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瑋志
」 黃宜靜 魏瑋志 澤爸 居家上班 線上教學巧虎紙本消失 專家憂:網路罐頭音效難以取代文字
《巧連智月刊》在創刊35年之際拋出震撼彈,宣布從3月起停止訂閱,媽媽社團和全台家長哀鴻遍野,追根究底原因,就像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在臉書發文所稱,《巧連智月刊》是親子共讀的基礎,教具怎麼玩都玩不膩,讓親子有更多互動,號召網友「紙本派的請喊+1」。魏瑋志表示,巧虎是兒女成長的良伴,巧虎更是教會兒子坐在馬桶上大號、讓孩子願意吃青椒,跟兒女第一齣舞台劇是巧虎,願意讓自己在半夜12點搶票的,也是巧虎。(圖/翻攝自Facebook)魏瑋志表示,巧虎是兒女成長的良伴,巧虎更是教會兒子坐在馬桶上大號、讓孩子願意吃青椒,跟兒女第一齣舞台劇是巧虎,願意讓自己在半夜12點搶票的,也是巧虎。身為親職講師,還是得對兒女說「巧虎說…」,他們才願意乖乖照做。他還表示,兒女最期待就是每個月收到《巧連智月刊》,「不管讀幾遍,他們都不膩.教具怎麼玩,都好好玩;贈送的貼紙,也黏在我們家各處」,跟孩子之間有著更多的互動,也在親子共讀的這件事情上,做了很棒的基礎,對孩子有正向影響的媒介,還是紙本、閱讀、實體的玩樂與親子互動,「所以,我是紙本派的」。親子育兒粉專「愛小宜的甜蜜小窩」也發文表示,尚在幼齡的孩子,紙本書有其必要性,可透過拉頁、立體機關、玩具書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強調自己也是「紙本派」。(圖/翻攝自Facebook)另外,親子育兒粉專「愛小宜的甜蜜小窩」也發文表示,尚在幼齡的孩子,紙本書有其必要性,可透過拉頁、立體機關、玩具書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影音也許短時間能吸引小孩,但也因為影片動畫速度快,容易失去主動思考,強調自己也是「紙本派」。唐宇新也在臉書粉專發文,巧虎紙本版消失了,對親子而言是一大損失,因為現今的孩子鮮少有機會接觸紙本讀物,而家長隨身親子物品中,早就看不見繪本或書本這類東西,因為數位載具的便利性太高,家長只要把設備交給孩子,就可在「電子褓母」照顧下安靜好幾個小時。唐宇新還憂心,數位媒體中的影音內容多有問題,家長也鮮少檢視孩子看的影音內容究竟適不適合;反觀巧虎的內文,有針對學齡前、小學等進行精密的設計,內容與照片甚至是圖文描述的精緻度,遠超過現行網路上影音所製造的罐頭音效與讀字內容。唐宇新也在臉書粉專發文,巧虎紙本版消失了,對親子而言是一大損失。(圖/翻攝自Facebook)
青少年尿床1/會考壓力致退化「國中生竟需包尿布」 專家嘆「只能陪他再長大一次」
「會考快到了,我國三的兒子竟然壓力大到開始尿床,請問該怎麼辦?」一位媽媽在臉書社團匿名求助,瞬間吸引近500位網友留言,有網友感到心疼,疾呼「會考一點都不重要,快帶他出去玩」,也有網友斥責原PO「把孩子逼到這種程度,太可怕。」專家則認為孩子的狀況已需要專業諮商協助,若孩子行為已退化至幼稚園階段,除了解開心中的結,父母也要陪他再長大一次,慢慢讓孩子恢復成原本模樣。這位媽媽在私密社團中匿名發文,她有天發現就讀國三的兒子正在洗床單,才知道兒子可能尿床,擔心尷尬就假裝不知情,後來在兒子房間發現一包尿布,晚上趁兒子熟睡時進房查看,確定兒子真的包尿布睡覺,媽媽頓時腦子一片空白、不知如何是好,猜測可能是因為會考進入倒數、壓力過大。後來媽媽趁著一次兒子生病,建議兒子包尿布才能睡得更好,藉機與兒子聊開,也勸兒子不要對會考壓力太大,最後,兒子希望媽媽能幫他拍背哄睡,說這樣會讓他更安心。事後,媽媽一方面覺得兒子似乎快樂不少,另一方面又覺得兒子已經是國中生,還需要包尿布、哄睡似乎不妥,但又矛盾如果這就是兒子紓壓的方式,難道要逼他改嗎?