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燒不退
」 流感 高燒 發燒 病毒 感冒![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1/395181/sm-a3e3a557d71326be378d3df3a0544995.jpg)
病毒變異!醫驚曝門診3成患者得「這症」 疾管署:多數人恐無免疫力
近日民眾搶打流感疫苗,但除了流感也要小心諾羅病毒,因為傳染力強。兒科醫師張博揚說,多數人可能對諾羅變異病毒沒抵抗力,兒科醫師陳敬倫也說,近期門診1/3是感染諾羅病毒。疾管署上周也表示,民眾沒抵抗力易造成腹瀉群聚事件。張博揚在臉書說,「今年冬天請注意洗手預防諾羅病毒流行,疾管局發現今年諾羅病毒有變異,造成大多數民眾無抵抗能力。」陳敬倫也發文,最近診所門診有1/3都是諾羅病毒的腸胃炎,緊接才是流感,「諾羅病毒造成的 腸胃型感冒 症狀雖然以吐為主,但常常剛開始也會頭痛、發燒、肌肉痠痛;而流感也有一兩成病患剛發病時會噁心嘔吐,但很快進展到高燒不退、全身痠痛。無論得到哪個病毒,都是非常不舒服,建議早點就醫,適當的治療可以有效改善症狀、減緩不適喔。」疾管署指出,依諾羅病毒陽性個案病毒分型結果,自去(2024)年起流行病毒株由過去最常流行之GII.4轉變為GII.17,與2015-2016年國內兩波諾羅病毒大流行之型別相同,因該型別已8年未於國內流行,亦有基因重組變異,多數民眾可能無免疫力,如飲食不慎容易造成腹瀉群聚事件發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5/394735/sm-14a789eca1196bd9666c1376377e9d4f.jpg)
旅日部落客「狂燒半個月」猛咳不止 就診才知流感「問醫1句話救回命」
近日藝人大S因旅日感染流感驟逝,引發社會對流感的高度關注。旅日女部落客「漢娜在翻譯」小松漢娜,也在社群媒體分享自己因流感併發肺炎住院的驚險經歷,提醒大家務必提高警覺,留意病情變化,適時就醫。漢娜6日在臉書發文,表示這個農曆新年對她而言異常難熬,因為她因流感併發肺炎,整個假期都在醫院治療。她透露,早在1月初於日本時便出現感冒症狀,儘管就醫服藥,病情卻未見好轉,直到1月中開始高燒不退,甚至無法如期返回台灣過年。直到退燒後,她才帶著孩子回台,但母親一見到她就發現異狀,直言詢問「妳呼吸怎麼那麼喘?」然而漢娜起初不以為意,將不適歸咎於爬樓梯疲勞,並依舊猛咳不止。母親擔憂之下,安排她至胸腔科就診,但醫師當時判定為一般感冒,僅開立藥物讓她返家休息。然而,病情持續未見起色,甚至某晚發燒高達39度。母親建議她掛急診,但她因疲憊且不想錯過年節行程,選擇先休息。所幸丈夫K桑聽聞情況後,堅持要求她前往急診。抵達醫院後,醫師初步診斷仍認為無大礙,僅打算開立退燒藥,直到漢娜主動提出,「可以做詳細檢查嗎?因為想確定不是細菌感染。」在進行抽血、驗尿、快篩與心電圖等檢查後,醫師驚覺她的白血球指數飆升至2萬多,顯示全身感染嚴重發炎,必須立即住院治療。住院期間,漢娜持續接受點滴抗生素治療,最終順利康復並於6日出院。回顧這次經歷,她感嘆「如果不是家人堅持要我就醫,甚至要求醫師進一步檢查,後果恐怕不堪設想。」漢娜也分享4點心得提醒大眾:發燒超過3天務必就醫、即使醫師未建議仍應要求詳細檢查、心跳過快可能是身體異常警訊、長期咳嗽或藥效不佳時應懷疑其他病因。漢娜的母親此次特別警覺,也是因過去一名小學同學年僅30多歲便因感冒併發肺炎離世,因此當她發現女兒病情不對勁,才會堅持帶她就醫。經過多日治療後,漢娜終於康復,感嘆「能夠正常呼吸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並提醒大家對流感症狀不可掉以輕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0/394170/sm-afd1646b4d8d59229c197c33323b7ffb.jpg)
大S流感猝逝!他出國得流感引發肺炎險送命 醫揭「7種流感併發症」
大S與家人赴日旅遊期間,不幸感染流感併發肺炎離世。對此,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分享類似病例,一名50歲的壯年男子開心出國旅遊,回國後卻突然高燒不退、呼吸困難,送醫確診為流感引發肺炎,併發呼吸窘迫症候群,在加護病房待了1週才脫離險境,隨後又在普通病房休養1週,才終於康復出院,該名男子不禁感嘆「沒想到開心出國,卻差點連命都沒了」。劉博仁日前在臉書發文表示,流感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除了影響呼吸系統外,還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包括肺炎、心肌炎、腦炎、橫紋肌溶解症等,嚴重時還可能會導致呼吸衰竭或死亡。劉博仁指出,目前台灣與日本的主要流行病毒株為A型H1N1,今年施打的流感疫苗與該病毒株吻合,能有效提供防護。不過台灣的流感高峰通常出現在農曆新年後,提醒民眾仍應保持警覺,特別是家中有高風險族群,包括65歲以上長者、孕婦、慢性病患者、醫護人員等,應盡快接種疫苗降低感染風險。許多人擔心2月才接種流感疫苗是否來得及,劉博仁解釋,雖然流感疫苗每年9月至12月開打,但2月接種仍然有效。由於疫苗需要約兩週時間產生抗體,若尚未感染,接種仍能提供保護,特別是對於高風險族群而言,更能有效降低重症與併發症的機率。