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
」 麻疹 疫苗 過敏 疾管署 群聚爆瘦到36.9公斤、趙露思5年前就出現抑鬱情緒!曾感到身上「蟲子在爬、針在扎」,暖心喊話希望大家能重視心理治療
近期中國流量女星趙露思因「失語症」、「抑鬱症」坐輪椅就醫震驚全網,趙露思微博也終於發文坦言自己生病了,內文中還提到「長大後又挨了打,我當時認為沒試上戲的確是自己的錯,不敢鬧我只想逃,習慣了自己的事情自己處理,也沒有跟任何人尋求幫助的習慣。」趙露思表示自己從來沒有提起過這個病,因為不想讓生病變成現在所謂的“炒作”,不過事已至此就想讓大家更了解並重視心理疾病。(圖/取自趙露思官方微博)趙露思提到自己2019年的時候出現「抑鬱情緒」,但卻因為怕自己是太矯情、太敏感而沒有重視自己心理問題。接著2021年感覺身上像有蟲子在爬、針扎的感覺,又伴隨過敏去醫院開藥打針後症狀並沒有緩解,然後找了心理醫生開始治療緩解情緒緊張。2023年肺炎、肺氣腫、玫瑰糠疹、蕁麻疹、盜汗、驚醒、神經性耳聾、親人去世和患癌的各種消息在短時間內接踵發生,但是事件大過於感受導致自己繼續忽視。2024年才開始出現頻繁乾嘔、眩暈、關節疼、頸椎疼...等等明顯軀體化症狀和過敏的加重,當時以為是吃了過敏靶向藥正常副作用導致的。(圖/取自趙露思小紅書)趙露思提到「憂鬱是一種情緒」,但憂鬱症是一種疾病,也不再是「想開點」、「說出來」就能夠解決的,真心希望和我一樣「感同身受」的你,在這樣的情況下是否被真正「理解」已經不重要了,而且還會繼續在議論漩渦裡不停的自證卻無法自救,了解心理疾病並重視心理治療真的很重要。後悔是沒用的情緒,那就當成是給自己「特殊時間」去推翻此前內心的矛盾狀態重新建立自我的一次機會。(圖/取自趙露思官方微博)當出現「抑鬱情緒」時怎麼辦?1. 照顧基本需求睡眠充足:可能會失眠但還是盡量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否則會讓情緒越來越糟糕,白天也會更加嗜睡、無精打采。均衡飲食:這時候會沒有胃口,但如果要吃東西的時候就要多攝取富含維生素和Omega-3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堅果和魚類。適量運動:每天進行30分鐘的輕度運動(如散步、瑜伽),能促進腦內啡分泌,提升心情。(圖/取自趙露思官方微博)2. 調整心態接納情緒:允許自己感受情緒,不必壓抑或否認,實在不開心就痛快大哭一場,眼淚是厚厚心情也會有所緩解。避免自責:告訴自己抑鬱情緒是正常的,並非個人失敗。減少負面刺激:避免接觸讓你壓力大的環境或資訊,可暫時放下手機讓自己屏除雜念。放下怨恨:放過別人也放過自己,把精力放在值得關注的事情上而不要充滿怨恨。(圖/取自趙露思官方微博)3. 尋求支持與人傾訴:向親密的家人、朋友傾訴內心感受,獲得情感支持。加入社群:參加興趣小組或社交活動,與他人建立聯繫。尋求專業幫助:如果情緒持續低落,建議向心理諮詢師或精神科醫生求助。4. 改變日常習慣分散注意力:嘗試學習新技能、閱讀書籍或觀看喜歡的影片。設定小目標:每天完成一件簡單的事情,感受成就感。記錄感恩:每天寫下3件讓你感到感激的事情,幫助重建正面思維。接近大自然:出門看看藍天白雲、曬曬太陽,或者自己動手做一頓美食都能使心情平靜下來。(圖/取自趙露思官方微博)5. 練習放鬆技巧深呼吸:用腹式呼吸法放鬆身心。冥想或正念:專注於當下,減少對未來或過去的焦慮。聽舒緩音樂:如自然聲音、輕音樂等,有助於穩定情緒。不要強迫自己說話:感覺到疲憊的時候就不要強迫自己社交、逼自己開心,允許自己保持低電量的狀態。(圖/取自趙露思官方微博)6. 避免不良應對方式避免使用酒精、吸菸或暴飲暴食來逃避情緒,這可能使抑鬱問題更加惡化。7. 注意持續時間如果抑鬱情緒持續兩週以上,並影響到日常生活,應及時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抑鬱情緒可能是短期的心理反應,但如果未妥善處理,可能發展為抑鬱症。積極面對,尋求支持和幫助,能夠讓你更快走出情緒低谷。◎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趙露思爆失語症首發聲「1年飽受7病症所苦」 認遭前老闆毆打:拿走巨額分手費
大陸26歲女星趙露思最近因健康問題全面停工,她的閨密對外透露她罹患「失語症」,甚至有爆料指出她遭老闆長期控制,身心俱疲,令粉絲都很擔憂。趙露思傳出生病後,今(1月1日)在微博首發聲,認了從5年前遭老闆暴力相向,對方拿走巨款才肯放她離開,如今她正在接受「心理治療」,也鬆口自己「因為愛又活了一次」。趙露思近日爆出罹患失語症,她的演員好友朱銳更公開發文,「做錯事情的人要嘛道歉要嘛受到懲罰,不要讓無辜的人背鍋。」還曝光趙露思病倒前的對話,希望朱銳到杭州找她還留下一句「救救我!」令許多粉絲擔憂。此外趙露思好友也公開她2019年曾被公司老闆毆打一事,碎念她試戲失敗是因為太胖等等,把她帶到廁所罵了2個小時。趙露思微博聲明全文:對最近所有發生的事件 第一次回應也是最後一次 實在抱歉占用公共資源在此之前我沒有因為生病影響過工作和周圍的人 也承認自身的問題 因為我比較能忍 也才通過這半個月發現 骨子里的自己其實不是寬宏大量的人 所以我自身也是有責任的 我的職業讓我得到了更多的幫助和支持 真的很感恩也很幸運 所以能夠理解所有的不被理解 支持任何時候都可以去選擇向往的職業 因為你隨時都有權利逃離當下讓你煎熬疲憊的困境 你想停止隨時都可以 你是自由的你也可以是勇敢的 也明白 都有過委屈不公平 聽過太多太多可怕的故事了 如果在得不到援助的情況下被捂嘴 而施暴者不停息的愈演愈烈 不論職業不論年紀不論男女我認為都是不對的 逼著破開傷疤來證明“不是想不開”“不是承受力太小”“不是不滿足” 這很離譜但無論是什麽原因造成的創傷 除了醫生 誰都沒有資格去評判這個事件的嚴重與否 或者說 能否成為病因 2019年的時候出現抑郁情緒“你別小題大做”“想開點什麽都好了” 我也覺得自己太矯情太敏感 沒有重視自己心理問題 2021年感覺身上像有蟲子在爬針紮的感覺又伴隨過敏 去醫院開藥打針後癥狀並沒有緩解 然後找了心理醫生開始治療緩解情緒緊張 2023年肺炎肺氣腫玫瑰糠疹蕁麻疹盜汗驚醒神經性耳聾 親人去世和患癌的各種消息 在短時間內接踵發生 但是事件大過於感受 導致自己繼續忽視 2024年才開始出現頻繁幹嘔 眩暈 關節疼 頸椎疼等等明顯軀體化癥狀和過敏的加重 當時以為是吃了過敏靶向藥正常副作用導致的 在小時候因為都說我是一無是處的花瓶 校外補習的時候在老師宿舍挨了打 我當時認為學習不好挨打是對的 不敢說 因為“任何事情都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長大後又挨了打 