所以上網尋求大家意見。國中會考將於5月登場,進入倒數階段,也讓許多國三生壓力愈來愈大。(示意圖/報系資料庫)諮商心理師黃宜靜表示,尿床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因為原因實在太多了。「除了可能有生理上的問題,其他如睡前喝太多水、吃太多利尿食物如西瓜等,都有可能,所以建議先觀察是不是長期的狀況。」如果是長期狀況,又排除生理上的問題,就可能是壓力所導致的退化行為,通常會發生在「出現無法跨越的挑戰時」,黃宜靜說,其實每個人都可能因壓力而產生退化行為,但若是屬於自我要求高、完美主義、或希望符合別人期待者,就更可能出現這樣的狀況。「比起以前,現在的孩子壓力大多了!」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表示,除了一直存在的學業壓力之外,這一代的孩子還多了社群壓力,青少年的心智還在成長階段,或許外表長大了,但內心並不如大人想像得那樣堅強,所以父母最好能跟孩子有聊天的習慣,就能及早協助孩子排解壓力。「壓力是一點一滴累積的,如果已經形成巨大的壓力,例如導致尿床等退化行為,這時候就需要專業協助,例如諮商等等。」澤爸說。黃宜靜說,以上述的國三生為例,建議媽媽先從「洗床單」這件事,引導孩子說出尿床的事實,若排除生理問題,再詢問孩子是否願意尋求諮商協助,若孩子不願意,千萬不要立即強迫,而是再給孩子一段時間,若依舊有尿床情形,再勸孩子給自己、也給諮商師一個機會,同時告訴孩子能自己決定要說多少,希望透過諮商的方式讓孩子紓解壓力。專家建議家長再忙碌,也要抽空與孩子聊聊天,除了提供家庭支持之外,也能了解孩子的煩惱與困擾。(示意圖/123RF)「此外,爸媽也要陪著孩子再長大一次!」黃宜靜說,例如上述國中生包尿布、希望媽媽拍背哄睡,短期或許可行,但必須漸漸讓孩子變得不再依賴,例如從拍背變成睡前好好聊天、或擁抱一下,否則恐怕會影響青少年的心智。黃宜靜解釋,因為青少年是發展自我認同的重要階段,例如認識自己要成為怎樣的人,如果一直需要媽媽拍背哄睡,那青少年就會擔心「自己是不是不會長大」,但他們同時又想享受媽媽的陪伴,夾雜在兩種情緒之中,就會影響心理穩定度,所以父母一開始將孩子視為嬰兒般呵護是可行的,但要逐步調整陪伴的方式,協助孩子成長到目前年紀的獨立狀態,才能幫助孩子回歸正軌。
青少年尿床2/自殺增多!14歲以下成長10倍 來不及了解孩子「他就跳下去」
根據衛福部最新數據,近10年來15至24歲自殺人數通報量增加3倍,14歲以下更成長10倍。許多孩子一如既往出門上學,但數小時後,父母卻接獲孩子在學校跳樓的噩號,直到最後,爸媽都不解孩子走上絕路的原因,專家建議從小培養親子聊天的習慣、協助孩子找到學業與3C以外的嗜好、同時及早發現異樣,做好這3件事,就能避免孩子「無聲墜落」。去年9月底,台中市一名15歲國中生在學校跳樓身亡,接著11月,彰化市一名14歲國中生也選擇同樣方式離開人世。「因為學校是他們最熟悉、最常去的場所,所以往往也成為輕生地點。」諮商心理師黃宜靜表示,許多父母都說「他就跟平常一樣,怎麼會突然這樣?」父母還來不及了解孩子的想法,遺憾就發生了。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表示,「要讓孩子知道,他遇到任何事,都可以跟父母說,這樣若有狀況就能提早預防,但這件事必須從小培養起。」澤爸說,學齡前的孩子總是吱吱喳喳想跟父母說話,父母如果忙,就請孩子稍微等待,忙完後再好好聽孩子說話。「因為孩子分享時若有正面回饋,他就會喜歡這樣做。」上小學之後,父母要練習的就是「發問」,澤爸坦承自己偶爾也會問錯問題,「有一次兒子跟我聊學校的事情,我不由自主地說教起來,結果兒子就回應『我只是想跟你分享而已』。」