黴漿菌肺炎
」 黴漿菌 肺炎 流感 紅黴素 腺病毒![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1/392341/sm-03831121c6de9616db320cec993971ff.jpg)
呼吸道、腸胃型病毒正流行 小心過年團聚成「病毒大熔爐」:1人染病全桌中鏢
近日,呼吸道與腸胃型病毒正在全台大流行,衛福部台中醫院今(24)天表示,日前有1家3口同時感染3種病毒或細菌。還有另一戶先是阿公、阿嬤高燒嘔吐,之後傳給兒子、媳婦及孫子,一家5口均感染諾羅病毒。醫師提醒,民眾春節連假期間,聚餐出遊要注意勤洗手、戴口罩。若感覺身體不適應立即就醫,千萬別有過年不能到醫院的迷思,避免延誤治療。台中醫院今天召開記者會,小兒科主任李德敏在會中表示,近日碰到1家3口同時感染3病毒的案例,其中爸爸流感、媽媽腺病毒、兒子黴漿菌肺炎,幸好家長警覺性高,及時就醫接受治療,3人在年前康復,可以健康迎接春節連假。另外,李德敏還遇到1家3代5口人全部感染諾羅病毒案例,李德敏指出,阿公和阿嬤先高燒、嘔吐,接著傳給兒子、媳婦,再傳給3歲孫子嚴重嘔吐到無法進食、吃藥,還住院治療。李德敏又提到,還有一名男性日前參加公司尾牙聚餐,不知道同桌同事誰感染諾羅病毒,聚餐後1人先又吐又拉,接著全桌同事先後出現症狀,就醫才發現全都感染諾羅病毒。台中醫院感染科主任陳宗家也指出,下週就是長達9天的農曆春節連假,許多民眾會返家過年圍爐或出遊旅行。但近一個月來,不但急診與門診人數暴增平日3成以上,疾管署也提醒台灣正處於流感流行期。陳宗家表示,疾管署監測到腸胃型諾羅病毒疫情也開始升溫,提醒民眾勤加洗手,到人群聚集地方務必配戴口罩,萬一生病了要盡速就醫,千萬不要有「過年不能到醫院」的迷思,避免延誤治療。陳宗家提醒,春節期間出國旅遊的民眾,包括日本、韓國都正在流感大流行,越南等國家則是麻疹疫區,提醒前往這些地區旅遊的民眾,最好出發前2週到醫院接種疫苗,春節假期才能健康出遊,平安回家。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9/392189/sm-057242e512bf4cadadf056ea2199f7bc.jpg)
1家3口感染「流感+腺病毒+黴漿菌」 爸狂燒到40度
台灣近期呼吸道與腸胃型病毒肆虐,許多醫院急診與門診湧現全家感染的案例。台中醫院感染科主任陳宗家醫師提醒,民眾應提高防疫意識,特別是在春節期間避免病毒傳播。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近日台中醫院小兒科主任李德敏醫師門診就診時,發現一家三口同時感染三種不同的病毒。母親感染腺病毒,出現紅眼睛與眼部分泌物症狀;兒子則確診黴漿菌肺炎;而父親則感染流感,高燒達40度。所幸經過抗病毒藥物治療後,全家狀況逐漸好轉。事實上,根據疾管署統計,截至本年1月20日止,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約628.3萬人次(疫苗使用率約95.4%),低於去年同期(643.9萬人次),但近期打氣持續熱絡,自1月1日開放全民接種以來,至1月20日已接種約49.4萬人,為去年同期近4倍,其中1月14日接種35,182人亦再創今年新高。不過全國65歲以上長者流感疫苗接種率為46.0%,尚未達接種目標。疾管署指出,國際疫情部分,北半球流感自去年12月以來活動度迅速上升,其中鄰近國家及地區中,香港疫情上升,中國、日本及韓國處高點,新加坡則持平;歐洲及北美洲國家亦處高點,趨勢與往年相符。疾管署提醒,民眾在參加新年尾牙聚會之際,應注意加強保暖及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另目前我國已進入流感流行期,為降低感染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請65歲以上長者、幼兒及慢性病患等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完成流感疫苗接種,以獲及早獲得保護力。民眾可先透過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網頁、疾管署流感防治一網通(https://antiflu.cdc.gov.tw/)、疾管家或1922防疫諮詢專線,查詢鄰近合約院所,再電洽院所詢問預約,以確保可施打到疫苗且節省排隊等候時間。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1/390721/sm-a23b294b4e24b74ae3ece8325f15e8d0.jpg)
黴漿菌感染抗藥性達6成 醫師提醒年節期間常洗手、戴口罩
11歲顏姓女童高燒、咳嗽不歇,從診所轉到醫院確診為黴漿菌感染並引發肺炎,住院治療卻不見改善,家長不解。醫師對此表示,這顯示常規的巨環類抗生素(阿奇黴素azithromycin)無效,使用替代抗生素才好轉,這類個案越來越多,凸顯抗藥性嚴重。黴漿菌感染 巨環類抗生素抗藥性達六成衛福部彰化醫院小兒科主任馬瑞杉說,女童轉院來之後,住院以常規的巨環類抗生素治療,但高燒仍未退,住院3天後的左肺X光片反白範圍更大了,顯示抗生素失效,改用替代的去氧羥四環素 (doxycycline)治療才好轉。馬瑞杉表示,不只是顏姓女童,最近還有很多孩童個案也都有這類抗藥性的情況而住院,兄弟姊妹間相互傳染而一起住院的案例也不少,顯示醫界憂心的抗生素抗藥性問題越來越嚴重,另有資料指出,這類抗生素的抗藥性在台灣已達60%,上升速度快,而替代的抗生素用在兒童必須要更小心,這種過程造成治療的不確定性,不僅增加患病兒童痛苦,也加重家庭和醫療負擔,醫病關係也造成緊張。