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世綱
」 黃世綱孩子想長高…醫推「1運動」家長秒皺眉 他親自嘗試喘爆:真的不容易
為人父母總是希望自家孩子「高人一等」,除了學習方面,也希望小孩能長得比同齡人更高。對此,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黃世綱透露,對於想長高的孩子來說,每天跳繩500下幾乎是所有兒童內分泌醫師都會給出的建議,但家長每次聽到類似說法,都會不由自主皺起眉頭,他原本有些納悶,直到親自嘗試才發現原因。黃世綱近日在臉書粉專發文,「對於想長高的孩子來說,每天跳繩500下,幾乎是所有兒童內分泌醫師都會給出的建議。但是,在成長門診,好多家長和孩子,聽到這個建議的當下都會皺起眉頭,甚至露出驚訝的表情,好像這是一件難如登天的事…我一直很好奇,如果真的很想長高,到底為什麼這件事這麼難呢?」黃世綱提到,「所以,我最近也開始跳繩,我發現,還真的不容易耶,跳了100下就氣喘噓噓了。不過,也不到完全做不到,慢慢練個一個禮拜,應該可以一次跳完 300-500 下了。那麼,到底為什麼跳繩這麼難呢?是500下要跳很久嗎?還是很困難?不會跳?找不到地方跳?還是小孩不願意跳?」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原本覺得100下就很難了,但後來發現如果每天都跳的小孩來說其實不難,而且男生可以跳更快,我們是今天100、明天200往上加,但跳完真的無敵累就是了」、「因為通常叫小孩跳繩的時候只有一個人,一群人一起跳就又不一樣了」、「是因為太枯燥乏味了」。(圖/翻攝自剛剛好醫師-兒童內分泌 Dr. 黃世綱臉書)
4人中就有1人過重!「兒童肥胖」已成隱形國安危機
開學在即,許多小朋友在暑假吃得多、動得少,可能變胖不少。在台灣,每4名兒童就有1人肥胖,研究顯示,約有7成「小胖子」長大會變成「大胖子」,而且小胖子未來罹患糖尿病風險是一般體態小孩的18倍,進入青春期後,糖尿病、脂肪肝、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疾病可能大爆發,不僅影響成年後工作能力,還增加國家健康支出,兒童肥胖問題有如隱形國安危機。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國小生過重及肥胖率為25.4%,等於每4人就有1人過重或肥胖;國中生過重及肥胖率為29.9%。嘉義基督教醫院減重中心副主任安欣瑜觀察到,門診中很多過重或肥胖兒童,從國小到高中都有,求診時往往已是糖尿病前期。兒童內分泌科醫師黃世綱說,對於過重或肥胖兒童,學校會開立通知單,但家長們往往未警覺肥胖的問題,往往是累積好幾張通知單,或發現小孩脖子出現「黑棘皮」,也就是糖尿病前期症狀,才帶孩子來求診。根據國外研究,高達7成的肥胖兒童在成年後仍然肥胖,慢性疾病風險也大增。黃世綱指出,兒童因為代謝能力好,通常不會直接進展到疾病階段,但肥胖等於埋下未爆彈,一旦進入青春期,因為荷爾蒙變化,糖尿病、脂肪肝、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疾病逐漸浮現,甚至大爆發。安欣瑜認為,台灣肥胖防治大環境不理想,兒童吃太多、太精緻、熱量太高,加上運動少,造就越來越多過重或肥胖兒童。然而,針對肥胖兒童可用的藥物不多,只能改善飲食和運動等生活型態。1名14歲少年走進黃世綱的診間,身高170公分以上、體重逼近3位數,脖子後方到側面有明顯的黑棘皮,進一步檢查發現,他的血糖數值已符合糖尿病診斷定義。最讓醫師印象深刻的是,當時少年推著坐輪椅的媽媽進入診間,原來媽媽也是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而洗腎。黃世綱強調,兒童肥胖不只是疾病問題,背後顯現家庭資源和社經資源的分配問題,這位少年雖聽過很多衛教,但仍無法改善生活型態,意謂已遇到資源上的極限。兒童肥胖問題不容小覷,否則未來會衍生個人健康問題、影響工作能力,整體而言就會增加國家醫療負擔、影響國家生產力,希望相關單位應該及早介入。
微波爐竟是「這東西」印表機 醫籲:外食紙盒千萬別加熱