劉博仁強調,隨著流感高峰期到來,民眾應提高警覺,養成勤洗手、戴口罩、避免觸摸眼口鼻等衛生習慣,才能有效降低感染流感的機率。以下是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簡稱流感),可能引發的併發症:1. 肺部相關肺炎:最常見的嚴重併發症,可能由流感病毒本身或二次細菌感染(如肺炎鏈球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嚴重肺部發炎導致呼吸衰竭。2. 心血管系統心肌炎:病毒感染引起心臟發炎,可能導致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心包膜炎:心包膜發炎,導致胸痛與心臟功能異常。3. 神經系統腦炎:流感病毒直接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可能導致意識混亂、癲癇或昏迷。吉巴氏症候群:一種自體免疫反應,導致肌肉無力或癱瘓。4. 肌肉骨骼系統橫紋肌溶解症:流感可能導致肌肉細胞損傷,造成急性腎衰竭的風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5/393815/sm-19e33ee2082aa9b416a2975a2d8f6651.jpg)
大S猝逝/大S流感併發肺炎亡!醫示警「7類年輕人」要注意 6前兆曝光
女星大S(徐熙媛)因流感併發肺炎離世,享年48歲,震驚各界。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示警,年輕人也可能成為重症患者,7類族群的年輕人要小心。黃軒在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表示,每年流感季節來臨,許多年輕人往往認為自己身強體壯,即便感染流感,也只是幾天不適後就能痊癒;然而,近年來的臨床數據顯示,流感並不只是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的威脅,年輕人同樣可能因流感發展成重症,甚至致命。黃軒指出,儘管許多年輕人感染流感後能夠自行康復,但7類族群的年輕人更容易發展成重症,包括患有氣喘或慢性肺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囊性纖維化;有肥胖問題(BMI > 30),研究顯示肥胖者流感後重症率高;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正在服用免疫抑制藥物,如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懷孕婦女,孕婦感染流感後的併發症風險明顯較高;熬夜、壓力大、生活習慣不佳,免疫力下降,感染後更易惡化以及過去有因流感住院病史者。黃軒提醒,即便你是健康的年輕人,若出現6大症狀,包括高燒不退、呼吸困難、胸痛、意識混亂、四肢發紫、劇烈頭痛等,務必立刻就醫,因為這可能是流感併發症的前兆。黃軒再次強調,別輕忽流感,它可能致命,許多年輕人認為自己身強體壯,不會因流感而重症,但醫學數據與真實案例都證明,流感的可怕不容忽視。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390009/sm-05d26f1773fdedc862fe9192ce24171c.jpg)
離婚不到半年!夏克立被直擊「緊貼新女伴」共度平安夜
女星黃嘉千與老公夏克立的16年異國婚破碎後,女方控訴遭到夏克立家暴,離婚官司自2022年開打後,雙方纏訟了數年之久,直到去年8月法院終於判准2人離婚,正式恢單不到半年的夏克立,身邊疑似出現新歡,他被目擊與一名長髮女子共度平安夜,2人緊鄰而坐互動熱絡。斷開前妻黃嘉千後,夏克立一直大打悲情牌,生活似乎頗為不順,就連健康也亮起紅燈,去年聖誕節他透露,自己已好幾天高燒不退,還因肺部感染入院治療,感慨嘆「無法回家過聖誕節」,言語中透著一絲孤單感。不過據《鏡週刊》報導,有民眾在加拿大溫哥華直擊,夏克立在12月24日平安夜當天,與一群好友相聚歡度聖誕佳節,引人目光的是,夏克立身旁還有一名擁有亞洲臉孔的長髮女性,2人並肩而坐相談甚歡,關係看似相當親近,被爆出身邊出現新女伴,對此,夏克立暫無回應。至於身體狀況如何?夏克立日前也在社群平台PO出運動影片,發文向粉絲報平安,「身體感覺還不錯,肺也撐住了——有些醫生說不能跑步,有些說可以,所以只要還能跑,我就會繼續跑下去。」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5/388715/sm-bcda787720ba09963491e4aa401602f5.jpg)
麻疹預防6重點一次看 中醫師:確診後「皮疹順發才能減熱毒」
