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柏勳
」 心肌梗塞猝死不分年齡「65歲前後僅差3%」 高血脂患者風險增3倍
根據衛生福利部111年死因統計結果,國內十大死因包含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疾病,這四種疾病直接或間接與動脈粥狀硬化有關。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態變遷調查結果顯示,台灣18 歲以上成年人,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脂,而造成血管阻塞的主因之一,便是高血脂以及其延伸的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健保署長石崇良也指出,近十年來,我國心血管疾病病人數持續增加,其中,高達79%源於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據108年其延伸的住院醫療費用約佔健保支出10%、將近638億元。所幸,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約80%心血管疾病可以預防,提升國人對高血脂的病識感與血脂數值的重視刻不容緩。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暨臺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柏勳表示,許多中壯年族群存在「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是長輩才會有的疾病」的迷思,但事實上絕非如此,檢視各年齡層的心臟疾病死亡比例,更發現驚人的結果,25至64歲的青壯年、中壯年族群,其死亡比例竟與65歲以上長輩激似、僅相差3%左右。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秘書長暨成大內科部部主任劉秉彥指出,高血脂病人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為健康民眾的3倍,而主要原因就是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多。低密度脂蛋白如同亂丟垃圾的壞人,會把膽固醇丟在血管壁上,隨著「垃圾」越來越多,血管便會變得越來越狹窄。隨著可以通過的血液變少,體力變差、頭暈嗜睡等症狀便會接踵而來,血管堵塞的機率也會隨之增加,且「堵哪裡,壞哪裡」,若堵塞在心臟血管,會引起急性心肌梗塞;發生在腦內,會造成腦中風;出現在周邊動脈,則會造成周邊血管阻塞等。除此之外,其他三高疾病、脂肪肝、慢性腎臟病的風險也會有所增加。黃柏勳說,每年定期篩檢、了解自身血脂數值是血脂控制最關鍵的第一步。然而,我國高血脂診斷率僅有52%、僅半數國人知道自己罹病,對比同為三高的糖尿病與高血壓,前者診斷率高達77%、後者也有63%。放眼亞洲地區,更是遠低於日本的80%、韓國的63%。在血脂控制想要贏日、韓,國人仍需努力。劉秉彥秘書長進一步提醒,許多長輩會誤以為服藥對身體健康不好,用保健食品降血脂即可,但事實上,約7成5的膽固醇問題是源於基因影響,僅有2成5與飲食有關,保健食品對控制血脂的成效有限,若誤信偏方,還可能導致肝功能變差,健康、經濟都受全面衝擊。黃柏勳指出,想要擊退高血脂的陰霾,先了解自身血脂是最重要的事。若忘記自已血脂數值或控制標準,只要打開《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即可快速檢視相關數值與衛教資源。根據過往經驗,發生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在療程展開一年後,高達三分之一的病人中斷服藥;兩年後,更有超過一半病人放棄治療。提醒民眾,若對療程有任何疑慮,也切莫聽信偏方或中斷治療,透過與醫師配合,才能奪回人生主導權,享受暢心無阻的「心」健康。
每4人中就有1人血脂超標 死亡風險增2.13倍
