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纖
」 營養師 健康 癌症 糖尿病 脂肪肝含糖飲料喝出一身病!醫示警「中風、肥胖、罹癌風險全面上升」:每周最多1杯
小心喝含糖飲料喝出一身病!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副教授李柏賢醫師示警,日常攝取過多的糖,不僅可能導致體重增加,還與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痛風、脂肪肝、牙齒健康,甚至癌症風險密切相關!這些「甜蜜的負擔」正悄悄影響我們的健康。李柏賢醫師日前在臉書粉專《Dr.Le 李柏賢》發文指出,根據頂級醫學期刊《BMJ》一項大型研究綜合分析顯示,常喝含糖飲料可能帶來一系列健康問題,而且風險還會隨量增加!研究發現,每天每多喝250ml含糖飲料,會增加17%心臟冠狀動脈阻塞風險,讓心血管健康亮紅燈!並增加7%中風風險、35%痛風風險、12%肥胖風險。李柏賢續稱,含糖飲料對健康的傷害不僅是「空熱量」,還會影響脂肪代謝,導致內臟脂肪堆積,增加脂肪肝、糖尿病以及代謝症候群的風險!雖然這些飲食研究證據等級不是最高,但綜合分析後似乎都指向一樣的趨勢,值得參考。不僅如此,研究還發現,高糖攝取可能提高某些癌症風險,李柏賢指出,每天多攝取25g果糖,胰臟癌風險升高22%、乳癌死亡率增加17%,「雖然目前關於糖與癌症的證據仍有爭議,但可以確定的是,過多糖分容易導致肥胖,而肥胖本身就是多種癌症的重要風險因子!未來的研究將持續探索糖與癌症間的關聯性。」此外,甜食過量也會增加胃食道逆流風險。李柏賢解釋,高糖飲食會刺激胃酸分泌過多,容易導致胃酸逆流,刺激食道壁;甜食導致的體重增加,會提高腹內壓,使逆流情況更加嚴重;含糖汽水和碳酸飲料可能通過增加胃內壓力、放鬆食道下端括約肌、刺激胃酸分泌及其酸性特性,造成胃酸更容易逆流回食道,進而引發灼熱感和不適,「減少高糖食物攝取,尤其是餐甜點和碳酸飲料,對減緩胃酸逆流的症狀非常有幫助!」李柏賢文末也建議,可改喝無糖茶、氣泡水等無糖飲品,這些是更健康的選擇;以水果代替甜點,健康又美味;優化飲食結構,多吃蔬菜、全穀類和高纖食品,降低酸鹼值波動!讓身體喘口氣。他也公布每日糖攝取量的健康標準,每日糖攝取量應少於25g(約6茶匙)。一罐330毫升的正常大小鋁罐可樂通常含有約35公克糖,相當於8.75茶匙糖(每茶匙約4公克)。而含糖飲料每週最多1份(約200至355ml),「想要控制體重、改善腸胃健康、降低癌症風險?減糖似乎就是健康計畫很不錯的第一步!」
想吃鹹酥雞又怕胖?營養師激推「3高纖食物」促進消化
許多民眾喜歡享用鹹酥雞搭配啤酒當宵夜。對此,營養師張語希提醒,高油脂、高鹽分的宵夜,不僅容易讓人發胖,還可能增加心血管和腸胃問題的風險!因此她也推薦3種高纖食物,與鹹酥雞做搭配,不僅能促進消化、減少油脂吸收,還能延長飽腹感。營養師張語希近日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宵夜最愛的經典組合就是鹹酥雞配啤酒!但高油脂、高鹽分的宵夜,不僅容易讓人發胖,還可能增加心血管和腸胃問題的風險!「那該怎麼辦?今天就來教你幾招,讓你既能享受鹹酥雞的美味,又減少罪惡。」張語希點出關鍵,那就是搭配高纖維食物,因為高纖維食物可以促進消化、減少油脂吸收、延長飽腹感。她也推薦3種高纖食物可以搭配鹹酥雞一起享用:蔬菜沙拉:建議可加入小黃瓜、番茄、胡蘿蔔等新鮮蔬菜,這些食材富含膳食纖維,不僅能減少油脂吸收,還能補充維生素與礦物質。她還建議民眾,可以買現成沙拉,或自己動手製作健康沙拉。地瓜:富含膳食纖維,是健康碳水化合物的最佳選擇,吃地瓜墊胃,香甜的味道能解油膩,還能降低炸物攝取量。建議選小地瓜,因為份量剛剛好,飽腹又不負擔!毛豆: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植物性蛋白質,是宵夜中的健康明星,此外還能增加飽足感,減少對油炸食品的依賴,是素食者的好選擇。建議選擇無鹽毛豆,更有益健康。張語希也補充,吃完鹹酥雞後可以搭配好的油脂,由於炸物攝取後容易產生不平衡的脂肪酸,補充優質油脂可以幫助身體代謝並達到平衡,例如橄欖油、魚油、亞麻仁油等。不過她也提醒,還是建議民眾儘量減少攝取炸物,尤其是需要控制體重的人,「以上只是提供小撇步,讓偶爾嘴饞時,也能用更健康的搭配方式滿足自己口腹之慾。」
7款常見甜湯熱量比一比!營養師推薦「高纖5配料」
天冷想喝熱甜湯暖身卻怕太肥?對此,營養師李婉萍也發文比較了7種常見甜湯熱量,以及常見的9種豆花店配料熱量,並公布營養師的冬天甜湯小筆記,希望大家更會配置甜湯比例,身材美味一把抓!營養師李婉萍近日在臉書發文稱,天冷就想來碗熱呼呼的甜湯,不但暖胃也暖心只怕太甜…要怎麼喝才可以甜在心裡、不胖身上?以下為常見7種甜湯熱量比一比:花生湯:450卡紅豆紫米粥:390卡紅豆湯:350卡酒釀湯:204卡燒仙草(不加料):150卡豆花(糖水):150卡薑湯:70卡李婉萍也進一步解釋,一般便當算500卡的話,1碗花生湯熱量就會逼近1個便當,花生和紅豆都常被認作豆類,但花生是油脂與堅果種子類。紅豆則是全榖雜糧類,澱粉含量高,兩者因為油量和澱粉,均會使熱量變高,建議當湯底如果是花生湯、紅豆湯,就不要再額外添加配料。(圖/翻攝自Facebook/李婉萍營養師)至於酒釀湯,則適合手腳容易冰冷會經痛的朋友,而糖友、肥胖者若想當純湯底喝也可以,適時來碗甜酒釀能活血、促進末梢血液循環。至於營養師推薦的燒仙草、豆花、薑湯,燒仙草即使熱量較低還是有勾芡,千萬別以為可以毫無顧忌的加料。而豆花則是少數甜湯中含蛋白質的,減肥時適合吃,還可以幫助組織修復。最後當然是天冷最熱門的薑湯,不僅熱量低還可以禦寒、改善手腳冰冷,重點是配料可以多加一點。此外,李婉萍還公布常見的9種甜湯配料熱量,以下皆以一大湯勺90g為主:紅燈區:珍珠390大卡、粉粿330大卡、芋圓/地瓜圓250大卡。黃燈區:紅豆350大卡、綠豆350大卡、薏仁338大卡。綠燈區:仙草、愛玉、白木耳皆為20大卡。李婉萍為此還公布營養師的冬天甜湯小筆記,包括薑湯+(紅燈區+黃燈區1-2樣),像選芋園或地瓜圓,再加個薏仁。豆花/燒仙草+(綠燈區2樣),白木耳有嚼勁和飽足感,再來點仙草。另外特別提醒:薏仁、紅豆、大紅豆、綠豆,是配料中纖維量高的,有助維持腸胃道健康,「不要因為覺得有熱量就謝絕往來喔,希望以上的資訊能幫助各位,更會配置甜湯比例,身材美味一把抓喔!」
腰越粗壽命越短!醫推薦1運動燃燒內臟脂肪:每週至少3次