我當時認為沒試上戲的確是自己的錯 不敢鬧我只想逃 習慣了自己的事情自己處理 也沒有跟任何人尋求幫助的習慣 再後來因為作品被認可 感謝大家給的底氣 我才有勇氣說再見了 到最後的最後 她拿走巨額“分手費”才只願意停止“一哭二鬧三上吊”行業內外不斷的造謠詆毀 無數人“八卦”之後來找我的聊天 其實 每一次都是痛苦的加深 所以這並沒有停止對我傷害 … 其實我很明白 我沒有權利什麽都想要也不能要求身邊朋友父母公司等等一切都要做到完美 沒有傷害過我 也盡全力的保護我 很足夠了此前從來沒有提起過這個病的事情 不想讓生病變成現在所謂的“炒作” 不過事已至此就想讓大家更多了解:抑郁是種情緒 但抑郁癥是種疾病 也不再是 “想開點”“說出來”就能夠解決的真心希望和我一樣“感同身受”的你 在這樣的情況下 是否被真正“理解”已經不重要了 而且還會繼續在議論漩渦里不停的自證卻無法自救 了解心理疾病重視心理治療真的 很重要後悔是沒用的情緒 “那就當成是給自己 “特殊時間”去推翻此前內心的矛盾狀態 重新建立自我的一次機會 ”感恩所有的在乎 因為愛又活了一次祝大家新年快樂 天天開心◎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麻疹醫院群聚再擴大! 「新增2例」曾與案例同處一個空間
疾管署今(31)日公布國內新增3例麻疹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與醫院群聚事件相關之50多歲男性(案1)、30多歲男性(案2),及40多歲男性(案3)柬埔寨境外移入個案,3例個案於12月20日至27日間發病,並於12月24日至29日出疹。案1、案2因與該醫院群聚事件個案有共同空間暴露,且後續出現發燒及出疹等症狀經採檢後確診。案3於12月2日至19日曾至柬埔寨工作,返國後因出現發燒、發冷、咳嗽等症狀曾至診所2度就醫,並經轉診至醫院經通報採檢後確診,目前個案已解除隔離。該起醫院相關群聚事件迄今共計確診14例,包含12月10日公布之指標個案、同班機確診者1例,以及後續醫院相關確診者,衛生單位已掌握相關接觸者共2,456人,其中209人監測期滿,本次群聚事件將監測至2025年1月20日;另柬埔寨境外移入個案接觸者共223人,預計監測至2025年1月15日。疾管署統計,我國今(2024)年截至12月30日累計29例麻疹病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其中19例為國內感染病例(含4起群聚),另10例為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分別為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各2例、泰國1例,另航空器感染3例。今年國內感染及境外移入病例數為近5年同期最高,惟低於2019年同期。另國際疫情部分,亞洲部分國家自今年下半年疫情上升,與我國往來頻繁國家中,泰國自7月起疫情明顯上升,10月單月報告近2千例病例達到高峰,11月已趨緩;越南迄今已通報疑似病例超過2萬例,其中確診近5,000例,相較去年確診數已逾百倍,死亡7例,大多數病例發生在南部地區,包括胡志明市、同奈省、平陽省和巴地頭頓省,該國胡志明市自9月起爆發疫情,目前疫情仍持續,北部河內市、海陽省等於近期亦出現疫情,有擴散趨勢;柬埔寨自10月起病例數持續上升,尤其在學校和某些邊境省份,目前全年累計375例。日、韓今年迄今均累計報告約40餘例,相較前4年略增,惟尚未達新冠疫情前規模。疾管署再次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攜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的幼兒至流行地區,並建議1981年(含)以後出生者,如獲悉前往東南亞國家等流行地區,可經醫師評估接種疫苗後再出國,以降低感染風險。
台積電撐盤台股收漲28點!防疫、PCB強勢 「這檔」祭庫藏股飆漲停
台股今(27)日早盤以23251.28點開出,隨後在盤面震盪,之後在台積電帶動下,最高一度達23335.66點,最低23204.35點,終場上漲28.74點,以23275.68點作收,漲幅0.12 %,成交量2858億元。權王台積電(2330)今日開盤下跌5元,以1080元開出,隨後翻紅走高,盤中最高來到1095元,續勢挑戰1100元新天價,終場小漲5元,來到1090元,日K結束連3黑。電子權值股方面,鴻海(2317)終場收在186.5元,下跌1元。聯發科(2454)收在1430元,上漲10元。大立光(3008)收在2660元,下跌35元。台達電(2308)收431.50元,上漲3.5元。廣達(2382)收在291元,平盤作收。日月光投控(3711)收在165元,平盤作收。類股上漲方面,以資訊服務族群較為強勁,指數上漲0.93%,其中零壹(3029)、精誠(6214)上漲超過2%。下跌方面則以航運族群最慘,長榮(2603)、陽明 (2609)及萬海(2615)全部以下跌作收。華新集團旗下PCB廠精成科(6191)昨日宣布,擬以新台幣84億元收購日商PCB製造公司Lincstech的100%股權。此外,精成科也宣布今日起至明年2月26日,將買回庫藏股2500張,買回目的為轉讓股份予員工,每股區間價為53~76元,若股價低於區間價格下限,將繼續買回,買回總金額上限為151億元,預定買回股份占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比率0.53%。精成科今天股價跳空漲停鎖在58.6元,成交量超過3000張,也帶動其他PCB類股強勢開出,柏承(6141)攻漲停16.5元,瀚宇博(5469)漲逾4%,金像電(2368)、台光電(2383)上漲超過2%。入冬後疫情一波波襲來,國內包括流感、麻疹,中國爆發「人類間質肺炎病毒」,再度牽動防疫敏感神經,盤面資金湧入防疫概念股,恆大(1325)、康那香(9919)、熱映(3373)今天盤中亮燈漲停。漲幅前5名個股為,達邁(3645)上漲4.4元,漲幅10%。揚智(3041)上漲3.45元,漲幅10%。柏承(6141)上漲1.5元,漲幅10%。精成科(6191)上漲5.3元,漲幅9.94%。恆大(1325)上漲2.75元,漲幅9.93%。跌幅前5名個股為,偉訓(3032)下跌10.3元,跌幅10%。海悅(2348)下跌25元,跌幅10%。金萬林-創6645)下跌2元,跌幅7.72%。長榮鋼(2211)下跌8元,跌幅7.41%。華固(2548)下跌8.5元,跌幅6.8%。
麻疹疫情蔓延!全球10.7萬人死亡 重症醫示警:暫不去高風險區
