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享農YA
」 農糧署吃葡萄要吐葡萄皮嗎?農糧署解答「營養都在這」:應從「三頭」挑選好產品
台灣鮮食葡萄多採1年兩收,巨峰葡萄也正值冬果產季,究竟吃葡萄吐不吐葡萄皮?農業部農糧署解答,葡萄皮營養含多酚類、花青素等具抗氧化的物質,是為營養及健康的重要部分,也建議民眾應該用清水沖洗後,再將葡萄果皮和果肉一起吃掉。農糧署日前在臉書粉專「鮮享農YA - 農糧署」發文分享,葡萄皮營養含多酚類與花青素等具抗氧化物成分,葡萄果肉則含有大量的葡萄糖與果糖,易為人體所吸收,可迅速轉化為熱量,其他營養含多種胺基酸、果膠、果酸等。農糧署提到,鮮食葡萄外表有均勻粉狀物,為自然生成的果粉,也是健康葡萄的象徵,若想選購好的葡萄,可從「三頭」去注意,包括果穗(葩頭)完整、果粒(粒頭)大而緊實、果粉(粉頭)分布均勻,也要記得挑選具備有機農產品、產銷履歷標章、可溯源農糧產品。此外,農糧署先前也發文表示,吃葡萄好處多多,包括維他命A、B1、B2、B12、C 、E及胡蘿蔔素等成分,在挑選葡萄時,應選擇風味最佳的深紫色的葡萄(果實已八、九分熟),且葡萄果串應完整、果粒飽滿、大小均勻,果梗要呈鮮綠色,代表葡萄是新鮮採收。農糧署提醒,由於葡萄甜度高,室溫下容易發酵,需放冰箱保存;在購買箱裝葡萄時,最好連箱子一起放入冰箱,以隔絕水分流失或冰箱冷氣進入;若是零買,一次不要買太多,盡快享受葡萄完熟的風味。
芒果、香蕉沒熟透難入口!專家曝超簡單1招加速享用
台灣有「水果王國」美名,但有些水果並不是買回家馬上就能吃的,屬於「後熟型水果」,要等一段時間熟成後才能享用。近日農糧署在官方臉書介紹後熟型水果,更公開簡單1招,用蘋果和紙袋就能加速催熟,減少等待時間,盡快吃到香甜可口的水果。根據農糧署臉書粉絲專頁「鮮享農YA」21日的貼文,介紹水果中屬於後熟型的,像是芒果、香蕉、木瓜、酪梨、百香果和釋迦,這類水果在採收後,會自行產生乙烯持續熟成,在過程中果實中的澱粉會分解成糖分為主的可溶性固形物,使澀味降低、果實軟化、轉色和產生芳香成分,進而讓水果變得香甜可口。因此後熟型水果買回家後,總是在放上一段時間後享用才更美味,但農糧署表示,想要加速催熟後熟型水果,可以將它們與蘋果放在同一個紙袋或紙箱密封;而釋迦只要用紙或布包裹,在上面灑水放在通風處,果梗軟化即可立即品嚐,或放到冰箱保存。相反若不想太迅速熟成,這些水果應避免和蘋果一起存放。農糧署也分享後熟型水果買回家,若沒有加速催熟,幾天後享用最美味,芒果、香蕉和百香果要放3至5天,木瓜則是2至3天,酪梨要放4至5天,釋迦要放到7天。
台灣「1水果」外國人吃了愛上 農糧署分享特殊吃法!還能煮成湯