使用微波爐要注意!近日一位醫師說,微波爐其實是一台環境荷爾蒙的印表機,如果使用不當,會把環境荷爾蒙印進食物裡,「買回來的外食,千萬不要連同商家給的紙盒一起放進微波爐加熱。」開業醫師黃世綱在臉書專頁《剛剛好醫師-兒童內分泌Dr.黃世綱》發文說,「塑膠製品真是無所不在,有些你以為是紙做的餐具,裡頭其實都有著塑膠的成份。以最常見的紙餐盒來說好了,我們都知道,單純的紙,是無法盛裝水或油的,而紙餐盒之所以能盛裝含油含水的食物,是因為紙盒和食物接觸的表面,有著一層稱作『淋膜』的塑膠膜,既防水又防油。」黃世綱表示,雖然淋膜可以耐熱,但紙盒和食物放進去加熱,會讓食物的中高油脂的部位滲油,讓受熱不均勻,「其油溫很有可能會超出紙盒內淋膜的負荷。再加上,如果紙餐盒的製造過程沒有經過嚴格把關,淋膜中若含有塑化劑這類脂溶性的環境荷爾蒙,那麼,在淋膜被破壞時,環境荷爾蒙就會溶進食物的油脂中。於是,整個加熱的過程,微波爐就會成為一台環境荷爾蒙的印表機,將毒素都『印』進食物裡。」黃世綱強調,「買回來的外食,千萬不要連同商家給的紙盒一起放進微波爐加熱」,老婆以前常叫他不要常吃微波食品,保鮮膜也不要放進去微波,「當時我不信邪,這陣子才驚覺,將紙餐盒放進微波爐加熱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行為!看來以後真的要多聽老婆的話了。」黃世綱補充,「目前紙餐盒內部的淋膜材質多為PP(聚丙烯)、LDPE(低密度聚乙烯)、HDPE(高密度聚乙烯),儘管「理論上」不含塑化劑,但是,許多紙餐盒上都沒有標示淋膜的材質,這部分也不容易把關,所以,能避就避,才是上策。」
3歲童乳房發育、經期提早!「修護霜」含雌激素害性早熟 業者認「3批號急回收」
馬偕醫院兒童內分泌科醫師黃世綱近期在臉書撰文示警,許多幼兒因為使用同一款「修護霜」產品而有乳房隆起、經期提早等性早熟狀況。問題產品業者誼辰佳國際實業有限公司28日坦承,We Charming 唯睛品「菁萃深效修護霜」有3批號被檢驗出禁用於化妝品的「雌激素」成分。食品藥物管理署證實,桃園衛生局已經接手調查此案。對此黃世綱表示,女童若有使用到雌激素產品,會造成乳房發育過早和初經提早報到,男童則可能有乳房隆起、乳暈變黑等問題,所幸臨床經驗顯示停用就會改善。馬偕醫師黃世綱臉書發文示警。(圖/翻攝自黃世綱臉書)問題產品業者誼辰佳國際實業有限公司28日發布回收聲明指出,本公司販售之We Charming 唯睛品「菁萃深效修護霜」因製造商生產流程疏失,誤用錯誤原料,導致部分產品成分含有不當成分(雌激素),本公司全面回收以下批號之菁萃深效修護霜:回收批號一:0538,效期2024年12月09日回收批號二:1532,效期2025年03月17日回收批號三:1533,效期2025年05月03日黃世綱於27日發文指出,近期兒童內分泌科醫師陸續發現一些2至3歲幼兒出現乳房隆起等情況就診,其中女孩大多是乳房提早發育,男孩除了乳房發育之外,還有乳暈顏色變黑,甚至有一名3歲多女孩初經報到,結果經醫師詳細追問後,發現這些而通都有一個共通點,他們都在使用一種被歸類為「修護霜」的保養品。不過如果不慎已經使用到問題產品的幼兒,黃世綱也建議不用太擔心,基本上立即停用產品後症狀就會改善,但如果還是很憂心、焦慮,可以找兒科醫師諮詢,到兒童內分泌科擬定追蹤監測計畫。也提醒家長,幼兒相關產品建議還是盡量選擇大廠牌,或專門為小朋友設計開發的產品。食品藥物管理署今28日稍晚也證實,桃園衛生局已接獲此案,調查釐清違規情形與產品數量,不合格產品將會下架回收銷毀。雌激素因為化妝品禁用成分,相關情況恐違反《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可處分2萬至500萬元。
性早熟世代1/疫情另類現象!女孩光速「登大人」 6歲長胸8歲初經報到
