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
」 血糖陳重文過去「1天喝10罐可樂」 泌尿醫揭驚人後果
長期攝取過多的糖分會對健康造成影響,國民黨台北市議員陳重文先前涉台灣智慧光網案遭羈押半年,日前交保後首度露面,透露自己把過去1天喝10罐可樂的習慣戒掉,瘦了40公斤。對此,泌尿科醫師戴槐青也表示,「若1天喝下10瓶可樂,勢必重創性功能,亦即導致勃起障礙」。陳重文月初獲交保後,15日首度在議會露面,不少人認為他的氣色變好。陳重文表示,因為現在把過去1天喝10罐可樂的習慣戒掉,也減少攝取澱粉、多吃蔬菜、固定運動,交保出來後沒在應酬、喝酒,剛被羈押時體重為132公斤,現在已降到92公斤,整整瘦了40公斤,以前有高血壓與糖尿病指數都變正常。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泌尿科醫師戴槐青針對「1天飲用10瓶可樂」指出,雖然可樂本身不含直接損害生殖器官的成分,但由於其高含糖量,若每天大量飲用,可能導致血糖飆升,進而引發糖尿病等代謝疾病。戴槐青說明,糖尿病會損害血管和神經,進而影響陰莖血流,最終可能導致勃起功能障礙,重創性功能,「若1天喝下10瓶可樂,勢必重創性功能,亦即導致勃起障礙」。戴槐青還提到,他的診所中也有一位醫師每天喝數瓶可樂,但因不好意思詢問,無法得知該醫師的性功能狀況。他強調,酒精和含糖飲料對血管功能有害,偶爾小酌尚可,但絕不能經常飲用,以維持男性的健康。衛福部也曾在官網提醒,近年來奶茶和其他含糖飲料日漸風行,根據調查研究顯示,國人喝含糖飲料愈多者,其體重愈重,腰圍愈大;且與10年前之調查資料比較,國人的腰圍有明顯增加趨勢,年輕族群增加尤其明顯。國人在選擇飲料時應盡量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取,或降低糖的含量,以避免攝取多餘的糖分,過多的熱量,如此一來,才可以降低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謝症候群的風險。衛福部指出,1瓶600c.c.的含糖包裝飲料通常含有250大卡的熱量,如果每天喝1瓶,每個月就會多攝取7,500大卡,這樣的熱量,足以讓民眾每個月增加約1公斤體重。過多的糖會使體內脂肪細胞堆積,還會讓血中三酸甘油酯升高,引發脂肪肝。市面上即雖然有宣稱「低卡」或「零卡」的飲料解決了熱量的問題,但衛福部仍建議多喝水少喝飲料。
天天應酬喝酒…深圳男罹4病有生命危險 血液變「綠色牛奶」急換血
喝酒過量,對身體健康只有壞處。中國深圳一名36歲陳姓男子,近年幾乎天天應酬喝酒,直到半個月前,發現精力下降,吃不下飯且眼睛發黃,撐到後來皮膚也變黃,甚至出現嘔吐、呼吸急促的症狀,血液還變成綠色,確診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隨時有生命危險。據《深圳特區報》報導,陳男就醫後,醫生發現他不同於一般黃疸性肝炎患者,除了常見的噁心嘔吐、眼睛發黃、吃不下飯外,還有呼吸急促的表現,尿液化驗結果顯示酮體強陽性。雖然陳男沒有糖尿病史,但醫師憑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敏銳的洞察力,懷疑是糖尿病酮酸血症,檢查也證實了這個推測,抽血時血液呈綠色牛奶樣,肝功能顯示總膽紅素高達227umol/L,甘油三酯17.8mmol/L,均比正常高10倍,最後診斷為急性黃疸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糖尿病酮酸血症、高脂血症。陳男換血後,再也不敢喝酒了。(圖/翻攝自深圳特區報)據了解,血液之所以變成綠色牛奶,是長期酗酒引起嚴重的肝損傷,以及無節制的大吃大喝導致高脂血症,更可怕的是糖尿病一直沒有被發現,嚴重恐引起心肌梗塞、腦梗死,還可能出現急性胰腺炎。醫師決定用雙重血漿過濾術(DFPP)為陳男「換血」,只見過濾機器沒多久,就出現一小袋的黃色油脂,陳男見狀震驚不已,「以後再也不敢大吃大喝糟蹋自己的身體了」,經過2周治療終於康復出院,在出院前還當著醫師的面寫下保證:「再也不喝酒了!」
