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生育
」適齡生育關乎母嬰健康 試管嬰兒首次最高補助10萬元
年齡為影響生育力及母嬰健康的重要關鍵,40歲女性自然懷孕率已降至5%以下,人工生殖活產率於受術妻年齡42歲以上也僅剩7.6%。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高齡生育風險高,應把握理想生育年齡及早規劃。此外,衛福部表示,一般不孕夫妻若有試管嬰兒療程需要,首次申請最高補助10萬元,協助不孕夫妻實現生育願望。衛福部說明,醫學研究顯示女性的卵巢功能及卵子品質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下降,導致卵子不易受精或胚胎染色體出現異常的情況。35歲以上孕婦面臨更高的流產、早產風險,孕期罹患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症(妊娠毒血症)、妊娠糖尿病等高危險妊娠合併症的機率也隨之上升,胎兒出現先天缺陷或低出生體重的情況亦增加。衛福部指出,社會普遍存在男性生育能力較不受年齡影響之迷思,事實上,男性40歲以後,精子品質不良機率逐漸提高,染色體異常率的機率也增加,使精子不易與卵子結合,除了自身生育力下降外,還有國外研究發現,45歲以上的男性生育可能增加配偶罹患妊娠糖尿病的機率,且可能與寶寶罹患自閉症、躁鬱症或思覺失調症等疾病有關。因此,考量母嬰健康,適齡生育不論男女都非常重要。依據我國出生通報統計,111年有超過三成新生兒(48,809名)來自35歲以上產婦,而年齡為影響生育力的關鍵因素之一,隨著年齡增加男女的生育能力會逐漸下滑,受孕的機率也跟著降低,女性30歲自然懷孕率約為20%,到40歲時則降至5%以下。衛福部解釋,即使有人工生殖技術協助,成功率也會隨著年齡而下降,依據國民健康署針對完成胚胎植入療程之治療人次所做統計顯示,受術妻年齡在35歳以下活產率為44.6%,但42歲以上降為7.6%。另外,根據110年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人工生殖治療個案的不孕原因,可能是先天、後天或外在環境所導致,其中以卵巢因素所占比例 34.1%為最高,兩種以上因素32.2%占第二位,男性因素(性腺刺激素缺乏、睪丸功能衰退、輸送精子管道阻塞及性功能障礙等)8.3%居第三位。國民健康署提醒,若夫妻有規律性生活且未避孕,經過一年以上仍未懷孕者,應盡早尋求專業醫師的評估與診斷,勿執著於食補調理、偏方、受孕姿勢或宗教信仰等,錯失黃金治療時機。當前晚婚、遲育現象普遍,不孕人口日益增加,為了幫助不孕夫妻實現生育期待及減輕經濟負擔,國民健康署自110年7月1日起,實施擴大試管嬰兒補助,3年來已幫助1萬8千多對夫妻成功產下2萬多名寶寶。若經醫師判斷有進行試管嬰兒療程之需要,且夫妻一方具我國國籍,並於我國戶政機關完成結婚登記、妻年齡未滿45歲者,可至全國101家特約人工生殖機構申請試管嬰兒補助,首次申請最高可領補助金新臺幣10萬元,中低及低收入戶最高可領新臺幣15萬元,更多資訊請至國民健康署官網【試管嬰兒補助專區】查詢。
孩子消失中2/新生兒死亡率創15年新高 保母照顧致死重傷「每年都有」
剴剴虐童事件曝光後,已經面臨嚴重少子化的台灣社會,究竟是如何照養兒少?CTWANT記者調查,2023年新生兒13萬5571人,較前一年少3415人,再創新低,不幸的是,台灣新生兒死亡率竟連3年上升,2022年千分之2.8,創下15年來新高,兒虐致死案件年年發生。「一個醫療衛生都在進步的台灣,怎麼嬰兒與新生兒的死亡率反而很高?而且偏鄉縣市最高?可見是醫療分配不均。」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執行長周明湧告訴CTWANT記者,社福系統分工「過度專業」,產生漏接的灰色地帶。另一位專家則指出,社會普遍輕忽兒少照顧者的風險。