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戶寶寶
」 黑戶寶寶 移工 楊婕妤 國籍法 黑戶無戶籍「黑戶寶寶」協尋中 有15歲小孩未曾上過學
新竹1名外籍看護工在房間獨自產子的影片在網路上瘋傳,引發熱議。據勞動部統計,移工在台生子的件數不斷增加,2018年領取生育給付有974人,2022年飆升達4773人,而無戶籍「黑戶寶寶」仍有705名在協尋中。關愛之家創辦人楊婕妤認為,應該把移工視成國人對待,避免有失聯問題。台灣在開放引進移工初期,曾有「禁孕條款」,所以有人生子後遺棄或是失聯,孩子成為無戶籍的黑戶寶寶, 政府2015年取消妊娠檢查,並明文禁止雇主以移工懷孕為由終止聘雇契約,但仍有女性移工因擔心懷孕被送回國,選擇失聯。楊婕妤說,未來會有更多移工寶寶需要安置,她認為,合法移工的孩子就醫、就學沒有太大問題,只要雇主同意,不少案例是同住,例如有鄉下阿嬤與看護相依為命,認為家中多個小孩也不錯;有廠工每天接送小孩上下學、至今已小學3年級。不過,也有很多移工失聯後生下孩子,為了養家、賺錢留在台灣,但孩子除非特案處理,否則難以就醫、就學,甚至有未曾上過學的15歲移工孩子滯留在台灣。勞動部調查指出,懷孕移工中非預期性懷孕高達50%,1項委外訪問的調查更發現,這些女性移工如果懷孕,僅有16.4%會把子女留在台灣照顧,而考慮回國原因中,以沒有人幫忙照顧小孩占了63.2%、無法負擔原有工作則有33.1%,另有28.6%是無法負擔育兒費用。在實際訪問在台有懷孕經驗的68名移工中,懷孕的移工有38.2%選擇回國,也有30.9%維持同雇主及工作內容,但有1.5%遭強迫解約。勞動部跨國勞動力管理組組長蘇裕國說,目前全台已成立3處婦幼諮詢服務中心,提供合法移工暫置其子女,今年至今已提供200人次,由於在台養育孩子成本相對其母國較高,因此約有7至8成移工在台生子後選擇返國。所以,除盡速訂定相關權益指引之外,考量非預期性懷孕比率高,將積極宣導避孕教育。
無國籍人球1/國籍法修法解套機構監護黑戶寶寶 無國籍新二代仍成法律局外人
立法院三讀通過《國籍法》修正案,目前由機構負責監護的無國籍「黑戶寶寶」,未來機構監護人將可以主動為其申請歸化為中華民國國籍,徹底解決黑戶寶寶的身份問題。台灣在台移工超過76萬名,其中約40萬為女性移工,失聯移工逾8.6萬名。部份移工來台期間與外籍人士或同國籍移工發生情愫,進而生下小孩。依現行《國籍法》規定,除非父母不可考或均無國籍者的前提下,出生者才能具備中華民國國籍,因此前述的狀況下,許多小孩出生後並不能取得中華民國國籍,而成為黑戶寶寶。為了解決黑戶寶寶的權益爭議,這次《國籍法》修正包含保障無國籍兒少得由機構監護者主動協助申請歸化;也因應《民法》成年年齡下調為18歲,「未成年依親歸化」同時修正明定為「未婚且未滿18歲」;此外,為加強延攬及留用各產業的優秀人才,以及即將到來的國際賽,洋將申請歸化的限制也放寬只要居留年限合計2年。對此,民進黨立委王美惠表示,修法不只是為了替運動選手歸化台灣困境解套,還會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避免台灣在全球化的時代中,錯失攬才的先機。民眾黨立委麥玉珍指出,台灣有許多「黑戶寶寶」,即移工生的孩子或父母不詳將小孩遺棄在社福機構,而現行《國籍法》規定,無國籍兒少僅可由國人養父、養母代為申請歸化,但實際上很多黑戶寶寶在法律上處於一種灰色地帶,無法歸化台中華民國國籍,因此,這次修正《國籍法》第四條規定,授權社會福利主管機關或社會福利機構為其監護人,也可代為申請歸化我國國籍。但麥玉珍也提到,台灣仍有一群嫁過來的新住民,因舊的《國籍法》規定,申請歸化台灣須先放棄原國籍,在申請期間卻與丈夫離婚,導致她取得台灣身分證失敗,但也無法返回原籍國,處於一種無國籍的狀態,因此,她們就成了「黑夫人」。而這些無國籍者在台灣約有100多人,以越南籍人數最多。台灣目前約有60萬名新住民,也為台灣的注入新的活力與人口紅利,如何保障新住民與之二代的權益不容忽視。(圖/非當事人;移民署提供)麥玉珍分享她曾經協助過因《國籍法》舊法受害成為無國籍者的個案。