「 黴漿菌」非典型細菌 無疫苗預防、透過飛沫傳染馬瑞杉指出,造成巨環類抗生素的抗藥性原因,可能是過度診斷黴漿菌肺炎而輕易開立有關,也造成整個大環境的黴漿菌具抗藥性,若能避免過度使用巨環類抗生素,抗藥性或可逐漸下降。馬瑞杉說,黴漿菌是一種非典型細菌,目前沒有疫苗可預防,傳染途徑主要為呼吸道飛沫傳染,好發於兒童及年長者,易群聚傳染。黴漿菌和大部分的細菌不同,雖然易造成肺炎,但得病者卻常常精神奕奕,所以常被戲稱為「會走路的肺炎」(Walking pneumonia)。日本感染人數創10年新高 過年期間應多洗手、戴口罩馬瑞杉強調,日本黴漿菌感染人數創10年新高,民眾旅遊日本要注意,而我國的黴漿菌感染雖然沒有大量攀升,但近幾個月來的人數確實不少,尤其是接下來的農曆過年期間,群聚機會多,要多加預防,最好是勤洗手、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充足睡眠、均衡飲食。 【延伸閱讀】22歲女大生感染黴漿菌 罕見併發「壞死性肺炎」!「行走的肺炎」黴漿菌侵襲! 醫急勸「日常這樣做」自我保護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084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2/375842/sm-aba0d2bf30d498a22108436cf200b2a7.jpg)
小患者連中2鏢 醫:今年一樣「群毒亂舞」
疾管署12日表示國內流感重症病例與死亡數都創10年新高,而腸病毒疫情估下周進高峰。中西醫師洪啓豪表示,小患者先得腺病毒又得腸病毒,還有小孩得接連得黴漿菌肺炎、腸病毒,「今年一樣是『群毒亂舞』的一年。」洪啓豪在臉書發文,「今年一樣是『群毒亂舞』的一年。」小患者先是腺病毒燒不停,治好又得腸病毒,「什麼?還真的有人可以與其較量?也有另一位小朋友,黴漿菌肺炎抗生素治療後接著又感染上腸病毒。」洪啓豪說,今年秋天特別熱,也因為氣候異常,有腸病毒好發狀況,「事實上以往夏天才好發的腸病毒,豪醫觀察這幾年都有在秋冬發生的機率,而且以前我們讀書學醫的年代,腸病毒在成人身上鮮少發病,但是近年的腸病毒,也會有成人發病的案例,這些都是病毒、微生物在改變的情況,」洪啓豪指出,中醫講求天人合一,天也影響微生物、地球暖化、污染等,「調理體質不是短期一蹴而就的事情,特別是對於時常容易感冒的孩子來說,很多家長甚至是老師重視「症狀快速壓制」,我們還是要強調,我們社會會去說要對某某族群要有同理心,事實上,容易感冒、生病的孩子也需要大家的同理心。」洪啓豪說,想快速壓制症狀沒錯,但還是要搭配調理,不然這類體質的孩子會教訓大家,臨床上真的有這狀況。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3/373713/sm-264f6350cc93e988f2ea9e5dfb35efd1.jpg)
住院孩童有5成染「黴漿菌」 醫提醒:過敏兒更需多加注意!
日本感染黴漿菌人數暴增,國內似乎蠢蠢欲動,亞大醫院兒科醫師發現近一週來,因黴漿菌感染住院的病童比例大增,症狀以發燒、久咳不癒及喉嚨痛表現,甚至出現肺炎重症,讓家長忙得不可開交。住院五成感染「黴漿菌」 多經由飛沫傳染、傳染力極強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醫師鄭詩橤表示,每到秋冬季節就是流感、黴漿菌、呼吸道融合病毒、腸病毒等呼吸道病菌流行高峰,尤其腸病毒目前還處於流行期,近來卻發現黴漿菌感染比例逐漸攀升,目前住院病童中,就有將近五成檢驗出感染黴漿菌,其中還有病童出現肺炎症狀,「肺部X光白了一片」!鄭詩橤指出,黴漿菌是兒童常見呼吸道病菌之一,全年可見感染案例,潛伏期約1至4週不等,感染途徑多經由飛沫傳染,傳染力極強,因此常見同班同學或全家人接連「中標」,症狀則包括發燒、咳嗽、頭痛、喉嚨痛、聲音沙啞、肌肉痠痛和輕微腹瀉等,臨床上會藉由抽血檢查血清抗體或快篩檢驗加以確認。「會走路的肺炎」 過敏兒恐久咳引發過敏性氣喘由於患者初期會先以低燒症狀表現,精神狀態多半都還算良好,有些人因為免疫力較佳,甚至可能完全沒有症狀,因此也被形容為「會走路的肺炎」,很容易被忽略,往往都是等到燒退,卻發現久咳不癒,甚至咳上1-2個月,才會就醫治療揪出病因,不少幼童因免疫力較弱,可能重複感染,不斷進出醫院,讓家長們疲於奔命。鄭詩橤表示,目前院內住院病童中,有將近一半抽血檢驗後,確認是感染黴漿菌。尤其對過敏兒來說,萬一久咳引發過敏性氣喘,會讓病情拖得越久、更複雜,治療過程也更加棘手。外出戴口罩、勤洗手 流感疫苗可降「合併感染」風險因此,鄭詩橤提醒,平時盡量避免進出人潮擁擠的公共場合,一旦外出,也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做好自我防護工作,加上即將進入流感高峰期,雖然流感疫苗無法防範黴漿菌肺炎,但可降低「合併感染」風險避免病情加重,因此鼓勵民眾或兒童施打疫苗,以提升防護能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0/373270/sm-e4da91c7196de30fbd0c0ba2de38863c.jpg)
22歲女感染黴漿菌!竟罕見併發「壞死性肺炎」 治療1周才出院
