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志
」 肺癌汪建民病逝/汪建民不敵肺腺癌病逝!胸腔科名醫曝「小病灶X光難揪出」:4類人加做1檢查
出演經典電視劇《台灣靈異事件》以鐵頭警官一角爆紅的男星汪建民,去年底檢查出罹患「肺腺癌」第4期後,歷經9次化療、60多次電療,怎料7日晚間仍因不敵病魔逝世,享年56歲。對此,新光醫院院務顧問、胸腔科權威醫師高尚志表示,肺癌初期因症狀不明顯,往往被發現時癌細胞已經擴散,呼籲高風險族群「別只做X光檢查」,因為很難揪出小病灶。高尚志醫師日前出席健康講座時分享,台灣10大癌症排名冠軍就是「肺癌」,去(2023)年共新增1萬6880人確診罹癌,且有7成肺癌患者在初期並無徵兆,直到出現症狀後就醫,高達8成患者已經進入晚期,包括一代歌后鳳飛飛、資深藝人「陶叔叔」陶大偉、文英阿姨、前法務部長陳定南等名人,均因罹患肺癌病逝。高尚志指出,由於部分腫瘤會藏在心臟後方或是氣管裡,容易被肋骨等器官遮住,且小於2公分的病灶很難透過胸部X光揪出,因此光靠X光檢查是不夠的,需仰賴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檢查才能找到。高尚志提醒,像是抽菸者、慢性肺部及氣管疾病者、具肺癌家族史、女性等4類人,都是罹患肺癌的高危險族群,需定期進行肺癌篩檢,而這些高風險族群更應該做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才能早期發現,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時間。
肺癌患者盡早做基因檢測 助醫精準治療對症下藥
72歲的李奶奶,因為長期咳嗽又容易喘,就醫經電腦斷層掃描、穿刺化驗組織,證實罹患第三期肺腺癌,且為EGFR基因突變。由於尚未遠端轉移,肺功能、體力狀況都還不錯,擔心副作用而不想做化療,便安排進行手術,並在術後服用EGFR-TKI標靶藥物作為輔助治療,至今一年多恢復良好。新光醫院胸腔內科高尚志副院長表示,EGFR突變的肺腺癌患者特別容易復發、轉移,建議使用標靶藥物精準治療,降低復發。世界癌症死亡第一名 肺癌早期診斷靠LDCT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20年統計,世界死亡第一的癌症就是肺癌,一年有180萬人死於肺癌,也蟬連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第一名18年。高尚志副院長指出,台灣肺癌人數雖然逐年上升,但確診發現是早期(0-IIIA期)的比例確有大幅提升,從103年的35%,提升至108年的49%,今年更已超過一半。除了民眾的危機意識提高,開始重視健康檢查,高尚志副院長表示,許多小於1公分的肺癌腫瘤必須仰賴於低劑量斷層掃描(LDCT)才能找出,醫界不斷地積極推廣,而衛福部也於民國111年7月開始針對高危險族群提供兩年一次免費LDCT檢查。早期肺癌仍可開刀 須留意術後復發轉移率高肺癌可分成兩大類,根據台灣癌症登記年報,非小細胞肺癌約占93%和小細胞肺癌約占7%。在非小細胞肺癌中,又以肺腺癌為主,約占70~75%。第0至III A期的早期肺腺癌,轉移侷限於周邊器官,基本上都還能開刀,但若等到有症狀時才就醫,通常已轉移至遠端其他處,如鳳飛飛聲音沙啞就醫,檢查已是晚期無法開刀,治療選擇就少很多。早期肺癌治療方式以開刀為主,存活率較高,再搭配其他治療如放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作為輔助治療。然而,高尚志副院長指出,肺癌復發機率自第I 期之後就超過30%,第III期五年內復發率更是高達76%,且非常容易轉移,因此早期肺癌除了盡可能切除腫瘤、延長存活之外,另一治療目的就是要避免復發。精準治療降低復發風險 追求肺癌治癒可能性高尚志副院長分享,化療作為術後輔助治療已經行之有年,但效果有限,且有些副作用讓病患難以忍受,即使做完全部療程,仍有復發風險;然而現今技術進步,針對基因突變者,如EGFR基因突變,就可考慮標靶藥物治療。術後化療,並加上標靶,已有研究證實可降低復發風險,可說是早期肺癌治療新突破。高尚志副院長提到,國內外文獻都發現,EGFR突變者若未以標靶治療對症下藥,很容易復發,且特別容易造成腦轉移。因此肺腺癌患者都建議進行基因檢查,便可以針對EGFR突變早期患者進行標靶輔助治療,而標靶用藥仍須注意皮膚、腸胃等副作用。目前基因檢測技術可找出9種突變基因,台灣人肺癌當中最常見的肺腺癌,大約51~55%為EGFR基因突變,其他如ALK、MET等基因,也已有多種標靶藥物可做為選項。高尚志副院長指出,標靶藥物自十多年前開始慢慢發展,從第一代發展至第三代,健保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有條件給付,比起過往已進步許多。他特別強調,無論術後是否曾使用過化學療法,接受精準治療作為輔助療法,能降低疾病復發風險、延長無疾病存活期、追求肺癌治癒可能性。