一名越南籍新住民小晴(化名)嫁來台灣,在申請歸化台灣期間,因為受不了丈夫家暴而離婚,造成申請台灣身分證失敗,但因為她已放棄越南籍,礙於越南國家規定,基本上只要放棄了就無法回復,能回復的案例少之又少,甚至都要等上十幾二十年才能盼得一線生機,小晴就此成了無國籍者,在台流浪,也因為沒身份而遲遲無法取得合法工作機會,只能到處打黑工。只是小晴後來在網路上結識一位在台做生意的馬來西亞籍網友,兩人在一起後,生了兩個小孩,但因為父親是馬來西亞人,母親無國籍,這兩個小孩既沒辦法入台灣籍,也無法回去馬來西亞,因為小孩與小晴都沒有護照和身份。對此,麥玉珍表示,所謂的「黑戶寶寶」是針對沒有人認養或是被遺棄的小孩,目前也修法保障這些小孩未來也能取得國籍,但若像該個案在舊法框架下,明知小孩父母是誰,那這類的小孩是否也能歸化成為台灣人?目前政府雖然修了法令,仍是為德不卒,應該要順勢為這些人的困境解套。民眾黨立委麥玉珍表示,外界也許會認為新住民的不幸遭遇僅是個案,但少數也是人,所以她希望台灣的法令能更加明確保障新住民、新二代的權益。(圖/趙世勳攝)「沒有人保護,沒有人照顧,還被政府欺負。」麥玉珍直言,外界也許會認為這些僅是少數個案,但少數也是人,新住民不像台灣人一樣被重視,也沒有享有與台灣人一樣的權利,欠缺發聲的管道,因此,她建議除了《國籍法》要更加完善以外,也希望台灣有《新住民基本法》,甚至是新住民委員會,有專門的部會或法令規章,更加明確保障新住民、新二代的權益。此外,過去《國籍法》並未明定未成年者依親歸化的年齡,而該次修法為因應民法將成年規定下修為18歲,順勢修正將未成年依親歸化定為「未婚且未滿18歲」。麥玉珍說,在疫情期間,因為有國籍的人才享有優先打疫苗的權利,因此這些新住民或在國外的符合歸化台灣的人,才認知到國籍的重要性,過去未有明確年齡訂定,未滿20歲的人都能申請,現在國籍法修法反而限縮新二代歸化的權利,因此她希望替滿18歲至未滿20歲的人爭取權益,「不是開特例,而是拿回原享有的權利。」
《國籍法》修正條文三讀 黑戶寶寶歸化解套
立法院7日三讀通過《國籍法》部分修正條文,內政部長林右昌表示,這次修法主要為落實《兒童權利公約》第7條保障兒童取得國籍權利,新增無國籍兒少被社福機關或機構監護者,可由其監護人主動協助申請歸化,以符兒少最佳利益;另強化延攬優秀外國人才誘因,放寬申請歸化居留年限為2年,同時增訂免徵殊勳人才歸化國籍許可證書規費,以感謝他們對我國的貢獻。林右昌說明,因應《民法》成年年齡調降為18歲,這次修法將條文涉及外國人「未婚未成年」部分,改為「未婚且未滿18歲」,以明確界定。另考量現行規定,無國籍兒少僅可由國人養父、養母代為申請歸化,為完備保障未成年兒童權益機制,這次新增由社會福利主管機關或社會福利機構為其監護人,也可代為申請歸化我國國籍。林右昌指出,面對國際人才競逐挑戰,為使優秀外來人士歸化我國更友善便利,這次修法放寬外國高級專業人才申請歸化居留年限,從現行的每年須有183日以上合法居留的事實繼續5年,放寬為繼續2年,或曾在我國領域內合法居留繼續5年以上,無須每年有183日以上合法居留之事實。另為感謝殊勳外籍人士長期在台居留奉獻,在醫療、社福、教育等領域,以及對偏遠鄉區的奉獻,這次增訂有「殊勳」於我國的外國人或無國籍人,申請歸化免徵國籍許可證書規費1,200元。內政部指出,這次修法也配合地方制度法及《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規定,增訂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民選公職人員,也就是區民代表會代表及區長,具外國國籍並擔任我國公職者,由直轄市政府解除其公職規定,以完備選舉制度。林右昌說明,這次《國籍法》的修正,將更完整落實政府保障兒童取得國籍的權利,以及加強延攬外國高級專業人才力道,希望吸引更多優秀外國人才來台服務。
修法保障「黑戶寶寶」 麥玉珍:擴大國籍歸化範圍