一名22歲台日混血女大生,今年暑假返鄉探視住在日本的爺爺奶奶,返台後,趁著開學前熬夜追劇,日夜顛倒加上入秋後早晚溫差大出現感冒症狀,到診所就醫一周不見改善還出現呼吸喘、咳嗽症狀,到醫院就醫檢查竟感染嚴重黴漿菌肺炎,住院一周才康復出院。服藥仍反覆發燒 呼吸喘感染「黴漿菌」肺炎臺中醫院家醫科醫師張祐維指出,患者到院時主訴低燒(攝氏37~38度間)、乾咳症狀,到住家附近診所就醫,服藥後仍反覆發燒,治療一周不但未改善還開始出現呼吸喘、食慾變差、痰咳不出來的症狀,家人覺得不對勁陪同到醫院就醫,x光一照發現右肺下方一大片都白了,抽血檢查後確診是黴漿菌肺炎。症狀惡化成「壞死性肺炎」 後線抗生素治療好轉雖醫療團隊立即以第一線抗生素治療,三天後再照x 光發現肺炎未改善,進一步斷層掃描顯示出現壞死性肺炎症狀,緊急加強後線抗生素治療一周,病況才終於穩定出院。張祐維醫師指出,黴漿菌有「行走的肺炎」之稱,好發於五歲以下幼童與年長者,雖飛沫傳染感染性極高,併發症通常不會太嚴重,通常治療五到七天就可以痊癒,像該個案既年輕且出現壞似性肺炎併發症相當罕見。患者較去年同期多三成 久乾咳或持續發燒應就醫「近日日夜溫差大,門診陸續出現黴漿菌肺炎感染患者,較去年同期約多三成。」張祐維提醒,根據日本統計,國人最愛旅遊的日本黴漿菌感染人數創十年新高,甚至出現抗藥性的黴漿菌,門診中這名旅日返台的年輕大學生就是旅日返台後感染嚴重黴漿菌肺炎,提醒民眾如出現乾咳或持續發燒症狀,應及早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才能避免肺炎、腦炎等嚴重併發症。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5/370345/sm-8bf5c449917f343972f6fe30dc75e250.jpg)
混血女大生赴日探親小感冒 回台「右肺白一片」確診染黴漿菌肺炎
日本爆發黴漿菌疫情,台中22歲台日混血女大生9月赴日探親返台,日夜顛倒追劇加上入秋溫差大出現感冒症狀,被檢出黴漿菌感染甚至罕見併發壞死性肺炎症狀;亞大醫院兒科醫師鄭詩橤觀察門診亦發現,近1周黴漿菌感染住院的病童占將近5成,國內疫情似乎蠢蠢欲動。入秋後日夜溫差大,門診出現黴漿菌肺炎感染案例。台日混血女大生9月赴日探親返台,作息日夜顛倒加上溫差大,出現低燒、乾咳就醫,服藥1周未改善甚至會呼吸喘、咳嗽、食慾變差、痰咳不出來,赴台中醫院X光一照發現「右肺下方一大片都白了」,確診是黴漿菌肺炎,且併發罕見壞死性肺炎症狀,約1.5個月才痊癒。台中醫院家醫科醫師張祐維表示,黴漿菌好發於5歲以下幼童與年長者,且併發症通常不會太嚴重,但因國人最愛旅遊的日本近日黴漿菌感染人數暴增,甚至出現抗藥性的黴漿菌,及大學生感染嚴重肺炎案例。此外,觀察今年門診,黴漿菌感染較去年同期約多3成,推論與國內口罩政策解除有關。鄭詩橤觀察亞大醫院兒科門診則發現,院內住院病童中將近一半是感染黴漿菌,加上門診也有不少小朋友發燒、咳嗽,雖然病情不算嚴重,仍擔心黴漿菌疫情可能蠢蠢欲動。她指出,黴漿菌是兒童常見呼吸道病菌之一,症狀包括發燒、咳嗽、頭痛、喉嚨痛、肌肉痠痛和輕微腹瀉等。因初期會先以低燒症狀表現,精神狀態多半良好,免疫力佳者甚至可能無症狀,被形容為「會走路的肺炎」,容易被忽略,但也有不少幼童免疫力弱,可能重複感染,不斷進出醫院讓家長疲於奔命,提醒民眾外出戴好口罩、勤洗手。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1/367491/sm-4b64c0803dbda91fa6f8373790d5fe11.jpg)
赴日民眾須注意!東京黴漿菌疫情創新高 當地醫示警「有患者出現抗藥性」
東京都的黴漿菌肺炎疫情再度創下歷史新高,東京都政府近日公布,9月29日為止的一週內,黴漿菌肺炎患者數量已達每家醫療機構平均2.96人,再次超越前一週的2.80人。日本政府呼籲民眾勤洗手,並徹底做好咳嗽禮儀,如果出現長期咳嗽等症狀,應及早就醫。根據日本媒體報導指出,黴漿菌肺炎是由細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見於兒童,透過飛沫或接觸傳播。感染後患者會出現發熱、全身倦怠感、頭痛及咳嗽等症狀,有些患者因肺炎惡化或高燒衰弱需住院,甚至少數情況下可能引發腦炎。尤其在感染初期,症狀可能僅限於發熱,無咳嗽,這使得診斷變得更為困難。在東京都杉並區的一家小兒科及內科診所內,黴漿菌肺炎患者數量持續增加。當患者訴說有發熱或咳嗽等症狀,被懷疑為黴漿菌肺炎時,診所會進行採血、X光及PCR檢測以確認是否感染。該診所表示,從4月到10月2日,曾對142人進行了PCR檢測,確認有83人感染黴漿菌,其中13人的細菌對抗生素具有抗藥性。3日,一名4歲男孩在上月28日發熱,2日起咳嗽加劇,後來在診所被確診為黴漿菌肺炎。診所院長田村剛表示,自7月的學期結束以來,小學生患者數量急劇增加,雖然盂蘭盆節後略有減少,但從上個月起再次增加,且成人和未入學的幼兒感染情況也不少。田村剛強調,這是他開設診所以來首次遇到如此多的患者,數量堪稱是前所未有。田村剛也指出,黴漿菌肺炎透過飛沫和接觸傳播,呼籲民眾徹底做好手洗、佩戴口罩等基本防護措施,感到不適時應休息,若症狀持續且用藥無效,應及早就醫。日本黴漿菌學會理事、杏林大學的皿谷健教授指出,這次感染擴大的原因與去年行動限制解除後,民眾對手洗、佩戴口罩等防護措施的鬆懈有關。在新冠疫情期間,黴漿菌患者數量非常少,但隨著防疫限制放寬,感染迅速擴大,除了兒童,成人在家庭中被感染的情況也日益增多。皿谷教授還提到,在他所屬的大學醫院,每天都會有數名感染者,其中約有5%同時感染新冠等其他呼吸道疾病。他指出,黴漿菌肺炎的初期症狀與感冒相似,診斷困難,但如果強烈咳嗽或高燒持續超過三天,就可能是黴漿菌感染。個人應該徹底執行的防護措施包括手洗、佩戴口罩,以及與不適者保持距離。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1/364971/sm-7c00daea2e422fbfa922ad347b4467b9.jpg)
孩童咳嗽咳不停!慎防「走路型肺炎」 兒科醫師示警「7症狀」
