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兆杰
」力抗健康殺手!5癌篩檢若陽性就安排就醫 6月起正式上路
癌症是國人的健康殺手,2020年共12萬1979人確診癌症,平均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為助民眾及早治療,衛福部今年投入5億預算,推動「全民健康保險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主動安排癌症篩檢陽性者就醫,針對篩檢、衛教的醫療院所補助400~800點,而負責診斷、治療的醫療院所則補助1200~1700點,盼將追陽率提高到9成以上。國健署統計,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肺癌第0~1期的5年存活率皆超過9成,口腔癌則有7至8成以上。其中,乳癌第0~1期、肺癌第0期的5年存活率高達100%,這顯示了及早確診、治療的重要性。健保署、國健署攜手推動「全民健康保險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6月1日正式上路,建立從篩檢、追蹤到確診的完整機制。針對大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乳癌及肺癌5種癌症篩檢結果異常的個案,開啟「主動追陽」模式,進行健康指導,並依個案意願安排就醫,完成診斷和治療。衛福部長薛瑞元說,過去癌症篩檢的追陽率僅8成,若陽性個案跑掉,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變成晚期的癌症。及早治療者,手術就能處理,成本與晚期的標靶、重粒子、質子治療差很多。此次衛福部投入5億預算,盼將追陽率提升至9成以上,病人便不至於喪失性命,同時也能節省健保資源。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長黃兆杰說,6月起,健保補助進行癌症篩檢的醫療院所每案400~800點,負責衛教、轉診等工作。至於負責診斷的醫療院所,補助金額則介於1200~1700點間。薛瑞元呼籲全民,為了自己和家人,請符合資格者定期接受篩檢,配合後續追蹤、治療,降低癌症所帶來的威脅。
輔大數位健康技術國際研討會登場 產官學專家齊聚探新趨勢
天主教輔仁大學醫學院數據科學中心昨(16)日舉辦首屆數位健康技術國際研討會「運用數位弭平健保與臨床資訊落差,為民眾健康賦權」,邀集國內外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數位健康在診斷、預測、治療的最新趨勢和應用,以及健保給付的限制和挑戰。輔大醫學院葉炳強院長開幕致詞時指出,此次大力邀集海內外產官學專家齊聚一堂,企盼為我國數位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發展發揮影響力,攜手提高病患照護品質與醫療效能。主辦單位輔大數據科學中心執行長蒲若芳博士表示,期待透過國內外專家學者集思廣益,促進病患參與數位健康、加強臨床實踐和健康政策之間的溝通與協作,以推動數位健康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與發展。數位健康技術的應用十分廣泛,包含數據分析與運用、電子病歷、遠端診療、健康監測等。台北醫學大學數據處數據長許明暉教授發表專題演講時說明,運用數位健康技術將可突破過去的醫療限制,對於診斷、治療、疾病預測、促進研究發展等皆有幫助。而新冠疫情更成為加速器,健保署黃兆杰組長舉例,疫情之下政府對遠距醫療、視訊診療等都有相關推動與放寬。然數位健康技術的推動仍需法源、財政、科技以及真實數據等共同並進。遠從英國來台與會的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專家英國格拉斯哥大學Olivia Wu教授與Neil Hawkins教授以慢性肺阻塞、心臟衰竭及醫療監測系統為例,展現數位科技對於獲取真實數據,用以判斷醫療品質的具體成果,說明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數位健康科技能協助資源投入更精準的領域。當數位健康科技的重要性持續攀升,然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該如何正面迎接數位健康技術帶來的變化,調整政策制定、提升醫療照護品質也是研討會的另一大亮點。國衛院邱弘毅所長說明,數位健康科技將使以病患為核心的醫療運作更加落實,搭配電子病例、穿戴式裝置等可更精準掌握身體數值、及生活型態改變對於健康的影響,提升病患對行為改變的意願、進而提升醫療照護品質。