民眾黨立委麥玉珍29日針對《國籍法》修法提出建議,她指出,現行《國籍法》未規定未成年具體年齡,但《民法》成年年齡下修至18歲,導致18歲以上未滿20歲的年輕人歸化權益受侵害,尤其是在海外出生的人難以回到臺灣並取得臺灣國籍,甚至造成出現許多「黑戶寶寶」。麥玉珍主張,應將國籍法第四條與第七條,有關於歸化的申請限制涉及年齡規範,當中涉及外國人及無國籍人的部分,將原本的未成年定義擴大至20歲以下,因此,她強調,《國籍法》的修訂應更加靈活,應考慮到不同年齡和背景的人的需求,以確保每個認同台灣的人都能獲得公平的對待和保障。麥玉珍也提到,台灣有許多所謂的「黑戶寶寶」,包括移工生的孩子或新住民放棄國籍的情況,這些孩子在法律上處於一種灰色地帶,既無法歸化台灣國籍,也無法返回原籍國,處於一種無國籍的狀態,因此他們就成了「黑戶」或是「黑夫人」。麥玉珍也說,根據現行法律,許多在海外出生的年輕人,他們可能希望回到台灣,但卻面臨著種種限制,尤其在疫情期間更加明顯。她舉例,某部分的人可能無法在海外優先接種疫苗,但如果他想回到台灣又需要歸化台灣國籍,這種情況下就會失去保障。她說,為因應該情形,移民署政策有所調整,要求放棄國籍的人,在那一年之中必須同時辦理歸化台灣國籍,避免造成辦理歸化國籍過程的空窗期。
糾正政院多年未見成效 監委籲兒虐補破網動起來
監察委員王幼玲18日表示,上個星期台北市有兩名外籍移工子女疑似受到重大兒虐案件,加上近期社會關注寄養兒虐案,呼籲行政院組成跨部會整合平台處理。王幼玲攤開統計資料說明,自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止,登記生母為失聯移工的非本國籍新生兒「黑戶寶寶」就高達1349人,尚不包含生母隱匿在自宅生產,因而未被醫療院所通報的「失聯黑戶寶寶」。王幼玲提醒,根據《兒童權利公約》,外籍移工在台灣生下的孩子,應與其他兒童享有相同的醫療、社福和教育資源,以獲得妥善的照顧。監察委員王美玉則回顧,2018年間媒體揭露多起外籍移工所生子女「黑戶寶寶」滯留在台的受照顧權益問題,這類孩子因為欠缺「合法」身分,難以獲得托育照顧、醫療、社福等相關資源。王幼玲、王美玉說明,二位已於2018年底立案自動調查,並於2019年底提出調查報告,統計非本國籍新生兒通報案件及未合法取得居留證人數持續攀升,此情形已違背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及我國《兒童及少年力與權益保障法》相關規定,當時已對行政院提出糾正。王美玉回顧,2022年自己曾與行政院高層就「黑戶寶寶」議題對話,當時也獲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允諾處理,並由時任政務委員羅秉成組成跨部會小組與國家人權委員會合作,希望跨部會徹底解決。王幼玲感嘆,時過近2年,目前兒虐案仍層出不窮,呼籲行政院陳建仁院長要動起來「留下歷史定位」。
移工之子1/誤認懷孕會被遣返 山區暗藏50「黑戶寶寶」如難民
台灣引進的72萬名移工中有近40萬名女性,且現行移工來台年限最長可至12至14年,若女移工在台灣生育極可能會被雇主辭退,讓她們被迫成為失聯移工,生下的幼童多數也成為沒有合法身分的「黑戶寶寶」。財團法人台灣關愛基金會主任王冠婷表示,台灣現行法令對懷孕移工已有不少措施與保障,卻因資訊不對等、語言文化差異產生許多誤解,以致許多移工誤以為懷孕就會被遣返,才會讓黑戶寶寶持續增加。本刊調查,非本國籍孩童的認定大致可分為4類,1「父親為台灣人、母親為外籍移工」,只要母親取得母國單身證明、父親附上親子鑑定,即可向戶政機關辦理認領,讓孩子取得本國國籍;2「生父不詳,母親為失聯移工」,此類最易讓孩子成無國籍人球;3「生父母均為外籍,均為非法失聯移工」,這類孩子沒有出生證明,也是社區黑數;4「父親與母親均不詳」,孩子被丟包在醫院或警局,被認定為棄嬰,半年後即可依《國籍法》取得本國國籍。內政部已訂定「辦理非本國籍無依兒少外僑居留證核發標準作業流程」,若孩子被認定為無國籍人,移民署即可核發無國籍外僑居留證,讓他們可接受安置就養、健保就醫及教育就學之生活照顧。若被國人收養,即得由國人代其依國籍法第4條申請歸化,取得我國國籍。如未被國人收養,而是由社會福利機關(構)監護者,得由社會福利機關(構)代為申請歸化我國國籍。印尼懷孕女移工在雲林驗出愛滋陽性反應,桃園市專勤隊接獲線報,最終在桃園平鎮其友人住處找到人。