兒童急診科醫師謝宗學近期發文表示,最近時常遇到孩童罹患有著「走路型肺炎」之稱的黴漿菌肺炎,而且清一色都有著7大共同特色。謝宗學醫師為此特別撰文呼籲,家長如果遇到孩童有這些症狀的話,一定要將其帶到醫院治療。謝宗學醫師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近期觀察到罹患黴漿菌肺炎的孩童有著以下7種症狀:1. 年齡大於 5 歲2. 發燒天數大於 3 天以上3. 咳嗽越咳越厲害,有時候微喘4. 幾乎沒有流鼻水5. 喉嚨不太紅6. 看過 2-3 次診所,甚至已使用過抗生素,但症狀仍沒有改善7. 活力食慾正常或是稍微差,看起來不像重症患者謝宗學醫師解釋,只要符合以上七點,加上胸部X光右下葉肺炎的表現,最後的診斷幾乎是別稱為「走路型肺炎」的黴漿菌肺炎。謝宗學醫師提到,目前黴漿菌肺炎的治療較為棘手,因為這種肺炎對以往常用的抗生素「日舒」(Azithromycin)效果不佳,必須改用四環素類抗生素,如Doxycycline進行治療。而與日舒每日服用一次,連續三天即可不同,Doxycycline 需要每日兩次,且至少服用七天以上,這使得治療過程大為延長。謝宗學醫師也安慰表示,黴漿菌肺炎通常不會引起過度嚴重的病情,家長也無需過於恐慌,只有少數出現併發症的孩子需要住院治療。大部分患者只需按照醫師指示在家服藥,並定期回診即可。但謝宗學醫師也提到,對於不能吞嚥膠囊的孩子來說,服用Doxycycline是一個挑戰,因為膠囊內的藥粉極苦,這需要家長多費心協助孩子按時服藥,這也是治療過程中的一個關鍵問題。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1/317411/sm-6bac552a434ef6655ad7ea2b005b134c.jpeg)
示警「目前很嚴重」 蘇一峰:過年期間很多重症大白肺
春節期間,疫情、流感等狀況因人潮聚集,因此加劇。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指出,新冠肺炎過年期間有很多重症大白肺,其狀況相比黴漿菌很嚴重。蘇一峰在臉書表示,目前看起來,新冠Covid過年期間造成很多重症大白肺,內科ICU有兩、三成左右,比起來大肆宣傳的黴漿菌肺炎根本不可怕,重症大白肺還是以COVID為主,這病人努力好幾天目前看起來是救回來了。他也在留言處直言,「大開記者會的黴漿菌,其實沒什麼可怕,反而還是COVID目前很嚴重。」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今年自1月以來,多種呼吸道病原體同時於社區中活動,類流感及COVID-19疫情現呈上升趨勢或處流行期,依據往年經驗,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於農曆春節期間將達高峰,提醒民眾若自身或親友為65歲以上長者、具慢性病史等高危險群,應特別留意健康狀況,並請提高警覺如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等危險徵兆,請儘速就醫,並配合醫師指示服藥,以降低併發重症的風險。疾管署提醒,符合新冠XBB疫苗接種資格之民眾,應儘速接種,以及時獲得保護力;莫德納和Novavax兩種廠牌均安全有效,12歲以上民眾可選擇一種廠牌接種, 6個月以上至11歲兒童則依核准適應症,僅限接種莫德納XBB疫苗。接種院所資訊可至疾管署官網「秋冬疫苗專區」或至各縣市官網查詢。疾管署呼籲,民眾出遊、聚會時應落實拱手不握手並注意手部與呼吸道衛生,打噴嚏時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或用衣袖代替,於室內聚會時注意通風,以降低疾病傳播風險。若自身及親友為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高風險慢性病人及孕婦等疾病高危險群,應特別留意健康狀況,如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意識改變、低血壓等流感危險徵兆應及早就醫。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9/305689/sm-eaabf3b3b86fbaa793f2f9fe3761d03c.jpg)
「行走的肺炎」黴漿菌侵襲! 醫急勸「日常這樣做」自我保護
近期好發的黴漿菌肺炎感染,是一種呼吸道傳染病,由名為肺炎黴漿菌的病原體引起,主要透過飛沫傳播,與新冠病毒相似。跟一般肺炎不同的是,許多病人即使發燒仍然保有活動力,因此常延誤治療。三至五歲幼兒易感染 咳痰呈黃色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新生兒科主任吳宗儒表示,黴漿菌主要在幼兒族群中傳播,近距離談話、咳嗽、打噴嚏容易感染,高峰年齡大約在三到五歲,在青少年中也不算少見,是一種全年齡層都可能感染的疾病。黴漿菌感染臨床特徵與一般細菌性肺炎不同,被稱為非典型肺炎,即使X光感覺嚴重,有些患者仍能行動自如,也被形容為「行走的肺炎」,這使得預防傳染變得困難。因此基本的防護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和使用酒精消毒仍然很重要。此外,黴漿菌可以是厲害的乾咳,如果到有痰的話通常呈現黃色,與大多數病毒不同。對於有咳嗽症狀的患者,特別要注意痰的顏色,如果有呼吸道疾病,建議待在家休息,減少傳染風險。目前無疫苗 仰賴自身免疫力與抗生素治療臨床上,黴漿菌治療藥物包括第一線藥物巨環類抗生素(如紅黴素)和第二線藥物四環黴素或氟喹諾酮(Fluoroquinolone),皆為抗生素。對於幼兒及孩童,用藥上需要更謹慎考慮,因為部分藥物可能帶來有關牙齒染色、軟骨發育、肌肉骨骼的副作用影響。若治療三天後效果不佳,可進一步檢測是否存在對第一線抗生素的抗藥性。