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症狀
」 麻疹麻疹疫情擴大!台中本土病例再+1 外縣市個案「曾至2酒吧」足跡曝光
麻疹疫情擴大,台中市新增1名麻疹確診者,為2025年以來台中市第二例本土確診個案,為1名40多歲男姓,初步匡列接觸者60人;另台中市衛生局昨(8日)接獲通知,外縣市本土麻疹確診個案於可傳染期間曾到台中2間酒吧,目前匡列接觸者22人。衛生局呼籲市民,如有足跡重疊,請追蹤健康情形,如有症狀請聯繫衛生所,將協助就醫。台中市新增1名確診個案為外縣市醫院群聚案件確定病例匡列的接觸者,1月4日個案被外縣市衛生局匡列,1月6日下午出現發燒腹瀉,1月7日發現出疹、發燒、喉嚨痛等症狀,主動通報後由衛生局轉介醫院採檢,當日晚間獲中央實驗室通知研判確診。該個案可傳染期為1月3日至11日,目前活動史尚無公開場域足跡,已初步匡列接觸者60人,依規定此案預計監測至1月24日。台中市衛生局8日接獲通知,外縣市1本土麻疹確診個案於可傳染期間曾到台中2間酒吧。(圖/台中市衛生局提供)另外,外縣市確診個案則是於去年12月31日至今年1月1日可傳染期間,曾至台中市Nobody Knows Bar及LEFT左派酒吧參與聚會,目前匡列接觸者22人,皆無不適症狀,衛生局提醒市民留意,如有足跡重疊,請依據疾病管制署規定,自與個案最後一次接觸日起,持續追蹤健康情形至麻疹最大潛伏期18天,監測至1月19日止,如有出疹、發燒、咳嗽、流鼻水或結膜炎等疑似麻疹症狀,請主動聯繫居住地衛生所並告知活動史,以利安排就醫。
麻疹預防6重點一次看 中醫師:確診後「皮疹順發才能減熱毒」
近期麻疹疫情升溫,亞東醫院傳統醫學科廖國帆醫師提醒,麻疹是一種高度傳染的病毒性疾病,對幼童、免疫力較弱的成人及孕婦造成的健康威脅不容忽視。在現代醫學強調疫苗接種的重要性之際,中醫亦能在麻疹的防治與護理上提供輔助與支持。廖國帆醫師表示,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透過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播。中醫觀點認為,麻疹屬於「麻毒時邪」,病邪自口鼻侵入,影響肺與脾。病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初期(邪鬱肺衛):病邪鬱滯於肺與體表,症狀包括發熱、咳嗽、流鼻水、眼紅及精神倦怠;見形期(毒入氣分):皮疹自面部開始擴散至全身,伴隨高燒不退,皮疹呈玫瑰紅色;收沒期(陰津耗傷):皮疹逐漸消退,可能伴隨脫皮與色素沉著,患者此時需調養身體,恢復陰津與元氣。中醫治療麻疹強調「麻不厭透」,即鼓勵皮疹順利透發,以減少內部熱毒對正氣的損害。廖國帆醫師表示,治療重點會依病程不同而調整:初期:以辛涼解表、清宣肺衛為主,常用蒲公英、大青葉、升麻、葛根等藥材煎服,以助皮疹順利透發。見形期:疹點出齊且持續發熱,治療重點為涼血解毒,調和正氣與邪氣,以確保病程順利發展。收沒期:皮疹消退後,患者陰津耗損,需養陰益氣、清解餘邪,可選用藥材如鮮蘆根、北沙參、麥冬煎湯代茶飲用,以促進身體恢復。麻疹是一種可防可控的疾病,廖國帆醫師建議,結合現代醫學的疫苗接種與中醫防治,能有效降低麻疹的發病風險。以下為6點預防建議:1.疫苗接種:按計劃完成麻疹疫苗接種,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2.減少暴露風險:麻疹高峰期應避免前往人群密集或通風不良的場所,特別是避免與確診者密切接觸。3.保持環境衛生:保持室內良好通風,臥室內的溫濕度適宜,有助於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4.強化個人衛生:勤洗手、妥善處理鼻喉分泌物,咳嗽或打噴嚏時應用紙巾掩住口鼻,保持衛生。5.飲食與水分補充:發熱與出疹期間,選擇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與油膩食物,恢復期應補充營養以促進身體修復。6.規律作息與運動:保持充足的睡眠與適度的運動,增強免疫力,幫助預防麻疹及其他疾病。廖國帆醫師提醒,一旦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皮疹等疑似麻疹症狀,應儘早就醫。對於高風險人群,如未接種疫苗者或免疫力較弱者,需格外留意,避免延誤治療。若有接觸史者,可在72小時內施打麻疹疫苗,或在6日內注射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降低感染風險。對於已經出現麻疹症狀的患者,除了及早就醫,應積極配合醫師進行適當的治療與中醫調理,以減輕症狀並促進康復。患者應保持居家隔離,避免與他人接觸,減少傳播風險。透過中西醫的綜合防治與護理措施,能顯著減少麻疹帶來的健康威脅,為個人和社會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北部麻疹個案足跡曾到台中! 中捷對「這2站」加強清消