(圖/桃園專勤隊提供)台灣關愛基金會的服務項目之一是「非本國籍兒童照顧」,曾經接觸的轉介個案超過800例,主任王冠婷說,就她所知中部某山區至少有50名非本國籍寶寶,父母均為非法失聯移工,在山上從事農業工作,把孩子帶在身邊,基金會曾接過一個案子,孩子8個月大體重僅4公斤,遠低於正常值的6到10公斤,而孩子的四肢骨瘦如柴,肚子卻異常龐大,有如難民營中營養不良的孩子,經診斷為無肛症患者,在好心人士的捐助下緊急開刀引流才保住一命。 她說,儘管移工為合法或因勞資爭議而被安置,大部分的孩子在疫苗注射上均無問題,但還是會有無法順利取得健保卡的問題,也曾有移工表示,孩子生下後要加掛健保,卻遭到任職公司拒絕,也有仲介會因為移工懷孕,收了一大堆規費,可能健保卡補辦只要200元,但仲介代辦就要2000元,卻沒人可管。南港關愛之家總共收容54名孩童,年齡從0到6歲都有,除了非本國籍孩童外,也有因家庭功能低落而被社會局轉介而來的孩童。(圖/趙世勳攝)事實上,台灣早已取消過往要求移工於受雇期間不得結婚或懷孕的規定,且合法移工懷孕即受《性別工作平等法》保障,享有產假、安胎假、流產假,產後可以申請育嬰假、留職停薪、家庭照顧假,並可依勞工保險條例申請生育給付,其配偶同樣可有陪產假與陪產檢假。當移工懷孕後,勞雇雙方可合意終止聘雇關係,移工得轉換雇主或工作,如在轉換期間有身心不適,得暫緩轉換雇主最長至妊娠結束日起60日;懷孕期間移工若有特殊情事無法自行安排生活,有關單位得提供60日的緊急安置,如若緊急安置結束,移工在等待返國或有在台生活之必要,得延長安置至妊娠結束後的6個月。桃園市府更首創建置全國移工懷孕資源平台,委託財團法人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辦理外國籍婦幼諮詢中心,提供相關諮詢服務、支持性陪伴、緊急安置、工作持續與工作轉換等跨區服務。勞動部也提供24小時1955勞工諮詢專線,但仍有不少移工以為懷孕就必須回國,連1955勞工諮詢專線的存在也不知道,因為仲介和雇主都是說懷孕就是要回國,因此有賴相關部門加強宣導。
移工之子2/怕被雇主開除不敢認懷孕 女移工請假南下立刻生孩當媽
台灣移工數量截至2022年已突破72萬大關,有不少移工來台後懷孕生子,但孩子往往受限於台灣「屬人主義」的規定而淪為幽靈人口,無法享有健保與就學權利,就連懷孕都得藏著掖著,因為只要被發現懷孕,通常就會遭到雇主無情解雇,直接失業,甚至被迫成為逃逸移工。本刊調查,儘管台灣《勞基法》明確規定,雇主不得因受雇者結婚、懷孕、分娩或育兒等將其解雇,但根據監察院近年的調查報告卻指出,現實中不少女性移工仍因為懷孕而遭雇主強迫終止契約、遣返回國,有的還被要求須向仲介支付違約金,顯示法律與現實面的高度落差。監委王幼玲(右)、王美玉(左)曾針對「女性移工在臺懷孕生子的處境與政府機關保障措施執行現況問題」進行調查,並對勞動部提出糾正。(圖/資料照)財團法人台灣關愛基金會(下稱關愛之家)主任王冠婷表示,大部分在台懷孕的移工,懷孕都是意外,甚至有部分移工因為母國法律或是宗教信仰影響,一旦懷上就只能生下,還有部分人直到羊水破了才發現懷孕,儘管在台懷孕生產必須隨時面對可能遭到解雇遣返,後續撫養孩子也是一大問題,但幾乎沒有母親會願意放棄孩子,「大部分從沒想過不要小孩」。關愛之家早年主要收容愛滋寶寶,但隨著醫療藥物的進步,愛滋寶寶的數量不但減少甚至可以用藥物控制,關愛之家的收容對象也從愛滋寶寶逐漸轉為非本國籍兒少,所謂「黑戶寶寶」就是他們照顧的主要對象之一,也曾經接觸照料過超過800名非本國籍兒童。 位於台北的南港關愛之家最多可以收容54名兒童,其中12名為非本國籍孩童。走進0到2歲幼童樓層時,一群連話都說不清楚的幼童,好奇地睜大雙眼不斷打量著外人,還有一群寶寶迅速爬到門前,不斷拍著門前的玻璃,試圖吸引來人注意,有一名幼童皮膚相較於其他幼童黝黑不少,有雙水汪汪大眼,嘴裡還咬著奶嘴。關愛之家至今已服務過800名非本國籍的孩童,並希望有關單位能多加宣導,讓孩子的父母不要因為怕被遣返而害怕就醫,導致病情越拖越重。(圖/示意圖,與本案無關/翻攝自關愛之家臉書)王冠婷在一旁介紹說,他叫小北,今年2歲,媽媽是合法印尼籍看護工,但小北媽媽在懷孕期間,雇主完全並不知情,有一天小北的媽媽向雇主表示要請假下台中,等到雇主再收到通知,竟是小北的媽媽在醫院生下一名男嬰。社會局獲報後緊急介入,將小北交由關愛之家安置,也從旁輔助小北的媽媽進行加保居留與健保等申請,等到媽媽工作穩定後,再讓媽媽將小北接回撫養,只是這一等,小北已從3個月大變成2歲。王冠婷表示,小北已經算是比較幸運的存在,能在第一時間就被轉介進入機構,而不是成為社區裡面的黑數,生病了無法就醫,直到病況惡化至難以想像的程度才浮上檯面,希望有關單位能再加強宣導,讓移工和孩子不要因為擔心被遣返而不願就醫,導致病情越拖越重。