吳宗儒指出,治療效果因免疫力而異,有些人休息和多喝水即可自行康復,也有一些病例需要使用到抗生素。對於黴漿菌,目前尚無相應疫苗,而在抗生素的濫用及使用頻繁下,造成抗藥性黴漿菌比例增加。臺灣在疫情前流行的黴漿菌已有一定程度的抗藥性,疫情期間因防護措施,感染的病例數下降。疫情結束後,黴漿菌再度流行,部份病例對紅黴素的有效性仍存在,但有些病例已產生抗藥性,影響治療效果。老年人免疫力低下 建議戴口罩降低感染風險吳宗儒提醒,雖然幼兒至年輕成年人中罹患黴漿菌的比例較高,但老年人因免疫力下降和共病情況多,重症率和死亡率相對較高。黴漿菌感染雖然在成人中表現較輕微,甚至與感冒相似,但仍有傳染給他人、造成嚴重疾病的可能。黴漿菌是很厲害的魔術師,身體很多地方都可能有症狀,有些是黴漿菌本身的感染、有些是後續免疫反應造成的病變。少數人會因黴漿菌感染引發全身性疾病,包括自體免疫反應和腦炎等嚴重症狀,因此建議有流行及傳染風險時仍須戴口罩,以減少傳播及感染風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8/304358/sm-82888431e3e224f564eb5be6859871a9.jpg)
小孩咳嗽高燒以為流感…急診竟患「這症」 媽嘆:我們也遇到了
近日一名醫師分享,一位小孩高燒不退,又有咳嗽症狀,就醫以為是流感,但吃了克流感還是沒用,掛了急診才知道得肺炎黴漿菌。媽媽說,「我們也遇到了。」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在臉書發文,11月下旬,一位媽媽帶小孩就醫,媽媽說,起初小孩發燒及咳嗽,她以為是普通感冒,之後幾天他高燒不斷,還有寒顫、咳嗽、喉嚨痛等症狀。吳昌騰說,「一開始,媽媽帶他到住家附近診所就醫,醫師初步認為是流感,於是先服用了退燒藥、咳嗽藥和克流感。但是,他口服克流感4天後,仍出現發燒、咳嗽的症狀。另外,就在來急診前一天,媽媽媽還發現弟弟出現非常劇烈的乾咳,咳的時候很用力。」吳昌騰表示,媽媽帶他來兒科急診,「弟弟在急診室的體溫是40.4°C,我聽診時發現左下肺部有濕囉音。於是安排進一步的抽血及X光片檢查。」檢測出有肺炎黴漿菌的陽性反應。媽媽驚呼,「我們也遇到了肺炎黴漿菌了!」吳昌騰稱,之後讓弟弟住院,換藥治療後體溫也控制下來,最後順利康復地出院。吳昌騰解釋,肺炎黴漿菌肺炎又稱行走的肺炎,因為跟其他肺炎相比症狀較輕,「如果你的孩子發燒、疲勞、咳嗽、咳痰超過一周,就該小心了。孩子在生病時,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燒和咳嗽。」吳昌騰說,有一些特徵還是要注意:1.如果小孩過了感染急性期,但發燒咳嗽症狀還是加重,如超過7天症狀都們好轉,咳嗽頻率加重。2.孩子白天咳嗽頻率頻繁。3.4歲以上的大孩子,如果劇烈乾咳,同時存在超過3天持續高燒,要特別注意可能是肺炎黴漿菌。至於如何預防,吳昌騰說,要去打流感疫苗,也要勤洗手。適時戴口罩。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2/302262/sm-24eec3c622ab1793aa20f2e8676b334f.jpg)
黴漿菌之亂1/專家示警「抗藥性細菌株」恐燒進台灣 女星10歲兒病況一度危急
疾管署近日罕見針對中國呼吸道疾病連續示警,主要是中國北方類流感病例數是過去3年同期的2.5倍,尤其中國黴漿菌可能是「強勢抗藥性細菌株」,而台灣7成民眾對主要治療藥物紅黴素等具有抗藥性,藝人可藍的10歲兒子近日染病,一度惡化到「需大家幫忙集氣」,所幸已有好轉。專家擔憂,萬一中國黴漿菌疫情燒進台灣,後果恐不堪設想。疾管署11月分別在24、25、27日針對中國呼吸道疾病提出警告,並且迅速在機場電子看板及跑馬燈提醒自中國、港澳入境旅客,如有症狀應就醫並告知旅遊史,並呼籲近期前往中國的民眾,在當地務必勤洗手、戴口罩。並且也發函給各基層醫療院所,要求提高警覺。為何如此緊張?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立民說,「如果中國疫情持續上升,勢必影響台灣!」尤其台灣黴漿菌疫情發生頻率約為每4年一次,上一次大爆發是2019年,算算時間差不多就是現在,再加上年底、春節兩岸往返頻繁,更增加疫情爆發的機率,預估明年春節是最危險的時機點。其實黴漿菌已經悄悄在台灣陸續發生,據疾管署資料,台灣今年的肺炎黴漿菌病例數高於過去3年,6成患者年齡都小於6歲,7~12歲孩童則佔17.7%,也就是近7成患者都是兒童。藝人可藍10歲的兒子也得了黴漿菌肺炎,可藍24日PO文表示,「今晚是關鍵點,希望大家為兒子集氣」,因為可藍兒子的黴漿菌具有抗藥性,所以醫師一直在試哪種抗生素治療才有效,幸好26日可藍在IG上報平安,表示孩子終於不再發燒,雖然呼吸稍急、血氧不穩,還需要觀察,但已度過最危險的時刻。藝人可藍10歲的兒子感染抗藥性黴漿菌肺炎,歷經多日發燒、使用多種抗生素之後,病況終於好轉,但目前仍在醫院治療。(圖/翻攝自可藍Colleen wei臉書)如同可藍兒子的情況,「黴漿菌具有抗藥性」正是此次專家們最憂心的關鍵。小兒科醫師、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也說,兩岸往返頻繁,若民眾從中國帶回這些對主流治療藥物紅黴素有抗藥性的黴漿菌種,就會引爆台灣疫情。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治療肺炎黴漿菌的藥物以巨環類抗生素如紅黴素為主,近來各國研究都顯示,肺炎黴漿菌對巨環類抗生素的抗藥性增加,台灣去年發布的研究發現,台灣7成民眾對巨環類抗生素如紅黴素藥物具有抗藥性。