你的血脂治療達標了嗎?研究發現,冠心症患者有近6成會合併發生中風、近七成合併周邊動脈疾病,卻僅5成曾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在100 mg/dL以內。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中華民國心臟學會、臺灣腦中風學會、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聯合公布2022年最新版《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更新高風險族群的治療目標,建議將LDL-C指數降至70mg/dL或更低(小於55 mg/dL),藉此降低併發心、腦、周邊血管之嚴重疾病的機會。醫師亦提醒疫情期間,許多民眾因害怕染疫而減少或自行取消回診;然而國外研究指出,高血脂患者的死亡風險較正常人增加2.13 倍,醫師呼籲患者應積極治療切勿自行停藥。根據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20歲以上國人高血脂的盛行率高達25.6%,即每4人就有1人血脂指數超標,相較於102-105年的調查上升了近14%。而根據衛福部公布的109年國人十大死因,與高血脂相關的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高居第2及第4名;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暨台北榮民總醫院黃柏勳教授指出,同時合併有「缺血性腦中風」、「冠心症」、「周邊動脈疾病」等三類型疾病者,是高血脂族群中的高風險族群,更應嚴加控管血脂。研究顯示,LDL-C每增加39mg/dL,將增加25%的缺血性腦中風風險、40%的冠心症風險,除中風外,也會增加心肌梗塞、心絞痛等發生機率;而當LDL-C增加10mg/dL,則會提升10%的周邊動脈疾病風險,嚴重時可能導致死亡。黃柏勳理事長解釋道,中風、冠心症、周邊動脈疾病並非個別獨立,而是互相牽引、有著環環相扣的緊密關聯性,例如近6成冠心症患者會同時合併中風、近7成合併周邊動脈疾病,有鑑於此,高風險患者應積極降低LDL-C指數,才能避免陷入嚴重心血管疾病的負循環中。「兩位做心導管手術的病人,第一位術後穩定服用降血脂藥物,血脂控制良好病情穩定,第二位病人不按時服用藥物且擅自停藥,一年多後又再次發生嚴重的心血管事件……」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秘書長暨台北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部主任兼介入性心血管科主任黃啟宏醫師強調,曾罹患心、腦、周邊血管疾病的高血脂患者應該嚴加控制血脂;若隨意停藥,再次發生心、腦血管事件機率就越高!成大醫院內科部主任李貽恒教授強調,高風險患者應盡早使用中高強度的Statin史他汀類降血脂藥物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續發風險,建議患者應與醫師詳加討論、穩定服藥,降低高血脂及其相關的心血管併發症對健康帶來的危機。
【藝術饗宴情報】isart gallery御書房藝廊 超前部署數位平台
2020年全球籠罩在新冠肺炎疫情漩渦中,在藝術界也造成的瞬間衝擊,許多實體展覽和藝博會相繼取消,國際上不少知名畫廊也開始嘗試線上展售,以度過艱困的經營危機。後疫情時代,數位轉型是必然趨勢,「isart gallery 御書房藝廊」為台灣超前展開數位轉型的先驅藝廊,早在民國101年,即8年前,就推出藝術品線上展售平台,多年來致力於藝術線上交易的推廣,公開透明呈現藝術品的價值與價格,並經營累積不少消費藏家,因此今年不受疫情影響,逆勢成長交出亮眼成績單。isart gallery線上交易平台 台灣藝廊轉型數位先驅一手打造「isart gallery御書房藝廊」線上藝廊交易平台的藝廊總監Veronica Wang王品茜,年輕又亮眼,舉手投足間總散發一股優雅氣質,聊起當代藝術,眼神更散發著熱忱與使命感。「isart gallery御書房藝廊」源自於高雄御書房生活藝術空間,由Veronica的母親於1984年創辦,在高雄藝文圈默默耕耘超過30載,是許多世代的高雄人共同記憶的空間,更陪伴過無數藝術家茁壯成大師級人物。藝廊總監VeronicaWang王品茜 以前瞻視野注入創新與改變出身藝文世家,Veronica自小沉浸在藝術氛圍中,耳濡目染培養出獨道的鑑賞力,在美國就讀藝術學院學成歸國後,開始為「isart gallery御書房藝廊」注入創新與改變。首先在實體畫廊部分,高雄畫廊結合「餐飲」,台北則以「家具」佈置出居家生活感,讓藝廊成為有溫度的、可以很放鬆的空間。其中,最重要的革新,就是成立線上藝廊平台。年輕世代有不同的消費語言,Veronica掌握了數位化消費模式的脈動,將藝廊畫作上架到網路平台展售,跨越創作者、藝術品、消費者三方的空間與時間鴻溝。消費者可輕鬆點選,從尋找藝術家或藝術品類別,去挑選自己喜歡的媒材、尺寸、風格或色系,甚至可依自己預算點選。線上藝廊進化改版 家居搭配任你玩isart gallery線上藝廊平台近期也將再進化改版,推出更貼近消費者使用習慣的進化版頁面,融合居家情境並搭配遊戲感設計,讓民眾只要滑滑手機,就可挑選喜歡的藝術品,置放在不同氛圍或色系的客廳或餐廳裡,感受不同藝術品與空間搭配的美學質感,包含不同畫作尺寸,在居家空間中比例配置視覺等,都可以更具象化呈現,讓上網買藝術品,就跟買服飾、3C產品一般輕鬆,透明化的標價,也不再讓人望而卻步。