澤爸說,其實父母多數時候只要聆聽就好,循著孩子的話自然詢問,不是質問、也不是套話,需要著重的是去理解孩子的心情,這樣孩子就會繼續跟父母分享生活大小事,進入中學、青春期之後,只要秉持這樣的原則,就能稍微理解青少年的心。當壓力襲來時,青少年除了需要心靈上的支持,也需要轉換心情的「排氣孔」,建議從小多培養3C以外的嗜好與運動。(示意圖/非當事人,林士傑攝)在心理上獲得家庭的支持力量固然重要,但當壓力、情緒即將爆發時,還是需要一個「洩氣孔」,就是興趣或嗜好。澤爸的大兒子今年是國三生,面對即將來臨的會考也感到有壓力,有一次念書念得很煩,就連澤爸邀請他一起外出走走,兒子也因不想換衣服而拒絕,最後兒子決定去彈鋼琴。「我印象很深,當他彈完闔上琴蓋時,就大喊『心情舒暢多了』,接著就繼續念書。」澤爸建議家長要協助孩子找出學業、3C以外的興趣,這會是一個紓壓很好的管道。黃宜靜則說,如果孩子不知道自己喜歡甚麼,家長不妨帶著他體驗各種活動,再從中挖掘出孩子的喜好。雖然多數家長都難免忙碌於工作,但建議在僅存的親子相處時間中,提高敏感度。黃宜靜說,最重要的是察覺異狀,例如本來不賴床卻突然賴床,甚至影響上學;或是變得不跟朋友互動等,這些改變都代表孩子正面臨一些困境。黃宜靜建議家長此時用「好奇」的態度去關心孩子,例如「最近心情不好嗎?」,不要預設立場或命令口氣,例如「好好讀書,不要胡思亂想」,因為青少年正處於長大的尷尬階段,所以容易受傷又容易胡思亂想,這樣的語氣會令青少年認為被責怪,所以不如用關心的口氣詢問孩子心情,更能開啟親子對話。 (CTWANT關心您,自殺解決不了問題,給自己一個機會!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
青少年尿床3/父母不解「沒給壓力」但孩子卻崩潰 專家:拜託家長別說這句話
自殺防治中心分析青少年自殺3大原因,分別是精神健康(約36.3%)、家庭與親密關係(約32.9%)與學校適應與霸凌(約10.7%),其中學業與人際關係與3個原因皆息息相關。學業壓力更是許多人從小到大都需要面對的課題,而對於自我要求高的孩子,更容易將自己逼得太緊,最後導致遺憾,面對這樣的孩子,大多數父母都不忍心再加諸壓力,因此更加不解為何最終孩子依舊走上絕路。CTWANT記者採訪多位專家,讓無助的家長從中找出與孩子的溝通之道,以及千萬別說「哪些話」,以免將孩子愈推愈遠。諮商心理師黃宜靜表示,每個人都會面臨各式各樣的壓力,但尤其是自我要求高、或背負他人期待的人,更容易累積過大的壓力,最終崩潰。「假設孩子是因為考試、學業而感到有壓力,當他跟父母訴苦時,拜託家長千萬別說『考不好沒關係』或『我們沒有要你一定要考上哪間學校』這類的話,因為孩子就是覺得『有關係』才苦惱。」黃宜靜建議家長先聽聽孩子怎麼說,例如孩子抱怨數學很難,先跟孩子說「這樣真的很辛苦」,同理孩子的感受,再問「你需要我怎樣協助」或「你打算怎麼辦」,進一步和孩子討論,家長也可以分享自己過去面對壓力的紓壓方式,以較為輕鬆的態度和孩子聊一聊。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有一兒一女,大兒子的個性有話直說,比較會跟父母訴說壓力或苦惱,但小女兒就不一樣,除非她願意說,否則旁人如何詢問都不會吐露心情,而且還略微有些負面思考。「傾聽是最重要的,例如有一次我女兒抱怨『這次一定考不好』,難得她主動說心事,我立刻放下手上的事好好聽她說。」澤爸說,他第一件事就是先問「所以妳很擔心是嗎?」讓女兒感到被理解。第二件事就是釋出善意。「我女兒目前是小學五年級,算是青春期前期,我如果說要幫她、陪她,她不見得會接受,所以我跟她說『爸爸有一些想法,如果妳覺得很煩,有空時可以找爸爸討論』,然後就讓她自己決定」。澤爸說,等到事情塵埃落定,例如考試成績出爐,而結果是可接受的,他就會再找機會跟女兒聊天,告訴她「其實妳做得不錯啊,當初是甚麼讓妳那麼擔心?妳可以擔心,但下次我們可不可以練習收回來一點,不要有那麼多負面想法。」