近期麻疹疫情升溫,亞東醫院傳統醫學科廖國帆醫師提醒,麻疹是一種高度傳染的病毒性疾病,對幼童、免疫力較弱的成人及孕婦造成的健康威脅不容忽視。在現代醫學強調疫苗接種的重要性之際,中醫亦能在麻疹的防治與護理上提供輔助與支持。廖國帆醫師表示,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透過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播。中醫觀點認為,麻疹屬於「麻毒時邪」,病邪自口鼻侵入,影響肺與脾。病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初期(邪鬱肺衛):病邪鬱滯於肺與體表,症狀包括發熱、咳嗽、流鼻水、眼紅及精神倦怠;見形期(毒入氣分):皮疹自面部開始擴散至全身,伴隨高燒不退,皮疹呈玫瑰紅色;收沒期(陰津耗傷):皮疹逐漸消退,可能伴隨脫皮與色素沉著,患者此時需調養身體,恢復陰津與元氣。中醫治療麻疹強調「麻不厭透」,即鼓勵皮疹順利透發,以減少內部熱毒對正氣的損害。廖國帆醫師表示,治療重點會依病程不同而調整:初期:以辛涼解表、清宣肺衛為主,常用蒲公英、大青葉、升麻、葛根等藥材煎服,以助皮疹順利透發。見形期:疹點出齊且持續發熱,治療重點為涼血解毒,調和正氣與邪氣,以確保病程順利發展。收沒期:皮疹消退後,患者陰津耗損,需養陰益氣、清解餘邪,可選用藥材如鮮蘆根、北沙參、麥冬煎湯代茶飲用,以促進身體恢復。麻疹是一種可防可控的疾病,廖國帆醫師建議,結合現代醫學的疫苗接種與中醫防治,能有效降低麻疹的發病風險。以下為6點預防建議:1.疫苗接種:按計劃完成麻疹疫苗接種,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2.減少暴露風險:麻疹高峰期應避免前往人群密集或通風不良的場所,特別是避免與確診者密切接觸。3.保持環境衛生:保持室內良好通風,臥室內的溫濕度適宜,有助於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4.強化個人衛生:勤洗手、妥善處理鼻喉分泌物,咳嗽或打噴嚏時應用紙巾掩住口鼻,保持衛生。5.飲食與水分補充:發熱與出疹期間,選擇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與油膩食物,恢復期應補充營養以促進身體修復。6.規律作息與運動:保持充足的睡眠與適度的運動,增強免疫力,幫助預防麻疹及其他疾病。廖國帆醫師提醒,一旦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皮疹等疑似麻疹症狀,應儘早就醫。對於高風險人群,如未接種疫苗者或免疫力較弱者,需格外留意,避免延誤治療。若有接觸史者,可在72小時內施打麻疹疫苗,或在6日內注射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降低感染風險。對於已經出現麻疹症狀的患者,除了及早就醫,應積極配合醫師進行適當的治療與中醫調理,以減輕症狀並促進康復。患者應保持居家隔離,避免與他人接觸,減少傳播風險。透過中西醫的綜合防治與護理措施,能顯著減少麻疹帶來的健康威脅,為個人和社會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4/374724/sm-76442d7034f09dfd9969fe1521e10a21.jpg)
燒錢徒勞2/管控超級細菌事倍功半 政府橫向整合應提升指揮位階
號稱是國家級的抗生素抗藥性管理5年計畫明年即將上路,但除立委葉元之踢爆衛福部未強制要求醫療機構通報院內超級細菌感染病例,統計結果恐嚴重失真外,專家也提醒國內感染科人力不足、抗生素抗藥性根源複雜等棘手難題,必須由衛福部、農業部、環境部通力合作才能控制,建議該國家計畫的主管層級應提高到政院,各部會齊心協力才能事半功倍。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醫師指出,感染科醫師主責病患生死的緊急狀況,例如高燒不退、術後感染陷入昏迷,不像慢性病可以長期找醫師拿藥看病,在「業績」掛帥在現實環境中,感染科醫師的健保點值難與其他科醫生相提並論,薪資也受到衝擊,感染科醫學生人數少,醫師人力自然吃緊。王任賢表示,台灣濫用抗生素問題嚴重原因複雜,包括病患迷信抗生素效果、醫生怕病患病情惡化超前給藥,以及環境性的抗藥性因素(例如動物飼料摻雜抗生素或醫院含排放抗生素廢水,進入人體食物鏈)等。但對照目前法定傳染病都要通報衛福部,感染超級細菌卻不用,對病患威脅就可能被低估,更可能對醫院制訂政策、分配預算有不利影響,衛福部應要求醫院,將超級細菌視同法定傳染病強制通報,不僅能提醒醫院重視防範控制,亦可提升感染科醫師在醫療機構中必要性。感染科醫生特別提醒民眾,有病要看醫生,不要自行到藥局買抗生素,以免體內累積過多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危害健康。(圖/趙世勳攝)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王政太醫師則表示,該學會已向健保署爭取試辦感染科醫師「審核」醫院內部抗生素使用狀況時,也能比照醫師開藥獲得健保點數給付,但更期待未來「試辦」可以長期實施,讓感染科醫師付出與回報成正比,鼓勵更多醫學生投入感染科領域。王政太指出,免疫不全性病患,包括癌症病人因接受治療而免疫不全,及侵入性治療(例如開心手術)術後病患,都是感染超級細菌的可能高風險族群,感染科醫生責任就是全力降低術後感染機率。高風險(染病)族群除應按醫囑做好健康管理(飲食睡眠等)、接種疫苗強化免疫力,也要避免自己與親人濫用抗生素。至於民眾抱怨親人住院感染後,抗藥性檢驗太慢錯失換後線抗生素時機,王政太也說,最新尖端快速檢驗感染設備(例如使用聚合酶連鎖反應PCR偵測),就算醫院願意添購採用,檢驗費也不斐,常需患者自費(千元到五萬元不等),即使家屬接受,要全面落實到地方型醫院或診所也仍有困難,現階段降低醫療機構內部感染比例,仍是防治超級細菌的關鍵。「抗生素抗藥性根源複雜,之前食藥署原本計畫針對優酪乳、乳酸菌飲料調查菌種抗藥性,也與此有關。」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說,雖然後來衛福部對該研究態度保留,但其實隨著醫藥、食品科技進步,連胃酸抑制藥都有研究顯示可能會增加病人發生院內感染肺炎的風險,優酪乳菌種既可能與抗藥性有關,自然也應研究釐清。