移工誤認懷孕會遭遣返 山區藏多名「黑戶寶寶」
台灣引進的72萬名移工中有近40萬名女性,且現行移工來台年限最長可至12至14年,若女移工在台灣生育極可能會被雇主辭退,讓她們被迫成為失聯移工,生下的幼童多數也成為沒有合法身分的「黑戶寶寶」。財團法人台灣關愛基金會主任王冠婷表示,台灣現行法令對懷孕移工已有不少措施與保障,卻因資訊不對等、語言文化差異產生許多誤解,以致許多移工誤以為懷孕就會被遣返,才會讓黑戶寶寶持續增加。
新住民過年2/台灣對新住民友善 羅美玲新會期推《國籍法》修法
馬來西亞是多元種族的國家,有華裔、印度裔與馬來人,也因此節日很多;光是過年,就有三個不同的日期。立委羅美玲說,在華人的農曆新年之前,有印度的「Deepavali」(排燈節,又稱萬燈節、光明節,每年西曆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的第一個新月日),再來就是馬來西亞的「開齋節」(伊斯蘭曆10月1日),因為尊重每個種族,每一個過年都是國定假日會放年假,也有慶祝活動。台灣原本就是一個移民社會,近年來又有愈來愈多的新移民進駐。羅美玲說,台灣早已經對新移民社會有所準備,相較東南亞各國,台灣的新住民友善政策更為完備。她舉曾經前往進行國會交流訪問的泰國說,當地的新移民要拿到身分證不容易,更別說要從政,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馬來西亞的情況也一樣,若不是土生土長的國民,要投入政治是非常困難的事。羅美玲在假日參加由南投縣「新媳婦關懷協會」所舉辦的娘惹糕DIY製作,她說,僅管台灣的制度對新住民相對友善,但新住民要融入台灣社會,仍會遭遇各式各樣的問題。(圖/翻攝自羅美玲臉書)羅美玲說,僅管台灣的制度對新住民相對友善,但新住民要融入台灣社會,仍會遇生活、第二代教育問題、就業、創業、提升學歷等各種不同的困難,她的辦公室也協助過許多陳情案件。她建議,新住民遇到各種問題,可以向移民署在各地方政府的新住民服務中心尋求協助,或是詢問同儕的經驗,也可以咨詢當地的民意代表,當然也歡迎聯繫羅美玲的服務團隊。羅美玲指出,最近經常遇到的陳情案件是結婚面試的問題,有不少民眾表示,明明兩個人是真心要結婚,但面試了二、三次都被打回票。她解釋,發生這樣的情況,主要因為新住民的語言不通,加上文化背景不同,對面試官的提問理解也不同,因而對於問題的答案可能發生先生與太太有出入,被懷疑是假結婚。羅美玲說,目前的通譯制度比較混亂,因此她在本屆立法院新會期將繼續推動由中央級的通譯機構,雖然可能無法一次到位,但期望能逐步改善。羅美玲表示,在立法院新會期將繼續推動由中央級的通譯機構,以解決新住民與移工因語言不通而造成的問題。(圖/趙世勳攝)除此之外,羅美玲說,上屆立法院曾提出「新住民權益保障法草案」,但時程上來不及;因此,新的會期她將與行政部門討論,繼續推動「新住民權益保障條例」。羅美玲表示,她也將提出《國籍法》修正,以解決「黑戶寶寶」的問題。目前在台灣出生卻找不到父母的「黑戶寶寶」,若未被中華民國國民收養,依必須年滿18歲才能自行申請中華民國的國籍,未來她將推動修法,讓這些無國籍者只要符合規定、連續在國內居住5年,就可由當地社政單位作為監護人,協助他們成為中華民國的國民。
逃逸移工回家收行李害一窩同伴落網 1歲黑戶寶寶隨父母逃亡終於能回鄉