台灣生產多種水果,其中的「蓮霧」因為口感獨特,讓外國人一吃就愛上。對此,農糧署也在Facebook上分享蓮霧的身世,同時介紹多種吃法,貼文一出立刻引起網友熱議。農糧署近日在facebook粉專「鮮享農YA - 農糧署」中發文,分享蓮霧的身世。農糧署指出,蓮霧起源於「馬來半島」,在17世紀時,由印尼引台灣「閩南語「lián-bū」相傳便是由馬來文及印尼文「Jambu」音譯而來。」早期台灣以種植白蓮霧及果粒較小的紅蓮霧為主,後續經過育種改良,現在以南洋粉紅種、泰國種及黑糖芭較為常見。南部盛產期集中於11到5月、北部為5到7月、中部則為7到10月,四季皆有生產。農糧署也透露「蓮霧除了鮮食,也可做果醬、果乾或蜜餞,清甜清爽的口感,用來煮湯或拌沙拉也別有一番風味。」另外,蓮霧在南亞的印度會取小顆品種油炒,搭配辣椒粉、薑黃粉、咖哩葉等香料醃漬;在印尼更是搭配沾醬水果沙拉的常客。貼文一出立刻引起網友熱議,紛紛表示「蓮霧湯?!沒吃過耶」、「什麼~~~蓮霧有多重食法??!!」、「原來蓮霧是300多年荷蘭從馬來半島引進的,大部分是鮮食,其他吃法,倒是沒嘗過,長知識」、「蓮霧湯好酷」、「原來可以煲湯」。
青色辣椒到底會不會辣? 農糧署曝有3種「這招1秒分辨辣度」
你有沒有因為買錯辣椒,被辣到懷疑人生的經驗呢?究竟如何分辨「青色辣椒」辣不辣?農糧署傳授民眾1招,其實只要從它們的外表「皺不皺」,就可以輕鬆判斷市場常見的青色辣椒是「青辣椒」、「糯米椒」和「青龍辣椒」,以及到底辣不辣。臉書粉專「鮮享農YA - 農糧署」昨(17日)發文教大家如何分辨「青」辣椒,市場常見有青辣椒、糯米椒和青龍辣椒3種青色辣椒,可從外表「皺不皺」做為判斷「辣不辣」的基準。(圖/翻攝自Facebook/鮮享農YA - 農糧署)農糧署指出,會辣的「青辣椒」,是還沒有成熟的紅辣椒,外型光滑且較為瘦長,適合搭配肉絲快炒,或醃漬為剝皮辣椒。而不辣的「糯米椒」和「青龍辣椒」,外型則微皺且較為粗胖,帶有辣椒的香氣,但不含辣度,適合直接乾炒,或搭配豆干、小魚乾快炒。不過農糧署也提醒,偶爾也有機率遇到因隱性基因,或昆蟲與會辣的品種交叉授粉等原因,而讓不辣的「糯米椒」和「青龍辣椒」帶有一定的辣度。
總把馬鈴薯放到發芽不能吃? 農糧署曝三招輕鬆化解一「水果」成關鍵
若你也常常馬鈴薯買了忘記用,等到冒出芽才想到,臉書粉絲專頁鮮享農YA-農糧署分享「三種保存方式」:裝袋常溫、裝袋冷藏,以及切塊/壓泥冷凍,讓你視家中情況選擇不同保存方式,讓馬鈴薯可以放的更長久。鮮享農YA-農糧署粉專提到,1月至3月正是國產馬鈴薯主要採收期,不少民眾都會購買馬鈴薯作為料理食材,但馬鈴薯的保存必須要「下功夫」,若貯藏時的照射光線、溫度變化或儲藏時間過長,都可能使馬鈴薯發芽或變綠,產生有害物質「龍葵鹼」,進而影響其食用安全,並特別分享三招簡單實用的保存方式,讓你安心存放馬鈴薯,不再被發芽所苦。