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發出警語,若不解決抗生素抗藥性問題,例如管控抗生素用藥等,未來恐怕無藥可醫。食藥署表示,肺炎黴漿菌多為輕症,大部分感染者可自行痊癒,不需要抗生素治療,若經醫師評估需使用抗生素治療,民眾應確實遵照醫師指示,依開立的劑量及時間使用抗生素,切勿自行停藥,倘症狀沒有改善,再回診由醫師重新調整用藥,例如可用四環黴素類抗生素等替代藥物來治療。食藥署也強調,黴漿菌感染使用的抗生素,目前皆有廠商穩定供應中,並無缺藥問題。疾管署則呼籲,長者、幼兒等免疫力不佳之民眾非必要勿前往中國,如必要前往,建議出發前儘早接種流感及新冠疫苗,並於返臺後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有發燒或急性呼吸道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0/301360/sm-04ff35460b0f45f943f50c2fa8aca4b0.jpg)
防堵陸疫情入侵!國內4機場實施採檢 首4天「21人驗出病毒」流感占大宗
大陸近期爆發多種呼吸道傳染疾病,包括流感、新冠肺炎、肺炎黴漿菌、鼻病毒、腺病毒、人類間質肺炎病毒及呼吸道融合病毒等7大病毒齊發,為了防堵大陸疫情,疾病管制署日前已在4處國際機場實施採檢,首4日共有21名旅客被驗出病毒,其中流感病毒有13例占大宗。疾管署今(1日)發布新聞稿指出,11月26日起已於台北、桃園、台中及高雄共4處國際機場,實施「定點監測 鼓勵採檢」措施,針對包含流感病毒、新冠病毒、鼻病毒、肺炎黴漿菌、腺病毒、人類間質肺炎病毒等17種病毒及4種細菌進行檢驗。疾管署透露,首4日共採檢38人,其中13例為流感病毒、3例為新冠病毒、3例為腺病毒、2例為鼻病毒,6例為陰性,另有11例檢驗中,依據目前監測資料與檢驗結果顯示,「流感病毒」已成為大陸近期傳染主流,而黴漿菌則出現降溫趨勢,將持續密切監測疫情發展。針對民眾關心國內黴漿菌疫情,疾管署表示,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資料顯示,黴漿菌肺炎可能每3至7年會有一波較大的流行,但近期監測結果佔比偏低「屬低度流行」,民眾無須太過擔憂;至於治療黴漿菌的藥品也已陸續到貨,目前並無短缺疑慮。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300809/sm-50b319150c0f8a70ce2e817f6f2f640c.jpg)
10歲兒住院逾1周「呼吸器仍不能放」 女星嘆:黴漿菌抗藥性不好惹
台灣知名模特兒及藝人可藍2013年嫁給從事廣告業務的男友,目前育有2名兒女。最近從香港回台的她日前也馬上帶著10歲兒子掛急診,住院超過1週,她昨晚(28日)發文感嘆,「這黴漿菌本菌沒想到很不好惹的,讓人無力感」,直呼真的讓人心疼!「期待下週聽到好消息!治療完整好好的回家。」可藍昨晚在臉書粉專《可藍 Colleen wei》發文透露連日陪著兒子對抗肺炎黴漿菌的過程,直呼「這黴漿菌本菌沒想到很不好惹的,讓人無力感」,醫師也表示,她兒子目前肺部雜音仍明顯、肺損傷有點嚴重,血氧不穩定,呼吸器還是不能放,要自主呼吸恢復到95才及格,但又不能過度訓練還是要讓受傷的肺慢慢復原。可藍昨晚在臉書粉專發文透露連日陪著兒子對抗肺炎黴漿菌的過程。(圖/翻攝自Facebook/可藍 Colleen wei)她心疼說,這次兒子是黴漿菌肺炎,還是抗藥性的,一開始先到家裡附近家醫,他們判斷是腸胃型感冒用藥3天,持續沒有退燒,再去另一間診所照X光,兩邊肺有一點白白的,判斷為黴漿菌,於是開始用第1種抗生素,中間因為禮拜天所以停藥一天,週一馬上回診因為還是沒有退燒,醫生給出轉診單。於是她周二凌晨從香港一回到台灣,帶著兒子直衝醫院急診,照X光發現肺變嚴重之外右下有點積水,母子在急診待了1晚,隔天幸運有健保病房,這8天兒童病房裡面,有A型鏈球菌也有黴漿菌氣喘的,「看著他們一個一個出院,而我們還在奮鬥。」可藍也自我打氣,「至少一關一關打怪過關」,從用到頂的抗生素後需要關鍵2晚不發燒,血氧數值離開缺氧階層慢慢往上爬,吸入的氧氣從8可以調到現在5,現在睡得較好,不光靠點滴補充營養,也能吃下食物,「食慾從一天半個御飯團到現在胃口大開, 能跟點滴說掰掰!真的是很棒!可以吃食物,吃有營養才能對抗!」她也在文末表示,「現在就是相信醫生,認真繼續治療,期待下週聽到好消息!治療完整好好的回家。」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1/300331/sm-3252bce3efea9f0f742290dda46fd6ff.jpg)
中國黴漿菌大爆發「春節恐襲台」 咳嗽即有傳染力!最多1傳5
疾病管制署表示,依據中國官方公開資料指出,中國北方類流感疫情,已連續五週快速攀升,門急診占比來到6.2%,是過去三年同期的2.5倍。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之中國提供資料,為黴漿菌、流感、新冠等多種已知呼吸道病原共同流行造成。疾管署將持續監測疫情狀況,並提醒如有計畫前往中國之民眾,於出發前儘早接種新冠XBB及流感疫苗。疾管署說明,近期中國全國呼吸道疾病發生率上升,流行的病原體包括流感病毒、黴漿菌、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和新冠病毒等,其中主要受影響者為兒童,另報載部分地區如北京及遼寧等醫院出現「大量病患上升」等情況。此波疫情亦引起WHO關注,WHO依目前收集到的資料表示,應是已知的病原於社區高度流行,以黴漿菌肺炎為例,該病原導致兒童肺炎的機率較其他年齡層為高,WHO建議應持續監測、觀察社區疫情狀態。此外,中國類流感疫情亦較過去三年同期為高,目前流感病毒以H3N2及B/VICTORIA為多。