看牙醫突昏倒!一檢查竟是「這疾病」 醫揭6招:遠離沉默殺手
桃園市日前一名56歲男子在看牙醫時,突然昏倒在地,送醫救治後診斷為心肌梗塞,醫師緊急替男子施作心導管治療,事後詢問家屬才得知,原來男子牙痛的症狀已好幾天了。對此,醫護也提醒,民眾平時可以做好6大預防,避免心肌梗塞找上門。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心臟內科主任吳學明表示,心肌梗塞被稱為「沉默的殺手」,是急性心臟問題,通常因心臟冠狀動脈阻塞造成,吳學明指出,心肌梗塞容易發生在冷天氣、凌晨、情緒起伏大或飽餐過後,其中有心臟病史的人需更加注意。此外,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為胸痛,但也可能轉移到下巴、背部等處,因此經常有病患會主訴「上腹痛」、「胸口有東西壓著」、「牙齒痛」等。吳學明進一步說明,由於現代人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改變,罹患心肌梗塞的年齡層逐漸下降,其中有高血壓、心臟病家族史、缺乏運動、抽菸、肥胖、高脂血症等患者,都屬於高風險族群。據衛生署統計,2022年十大死因排名中,心臟疾病為第2名,統計結果顯示,十大死因死亡人數合計15萬7267人,占總死亡人數75.5%,其中心臟病死亡人數為2萬3668人,相較於2021年增加8.3%。那要如何預防心肌梗塞找上門呢?桃園醫院護理師陳香綾建議,民眾可從日常生活的「6大預防措施」開始著手,第1點為飲食方面,平日可多選擇健康的食物,採取低熱量及低鈉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及魚類,避免食用油炸物、動物皮、內臟類及醃漬食物,也切記勿暴飲暴食。第2點為遠離菸品,陳香綾指出,菸中含有菸焦油,容易導致血管阻塞,建議吸菸者立即戒菸或前往醫療機關協助戒菸,沒有吸菸者也要盡量遠離二手菸。再來第3點要良好控制慢性病,如患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人,需要定期測量,並遵照醫生指示規律服藥。第4點則為多運動,陳香綾指出,平時應維持每周3至5次、每次30分鐘的運動習慣,可以採用漸進式開始,但若在運動期間出現上述心肌梗塞症狀時,必須立即停止運動。第5點為減重,可以透過計算BMI,確認自己是否需要體重控制,計算公式是以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成人最佳建議是介於18至24之間,若指數大於或等於24時,就應該要特別注意。最後第6點為定期健康檢查,陳香綾表示,定期去做健康檢查,可以提早發現異常現象及早治療,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
把零食當飯吃又愛躺著玩手機 13歲女抽血2公升呈「乳白色狀」
河南省駐馬店市一名13歲少女,因將零食當飯吃引起胰臟發炎,並出現休克被送往醫院搶救,據悉這是時隔4個月發生第二次住院。可怕的是,醫生在置換血漿進行透析治療時,發現抽出來2公升乳白色的血液,經詢問其家長後才知,少女兩次發病住院前都吃了較多的土豆粉和冰淇淋,且平時喜歡暴飲暴食。根據河南廣播電視台民生頻道《大參考》的報導,當時少女二次因急性胰臟炎入院,並伴隨著腹痛、腹脹、噁心、頻繁嘔吐的症狀,且處於休克狀態。在進行抽血的過程中,發現抽出來2公升血液均為乳白色狀,其中還含有脂肪類物質,而醫生考慮到少女可能為重症胰臟炎高脂血症,是為死亡率非常高的疾病,隨時都可能有生命危險,便安排了血漿置換及血液透析治療。