台中市衛生局昨(4)日公布1例北部境外移入麻疹確診個案,曾於去年12月28日可傳染期間在台中搭捷運、高鐵,並在公共場域活動。對此,台中捷運公司正時,接獲衛生局通知後,已針對中捷綠線文心櫻花站、高鐵站等空間加強清消,也提醒旅客若有發燒、呼吸道等身體不適症狀,應佩戴口罩。台中市衛生局說明,該名北部境外移入個案為30多歲男性,曾在去年12月28日上午10時30分從台中捷運綠線文心櫻花站,搭捷運到高鐵站,中午11時30分到烏日臻愛花園飯店,當天下午4時32分到高鐵台中站搭高鐵到台北。中市衛生局公佈足跡籲市民提高警覺。(圖/台中市政府提供)衛生局表示,民眾若有與該案足跡重疊,並出現出疹、發燒、咳嗽、流鼻水或結膜炎等疑似麻疹症狀,請主動聯繫居住地衛生所並告知活動史,以安排就醫診治。為此,中捷公司指出,平時車站及列車均有依排程進行每日清潔消毒作業,在接獲衛生局通知後,立即針對文心櫻花站、高鐵台中站等空間加強清消,列車空間則於夜間停駛後加強清消作業。中捷公司針對旅客常碰觸的設備加強清消。(圖/中捷提供)中捷強調,已經透過旅客資訊顯示系統、車站廣告系統等多元管道,持續宣導旅客搭乘捷運時,若有發燒、呼吸道等身體不適症狀者,請佩戴口罩,希望民眾能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衛生局也呼籲,麻疹傳染力強,可經由空氣、飛沫接觸傳播,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接種MMR(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另提醒台中市各級醫療院所於民眾就醫時應落實TOCC(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群聚史)等資訊詢問,臨床醫師如果發現病人具有出疹、發燒,同時有咳嗽、流鼻水或結膜炎等疑似麻疹症狀,請儘速協助病人適當隔離,並於24小時內完成通報,以利衛生單位爭取防治時效,避免疫情擴大。
路過也會中標!診所示警「病毒界葉問」:恐1傳10人
疾病管制署18日公布新增4名麻疹確定病例,包括3例國內感染及1例境外移入,初步研判為同起群聚事件,而且皆是日前越南境外移入個案40多歲男性,就醫時陪病的家屬、急診就醫接觸之護理人員及環境清潔人員,以及同班機的另一名40多歲男性。對此,有診所也發文示警,麻疹走過路過就可能被傳染,甚至1人傳染10人!根本是「病毒界的葉問」。疾管署18日公布新增4名麻疹確定病例,包括3例國內感染及1例境外移入,國內感染者為30多歲男性(案1)、30多歲女性(案2)及30多歲女性(案3),分別為12月10日公布之越南境外移入個案(中部40多歲男性)就醫接觸者之陪病家屬、急診就醫接觸之護理人員及環境清潔人員;境外移入之40多歲男性(案4),為指標個案同班機旅客,先前已由衛生單位匡列為接觸者進行衛教及追蹤,並於出現疑似症狀後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研判係因搭機過程接觸該名確診個案感染。對此,「新莊波力親子診所」昨(23日)晚間也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經由空氣、飛沫、鼻咽分泌物傳染,麻疹病毒能在空氣中維持2小時的感染力,且傳染力強大,走過路過就可能被傳染,甚至1人傳染10人!根本是病毒界的葉問。至於麻疹症狀有哪些?診所說明,麻疹感染初期症狀如同感冒,會有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等症狀;發燒3至4天後,口腔黏膜上會出現柯氏斑點;感染7至18天後,從耳朵開始發疹,並擴散至臉和全身,持續4至7天,而且「嬰幼兒罹患麻疹可能併發耳炎、肺炎與腦炎,致死率高達5%至10%!」診所續稱,麻疹患者應 隔離,避免傳染給家人。