印尼籍41歲盧姓女子來台工作後失聯,近日在新北市三重區被新北市保安大隊員警查獲,盧女懇求員警讓她回家收拾行李,保大警員在旁陪同,竟意外查獲同住的6名移工,當中還有剛滿1歲的黑戶寶寶,立刻將他們帶回偵辦,解送移民署安排遣返。26日晚間8時許,新北保大第二中隊第三分隊員警於三重區執行巡邏勤務時,發現盧女見到警車神色慌張,急著想轉身離開,員警驚覺有異上前盤查,發現她在5月就已遭移民署專勤隊註記撤銷居留,立即想將她帶回偵辦。盧女則懇求警員讓她回家拿行李,保大員警答應請求,陪同其返家收拾;一到住家門口,但她因忘記帶鑰匙而呼喚室友開門,其室友見到警方佯裝鎮定,盧女卻低聲表示「他們都跟我一樣」,員警這才發現該處竟是失聯移工的聚集地。員警一一查證屋內所有人的證件,發現現場6名印尼移工均為逾期居留,最久的已逾期4年,41歲稚姓女子還與30歲巫姓男子發生感情,並產下男嬰,男嬰也因無法報戶口而成為「黑戶寶寶」。稚女供稱,他們很喜歡台灣的生活環境,想趁在台灣多打工賺奶粉錢,這才選擇東躲西藏,而平時其他同鄉也會幫忙照顧小孩,警方則將孩子與生母交由移民署協助安置,待辦理好一切手續,母子倆就能一同返回印尼。警方表示,本案共計協助7名印尼籍逾期居留移工及1名男童到案,該群移工逾期居留的時間從3個月到最多4年不等,將依違反入出國移民法案,解送至移民署新北專勤隊安排遣返。
監委調查農業缺工問題 呼籲正視失聯移工及子女權益
監察院今(1)日在元旦公布監察委員王美玉、王幼玲、鴻義章的調查報告指出,面對農業基層勞動力變老又缺工的窘況,我國開放引進農業移工,但政策規劃不周、配套不足,讓農民看得到、卻用不到合法移工,只能冒險繼續聘僱非法人力,來填補缺口,呼籲農委會及勞動部正視農業缺工問題的嚴重性,積極解決現階段農業面臨迫切的勞動力需求,以及失聯移工子女黑戶寶寶的權益。監委調查發現,農業缺工問題存在已久,從高雄美濃地區的「親友團」非法打工,到山區、果園、菜園的失聯移工與雇主相互依靠的共生關係,農委會、勞動部都很清楚,而農委會雖爭取引進移工來補充現階段農業人力的缺口,卻沒有確實盤點與掌握農業的實際需求與人力缺口,而是在政策上路後才邊做、邊看邊改。3位委員指出,台灣農地平均耕地規模只有約0.72公頃,屬於小農經營型態,加上農村人口逐漸外流、少子女化,農業基礎勞動力呈現又老又缺工的發展窘態。109年農業就業人口為54.8萬人,占總就業人口的4.8%,自營農牧業工作者超過五成是65歲以上的老農,其中70歲以上更占了3成,110年底我國農民平均年齡也來到67.84歲。108年的調查結果顯示,農家缺了臨時工10萬人次。每當採收季節時,農民苦惱農忙人力不夠、飽受尋工波折,但採收不及就會影響農產品的品質,缺工已造成農業發展的主要障礙。監委調查指出,在傳統農業基層勞動力匱乏下,農家為了求生存只能依賴失聯移工,成了農業人力缺口的主要補充方式,而農民之所以甘冒被重罰的風險,原因就在「請嘸工」;而這些隱身在果園、茶園、菜園的農業大軍,工寮和果園是失聯移工後代「黑戶孩子」們生活的全部。監員指出,在台的失聯移工人數已經超過7萬人,失聯移工成了我國農業的隱形勞動力,支撐起我國農業的一片天,但他們每天提心吊膽、過著不斷躲藏查緝的生活,也失去醫療保障,工作時摔斷腿、骨折,靠著同鄉湊錢就醫,生病因為沒錢就醫而死亡等例子,時有所聞,還面臨到下一代黑戶寶寶的照顧、托育、醫療與社會性發展需求。3位監委提出呼籲,行政院必須正視失聯移工與我國農業已經交織成錯綜複雜的共生關係,為我國農業現階段缺工困境暫時解套的既定事實,重視並特別考量這些移工在台的困境,尤其是「黑戶寶寶」的最佳利益,督促所屬相關部會共謀解決對策。
文山女俠1/收容癱童顧10年 醫療奉獻獎楊婕妤助300「黑戶寶寶」返鄉
2003年成立的台北市「關愛之家協會」,專門收容愛滋感染者和沒有國籍的黑戶寶寶,在歷經被居民驅趕、議員要求關門等風波後,創辦人楊婕妤不畏磨難,不僅獲頒「醫療奉獻獎」、「最佳愛滋助人者獎」等獎項,17年來更幫助300多位黑戶寶寶成功返鄉,如女俠般仗義拔刀的無私精神令人動容。11月初,台北天氣轉涼,位在文山區興隆路的關愛之家物資集中站,幾名工作人員正七手八腳,忙著檢視10多箱民眾送來的尿布。其中,人稱楊姐的關愛之家創辦人楊婕妤(64歲)拿起尿布細細查看,發現全是過期品、有些還長出發霉的黑點,楊姐惋惜嘆氣「這尿布怎麼包在孩子的屁屁上,真可惜」。山坡上的社區民宅是關愛之家的所在地,也是楊姐的住處,她才剛走進門便熱情大喊「盼盼,我的寶貝,放學啦!」楊姐口中的盼盼(化名,10歲)是個全身癱在治療椅上孩子,剛從特殊學校放學,因為罹患小腦症,四肢癱軟,無法說話也無法自理生活,只能勉強發出一些無法分辨的聲音。小腦症患者盼盼(化名),他的媽媽是名愛滋病患者,生下盼盼後因案入獄服刑,楊姐把他當心頭肉疼惜,兩人相伴10年。