仍不清楚,但推測是在懷孕期間賀爾蒙及凝血功能異常導致股骨頭血液供應不足而發生。黃贊文指出,髖關節壞死非常疼痛而且症狀進展的速度很快,病人常常痛到寸步難行,既使是服用大量的止痛藥仍往往舉步維艱,而且因為服用很多止痛藥,還常造成胃潰瘍和腎功能異常的情況。在髖關節壞死初期可進行股骨頭核心減壓手術和震波治療來延緩置換人工關節的時間;但若已進展到末期,治療的方式則是直接安排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微創正前開髖關節置換手術」 對肌肉無破壞、術後疼痛減輕恢復快黃贊文說明,黃小姐在外院順利生下小寶貝後,來到他的門診,X光檢查發現是左側髖關節壞死,在安排「微創正前開髖關節置換手術」後,疼痛和長短腳不見了,手術當天下午麻醉藥效一退,就迫不及待下床練習走路,現在不但可以蹲著幫心肝寶貝洗香香,還能像以前一樣跟老公一起去公園散步。黃小姐因為懷孕關係忍受了4個月的疼痛,也造成肌肉萎縮,黃贊文表示,如果使用傳統手術方式,在肌肉縫合後仍然需要6-8週時間癒合,蹲跪等活動限制多,要照顧小孩不易。此外,走路的步態較不穩定,需要助行器和拐杖輔助日常生活,以避免因肌肉無力跌倒而造成脫臼和骨折。「微創正前開髖關節置換手術」因為對周圍的肌肉幾乎沒有破壞,術後恢復快、疼痛減輕,可以減少止痛藥使用也不用擔心哺乳問題。另外,行走步態也較穩定,通常病人在術後當天下午即可持助行器走路。由於不需要等待6-8週肌肉癒合時間,大部分的病患僅需要2-4週使用助行器和拐杖。有髖關節疼痛症狀 應儘早尋求醫師診斷治療黃贊文提醒,若有髖關節疼痛的症狀時,應儘早尋求專業醫師診斷及治療,與醫師討論最佳的治療方案,早日解除疼痛。
骨質流失就像海砂屋 恐導致骨鬆性骨折不自知
輕忽骨質流失恐怕會像海砂屋,外觀看起來沒問題,但隨時可能造成骨質疏鬆性骨折!尤其對需要執行手術的骨折病患而言,骨鬆會讓骨頭的強度跟品質都下降,最終會導致手術計畫失敗。在彰化秀傳紀念醫院,每個月大約會遇到60至70名因骨鬆性骨折而就醫的病患,該院關節重建中心主任蔡沅欣指出,絕大多數患者都是在發生骨折後入院,檢查後才發現是骨質疏鬆症所引起,「骨質流失是沒有感覺的,高危險族群必須及早顧好骨本,並及早檢測骨密度,以防因骨折而失能。」50歲熟女人工髖關節鬆脫,原來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致骨鬆蔡沅欣主任提及曾收治一名年約50歲熟女,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因長期使用類固醇埋下骨鬆高風險因子,卻忽略及早進行骨密度檢測的重要性,只單純控制風濕性疾病。後來不幸出現髖關節壞死,當時接手治療的骨科醫師幫其置換人工髖關節,患者術後行走狀況雖不錯,卻在手術完8個月後,因為關節疼痛而求診。經過X光檢查後發現,原來是人工髖關節鬆脫了,「之後的治療只能重新換一組新的人工髖關節。」蔡沅欣主任說,幫病患手術後,立即以DXA檢測患者骨密度,發現T-Score小於負3;建議使用促進骨質生成的藥物,病患在手術完一個月內就能行走,恢復狀況良好。他感嘆,通常傷筋斷骨要100天恢復,而以50歲女性來看,倘若沒有骨鬆現象,一般三個月就能恢復到原本的生活狀況,但該病患8個月卻仍沒恢復,「長期使用類固醇的族群,骨質流失速度快,更應留意骨鬆性骨折的風險。」骨鬆會造成手術難度增高,術後應持續服用骨鬆治療藥物執行過許多高難度手術的蔡沅欣主任,對骨鬆所造成的手術難度非常有感,他指出,骨鬆最常發生在脊椎、髖關節及手腕、肩膀等部位,「為這些病患開刀時會發現,只要稍微用力或輕敲他們的骨頭就會碎掉。」連放入骨髓鋼釘或要做人工髖關節的固定都有問題,抓不牢,相當棘手,因此建議極高風險骨鬆患者更要積極面對病治療骨鬆。目前國內全民健保可給付的骨鬆治療藥物有兩大類,包括「減少骨質流失」及「促進骨質生成」類藥物,各有其給付標準。從國際文獻發現,若骨密度嚴重不足(T-Score小於負3),或者有多處骨折情形時,會建議病患把促進骨質生成的藥物放在第一線用藥,這對於病患術後預後較好。蔡沅欣主任提出數據指出,臨床確實有病患因發生人工髖關節骨折,在使用促進骨質生成的藥物治療後,在很短的時間便能恢復良好的生活功能,是患者及家屬的一大福音。他也提醒,有長期使用類固醇的風濕免疫性疾病患者,務必每2年做一次DXA檢測,以了解自己的骨頭健康程度,預防骨鬆性骨折的發生。
阿嬤腳痛忍1年 去檢查「骨頭竟糊成一片」…她回一句話讓醫師好心疼!
許多醫師都見過為生活打拼卻弄壞身體的案例,但一名罹患髖關節股骨缺血性壞死的阿嬤,卻讓醫師林頌凱相當心疼又不捨,因為這名為了家計,每天忍受劇痛搬運幾十斤重物的老婦人,一聽到必須動手術,就深怕自己住院會讓家中經濟受影響,孫子也沒人照顧而陷入兩難。據《ETtoday健康雲》報導,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中心主任林頌凱表示,這名60多歲阿嬤因腳痛到無法行走就醫,檢查後發現她疼痛指數高達10,且右腳無法撐地,後經X光確認有脊椎滑脫、髖關節明顯缺血性壞死,其中髖關節壞死部分還「糊成一片」,於是緊急給予藥物治療並安排進一步檢查。阿嬤一周後回診時表示,一旦停用止痛藥「連躺著都難受」,林頌凱指出,阿嬤出現缺血性壞死的右髖關節股骨已無法承受她的身體重量,所以才會讓阿嬤相當難受。林頌凱進一步詢問發現,原本應該要含飴弄孫的阿嬤,困於家計到水果店打工,每天搬運數十斤重水果,沒想到1年多前以為是拉傷的小傷,竟會痛到她忍受不了辭職就醫。林頌凱告知阿嬤必須動刀治療才能根治疼痛,但阿嬤一聽到要開刀立刻紅了眼眶,表示自己「沒錢沒保險」,家裡又有孫子要她照顧,還擔心健保給付的置換品材質差,可能沒過幾年又要開刀。林頌凱向阿嬤表示,其實健保給付的不只品質好,且置換品只要保養得宜可以用上15到20年,這才讓阿嬤放心動手術。林頌凱表示,造成阿嬤髖關節股骨缺血性壞死的主因為使用過度,曾有扭傷、跌傷、挫傷等舊傷,或是年輕時服用類固醇、酒精等都會造成單側髖關節缺血性壞死,且阿嬤的股骨已經壞死碎裂、往外往前半脫位,只剩手術一途。他也提醒櫃姐、老師等需長時間站立,或從事搬運物品工作與激烈運動者,都要注意髖關節,一旦痛感持續2天以上未緩解,甚至影響到走路就必須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