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同,當然應對方式也都不一樣,澤爸說,面對家中兩個青春期的孩子,這三、四年來,他慢慢領悟出一個原則,就是要「帶溫度的說話」,才能傳達出感情。從已經做到的事去鼓勵孩子,會讓他們更覺得被肯定,若是只讚美「做得很好」,就似乎只著重結果,感受大不相同。(圖/123RF)黃宜靜說,當孩子面對壓力或挫折時,家長適時的鼓勵很重要,但許多爸媽往往誤解,變成是一昧的讚美。「鼓勵注重於過程,而且是要從孩子已經做的事著手,例如數學經常粗心,孩子提出的解決方法是多驗算一次,這時就可以跟孩子說『你想到很好的方法』。」黃宜靜解釋,從事實去鼓勵孩子,會讓孩子更感到被肯定,若是一直讚美說你好棒,這比較是看重結果,例如有沒有100分、有沒有考上好學校等,而且對孩子來說,是一種上對下的關係。澤爸說,人生不可能沒有壓力,但如果孩子有壓力時,能夠理解有一個人懂我、無條件肯定我,那壓力就會逐漸變小,在孩子16~18歲之前,那個對象最好是爸媽,之後可能是伴侶或同儕。最終,這個對象最好就是自己,若能自我對話,不管怎樣都很欣賞自己,就算面對再大的壓力也能化解。
哭蓋罰站樓1/孩子一叫媽!她就快崩潰 專家神救援!屁孩變身乖寶寶
當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停課日延至6/14時,全台灣的爸媽都忍不住哀嚎!居家上班、孩子線上教學、還要煮三餐,忙得不可開交時,孩子還一直搗蛋,臉書上瞬間出現許多孩子的罰站照,洗版築成一道罰站樓,令人哭笑不得!「一位個案跟我說,一聽到孩子喊『媽媽』,她就幾乎要崩潰了!」諮商心理師黃宜靜說,除了線上教學讓爸媽頭大之外,整天和孩子綁在一起的防疫生活也讓很多人感覺窒息,有些原本獨立的孩子,甚至會出現退化變得依賴,凡事都要一直問媽媽。諮商心理師黃宜靜認為,家長掌握5R原則,就能避免疲於教導的狀況,也能降低親子衝突。(圖/黃宜靜提供)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也說,這段日子的確感受到許多父母的焦慮,不同階段的孩子各有不同狀況。「5歲前的孩子黏踢踢,讓爸媽不勝其擾;學齡期的孩子需要線上教學,卻東摸西摸、不專心。」黃宜靜認為,若是父母經常「火山爆發」,孩子總是聽到責罵的言語,很容易質疑自己對家庭的重要性,失去價值感又希望獲得注意,於是反而會一直煩爸媽,或是出現搗蛋行為。黃宜靜認為,想要讓防疫生活順利進行,可以掌握5R原則,也就是Routine作息、Rules規則、Respect尊重、Rights權利、Responsibilities責任。「首先,規律的作息非常重要,建議每天都要訂定行事曆。」黃宜靜說,不必當萬能的父母,千萬不要每件事都想做到完美。「每天先釐清事情的優先順序,然後再依此安排行事曆。」舉例來說,今天的工作時間比較彈性,就先把線上教學處理好;反之,若是今天有重要工作,就以工作為主來安排其他順序。」澤爸也認為先要有規律的作息,才能和孩子一起從容地制訂每天的計畫,「這時候就可以先跟孩子預告,哪些時段是爸媽的工作時間,不能夠被打擾。」親子之間應彼此尊重,若家長言語中總是夾帶主觀批判,孩子往往會反擊,造成衝突。(圖/123RF)
哭蓋罰站樓2/居家上班孩子卻來搗亂 親職專家一招制服半獸人