(圖/黃耀徵攝)盼盼媽媽是名愛滋病患者,因吸毒坐牢,入獄前生下盼盼,「我從醫院把剛出生的盼盼抱回來,這10年來他每天都跟我一起睡」,楊姐每晚得摸黑起床2、3次幫盼盼清痰,就怕痰進入肺部得住院。看著盼盼一天天長大,楊姐一臉滿足,「盼盼媽媽假釋後只來看過他1次,但沒關係,盼盼就是我的心頭肉,我的孩子!」除了盼盼外,關愛之家每年照顧上百名愛滋病感染者,此外,17年來更陸續幫助300多個黑戶寶寶回到他們的國家,「有人需要我,我就在!」楊姐說自己個性很像小說中的女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她說自己初衷不變,未來將繼續幫助沒錢、無處可去的各國籍人士,「政府無法幫上忙的地方,我就是這些人的避風港。」關愛之家的孩子們圍繞著楊姐,親密地喊她咪咪(媽咪),孩子們的童稚笑容,就是讓楊姊堅持下去的動力。(圖/楊婕妤提供)
文山女俠2/親見男大生因愛滋被趕出家門 如今她成社會邊緣人的媽祖
關愛之家的創辦人楊婕妤(楊姐,64歲),從小生長在清寒家庭,再加上自己離婚後以單親媽媽的身分拉拔長大一對兒女,嘗盡人生酸甜苦辣的她,最懂逆境的人們內心的苦痛。尤其,當年她因緣際會幫助1名感染愛滋病、被趕出家門的男大生,她發現愛滋患者們的無助,從此下定決心奉獻自己的所有心力,守護這群社會邊緣人。楊姐回憶,1986年她認識1名男大生,2人成了忘年之交,不過隨著男大生被診斷出罹患愛滋病,家人不諒解而將他趕出門。楊姐很是心疼,於是在自己家中挪出1間空房,和他如同家人一起生活。這個事件震撼楊姐的心,她清楚看見愛滋病患者們的無助,後來接連認識更多感染者後,她開始提供吃、住甚至幫忙尋找醫療資源,就這麼一個傳一個,楊姐的家意外成為愛滋病患者的「中途之家」,由於人數不斷往上增加,2003年楊姐乾脆成立「關愛之家協會」。從愛滋病患者到外籍勞工,再到黑戶寶寶,「關愛之家」創辦人楊婕妤以女俠般無私大愛精神,為社會邊緣人打造避風港。(圖/楊婕妤提供)除了照顧愛滋病感染者,關愛之家也收容外籍移工所生下,沒有台灣身分的「黑戶寶寶」。目前,關愛之家這個大家庭有個新「報到」的黑戶寶寶「小喬治」,他今年1歲5個月,1雙大眼惹人疼愛。喬治媽媽是名逃逸外勞,在山上當採茶工賺錢,但生下喬治後,帶著小孩到處躲警察,10月中來到關愛之家尋求協助。「我生下小孩後很害怕,在台灣我是外國人,沒人肯幫我,來這裡(關愛之家)後,我終於能帶寶寶回家。」在楊姐幫忙下,喬治媽媽已經去自首,現在每天到移民署報到,目前正在等小孩的出生證明,以及移民署發的通行證,就可帶喬治回印尼展開新生活。看著喬治媽媽這對母子,一旁的楊姐溫暖微笑「我以前的夢想是開育幼院,沒想到因緣際會,意外幫助了許多『社會邊緣人』」。楊姐因丈夫婚外情離婚後成為單親媽媽,她毅然決定帶著孩子從高雄到台北開始新生活。(圖/楊婕妤提供)
文山女俠3/心酸!窮到要為愛滋寶寶偷奶粉 爆醜聞才被世人注意到
關愛之家因為收容照顧愛滋病感染者,較為敏感,一路走來曾受到部分民眾不贊同甚至驅趕,也歷經議員要求關門熄燈等狀況。甚至,2006年關愛之家因為捐款不足差點關門,創辦人楊婕妤(楊姐,64歲)捨不得愛滋寶寶挨餓,她偷了1罐奶粉,卻失風被逮。不過,這起事件被媒體報導後,反倒凸顯關愛之家的窘境,讓許多善心人士慷慨解囊捐款、捐物資。關愛之家協會位在文山區,是1幢4層樓的房子,曾經一度收容近80人,不過由於照顧的人數越來越多,如何養得起這麼多張嘴是個問題,因為捐款少的可憐,關愛之家在2006年一度面臨斷炊。令人鼻酸的是,因為沒錢買奶粉給愛滋寶寶吃,楊姐竟在藥局偷了1罐奶粉、2包濕紙巾,當場被逮。楊姐回想當年的種種不禁紅了眼眶,但這個看似「危機」的事件,卻意外成為協會的轉機,善款、物資及時湧入,也讓關愛之家度過難關。關愛之家在2006年一度斷炊,當時為了繼續照顧愛滋寶寶,楊姐在藥局偷了一罐奶粉、兩包濕紙巾,當場被逮還上了新聞。(圖/翻攝自TVBS新聞)經費的問題稍獲緩解,但另個問題又來了,關愛之家專門收容照顧愛滋病患的消息傳開後,協會所處的社區管委會修改規定,打算將協會趕出社區。部分居民人心惶惶,甚至不只一次成群結隊到關愛之家,大聲怒吼要他們「滾出去。」連楊姐走在社區,常有鄰居酸言酸語「這孤行獨市,妳賺翻了!」不過,也有民眾默默將奶粉等物資放在門口,援助協會。就這樣,社區居民抗議關愛之家持續2年多,最後在立法院針對《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緊急修法後,才保住關愛之家能繼續存在社區內。雖然有法令保障,為了不傷和氣,楊姐將成人愛滋病患者遷移到中和及屏東2處,關愛之家則改為「婦幼部」,專門收容外籍移工婦女和黑戶寶寶。2006年「關愛之家」一度遭法院判決必須遷離現址,國內35個愛滋、人權團體舉行記者會出面聲援。(圖/報系資料照)