為什麼腰那麼難瘦?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表示,肚子的脂肪有一大堆是藏在肚皮以下,包覆在內臟上面,稱為內臟脂肪,這些脂肪不容易被運動到!他也推薦要消除內臟脂肪的話,不需激烈運動,只要每周3次,每次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就能溫和地燃燒內臟脂肪。劉中平昨(1日)在臉書粉專「劉中平醫師的心臟科筆記」發文指出,為什麼腰那麼難瘦?因為肚子的脂肪有一大堆是藏在肚皮以下,包覆在內臟上面,稱為內臟脂肪,「像我們平常手腳可以直接活動到肥胖組織,肚子的內臟脂肪可不像皮下脂肪容易被運動到呢!」劉中平續稱,除了缺乏運動和飲食偏差以外,基因、身材還有荷爾蒙都可能導致腰部脂肪異常堆積,讓我們想瘦卻瘦不下來。他也引用最新研究指出顯示,腰圍的尺寸與壽命有負相關,也就是腰越粗的人,壽命會越短,除了直接造成血糖和血脂肪上升以外,過多的內臟脂肪會釋放不好的發炎因子,造成全身性的血管病變,引起心臟病和腦中風的危險。 於是劉中平建議大家,運動要有足夠的時間,內臟脂肪不需要很激烈的運動,反而是中等強度,但每週至少3次,每次至少30分鐘以上的運動,以長時間的溫和運動來燃燒內臟脂肪。他也強調,低糖、低油脂的食物也有助於消掉內臟脂肪,有高纖多蔬菜會更好,能夠促進脂肪排出。戒煙和減少喝酒也可以避免肚子的油脂堆積。此外,適當的空腹、不要吃太飽,以及避免餓太久之後的暴飲暴食,也都是控制腰圍的好方法。
強烈大陸冷氣團來襲 國健署示警「2禦寒行為」注意危險
受到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今(28日)各地天氣寒冷,清晨中部以北及東北部氣溫約13、14度,近期氣溫持續走低。對此,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提醒,民眾在歡慶佳節的同時應注意保暖,特別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高齡長者以及三高族群,更需採取正確的抗寒方式,避免低溫對健康的威脅。吳昭軍也強調頭頸與四肢保暖的重要性,並呼籲民眾遠離喝酒暖身和不當取暖可能引發燙傷的危險行為。冬季低溫常成為心血管疾病的誘發因子,研究顯示,心臟病與中風等疾病多與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有關,包括缺乏規律運動、不健康飲食、吸菸等,特別是因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而導致的慢性病風險更不容忽視。然而根據2019至2023年的國民營養健康變遷調查,國內20歲以上的三高異常人口中,約有四到七成未察覺自身健康問題,導致延誤治療或行為調整。而在氣溫驟降、天氣濕冷的情況下,血管內平滑肌的收縮可能引發血壓升高,增加心肌梗塞與中風急性發作的風險,尤其對長者影響更加顯著。國民健康署建議,民眾可從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定期健檢與風險評估等方面著手,全面提升健康管理能力。飲食方面,應遵循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的原則,避免因節慶聚餐暴飲暴食;運動則以每週累積150分鐘的中度活動為佳,例如快走、慢跑或騎自行車。此外,40至64歲的民眾可透過國民健康署提供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進行定期健檢,掌握自身健康數據,並持續監控血壓、血糖與血脂等關鍵指標。為提高慢性病風險意識,民眾可透過國民健康署的「科學算病館」平台進行風險評估,瞭解未來10年內罹患冠心病、腦中風、糖尿病、高血壓及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可能性,提早做好健康管理。同時吳昭軍也提醒民眾,冬季抗寒切勿誤踩「NG行為」,例如喝酒雖讓人短暫感到暖和,但實際上會降低核心體溫;而長時間接觸電毯、暖爐等保暖器材則可能導致低溫燙傷。對於長者或末梢神經感覺較遲緩的慢性病患者,應特別注意避免直接接觸保暖用品,建議外層包裹毛巾或布料以減少風險。此外,民眾若發現自己或身邊親友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等心臟病症狀,或無法完成微笑、舉手、說話等簡單動作的中風徵兆,應立即就醫,以爭取黃金治療時間。國民健康署也呼籲民眾多關心家中長輩的保暖狀況,確保其穿戴帽子、口罩、圍巾、手套與襪子等禦寒用品,並遵循醫囑規律服藥,在保暖中守護健康,與家人共度溫暖的年末時光。
不吃澱粉狂瘦10公斤?網友親身試驗反而瘋狂掉髮,真相太可怕!
「不吃澱粉減肥」是近年來熱門的瘦身法,許多人以為少吃一口飯,就能多瘦一點?但一位網友分享自己的經驗,雖然一開始瘦超快,但卻同時出現大量掉髮、臉色蠟黃、體力下降等問題,甚至連日常生活都受到影響。事實上,極端飲食法帶來的不是美麗,唯有正確地吃澱粉並搭配運動,才能讓你在瘦身的同時維持健康。澱粉是人體的主要能量來源,尤其對於維持大腦和運動肌肉的正常運作很重要,當攝取不足時,身體會啟動「飢餓模式」,不但得燃燒肌肉來供能,還會影響新陳代謝,讓減重效果越來越差!此外,缺乏澱粉可能造成掉髮、皮膚暗沉、免疫力下降等問題,讓你的減重之路充滿痛苦。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想瘦又怕澱粉?其實選對澱粉、吃對量,不僅不會發胖,還能幫助燃燒脂肪、維持能量穩定,以下是正確吃澱粉的小技巧,快筆記!聰明吃澱粉:選擇天然全食物澱粉像糙米、藜麥、燕麥等全穀類澱粉,富含膳食纖維與維生素,能穩定血糖、增加飽足感,避免暴飲暴食。聰明吃澱粉:搭配富含纖維和蛋白質的食物「ALL IN」的明星產品不濾渣豆漿「全食飲」跟小全頭系列,都是採用黃豆、南瓜、甘藷等天然食材製成,可提供高膳食纖維和蛋白質,是理想的低碳水替代品。每一瓶不濾渣豆漿「全食飲」含有10.2克膳食纖維、12.2克蛋白質,相當於4份超商沙拉或1KG的高麗菜的膳食纖維,不喜歡狂吃菜,用喝的也能輕鬆攝取到更多蛋白質與膳食纖維!(圖/品牌提供)造型可愛小巧的小全頭,跳脫一般傳統的饅頭全麵粉、高碳水的澱粉框架,用專利技術把黃豆、毛豆、南瓜原有的豐富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天然營養融入其中,為飲控族群提供高蛋白、高膳食纖維、低碳水的主食新選擇。(圖/品牌提供)而菇類(如香菇、杏鮑菇)低熱量且高纖維,還富含維生素D和多醣體,有助於提升免疫力和促進脂肪代謝,也很建議一起和澱粉食用,同樣能穩定血糖、延長飽足感。五型藥膳即飲代言人詹姆士,曾在記者會上示範一款以杏鮑菇﹑鴻禧菇、美白菇所熬煮而成的百菇湯,菇香濃郁、山藥口感綿密黏滑,喝起來甘甜、清爽又零負擔!是愛菇人絕不能錯過的溫補湯品。(圖/品牌提供)聰明吃澱粉:控制攝取量每餐澱粉的分量約佔總熱量的1/3,以手掌大小為參考標準,不過量也不過少。當然,想要成功減重,除了飲食調整,運動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建議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快走、跳繩)和力量訓練(如深蹲、伏地挺身),能提高基礎代謝率,讓身體更有效率地燃燒脂肪;此外,飯後30分鐘的散步,也能幫助穩定血糖和促進消化喔。提醒女生們運動時別忘了記得要穿上兼具柔軟和良好支撐度的運動內衣,小編推薦由瑜珈老師Jodi Guber Brufsky及Michelle Wahler Adams創立的BEYOND YOGA,無論是瑜伽、跑步還是日常穿著,都能在活動中提供理想的靈活性。(圖/品牌提供)
張惠妹演唱會「瘦出新高度」!網友翻出她的「超強鏟肉秘訣」2招必學!