而數位健康技術所帶來的改變,也該同步作為醫療決策、評估健保資源配置合理性的依據。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朱基銘教授則認為,委託專責單位建立醫療資訊共享與整合平台,將有助推動醫療數據的管理與運用。台灣資安產業發展協會毛敬豪副理事長則提醒,數位化發展的同時,也需重視資料隱私與保密性,避免敏感資訊外洩、被駭客入侵等安全風險。據統計顯示,醫學資訊大約每73天就會翻倍一次,且70%的醫療決策受實驗室檢測資料影響,想要有效管理與運用,除了學術界和公部門外,產業界的投入也是至關重要的。台灣羅氏診斷總經理吳慶城分享,提升預防、治療、照護到健保制度規劃相關層面,可運用優質的檢驗設備、整合性的技術與支援系統作為助力,確保數據應用的可靠準確和安全,改善各階段的照護方式,早期發現並診斷疾病、適時提供正確的藥物,即時監測疾病進展及治療結果。郭旭崧教授補充說明,我國健保大數據正像是一個寶庫,蘊含豐富的健康訊息值得更多產業學術界共同挖掘,提供民眾更好的醫療照護品質。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署長呂正華在閉幕致詞中表示,數位健康技術的應用和發展需要跨領域合作是產官學的共識,很高興輔大籌辦本次的國際研討會,共同推廣我國數位健康發展,期待各方攜手共同造福更多民眾。
醫界譙翻!健保署政策急轉彎 廢止「自付差額特材上限」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上月宣布,八大類352項自付醫材差額上限,由健保部份給付,差額則由民眾自行負擔,引發醫界強烈反彈。健保署經歷外界1個多月的炮火,終於在昨(24日)宣布廢止八大類自付差額特材收費上限。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黃兆杰對此表示,署內花了1個月的時間討論此事,終於做出結論,決定以「極端值方式」方式處理。若八大類醫材自付額超過極端值,將柔性勸導調降,並於健保資訊網服務系統設定提醒回饋特約醫療機構機制,朝動態監控管理,並建立價格透明之醫材比價網,讓醫師與病人共享使用決策,避免民眾花費過高。 (圖/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據《聯合報》報導,黃兆杰透露衛福部長陳時中在3月時曾認為應該先處理極端值、功能分類更細緻及建立更透明平台供民眾使用,例如原本只有六大類的人工水晶體,就是因為聽取了眼科醫學會的建議,才會再細分為八大類。黃兆杰認為醫材種類繁多,個別的極端值數據皆需與各醫學會討論後再行處理;由於縣市衛生局皆有價格管控的措施,黃兆杰強調,一旦發現自付差額特材屬於極端值,將要求醫療院所出面說明檢討,但不會以罰則來處理。
【世上只有窮病5】自費藥健保署不能納管 主管機關食藥署未盡市場管理之責
根據2016年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最新資料顯示,2016年共新增13,488人,肺腺癌就佔9,183人。而且女性有82%罹患肺腺癌,男性則為49%,一般早期多無明顯症狀。台灣在2016年有9,372人死於肺癌,佔全體死亡人數5.4%,都是男女罹癌死亡原因第一名,肺癌的問題其實很嚴重,但孟藥為何沒納管呢?本刊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藥署)詢問,食藥署回答確有接到民眾申請孟藥進口,但目前沒有核准,因為孟藥僅為學名藥,原廠藥在台灣有藥證,是不能進口的。至於為何民眾能輕易取得孟藥?顯然食藥署沒有做市場管理,連市場發生什麼事都不知道!更甭提關注民眾權益、讓假孟藥現形。本刊向衛生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健保署)詢問,健保署表示,有聽聞孟加拉學名藥的存在,至於專案進口的部分,則是食藥署的權責範圍,還是建議使用有藥證的原廠藥較佳。民眾選擇使用自費藥物,無論藥物的來源,並不會出現在健保系統中,故健保署也無法納管。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黃兆杰表示,雖耳聞孟藥的存在,但建議民眾還是選擇原廠藥較好。(圖/黃兆杰提供)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李岡遠則表示,知悉有孟藥的存在,但藥效及成分無從進行檢驗,比較沒保障,而且副作用可能也比較大。「肺癌患者早期發現的三成可以靠開刀治療,七成還是要靠藥物治療。而泰格莎(Tagrisso)有很好的治療效果,約二五%的病患還是得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