保存方法一:裝袋常溫如果家中環境相對乾燥,建議將馬鈴薯與「釋放乙烯的蘋果」一同裝袋,並放置在照不到陽光的通風陰涼處保存。這樣可有效防止馬鈴薯過度乾燥,確保其保鮮效果,蘋果釋放的乙烯,有助於減緩馬鈴薯發芽效果。保存方法二:裝袋冷藏建議將馬鈴薯裝進打洞的塑膠袋內,並放入冷藏空間保存。這有助於減緩馬鈴薯發芽的速度,提供更長的保鮮期,更能避免馬鈴薯受到光照,防止表皮變綠。保存方法三:切塊/壓泥冷凍若想要更長久的保存馬鈴薯,也可以將其去皮後切塊壓泥,並放入冷凍。這樣不僅能夠防止馬鈴薯發芽,還可以方便後續的料理運用。民眾可以根據家中「環境或天氣狀況」選擇以上三種方式中,最適合自己家的保存方法,讓馬鈴薯保持新鮮,不再被它發芽時間所限制,安心食用健康的馬鈴薯。
花椰菜有黑點能吃嗎? 農業署曝「1情況」:避免食用
花椰菜是餐桌上常見菜餚,不過有時會看見菜上有黑點,不少人會有疑惑,這樣的狀況到底能不能吃呢?對此,農糧署分享花椰菜賞味指南,讓民眾可以安心食用。農糧署在臉書《鮮享農YA - 農糧署》發文指出,涼冷的冬春時節是花椰菜的主要產季,依據花球的鬆緊與軟硬度,可分為「鬆花」和「硬花」兩類,鬆花清甜軟嫩,適合清炒,硬花清脆,則適合做成沙拉。花椰菜賞味指南。(圖/翻攝自臉書/鮮享農YA - 農糧署)農糧署指出,莖部有空洞常為種植過程施用氮肥較多,或缺乏硼鈣所導致,而花球變紫色,為成熟過程遇到低溫,若觀察無微生物感染,可安心食用;至於花球上有黑點,為氧化自然現象或缺硼脆化,是糖苷轉為花青素的自然現象。農糧署提醒,食用時帶有苦味,常為種植時遇環境逆境所產生,若無變味腐敗,切除黑點部分仍可食用,不過若苦味過重,則應避免食用。
蚵仔煎搭什麼菜最頂? 網點名它「根本邪魔歪道」
台灣有許多經典美味的小吃,但隨著季節或是地區不同,內容物也都會有些變換。農糧署近日在粉專分享,4種經常出現在蚵仔煎內的菜,貼文曝光後,立刻引發熱議,更有網友直言,其中一種菜「根本是邪魔歪道」。農糧署近日在臉書粉專「鮮享農YA - 農糧署」,發文列出台灣著名小吃蚵仔煎內,常見的4種菜,包括「空心菜」、「小白菜」、「蚵白菜」、「豆芽菜」。不僅如此,農糧署還分享了各類蔬菜的口感及盛產季節等。其中以耐熱不耐寒,且一年四季都有,播種後18至28天就能採收的空心菜為最常見配菜,另外主要產季為4至11月,四季也皆能種植的小白菜也同樣最為人熟知。農糧署接著指出,豆芽菜同為全年可種植,從種植到採收只需約4到7天,且富含膳食纖維及維生素,清脆爽口又熱量低。而蚵白菜夏季不結球可當小白菜食用,冬季結球全年皆有種植,口感方面較清脆,久炒不爛。貼文曝光後,立刻引發熱議,網友紛紛選出自己的「最搭蔬菜」,「當然是茼蒿」、「茼蒿最合味!」、「個人喜歡小白菜」、「小白菜或蚵白菜」,也有人笑說「什麼都沒意見,唯一覺得蚵仔煎加空心菜是邪魔歪道」。
熱量遠低於白飯! 「芭樂圖鑑」軟脆口感你是哪一派?