「藝術,不僅是一種語言,它超越了文字及口述表達,能很誠實且直接給予感官豐富訊息,是一種能立即引起共鳴與感動的傳達感受方式。這樣的美好事物,應該要更自然且無時不刻地存在我們的生活裡。」Veronica表示,她創立isart gallery線上藝廊的初衷,就是要撇除過去一般民眾對藝術品高不可攀的印象。過去藝廊作品不太會標價,就算有個公定價,也可能發生私下給不同折扣狀況。「不透明的標價及交易模式,會讓一般民眾對購買藝術品產生恐懼感。如今透過isart gallery線上藝廊的透明平台,即可去除如此疑慮,作品價格清楚列出,並可受公評。」Veronica說。Veronica近一步表示,isartgallery線上藝廊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幫助大家踏出接觸藝術的第一步,因為藝廊經營不僅是藝術品買賣而已,更包含了藝術家經營、藝術生活的推廣、公益回饋,對藝術產業發展與未來,更需具前瞻性的專業眼光。「很多時候,消費者並無法分辨,他買的是到底是藝術品或只是裝飾品?『藝術品』跟『藝品』,差一個字,價值就差很多,這也是專業藝廊存在的價值。」當代藝術即不斷持續創新當代藝術的重要精神之一,即是不斷持續地創新。關於創新,Veronica總有想不完的創意,她所策劃的藝術家張子晴個展「名人故事」系列計畫,邀來黃子佼、黃大煒、盧廣仲、陳綺貞、嚴長壽、周曉涵、梁正群、米其林主廚RyogoTahara…等名人,向藝術家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每個動人故事最後都化為一幅幅充滿張力的抽象畫,獨具創意的策展概念,成功掀起熱議話題,也讓民眾看見台灣的豐沛創作能量。除了持續進行中的「名人故事」系列計畫,目前畫廊推出的多種媒材創作的藝術聯展,展出劉文瑄、黃柏勳、林慧琪、劉鳳鴒、郝經芳&王令杰、蘇誼亭及黃至正等多位藝術家作品,如同8年前就超前展開的數位轉型計畫,「isartgallery 御書房藝廊」總是求新求變,嘗試透過各種創新的藝廊推廣模式,進行藝術分享和體驗,為所有人打開藝術之門,讓藝術品不再遙不可及。isartgallery御書房藝廊 線上藝廊:https://isart.tw實體藝廊:(採預約制)台北: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161巷15號 高雄:苓雅區林泉街8巷30號聯絡方式:IG、FB:isart Gallery 御書房藝廊Email: isartgallery.info@gmail.com
每5人就有1人油脂超標 年輕族群心血管疾病暴增
從國民健康署最新公布之2016-2018年國人三高盛行率可看出,台灣18歲以上成人有21.63%為高血脂族群,平均每五人之中就有一人的總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超標,或正在服用降血脂藥物治療。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李貽恆醫師指出,儘管心血管疾病原因與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及吸菸習慣有關,但台灣研究論文發現,當前台灣與全球心血管疾病老年人口的發生率並未增加,反而55歲以下年輕族群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數據陡增,且深究病史發現,該族群併發其他二高的狀況並不顯著,但有高血脂問題的人口增加幅度卻很大,因此可推斷,心血管疾病年輕化的關鍵,恐怕就在最令民眾無感、較難居家檢測的「高血脂」問題上。「高血脂」最重要的指標就是低密度膽固醇(LDL-C),又被稱作壞膽固醇,長期濃度過高會積累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發炎、動脈硬化與血管堵塞,導致心肌梗塞或腦中風。李貽恆理事長表示,台灣55歲以下的患者大多是家庭主要經濟來源。一旦發生心肌梗塞,復發致命性心血管疾病事件機率就高達20-30%,這表示,在三個心肌梗塞倖存者中,就有一個在一年內會再次受到心血管疾病打擊,不僅恐失去寶貴生命或行動能力,日常居家照護更影響到全家人的生活,成為國家經濟的重大損失及醫療社福體系的壓力。經濟學人智庫報告指出,近8成的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或中風,是可以事先預防的,如降低低密度膽固醇(LDL-C),達到LDL-C治療目標,即可有效降低疾病發生率。