衛福部統計,2022年台灣嬰兒死亡率千分之4.4,為近14年來新高;新生兒死亡率千分之2.8,創下15年來最高,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會員國中排名末段班。婦產科醫師出身的衛福部長薛瑞元認為有3大原因,包含染色體異常、早產、意外,其中意外又以趴睡造成寶寶窒息或猝死為大宗。「衛福部歸因於高齡生育和人工生育,但統計學卻打臉。」周明湧說,根據衛福部107年度衛生福利統計動向,105-106年及107-108年度嬰兒死亡率排名前3者皆為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且縣市間嬰兒死亡率最高與最低之差距由3.57倍增加為4.87倍。新生兒死亡率部分,105-106年度排名前3者分別為花蓮縣、屏東縣、高雄市,107-108年度則是花蓮縣、澎湖縣、屏東縣,縣市間最高與最低之差距由4.89倍上升至5.44倍。剴剴案爆發後,兒福聯盟連辦2次道歉記者會以平息社會大眾怒火,此事件也凸顯社福系統多頭馬車的問題。(圖/記者方萬民攝)周明湧指出,偏鄉新生兒死亡率顯然偏高,「這幾年私醫制度盛行,如果將生育率依據地區分別統計,很多偏鄉地方並沒有少子化,但是他們卻遇到缺乏醫生的問題。」薛瑞元透露,未來將會推動「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將強化兒科醫師訓練機制、讓早產兒又急又重的問題可就近得到照顧,並增加聯合評估與早期療育的量能。除了新生兒、嬰兒死亡率上升,兒虐致死案也不斷發生。2015年高雄,保母杜苡彤與男友高嘉華虐死1歲10個月男童;2018年台北,保母覃燕屏摔死6個月大男童;2019年高雄,保母徐若語虐打羅姓幼童致死;2020年基隆,保母劉庭妌虐死2歲9個月陳姓男童;2022年台中,保母蔡琪婷虐死1歲女嬰。根據2021年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施品竹的研究論文《司法案件中居家保母與嬰幼兒事故傷害之分析》,2011年至2020年5月28日居家保母與嬰幼兒事故傷害之108筆案件進行分析,共有109位受害者與 118 位被告,其中有69位受傷、40位死亡。為什麼會發生?分析保母虐童案的判決書,原因主要是不耐孩童吵鬧、難帶,因此以暴力攻擊或虐待來宣洩怒氣。台灣全國兒少安置機構聯盟理事長徐瑜認為,社會普遍輕忽照顧者的風險,總認為「有愛就可以勝任」,而忽略其專業價值,也缺乏給予照顧者實質資源的支持。以剴剴案為例,原生家庭無力照顧剴剴,因此由新北市社會局轉介給兒福聯盟媒合收養家庭,在等待過程中暫時安置於劉姓保母家,除了收出養媒合單位(兒福聯盟)社工需定期訪視,針對劉姓保母,台北市社會局居托中心也有一套既有的訪視制度。立委林月琴受訪時指出,剴剴去(112)年9月被送到保母家,兒福聯盟與最了解保母的居托中心之間完全沒有任何聯繫,從頭到尾兩邊都不互相溝通,訪視方式也大不相同,所以沒有辦法第一時間發現問題。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執行長周明湧認為,每當發生兒虐事件,政府總把責任推給民間機構,事實上,想從根本解決問題必須從源頭改革起。(圖/記者劉耿豪攝)周明湧認為目前社福系統過度專業分工,所以責任難以歸屬。「如果今天政府委託兒福聯盟承辦收出養,從出養社工、收養社工、安置社工(可以說是機構、寄養家庭、保姆督導的社工)都由兒盟承辦,一條龍的服務比較能自行把關。但是這次兒盟是信任居托中心給的名單,因為不是自己管理的保姆,當保姆說不方便探視的時候,兒盟礙於合作與信任也不好說什麼。自然這個灰色地帶成了最後一根稻草。」另外,目前針對保母等照顧者也無心理評估機制。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翁士恆說,「為什麼保母的人性會消失?這是很值得探討的問題,如果能建立一套問卷,定期評估這些保母的心理狀態,或許也能提早預防悲劇,不過這也需要足夠的預算支持。」
北市議員爭取凍卵補助 蔣萬安:好政策會研議