除了按時服用抗病毒藥物,也可以多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B,增強抵抗力。雖然得過麻疹的人具有終身免疫力,「但接種MMR疫苗是最好的預防!」疾管署也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民眾非必要應減少前往醫療院所等容易傳播場所,病患及病患家屬進出醫院或人潮密集的公共場所等,應做好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並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民眾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暴露史。疾管署再次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攜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的幼兒至流行地區,並建議1981年(含)以後出生者,如獲悉前往東南亞國家等流行地區,可經醫師評估接種疫苗後再出國,以降低感染風險。出國時應留意手部衛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建議佩戴口罩,回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及暴露史。
慢性蕁麻疹確診難、病程久 抑鬱症罹病風險增6倍
正值入秋、天氣變化之時,正是蕁麻疹好發、加劇的時間點。據統計,近500萬國人一生至少會有一次以上症狀,而蕁麻疹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者成因與維持時間大不同,但因為名稱、症狀相近,加上對於疾病的迷思讓民眾難以分辨而延後就診,導致症狀頻繁發作或惡化。適逢10月「世界蕁麻疹日」,為提高病識感與提供患者全面性支持環境,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推出「蕁麻疹資訊站」LINE@,並將疾病具象化為「蕁寶」,打造全方面衛教資訊平台,助民眾及早發現問題與治療。蕁麻疹是國人常見的皮膚病症之一,其中急性蕁麻疹通常為急性過敏,症狀多半在數日或一至二週內消失。反之,當症狀反覆持續六周以上,很大機會就是慢性蕁麻疹。據統計,臺灣高達十六萬人口受慢性蕁麻疹影響,其中以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為大宗,女性罹患風險較男性兩倍。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陳俊賓表示,雖然慢性自發性蕁麻疹一般可依發病時間做簡單區分,但門診觀察許多患者對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具有迷思而延後就醫。像是當全身皮膚會出現形狀不規則、大小不一的紅疹時,患者會以為忍一下就好,或是與急性蕁麻疹、過敏等混淆等,嘗試調整生活習慣、改善環境、避免特定食物等,但卻未好好就醫治療,使得症狀一直反覆出現、無法痊癒。因此,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從出現症狀到確診平均長達兩年,較其他皮膚疾病較久。他提醒,遇到皮膚疾病時要先釐清成因、症狀與發作時間。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大多數和食物、空氣髒污無直接關係,主要成因為自體免疫系統過度活化,進而錯誤地攻擊自身的皮膚組織與觸發炎症反應,難以自然緩解。而在症狀頻繁發作下,將容易合併多種不同疾病,像是甲狀腺炎、焦慮症、抑鬱症、及自體免疫疾病等。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有許多不同的誘發因素,如持續的壓力、過度憂鬱將影響免疫反應,加劇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症狀。陳俊賓醫師進一步說明,持續的炎症反應也會影響大腦中的神經傳遞物質平衡,以及生理的不適也會讓患者感到壓力、無助和焦慮,影響心理健康。國外研究指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症狀嚴重程度與憂鬱、焦慮分數呈顯著正相關。