報導指出,少女的父親提到,女兒平常喜歡吃路邊攤零食,如土豆粉、冰淇淋、辣條、豆乾等等各種生冷刺激的食物,吃完了就躺著玩手機。另外,醫生也提醒民眾,應該少吃零食,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不過,不少網友對此感到不解,紛紛留言討論「我從小吃這些東西啊什麼事也沒有」、「是不是吃的東西不夠安全?」、「也可能跟家族遺傳疾病有關」、「應該是吃太多油膩的東西還不運動導致的」、「偶爾吃吃可以,當飯吃不行」、「她估計是食用過量,正常吃飯情況下吃點零食不會怎樣的」。
吃烤乳豬後肚痛命危 50公斤女體內竟抽出「2000毫升油漿」
大陸廣州一名女子近日吃了幾塊烤乳豬,不久後開始腹痛不止,就醫後狀況未好轉,甚至一度被送入加護病房搶救。醫生根據症狀及輔助檢查,診斷患者為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於是緊急進行血漿置換,最終在她的血液裡抽出近2000毫升油漿,這才讓患者的病情穩定下來。綜合陸媒報導,52歲的莫姓婦人近日吃了幾塊烤乳豬,當晚便開始肚痛不止,隨後症狀不斷加深,疼痛更擴散至背部,同時還伴有噁心、腹脹等情形,至隔天下午仍未減輕,只好到醫院掛急診。驗血報告顯示,莫女的三酸甘油酯超標10倍,正常人血脂一般為小於1.9mmol/L,她已超出檢查上限50mmol/L。醫生根據症狀及輔助檢查,診斷患者為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且病情易復發,嚴重時可伴有多臟器功能衰竭,預後難料。病況危急的莫女被送入加護病房搶救,並緊急接受血漿置換,通過3小時的置換,抽出2000毫升的乳白色液體。經過2次雙重血漿置換治療,莫女的血脂才終於降到相對安全的區間,並在住院2天後出院。不過,莫女的體重僅50公斤,血液中卻含有大量油脂,原因令人不解。對此,醫師說明,烤乳豬只是導火線,真正的發病原因是原發性脂蛋白代謝異常。高血脂症分為原發性血脂異常和繼發性血脂異常,前者指無明確引起血脂異常的繼發因素,大多是由於單一基因或多個基因突變所致,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顯遺傳傾向,而長期暴飲暴食、重油重鹽則會導致繼發性高脂血症。
婦人瘋狂網購「控制不住」竟是罹病 醫籲出現4症狀:盡早治療
許多人喜歡在網路購物,但沒想到太愛買也是一種病。中國有一名辜姓女子,去年出現瘋狂購物的行為,舉止也有些異常,家人發現不對勁,立刻帶去看醫生,結果診斷為帕金森氏症(Pakinson's desease)。辜女2022年出現瘋狂購物的行為,並伴有肢體動作緩慢、肢體震顫,她坦承自己常常動不動就發脾氣,每當心情很低落,就會想在網路買東西,看到喜歡的商品就買,以致於家中物品一堆,各種家庭用品和衣服,「有時好像控制不住自己一樣」。辜女瘋狂網購竟是罹患帕金森氏症。(圖/翻攝自微博)經過醫院診斷,辜女罹患帕金森氏症,她瘋狂購物其實是一種過度傷害性的衝動行為,而衝動控制障礙是帕金森氏症的一個非運動症狀表現,好在經過一年多的綜合治療,病情大有好轉。據悉,這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65歲以上患病率約1~2%。醫生建議,若有肢體震顫、便秘、嗅覺減退、睡眠障礙等症狀,應盡早就醫治療。對於帕金森氏症的預防,專家也提出4點建議:1、發現有上肢震顫、手抖等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2、多做運動,可以防止和關節炎和肢體攣縮。3、多吃蔬菜、水果,避免剌激性食物及菸酒以減輕便秘,克服情緒激動、緊張,保持愉快的心情。4、認真治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
