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蝠魟
」大量「魔鬼魚」詭異聚集馬六甲海岸? 網驚:將有海嘯來襲
近日馬來西亞社群平台上流傳著一部影片,可以看到某處海邊聚集了大量的魔鬼魚(台灣稱鬼蝠魟),拍攝者稱是在馬六甲海發現的奇景,更質疑是否意味著近期海嘯即將發生,而這也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根據馬來西亞媒體《星州日報》的報導,拍攝者上傳了38秒的影片,聲稱在馬六甲海邊出現了大量的鬼蝠魟,且鬼蝠魟體積相當大,一隻鬼蝠魟就有4、5呎長(約121至152公分),而這也是他第一次在當地見到這麼多鬼蝠魟群聚,懷疑可能即將有海嘯來襲,才會產生這樣的奇景。報導指出,有網友稱馬六甲海域沒有如此清澈的海岸,該影片不應該是在馬六甲拍攝。馬六甲當局表示,不能確定影片的拍攝地點是否就位於馬六甲海邊,而當地漁業局則認為,不排除那群鬼蝠魟正在進行交配,或是因海水的水質、溫度、氧氣或含鹽度出現變化,其棲息地到干擾、該地點出現食物,才會有這麼多鬼蝠魟聚集並浮上水面。台灣農委會相關資料顯示,鬼蝠魟主要分布於大洋的熱帶、亞熱帶海域,屬於觀賞魚種,肉質不好吃沒有食用價值,但因傳言稱鬼蝠魟的鰓可以治療癌症、不孕(實際上無藥用價值且飽含重金屬),而遭人類大量捕殺,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
不超過30尾!誤捕鬼蝠魟 漁民通報免罰
中部地區漁民意外捕獲鬼蝠魟,海洋保育署16日接獲通報,經記錄、採取肌肉樣本後,請船長將魚體釋回海中,這是鬼蝠魟2020年列入保育名錄後首次誤捕通報,海保署提醒民眾,若意外捕獲,只要通報混獲生物資訊並盡速釋回海中,就不會觸法。海保署昨清晨6時許接獲海巡署中部分署第三岸巡隊梧棲安檢所通報,1艘拖網漁船疑似捕獲鬼蝠魟,經確認是尾雌性雙吻前口蝠魟,體長230公分、寬520公分;船長表示,主要撈捕鰆、白腹仔、鯧魚及竹筴魚,這次捕獲鬼蝠魟,十分意外。海保署表示,鬼蝠魟類有「雙吻前口蝠鱝」、「阿氏前口蝠鱝」2種,雙吻前口蝠鱝體盤寬可達910公分,是體型最大的魟魚,能長距離季節性洄游,分布於三大洋熱帶、亞熱帶海域,即使是攝食、交配群聚的個體數,通常也不會超過30尾。鬼蝠魟體型大且成長緩慢,8到12歲才成熟,每4到5年才生1胎,1胎只生1尾,已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列入瀕危等級,華盛頓公約2014年9月列為貿易管制物種,我國農委會2018年公告禁捕,海洋委員會2020年6月列入海洋野生保育類物種。海保署針對鯨豚、海龜、鯨鯊、鬼蝠魟類等易誤捕保育物種,訂有意外捕獲通報機制,漁民及相關業者在海上作業時,倘若意外捕獲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只要依「意外捕獲通報表」記錄混獲的物種、體長、捕獲時間、經緯度等必要資訊後通報,並盡速將生物釋放回海中,就沒有觸法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