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受訪表示,黴漿菌4年一次的流行期已到,臨床觀察目前國內疫情雖然仍為緩升,但鄰近的中國已發生大規模疫情,因此預估明年春節國內恐有一波新疫情。黃立民說,2019年國內曾爆發黴漿菌大流行,2023年尚未有明顯疫情,按照流行期推估,2024年可能在國內會有逼波流行。黴漿菌是慢性的細菌感染,潛伏期很長可達1到2週,一年四季都可能流行。黃立民表示,黴漿菌輕症可能僅有咳嗽,重症則會出現支氣管炎肺炎。輕症咳嗽的症狀很容易被當成其他疾病。但患者一旦開始咳,就有傳染力,最多可能一傳五。疾管署表示,機場港埠檢疫站已全面提高警覺,於機場電子看板及跑馬燈提醒自中國、港澳入境旅客,如有症狀應就醫並告知旅遊史,並於加強呼籲從該地區入境旅客,若有發燒或類似流感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之檢疫人員,並洽檢疫站及發燒篩檢進行評估。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8/300318/sm-e8cd05dfb64361313b71eab48f1c8938.jpg)
黴漿菌肺炎大爆發 病原體如何區分?專家給答案:精神狀態是關鍵
大陸北方地區近日進入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呈現流感病毒、肺炎支原體(黴漿菌)、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種病原體共同流行的態勢。當孩子出現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時,家長如何正確處理?又該如何區分是哪種病原體感染?對此,北京兒童醫院呼吸一科主任醫師秦強做出詳細說明。《北京日報》報導,秦強表示,支原體感染一般多見於學齡期的兒童,一些年齡較大的兒童早期症狀表現為高熱和刺激性乾咳;而流感的早期症狀是突然高熱,往往伴有全身症狀,一些年齡較大的兒童會出現頭痛或肌肉關節痠痛,年齡小的孩子可能不太會表達,通常表現為精神狀態與以往不同,嬰幼兒可能會出現精神萎靡等情況,需要引起家長關注。秦強說,腺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也是呼吸道感染中常見的病原體,但這些病毒感染沒有特效治療藥物,以觀察病情變化和對症治療為主,「腺病毒有很多種分型,其中只有部分型別感染才可能在2歲以下的兒童中引起比較重的腺病毒肺炎,表現為持續高熱,經過一般治療往往沒有緩解,同時伴有呼吸系統明顯改變,出現呼吸費力、明顯咳嗽喘息等,甚至出現精神方面的改變」。專家說明,一些年齡比較大的兒童檢測出腺病毒陽性,如果沒有明顯的下呼吸道感染,可以在家對症處理;而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一般來說就像普通感冒一樣,只要科學護理、對症用藥、適當多喝水就能安然度過感染階段。只有少部分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基礎疾病的兒童,當病毒侵犯到下呼吸道才可能引起一些比較重的感染,情況比較少見,需要臨床醫生鑑別診斷。秦強指出,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世界範圍內引起5歲以下兒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重要的病毒病原之一,感染後早期症狀類似於普通感冒,可出現鼻塞、流涕、打噴嚏、咳嗽、聲啞、低燒等症狀。大多數患兒症狀會在1至2週內自行消失,少部分可以發展為毛細支氣管炎或肺炎。大多數感染者可完全康復,但感染後不能產生永久免疫。孩子出現發熱等症狀是否需要立刻就醫?秦強表示,年齡較小的嬰幼兒,特別是3個月以內的嬰兒出現明顯發熱,建議及時就醫。學齡期以上的兒童,出現高熱伴有輕微呼吸道症狀,沒有其他全身表現,建議居家觀察並使用一些對症藥物。如果持續高熱3至5天,或伴有明顯的呼吸系統症狀加重,建議家長及時帶患兒就醫。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6/300246/sm-b385925ec4c5ce4ffaf6caea32e04c42.jpg)
不只中國!黴漿菌肺炎全球大爆發 重症醫:0-12歲小心了
重症醫療專業醫師黃軒提醒,近日媒體大幅集中報導中國大陸的黴漿菌肺大爆發,但其實今年4月以來,包括韓國、丹麥、瑞典就有黴漿菌肺升溫的趨勢,且韓國平均每周還出現100例的新病例,其中大多數患者是兒童和年輕人,約有8成住院患者年齡在1歲至12歲之間,提醒大家千萬別輕忽!黃軒醫師今(27日)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全球另一個新疫情黴漿菌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正在大規模爆發,而不是只有侷限在一個區域而已,「這也是提醒我們,目前地球任何住的地方,也是得準備好。」黃軒指出,黴漿菌肺炎的發生率早就在增加,今年4月開始,UN已經發現:「黴漿菌肺炎發生率在短短的6個月內(2023年4月至2023年9月),從原本的0.7%大幅增加到4.12%,他認為「只是媒體沒有大幅報導而已!畢竟比疫情前(2019前)的8.16%相比,這樣的數字少太多了!」黃軒援引ESGMAC MAPS的研究發現,黴漿菌肺炎發生率上升比較高的地區是歐洲地區,其中以丹麥和瑞典最多,韓國也正在大規模爆發中。為何黴漿菌在全球大爆發?