麻疹疫情近日在各國蔓延,重症醫黃軒提醒,這些國家要注意,「其實這段時間,暫時不去高風險區域旅遊,才是上策!」黃軒在臉書《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表示,麻疹病毒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的疾病,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或直接接觸感染者的分泌物傳播,雖然麻疹是一種可預防的疾病,但在 COVID-19 疫情之後,全球麻疹病例數量顯著增加,並在多個國家和地區引發了大規模的流行。黃軒示警,東南亞地區更得小心,這些和台灣往來較頻繁的國家中,包括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麻疹疫情較往年略高並持續上升,而在台灣,最近境外移入病例中,其感染者,也皆來自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地。至於麻疹在COVID-19疫情後蔓延的原因,黃軒分析,第一MMR疫苗接種率下降,第二疫苗猶豫與錯過接種,第三國際旅遊恢復,以及醫療系統壓力。黃軒提到,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2023年全球麻疹病例達到約1030萬例,比2022年增加了20%,麻疹相關死亡人數也顯著上升,2023年估計有10萬7500人死於麻疹,主要集中在疫苗接種率較低的國家。黃軒指出,專家學者建議,麻疹疫情的捲土重來提醒大家,MMR疫苗接種是預防傳染病的最有效方法,各國政府和公共衛生機構應加強疫苗接種計劃,特別是針對兒童和高危人群,同時應提高對麻疹的監測能力,確保早期發現和控制疫情,此外,民眾應重視疫苗接種的重要性,按時為子女接種MMR疫苗(麻疹、腮腺炎和德國麻疹疫苗),以保護自身及社區的健康。黃軒說,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多個地區也陸續爆發麻疹疫情,疫情蔓延的情勢不容忽視,唯有快樂的接種疫苗,出國才安心快樂,「其實這段時間,暫時不去高風險區域旅遊,才是上策!」
醫院麻疹群聚擴大! 國內感染人數創5年新高
疾管署今(25)日公布國內新增7例麻疹確定病例,均與12月10日公布之越南境外移入引發之醫院相關麻疹群聚事件相關;分別為中部某醫院20多歲女性護理師共3位、30多歲女性環境清潔人員1位、40多歲女性醫師1位、50多歲就醫接觸者之陪病家屬1位,以及20多歲男性工務課人員1位。7例個案分別於12月14日至19日間發病,12月17日至21日出疹。整起群聚事件迄今共計確診12例,包含12月10日公布之越南境外移入指標個案、同班機確診者1例以及後續醫院相關確診者10例,衛生單位已掌握相關接觸者共1,014人,本次群聚事件將監測至2025年1月8日。疾管署說明,因應此次醫院麻疹群聚事件,院方已於12月19日召開因應會議,並啟動全院員工(含外包及福利社人員) MMR疫苗施打計畫,針對經評估需接種MMR疫苗人員儘速安排完成接種共計1,149人,疾管署與衛生局將持續督導院方落實感染管制措施及接觸者健康監測等相關防治作為。疾管署統計,我國今(2024)年截至12月23日累計26例麻疹病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其中17例為國內感染病例(含4起群聚),另9例為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分別為航空器感染3例,越南、馬來西亞各2例,其餘為泰國、柬埔寨各1例。今年國內感染及境外移入病例數高於2020-2023年同期的0-2例,均為五年同期最高。疾管署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民眾非必要應減少前往醫療院所等容易傳播場所,病患及病患家屬進出醫院或人潮密集的公共場所等,應做好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並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民眾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暴露史。疾管署再次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攜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的幼兒至流行地區,並建議1981年(含)以後出生者,如獲悉前往東南亞國家等流行地區,可經醫師評估接種疫苗後再出國,以降低感染風險。出國時應留意手部衛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建議佩戴口罩,回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及暴露史。
快訊/醫院麻疹群聚擴大! 增7名醫護、陪病者染病
疾管署今(25日)公布國內新增7例麻疹確定病例,均與12月10日公布之越南境外移入引發之醫院相關麻疹群聚事件相關;分別為中部某醫院20多歲女性護理師共3位、30多歲女性環境清潔人員1位、40多歲女性醫師1位、50多歲就醫接觸者之陪病家屬1位,以及20多歲男性工務課人員1位,7例個案分別於12月14日至19日間發病,12月17日至21日出疹。整起群聚事件迄今共計確診12例,包含12月10日公布之越南境外移入指標個案、同班機確診者1例以及後續醫院相關確診者10例,衛生單位已掌握相關接觸者共1014人,本次群聚事件將監測至2025年1月8日。疾管署說明,因應此次醫院麻疹群聚事件,院方已於12月19日召開因應會議,並啟動全院員工(含外包及福利社人員)MMR疫苗施打計畫,針對經評估需接種MMR疫苗人員儘速安排完成接種共計1149人,疾管署與衛生局將持續督導院方落實感染管制措施及接觸者健康監測等相關防治作為。疾管署統計,我國今年截至12月23日累計26例麻疹病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其中17例為國內感染病例(含4起群聚),另9例為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分別為航空器感染3例,越南、馬來西亞各2例,其餘為泰國、柬埔寨各1例。今年國內感染及境外移入病例數高於2020-2023年同期的0-2例,均為五年同期最高。