她表示,要預防抗藥性出現,除了病患要有不直接買藥、或逕行要求醫師開藥的衛教警覺,避免在不知情的狀況下,累積抗藥性風險外,由於目前抗生素使用紀錄,並未強制登載健保卡的就醫紀錄中,若民眾仍自行買抗生素使用,一旦緊急就醫,醫生未必能精確掌握抗生素使用史,就可能錯失及時投入後線抗生素控制病情,衛福部除應強制要求醫院通報院內感染超級細菌病例,也應要求診所、藥局若開抗生素藥品,應登載在病人健保卡上,才能完整紀錄病患使用抗生素史,作為就醫參考。不少學術研究都指向業者在家禽飼料中未依規定添加抗生素,可能導致食用者體內抗生素超高,成為產生抗藥性的高風險群,對健康恐造成危害。圖為業者養殖家禽畫面,非新聞當事人。(圖/黃耀徵攝)「若真要控制抗藥性,應由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統籌衛福部、農業部、環境部等相關單位通力合作」沈采穎認為,嚴格管制食用家禽濫用抗生素(農業部主管)、嚴格控制醫療機構排放含過量抗生素廢水(環境部主管),都屬於抑制抗藥性工作的一環,若僅由衛福部逕行要求其他部會配合,欠缺橫向合作,將如同植物生病不找出病源,卻只是修剪染病樹葉,最終恐淪於紙上談兵。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2/373582/sm-e7a0c868f7bf03350e3d10c556fc957b.jpg)
高燒近40度掛急診 女星半夜驚醒3次「床上濕一灘」:這波好可怕
女星夏宇禾過去演出八點檔《風水世家》走紅,之後和大她13歲的男星「Gino」蔡東威交往,可惜最終以分手收場。夏宇禾近日高燒不退,頭和全身痛到下不了床,一度跑到醫院掛急診,不料半夜睡覺時驚醒,赫見床上有一大灘水,當下還以為自己尿床,後來才知道是盜汗,「這波流感好可怕,大家真的要多注意」。夏宇禾上月31日在臉書透露,自己今年萬聖節扮的角色是「急診室的病人」,她從上月30日開始整天高燒不退,頭和全身痛到下不了床,「好不容易動身去看醫生,每一步都煎熬的讓我眼流直直流。吃了藥,到凌晨了還是持續燒到快40度,實在忍不了疼痛,又去掛了急診…」。夏宇禾表示,自己從醫院返家後,想說好好睡一覺讓身體趕快好起來,誰知半夜被「一灘水」嚇醒了3次,「第一次我傻了,以為我尿床?但尿床怎麼會連脖子胸口都是濕的。頭痛迷迷糊糊沒想那麼多,拿吹風機吹乾趕快繼續睡,睡沒多久又被這灘『水』驚醒…」。夏宇禾提到,自己想了一想覺得應該是盜汗,可能是身體發冷加上棉被蓋太緊引起,「整個晚上反反覆覆3次 折騰了整個晚上到中午,依舊沒辦法好好睡。這波流感好可怕,大家真的要多注意!本來前幾天開心的買好了萬聖節要扮的衣服,準備和朋友拍好玩的影片。我真的是…殘念」。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1/369691/sm-1f7272b4266b5f0357bf5578f06aebe3.jpg)
泰國爆豬型鏈球菌…台男也感染「1疏忽險致命」 醫揭預防方法
泰國東北部4個省份接連爆出12起因感染豬鏈球菌死亡、上百人失去聽力的案例,就連台灣也傳出病情。一名53歲男子因出現感冒症狀、高燒不退、脖子僵硬、劇烈頭痛與雙耳耳鳴等症狀,被送到醫院急救,到院時人已經昏迷、意識不清,診斷證實受到豬型鏈球菌感染導致腦膜炎。據了解,男子是飼養豬隻的業者,罹患糖尿病、高血脂慢性疾病,免疫力較弱,發病前曾拔牙有傷口,到養豬場接觸豬隻後沒洗手就碰觸口腔,以致於細菌經由口腔傷口侵犯腦部,造成腦膜炎並右邊聽力受損,所幸進行抗生素治療,住院18天後順利返家休養。童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楊自強說明,豬型鏈球菌腦膜炎是因為豬型鏈球菌侵入人體腦部腦脊髓液,造成腦膜炎發生,甚至可能引發敗血症、心內膜炎、關節炎及支氣管肺炎等,感染途徑主要透過人體傷口、黏膜接觸病菌,或食用未煮熟的豬肉,潛伏期為數小時到3天就會發病。楊自強提醒,豬肉切勿生食,豬肉、豬內臟或豬血應煮熟,料理過程也要使用不同砧板或器皿來避免生、熟食混雜導致交叉感染,處理時也要注意接觸的皮膚,應做好防護避免傷口直接接觸,處理後也要徹底洗手;若身體出現任何不適症狀,要儘快就醫,找出致病原因,才能獲得良好的預後效果。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1/363831/sm-695efb5f455837eb30c996c0bf42c322.jpg)
30歲男擠屁股痘痘竟重度細菌感染 急送ICU撿回一命
中國有名30歲的黃先生日前發現自己的屁股上長了痘痘,以為只是普通的火氣大,便隨手擠破,而後細菌透過皮膚破損進入體內,沒過幾天就因持續高燒不退,重度細菌感染引發壞死性筋膜炎後被送進ICU搶救。此事一出,便引起了廣泛關注。據陸媒報導,皮膚科專家指出,痘痘的形成是由於毛囊阻塞、油脂分泌過多、細菌感染等因素共同導致,當用手擠壓痘痘時,實際上是在將發炎推向皮膚深層,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感染。而重度細菌感染所引發的壞死性筋膜炎,本質上是種深層的軟組織感染,能夠迅速導致筋膜和皮下組織的廣泛壞死,進而引發嚴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狀,儘管其發病率相對較低,但其死亡率卻高達15%至29%,這主要歸因於其疾病進程的快速性和早期症狀的隱匿性。醫生說明,大眾對於「痘痘」往往將其簡單歸結為上火,而忽視了其背後的細菌感染風險,且特別是當「痘痘」表面出現黃白色膿頭時,若擠壓不僅可能促進細菌擴散,還可能透過豐富的淋巴管和血管網絡,特別是臉部的痘痘,直接威脅到顱內安全,導致顱內感染等後果,包括顏面部腫脹、高熱、劇烈頭痛、嘔吐,甚至危及生命。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8/362848/sm-a11014db0889fe3726421e383efca814.jpg)