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祕書長黃柏勳醫師表示,根據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學會提出的臨床治療指引,高風險族群如急性冠心症與冠狀動脈血管疾病患者,其低密度膽固醇(LDL-C)建議治療目標為70mg/dL,若急性冠心症合併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則可以更積極控制在55mg/dL以下。黃柏勳醫師分享,前陣子診間曾收治一名年約50歲的冠狀動脈血管疾病置放血管支架患者,初期以口服藥物治療半年,其低密度膽固醇(LDL-C)指標雖從原本的190mg/dL開始逐月降低,卻仍超過130mg/dL,考量患者年紀仍屬中年且已有心血管疾病病史,醫師建議患者可評估較積極的治療策略,合併使用針劑藥物,終於成功將LDL-C控制在70 mg/dL內。黃柏勳醫師分析,傳統的血脂藥物治療方式以每日口服為主,其成分可減少低密度膽固醇的生成,達到40%-50%的治療目標,但部分患者會有肌肉痠痛、肝指數上升等副作用,且復發機率較高;目前已有針劑型態的治療選擇,可加速代謝低密度膽固醇,降低口服降低膽固醇藥物副作用,於治療目標上有機會達到9成的達標率,建議在一年內曾發生過心肌梗塞、或有慢性疾病的高風險族群,可與醫師討論更積極的降膽固醇治療策略。
【要命膽固醇3】降指數有新藥 死亡風險驟降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祕書長黃柏勳指出,心肌梗塞的高風險族群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患者、吸菸者、家族遺傳、高油飲食者等等,「這些高風險族群,至少要將膽固醇指數控制在100mg/dl以下,若能降到70最好;根據2019年歐洲心臟學會治療指引,最後得調降到55以下。所以膽固醇指數應降到愈低愈好,特別是極高風險患者,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壞的膽固醇,就像血管裡的沙子附著在血管壁上,當血管壁細胞間有裂縫時,就會鑽進血管內造成內壁發炎,慢慢地形成粥狀斑塊,造成血管內部狹窄;當血壓過大,就可能讓斑塊掉落,導致血栓,引起心肌梗塞。」黃柏勳說。醫師黃柏勳指出,膽固醇造成心肌梗塞,比三酸甘油酯還來得危險。(圖/醫師黃柏勳提供)黃柏勳說,若要將膽固醇的數值降到這麼低,以前要使用高劑量藥物,但現在有新型降膽固醇藥物PCSK9抑制劑,可以讓血管內壞膽固醇受體重複利用,達到降低數值的目的;研究更顯示,PCSK9抑制劑可以進一步降低腦中風、心肌缺血等,或減少死亡發生風險達15%以上。維持正常生活作息與低油飲食習慣,是預防高膽固醇的基本作法;如果數值還是無法降低,就應該與醫師討論是否該用藥物治療;如果服用藥物,膽固醇數值還是控制得不好,可以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調整處方,改用新型藥物控制。
【要命膽固醇1】年輕人也逃不過 心肌梗塞照樣上身
一份長達7年的研究指出,年輕型心肌梗塞(發生年齡低於55歲)患者中,罹患糖尿病與高血壓的比例並沒有增加,反倒是高膽固醇患者7年來多了2成,面對突如其來的心肌梗塞,除了害怕,其實你還能有更積極的作為:控制你的血脂,特別是膽固醇!「兩次瀕臨生死邊緣,我真的下定決心要積極控制我的膽固醇了!」才五十歲的郭先生,突然昏倒被送到急診室,因高血脂、高血壓造成心臟血管嚴重阻塞,被診斷出急性冠心症,必須裝支架才能打通血路。因高膽固醇引發的年輕型心肌梗塞患者,近年增加兩成,必須透過置放心血管支架打通血路。(圖/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提供)順利出院後,郭先生開始用藥物控制膽固醇,但還是經常出現胸悶、頭痛的情形,追蹤後發現,血脂與血壓依然超標。他心想:「都吃藥控制也裝支架了,應該沒有問題了吧!」沒想到兩年內兩次因心肌梗塞入院;還好及時發現,醫師才能從死神手上,再次把他搶救回來。「其實很多人不知道,膽固醇是造成心肌梗塞的元兇!」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祕書長黃柏勳解釋,血脂分成兩種,一個是三酸甘油酯,一個是膽固醇。如果從心肌梗塞的成因來看,膽固醇遠比三酸甘油酯來得危險。「壞的膽固醇,就像血管裡的沙子附著在血管壁上,當血管壁細胞間有裂縫時,就會鑽進血管內造成內壁發炎,慢慢地形成粥狀斑塊,造成血管內部狹窄;當血壓過大,就可能讓斑塊掉落,導致血栓,引起心肌梗塞。」黃柏勳說。醫師黃柏勳指出,膽固醇造成心肌梗塞,比三酸甘油酯還來得危險。(圖/醫師黃柏勳提供)雖然造成心肌梗塞的風險因子中,糖尿病與高血壓占多數,研究卻顯示,高膽固醇近幾年已然成為新的兇手。一份長達七年的研究指出,在年輕型心肌梗塞患者中(發生年齡低於五十五歲),罹患糖尿病與高血壓的比例並沒有增加,反倒是高膽固醇的比例提升了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