疾管署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民眾非必要應減少前往醫療院所等容易傳播場所,病患及病患家屬進出醫院或人潮密集的公共場所等,應做好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並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民眾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暴露史。疾管署再次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攜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的幼兒至流行地區,並建議1981年(含)以後出生者,如獲悉前往東南亞國家等流行地區,可經醫師評估接種疫苗後再出國,以降低感染風險。出國時應留意手部衛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建議佩戴口罩,回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及暴露史。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洽詢。
路過也會中標!診所示警「病毒界葉問」:恐1傳10人
疾病管制署18日公布新增4名麻疹確定病例,包括3例國內感染及1例境外移入,初步研判為同起群聚事件,而且皆是日前越南境外移入個案40多歲男性,就醫時陪病的家屬、急診就醫接觸之護理人員及環境清潔人員,以及同班機的另一名40多歲男性。對此,有診所也發文示警,麻疹走過路過就可能被傳染,甚至1人傳染10人!根本是「病毒界的葉問」。疾管署18日公布新增4名麻疹確定病例,包括3例國內感染及1例境外移入,國內感染者為30多歲男性(案1)、30多歲女性(案2)及30多歲女性(案3),分別為12月10日公布之越南境外移入個案(中部40多歲男性)就醫接觸者之陪病家屬、急診就醫接觸之護理人員及環境清潔人員;境外移入之40多歲男性(案4),為指標個案同班機旅客,先前已由衛生單位匡列為接觸者進行衛教及追蹤,並於出現疑似症狀後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研判係因搭機過程接觸該名確診個案感染。對此,「新莊波力親子診所」昨(23日)晚間也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經由空氣、飛沫、鼻咽分泌物傳染,麻疹病毒能在空氣中維持2小時的感染力,且傳染力強大,走過路過就可能被傳染,甚至1人傳染10人!根本是病毒界的葉問。至於麻疹症狀有哪些?診所說明,麻疹感染初期症狀如同感冒,會有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等症狀;發燒3至4天後,口腔黏膜上會出現柯氏斑點;感染7至18天後,從耳朵開始發疹,並擴散至臉和全身,持續4至7天,而且「嬰幼兒罹患麻疹可能併發耳炎、肺炎與腦炎,致死率高達5%至10%!」診所續稱,麻疹患者應 隔離,避免傳染給家人。除了按時服用抗病毒藥物,也可以多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B,增強抵抗力。雖然得過麻疹的人具有終身免疫力,「但接種MMR疫苗是最好的預防!」疾管署也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民眾非必要應減少前往醫療院所等容易傳播場所,病患及病患家屬進出醫院或人潮密集的公共場所等,應做好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並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民眾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暴露史。疾管署再次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攜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的幼兒至流行地區,並建議1981年(含)以後出生者,如獲悉前往東南亞國家等流行地區,可經醫師評估接種疫苗後再出國,以降低感染風險。出國時應留意手部衛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建議佩戴口罩,回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及暴露史。
美國樂事「這款薯片」被召回 FDA:會引發危及生命的過敏反應
美國食品暨醫藥管理局(FDA)近日宣佈,知名零食樂事(Lay’s)經典原味薯片因含有未申報的成分必須召回,該成分可能會引發危及生命的過敏反應。對此,廠商也主動召回這款13盎司「派對裝」包裝(Party Size) 的經典薯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外媒報導,百事公司(PepsiCo)旗下的知名零食品牌「菲多利」(Frito-Lay)於12月16日宣布,召回部分在俄勒岡州和華盛頓州銷售的樂事經典薯片。報導稱,這次召回的產品為 13盎司「派對裝」包裝的經典薯片,銷售範圍涵蓋實體零售店及網上平台,銷售時間從11月3日開始,至於其他口味或包裝尺寸的樂事薯片則未受影響。由於該款產品因未標示牛奶成分,可能對乳製品過敏者造成健康風險,根據業者的公告表示,「對牛奶過敏或嚴重敏感的人,一旦食用了這些召回產品,可能會出現嚴重或危及生命的過敏反應」。據了解,部分對奶類過敏的民眾,是指人體免疫系統出現對奶類或奶製品的一種非典型反應,一般來說,在兒童身上較容易發生,奶類過敏的症狀包括嘔吐、蕁麻疹和消化系統問題。雖然目前尚未接獲任何與此次產品相關的不適或過敏反應的回報,不過業者仍主動召回, 報導引述Frito-Lay說法,這批受影響的產品的有效日期為到2025年2月11日,製造代碼以 6462307xx 或 6463307xx 開頭。另外,菲多利的母公司百事公司也呼籲,對牛奶過敏或有乳製品敏感的消費者應立即丟棄該產品。美國樂事一款 13盎司「派對裝」包裝的經典薯片「未標明牛奶成分」緊急召回。(圖/翻攝自X)
醫院爆麻疹群聚傳染!他自越南染病 醫護、清潔工、同機旅客都中鏢