停課日延至6/14,改採居家線上教學,由於各老師、學校採取的線上教學模式都不相同,爸媽們每天都要先幫孩子設定好網路、電腦,還要兼當老師批改作業與確認訂正,但自己的工作也要兼顧,若是公事正繁忙,而孩子偏偏又來問東問西,真的令人很抓狂。全台各地的爸媽們紛紛到社群媒體上「取暖」,也PO出孩子的罰站照,沒想到「同是天涯淪落人」如此多,瞬間就築成一道「罰站牆」,還出現許多梗圖,上頭寫道「我們一定要團結抗疫,這樣才能趕緊送孩子回去學校!」可見爸媽們心有多累!停課消息讓全台父母哀鴻遍野,紛紛在社群上貼出自家孩子搗蛋而被罰站的照片,築成「罰站樓」。(圖/翻攝自記者爆料網臉書)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認為先要有規律的作息,一早起床爸媽才能和孩子一起從容地制訂今天的計畫,如果一切匆匆忙忙,就很容易讓一整天陷入一團混亂之中。澤爸說,和孩子一起做計劃時,就能同時跟孩子預告,哪些時段是爸媽的工作時間,不能夠被打擾。」如果孩子年紀還小,此時澤爸也提供一些小技巧。「首先要陪著孩子找出4~5件可以獨自做的事,例如拼圖、樂高、畫圖等等,然後開始工作之後,每次孩子無聊時就先給一件,記得不要一次給,這樣才有新鮮感,時間才能撐得比較久。」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和孩子一起做計劃時,同時跟孩子預告,哪些時段是爸媽的工作時間,不能夠被打擾。
哭蓋罰站樓3/線上教學讓孩子壞習慣現形 別抓狂!這樣溝通比飆罵更有效
本土疫情大爆發,為預防群聚感染,台北市、新北市率先開始停課,全台其他縣市也在5/18宣布跟進,而爸媽們卻沒有停班,部分改採居家上班,但停課卻沒有停學,而是採取線上教學的模式,許多孩子不夠自律、甚至搗蛋,因此讓家長焦頭爛額,大呼「心累」。諮商心理師黃宜靜建議父母先訂出一些規則Rules,「但記得不要過於繁瑣,只要掌握大原則就好。」例如要專心上課、完成作業,黃宜靜說,孩子在家視訊上課之後,很多爸媽才發現原來孩子上課會扭來扭去、看東看西,於是便忍不住爆氣怒罵。諮商心理師黃宜靜認為,家長掌握5R原則,就能避免疲於教導的狀況,也能降低親子衝突。(圖/黃宜靜提供)建議還是要彼此尊重Respect,「要客觀陳述狀況,例如『剛剛上課時,大約5分鐘後你就開始沒有看著螢幕。』,而不是主觀指責『你很不專心』。」黃宜靜說,接下來可以跟孩子討論,「是哪個部份聽不懂嗎?」、「太無聊嗎?」再一起想想怎麼解決。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也認為,以作業為例,若孩子沒有完成,往往一定有其原因,家長不要立刻就責罵,而是應該先詢問原因,如果是某個部分不會寫而卡住,就可以教導孩子下次先跳過,先寫別的部分,就不會因此延誤既定計畫。「孩子需要的是協助,而不是責罵。」
哭蓋罰站樓5/留獨處時間消化一天情緒 多傾聽不當豬隊友
因應本土疫情爆發,爸媽居家上班、孩子視訊上課,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說,夾在育兒、工作之間,父母難免都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而父母往往是家庭中情緒的主導者,一旦爸媽們煩躁生氣,很容易就會爆發親子衝突,建議4步驟解決。「第一是覺察,知道自己開始有情緒了;第二是暫停,坦白跟孩子說自己現在不開心,等冷靜之後再繼續談;第三是穩定自己的情緒,可以轉移焦點做別的事情;第四則是每天都保留一些自己的時間。」全台停課後,許多家長與孩子二十四小時綁在家裡,卻常被孩子的各種搗蛋行為氣到崩潰,雙方摩擦不斷。(圖/陳家欣繪)經歷一整天的奮戰,當晚上孩子入睡後,澤爸建議父母要有自己獨處的時間,「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或是靜坐、冥想,也可以回想一天是否有一些後悔的事,例如吼了孩子,那就想想下次再發生,可以怎麼提早暫停自己的情緒。」當自己真的提早覺察情緒時,也要記得多鼓勵與欣賞自己。澤爸說,「我的一位朋友,孩子已經上大學在外租屋,每個月只能見面1~2次,現在因為疫情的關係,反而變得每天都能夠見面,讓他相當開心。」在這個全家必須宅在家的時刻,其實也可以轉念多多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