92歲柯文哲爸罹癌化療 蘇一峰見「關鍵字」曝期數研判:狀況恐不好
前台北市長、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身陷京華城容積案,5日遭羈押禁見,消息一出,震撼全台,不僅民眾黨陷入政治危機,柯家也正經歷嚴重打擊,妻子陳佩琪13日受訪時透露,92歲的柯爸騎車跌倒後高燒不退,後來才發現得癌症又肺積水,正開始要接受化療。對此,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表示,一般都是第4期癌症才會出現肺積水,「預後可能不是很好,還是祝早日康復」。陳佩琪在受訪時透露,目前92歲的柯爸身體狀況不理想,指柯爸日前騎車跌倒後高燒不退,且在打了抗生素一個禮拜後,依然發高燒,後來檢查才發現是種惡性疾病又出現肺積水,12日開始做化療,「90幾歲老人家,都不曉得能否承受化療的辛苦」,也說柯文哲私下都告訴她,「不要擔心我,只要看好爸爸」。對此,蘇一峰13日在臉書發文指出,一般都是第4期癌症,才會出現肋膜積水、肺積水,如果只能做化療代表沒有標靶藥物可以使用,看起來如果是胸腔腫瘤肺癌第四期肺積水,「預後則真的不太好,還是祝早日康復」。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0/362770/sm-e89cb23064439f8cdf60c22cbd5b0185.jpg)
92歲柯爸罹癌化療!陳佩琪曝「柯文哲1叮囑」:沒想到會變成這樣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擔任台北市長期間,將京華城容積率提高到840%,涉嫌獨厚威京集團損害市民利益,遭台北地院依《貪污治罪條例》圖利罪裁定羈押禁見,怎料捲入牢獄之災的柯文哲,如今又爆出父親罹癌接受化療。對此,妻子陳佩琪也透露,柯文哲在羈押當天對她「叮囑1句」,讓她心疼不已。陳佩琪昨(12日)接受《TVBS》訪問時表示,柯爸先前騎車摔倒後一直高燒不退,即使打了抗生素情況仍不見好轉,後來檢查才發現原來是罹患惡性疾病,需要開始進行癌症治療,由於公公已經高齡90幾歲,讓她很是擔心對方能否承受化療的不適。陳佩琪透露,當天柯文哲要出門開羈押庭前,似乎已經預料到會被羈押,因此特地叮囑她好好照顧家裡,「不要擔心我,只要看好爸爸」,更交代要將相關資料妥善搜集,才能在必要時反擊澄清,並感慨柯文哲一直盡他所能想讓台灣社會變得更好,怎料如今卻落得這般田地,「沒想到今天會變成這樣」。收押台北看守所邁入第9天,柯文哲今(13日)上午二度遭到檢方提訊,以釐清柯文哲與陳佩琪名下遭查扣的銀行保險箱,內藏的上百萬現金是否涉及不法金流,不過稍早柯文哲雙手上銬步下囚車時,面露一抹微笑隨即被帶入北檢,面對最近一連串的打擊風波,心情似乎並未受到太大影響。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5/362655/sm-0d87229b0b0c89c321ce5d163eb638c5.jpg)
柯文哲遭羈押小孩不敢回家! 陳佩琪淚訴:已被抄家滅族「家破人亡」
前台北市長、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身陷京華城容積案,5日遭羈押禁見,消息一出,震撼全台,不僅民眾黨陷入政治危機,柯家也正經歷嚴重打擊,其中92歲的柯爸日前才發現得癌症又肺積水,12日開始要接受化療,柯媽則在醫院陪伴,不僅如此柯家的一舉一動時時刻刻都被放大檢視,讓全家壓力倍增,日前有人爆料柯文哲的兒子在爸爸被抓隔天去吃牛排,被大做文章。對此,妻子陳佩琪在受訪時吐露心聲,哽咽痛訴簡直是被「抄家滅族」。據《ETtoday新聞雲》、《TVBS》報導,陳佩琪12日接受專訪時,坦言覺得自己被打壓的程度是根本不用什麼罪名或證據就已被「抄家滅族」,而她也無奈的不知從何反擊。當被問及家中狀況時,陳佩琪則坦言跟小孩幾乎沒有聯絡,且因為柯已經在沒什麼證據下被羈押了,導致現在小孩都四散各地,不敢回家,更形容整個家被「抄家滅族」,「也的確達到效果了,我們就是已經家破人亡了。」對於前陣子民進黨桃園前市議員王浩宇在臉書爆料,柯的兒子柯博堯在爸爸被羈押禁見的隔天去吃上萬元超貴牛排,為此還喊話柯博堯「懂事點啦」,陳佩琪則心疼的說,兒子從小的心智發展跟社會較不相符,無奈的說「一個媽媽的心態就是,大家是不是可以饒過一些無辜的人?」此外,目前92歲的柯爸身體狀況不理想,陳佩琪透露柯爸日前突高燒不退,入院檢查後才發現是惡性疾病罹癌且又肺積水,12日開始要接受化療,柯文哲私下都告訴她,「不要擔心我,只要看好爸爸」。而柯文哲透過律師聲明轉達不做抗告,陳佩琪則說雖然自己不是法律專業,但她說自己一向都很尊重先生的決定,「他做的決定都是最好的。」陳佩琪也感嘆,柯文哲一直以來都希望社會因他變得更好,「真的沒想到今天會變成這樣」。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9/358899/sm-aa0f410d96b0bcaac8d36743f34e49d7.jpg)