疾管署今(18)日公布新增4名麻疹確定病例,包括3例國內感染及1例境外移入,為先前40多歲中部男性自越南探親境外返台後,就醫時接觸的陪病家屬、護理人員、清潔人員,另有1名同班機旅客也確診,初步研判為同起群聚事件,截至目前共計5人確診。衛生單位目前已掌握相關接觸者共152人,將持續監測至2025年1月5日。疾管署10日曾公布1例自越南境外移入個案,一名中部40多歲男性11月中旬到越南探親,12月1日返台時出現發燒等症狀,隔日就醫住院治療,5日便出現紅疹,收治於隔離病房。疾管署18日再新增4起麻疹個案,包括3例國內感染及1例境外移入,國內感染者為30多歲男性、30多歲女性和另一名30多歲女性,分別為先前個案就醫接觸陪病家屬、急診就醫接觸護理人員,以及環境清潔人員,3人均是於院內遭傳染;另有1起是同班機旅客,列為境外移入個案。疾管署說明,該名同班機旅客先前已由衛生單位匡列為接觸者進行衛教及追蹤,並於出現疑似症狀後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研判係因搭機過程接觸該名確診個案感染。而這4名新增確診病例發病日介於12月11日至13日,初步研判為同起群聚事件,截至目前共計5人確診。為此,疾管署與地方政府衛生局於12月17日至該醫院實地訪查,並建議院方加強相關感控措施,包含建立全院員工施打MMR疫苗資料、檢驗抗體陰性者安排補接種MMR疫苗、建立員工自主健康監測機制、停辦年底院內大型活動、辦理院內麻疹感染管制教育訓練等防治作為。另外,疾管署也指出,我國今(2024)年累計19例麻疹病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10例為國內感染病例(含4起群聚),另9例為境外移入病例,其中3例為航空器感染、其餘感染國家分別為越南2例、馬來西亞2例、泰國及柬埔寨各1例;今年國內感染及境外移入病例數高於2020至2023年同期的0~2例,均為5年同期最高。(圖/翻攝自臉書/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疾管署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民眾非必要應減少前往醫療院所等容易傳播場所,病患及病患家屬進出醫院或人潮密集的公共場所等,應做好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並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民眾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暴露史。疾管署同時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攜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的幼兒至流行地區,並建議1981年(含)以後出生者,如獲悉前往東南亞國家等流行地區,可經醫師評估接種疫苗後再出國,以降低感染風險;出國時也應留意手部衛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建議佩戴口罩,回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及暴露史。
6旬婦每晚皮膚癢到醒來! 醫曝「慢性搔癢」成因與治療
60歲張女士是一位家庭主婦,過去三個月持續感到身體多處皮膚搔癢,特別是在夜晚症狀加重。儘管多次使用抗過敏藥物和潤膚乳,癢感卻沒有明顯改善,晚上常被癢醒,多次抓破皮膚,甚至導致皮膚感染。每五人就可能有一人曾發生慢性搔癢 其病因多樣複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皮膚科主任柯玫如指出,這種情況稱為「慢性搔癢」,是指持續六週以上的搔癢,並可能影響生活品質、睡眠和心理健康。根據研究,慢性搔癢的終身盛行率約為22%,也就是每五人中就可能有一人在其生命中的某個階段遭受這種困擾,並且年齡越大盛行率越高。慢性搔癢的病因多樣且複雜,可分為 皮膚性搔癢(如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等皮膚病引起)、神經性搔癢(與神經系統疾病有關)、系統性疾病搔癢(見於肝臟疾病、腎臟疾病或甲狀腺疾病等患者)、心因性搔癢(可能與焦慮或抑鬱等心理因素相關)、找不到明確病因的特發性搔癢。因應病因多樣 慢性搔癢治療首重個人化柯玫如建議,尋找專業皮膚科醫師,透過臨床經驗與專業知識,準確區分不同類型的搔癢,方能對症下藥。慢性搔癢針對病因的個人化治療是關鍵,常見以下幾種方式治療:局部治療:潤膚乳液或乳霜,有效減少皮膚乾燥引起的癢感。局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針對發炎性皮膚病效果顯著。全身治療:抗組織胺藥物,常用於蕁麻疹或過敏性搔癢,但對某些搔癢疾病效果有限。神經調控藥物:對神經性癢感有明顯效果。新型生物製劑或小分子藥物:如IL-31拮抗劑、IL-4/IL-13拮抗劑或JAK抑制劑,為難治性搔癢提供新的治療選擇。紫 外光光線治療:是慢性搔癢患者的重要治療選擇,特別是針對某些對藥物反應不佳或藥物使用受限的患者。日常保養更不可少 搔癢持續發生應盡快就醫柯玫如也提醒,選擇適合的潤膚乳液或乳霜,每日塗抹,保持皮膚潤澤,避免過熱的水溫洗澡、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潔劑或穿著粗糙衣物,另外盡量避免搔抓皮膚,維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飲食、規律作息,並減少過度緊張或壓力,才能達到最好效果。若癢感無法緩解,應及時找皮膚科醫師就醫,接受專業評估與治療。
日本關東爆發「蘋果病」!孕婦感染恐致胎兒異常、流產 疾管署:台灣僅零星個案
日本關東地區近期爆發俗稱「蘋果病」的「傳染性紅斑病」疫情,包含東京、千葉、埼玉、神奈川等地都達到警告標準,患者人數更創下25年來新高,而孕婦一旦罹患,還可能導致流產。對此,疾病管制署今(10)日表示,「蘋果病」非法定傳染病,依據國內急診、定點醫師回報、實驗室監測等,目前國內僅有零星個案,也沒有出現特殊狀況,提醒民眾至日本旅遊時應多加防範。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指出,「傳染性紅斑症」是由微小病毒B19所引起,傳染途徑是由飛沫傳染,較常見於小孩子,通常會先出現上呼吸道症狀,如發燒、流鼻水類感冒症狀,在這些病症出現後,臉部兩側面頰會變得紅通通,就像被打了巴掌一樣,又像是「蘋果臉」。曾淑慧說,「傳染性紅斑症」在日本俗稱為「蘋果病」,可能造成軀幹及四肢也出現對稱性、會癢的紅疹。若想要預防感染,應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像是手部衛生、呼吸道禮節及戴口罩等。曾淑慧提醒,尤其是秋冬季節,包含流感、新冠(COVID-19)、麻疹等病毒都屬活躍,建議民眾去旅遊時,要避免到擁擠地區,也要多戴口罩;對於孕婦和兒童,目前沒有特異的防護措施,流行期間應該避免到流行地區,以減少感染。關於「傳染性紅斑症」疫情是否會影響台灣?曾淑慧回應,微小病毒B19在國內不屬於法定傳染病,不會強制醫院通報,而根據疫情定點監測站、合約實驗室檢驗等,國內目前僅有一些零星個案發生,並沒有傳出相關疫情,但同時會持續監控日本疫情。另外,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傳染性紅斑症」(Erythema inrectiosum)又稱為「第五病」(Fifth disease),發病初期先在臉頰部有紅色斑疹出現,而後在數天內擴散至軀幹,四肢呈現網狀紅斑,也可能出現慢性關節炎;該症狀是藉由飛沫或接觸經氣道感染,有時也可藉輸血感染,值得注意的是,孕婦感染可能造成胎兒異常或流產,應採取適當防護措施。
