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耗能產品
」歐盟碳稅將生效 台廠多已備戰降碳足跡「工具機景氣明年Q2有望回溫」
歐盟提出「碳邊境調整機制」,預計明年先針對未來銷往歐盟的高耗能產品收取碳關稅,於2026年全面生效。工具機業工廠如友嘉集團、台中精機、東台、程泰及亞崴等廠,需盡可能使用綠電,新產品設計及生產製程要減少耗電或耗材,才有機會爭取到訂單。以往國外企業採購工具機是以機台的精度、可靠度、價格及廠商售後服務為依據,台灣工具機以性價比著稱,隨日圓兌美元匯率貶值逾26%,勝過今年新台幣匯率貶值約16%,台灣工具機或機械設備業者價格優勢不在。程泰及亞崴均指出,今年受到美國升息及俄烏戰爭影響,歐美、大陸及土耳其等市場訂單下滑,預期明年上半年工具機景氣仍比較弱,下半年才可望明顯復甦。目前程泰在10億元左右,亞崴兩岸在手訂單約12億元,整體訂單能見度均至明年第一季,並認為工具機需要到明年第二季才可望回溫。業者表示,歐盟針對高耗能產品實施碳稅,未來不管是高科技、半導體或消費性電子產品銷往歐洲,從零件到生產設備,每個環節都要精準計算碳足跡。日德大廠DMG-MORI早在去年元月起,從零件採購、生產製程到交貨,全面落實碳足跡管理,率先推出全球首款符合碳中和的工具機。友嘉集團指出,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第一波列管高耗能產品,主要針對鋼鐵、鋁等金屬產業的上游產品,工具機尚未列管,但即使如此,友嘉集團也因應氣候變遷、及淨零減排而有所作為。友嘉規畫明年完成ISO 50001能源管理驗證,進一步利用科學方法,擬定減碳計畫,因應當前隨時可能到來的碳管理綠色風暴衝擊。未來隨邊境開放,國際買主及代理商來台,將有助於明年下半年營運增溫。
淨零排放進逼1/中小企業碳盤查完成比例低 減碳第一步就卡關
歐盟明年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擬針對未來出口到歐盟的部份高耗能產品收取碳關稅,2026年則全面生效。由於開徵碳關稅直接影響產品的價格競爭力,金管會在3日正式啟動「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要求上市櫃公司在2027年前完成「溫室氣體盤查」,不過除了政府動作慢半拍,中小企業缺乏盤查能力、人力和經費也是問題。「淨零排放」是國際產業趨勢,台灣必須趕緊跟上國際腳步,否則將被排除在重要產業供應鏈之外。而執行淨零排放就像「塑身減重」,前期的碳盤查格外重要,在減重前得先掌握一個人的體重、體脂肪、肌肉量及含水量等數據,才能擬定後續運動課程與飲食策略,並對症下藥雕塑體型。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去年接受媒體專訪時就坦言,目前台灣減碳最大困境是政策落後,綠電、電動車以及碳權市場等,各項關鍵性政策迄今不明,導致環保及經濟發展面臨嚴峻挑戰;產業界對於這項環保和供應鏈變革到底有多急,從2021年工總白皮書內容就可得知,以淨零排放和碳中和議題為例,去年提及40次;碳費、碳稅及碳關稅和前年9次相比,去年提及148次,振臂疾呼可見心急如焚。面對國際2050淨零排放浪潮,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去年接受媒體專訪時就示警,一年後將陸續面臨全球徵收碳費,但台灣的綠能與碳權市場機制進展很慢。(圖/張文玠攝)政府似乎也感受到產業界對於減碳期程迫近的憂慮,金管會終於在3日正式啟動「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要求全體上市櫃公司於2027年完成溫室氣體盤查,並在2029年前完成溫室氣體盤查認證。經濟部指出,我國工業製造部門目前排放大戶以鋼鐵、石化、水泥及電子業為主。事實上,的第一批管制產品就是水泥、電力、化肥、鋼鐵和鋁,雖然依據環保署「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管理辦法」及「第一批應盤查登錄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287家排碳大戶已經完成相關盤查登錄。