根據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芭樂的熱量每100克平均38大卡,遠低於白飯的熱量(每100克183大卡)。農業部農糧署在臉書「鮮享農YA - 農糧署」貼出「芭樂圖鑑」,表示台灣常見的芭樂品種可依口感脆/軟程度分為兩大類,兼具熱量低、具飽足感,富含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等營養,不同品種各具特色。春秋兩季 芭樂吃起來的口感不同農業部在臉書表示,大家普遍都叫芭樂,但「番石榴」是芭樂的正式名稱!台灣的一年四季都有生產芭樂,主要產地在高雄、彰化、台南等縣市。番石榴咬起來清脆爽口,含高量的維生素C,營養豐富,更具高抗氧化力,好處多多。不同月份的番石榴,外觀上也會有點不一樣。3、4、5月此季節的果肉會較薄,外觀摸起來較光滑,果實的果臍較大,表面上會有明顯線痕,清甜好吃。9月-2月此時越來越接近涼爽天氣,雨水逐漸減少,氣溫漸漸下降,進入番石榴品嚐的最佳時節,果肉會較厚,果臍較小,外觀表面凹凸,口感嚐起來爽脆十足。選購番石榴的時候,可以觀察看看外觀上的差異唷。▲春秋兩季芭樂口感不同。(圖/擷取自農業部臉書)芭樂兩大派系 清脆、軟Q各有支持者農糧署表示,台灣常見的芭樂品種可依口感脆/軟程度分為兩大類清脆爽口:包含帝王拔、珍珠拔、彩虹拔、水晶拔、珍翠等。其中珍珠拔為台灣主要栽培品種,占比約95%以上。軟Q香甜:採收後會軟熟轉色、口感較軟的品種,包括宜蘭特色的紅肉拔及中山月拔。宜蘭紅肉拔通常於7-8分熟、果皮略帶淺綠時採收後熟後轉為黃色;中山月拔(東山月拔)則多於9分熟、果皮轉淡黃色時採收,雖然果實較小,但香氣濃郁。芭樂除了作為鮮果,農會也會將次級品製為冰淇淋、果凍等加工品,展現不同口感與風味。芭樂熱量低、具飽足感,更富含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等營養,不同品種各具特色,一起品嚐新鮮脆甜的台灣芭樂吧。▲台灣常見的芭樂品種可依口感脆/軟程度分為兩大類。(圖/擷取自鮮享農YA - 農糧署)
貴妃最愛但升糖指數高 糖友留意「一把荔枝三把火」
貴妃最愛的荔枝主要產期為5到8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分享,荔枝不僅多汁鮮甜,更含有鉀、檸檬酸、精氨酸和維生素B、C等營養,但要當心升糖指數高,應避免空腹食用,有需要控制醣份者,可以洽詢醫生意見並酌量食用。荔枝保存小訣竅:整束冷藏或個別泡鹽水農糧署在粉專「鮮享農YA - 農糧署」分享,夏天來臨,正是品味荔枝好時節。高雄市是臺灣最大的荔枝產地,其中又以大樹、旗山和杉林種植面積最廣,其次為臺中市跟南投縣。新鮮荔枝採收2至3日後,果皮便容易失水,產生硬化及褐化,所以購買後可視用途和食用頻率,以整束冷藏或個別泡鹽水冷藏保存。若想將荔枝製作為甜點或飲品,也可以去殼去籽後冷凍保存,最長可保鮮約1個月。荔枝不僅多汁鮮甜,更含鉀、檸檬酸、精氨酸和維生素B、C等營養,但因荔枝屬於高升糖指數的水果,傳統亦有「一把荔枝三把火」的俗諺,應避免空腹食用,有需要控制醣份者,可以洽詢醫生意見並酌量食用。▲購買荔枝後可視用途和食用頻率,以整束冷藏或個別泡鹽水冷藏保存。(圖/擷取自農糧署粉專)有助預防高血壓 降低心血管疾病與中風台灣癌症基金會資料顯示,1份荔枝(9顆)熱量大約60大卡,在夏季水果當中與芒果、葡萄相當。荔枝含有豐富的鉀,每100公克果肉約含180毫克,特別有助於預防高血壓,降低心血管疾病與中風的危險。