本土麻疹群聚再+1!北部20多歲男確診 匡列接觸者328人
疾病管制署今(3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北部20多歲男性麻疹本土病例,為11月29日已公布之本土個案(北部30多歲男性,指標個案)同住接觸者,初步研判為同起群聚事件。個案於11月26日起因出現咳嗽、鼻炎、發燒、喉嚨痛等症狀,於11月27日曾至診所就醫,11月29日因後續出現出疹症狀,且因指標個案確診麻疹而被衛生單位匡列為接觸者,於當日下午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經醫院通報後檢驗確診,個案將於明日解除居家隔離。疾管署表示,針對群聚事件,衛生單位已展開各項防治工作,並持續進行相關疫調,亦針對與個案接觸之醫護相關工作者,進行疫苗接種史調查,未具抗體者安排儘速接種暴露後預防之MMR疫苗或IMIG免疫球蛋白;目前已匡列個案接觸者共328人,包括同住者2人、醫院及活動地接觸者326人,將持續健康監測與追蹤至12月21日。疾管署說明,我國今年累計14例麻疹病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7例為本土病例(含3起群聚),另7例為境外移入病例,其中2例感染國家為馬來西亞、2例為航空器群聚感染、其餘3例分別為泰國、柬埔寨及越南;今年本土及境外移入病例數高於2020-2023年同期的0-2例,均為五年同期最高。疾管署指出,依據各國通報資料顯示,今年全球麻疹整體疫情為近10年第二高,僅次於2019年,於年初驟升後至3月達高峰,目前已回到往年同期水平,今年累積已逾28萬3千例,以歐洲區增加最多;近期於美洲加拿大11月初疫情仍有上升趨勢,尤以新不倫瑞克省及安大略省較為嚴峻;鄰近國家中泰國及越南胡志明市疫情嚴峻且正處高峰。疾管署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儘速通報,以利及時採取防治措施。民眾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紅疹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接觸史。同時再次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的幼兒至流行地區,民眾出國期間應留意手部衛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建議佩戴口罩,並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行為,回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
50歲婦莫名過敏、小便冒泡 竟是早餐吃「這個」惹禍
五穀雜糧是健康食物的代表,但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一位50歲婦人吃得養身,不過近日卻常過敏、冒蕁麻疹,小便還冒泡,一問之下才知,她近日改吃五穀粉才導致過敏,10大易過敏食物,全穀雜糧就有5種。洪永祥在節目「健康好生活」中說,婦人從年輕就有有慢性腎絲球腎炎,但她控制很好,也吃得養身,只有感冒、拉肚子、過敏,隔天蛋白尿才會跑出來。洪永祥表示,婦人回診感覺人很累,小便都是泡泡,這3個月發現,吃完早餐就會癢,家醫科說可能是食物造成過敏,她拿掉牛奶、雞蛋、海鮮還是過敏。洪永祥問,妳早餐有吃全穀雜糧類嗎?他解釋,全穀雜糧類在過敏原在前幾名。婦人指出,她每天早餐吃五穀粉。洪永祥表示,五穀粉裡面可能有成分讓她過敏,全穀雜糧類有豐富蛋白質,不過分子量越大,越容易造成過敏,婦人停掉五穀粉,狀況就改善了。洪永祥指出,據統計10大易致過敏的食物,為甲殼類、芒果、花生、牛奶、蛋、堅果、芝麻、含麩類穀物、大豆、魚類,五穀或全穀雜糧佔5種,如果有慢性過敏,可能是五穀雜糧導致。洪永祥建議,要吃原形食物,如原形燕麥和加工燕麥升糖指數就有差,原形燕麥升糖指數61,摩粉泡熱水,升糖指數變82。
市府分行成「地府分行」? 市議員邱于軒揭高雄銀行經理霸凌員工
勞動部霸凌案延燒,引出多起職場不平等事件曝光。國民黨籍高雄市議員邱于軒今(25日)在議會質詢時爆料,高雄銀行分行及國立科工館都傳出職場霸凌案。邱于軒今日在議會質詢指出,高雄市公務人員工作壓力很大,離職人數從109年的767人攀升至112年的1366人,增幅達1.7倍。此外,邱于軒還爆料,有局處首長在內部群組辱罵同仁,使用「腦殘」等不當言詞,甚至飆罵三字經。邱于軒進一步揭露,高雄市政府作為高雄銀行的第一大股東,卻未妥善監督其管理問題。今年8月以來,她接獲多名員工檢舉,表示被稱為「地府分行」的高銀市府分行經理,經常冷嘲熱諷員工無所作為,並以調職威脅部屬,下班後還持續發訊息轟炸,還暗示理專要私下索取案件分潤,把員工逼到要看精神科醫生、長蕁麻疹,甚至有部分人選擇離職或調職。邱于軒批評高雄銀行的內部調查機制封閉,該霸凌案最終也沒有成案,還要求當事人簽署保密條款,導致問題無法公開處理。對此,高雄銀行董事長鄭美玲今日出席議會備詢,坦承確實有簽保密條款,調查過程中並未聘外部委員,也將該經理降調為行副理。邱于軒還提到,國立科工館有員工投訴,館長李秀鳳不僅多次對員工破口大罵,更因自己不會騎腳踏車,要求員工在上班時間「陪騎腳踏車」,甚至在她試騎時,員工需在旁「小跑步」隨時待命攙扶。根據邱于軒提供的影片,李秀鳳準備試乘腳踏車時,身邊有4到5名員工陪同,其中穿白色T恤的員工更在她騎行時一路跟跑,畫面曝光後引發質疑是否涉及職場霸凌。對此,國立科工館未正面回應,只表示館內同仁常以腳踏車在南北館之間往返,館長此次試乘是為測試新電動腳踏車並巡視園區。影片中的陪同人員則是負責園區安全及維護的保全隊長和相關同仁,並呼籲各界勿捕風捉影。對於一連串職場霸凌爭議,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高銀雖為上市公司,官股比例高,與市府所屬機關不同,但面對性騷及霸凌案件時,仍應聘用外部專家調查。同時陳其邁也表示,至於科工館為國立單位,隸屬教育部管轄,將請高雄市勞工局協助調查是否有職場霸凌行為發生。