疫情不僅徹底改變全球民眾的生活,甚至也改變了女孩的發育節奏?!國外許多研究發現,疫情期間因性早熟求診的孩子竟然倍速成長,一名台北市的醫師發現國內似乎也有同樣情況,一位6歲女童的骨齡原本只是稍微超前、胸部微微隆起,但8歲時遇到疫情竟「光速發育」,1年後骨齡暴增為12.5歲,初經也來潮!2020年3月,當時正值疫情險峻時刻,當時義大利實行嚴格的封城措施,佛羅倫斯梅耶爾兒童醫院觀察到「性早熟的孩子突然變多」,於是成立研究團隊,統計2015~2019年3月的性早熟孩童人數為16人,但2020年同期竟然是37位,創下史無前例的新高紀錄,人數也比之前增加1倍。另一家位於羅馬的耶穌聖嬰兒童醫院也發現相同情況。疫情前,2019年3月到9月這段期間,有87位女孩被診斷為性早熟;2020年疫情開始後,同一段時間,竟然有高達215位女孩因為性早熟來求診,性早熟的發生率甚至增加近1.5倍。「不只國外醫院觀察到這種現象,國內也出現許多這樣的案例!」國泰醫院暨內湖國泰診所小兒科李翊誠醫師說,疫情期間許多8~9歲女孩因初經報到而求診,人數比以往多出許多,其中一位女童尤其令他印象深刻。「這位女童6歲時就因單側胸部微微隆起而求診,檢查後發現骨齡僅略微超前,所以安排定期回診,大約7歲時遇到疫情爆發,所以便沒有持續追蹤,結果1年後小女孩再到醫院時竟然已來初經!」李翊誠坦言,當時他真是嚇了一大跳,因為女童僅有8歲,但當時骨齡竟然已是12.5歲,在短短一年內光速成長。「原本女孩預測身高為160公分,但因為初經來潮,現在縮水到150公分而已。」疫情險峻時,外送、外帶機率大幅增加,過於頻繁接觸塑膠餐具,也可能是導致性早熟孩童增加的原因之一。(示意圖/林士傑攝)疫情到底如何影響女孩的發育?李翊誠說,目前沒有明確的相關研究,只能推測原因,而肥胖是最主要的原因,「長時間待在家中躲病毒,減少許多運動、活動,又攝取過多脂肪,很容易讓體重上升而引發性早熟。」兒童內分泌科醫師黃世綱則在粉絲頁發文表示,接觸3C螢幕時間變長、心理壓力也可能是性早熟的原因。「義大利研究顯示,在區域封鎖的這段期間,孩子每天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增加了2.5個小時,而3C螢幕散發出的藍光會導致人體分泌的褪黑激素減少,因而影響生理時鐘。在動物身上,已經有研究人員觀察到褪黑激素減少會加速青春期的發育。」此外,黃世綱認為封城、疫情所帶來的劇變,也會帶給孩子無形的心理壓力。「孩子無法上學、無法跟朋友直接互動、家長的焦慮、整個社會與生活狀態的劇變,都會讓孩子心底的安全感一點一滴消失,而心理壓力也是造成性早熟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疫情期間或是在家居隔的時間,很多家庭都選擇外帶或是外送食物,經常接觸塑膠容器,也增加了塑化劑的暴露,都可能是造成孩童性早熟的原因。
性早熟世代2/薰衣草精油釀禍?3歲女童竟有分泌物 男童也出現女乳症
調劑身心靈的精油產品,竟然會引發性早熟?中國一名3歲女童不僅胸部隆起,甚至出現分泌物,讓女童媽媽嚇壞了,醫師問診後,發現可能是過於頻繁接觸薰衣草精油所導致,醫師表示,目前無直接證據顯示精油會導致性早熟,但如果孩子已經確診性早熟,建議不要接觸相關產品較好。根據中國媒體報導,3歲女童近一年來時常跟著媽媽一起到美容院,每周一次,每次大約2~3小時,每次女童都會偷抹薰衣草精油,後來洗澡時,媽媽發現女童胸部隆起,而且內褲上有分泌物,和成熟女性生理期之前的狀況相似。醫師檢查女童後,認為是環境荷爾蒙長期刺激所導致的假性發育,建議媽媽讓女童遠離薰衣草精油,一個月後女童的性早熟症狀就消失了。薰衣草精油會誘發性早熟?國泰醫院暨內湖國泰診所小兒科李翊誠醫師表示,國外許多研究都顯示,薰衣草「可能」會引發性早熟,但並沒有證據顯示因果關係。2007年,美國兒童內分泌科醫師布洛赫(Dr. Clifford A. Bloch)發現許多男孩出現女乳症,這些男孩之中,有人用了髮膠,有人用了乳液,有人用了香氛肥皂。這些清潔保養用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含有薰衣草或茶樹精油的成份。布洛赫醫生整理出3個案例,並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專家亨利(Derek V. Henley)討論,亨利於是進行實驗,將人類細胞培養在充滿薰衣草或茶樹精油的培養皿中,結果發現竟會自行啟動一些人體中女性荷爾蒙才能驅動的基因,換句話說,薰衣草與茶樹精油有著女性荷爾蒙的作用,該研究也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2019年,美國國家環境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泰勒拉姆西一項研究發表在《臨床內分泌與代謝期刊》上,發現4名兒童暴露在含有薰衣草精油的香水、沐浴乳、室內擴香器等產品後,胸部逐漸隆起,在停止使用這些產品後,乳房在3~6個月內便消退回原來的模樣。