黴菌性
」 鼻竇炎 陰道炎 國泰醫院 陳俐瑾唧唧耳鳴聲炸腦!57歲男「耳朵發霉」竟是徒手挖耳屎釀禍
不少人洗完澡後都有挖耳朵的習慣,小心不當清潔恐引起感染!台南一名57歲李姓男子右耳突悶脹不適,就醫才發現原來男子的耳朵竟然已經「發霉」,經過治療雖已好轉,但他的耳邊卻開始不斷響起唧唧聲,就連醫師也查不出病因,直到李男轉往求助中醫師,耳鳴聲才獲得改善。57歲的李男平時有徒手挖耳朵的習慣,某天他突感到右耳搔癢、悶脹不適,且還伴隨一些分泌物,前往耳鼻喉科就醫才得知,原來是外耳道被耳黴菌感染。經過藥物治療後,雖然李男耳朵的不適症狀已有好轉,但他卻開始莫名聽到「唧」的耳鳴聲,奇怪的是醫生再次檢查後,並未發現有任何異狀,耳道也不見真菌蹤跡,長期魔音轟炸讓他忍無可忍,決定轉往中醫尋求治療,服藥一周後耳鳴狀況已獲得大幅改善。收治李男的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趙念廷表示,黴菌性外耳炎為外耳的真菌感染,包括白色念珠菌和黑麴菌都是常見的病原菌,雖然該病患的感染症狀已獲得控制,但體內仍有殘存「邪氣」未被清除。對此,趙念廷提醒,像是愛好水上活動、免疫力低下、頻繁或過度清潔耳垢等3類人,較容易被耳黴菌感染,且可能一再復發,建議民眾切勿過度清潔耳朵,從事水上活動時也可用耳塞防止進水,盡量避免與他人共用掏耳棒。
祭完祖突狂咳胸悶…就醫驚見肺部長出「小樹芽」 元凶竟是掃墓灰塵
許多人會在清明連假期間掃墓和祭祖,表達對祖先的懷念和感恩,並祈求護佑。不過,大陸浙江省寧波市1名60歲的王姓男子上週掃完墓,突然咳嗽不止,同時伴隨著胸痛、發燒等情形,前往醫院檢查後被確診罹患「黴菌性肺炎」,隨即緊急住院治療,而罪魁禍首就是上墳時吸入的雜質、塵土。綜合陸媒報導,王男上週六上完墳後竟然住進了醫院,罪魁禍首就是掃墓時吸入的雜質、塵土。「墳頭一年沒有打掃,堆積了不少枯枝腐葉,還有大片的雜草,我就想著給清掃下。」4月2日,仍在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住院的王男回憶說,「打掃過程中,我也的確被揚起的塵土嗆得咳嗽了幾聲。」回到家後,王男突然乾咳不止,晚上也睡不安穩,到了第3天甚至出現胸痛、發燒等情況,於是他立刻趕到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就診。負責個案的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沈世茉仔細詢問病情,接著從王男的CT片上發現,其肺部竟長出了一個個「小樹芽」。「因為形狀特異,我懷疑患者是患上了黴菌性肺炎。」沈世茉透露,考慮到患者肺部感染已經影響到他的呼吸功能,血氧飽和度也掉到了90%,建議立即住院治療。為了確診病情,醫師替患者做了氣管鏡,發現其氣道壁上布滿大量白色菌斑,經過化驗確認王男感染了曲黴菌。目前,經過霧化吸入和抗真菌治療,王男體內的黴菌已被清除,胸痛得到了緩解,血氧飽和度也恢復了正常。沈世茉解釋,黴菌喜歡潮濕、溫暖的環境,墳地常年無人清理,大量落葉覆蓋土壤,成了黴菌生長的溫床,加上現在正是氣溫回暖的時候,也是黴菌滋生的季節。醫生提醒,過敏體質的人群吸入黴菌後,會引發過敏反應,建議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幼兒和本身有基礎疾病的人,在掃墓過程中盡量遠離塵土,少接觸潮濕腐敗的泥土,掃墓過程中最好戴上口罩,穿好長衣長褲。
頭髮不吹乾就睡覺? 醫曝恐怖後果:引發皮膚和健康問題
許多人都曾洗完頭不吹乾,直接帶著濕漉漉的頭上床睡覺,然而這樣的行為,可能會對頭皮、頭髮甚至呼吸道產生影響,像是感染、斷裂、真菌過度生長,還可能長癬、長痤瘡腫塊或膿皰,不可輕忽。皮膚科醫生諾埃兒(Noelle Sherber)向《Allure》指出,細菌和病菌會在溫暖的環境中繁殖,「如果頭皮保持潮濕數小時,就會在頭皮上繁殖」,並轉移到枕頭和床上,進而引發一連串問題,最常見的是一種名為馬拉色菌的酵母菌,會聚集在頭皮上並剝落,可能被誤認為頭皮屑,也會造成臉部、頭皮和上班身出現丘疹。另外,還會導致痤瘡和膿皰,可能會感到非常癢或疼痛,這種感染稱為「黴菌性毛囊炎」,十分常見且很少引起重大副作用,但腫塊可能存在很久且難以治療,必須判斷是否源於細菌或真菌,嚴重的病患需要口服藥物療。枕頭套會孳生細菌,要定時清洗。(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除了皮膚問題,濕頭髮睡覺也可能導致呼吸問題。皮膚科醫生辛蒂(Cindy Wassef)告訴《Yahoo》,因為潮濕的枕頭和床上用品,會促進黴菌生長,進而刺激呼吸道。皮膚科醫生伊芙(IfeRodney)也透露,頭髮在潮濕時,會變得缺乏彈性且脆弱,因此容易斷裂。為了防止這些問題,專家建議在睡前吹乾頭髮,若沒有辦法,也要把長髮紮成馬尾辮,或睡在絲綢枕套上,減少對頭髮的摩擦。不只如此,定期清洗枕頭套也很重要,因為容易滋生細菌,應該每周更換或清洗。