不過若要因應未來國際課徵碳關稅,接下來不分產業,所有外銷廠商都須完成碳盤查及建構的能力,尤其以外銷歐盟的廠商首當其衝,其次是外銷美日的廠商。「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電電公會)就指出,大型企業長久以來,在國際供應鏈的驅策下,對於企業自身的碳排進行盤查及管理,並持續強化節能減碳措施。電電公會3006家會員中,近九成有接外銷訂單,然而近八成屬中小企業,欠缺盤查能力、工具、人力以及經費問題。電電公會坦言,環保署僅委託一家認證機構、七家查驗機構進行碳盤查,但光是全國中小企業就有十九萬家,目前絕對無法滿足產業界需求,尤其碳盤查執行管道不普及,耗費的時間成本極高,達到2050淨零排放將是極大的挑戰。據了解,盤查過程複雜、費工,包括所有投入與產出都要計算,盤查所需的時間需視組織規模、產品複雜程度和盤查邊界而定,尤其是第一次投入盤查作業最困難,三個月是基本的時間,通常需要耗費六到八個月才能完成,目前中小企業完成碳盤查的比例不高。以電子業來說,有七成碳排來自用電,電電公會認為,碳盤查的腳步務必加快,由各公、協會依現有機制增加會員碳盤查服務,而政府該負責的是尋求如何降低電力係數、增加綠電及穩定供應低碳電力等,遠比協助廠商進行碳盤查重要,如此才能加快落實我國溫室氣體盤查。台中市長盧秀燕曾直指,台中火力電廠十部機組一天排碳量,等於一億輛機車一年排碳量,因此擬定2030年比2005年減碳30%的目標。(圖/報系資料庫)面對全球淨零排放浪潮,電電公會近兩年除了出版「永續策略藍圖白皮書」供會員廠商對全球淨零排放有所了解外,也積極舉辦相關淨零排放國際趨勢及因應的論壇和研討會;今年更將結合外部輔導團隊,提供會員雲平台盤查計算工具,輔以培訓,希望用最簡單且省成本的方式,協助會員先初步了解自身碳排狀況。對此,經濟部認為,雖然目前還沒看到產業需求,不過因應未來二至三年恐出現龐大的碳盤查需求,本月初宣布將培植「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和「商品檢測驗證中心」成為本土查驗機構,今年九月起協助中小企業進行碳盤查。
全球碳經濟2/台拚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政府民間揪團卡位綠色轉型
為減少碳排全球幾乎總動員。歐盟7月提出2023年起試行國際碳邊境稅(CBAM,碳關稅),將對出口至歐盟的高耗能產品收取碳關稅,2026年全面上路,我國鋼鐵等200項製品約245億元將受影響,為此環保署已修法預計2023年徵收碳費,以減少衝擊。「碳,是有成本、有價的時代已經來臨。」台灣綜合研究院副院長李堅明直言。事實上,環保署早在2009年就制定碳足跡,成為全球第11個有碳足跡制度的國家,2015年訂定「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溫管法),但遲遲無其他具體配套。隨國際社會開始推動碳交易及碳關稅,台灣迄今仍無動靜。「我們(公司)許多物料都來自海外,歐盟2023年要開徵碳關稅,怎麼辦?我國在碳費、碳排量及碳足跡數據等相關機制上都不足」一家金屬及塑膠的原物料業者告訴CTWANT記者,「究竟碳費多少錢才合理?政府要有給企業經濟誘因,才能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火力發電廠燃煤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會造成溫室效應,有鑑於此,我國正積極發展風電及太陽能等綠能發電,預估2025發電量占整體發電的20%。(圖/報系資料照)台灣在碳定價、產業碳排量與碳足跡數據都付之闕如,與政府及產業界多以「增加成本」的角度看待碳稅、碳費有關。「難道碳費格高、能源稅多的歐盟、瑞典跟日本,經濟發展有落後台灣嗎?」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蕭代基認為,應該要把此事當成產業升級的助力。