這些研究一出,也讓精油愛好者相當不滿,認為這些研究並未經過嚴謹設計,既沒有標示研究精油的成分、品牌,也沒有排除定香劑、塑膠包裝等其他物質的干擾因子,另外,必須使用濃度極高的精油,人體細胞才會有反應,但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可能使用如此大量的精油,所以不能證明精油與性早熟之間的關聯性。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專家曾針對人類細胞與薰衣草、茶樹精油進行實驗,結果發現驅動女性荷爾蒙基因,但此實驗也被批評精油濃度過於大量,與現實生活不符。(示意圖/Niehs提供)兒童內分泌科醫師黃世綱在粉絲頁上撰文表示,當初布洛赫醫生是因為案例都有接觸薰衣草、茶樹精油,因此才進一步針對這2種精油進行研究,其他精油或花香並沒有相關疑慮。黃世綱認為,這些以精油與性早熟為主題的醫學文獻所作出的結論,都只是依據極少數案例產生的「推測」,或是依據細胞實驗結果而作出的「推論」。精油與性早熟之間,缺乏有系統的大型實驗,既有的文獻則難以推導出精油與胸部發育之間明確的因果關係,所以黃世綱自己認為「精油不會導致性早熟」。那到底可不可以使用精油?黃世綱認為,如果本來就有使用精油、或考慮使用精油的家庭,雖然不必過度恐懼會導致性早熟,但黃世綱建議選擇大廠牌且標示清楚的產品,安全性較有保障。如果有孩子已被確診性早熟,黃世綱則建議先評估再考慮使用精油。「雖然沒有明確證據指出精油會導致性早熟,但是『沒有證據』和『保證不會』之間,還是有一段不小的落差。加上精油製造過程中使用的容器與化合物,其安全性如何?是否有會影響人類發育的環境荷爾蒙?這也無從查證。」所以,除非有非使用不可的理由,否則還是應盡量避免。
骨齡只能照左手? 馬偕醫揭背後殘酷真相:再無法冷靜回答
許多家長為了掌握孩子的發育狀況,常會帶小孩去「照骨齡」,但也往往都有著相同的疑問,為什麼照骨齡都是照左手?對此,淡水馬偕醫院兒童內分泌科主治醫師黃世綱則提出解答,原來竟是因為歐美地區過往有許多童工頻繁出入高風險場所工作,使得許多孩童無法擁有完整的右手,當時的科學家才會以左手當作骨齡判讀標準,背後原因曝光後,讓不少網友感到鼻酸。黃世綱去年底(2021年)在臉書發文表示,自己經常被家長問及照骨齡為什麼是照左手的問題,「是右手使用頻率高,所以會影響判讀的結果嗎?」隨著提問的次數增加,也讓他產生了疑惑,在查閱文獻後才得知背後的驚人真相,竟是與歐美的童工工作性質有關。黃世綱在臉書說明,骨齡判讀的標準,建立於20世紀的初期到中期;當時歐美有大量童工,每天冒著生命危險深入煤礦與高溫的玻璃工廠工作,雖然孩子無法負擔粗重的作業,但因其嬌小的身軀可以進到大人無法深入的區域,因此特別受到雇主青睞,「在那樣隨時會發生工傷意外的環境下,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擁有完整的右手。黃世綱沉痛說道,「雙手健在,是孩子每日工作時,最微不足道的盼望⋯當時的科學家,因此選擇了左手X光當作骨齡判讀的標準。」他直言,在了解這段歷史故事後,日後每當有人問起這個問題,他再也無法冷靜回答,「畢竟,這背後的故事,是這麼樣的讓人鼻酸。」黃世綱在文末表示,依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的統計,直到2020年,全球仍有1億6000萬名童工;其中更有超過一半是5至11歲的孩子,「世界上,某個不知名的角落,仍有許多我們不認識的孩子,失學、飢餓、持續的、日復一日的,工作著。而他,不一定和我們一樣,擁有完整的慣用手⋯。」許多網友看過文章後,也紛紛不捨留言,「一段有洋蔥的故事」、「沒想到真相讓人鼻酸淚奔」、「原來背後有這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