全球麻疹疫情激增!全因疫苗接種率不足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最新報告,2023年全球麻疹病例達1,030萬例,較2022年增加20%。全球疫苗接種覆蓋率不足被視為病例激增的主要原因。世衛指出,麻疹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疾病,但可透過接種兩劑疫苗有效預防。然而,2023年有超過2200萬名兒童錯過第一劑麻疹疫苗的接種。報告顯示,全球有83%兒童完成了第一劑疫苗接種,但僅有74%兒童接種建議的第二劑疫苗,遠低於達成群體免疫所需的95%以上接種率。2023年,全球有57個國家爆發大規模或具嚴重影響的麻疹疫情,波及非洲、東地中海、歐洲、東南亞和西太平洋等地區,與去年36個國家相比,增幅接近60%。其中,近一半的破壞性疫情發生在非洲,該地區疫苗接種覆蓋率最低。儘管2023年因麻疹死亡的人數下降至約10萬人,較去年減少8%,但大部分死亡病例仍為5歲以下的兒童。世衛指出,死亡人數下降主要是因疫情集中於醫療服務相對完善、兒童營養狀況較好的國家和地區。截至2023年底,全球已有82個國家成功消除麻疹或維持無麻疹病例。然而,隨著麻疹病例的激增,實現《2030年免疫議程》中全球消除麻疹的目標面臨嚴峻挑戰。儘管巴西今年再次被確認為已消除麻疹的國家,並使美洲成為全球唯一消除麻疹流行的世衛組織區域,但非洲和東地中海地區疫情依然嚴重。世衛組織呼籲各國政府和合作夥伴,特別是在非洲和東地中海地區,以及脆弱、受衝突影響的國家,緊急採取行動,確保所有兒童都能完成兩劑麻疹疫苗的接種。
氣溫極下降病患暴增「各種病毒都有」 小兒科醫師感嘆:自己抵抗力真的要好
近期由於氣溫直線下降,身體不適的病患人數可以說是直線增加。小兒科顏俊宇醫師也表示,近期門診病例遇到的病毒種類真的是多不勝數,他甚至感嘆「身為兒科醫師,自己抵抗力真的要好」。小兒科顏俊宇醫師近期在FB粉絲專業表示「身為兒科醫師,自己抵抗力真的要好」,不然很容易就被「中獎」倒下。顏俊宇醫師提到,最近門診的病例真是五花八門,咳嗽、感染、病毒群魔亂舞,光是A流、B流就讓人應接不暇,更別提手腳疹子、腸病毒、黴漿菌引起的久咳合併蕁麻疹等情況。每次看到診間裡,爸爸媽媽那疲憊的神情「我真的能深刻共感」。顏俊宇醫師提到,前一陣子女兒也跟病菌作戰,連夜裡睡覺時都會對著自己猛咳。隔天起來,顏俊宇醫師覺得自己喉嚨好像也腫起來了。就這樣,身為醫師的我,偶爾也難免成為病菌的「受害者」。顏俊宇醫師提到,雖然病患暴增,工作量大到讓人感到虛脫,但每當遇到可愛的小病人向其表示「醫生叔叔,我要戴上我的蜘蛛人面具,做出我的招牌動作!」顏俊宇醫師表示「那一刻,心情真的瞬間被療癒,也再度充滿了繼續努力的動力」。
他吃「這種健康蔬菜」竟害關節炎發作! 醫示警:6種人小心食用
番茄、茄子等茄科植物,因為含有大量維生素、纖維以及抗氧化物,是廣受歡迎的健康蔬果。不過醫師指出,其中的茄鹼會讓少部分的食用者出現不適症狀。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就表示,曾遇一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長期服用薑黃、維生素D,本可控制疼痛,但某次因吃進大量的茄子,竟導致關節炎症狀嚴重發作。江守山在健康節目中表示,他曾經在門診時遇過一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長期藉由攝取維生素D、薑黃,3年來均能控制避免關節炎發作。但某次該名患者看診時表示,他突然關節炎發作,劇烈疼痛「痛到筷子都沒辦法拿!」江守山表示,他詢問男子的飲食情況後得知,男子在市場看見口感軟嫩、顏色鮮豔的茄子,買回家後大量食用。「這讓我想起,有動物實驗發現,茄子、番茄、馬鈴薯等茄科植物會加劇關節炎症狀。」江守山醫師解釋,因茄科植物含有龍葵鹼(Solanine,又稱茄鹼),會加劇原本易有「關節炎」體質者的疼痛症狀。因此他請患者暫停時用茄科、番茄等食物,更叮囑患者若要吃馬鈴薯,務必要削皮並煮熟才能食用。之後,患者回診時表示,關節疼痛症狀已消除,未再發作。江守山提醒,茄科植物含有植化素,有益人體健康,但可能對於總人口數中的1%者產生促發關節炎疼痛的因子,這類人務必謹慎食用。此外,家醫科醫師李思賢也曾在臉書粉絲專頁分享,茄科植物如番茄、馬鈴薯、茄子、青椒、甜椒等,都是食用起來十分健康的蔬果,但是其中含的茄鹼會讓部分族群有不適的症狀,因此建議有以下症狀的朋友「暫時避開茄科植物」。一、濕疹。二、蕁麻疹。三、呼吸道症狀。四、關節炎。五、自體免疫疾病。六、腸炎。
慢性蕁麻疹確診難、病程久 抑鬱症罹病風險增6倍
正值入秋、天氣變化之時,正是蕁麻疹好發、加劇的時間點。據統計,近500萬國人一生至少會有一次以上症狀,而蕁麻疹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者成因與維持時間大不同,但因為名稱、症狀相近,加上對於疾病的迷思讓民眾難以分辨而延後就診,導致症狀頻繁發作或惡化。適逢10月「世界蕁麻疹日」,為提高病識感與提供患者全面性支持環境,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推出「蕁麻疹資訊站」LINE@,並將疾病具象化為「蕁寶」,打造全方面衛教資訊平台,助民眾及早發現問題與治療。蕁麻疹是國人常見的皮膚病症之一,其中急性蕁麻疹通常為急性過敏,症狀多半在數日或一至二週內消失。反之,當症狀反覆持續六周以上,很大機會就是慢性蕁麻疹。據統計,臺灣高達十六萬人口受慢性蕁麻疹影響,其中以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為大宗,女性罹患風險較男性兩倍。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陳俊賓表示,雖然慢性自發性蕁麻疹一般可依發病時間做簡單區分,但門診觀察許多患者對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具有迷思而延後就醫。像是當全身皮膚會出現形狀不規則、大小不一的紅疹時,患者會以為忍一下就好,或是與急性蕁麻疹、過敏等混淆等,嘗試調整生活習慣、改善環境、避免特定食物等,但卻未好好就醫治療,使得症狀一直反覆出現、無法痊癒。