荔枝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其含量大約是每日建議攝取量的85%,除了可避免結締組織(例如軟骨、關節、血管壁..等)發生異常外,在美麗與健康兩方面都扮演重要的角色。維他命C保護上皮細胞、修復受傷的組織。也能與食物中的維他命E及硒結合,強化對抗自由基的攻擊及細胞傷害,進而增加免疫能力,防止基因變異致癌。荔枝富含有機酸(果酸、甘氨酸、檸檬酸、蘋果等),可使體類致癌物質亞硝酸胺良性化。現代科學研究表明,荔枝對大腦組織細胞有補養作用,能明顯改善失眠、健忘、神疲等症狀,還能促進皮膚組織細胞的新陳代謝,改善色素的分泌及沉著。其中的色胺酸是天然的安眠藥,是大腦製造血清素的原料,這種神經傳導物質能讓人放鬆、心情愉悅,因減緩神經活動而引發睡意。
白蓮霧塞絞肉入湯…網看傻:這是什麼?內行人解答:夏天喝很清爽
一名網友日前PO出一張照片,可以看到鍋子裡有多顆發白的蓮霧正在烹煮,且蓮霧的屁股還塞進了一堆絞肉,湯裡加了一堆香菜,許多人看了一頭霧水,驚問「問這是什麼湯?」內行人也給出答案了。原PO在臉書「爆廢公社」貼出一張照片,可以看到一鍋湯裡面竟有9顆蓮霧被煮到發白,且中間還挖空,塞了一堆絞肉進去,並加上一堆香菜,就像是蓮霧版本的「苦瓜封肉」,不少網友看到照片後,紛紛好奇詢問「這是什麼?」許多網友完全沒有見過這樣的烹飪方式,表示「暗黑料理?」、「第一次見識到」、「水果煮湯不是沒看過,但蓮霧還是第一次」、「沒有苦瓜,用蓮霧代替!蓮霧封」、「蓮霧封,跟苦瓜封意思一樣」;也有人表示吃過這道料理,「名菜,蓮霧鑲肉湯」、「這好吃,蓮霧肉盅湯,夏天吃很清爽」、「蓮霧切切熬苦瓜排骨真的很好喝,適合不敢喝苦瓜湯的人」。其實農糧署臉書「鮮享農YA - 農糧署」就曾發文提到,蓮霧除了直接鮮食,也可以拿來打果汁、做果醬、烘烤成果乾或醃製成蜜餞,在主產地屏東更拿來當作食材,用來拌沙拉、炒青菜和煮鮮魚湯;賣相不佳的蓮霧,還會被製作成口感和風味特別的「蓮霧醬瓜」。
豪雨後農民超種高麗菜 農委會發出紫色警示
經8月12日連日豪雨後,初秋品種高麗菜上漲到每台斤39元,農民也因此復耕搶種,預估將栽種713萬株,超出合理範圍上限600萬株,農委會也發出最嚴重的紫色警示燈,呼籲農民避免價格崩盤勿超種。農糧署副署長蘇茂祥表示,812豪雨過後,從8月20日至今,高麗菜價在台北果菜批發市場,每公斤價格約在20元左右,但在傳統市場的零售價,每台斤卻飆升35至39元,甚至出現40元以上高價,因此吸引農民復耕時搶著栽種,8月下旬時,已出現菜農超種現象;9月3日統計後發現,栽種數高達713萬株,超出合理範圍113萬株,價格恐會因產量過剩而下降。蘇茂祥說明,今年採用新的預警燈號機制,以每月1旬(10日)為單位,監控高麗菜的栽種數量,當每旬栽種數量在390萬株以下為綠色燈號,390萬至540萬株為黃色燈號,540萬至600萬株為紅色燈號,當數量高達640萬株以上時,則為紫色燈號,並且屬過度栽種的現象。農糧署呼籲農民減少栽種高麗菜(圖/擷取自鮮享農YA - 農糧署臉書)蘇茂祥補充,高麗菜栽種期以旬為單位,約70、80天收成,合適栽種面積是180到200公頃,每公頃可容納3萬到3.3萬株,藉此推算各色預警燈號的栽種株數,若連續3旬超種,價格高機率跌低。專業高麗菜農透露,每當農損後。蔬菜價格都會飆漲,在復耕時常有超種的狀況產生,因台灣農地小,農民會期望在蔬菜價格較高時,大量栽種,藉此多賺些毛利。菜農也補充,不論政府發出何種預警,仍有人會鋌而走險,超種高麗菜,因此在災後入前後,都會出現高麗菜超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