陸婦吃冰西瓜昏迷命危…元凶是「冰箱殺手」 零下20度仍可活1年
大熱天吃西瓜很享受,但也要注意食安問題。中國有一名60多歲婦人,吃了放置多天的冰西瓜,沒想到出現高燒不退的情況,還逐漸陷入昏迷,最後被送到加護病房救治,原來是罹患非常嚴重的李斯特菌症。據《潮新聞》報導,婦人患有糖尿病等基礎疾病,但身體狀況還行,近日卻莫名其妙發高燒,並出現眩暈和行走不穩的狀況,起初以為是普通的感冒,但病情直轉直下,被送到醫院救治。婦人入院時發高燒、眼球活動障礙、面癱,處於昏迷狀態,醫師推測問題出在顱內,於是做了一系列檢查,結果發現婦人顱內被單核細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攻陷,出現腦膿腫。一般情況下,這類細菌常常出現在冰箱裡,追問下才得知,婦人發病前一周,吃了幾塊冰在冰箱好幾天的西瓜,不久就出現一系列嚴重症狀。醫師進行抗生素治療,婦人狀況才逐漸穩定。(圖/翻攝自潮新聞)蔡曉峰醫生分析,這些西瓜可能已被李斯特菌污染,但出現腦膿腫還是比較少見的。針對病情,選擇有效抗生素進行治療,婦人的體溫才逐漸回穩,意識也好轉,目前已轉入普通病房。冷凍和冷藏雖然不利細菌的生長,但還是有些嗜冷生物能在這樣的環境生長繁殖,李斯特菌就是一種,不管有氧氣或無氧氣都能生存,70℃高溫下5分鐘才能被殺滅,在-20℃的低溫下可存活1年。家中冰箱的冷藏溫度通常在3~10℃之間,冷凍溫度在-4℃~-24℃,因此李斯特菌常常潛伏於冰箱中,容易造成多種食物污染。據悉,李斯特菌進入人體後,是否誘病和細菌數量及宿主年齡、免疫狀態有關。易感染者多為新生兒、孕婦、40歲以上的成人,還有免疫功能缺陷者,不過儘管如此,年輕人也不能掉以輕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5/349425/sm-5f5ec183addd74bc905f20d5b6ae5786.jpg)
聊遺囑看人生/對天發誓顧弟弟到終老拿到全部遺產 現在卻怕比他早走孩子做不到
第一次看到陳老先生的時候,是在三月某個週末上午,他風塵僕僕地從桃園來到我們遺囑協會,希望能完成自己的遺囑。像一般案件般,我逐一跟他確認繼承人、遺囑內容等資料後,準備幫他預擬遺囑內容,但我發覺陳老先生卻似心事重重,欲言又止。直覺告訴我,他一定有掛心的事情,但不知該如何處理,於是我先停下來和他聊聊,沒想到竟然聽到一個令人很感動的故事。他小時候家境很富裕,在民國60年代的時候,他們家就已經有汽車了,他只有一個弟弟,但弟弟因小時候得了腦炎高燒不退,智力受損,以致於無法和其他人一樣正常上學接受教育,也無法融入社會,更沒有結婚生育。他的父親很自責,父母在世時,都是父母在照顧這個弟弟,但父親過世前,把陳老先生叫到床前,告訴他要把所有遺產都留給他,但只有一個條件,就是要他好好照顧弟弟,一直到弟弟終老為止,他父親當時還要他對天發誓,而他也在父親面前發誓,承諾會用心照顧弟弟。父親過世後,他也確實很用心照顧弟弟,但因後來小孩陸續出生,家裡變得有點不太方便,所以他就在家附近租了一間房子給弟弟住,三餐都是他幫弟弟準備好送過去,他吃什麼,弟弟就吃什麼,弟弟變得越來越依賴他,到最後誰都不認識,只認得他這位哥哥。這麼多年來,他一直遵守對父親的承諾,但他老了,弟弟也老了。他不知道自己還可以照顧弟弟多久,他清楚自己的子女不會像他一樣繼續照顧這位叔叔,他很擔心自己若先過世了,弟弟會沒人照顧。原來,這就是他心事重重的原因。我告訴他,要解決這件事不難,只要在遺囑中用附期限的遺贈,就可以達成他的心願了。我幫他規劃,將陳老先生名下一間透天厝留給兒子繼承,但透天厝的「使用收益權」則留給弟弟,期限是讓弟弟可以一直住到百年過世為止,等弟弟過世之後,房子的使用收益權則再回到兒子身上。至於弟弟在生期間的生活照顧及醫療等費用,由他在遺產中成立一筆照護基金,由遺囑執行人雇請專人負責,一直到弟弟往生之後,再將其餘基金交還給繼承人。陳老先生完成遺囑後,終於放下心中罣礙,一再道謝後離開了,望著他的背影,我感受到兩代人間的愛和承諾,陳老先生是有愛有信的人,他弟弟有這位哥哥,也是幸福的。祝福陳老先生和他的弟弟。遺囑公益律師團服務預約網址:台灣遺囑協會https://sites.google.com/view/twwillassoc,公益律師團僅於星期六上午提供實體諮詢服務,如時間無法配合,請多加利用電子諮詢信箱線上諮詢。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2/348122/sm-fe70456e05f530bed164468070af356c.jpg)
1歲童「喉嚨全是洞」痛到不喝奶 醫揭病因:正處流行期
腸病毒正處流行期,台中醫院兒科門診近1個月有高達7成兒童感染腸病毒就醫,年紀從1歲到7歲不等,還有1家3兄弟都中標,查出感染腸病毒出現泡疹性咽峽炎,住院5天後康復。醫師說,腸病毒每3、4年會大流行1次,上次是2019年,今年要提高警覺,並建議家有6歲以下幼童家長接種疫苗預防併發重症。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周(23至29日)腸病毒門急診人數為1萬9341人,較前1周1萬9233人些微成長,台中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徐浩庭指出,腸病毒在台灣每3至4年大流行1次,上次是2019年,今年要提高警覺。