女性肺癌2/近10年成長1倍 低劑量斷層掃描可當照妖鏡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資料,台灣近10年來,罹患肺癌的比例男性成長了3成,但是女性卻成長了1倍,顯見肺癌對於女性同胞的威脅越來越大。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前理事長高尚志分析,除了有特別的基因型突變外,內分泌、空汙等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而隨著科技進歩,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就有如肺癌照妖鏡,可讓肺癌提早被發現。高尚志說,人體本身就會分泌荷爾蒙,但研究顯示,某些女性荷爾蒙若分泌過多,體內細胞產生基因突變的機會也會增加;年輕女性分泌荷爾蒙能力旺盛,如果再接觸不當的環境,例如二手菸、油煙等,的確也會增加細胞癌化的可能。另外還有這幾年受到重視的PM2.5。高尚志說,自從PM2.5問題被點出來後,醫學界對於肺癌發生有了新的認識與發現。「這種比頭髮直徑還要細28倍的懸浮粒子,會通過所有人體保護屏障,直接進入到細胞循環中癱瘓免疫系統,讓癌細胞不會被消滅並趁勢坐大。」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呼籲,肺癌有家族化傾向,若家中有人罹患肺癌,更應定期篩檢,守護健康。(圖/萬芳醫院提供)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則建議,如果有家族史、高風險群的女性朋友,最好在40歲後就要定期做低劑量電腦斷層,第1次檢查後,最好遵照醫師的建議定期回診,這樣才能及早揪出癌細胞,利用手術的方法根除。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前理事長高尚志表示,近十年來台灣女性罹患肺癌的比例足足成長一倍。(圖/新光醫院提供)賴基銘強調,目前在肺癌的治療上已經非常進步,從化療、標靶治療、免疫療法等等,甚至連末期肺癌也有多種藥物可以使用。「肺癌5年存活率已經從11%進步到現在27%,但我們並不滿意,所以率先加入國際肺癌聯盟(GLCC),希望在2025年達成存活率倍增的目標!」
女性肺癌3/家族因素要注意 父母一人得病子女風險高5倍
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前理事長高尚志表示,「研究發現,年輕女性肺癌患者中,有比較高的比例帶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與間變性淋巴瘤激酶 ALK(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融合基因,其中又以ALK基因在年輕女性、未抽菸者中較為常見。」高尚志提醒,如果父母其中有1人罹患肺癌,子女會比一般人有高出5倍的風險。他在臨床上看過不少50歲前就發現肺癌的女性,幾乎都是沒症狀也沒有抽菸習慣。「這些年輕女性8成都是罹患非小細胞癌,這類肺癌通常生長得很慢,而且都是長在周邊;當出現長期咳嗽、喘、咳血等明顯症狀時,通常腫瘤都已經長得很大,治療已經來不及。」年輕女性荷爾蒙分泌旺盛,若長期接觸二手菸,會增加細胞癌化的可能。(圖/周志龍攝)至於讓女性可能得到肺癌的6大因素有:1. 家族史:特別是沒有抽菸習慣的女性,在家族遺傳的表現上特別明顯。統計顯示,父母親若有1人罹患肺癌,子女罹患肺癌的危險性增加5倍以上。2. 菸害:雖然女性抽菸者少,但身體卻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影響。統計顯示,女性抽菸者甚至比男性抽菸者要多出2倍的機會得到肺癌。3. 炒菜油煙與廚房空調:高溫熱炒會產生大量變質的霧化油煙,如果加上空調不良,都讓婦女同胞暴露在致癌油煙的危險之下。(圖/報系資料照)4. 空氣汙染:不論是室內燃香或是戶外的PM2.5,對於肺部來說都是極凶險的致癌物,平時就應該盡量避免暴露在這些環境下。5. 內分泌:女性因為基因的關係,較容易受到荷爾蒙影響,造成細胞容易癌化。統計顯示,較早停經的女性發生肺癌的機率比較低。6. 蔬果攝食不足:蔬果因為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可以對抗自由基與細胞氧化,進而降低癌化的風險。統計顯示蔬果攝取量越高,罹癌機率越低。(圖/黃威彬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