黃軒引述國外資料指出,後疫情時代(post covid era),當初容易傳播的呼吸系統病毒和細菌也紛紛回來了,「我們其實早有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大爆發,你們還記得嗎?大家都忘了,在COVID-19解封之後,我們也曾經有一段全球的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黃宣也點出關鍵,「在covid過去的12個月,人們都戴著口罩,實行良好手部衛生,並進行自我隔離以控制 COVID-19 的傳播。此舉大大降低了其他病毒(RSV 、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的比率,但當人們因為有COVID-19 疫苗接種,而摘下了口罩,加上放寬旅行限制,病例就會增加了。」另外就是免疫負債。當防疫禁令解除,民眾不再遵守防疫規範,病毒就容易爆發流行,把過去未流行的數量補回來,此現象即是「免疫負債」,「我們2020年,針對COVID-19,把非藥物干預(NPI)做的太好了,導致一些常見的流行病毒,突然結束,而黴漿菌也顯著下降,如今後面慢慢出現,大大的爆炸!」但為何COVID疫情過了那麼久,現在才輪到黴漿菌肺炎大爆發?黃宣解釋,黴漿菌是「慢郎中」, 生長時間緩慢(6小時),具有漫長的潛伏期(1至3週),且相對較低的傳播率,可能是導致在人群中,所需的較長時間傳播間隔,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慢慢傳開出去。而RSV比流行性感冒病毒強,因此RSV大爆發就會在疫情後先衝出來!而黴漿菌則是在後面一直慢慢追趕中。黃軒提醒,「這種病原體的再次出現(re-emergence )可能會導致嚴重疾病的罕見病例增加,但目前尚不清楚其是否會導致大規模的感染浪潮。」全球性的監測數據表示,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黴漿菌肺炎大量的下降,又再次大幅的出現,比其他呼吸道病毒更晚期才出現,這算是一種後疫情時代黴漿菌肺炎的獨特現象。黃軒也認為這種病原體的再次出現,「會不會出現新變種或抗藥性的病菌,應該受到大家高度關注,以便及時採取適當的管理措施。」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4/300044/sm-12e877241481ac3ca21e3a640df15c6a.jpg)
染疫住院也要拚課業!中國家長逼小孩「吊點滴寫作業」 陸網轟:喪心病狂
中國多地近期爆發以黴漿菌肺炎為主的多重呼吸道疫情,醫院人滿為患,其中又以兒童感染最為嚴重。但許多本應住院休養的病童,卻在家長們要求下於醫院內「吊點滴寫作業」,畫面曝光網友怒批家長:「喪心病狂!」綜合陸媒報導,中國北方的類流感呼吸道疫情,感染數連5週急速攀升,為過去3年同期的2.5倍,且主要受害者為兒童,並發生疑似校內群聚感染疫情,而學童家長為照顧小孩,也因此染病就醫,導致醫院內擠滿呼吸道疾病患者,其他病患在院內遭感染。醫院應家長要求開放學童在院內吊點滴寫作業。(圖/翻攝自微博)然而,最近有越來越多兒童病患,被拍下在「急診室或住院治療」期間,一邊吊點滴一邊寫作業,甚至出現「兒童集體吊點滴寫作業」、「在病床邊吸氧拉小提琴」,有些家長還在一旁監督小孩。畫面曝光掀起網友熱議:「現在的小孩太苦了。」多間醫院表示,開放休息室或會議室讓學童寫作業是「應家長要求」,有些醫院甚至把這些廳室改為「兒童輸液學習區」、「作業專區」。這讓網友們看了更加憤怒,猛批家長及醫院「喪心病狂」、「為什麼不讓他們休息?家長和醫院是瘋了嗎」?就連官媒也跳出來,呼籲保護學童「生病時歇一歇」的權利。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3/299983/sm-c223a7baca082b2606b1b271d1661bcb.jpg)
WHO也警告!中國北方爆「多重病原」疫情 疾管署:機場港口提高戒備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2日發布聲明,表示在中國北方出現呼吸系統疾病案例增加、兒童肺炎病例群聚的情況,WHO也要求中國提供相關資訊。而疾管署也發表聲明指出,要求機場、港口等單位要提高戒備,同時也發布醫界通函,提醒國內醫師注意。疾病管制署於25日發布公告表示,依據中國官方公開資料指出,中國北方類流感疫情,已連續五週快速攀升,門急診占比來到6.2%,是過去三年同期的2.5倍。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之中國提供資料,為黴漿菌、流感、新冠等多種已知呼吸道病原共同流行造成。除此之外,北京及遼寧等醫院出現「大量病患上升」等情況。此波疫情亦引起WHO關注,WHO依目前收集到的資料表示,應是已知的病原於社區高度流行,以黴漿菌肺炎為例,該病原導致兒童肺炎的機率較其他年齡層為高,WHO建議應持續監測、觀察社區疫情狀態。此外,中國類流感疫情亦較過去三年同期為高,目前流感病毒以H3N2及B/VICTORIA為多。疾管署表示,將會持續監測疫情狀況,並提醒如有計畫前往中國之民眾,於出發前儘早接種新冠XBB及流感疫苗。而機場港埠檢疫站全面提高警覺,於機場電子看板及跑馬燈提醒自中國、港澳入境旅客,如有症狀應就醫並告知旅遊史,並於加強呼籲從該地區入境旅客,若有發燒或類似流感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之檢疫人員,並洽檢疫站及發燒篩檢進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