一口氣嗑10隻螃蟹…婦人腹痛確診「急性胰腺炎」 吃蟹高危險群一次看
秋天是大啖螃蟹的季節,但螃蟹屬於寒性食物,除了不能和當季盛產的水果柿子一起食用外,也有許多人並不適合吃,若過度食用恐怕會影響身體健康。大陸一名婦人近日邀請親友來家裡吃螃蟹,她自己一個人就一口氣連吃了10幾隻,吃完沒多久開始感到肚子脹痛,被送到醫院後,確診為急性胰腺炎。《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家住武漢的宮女士請親戚吃螃蟹,她自己一個人就吃了10幾隻,不久後感到肚子脹痛,確診為急性胰腺炎。醫生表示,螃蟹富含大量蛋白質和膽固醇,吃過量導致胰腺負擔加重,就會誘發胰腺炎,輕度表現為腹部疼痛,重度會導致胰腺穿孔和壞死。北京急救中心提醒,肝炎患者不宜食螃蟹,心血管病人忌吃螃蟹。螃蟹含膽固醇較高,而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原本就是心絞痛、心肌梗熱、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孕婦少吃或不吃螃蟹,螃蟹是容易引起過敏的一類食物,孕婦吃了之後可能誘發過敏;如果沒有蒸煮熟透,容易導致螃蟹中的寄生蟲被腹中寶寶吸收。有過敏體質的人應忌吃螃蟹。老年人不宜多食螃蟹。因為老年人的消化功能降低,老人吃多了,可能會引起腹瀉等消化不良。另外,患有傷風感冒、發熱的人不宜吃蟹。脾胃虛寒者應不吃或少吃螃蟹。痛風患者不宜吃螃蟹。痛風患者需要忌食高嘌呤食物的,因為螃蟹屬於高嘌呤食物,螃蟹會導致尿酸水平升高使癥狀更加嚴重,痛風患者除了不能吃螃蟹外,還不能吃動物的內臟,要多喝水促進尿酸排泄。腎功能不全不能吃螃蟹。高血壓不應吃螃蟹。患有膽道疾病的如膽囊炎、膽結石症的人不宜吃螃蟹。膽囊炎、膽結石的形成與體內膽固醇過多和代謝障礙有一定關係,吃蟹易使病情復發或轉重。
三餐叫外送!24歲男痛到掛急診 檢查體內驚見「牛奶血」
許多在外租屋的上班族,平常工作繁忙,通常沒有辦法自己下廚,而會選擇外食,沒想到中國佛山有一名24歲男子,因為太常吃外送,某天竟肚子痛到掛急診,檢查赫然發現體內出現「牛奶血」。根據《佛山電視台》報導,男子平常因為工作原因,三餐大多叫外送,最近卻因為吃了「豬頭肉」後,出現上腹部疼痛,原本以為是吃壞肚子,但到了凌晨後愈來愈痛,讓他不得不到醫院掛急診。男子就診發現體內出現「牛奶血」。(圖/翻攝自佛山電視台)醫院診斷後,證實男子患上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醫生迅速為他制定方案,做血漿置換治療,過程中可見其血漿顏色呈乳白色混沌狀,醫學上俗稱「牛奶血」。據了解,「牛奶血」代表血液中含有高量脂肪,即吃的脂肪在經過小腸消化、吸收後,變成細小的乳糜微粒進入血液,多到一定程度時,血清會由清澈透明的淡黃色液體,變成乳白色或混濁狀的黏稠液體,像牛奶一樣,臨床上稱之為「乳糜血」,最常見的病因是受到遺傳和生活方式等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男子隔天感覺肚子的疼痛減少很多,回憶起那陣疼痛,他仍心有餘悸,坦言自己平時很少在家吃飯,飲食不是很規律,還因此2次患上胰腺炎,當時出院後,還一直沒有控制飲食,加上平時喜歡喝飲料,導致「牛奶血」。從他提供的外送訂單可見,光是8月份,點炸雞、滷肉飯和燒臘加起來就多達12次。男子常吃油炸食物。(圖/翻攝自佛山電視台)醫生透露,男子血清甘油三酯高達82.82mmol/L(毫摩每升),一般正常參考值是0.44—1.80mmol/L(毫摩/升),因而引發急性胰腺炎,沒有定期體檢,也沒有吃藥治療,長期累積導致這次的問題。目前男子病情穩定,正在住院治療中。
龍劭華死因出爐! 醫:他遇到疾病中的大魔王「65歲後更要小心」