有去參加昨天阿妹演唱會的粉絲,大家都說張惠妹穿上華美戰服,真的每套都美出新高度!難許多怪網友又再度翻出阿妹的運動飲食減肥菜單,尤其想從大象腿瘦出鉛筆腿的女孩必學!低碳飲食結合進食前喝溫開水張惠妹的飲食習慣以高蛋白和高纖維食材為主,例如青菜、海鮮和牛肉,同時嚴格限制澱粉攝取。此外,她每次用餐前都會喝一杯溫開水,這不僅能幫助促進代謝,還能減少進食量。她還將每天的用餐時間限制在下午3點之前,以確保熱量攝取在可控範圍內,幫助身體更快進入燃脂狀態。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運動、練唱與規律作息為了提升體能和舞台表現力,張惠妹在跑步機上進行歌唱訓練,結合運動與練習,不僅增強心肺功能,還能模擬演唱會時需要邊唱邊動的情況,讓她的表現更加穩定。此外,她保持早睡早起的良好作息習慣,讓身體得到充分休息,有助於體力恢復和新陳代謝的提升,進一步達到瘦身效果。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吃和生活習慣很重要 營養師推10種食材讓你遠離脂肪肝
有脂肪肝的人通常沒有感覺,有將近8成以上的人是在進行健康檢查時無意中發現,少數的症狀多半只是ㄧ些非特異的腸胃道症狀,例如上腹部不適或有輕微疼痛;有些人則是出現食慾不振、疲倦、腹脹、上腹壓迫感及噁心、嘔吐等症狀,少數人有肝腫大或肝功能異常等現象。營養師程涵宇指出,會導致形成脂肪的原因,不外乎是飲食、睡眠、運動、抗氧化壓力等出了問題,所以,要解決內臟脂肪的問題,除了要改變生活習慣之外,也要多注意飲食控制,才能發揮效果。所以,想要跟脂肪肝說再見,先做到以下三件事,包括健康飲食且吃得剛剛好就好、減重和運動,並分享了降低脂肪肝的10種好食材。1.咖啡研究指出,咖啡可能與肝臟酵素的活性降低相關,這可能有助於緩解脂肪肝的發展,肝臟酵素的升高通常與肝臟損傷有關;另外,咖啡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例如咖啡因和多酚,這些成分對於減緩氧化作用和減少細胞損傷可能有幫助,進而降低脂肪肝風險。也有研究表明,咖啡可能影響脂肪和醣類代謝,並促進脂肪氧化和減少脂肪累積,皆對降低脂肪肝有幫助。這樣吃:建議無糖黑咖啡,每天最好不超過2杯超商大杯(480ml)美式,以避免咖啡因過量造成頭暈、頭痛或心悸等問題。(一杯大杯黑咖啡的咖啡因約200~300mg,台灣建議一天咖啡因不超過300mg,美國及歐盟建議不超過400mg)2.綠色蔬菜綠色蔬菜富含膳食纖維,常見的如菠菜、高麗菜和芥蘭菜,膳食纖維有助於提升飽足感、控制體重,同時也有助於降低血糖和膽固醇,進而減少內臟脂肪堆積。綠色蔬菜也含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維生素A及多酚這些成分有助於抵抗自由基,減緩細胞損傷,並保護肝臟細胞;蔬菜中的維生素 K、維生素 B和礦物質鐵、鈣、鎂等,對於肝臟功能和整體健康都很重要。這樣吃:建議食用蔬菜時不要過度烹煮,才不會讓蔬菜中的營養物質大量流失,建議可以用無水快炒方式來烹煮蔬菜,減少營養素流失。3.豆類黃豆、鷹嘴豆等蛋白質豆類,不但低脂,又含有豐富的植化素,同時含有抗性澱粉,有助於減重、減脂,並能保護肝臟,減少肝臟脂肪的堆積。另外,比起肉類,豆類多了膳食纖維,而且鉀含量高,也相當適合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的人。這樣吃:一般來說,20g的乾蛋白質豆或50g生鮮蛋白質豆(例如毛豆)就含有7g蛋白質,約等於30g的肉類的蛋白質含量,所以若是大量想補充蛋白質,蛋白質豆類或其製品如豆漿、豆腐等,都是非常優質的選擇。但要注意的是,記得選擇無糖蛋白質豆類製品,例如無糖豆漿、無糖豆花等避免攝取進過多的熱量。4.魚類大多數魚類含有豐富的Omega-3魚油,能抗發炎、減少肝臟發炎反應,還能降低肝臟脂肪的堆積,同時能增加體內好的膽固醇HDL,並降低三酸甘油酯和壞膽固醇LDL,對於預防脂肪肝有幫助。這樣吃:比起豬肉、牛肉或雞肉等肉類,魚類的肌肉纖維組織比較短,咀嚼之後較容易被分解,更容易被人體消化與吸收。但常聽說魚的體內容易累積重金屬,吃下肚對健康不利;其實只要正確選擇例如鯖魚、秋刀魚、圓鱈、扁鱈等低重金屬汞安全來源的魚更安心,同時建議一週吃魚貝類兩次以上更佳。5.燕麥許多人發現自己的膽固醇超標,會把燕麥當成早餐來享用,的確,全穀類、高纖的燕麥,營養價值非常高,燕麥富含膳食纖維,對於促進腸道健康、預防便秘、降低膽固醇和控制血糖都有幫助,還有助於提供長時間的飽足感,對於體重管理也有幫助。另外,燕麥中含有的抗氧化劑如維生素 E,有助於對抗體內自由基,減緩氧化反應,進而幫助降低脂肪肝的風險。這樣吃:除了和許多人一樣,不管是用開水沖泡燕麥片,或是把燕麥片加入牛奶、豆漿或咖啡等飲品中都可以,就是用來取代麵包、饅頭、稀飯等傳統早餐;另外,也可以將燕麥加入白米一起煮,增加主食的纖維量,對於體重管理或降低脂肪肝都有助益。6.堅果堅果是富含健康脂肪的食材,含有單元不飽和脂肪,對於心臟健康相當有益處,而心臟健康與脂肪肝的發展有一定的相關性;堅果同時富含抗氧化劑,例如維生素E,有助於對抗體內的氧化反應,減緩細胞損傷的發生。這樣吃:堅果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腰果、核桃、杏仁果……等都很棒,每天建議量20公克,在運動後吃堅果還能達到輕鬆增肌、幫助修復的效果。