母親節前夕,台北市不分藍綠女性議員提案爭取「凍卵補助」,市議員林延鳳盼能爭取25至40歲凍卵保存費與檢測費用補助,讓女性都能有機會用較為輕省的費用「先透過檢測確認卵子健康度,再考慮要不要凍卵」;對此,台北市長蔣萬安今(10)日表示,任何好政策,都會好好討論、研議推動可行性。林延鳳指出,女性35歲後女性卵子品質變差、生育能力下降,40歲後更加難以受孕等,都是有醫學根據,且不可逆的生理事實,而台北作為經濟發展與性別平權的指標城市,不應仍令女性在生涯發展與生育規劃之間,得要痛苦面對「殘酷二選一」。她期盼,透過包含檢測費與保存費的凍卵補助,讓許多在職場打拚的女性如無法立即實現婚育計畫,也能保有此項選擇權。林延鳳透露,在她正式提案以前,已透過書面質詢要求衛生局加以研議,該局卻僅以「國健署有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高齡解凍卵子受孕會增加孕婦或新生兒風險」、「卵子解凍後有可能無法存活」以及「取卵受精時需有婚姻關係」等理由加以反駁。她說,不孕症治療與女性基於生育規劃需求凍卵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任何醫療行為,甚至「生育」本身都存有相對風險,難道就不做處置,或不用生了嗎?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醫師何彥秉表示,卵子品質隨年齡增長而急速下降,未來若要使用試管嬰兒,使用年輕的卵子會讓成功例率提升,減少重複療程費用的經濟壓力。他也指出,高齡生育固然有風險,但沒有卵子就再無懷孕可能,以現在急速冷凍技術能讓卵子復甦率達到90%以上,並不會像以前一樣有較高的損傷風險。對於議員訴求,蔣萬安表示,他在立法院就有推動不孕症擴大補助的適用對象,他在市長任上也積極推動很多生育政策。他希望,透過催生、助養、好住等政策目標,不只鼓勵生育,也能減輕媽媽負擔,任何好的政策都會好好討論研議,評估推動的可行性。
高齡生育風險不分男女 高齡當爸恐造成孩子出現自閉症等問題
根據內政部110年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內女性生育平均年齡為32.29歲,其中35歲以上者逾3成(31.64%),是10年前(民國100年17.8%)的1.8倍。隨著國人晚婚遲育現象日趨普遍,高齡生產風險也隨之增加。對此,國民健康署呼籲,有意生兒育女者應及早進行生育規劃,把握25-35歲黃金生育年齡!高齡生育 不分男女風險皆提高根據醫學研究統計,35歲以上高齡孕婦發生不孕、流產、早產機率較高,在懷孕期間罹患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症、妊娠糖尿病等高危險妊娠合併症的風險也會增加,且腹中寶寶出現低出生體重、染色體異常或其他先天缺陷的機率也隨之提升,依美國婦產科醫學會研究數據顯示,35歲產婦生出胎兒為唐氏症的風險約是25歲產婦的3倍!此外,父親的年齡越高,越可能導致孩童心理及行為健康上的問題,如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躁鬱症等。因此,夫妻雙方在適宜的年齡生育,不但能降低媽媽罹患高危險妊娠合併症的風險,對於寶寶的健康也能大大加分。產前遺傳檢查 符合補助條件者應多加利用為鼓勵風險較高的懷孕媽咪接受產前診斷檢查,國民健康署補助年齡在34歲以上、經診斷或證明曾生育過異常兒、本人或配偶家族有遺傳性疾病史,或其他可能生育先天異常兒(如超音波或孕婦血清篩檢胎兒可能有異常者)等風險較高的孕婦,只要在產檢醫院接受羊膜穿刺等產前遺傳診斷檢查,並填寫補助申請表,政府會提供5,000元的產前遺傳診斷檢查(羊膜穿刺)補助,低收入戶或優生保健資源不足地區的民眾,另行減免採檢費用3,500元,符合產前遺傳檢查補助條件者應多加利用。
女兒長年在外工作 51歲母親生個龍鳳胎來緩解寂寞