以及1/3的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患者同時罹焦慮或抑鬱症,而得抑鬱症風險更為常人六倍,可見心理問題與症狀環環相扣,增加患者壓力,形成負向循環。而且,慢性自發性麻疹病程久,研究指出半數以上的患者病程會超過一年!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卓雍哲表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為皮膚免疫系統過度活化,如同箭在弦上一般。當誘發因素出現,比如說壓力、慢性發炎等,開始產生蕁麻疹症狀。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的女性病患約為男性的兩倍,門診時常見許多現代的三明治族女性。他分享臨床案例,一名40多歲的劉小姐,身為標準的三明治族群需負擔家庭經濟。不僅對外職場工作繁忙,下班後對內也要面對長輩照顧和孩子成長,進而開始出現不明紅疹,一開始很像是蚊子咬的小疹子,自認為過敏後自行排除奶蛋等過敏源,卻只有得到部分改善後復發,甚至出現情緒不穩定影響日常生活還不自知。但也因為工作繁忙,所以只能抽空去藥局買成藥,但效果也仍然有限。直到工作上下屬以無法承受她「情緒不穩」、「脾氣暴躁」為由提出離職,才驚覺壓力和紅疹已經對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因而開始積極就醫確診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對患者影響深遠,不僅是皮膚上腫脹、搔癢的不適感,以及心理健康的雙重打擊,研究指出七成患者工作效率受影響,平均缺勤率更達三成六,生活品質大打折扣。因此,卓醫師也表示,過往病患習慣以發作時的照片提供給醫師看診,但實際上應有更多、更好的檢測方式可以及早介入與持續治療。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可以依照現行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的治療共識逐步治療,第二代長效型抗組織胺為第一線用藥,須每天服藥。若治療效果不彰,可以考慮依照治療共識的建議,增加長效型抗組織胺的劑量或加入生物製劑進一步治療。在用藥過程中持續記錄蕁麻疹檢測表,並與醫師溝通討論最佳藥物治療策略。另外,壓力管理和保持心理健康也是很重要的輔助治療方式,患者可調整生活節奏與作息,紓解壓力,幫助改善病情。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一網打盡 三合一MMR疫苗助長期免疫
聽過MMR疫苗嗎?MMR疫苗指得是可同時預防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MMR)三種疾病的活性減毒疫苗。麻疹症狀:食品藥物管理署(簡稱「食藥署」)說明,麻疹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疾病,會造成發燒、咳嗽及皮疹等,嚴重可能引發中耳炎、腦炎、肺炎,甚至死亡。腮腺炎症狀:常會造成發燒、頭痛及耳下腺腫大,嚴重時會引起腦膜炎、腦炎或聽力受損,如果在青春期感染,有影響生育能力的可能性。德國麻疹症狀:通常症狀比較輕微,如發燒及耳後淋巴結腫大,但若是孕婦感染,可能會對胎兒造成嚴重影響。MMR疫苗三合一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一網打盡接種MMR疫苗可以預防這三種疾病達95%以上,接種後可長期免疫,減少感染他人機率和被感染風險。對「蛋」過敏務必排除施打 在製程上,MMR疫苗是由三種減毒病毒株製成,其中,麻疹與腮腺炎病毒是在雞胚胎細胞中進行培養增殖,德國麻疹病毒是由人類雙套染色體細胞中培養增殖而來。最後再將此三種減毒株經純化、混合等步驟製成疫苗,必須要留意的是孕婦、已知患有嚴重免疫缺失者、以及已知對「蛋」的蛋白質或疫苗某些成份有嚴重過敏者,不予接種MMR疫苗。婦幼族群是公費施打首要對象在臺灣,MMR疫苗公費接種對象包括出生滿12個月的幼兒、滿5歲至入國小前的幼兒、未能於滿1歲後完成2劑MMR疫苗接種的國小學童、本國籍育齡婦女以及外籍配偶育齡婦女。
日本「麻疹群聚航班」累計10人確診!30多歲男前往關西機場也中標