7.薑黃薑黃素是抗氧化、對抗體內自由基的好幫手,不但能刺激血液循環,也有產熱的效果,還能幫助護肝,降低肝指數;也有研究指出,薑黃素也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及失智症等疾病。這樣吃:大小朋友都喜歡的咖哩飯、咖哩麵,就是攝取薑黃素最好的料理,或是近來很流行的薑黃粉,可以單獨灑在食材上或打進蔬果汁,就能輕鬆吃進營養。8.橄欖油別因為怕脂肪堆積就不吃油,其實只要攝取好油,像是橄欖油等不飽和脂肪酸多,讓飽和脂肪酸減少,就能調整體內的體脂肪,因此選對好油,也能幫助體內的脂肪代謝。這樣吃:橄欖油直接作為烹調的主要用油,若要保留最多的橄欖油多酚營養,低溫或是輕烹調也是較好的方式。9.大蒜研究發現,多吃大蒜跟降低脂肪肝有關,大蒜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如硫化合物,有助於對抗體內自由基、減緩細胞損傷,進而有助減輕肝臟損傷,甚至能減少脂肪肝的形成。另外,大蒜中的蒜素可以提升免疫力,其中的硫化物還有殺菌、預防腫瘤增生、預防心血管疾病等效果。這樣吃:烹煮大蒜之前,先將蒜頭的薄膜剝掉,與空氣稍微氧化一下,蒜素才可釋放出來;要特別注意的是,若熬煮太久,蒜素功能會減弱,建議除了在料理初期放入大蒜增加香氣,在食物起鍋前也放入大蒜能增加蒜素攝取,蒜頭雞湯、蒜片義大利麵,都是攝取蒜素的可口料理。10.黑木耳黑木耳是相當熱門的健康養生食材,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多醣體,可說是腸道的清道夫,能幫助潤腸排便,預防減重時宿便的累積。其中的水溶性纖維質,有研究證明具有降膽固醇的作用,而且因為黑木耳熱量很低,又能提供飽足感,對於體重控制很有幫助。這樣吃:可以自製黑木耳露(一把黑木耳對4倍的水,打成汁,若要甜味,可加入鳳梨或枸杞),既能增加飽足感,又有對排便有幫助,進而降低體內的脂肪。(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吃地瓜暖胃!醫曝「4好處」:糖尿病患者要避免烘烤
冬天冷吃地瓜可以暖身?婦產科主治醫師張瑜芹指出,地瓜不僅暖胃,還可以讓身體更有活力,並有效提升人體免疫力、促進腸道健康、穩定血糖,好處非常多。但她也提醒,糖尿病患者若要吃地瓜,可以選擇蒸煮的方式,以降低血糖波動。(圖/翻攝自Facebook/美麗而剽悍 婦產科女醫 新竹竹北 張瑜芹醫師)醫師張瑜芹昨(13日)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寒冷的冬天,總少不了一碗熱騰騰的地瓜粥或烤地瓜暖暖身體,尤其地瓜不僅味道香甜,還是冬季不可錯過的健康蔬果之一,包括以下4點好處:提升免疫力:地瓜富含維生素A(β胡蘿蔔素),有助於增強免疫系統,還能幫助肌膚健康,冬天也不怕乾燥脫皮!促進腸道健康:地瓜含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幫助腸道蠕動,改善便秘,是冬天腸胃懶散的好救星!穩定血糖:地瓜的升糖指數較低,搭配適量蛋白質或脂肪食用,能有效幫助穩定血糖,是冬季健康點心的首選。暖身保暖:地瓜富含碳水化合物,能快速提供能量,冬天吃上一份,不僅暖胃,也讓身體更有活力!張瑜芹文末也提醒,地瓜雖好,但高纖維可能導致脹氣,建議搭配主食適量食用,避免空腹吃太多,糖尿病患者建議選擇蒸煮方式,減少烘烤以降低血糖波動。
「這樣一直吃,癌就來了」 專業醫點名「6大飲食惡習」
許多人都知道,身體的健康維持,其實與日常飲食有很大的關係。重症醫師黃軒日前就發文表示,有6種飲食惡習如果不多加改善的話「你這樣一直吃,癌就來了」。黃軒醫師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許多民眾喜歡吃加工食品,這類食品含有大量鹽分、糖分及人工添加劑,長期食用會引發體內發炎反應,並增加自由基,進而提高癌症風險。特別是加工肉類,像是香腸、培根等,與大腸癌的關聯已被多項研究證實。根據研究,每日攝取超過50克加工肉類,大腸癌風險會增加18%。黃軒醫師也提到,過量食用紅肉也需注意。世界衛生組織將加工肉類列為致癌物,未加工的紅肉被列為可能致癌物,每天攝取紅肉超過100克,會使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提高17%。黃軒醫師解釋,紅肉在高溫烹調時,容易產生多環芳烴(PAHs),這類物質會損害DNA,引發基因突變。此外,紅肉中常含有亞硝酸鹽,經胃酸或高溫烹調後,可能轉化為致癌物亞硝胺(Nitrosamines)。纖維攝取不足也是一大隱憂。長期缺乏蔬菜、水果及全穀類的飲食模式,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衡,降低腸道防禦功能,增加大腸癌的風險。一項韓國研究發現,男性若每日攝取大量植物性食物,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可降低23%。而美國癌症研究所則指出,每天攝取80克全穀類食物,大腸癌風險可減少17%。高糖飲食習慣也是危險因子。長期食用高糖食品容易導致肥胖及胰島素抵抗,這與乳癌及胰臟癌的發病密切相關。研究顯示,乳癌患者若攝取過多糖分,死亡風險也會增加。