中國杭州一位51歲的周姓婦人,因為24歲的女兒長期在外工作,自己與丈夫在家中十分寂寞,於是討論一下之後,決定再生第二胎,沒想到產下的卻是一對龍鳳胎,這讓周姓婦人一家人相當開心。根據《網易新聞》報導指出,一位51歲的婦人成為一家醫院紀錄最高的「高齡產婦」,被問及為何要在51歲高齡生育第二胎,周姓婦人表示,由於24歲的女兒長年在外工作,家中變得非常冷清,再加上自己與丈夫非常喜歡小孩,所以就萌生了生二胎的念頭。而為了生下第二胎,周姓婦人還跑到上海進行試管嬰兒移植,竟然幸運的一次成功。而在一生的照顧下,最後順利的度過整個孕期,產下一對龍鳳胎。報導中指出,隨著中國二胎政策的開放,也出現越來越多高齡產婦,在醫學上,年齡超過35歲的懷孕婦女都稱為高齡孕產婦。高齡孕產婦出現流產、早產、妊娠高血壓綜合徵、妊娠糖尿病等異常情況的機率也比年輕的孕產婦要高,臨產分娩時也更容易發生宮縮不好、宮頸水腫、宮口不易開大等情況。如果是高齡產婦,就要比年輕媽媽更加細心地進行孕前準備和孕期檢查。
高齡生孕成常態 「3方法」助求子路更順利
2020年全球因新冠病毒疫情造成人們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有相當多的改變,雖然台灣疫情與世界其他國家來說相對輕微,卻遇到一個「生不如死」的艱鉅挑戰:根據內政部的最新統計,2020年出生數為165,249人,死亡數為173,156人,台灣人口首度出現負成長;內政部統計也發現,2019年結婚平均年齡為男性34.7歲,女性32.1歲,相較40年前(1979年)增加近7-8歲;另外,國發會推估2015年至2025年這10年間的15-39歲育齡女性將減少逾2成,而40-49歲育齡女性卻成長將近8%。因此,出生數和總人口數下降、晚婚、40-49歲育齡女性增加等問題,在在顯示若要提升台灣出生率,高齡生育將成為一個新常態。面對高齡生育,首當其衝、也是最令人焦慮的問題就是卵巢功能障礙或退化。想要懷孕,卵子品質會影響受精或著床是否成功,不過生殖醫學一直在進步,孕醫可以歸納三個面向來幫助育齡女性解惑人工生殖和尋求專業諮詢與協助。1.凍卵針對因疾病治療或職涯發展而想延後生育的女性,或是出現卵巢早衰初期症狀的女性,建議凍卵年齡為30-38歲,不超過40歲為主,以取得較為健康的卵來提高未來生育成功率;此外,35歲以下最好能冰存15顆卵子,35-40歲大約20顆,40歲以上則需要更多。一般來說,取卵後2小時內需進行冰存,採用最新的玻璃化超快速冷凍技術(Vitrification),卵子解凍後存活率可高達9成以上。2.集卵針對38-48歲或AMH(Anti-Müllerian Hormone抗穆勒氏管賀爾蒙)低於1.2的女性為主,AMH過低即表示卵巢儲備功能下降,也就是卵泡數目減少及卵子品質降低;一般來說,取卵數目約等於AMH值的3倍,例如:AMH=0.7,預估取卵數2顆;AMH=3,預估取卵數9顆。通常如果患者超過40歲、過往試管療程的取卵數都不超過3顆、基礎卵泡(AFC)少於5-7顆、或AMH值小於等於0.5-1.1,這就是我們所謂的不良反應者(Poor responder),這時需要施打高單位的濾泡生成刺激素(FSH)排卵針,或以輔助藥物去氫皮質酮(DHEA)治療,藉由引發竇濾泡(Antral follicle)數量增加以期刺激排卵時有多顆濾泡形成,進而取得更多卵子受精,以利挑選好品質胚胎,提高懷孕成功率。3.借卵針對40歲以下被診斷卵巢早衰、更年期的女性、40歲以上卵巢加速衰退、反覆取卵植入都以失敗告終、以及因疾病喪失排卵功能的女性,建議不妨與伴侶商討,以借卵方式進行試管療程完成求子夢,如果太太高齡、反覆試管治療失敗、或有多次流產病史,建議可加做胚胎植入前基因檢測(PGT-A)和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ERA),以利最佳時間精準植入正常胚胎,提升健康試管嬰兒的成功率。對於求子困難的患者來說,試管嬰兒也許是解方之一,但在試管療程前的備孕期卻是生育旅程中不容忽視的關鍵。孕醫生殖中心院長黎惠波醫師表示,整體來說,為生下健康的寶寶,備孕期至少為三個月;尤其身為難孕患者,唯有患者與其家人共同支持並全程參與備孕和試管療程,才能提高受孕成功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