(圖/中國時報潘虹恩攝)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周(23至29日)腸病毒門急診人數為1萬9341人,較前1周1萬9233人些微成長,疫情仍居高不下。台中醫院兒科門診觀察,近1個月就醫兒童除了新冠或流感,約7成是腸病毒,兒童感染科醫師徐浩庭指出,罹患腸病毒兒童主要症狀包括喉嚨痛、手腳有水泡,3分之1患者是手足口症,其餘則是泡疹性咽峽炎。徐浩庭提到,還有1家7歲、2歲和1歲的3兄弟都中鏢,其中1歲么弟高燒、食慾不振就醫,到院時猛流口水,一查發現整個喉嚨破洞,痛到男童無法喝奶、吃東西,連口水都不敢吞。醫療團隊擔心男童不進食脫水將其收治住院,進行疼痛控制與靜脈營養輸液,治療3天後恢復正常進食,5天康復出院。徐浩庭指出,腸病毒在台灣每3至4年大流行1次。自2019年大流行後,因為新冠疫情防疫措施,一直沒有大流行,去年個案有明顯增加,但相較於2019還是比較少,而且曲線相對平緩,但今年從3月就開始增加,現在曲線持續上升,要提高警覺可能會有大流行。目前尚未可知新冠過後的免疫負債,是否會帶來疫情大流行,但徐浩庭提醒,腸病毒全年皆有,且型別多元,提醒家有6歲以下幼童家長,無論是否曾染腸病毒,最好還是接種疫苗預防併發重症危及生命。另,家長如發現孩子高燒不退,合併出現嘔吐、嗜睡、呼吸急促、肌抽躍抽搐等重症前兆症狀,應立即送醫。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9/342979/sm-62779b10fb1c3e1c5d820da6748651ea.jpg)
新冠進入流行期!醫曝2天「7成快篩陽」連天選之人也難逃 3症狀恐是確診
疾病管制署11日發布新聞稿指出,國內上週(6月4日至6月10日)新增328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5/28-6/3)新增263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20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26例下降,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研判疫情上升且進入流行期。對此,有小兒科醫師也請護理師統計這1、2天發放快篩回報陽性的比例,結果確診者真的有6、7成,因此提醒民眾千萬別相信有「天選之人」這件事。小兒科醫師柳雱邁昨(12日)在臉書粉專《柳雱邁小兒科》發文指出,「疾管署表示,上週新增328例新冠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上升,同時新增20例死亡個案,研判疫情上升且進入流行期。」因此前天也有記者朋友找他聊疫情,「我跟她說最近快篩陽性比例好像有增加的趨勢,但沒有明顯爆量。」結果端午節過後,柳雱邁請護理師統計這1、2天發放快篩回報陽性的比例,「哇哩勒,還真的有6、7成欸。還有好幾個是撐到最近才第一次確診的患者,可見不要相信有天選之人這件事。」他也提醒,最近有感冒加發燒症狀的,請記得先在家裡驗一驗快篩再出門,「因為很可能就是中獎了!」此外,柳雱邁也在留言區補充,近日臨床上新冠確診個案的確有增加,因需要合約院所才能開立抗病毒藥物,因此有些個案是由其他院所轉介而來,「我的原則是一旦患者有呼吸道症狀加上發燒,一律會快篩檢驗,大多數會發快篩請民眾自行返家驗,若操作有困難才會由醫護人員協助。」他在門診觀察後也發現,以總體出現呼吸道症狀的患者而言,感染新冠比例沒有那麼高,但因不是「每個人都驗」,因此可能有部分的無發燒患者是隱藏的黑數。柳雱邁醫師也提醒,新冠症狀和一般感冒症狀其實很難區分,若是有喉嚨劇痛、高燒不退、嗅味覺異常等較具有特異性症狀者,提醒要特別留意,「也許本身罹患重症的機率不高,但若未妥善做好隔離防範,對於身邊的高風險族群來說仍相當危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8/342828/sm-97383df9c90a1a43895d0ec33033a8d8.jpg)
白安曾自嘲史上動作最慢歌手 為靈異輕喜劇推新單曲「夢想不必太複雜」
創作才女白安曾自嘲「史上動作最慢的歌手」,雖然新專輯因為慢工出細活,還在打磨中,但她每年都會透過單曲持續地和歌迷分享,2023年分別為《模仿犯》、《最佳利益2-決戰利益》寫下歌曲〈魚沒有腳〉、〈相遇即是分開〉,今年的最新單曲〈亂七八糟的夢想〉則是為靈異職人輕喜劇《幸福房屋事件簿》創作主題曲,節奏歡快且輕鬆,是她近期少有的曲風。〈亂七八糟的夢想〉不僅旋律抓耳,歌名也相當吸晴,歌迷直說歌名太特別,白安說:「我覺得『亂七八糟』形容的比較像是自己的心理狀態,把自己心理調整,整理好後,其實夢想都不會太複雜。」或許我們以為我們想要某件東西就是我們的夢想,可是追根究底細想後,我們或許想要的只是更簡單、單純,就如同這首歌給人簡單又快樂的感受。白安認為夢想其實是簡單、單純的。(圖/相信音樂)這次為《幸福房屋事件簿》量身打造全新主題曲,白安做足了功課,她將整部劇觀看後,透過本劇導演蔡怡芬給予的音樂設定及角色人物關鍵字開始下筆,並邀請Hello Nico貝斯手陳信伯和新生代吉他大師屠衡到練團室一同JAM出音樂火花,僅一個下午便完成了整首歌曲。歌詞部分也是白安首次與戲劇導演蔡怡芬共同填詞,注入更多戲劇角色心情在音樂中,精準傳達劇中陳庭妮飾演對生活很有主見卻活得硬邦邦的陸安琪,透過簡單直接的文字提醒正在用力生活卻時常悵然若失的人們,那些不斷追逐的生活真的是你的心之所向嗎?白安在這次音樂戲劇合作稱自己像一位旁觀者,也像個敲鐘人,陪伴角色一起哭與笑,在生活困頓中迎刃而解,也讓她在戲劇音樂跨界找到自己獨到風格。