除此之外,黃軒醫師也提醒,不規律的飲食模式和暴飲暴食,也會引發代謝紊亂和肥胖,進而提高罹患乳癌、大腸癌和胰臟癌的機率。飲酒過量的風險也不容忽視。根據2019年數據,美國有5.4%的癌症病例與飲酒相關,尤其是頭頸癌、肝癌和胃癌。若成年早期就大量飲酒,50歲前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會提高150%。因此,黃軒醫師建議,女性每日飲酒量應不超過1杯,男性不超過2杯。為了降低罹癌風險,黃軒醫師表示,根據多項研究,健康的飲食習慣可以有效降低罹癌風險。1. 多吃蔬菜、水果和全穀類a. 高纖維飲食:蔬果和全穀類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腸道健康,促進有益菌群的生長,降低大腸癌風險。• 建議:每天至少攝取5份不同種類的蔬菜和水果,並選擇全穀類如糙米、燕麥等。b. 抗氧化劑和植化素:蔬果中的維生素C、維生素E、多酚類和胡蘿蔔素等抗氧化物質,有助於中和自由基,減少細胞損傷。• 推薦食物:西蘭花、菠菜、莓果類、番茄等。2. 減少加工肉類與紅肉的攝取a. 針對 加工肉類: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加工肉類(如香腸、培根)列為致癌物,特別是結直腸癌的高危因素。• 建議:每周加工肉類攝入量應低於50克。b. 針對 紅肉:過量攝取紅肉可能增加大腸癌風險,烹調方式(如燒烤)也會產生致癌物如多環芳烴(PAHs)。•建議:每周紅肉攝入量不超過500克,並以蒸、煮方式取代燒烤和煎炸。3. 限制糖和高熱量食品a. 高糖飲食:長期攝取高糖食品會導致肥胖和胰島素抵抗,這是乳癌、胰臟癌等癌症的風險因素。• 建議:避免含糖飲料和甜點,選擇低升糖指數(GI)的食物,如全穀類和豆類。b. 高熱量食物:過量攝取高熱量食品,會增加肥胖風險,而肥胖是多種癌症的高危因素。• 建議:控制份量,注意總熱量攝入。4. 增加健康脂肪的攝取a. 健康脂肪: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有助於降低某些癌症風險。• 推薦食物:深海魚(如鮭魚)、亞麻籽、核桃。b. 避免反式脂肪:反式脂肪與慢性炎症和癌症相關。• 建議:避免油炸食品和含人造奶油的產品。5. 控制飲食時間與規律性a. 規律飲食:生理時鐘的紊亂可能影響代謝,增加癌症風險。• 建議:定時進餐,避免夜間進食。6. 避免過量飲酒a. 酒精的致癌性:酒精被列為1類致癌物,與口腔癌、食道癌、乳癌等多種癌症相關。• 建議:女性每日酒精攝入量不超過1杯,男性不超過2杯。7. 多喝水,減少含糖飲料a. 水的作用:多喝水有助於促進代謝,降低尿路癌症的風險。• 建議:每日飲用2-3升水,避免含糖飲料。8. 增加益生菌和發酵食品的攝取a. 腸道健康:優質的腸道菌群有助於提高免疫力,減少癌症風險。• 推薦食物:優酪乳、味噌、泡菜等發酵食品。9. 減少高鹽食品的攝取a. 高鹽飲食與胃癌:高鹽飲食會損害胃黏膜,增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和胃癌風險。• 建議:每日鹽攝入量控制在5克以內。10. 維持健康體重a. 肥胖與癌症:肥胖與乳腺癌、結腸癌、腎癌等多種癌症密切相關。• 建議:透過健康飲食和規律運動,將BMI維持在18.5-24之間。黃軒醫師最後也提醒,健康飲食,仍是降低罹癌風險的重要策略。選擇天然、未加工的食品,控制熱量和鹽分的攝取,同時保持飲食規律和均衡,能顯著改善身體健康並降低癌症風險。你們做好嗎?
冬至前為食安把關!桃園衛生局抽檢220件湯圓等應景食品 1件農藥超標
2024年「冬至」落在12月21日,伴隨著寒流來襲,市民也常與親朋好友們一起相聚圍爐及吃湯圓。桃園市政府衛生局為維護民眾「食的安心」,日前於轄內傳統市場攤商、餐飲業、超市賣場及製造業等處,抽驗冬至應景食品總計220件,其中1件不合格,已責令業者下架,並移請來源所轄衛生局後續辦理。衛生局表示,這次冬至應景食品抽驗品項,包含湯圓、甜品與配料、火鍋料、生鮮蔬果、禽畜水產品、豆製品等產品,檢驗微生物、防腐劑、非法定色素、順丁烯二酸、農藥殘留、動物用藥、硼酸及其鹽類、過氧化氫、皂黃等項目。桃園市政府衛生局於冬至前赴各市場攤商、餐飲業、製造業等處抽驗食品。(圖/桃園市衛生局提供)其中,有1件「辣椒」產品檢出農藥撲克拉(Prochloraz)0.06 ppm(容許量:0.01 ppm)殘留量超過標準,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第1項第5款規定,可處新臺幣6萬至2億元罰鍰,已責令業者下架產品不得販售,並移請供應商所轄衛生局追查。衛生局提醒,民眾在購買冬令食品及火鍋料時,應儘量選購衛生完整包裝食品,看清食品標示及保存期限;選購散裝食品需留意現場環境衛生及保存條件,再以「看顏色、聞味道、挑外觀」來判斷新鮮程度,購買後應儘速食用及妥適保存,以避免細菌滋生。桃園市政府衛生局於冬至前赴各市場攤商、餐飲業、製造業等處抽驗食品。(圖/桃園市衛生局提供)衛生局也建議,在吃美食前,宜搭配高纖蔬果生鮮食材烹飪及配合適當運動,以免增加身體負擔,讓冬至佳節吃得健康又安心。如有因消費問題或任何爭議,可撥打0800-285-000或「1950」消費者服務專線,向衛生局或桃園市消費者服務中心提出申訴。
張惠妹現身周杰倫演唱會瘦身成果曝光,同步公開減肥菜單3大重點一次看!