金鐘視帝龍劭華昨晚在高雄85大樓突然暈倒,送醫急救不治,享壽68歲。稍早相驗已結束,高雄地檢署檢察官李明蓉指出,龍劭華的死因為疾病原因,家屬對死因也沒有意見。龍劭華過去曾公開表示,他一向不忌口,走時一天可吃2次蚵仔麵線,一周吃5天,甚至一天吃10餐,但體重卻減輕8公斤,讓他覺得有異,就醫檢查才發現,空腹血糖高達200多(正常空腹血糖值為70~110 mg/dL)、飯後血糖值破300(飯後2小時血糖值應低於140mg/dL),都是正常值的2倍左右。確診糖尿病12年以來,龍劭華雖然定期服藥,卻都沒有回診,此次不幸驟逝,再加上傳出昨日下午龍劭華曾致電櫃台表示「心臟不舒服」,所以醫師都推斷與糖尿病有關。另外,龍劭華曾於7月底接種AZ疫苗,有人質疑可能是疫苗副作用,但由於已經間隔近2個月,所以關聯應該不大,還是與糖尿病較為相關。台灣糖尿病年鑑數據顯示,約有5成糖尿病患死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醫師指出,糖尿病雖然不會立刻致命,但慢性併發症如心血管疾病卻不容小覷,許多糖友透過藥物控制血糖,卻沒有一併控管心血管疾病風險,都會增加共病、心臟病猝死風險。不只如此,由於糖尿病會影響全身血管,所以糖尿病患近7成合併高血壓,逾4成合併慢性腎臟病、逾8成合併高脂血症,許多醫師都認為糖尿病是疾病中的「大魔王」、「萬病之源」,也是最難纏的對手,主要是因為會引起冠心病、中風、腎臟病、視網膜病變等嚴重併發症,而65歲以上的糖友要格外注意。總體來說,糖尿病不僅要面對心血管疾病威脅,病況控制不佳還可能需要洗腎,建議65歲以上的糖友,除了積極控制血糖之外,也要一併定期檢查心血管、腎臟。
男比女更愛油甜食物 每2人中就有1人血糖異常
近年來,常聽到的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以及腰部過胖,數字看似無感,但卻是民眾經常忽略的健康警訊!國泰健檢公布匯聚三年期間27.2萬筆客戶健檢資料,統計顯示,約12%符合代謝症候群問題,其中男性異常率大於女性,此外,50歲以下男性每4人就有1人空腹血糖及三酸甘油酯過高,顯示男性「又油又甜」健康警訊。根據衛福部公布2019年死因統計,心臟疾病位居第二,代謝症候群是慢性病的前身,與心血管疾病的併發症有密切的關聯,血壓高、腰圍過粗、空腹血糖、三酸甘油酯高、高密度膽固醇偏低5項指標,符合3項者就是代謝症候群。國泰健檢葉勳龍院長表示,以國泰健檢2018年到2020年健檢統計,50歲以上女性近一半腰圍過粗,20-50歲青壯年男性族群血壓過高占22%,空腹血糖50歲以上男性每2人就有1人異常,其中糖尿病前期(100-126)占大宗,數據中也發現,50歲以下男性每4人就有1人空腹血糖及三酸甘油酯過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異常雖然不明顯,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的膽固醇)逾4成男性異常。代謝症候群無法靠自覺症狀發現,家族有心臟病史及高血壓、糖尿病、高血壓、肥胖及抽菸習慣者為高危險群。代謝症候群非疾病,是一群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的總稱,不良的生活型態占50%、遺傳因素20%,國泰健檢葉勳龍院長提到,體內須由胰島素調控血糖,當細胞對胰島素敏感度變差,導致大量葡萄糖與胰島素留在血液,造成血糖濃度失衡,產生胰島素阻抗,身體代謝就會出問題;葉勳龍院長提醒,空腹血糖值100-126即為糖尿病前期,若未從飲食、運動改善,恐引發糖尿病。此外,有代謝症候群的人未來得到「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心臟病及腦中風」的機率,分別是一般健康民眾的 6、4、3、2 倍。