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素
」168斷食法會增加心血管風險? 心臟科醫師曝:飲食習慣更重要
隨著168斷食法的普及,不少人開始每天集中在8小時內進食,並在剩餘16小時避免攝取卡路里,簡單且容易遵循的模式,吸引了眾多的追隨者,甚至包括一些國內外的知名人士。然而近期美國心臟協會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這種飲食模式對於已有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的人來說可能會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此一說法仍存在爭議,且有進一步研究的需要。168斷食法可能增加9成心血管疾病風險?此項研究主要來自於上海交通大學公衛學院的學者鍾文澤,他原本計劃研究168斷食法與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關係,但最終的結果卻出人意料。研究分析了從2003年到2018年間約兩萬名平均年齡為49歲的美國成人飲食模式,結果顯示,每日進食時間限制在8小時以內的人群,其死於心臟病的風險比每日進食時間在12至16小時之間的人高出了91%,特別對於已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如果每日進食時間限制在8小時內,其因心臟病或中風而死亡的可能性比未實施者高出了66%。值得注意的是,此項研究僅屬於觀察性研究,無法確定其因果關係。研究中的受試者之所以每日只能在8小時內進食,可能是因為種種原因,而不僅是出自於計畫性的斷食,例如他們有可能是因為生病或加班而無法有較長時間的進食,這些人本身可能已處於較差的健康狀態,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的原因,而不僅是因為他們選擇了168斷食,需要再有更進一步的研究才能下定論。留意飲食習慣及內容,而不僅是關注進食時間對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穎灝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該定期測量血壓,並留意自己的飲食習慣及內容,而不僅是關注進食的時間,建議可專注在已被證實能夠改善心臟健康的飲食方式,例如DASH(防治高血壓的飲食方法)、pescetarian(魚素飲食)和地中海飲食等,從飲食方面著手可以更有效地促進心臟健康。
168斷食恐增加9成心血管疾病風險? 觀察性研究未能證實因果
168斷食法是一種流行的飲食策略,每天集中在8小時內進食,剩餘的16小時則避免攝取任何卡路里。此法簡單易遵循,不少國內外明星亦因此瘦身成功,故吸引眾多追隨者。然而,近期美國心臟協會發表的最新研究指出,這種飲食模式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尤其是在有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的人群中,但對於這一說法仍然存在爭議和進一步研究的需要。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公衛學院學者鍾文澤,原本是想研究168斷食和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關係,結果卻出乎意料。研究分析了2003年至2018年之間2萬位平均49歲美國成人的飲食模式,結果顯示,那些每日進食時間限制在8小時以內的人群,其死於心臟病的風險較那些每日進食時間在12至16小時之間的人高出91%。其中,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如果每日進食時間限制在8小時內,其因心臟病或中風死亡的可能性比未實施者高出66%。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為觀察性研究,無法確立因果關係。關鍵是,研究族群是因為什麼原因,而只能於8小時內進食。舉例來說,民眾可能因為生病食慾不佳或熬夜加班無法好好吃飯,才導致每日只能於8小時內進食,而非有計畫的自願斷食。這群人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可能是因為本身健康狀況不良,而非斷食法所致。要更進一步的研究才能下定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穎灝提醒,心血管疾病患應定期測量血壓,建議關注自身吃什麼比何時吃更為重要,可專注於已被證實能夠改善心臟健康的飲食方式,如:DASH(防治高血壓的飲食方法)、pescetarian(魚素飲食)和地中海飲食等,從飲食下手促進心臟健康效果更為顯著。
腎病患者血管鈣化胸痛 靠「魚素」飲食斷絕「磷」攝取6年沒復發
一名腎病第4期且有蛋白尿的男性患者,某次因胸痛自行猜測可能心臟出問題,便去掛了急診,隨後被診斷出血管嚴重鈣化,醫師告知只能吃藥減緩,若使用氣球撐開血管,可能會引發心肌梗塞加速死亡,男子沮喪認為「我是不是就等死」。男子隨後聽取腎臟科醫師的建議,盡量改吃魚素,改變飲食後的男子,至今6年多胸痛並未復發,鈣化血管也得到改善。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在《健康好生活》表示,自己有名腎病第4期且有蛋白尿的男性患者,而蛋白尿患者容易死於心臟病,在男子突然胸痛後,警覺自己可能有心臟血管疾病,急忙掛急診檢查,經醫師檢查,發現酵素過高,男子當晚就被送進導管室,檢查結果出爐後,醫師表示由於男子血管鈣化太嚴重無法治療,讓男子吃了一點抗凝劑就讓他回家了。醫師表示因血管鈣化嚴重是不能處理的,若用氣球撐開血管,病人會比不治療更容易死亡,因鈣化血管有一些特殊的機轉,當血管撐過時會迅速內縮,刺激血小板的凝固,導致心肌梗塞致死亡,支架也並不會延長患者的壽命,最後只開了抗凝劑給男子,讓患病男子沮喪說到「我是不是就等死」。江守山表示,吃魚素這個方法在國外曾有成功案例,建議患病男子盡量吃魚素,除了魚,需斷絕動物蛋白、奶、加工食品,因造成冠狀動脈或心臟血管鈣化的重要因素就是「磷」的攝取,男子採用單一飲食療程後,6年多未曾再胸痛,原本鈣化嚴重的主動脈,也近似不見了,改善了男子的身體狀況。
吃素也罹癌?營養師曝預防大腸癌關鍵
台灣人無肉不歡,大腸癌發生的機率也越來越高。一名曾罹患大腸癌的患者術後痊癒便開始注意飲食,決定吃素來均衡飲食,但萬萬沒想到,他的大腸癌卻在2年後復發了!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劉怡里營養師日前在節目《新聞挖挖哇!》分享案例,一名曾罹患大腸癌的病人為了不讓病情復發,決定改變飲食生活習慣,早上吃素食早餐,中午則是去買素食便當,三餐都吃得相當健康,豈料病情仍在2年後復發。對此,劉怡里表示,由於素食便當裡常會見到高油脂的加工品,像是大家都愛的素火腿、百頁豆腐、以及一些仿肉類食品,這些食物裡頭通常會參雜一些比較不好的油脂,讓大腸癌及乳癌復發的機率大大提升。劉怡里也引述美國醫學期刊報導,內文提到,國外研究團隊花了7年時間觀察7萬7千多人的飲食習慣,並將吃肉、吃全素的人、吃魚素的人來比較,其中吃全素的人,能預防大腸癌的比例大約20%。另外,劉怡里表示,如果你吃素食,裡頭加一些魚進去,改吃魚素的話,預防大腸癌的比例竟高達43%!這個結果也讓她相當驚呼:「現在就是顛覆我們的想法,你不見得要吃全素,反倒是加點魚進去。魚裡面富有Omega-3脂肪酸,可以去預防發炎這件事發生。只要大腸的上皮細胞減少發炎刺激,相對你的瘜肉發生率也會比較少,也不會走到後來大腸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