昨晚是周杰倫嘉年華世界巡迴演唱會台北場的最終場,進場的觀眾們應該都覺得值回票價,包括五月天、林志玲、山下智久、陳傑憲都到場聽演唱會,連即將接棒的張惠妹也即興先上了『三天三夜』,簡直high翻全場!眼尖的網友們應該都有發現,張惠妹久未露面,昨天在現場穿上短裙,窈窕的身材、緊緻的曲線,還有高亢的賞音,讓大家大喊:『太瘦了吧!身材好好!』(圖/張惠妹ig、讀者提供)其實幾個月前張惠妹就在社群平台發布了她這個月的演場會大紅色主視覺照片,照片上她的身材和腿都回復到以前最纖細的狀態,讓大家大喊:『跪求減肥菜單!』過去張惠妹也多次靠著自己自創的「演唱會專屬套餐」回到最佳狀態,所以大家也很期待她的瘦身方式!瘦身法1:生酮飲食張惠妹之前就說過自己採用生酮飲食,平時她會以高蛋白和高纖維的攝取為主,盡量減少澱粉,她每天只吃4片、涮牛肉一碗燙青菜、一碗蛤蠣,精簡的菜單讓她短時間就有瘦身成果,吃東西全部壓在下午3:00前。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瘦身法2:餐前會先喝一大杯溫開水張惠妹說自己在飯前,都會先喝一杯大杯的溫開水,可以增加飽足感,且能更快消耗體內脂肪,溫水能促進消化運作,更有效達成吸收和排出!(圖/張惠妹ig)瘦身法3:邊跑步邊練唱運動當然是非常重要的減肥方式,張惠妹也不例外,她說自己一邊跑步一邊練唱,不但能增加肺活量、心肺功能外,也能讓她在舞台上表現更穩定,同時進行有氧運動和訓練歌唱,沒有什麼比這樣的方式更快提升唱歌的穩定技巧了。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Styletc小編也要推薦給你生活中吃的、用的一起輔助,才能幫助你真正控制體重、吃得健康、活得漂亮!現代人比起想吃飽,更想要吃得健康、吃得精緻,許多人開始不想吃這麼多澱粉,卻又怕沒有飽足感。健康飲食創新品牌ALL IN新型態全食物提出新型態的全食物飲食理念,讓你健康飲食同時享受原型食物的美味!一瓶濃郁豆漿搞定健康朝食ALL IN將我們台灣人平時愛吃愛喝的豆漿、饅頭等變身為更健康的原型食物飲食法,打破我們一般覺得豆渣難以入口消化的印象,透過獨家專利的微米化技術將黃豆豆漿中的黃豆均勻細化成口感細膩香醇濃郁的飲品,推出首款熱賣明星品項『全食飲』,兼顧飽足感同時兼顧原型食物的營養!全食飲除了有黃豆豆漿口味外,也特別為女性研發「紅棗核桃」口味,非常好喝好入口,帶有紅棗的自然甜味,一瓶就能攝取整日所需能量,受到許多熱愛天然愛原型食物有SENSE的健康男女喜愛。ALL IN全食飲有『黃豆』和「紅棗核桃」口味(圖/品牌提供)另外同步推出『小全頭系列』和『厚果醬系列』。『小全頭系列』把饅頭的麵粉比例降低,用專利技術將三種口味的饅頭黃豆、毛豆、南瓜的食材比重加重,所以一顆饅頭保留更多原型食物的原本豐富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天然營養,加上無添加任何油、糖、鹽,依然能維持Q彈的澱粉口感。ALL IN小全頭系列的小饅頭有毛豆口味、黃豆口味、南瓜口味,都很健康!小小一顆15克,六小顆小全頭等同於兩顆蛋與一整顆高麗菜的膳食纖維,最適合正在飲控的你!小全頭也是幼兒與銀髮族群的主食好選擇,只要放進電鍋或微波爐就能快速方便食用,當早餐、點心或宵夜不發胖。(圖/品牌提供)讓抹醬人飲控也滿足的『厚果醬系列』『厚果醬系列』則是單吃一口就知道是全部用真正的腰果、堅果製成,品牌表示不添加植物油、香料等任何添加物,讓你吃起來真的可以感受每顆堅果的濃郁感,無論是健身愛好者或健康飲食者、甚至單純喜歡拿堅果醬來抹麵包、拌沙拉、拌麵還是沖泡成堅果奶、提升咖啡香氣,厚果醬都能搭配!ALL IN『厚果醬系列』濃郁的口感充滿純正的腰果和堅果味(圖/品牌提供)刮痧板助你一臂之力另外,想要瘦身,其實排除水分、避免水腫浮腫也很重要,平時在家裡可以自己用刮痧板刮痧,多餘的水分一掉,整個人就可以掉好幾公斤。來自美國的美膚儀之王PMD Beauty,推出擁有六種獨特設計弧度和獨家防滑矽膠握把的絕美晶石刮痧板,除了可完美貼合臉部、身體各部位的線條也非常適合,讓你的刮痧按摩輕鬆更省力。PMD 心形玫瑰晶石刮痧板/1,680元(by PLUS+純淨佳)(圖/品牌提供)瘦身也要搭配美臀霜用起來,大加分!Nidéco絲滑瞬間美臀霜除了能在冬季為臀部帶來深層潤澤外,也能滿足您對漂亮美臀的需求,解決缺乏彈性等問題質地輕盈好吸收,無論是針對臀部還是其他身體部位的粗糙小粒粒問題都適合喔!Nidéco 絲滑瞬間美臀霜/980元。(by PLUS+純淨佳)(圖/品牌提供)
3大黃金排毒時段揭曉! 「做這事」助體內循環
對於人體而言排毒相當重要,其主要通過排便、小便、汗液達到效果,但若把握最佳排毒時間,則會更加幫助體內進行循環。對此,澄觀中醫診所也發文揭曉三大黃金排毒時間,以及各時段的養生建議。「澄觀中醫診所-台中公益」日前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要把握最佳排毒時間,可在卯時大腸經當令早晨5至7點,晨起喝溫水幫助排便;未時小腸經當令中午1至3點,多喝水幫助體內循環;酉時腎經當令下午5至7點,運動排毒多喝水好好吃飯。且要記得「保持三通」,因人體排毒主要通過排便、小便、汗液,3個途徑需經常保持通暢,因此建議成人每天攝取約500克蔬菜及適量粗糧,有助於促進腸道健康和排便,如排便就可排出約50%的毒素,因此每日適量運動和定時排便很重要!(圖/臉書 澄觀中醫診所-台中公益)此外,營養師李婉萍也曾表示要多食用高纖的水果,因裡頭的酵素及纖維可以幫助肝臟及腸道,順利將有毒物質代謝排出體外。對此,她也公布了「水果纖維排行榜」,讓民眾知道哪些水果是代謝好幫手。李婉萍以每100克水果量,前5名依序為百香果(10顆、5.3克纖維)、芭樂(半顆、3.3公克纖維)、釋迦(3分之1顆、2.7克纖維)、奇異果(1顆、2.7克纖維)、柳丁(1顆、2克纖維)。第6名至第10名依序為草莓(6顆、1.8克纖維)、小番茄(7.5顆1.7克纖維)、香蕉(1根、1.6克纖維)、蜜棗(1.5顆1.6克纖維)、橘子(3分之2顆、1.5克纖維)。第11名至第15名依序為紅火龍果(4分之1顆、1.3克)、蘋果(3分之2顆、1.3克纖維)、柿子(2分之1顆、1.2克纖維)、蓮霧(1顆、0.8克纖維)、葡萄(16顆半、0.2顆纖維)。
每4人就有1人便秘! 譚敦慈曝「預防大腸癌菜單」:每天必吃2大碗