規劃飛往日本旅遊的民眾小心感染!近期日本麻疹疫情大流行,京都一名30多歲男子沒有海外旅遊史卻罹患麻疹,懷疑男子應是在關西機場接觸到搭乘「麻疹群聚航班」的確診者才被傳染。綜合《NHK》、每日放送電視台(MBS)等日媒報導,大阪府昨(13日)宣布,上個月一架降落關西國際機場的阿聯酋航班發生群聚感染,目前已累計10人確診麻疹,而最新一起個案是一名居住在京都市的30多歲男子。大阪府表示,該名男子本月7日開始發燒,隨後皮膚冒出皮疹、斑點等典型的麻疹症狀,雖然男子近期沒有海外旅遊史,但曾在2月前往關西機場,並與搭乘麻疹群聚航班的確診者接觸。對此,日本大阪府也公布男子發病前的確診足跡,包括搭乘近鐵京都線往返丹波橋站-東寺站,轉乘京阪線往返丹波橋站-京橋站,前往星巴克大阪城公園分店外帶餐點,呼籲足跡重疊的民眾如若在3月27日前出現發燒或皮疹等麻疹症狀,請盡速聯繫醫療院所,並配戴口罩立即就醫。事實上,世界衛生組織今年1月已經發布「麻疹緊急警告」,指出隨著新冠疫情解封後,跨境旅遊人潮持續湧現,導致麻疹病毒快速傳播流竄,而疫苗接種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呼籲各國儘快提升疫苗覆蓋率,並做好及時應對措施。
他停止一天吃8顆維他命C卻開始狂掉髮 宋明樺籲「這些要點」:慢慢調整
許多民眾會透過吃保健食品達到養生,不過若服用過量反而會招致反效果。營養師宋明樺表示,一般人服用維他命C的最高劑量建議維持在2000毫克,超過反而會引起身體的反撲;她分享,曾接觸一名為了緩解蕁麻疹的男子,一天狂吃6顆至8顆維他命C,劑量最高達8000毫克,在未見效果後便停止服用,豈料沒過幾天就開始出現掉髮、牙齦出血等症狀。宋明樺在節目《醫師好辣》說,一天內吃維他命C的劑量控制在100毫克至200毫克,對人體的吸收效果最好,若服用過多反而會導致吸收變差,甚至招致身體的反撲。衛生福利部(衛福部)對此也建議,成人一天攝取維他命C的份量應為100毫克至2000毫克。宋明樺分享,曾接觸一名男子為了緩解蕁麻疹,一天狂吃6顆至8顆維他命C,劑量最高達8000毫克,最後不僅原本的蕁麻疹症狀未改善,停止服用後沒過幾天還出現掉髮、牙齦出血、指甲斷裂的情形,只好就醫治療。宋明樺指出,該名男子身體出現的一系列症狀,歸因於「維他命C戒斷症」,「就是當我們的身體長時間處於泡在維生素C裡面的情況下,你一下子完全沒有了,身體就會覺得你是缺乏的狀態,即使你原本吃的量可能已經有到建議的量。」宋明樺呼籲,長期吃高劑量維他命C的民眾,在決定停止服用後,應要透過循序漸進的方式,慢慢停止攝取,「水溶性的膳食纖維一般來說比較不會造成立即性的中毒,但是如果你長時間大劑量的吃,要開始做一些調整的時候,還是要慢慢來。」
AZ疫苗出現副作用!日醫護疑出現「蕁麻疹」 法瑞暫緩接種
英國牛津大學與英國藥廠阿斯利康研發的新冠疫苗(以下簡稱AZ疫苗)接種產生的副作用,導致法國和瑞典醫護人員紛紛請病假,法國衛生當局和瑞典兩個地區已宣布暫緩施打。美國輝瑞藥廠和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聯手研發的新冠疫苗17日在日本開打以來,日本政府20日則首度公布有醫療人員出現疑似蕁麻疹症狀的副作用。法國本月6日開始施打AZ疫苗,有一萬人已經接種,其中149人出現重感冒副作用。北部諾曼第一家醫院指出,AZ疫苗副作用比BNT疫苗強烈;10%至15%的人接種後可能出現副作用,但只是發燒、頭痛及噁心等症狀,通常在12小時內會消退。西南部波爾多一家醫院五成至七成醫護人員接種AZ後出現副作用,院方在公開信要求採購輝瑞疫苗、美國莫德納疫苗代替。瑞典南曼蘭省及耶夫勒堡省有4分之1醫護人員注射AZ疫苗後身體不適,兩省宣布暫停施打疫苗。但兩省都說會恢復接種。德國布倫瑞克一家醫院的醫護人員18日分成不同小組接種AZ疫苗,其中一組有40%成員翌日出現流感症狀需要請病假。衛生部長史巴恩強調,AZ疫苗仍安全、有效。首都柏林市長穆勒警告,假如市民挑選疫苗,他們的接種次序將被排到最後。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有500名醫護聯名抗議,不滿收到AZ疫苗而非輝瑞疫苗。阿斯特捷利康發言人指出,目前不良反應個案符合臨床試驗數據預測,會密切注意情況。日本政府從本月17日起,開始為大約4萬名醫護人員接種BNT疫苗,首相官邸特設推特帳號公布,19日開始接種疫苗的富山縣富山勞災醫院,有醫療人員施打後疑似出現蕁麻疹症狀。政府指出,厚生勞動省將持續努力蒐集有關疑似副作用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