直到歐盟7月預告兩年後將試行碳關稅,環保署才在10月21日預告,將修法把「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並針對288家包含鋼鐵、電力、光電半導體、水泥、煉油、石化等產業、年排放量超過2.5萬噸的碳排大戶,自2023年開始徵收碳費,目標是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環保署環境衛生及毒物管理處長蔡玲儀指出,碳費收取將分直接排放源與間接排放源,企業在生產過程直接排放溫室氣體會收一筆碳費,另外,製程中的用電屬於「間接排放」,也需繳納碳費,碳費會專款專用,用來推動溫室氣體減量、低碳工作等。據能源局統計,我國2020年的燃煤發電佔比仍近45%,過去5年來並無明顯下降。煤炭消費量則在2017年達到6734萬餘噸高峰,逐年下降到2020年的6,350萬餘噸,減少約384萬噸。除了發電使用外,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水泥業及鋼鐵業是我國進口燃料煤及無煙煤的消費大戶。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表示,台灣碳排放量最大的企業中,前五名有3個是國營事業,分別為台電、中鋼、中油,因此政府必需以身作則,甚至跨部會成立「淨零排放路徑專案工作組」,劃出能源減碳、製程減碳、交通減碳、負碳技術(植物造林、碳捕捉)4 大工作圈,要讓2050年碳中和目標可以達成。合計營收占全國4成的27家民間企業,共同組成「台灣淨零行動聯盟」民間國家隊拚淨零碳排。(圖/本刊資料照、沃旭能源臉書)除了國營企業動起來,民間企業也揪團組隊減碳排。今年9月「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發起,邀集中鋼、中華電信、日月光半導體、遠傳、中鼎、台新金控、台泥、台積電、玉山金控、亞泥、信義房屋、新光金控、鴻海集團、沃旭能源、友達、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台綜院等逾20家,合計營收占2020年我國GDP比值超過四成,溫室氣體總排放量占近兩成的企業,成立「台灣淨零行動聯盟」,承諾以行動、第三方驗證、資訊透明、議合及教育等方式,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並投入資源並進行轉型,達成台灣淨零碳排目標。對於發展淨零碳排,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表示,「隨著全球暖化議題的持續深化,碳稅、碳費及排放交易制度將成為全球科技產業供應鏈不可迴避的挑戰,科技業都應該及早做好減少碳足跡的綠色轉型,搶占商機。」就看企業看到的是危機還是轉機。
限時加碼活動開跑!電池回收0.5公斤11元 小七、全家、家樂福均有服務
環保署為了鼓勵民眾回收廢棄乾電池,祭出限時加碼活動。自9月9日至9月22日期間,民眾只要到7-Eleven、全家便利商店、家樂福等地方,回收0.5公斤的廢棄乾電池,就可以獲得11元的折價券或是現金。環保署回收基管會執秘顏旭明表示,每年台灣民眾使用乾電池約1.1萬噸,其中僅有4000噸回收,回收率穩定在4成,為了加深民眾回收乾電池的意識,於是推出限時加碼回收活動,鼓勵民眾多多回收乾電池。這次環保署與7-Eleven、全家便利商店、家樂福配合加碼活動,三大業者在全台共有9600個門市,方便民眾回收乾電池。民眾只需要在9月9日至9月22日期間,拿0.5公斤的乾電池就可以參與活動。惟須注意的地方是,如果是到7-Eleven、全家便利商店參與活收活動,是可以折抵當次「不包含菸酒」的消費金額11元;若是拿去家樂福,則是可以直接兌換現金11元。這次的回收加碼活動並不包含車用電池,僅提供給日常乾電池的回收,至於多少顆電池可以滿足0.5公斤呢?若以3號電池為例,約為20至25顆。99克重的1號電池的話則要5至6顆、9公克4號電池則要56顆。顏旭明也提醒民眾,當高耗能產品無法繼續使用時,其時內部的電池很有可能還有殘存電力。民眾可以將這些電池替換到鬧鐘、遙控器等使用電量較少的電器上,將殘存電力使用殆盡後,再進行電池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