47歲女星林利霏日前透過社群平台透露自己罹患大腸癌第一期,需要開刀處理,也向宇宙許願希望開刀順利,同時呼籲大家應每年做健康檢查。此前,無毒教母譚敦慈曾表示,想要腸道健康,就一定要預防便秘,建議每天都要吃2大碗青菜,包括煮熟的深綠色蔬菜、白色的蔬菜,以確保攝取足夠的纖維質。譚敦慈在節目《挖健康》指出,據統計數據顯示,全台有520多萬人有便秘問題,相當於平均每4人就有1人中標;若想要維持腸道健康,關鍵在於別讓它有堵塞的機會,因此務必要「預防便秘」,而攝取纖維、補充水分、規律運動,更是缺一不可。譚敦慈說,腸道容易吸收有毒的膽酸、膽鹼,所以一定要讓腸胃道通暢,這不僅能降低生病的機率,也對改善情緒有著正面影響。她強調,台灣人普遍纖維質攝取不足,可以遵循國健署的餐盤建議,每天必吃1碗煮熟的深綠色蔬菜,再加上1碗白色蔬菜。譚敦慈也解釋,之所以要求是煮熟的深綠色蔬菜,係因生菜煮熟以後,份量就會變少,纖維質可能就不夠了,因此她建議,深綠色蔬菜的部分,可以選擇空心菜、地瓜葉、菠菜;白色蔬菜則推薦白蘿蔔、白花菜、菇類、竹筍等等,尤其竹筍還擁有高纖維、低熱量,更是她的首選食材。從國建署官網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來看,成人每日膳食纖維量中,男性最低應吃到25公克,女性則應吃足20公克。國建署說明,大腸癌有許多的危險因子,多半和生活作息有關,包含肥胖、高脂肪食物、紅肉、低纖維飲食、抽菸及飲酒等,而多運動、多蔬果(每日建議食用3份蔬菜與2份水果)、少紅肉便是預防大腸癌的健康秘訣。
人妻坐月子天天喝「這個」胖30公斤 就醫嚴重脂肪肝
天氣變涼,不少人喜愛喝湯,而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近日分想喝湯的好壞處,一名嫁來台灣的越南籍媳婦表示,她懷孕前本來是52公斤,坐月子天天喝「麻油雞湯」胖30公斤。錢政弘在臉書發文,「在2020年曾經有學者統計七篇觀察性的研究(納入45292人)得到一個結論,喝湯可以降低15 %肥胖的風險,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的湯熱量低且水分含量高,能有效增加飽足感,從而降低整體的熱量攝取量,所以常喝湯比較不會胖。不過這些研究主要是來自於西方和日本,外國的湯比較不油,像日本的味噌湯、泰國的冬蔭功,卻實熱量低,感覺常喝是不會胖。」錢政弘表示,台灣人習慣主菜吃飽再喝湯,不像西餐把湯當前菜,先喝湯再吃冷盤和主菜,「通常愛喝湯的人會認為暖暖的湯才是食物的精華,一碗接一碗,多半喝到整鍋不剩,不會在意不是已經吃飽。問題這樣喝下來,勢必會攝取過多的油脂和熱量,例如一碗麻油雞湯有450大卡,等同於兩碗白飯,多喝湯很難不變胖。」錢政弘說,一名越南籍的台灣媳婦有嚴重脂肪肝,體重83公斤,這對越南人有點反常,因為越南是全世界平均體重最低的國家,印象中越南人都很瘦,因為料理都水煮、清蒸或燒烤,很少油煎炒。患者表示,懷孕前她是52公斤,坐月子時每天吃麻油雞湯,胖30公斤瘦不下來。錢政弘指出,「另外像排骨本身的脂肪含量較高,如果使用帶有大量肥肉的部位熬湯,湯中的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都會增加,光喝湯就會造成膽固醇上升,可說是造成高血脂的隱藏地雷。」錢政弘建議,「在享受美食的時候要有所節制,盡量吃肉就好,湯不要喝。同時多吃一些高纖蔬菜,膳食纖維可以減緩脂肪分解、加速腸道排空,減少膽酸再吸收,達到降低膽固醇的效果。」
劉家昌病逝/友人曝劉家昌「腦跟肺部有腫瘤」不願積極治療 醫揭預防4重點
「流行音樂教父」劉家昌今(3)日驚傳病逝,據劉家昌的香港友人透露,「他的腦和肺部有腫瘤,但不願積極治療」,引發外界揣測劉家昌是否為「罹患肺癌病轉移至腦部」;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指出,肺癌初期毫無症狀,「一旦出現病徵都是晚期」。根據《NOWnews 今日新聞》引述賴基銘說法,肺癌「抽煙」是主要的因素,其實國人常會忽略其它風險因子,包括廚房油煙,尤其女性在家庭角色裡的關係,常常身處廚房油煙、焚香、室內二手菸等致癌因子的環境,造成許多女性和非吸菸者近年來肺癌發生率攀高。除此之外,包括路上的廢氣、PM2.5和致癌工作環境等,讓人防不勝防。賴基銘也提醒,若早期發現肺癌,早期治療最重要,肺癌在1公分內透過手術切除,治癒率高達95%,因此必須定期做肺部篩檢,此外,平時不吸菸、遠離二手菸,並養成規律運動,其中,有氧運動最有助於維持肺部健康,像是快跑、快速騎自行車、拿重物爬樓梯和登山等,至於飲食部分則要「少紅肉、高纖、低脂」的原則。另外,臺北榮總腫瘤醫學部顧問教授蔡俊明則指出,肺癌病患很容易伴隨「顱內轉移」,癌細胞若影響到腦部功能,後果非常嚴重。蔡俊明表示,肺癌是最容易發生腦部轉移的癌症之一,每3位晚期肺癌患者「一確診就有腦轉移」,原本追蹤穩定的病人,突然發生頭暈、嘔吐、吞嚥困難、意識錯亂、甚至抽搐、癲癇或中風症狀,代表可能有腦轉移。據《壹蘋新聞網》報導,1962年出道的劉家昌年初就得知自己腦部和肺部有腫瘤,不過因沒有積極治療,友人證實他已經在2日離世,但目前劉家昌經紀人、家人皆尚未證實死因,詳細情況還有待釐清。
吃飯太快壞處多 專業醫示警:脂肪肝風險會增加
在精緻飲食的現代社會中,許多人或多或少都有脂肪肝的問題。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黃軒醫師也提到,自己曾遇到一些患者體重明明不重,但是卻有明顯脂肪肝,其中有位年輕的媒體記者也問他,為什麼自己不胖卻會有脂肪肝。而這背後,有可能是吃飯速度太快所造成的。黃軒醫師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根據研究顯示,每週進行兩次以上快速進食(每餐少於五分鐘)可能會將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風險提高81%,特別是那些BMI低於25的人群,儘管他們看起來不胖,但脂肪肝的問題卻相當明顯。黃軒醫師提到,快速進食會減少飽腹感信號的傳遞,導致大腦未能及時接收到「吃飽」的信號,因此容易過量攝入熱量,這些多餘的熱量便轉化為肝臟中的脂肪儲存。除此之外,快速進食還會導致血糖迅速升高,引起胰島素頻繁波動,長期下來增加胰島素抵抗的風險,這也是脂肪肝的重要成因。此外,進食過快可能破壞脂質的正常代謝,使脂肪在肝臟中堆積,同時影響腸道消化,導致菌群失衡,進一步損害肝臟健康。為了降低快速進食對健康的危害,黃軒醫師建議應延長進餐時間,每餐至少用15到20分鐘,細嚼慢嚥,以增加飽腹感,減少過量攝取。此外,進餐時應避免看電視、滑手機或進行其他工作,提高對食物的專注度,這有助於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選擇高纖維食物和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可以延緩胃排空速度,幫助控制食量,同時儘量安排固定的進餐時間,減少因時間緊迫而快速進食的情況。研究還發現,細嚼慢嚥有助於降低脂肪肝的風險,男性風險可降低22%,女性則可降低36%。除了調整進食速度,其他脂肪肝風險管理措施也同樣重要,如維持健康體重、增加運動量以及定期檢查肝功能等。減輕5%到10%的體重即可顯著改善肝臟脂肪沈積,每週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也有助於促進脂肪代謝。黃軒醫師強調,吃太快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生活習慣,但它對健康的影響可能深遠。透過改善進食行為和養成細嚼慢嚥的習慣,我們不僅能降低脂肪肝的風險,還能提升整體生活品質。
每年近萬人死於糖尿病 專家示警注意2指標:及早發現