文山女俠4/有人需要我就在! 單親媽走過低潮成弱勢避風港
位在文山區的關愛之家每年持續照顧上百位愛滋病患者,此外,17年來更幫助300多位「黑戶寶寶」回到家鄉,關愛之家的創辦人楊婕妤(楊姐,64歲)宛如這群社會邊緣人的媽祖。楊姐自述自己離婚後撫養一對兒女,經歷過人生低潮,最懂社會邊緣人的痛在那裡。楊姐一路守護著這群人,她就是弱勢的避風港「有人需要,我就在!」回憶起自己成長過程,楊姐表示「我出生在清寒家庭,上頭有5個哥哥3個姐姐,我排行老么,家中全靠媽媽1個人養家。」父親罹患精神官能症,裁縫師媽媽辛苦的一針一線縫製衣服,養大9個小孩,每當父親發病,脾氣一來就砸毀店面玻璃窗,滿地碎片夾雜孩子們的尖叫哭喊聲。長大後,因家裡太窮沒錢念大學,楊姐只念到高商廣告設計科畢業。21歲那年找到另一半,原以為能擁有自己幸福的小家庭,孰料婚後6年因為丈夫外遇而離婚。小時候的貧困生活,到自己當單親媽媽帶著1對兒女北上生活,「自己經歷過低潮,最了解身處困境的人們痛在哪!」種種辛酸沒擊垮楊姐的樂觀,反倒成為她立定志向助人的養分。「關愛之家」創辦人楊婕妤,如女俠般無私大愛精神,幫助上百名愛滋病感染者以及黑戶寶寶。(圖/黃耀徵攝)17年來,楊姐不僅陸續幫助300多個黑戶寶寶回到他們的國家,也因每年照顧上百名愛滋病感染者,而受到肯定,2010年獲得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第10屆最佳愛滋助人者獎,也在2006年拿下厚生基金會第16屆「醫療奉獻獎」,楊姐也是首位非醫療人士獲得此1獎項。「有人需要我,我就在!」楊姐說自己個性很像小說中的女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她說自己初衷不變,未來將繼續幫助沒錢、無處可去的各國籍人士,「政府無法幫上忙的地方,我就是這些人的避風港。」
CTWANT 暖流人間》守護愛滋病患 黑戶寶寶 女俠楊婕妤誓為弱勢避風港
2003年成立的台北市「關愛之家協會」,專門收容愛滋感染者和沒有國籍的黑戶寶寶,在歷經被居民驅趕、議員要求關門等風波後,創辦人楊婕妤不畏磨難,不僅獲頒「醫療奉獻獎」、「最佳愛滋助人者獎」等獎項,17年來更幫助300多位黑戶寶寶成功返鄉,如女俠般仗義拔刀的無私精神令人動容。
逃逸女移工悲慘 黑戶娃出生證明ㄧ張七萬
雲林發生逃逸女移工懷孕,並染上愛滋病,引發關注。移民署官員說,在台的逃逸移工將近5萬人,包括越南、泰國、菲律賓、印尼等國,移工年紀輕輕就離鄉背井來台討生活,因寂寞易生感情問題,甚至逃逸女移工因從事性交易或懷孕產下「黑戶寶寶」,衍生不少醫療、遣返等相關問題。專勤隊人員說,目前逃逸移工多在中南部,不少逃逸移工從事農作物收割、工地黑工,抓了一批又來一批,根本抓不勝抓。而逃逸移工因常在高度危險工作環境打黑工,遭遇意外層出不窮,被送到醫院治療沒錢、沒健保,專勤隊只好向慈善組織、宗教團體求助。另外逃逸的男、女移工在台懷孕生子,小孩出生後無法取得身分證明文件,成為「無國籍嬰兒」;女逃逸移工為避免遭查獲遣返,不敢上醫院產檢、嬰兒出生也不打疫苗、只好求助「黑心婦產科」,任憑業者坐地起價,生產加開立出生證明,索價7萬,敲詐移工。由於逃逸移工衍生諸多問題,移民署鼓勵逾期停(居)留外來人口主動到案,凡是自行到案者,不收容、不管制來台期間、最低罰鍰台幣2000元,吸引逃逸移工主動到案,將逾期滯台外國人數由5萬557人,下降至4萬6980人,並且持續查緝非法雇主、非法仲介,杜絕非法打工的誘因,降低逾期滯台外籍人士及移工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