葉勳龍院長說,除了定期檢視代謝5大危險因子,民眾可透過運動心電圖、心臟超音波、頸部動脈超音波、周邊動脈硬化評估等健檢項目,進行心血管風險評估。國泰健康管理資深營養師王盈堤真實案例分享 ,一名35歲的孔先生,長年忙於工作應酬、飲食不正常,且愛喝愛吃含糖飲料、滷味、宵夜曾有一週2次訂8塊炸雞桶的紀錄,體重直逼110公斤,體脂率35%,經健檢後不僅有肥胖問題,且健檢報告腰圍、三酸甘油酯、飯前血糖出現紅字,符合代謝症候群;不僅如此,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的膽固醇)過高,數值異常,在營養師的專業建議之下,調整生活型態改變飲食習慣,搭配營養品補充,經過2.5年的努力,用最健康的方式,不靠藥物,憑著毅力及健康飲食,減重了37公斤,減脂率破65%,原本滿江紅的健檢報告書,變成了一份對家人的健康承諾,擺脫代謝症候群,逆轉油甜人生!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是預防疾病發生的關鍵!資深營養師王盈堤建議掌握以下三大原則「健康飲食」、「維持運動」、「定期健檢」來遠離代謝症候群。健康飲食每日必要達到一碗半的蔬菜量,還要避免加工、油炸食品,運用「三低一高」,低油、低糖、低鹽、高纖的標準來檢視自己的日常飲食,也可多以植物性蛋白,如豆腐等來取代肉類。運動方面則建議多做有氧運動,以增加肌力、肌耐力、增進心肺適能等運動為主,上班族可選擇快走做為運動,且每次時間達30-60分鐘,同時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熬夜、吸菸、喝酒等,可大幅改善及避免罹患代謝症候群。
糖尿病普查2/首度公開!全台43家診所大調查 8成患者合併高血脂症
為理解最新的基層糖尿病照護及合併症現況,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自2019年成立後,協同全台43家訓練有素的糖尿病照護專業診所,首次對7200位糖友進行糖尿病照護普查。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曾競鋒醫師表示,協會本次普查的研究過程設計嚴謹,參與醫師皆通過人體試驗審查委員會認證,由每家診所連續性地完成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的調查。曾競鋒醫師說明,由本次普查結果看到,在基層診所照護下,血糖控制情況良好,超過5成糖友血糖達標(糖化血色素HbA1c<7%)。同時,也觀察到糖友近7成合併高血壓,逾4成合併慢性腎臟病,逾8成合併高脂血症,顯示三高(血糖、血脂、血壓)的治療成效還需要患者和醫護團隊繼續共同努力。提醒糖友還是要特別注意,尤其,高血壓與蛋白尿合併症是造成心衰竭、腎功能惡化甚至洗腎的風險因子,建議糖友應配合醫師給予的治療建議,積極照護。研究顯示,40歲後腎功能就以每年平均0.6~1%的速度下滑,若同時患有慢性病又會加速腎功能下滑速度,例如糖尿病患者若病情控制不佳,每年會增加1~2%的腎功能流失,血壓、膽固醇及尿酸控制不好,每年會再減少1~2%。若飲食控制不當,更可能加速洗腎時程,資料顯示,洗腎患者中約有45%是糖尿病患,其中蛋白質攝取是重要關鍵。糖尿病患除了需要注意整體總熱量,也要少吃高升糖指數的食物,避免過度刺激血糖上升,而適量的高蛋白飲食可以提高胰島素分泌、幫助調節血糖,不過一旦攝取過量,尤其是動物性蛋白,便會被轉換為含氮廢物,必須經由腎臟排出體外,此時就會加重腎臟負擔。所以糖尿病患需嚴格控管飲食,同時注意血糖變化,一旦腎功能出現問題,就要更積極控管飲食,以免惡化至洗腎,影響生活品質與危及性命。(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