糖尿病是國人十大死因之ㄧ,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且每年以2萬5000名的速度持續增加。由於糖尿病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南投縣衛生局呼籲民眾應定期量測血糖,特別是要注意空腹血糖與醣化血色素兩個指標,才能及早發現糖尿病。根據2023年國內十大死因統計,糖尿病高居第五位,並且依據2019至2023年的國民營養健康調查,20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達12.8%。南投縣衛生局表示,為了預防糖尿病及延緩其嚴重併發症,民眾應掌握以下自我照顧五要訣,包括利用40歲以上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每年一次的免費健康檢查,了解自身健康狀況;定期監測血糖,保持空腹血糖在正常控制範圍內(70-99 mg/dL)。衛福部表示,糖尿病可分為第1型糖尿病(胰島細胞遭破壞,造成胰島素缺乏)、第2型糖尿病(胰島素阻抗,及合併相對胰島素缺乏)、其他型糖尿病、妊娠型糖尿病等。其診斷標準包括以下4項,非懷孕狀況下只要符合其中1項即可診斷為糖尿病(前三項需重複驗證2次以上),一為糖化血色素(HbA1c)≧6.5%;二為空腹血漿血糖≧126 mg/dL;三為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第2小時血漿血糖≧200 mg/dL;四為典型的高血糖症狀(多吃、多喝、多尿與體重減輕)且隨機血漿血糖≧200 mg/dL。衛福部提醒,糖尿病是複雜性慢性疾病,糖友們應定期接受治療與追蹤,並學習執行良好的生活型態,管理自己的血糖,是延緩並避免併發症產生的不二法門。南投縣衛生局說明,若是民眾發現血糖異常,符合糖尿病前期(醣化血色素介於5.7%至6.4%)或有三項以上危險因子(如腹部肥胖、高血糖、高血壓、高三酸甘油脂及低高密度膽固醇),應與醫療人員討論個人化的危險因子管理,及早介入;保持均衡飲食,遵循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飲食原則,並在醫事人員指導下進行體重管理;每週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例如何走路、慢跑、游泳等。此外,南投縣衛生局也強調,當地已成立糖尿病共同照護網醫療院所,透過醫師、護理師及營養師的專業團隊,協助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病情,並提升其自我照護能力。民眾若有糖尿病相關問題,可洽詢當地衛生所或糖尿病共同照護網醫療院所,透過全面的醫療服務來降低或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改善便秘怎麼吃?營養師激推「高纖3水果」:1顆芭樂等於9碗高麗菜
想改善便秘不是多吃水果就好,還要吃多水果才有效。營養師李婉萍指出,芭樂、火龍果與奇異果,依序是前3大富含纖維質的水果,尤其是芭樂,1顆就有9.8公克的纖維,吃1顆就等於吃進9碗高麗菜的纖維量,也就是1餐所需的量。李婉萍近日在臉書粉專PO出影片表示,便秘的時候,可以吃什麼水果呢?「1餐要吃到8公克纖維,大家吃的到嗎?」對此,她也推薦3種高纖水果,其中奪冠的是芭樂,1顆就有9.8公克的纖維,等於9碗高麗菜,直接達到1餐需要的纖維含量,「所以飯後水果可以優先選擇芭樂,會非常的棒喔。」李婉萍續稱,緊接在芭樂之後高纖水果是火龍果,1顆也有7公克纖維,而且火龍果非常軟、好入口,同時含有甜菜紅素,可以預防癌症,「對於幫助男性性功能,也非常的讚。」接著第3名高纖的水果則是奇異果,1顆有2.4公克纖維,還有滿滿維生素C,小小1顆就有高纖維。李婉萍也補充,很多人誤以為吃到水果就等於吃到纖維,但答案其實是錯的,因為每顆水果的纖維含量都不同,像是1顆蘋果有1.8公克纖維,1顆半的蘋果等於1顆奇異果的纖維量,想要吃水果改善便秘的話,可以挑選今天推薦的前三名。
蹲廁所最好別超過10分鐘 美國醫警告:超過會增加痔瘡風險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不少人都會習慣在上廁所的時候滑滑手機,也因此讓上廁所的時間變得越來越長。但有美國的醫師提出警告,指稱人們上廁所的時間最好在5至10分鐘內就結束,否則會因為姿勢的問題造成血液循環不佳,嚴重的話甚至會增加罹患痔瘡的風險。根據《CNN》報導指出,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達拉斯分校的結直腸外科醫生賴雪(Dr. Lai Xue)表示,長時間坐在馬桶上可能增加痔瘡風險,並削弱骨盆肌肉。這是因為坐在馬桶上時,地心引力會使身體的血液難以回流,尤其坐在馬桶的姿勢,會讓血液無法正常循環,增加直腸和肛門附近血管的壓力,導致痔瘡的風險增高。除此之外,長時間如廁還會削弱肛門和骨盆底肌肉的力量,進而增加直腸脫垂的風險。直腸脫垂是一種大腸的一部分滑出並從肛門突出的現象,這些問題在長時間如廁的情況下更加容易發生。骨盆底肌肉的弱化對排便過程有直接的影響,因為這些肌肉負責協調排便動作,一旦遭受過多壓力便會導致排便困難。紐約長島(Long Island)石溪醫學中心(Stony Brook Medicine)炎症性腸病中心主任蒙祖爾(Dr. Farah Monzur)表示,人們最理想的如廁時間應控制在5到10分鐘左右,超過這段時間不僅無益,還可能造成健康風險。蒙祖爾醫師表示,人們往往因為滑手機而失去時間概念,導致長時間坐著並不自覺地用力排便,這種行為增加了肛門直腸的壓力,同時也削弱了肛門括約肌。而為了避免長時間坐在馬桶上,加州橙縣希望之城(City of Hope Orange County)介入性胃腸病學醫生烏拉多莫(Dr. Lance Uradomo)建議,人們在如廁之前,應該把手機、雜誌和書籍留在浴室外。蒙祖爾也強調,人們要避免以「待很久」的心態上廁所,這樣只會讓人想帶些東西來消磨時間,反而對健康不利。賴雪醫師也提到,如果民眾發現自己難以排便,建議在馬桶上待到10分鐘後就停止,改為站起來四處走動,因為走動能夠刺激腸道,幫助排便更順暢。同時,賴雪醫師也建議,民眾應多攝取高纖維食物,例如燕麥和豆類,並且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取,這樣有助於軟化糞便,減少排便時的壓力。報導中也引述美國癌症協會的資料,指稱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55歲以下人群中結直腸癌的發病率不斷上升,2024年預計將有106,590例結腸癌和46,220例直腸癌的新病例。烏拉多莫醫師也表示,他回憶自己的職業生涯,許多年輕人因為痔瘡和便秘來求診,而其中有不少年輕人後來被診斷出患有直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