因此,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從出現症狀到確診平均長達兩年,較其他皮膚疾病較久。他提醒,遇到皮膚疾病時要先釐清成因、症狀與發作時間。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大多數和食物、空氣髒污無直接關係,主要成因為自體免疫系統過度活化,進而錯誤地攻擊自身的皮膚組織與觸發炎症反應,難以自然緩解。而在症狀頻繁發作下,將容易合併多種不同疾病,像是甲狀腺炎、焦慮症、抑鬱症、及自體免疫疾病等。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有許多不同的誘發因素,如持續的壓力、過度憂鬱將影響免疫反應,加劇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症狀。陳俊賓醫師進一步說明,持續的炎症反應也會影響大腦中的神經傳遞物質平衡,以及生理的不適也會讓患者感到壓力、無助和焦慮,影響心理健康。國外研究指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症狀嚴重程度與憂鬱、焦慮分數呈顯著正相關。以及1/3的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患者同時罹焦慮或抑鬱症,而得抑鬱症風險更為常人六倍,可見心理問題與症狀環環相扣,增加患者壓力,形成負向循環。而且,慢性自發性麻疹病程久,研究指出半數以上的患者病程會超過一年!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卓雍哲表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為皮膚免疫系統過度活化,如同箭在弦上一般。當誘發因素出現,比如說壓力、慢性發炎等,開始產生蕁麻疹症狀。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的女性病患約為男性的兩倍,門診時常見許多現代的三明治族女性。他分享臨床案例,一名40多歲的劉小姐,身為標準的三明治族群需負擔家庭經濟。不僅對外職場工作繁忙,下班後對內也要面對長輩照顧和孩子成長,進而開始出現不明紅疹,一開始很像是蚊子咬的小疹子,自認為過敏後自行排除奶蛋等過敏源,卻只有得到部分改善後復發,甚至出現情緒不穩定影響日常生活還不自知。但也因為工作繁忙,所以只能抽空去藥局買成藥,但效果也仍然有限。直到工作上下屬以無法承受她「情緒不穩」、「脾氣暴躁」為由提出離職,才驚覺壓力和紅疹已經對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因而開始積極就醫確診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對患者影響深遠,不僅是皮膚上腫脹、搔癢的不適感,以及心理健康的雙重打擊,研究指出七成患者工作效率受影響,平均缺勤率更達三成六,生活品質大打折扣。因此,卓醫師也表示,過往病患習慣以發作時的照片提供給醫師看診,但實際上應有更多、更好的檢測方式可以及早介入與持續治療。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可以依照現行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的治療共識逐步治療,第二代長效型抗組織胺為第一線用藥,須每天服藥。若治療效果不彰,可以考慮依照治療共識的建議,增加長效型抗組織胺的劑量或加入生物製劑進一步治療。在用藥過程中持續記錄蕁麻疹檢測表,並與醫師溝通討論最佳藥物治療策略。另外,壓力管理和保持心理健康也是很重要的輔助治療方式,患者可調整生活節奏與作息,紓解壓力,幫助改善病情。
北部男赴越南富國島染麻疹!疾管署匡列154人 即起提升旅遊疫情警示
疾病管制署今(8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麻疹確定病例,為北部30多歲男性,9月14日至18日赴越南富國島旅遊,9月23日至29日間陸續出現發燒、腹瀉、咳嗽、喉嚨痛等症狀多次就醫,9月29日出現紅疹,再次至醫院急診,當日即安排住院隔離治療,經通報檢驗確診,並已於10月5日出院返家衛生單位已展開各項防治工作,並持續進行接觸者追蹤管理,目前掌握接觸者共計154人,為同住家人3人、非同住家人6人、就醫接觸者145人;接觸者中1人曾出現咳嗽症狀已檢驗陰性排除,其餘均無疑似症狀,預計監測至10月17日。疾管署說明,我國今年累計12例麻疹病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5例為本土病例,另7例為境外移入病例,其中2例感染國家為馬來西亞、2例為航空器群聚感染、其餘3例分別為泰國、柬埔寨及越南。今年本土及境外移入病例數高於2020-2023年同期的0至2例。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麻疹疫情驟升,其中以歐洲區累計報告逾9萬例病例最為嚴峻,東地中海區及非洲區分別報告7萬及6萬餘例次之,西太平洋區及美洲區病例數較低,惟仍達去年同期之4至10倍;整體疫情於1至3月間達高峰,而後逐月緩降,自7月起多已下降至往年同期水準。我國鄰近國家今年疫情亦較往年為高,近期馬來西亞、泰國每月達數百例,馬來西亞已趨緩,而泰國疫情仍呈上升趨勢;惟越南多地傳出疫情上升,胡志明市今年截至9/3累計644例,相較於過去三年僅1例明顯增加,已有至少3名兒童死亡;鑑於該國移入病例至我國,本署於今日提升越南麻疹之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一級:注意(Watch)。疾管署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民眾如有疑似症狀,應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暴露史。同時再次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的幼兒至流行地區。出國時應留意手部衛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建議佩戴口罩,回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及暴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