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費用
」台灣病毒檢驗費用高 陳宜民:政府以價制量擋普篩
春節全球台商返鄉潮將至,面對新冠病毒持續肆虐,如何有效篩檢返台的民眾、阻絕病毒於境外,將面臨重大考驗;但民眾長期抱怨,台灣病毒篩檢的費用遠高於鄰近國家,還有重重門檻,降低自費篩檢的意願。流行病學專家、前立委陳宜民說,台灣的篩檢方式與大陸及港、澳相同,價格卻高出十倍,政府「以價制量」,設下民眾篩檢新冠病毒的高門檻,才是關鍵。陳宜民說,在中國大陸篩檢的費用大約是人民幣150至200元,折合台幣不到一千元;在澳門更只需澳門幣一百元,約台幣六百元;反觀台灣,若民眾疑慮曾接觸可疑病毒來源,想自費篩檢,不僅需花費新台幣六、七千元,還要先隔離觀察,「民眾碰到這些程序,都嚇得不敢接受篩檢。」面對民眾質疑台灣新冠病毒篩檢費用過高,政府一律用「美國、英國與日本的費用折合台幣也差不多是六千元」這樣的理由回應,表示台灣的統一定價並沒有比他國高;但事實上,上述國家的物價與平均所得本來就比台灣高出許多,卻沒有被政府拿出來比較,在美國,生病就醫或是看牙齒的費高得嚇人,沒有保險根本很難負擔。「美國篩檢的費用看起來很貴,但經由保費付費後,就變得很便宜了。」陳宜民說,病毒篩檢作業數量愈大、價格就會下降,甚至還有很多種方式降低費用;他舉例說,如果有一萬人要篩檢,可以把每十人的檢體混為一組,就只要做一千組初檢,發現有陽性反應的組別,再對該組內的十個人分別採檢,這樣就可以大幅降低單價,也能減少篩檢所需的人力。陳宜民認為,政府其實是用「以價制量」的手法,有意維持高費用水準,配合種種「允許」快篩條件,再以「篩檢前先隔離」的手段,就是不願意民眾普遍接受篩檢。
【第三波醫療革命4】造福病患 費用應調降
「以前病患接受細胞治療,不論有沒有成功,都要一次付清160萬元至200萬元的費用,《特管法》分段收費的規定,真的是給了病患保障。」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細胞治療中心副主任張伸吉說。以該醫院來說,整個細胞治療療程約6個月,要打10針劑,總費用180萬元,第一階段會收取疫苗製作費15萬元,第一劑至第四劑各收20萬元,第五劑、第六劑再各收15萬元,第七劑至第十劑則各收10萬元,最後再收15萬元尾款。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細胞治療中心副主任張伸吉指出,《特管法》的分段收費規定,對病患提供了保障。(圖/黃耀徵攝)「細胞治療在台灣還處於春秋戰國階段,主管機關採用高標準審查,也拉高了治療費用,一個療程超過100萬實在太貴了!希望未來政府能讓法規鬆綁,讓單一療程收費降到70萬元至80萬元,以造福更多病患,如此一來,台灣優異的醫療品質,很有機會吸引鄰近國家病患來尋求治療,推升台灣成為東南亞轉診中心。」林成龍分析。林成龍指出,免疫細胞療法在國外已有20多年的歷史,並非新技術,他認為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才是免疫細胞療法的主戰場,台灣醫療機構應把著力點放在發展CAR-T療法,才能在細胞治療的國際盃競賽中立於不敗之地。
【財富綠角】綠角:當心ETF高成本陷阱
【綠角】近年來,ETF在投資界大為盛行。投資股市、債券、原物料及提供槓桿與反向效果的ETF不斷推出,成為新興的投資工具類別。ETF有一個很大的賣點,便是它的低成本。譬如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台灣50ETF,每年內扣總開銷○‧四四%(二○一八全年費用);美國規模最大的ETF,代號SPY的SPDR S&P 500 ETF,每年內扣總開銷也只有○‧○九%。比起股票型基金常見的一‧五%經理費,便宜許多。進行指數化投資的ETF,也往往靠著低成本的優勢,帶來長期勝過高成本主動型基金的成績,但投資朋友假如存有ETF等於低成本的既定印象,可能會落入高成本ETF的陷阱。在台灣市場,就有幾個例子,譬如國泰日經225ETF(代號00657),全年內扣總開銷一‧四一%。元大歐洲50ETF(代號0066),內扣總開銷一‧二九%。元大標普500正2ETF(代號00647L),「內扣總開銷」一‧九八%。這種全年一%以上的收費,都是接近主動型基金等級的收費。假如股市有年化七%的名目報酬,扣除掉3%的通膨,實質報酬是四%;繳交一%的費用,等於是將實質獲利的四分之一交給資產管理公司,可謂沉重的成本負擔。筆者在此提醒,千萬不要看到ETF經理費只有千分之幾,就認定它一定很便宜,其實真正要檢視的是內扣總開銷。內扣總開銷是除了經理費之外,把其它內扣費用(譬如指數授權費、保管費、證券交易成本)全部加入之後的成本。這才是持有這支ETF時,投資人需要付出的真正費用成本。美國當地ETF也有不少收取高費用的標的。譬如First Trust Tactical High Yield ETF(美股代號:HYLS),每年內扣總開銷一‧一六%。Direxion Daily Russia Bull 3x Shares ETF(美股代號:RUSL),每年內扣總開銷一‧三六%。一般來說,追蹤策略指數、投資非本地市場、槓桿與反向策略的ETF比較容易出現這種高收費的情況。投資ETF之前,一定要查詢其內扣總開銷。美國的ETF,可以在美國晨星網站(MORNINGSTAR)查詢。只要在查詢欄位輸入該ETF的美股代號,然後查看Expense ratio這個欄位即可得知。但台灣的ETF,大多網站只列出經理費,須到發行該ETF的資產管理公司網頁,下載ETF的公開說明書,查看「基金應負擔的費用」才能瞭解。總而言之,掌握投資成本是投資人必做的功課,比起過去績效,基金與ETF的內扣總開銷,是更能預測其未來績效的因子。一般來說,基金與ETF的內扣費用愈低,有績效愈好的傾向,若選擇的是高費用投資工具,且期待未來有良好的績效表現,則是一種矛盾的投資邏輯。作者/綠角財經作家,「綠角財經筆記」部落格格主。撰文分享投資心得與知識,贊同低成本指數化投資以及以理性態度面對市場。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276期《周刊王》和2162期《時報周刊》。《周刊王》與《時報周刊》聯姻,一套雙雜誌「旺透價39元」,2019/07/24全省4大超商、全聯及美廉社強勢上架。 想追蹤周刊王最勁爆消息、想掌握時報周刊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請點讚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