該劇透過各式凶宅案件,帶出人們愛恨交織的深刻情感,被問到現實生活中是否有遇過靈異現象?白安說曾在歐洲拍MV時,有個場景是在墓園取景,一進到墓園就感覺到頭暈想吐,等拍完走出墓園就好了,還有一次是外出住宿,忽然高燒不退,吃了退燒藥也無效,她依同事建議念了經文,燒也逐漸退,身體也慢慢好轉,雖然自己也不確定是否為靈異現象,但也令她覺得神奇且難以解釋。〈亂七八糟的夢想〉已於今(12日)00:00數位上線;MV則將於17日在相信音樂YouTube頻道首播。白安分享現實生活中遇過的靈異現象。(圖/相信音樂)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1/341231/sm-2d8bb27c96e440472b5c028b317a72a3.jpg)
男童腹痛狂拉…連燒2天竟染沙門氏菌 醫揭「常見火鍋沾醬」超危險
根據食藥署統計,每年5至10月為國內細菌性食品中毒高峰期,主要是高溫潮濕的環境易滋生病菌。小兒科醫師王韋力透露,1名男童因發燒腹瀉就醫,被診斷為腸胃炎,不料孩子高燒不退,且活動力明顯下降,經詳細檢查才發現是感染沙門氏菌。醫師提醒,每年夏天是沙門氏菌高發期,要避免不熟的蛋奶肉製品。王韋力醫師在臉書粉專「威力醫師的育兒週記-王韋力」發文,該名男童高燒不退,他建議家屬讓孩子住院,媽媽聽完驚訝地說「可是我們前天才去急診看過啊…急診醫師說是一般腸胃炎而已」。醫師說明,患者起先症狀不明顯,且才剛開始發燒而已,當下診斷為一般腸胃炎很合理。王韋力進一步解釋,男童持續發燒2天,整天腹痛,拉完也沒有比較舒服,病程看起來不像是一般的病毒性腸胃炎,且小孩很明顯活動力不佳,可能是脫水,也可能是細菌性腸胃炎,比如沙門氏菌感染。醫師接著提醒,感染沙門氏菌的典型症狀為血便、糞便有腥臭味,千萬別拖到病情惡化,最好是盡早就醫。王韋力表示,每年夏天除了常見的病毒性腸胃炎,也會有可怕的沙門氏菌,5歲以下幼兒更容易併發菌血症,一定要小心,飲食上最要注意不熟的蛋奶肉製品,尤其台灣人愛吃火鍋,「很多人沙茶醬喜歡加一顆生蛋,那真的很可怕」,且肉類一定要煮熟,不要只是涮個幾秒,很多號稱幾A的肉品真的沒有想像中安全。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3/338013/sm-54162469c90bb91fdebc8747e615a070.jpeg)
吹冷氣要小心!醫示警滋生病菌恐致死 5類人是高危險群
隨著天氣變熱,許多人開始使用冷氣,不過先前中國大陸廣州一名男子因高燒不退,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他感染了退伍軍人菌,最終住院40多天後才出院。醫師指出,退伍軍人菌可能存在於冷氣機等空調系統的冷卻水塔,人若吸入帶菌的氣霧可能染病,因此應定期清洗與消毒相關設施。根據陸媒《齊魯晚報》的報導報導,該名男子因為高燒3天不退,前往醫院就診,檢查後發現男子感染,肺部已明顯發炎。在治療過程中,男子一度出現心、肝、腎等多重器官損傷及呼吸衰竭,所幸在經過40多天的住院治療,最終康復出院。報導中指出,醫生說明退伍軍人菌在自然界廣泛存在,冷氣機系統冷卻水和冷凝水為退伍軍人菌提供理想的滋生環境,而吸入含有退伍軍人菌的水霧是感染的主要途徑,此病菌對於抵抗力弱或年長的菸癮者更具威脅。醫生也提醒,感染退伍軍人菌後,患者有可能會表現出輕微的上呼吸道症狀到嚴重的肺炎,治療延誤可能導致高死亡率。由於退伍軍人菌的嚴重性及當前缺乏有效疫苗,民眾應加強日常生活中水源及冷氣系統的衛生管理,定期消毒是預防該病的關鍵措施,尤其是在夏季冷氣使用高峰季前夕。退伍軍人症源於1976年,當時美國召開退伍軍人大會,釀成肺炎爆發,因此命名。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退伍軍人菌感染會引起兩種症狀不同之疾病,即退伍軍人症及龐提亞克熱,且死亡率高達15%,若有免疫功能障礙者,數字會更高。衛福部疾管局也曾在官網指出,退伍軍人症主要是由「退伍軍人菌」引起,經由吸入或嗆入受到含有該菌的氣霧或水而致病,並不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相互傳染。退伍軍人菌普遍存在自然界及人造用水設施中,特別喜歡在溫暖且停滯或流速緩慢的水中生長。疾管局指出多數人對退伍軍人菌都有抵抗力,暴露在有退伍軍人菌的環境中,約只有5%的人會得病,特別是免疫功能較差的人。有5類型的人特別容易受感染,包括老人、吸煙、慢性肺部疾病或惡性腫瘤患者,及接受類固醇治療者,還有器官移植者。一般而言,退伍軍人菌對於身體機能正常的健康人威脅極小,且及早發現感染並給予適當的抗生素治療即可治癒,因此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影響親水休閒活動的意願。根據國外的研究顯示,水中退伍軍人菌的菌量多寡,與疫情發生的機率高低並無明顯關聯,因此應以「清除水中的退伍軍人菌,破壞其繁殖所需的條件」作為主要的防治觀念,定期針對供水系統進行清潔與消毒。為確保國人休閒用水安全,建議相關業者應加強營業場所親水設施之衛生管理,包括更新老舊的供水管線、保持良好的通風環境、保持溫泉或池水循環流暢、定期執行公共浴池清潔與消毒工作,及勤於清除池壁上的生物膜等,也應注意供水系統相關設備之清潔與消毒是否完善。同時,建議免疫力較差的民眾盡量避免使用SPA等噴霧設施,以降低感染退伍軍人病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