狂咳3個月吃藥沒用…「全套檢查做完」抓不出原因 他走進廁所懂了
近來多重呼吸道疾病流行,流感和新冠病毒頻發,不少民眾都掛病號,加上總統大選剛落幕,許多人上街參加造勢活動,引來人潮聚集,感染病毒的風險隨之增加。大陸一名網友表示,自己咳嗽了2、3個月,期間做了各種檢查、拍了CT,都沒發現什麼異常,中醫和西醫都試了,就是沒治好咳嗽,直到走進廁所才發現原因。《都市快報》報導,該名網民近日發文表示,自己咳嗽了2、3個月,也去做了各種檢查、拍了CT,都沒發現什麼異常,中醫西醫都試了,就是沒治好咳嗽,後來發現家裡的馬桶下面有密密一圈黑色的黴菌,其實就是曲黴菌的聚集地,隨即清理了一下、重新封了一下膠,咳嗽竟然神奇地好了。浙大二院感染性疾病科吳學傑副主任醫師表示,曲黴菌是一種典型的絲狀真菌,佔空氣中真菌的12%,主要以枯死的植物、動物的排泄物及動物屍體為營養源,在門診中曲黴菌感染並不少見,尤其是曲黴菌性肺炎,「南方天氣潮濕,潮濕的地方就容易滋生曲黴菌,家裡洗手間的地磚、牆縫上可能都有很多的曲黴菌。」醫師說明,曲黴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特定的人群處於曲黴菌的環境中較易被感染,第一類是中性粒細胞缺乏超過10天的(腫瘤化療或肝病患者),第二類是有血液系統腫瘤或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者,第三類是長期使用激素的,第四類是本身就存在基礎疾病的,如慢阻肺、肝硬化、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等。吳學傑提到,一般免疫力好的人就算吸入曲黴菌,也會被免疫系統控制清除,所以不會造成病症,但如果存在潛在免疫問題,例如流感久久未痊癒、本身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很可能也會遭到曲黴菌的「荼毒」,嚴重時恐導致支氣管「全黑」、肺炎。醫師指出,感染曲黴菌後的症狀一般是咳嗽、咳痰、胸悶、氣急、咯血,很多患者難以鑑別其與感冒、流感等疾病症狀,因而沒有採取對症治療,導致病症越來越嚴重,「曲黴菌的確診也比較困難,做肺穿刺才能確定。」吳學傑說,影像學檢查出現典型的新月形空洞或空洞內有真菌球,痰菌檢查或培養有真菌生長,對診斷有幫助,但精準度不如病理檢查好。
換季災難2/鼻竇炎大魔王是它!吸空氣就可能感染 妙齡女子切頭骨保命
台灣每年都有超過百萬人因鼻竇炎就醫,尤其黴菌性鼻竇炎要格外當心,黴菌可能會侵犯到眼睛、大腦,甚至藉由血液流竄全身,嚴重可能致命。美國一名25歲女子去年底鼻竇炎復發引起腦部感染,最後切除部分右頭骨清除膿瘍才得以保命。醫師提醒,黴菌廣泛存在於環境中,光是吸一口空氣就可能含有黴菌,若本身免疫功能差、或罹患免疫系統疾病,都要特別當心。56歲鄭女士左側鼻塞持續一年多,且時常有黃色濃稠的鼻涕並偶爾會聞到「魚腥味」,奔波多家診所得到的答案都是鼻竇炎,但長期吃抗生素卻未改善症狀,最後到大醫院進行電腦斷層檢查,並且進行內視鏡手術後,才確定是黴菌性鼻竇炎。台中榮總耳鼻喉科主任梁凱莉表示,大自然到處都充滿黴菌,就連空氣也不例外,身體健康者可透過免疫系統將黴菌排除,但如果鼻腔清潔功能不佳或免疫功能失衡時,就可能產生呼吸道的黴菌感染;就算同一種黴菌,不同患者也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症狀,免疫健全者可能只會感染鼻竇造成症狀,免疫不全者還會影響到鄰近的眼睛、大腦或中樞神經,產生嚴重的併發症,甚至死亡。黴菌性鼻竇炎單靠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可考慮採取內視鏡手術清除黴菌,若免疫力不佳,還需搭配抗黴菌藥物。(示意圖/國泰醫院提供)竹山秀傳醫院院長莊碧焜表示,過去黴菌性鼻竇炎患者大多是老人家、免疫不全者,但最近發現許多年輕病患,推測可能是工作壓力導致免疫低下,提醒若出現味嗅覺異常等鼻竇炎症狀時,要積極就醫,千萬不要認為年輕就是本錢,否則延誤治療可能會付出代價。美國一名25歲的女子Natasha Gunther就有慘痛經驗,根據外電報導,Natasha過去曾出現5~6次鼻竇炎症狀,但最後都是自行痊癒,所以去年底當她感冒又出現症狀時也不以為意,直到後來出現嘔吐、頭痛才趕緊就醫。結果醫師發現她的大腦已遭感染,於是緊急進行二次開顱手術,為了清除膿瘍必須切除部分右頭骨,手術後Natasha無法像過去一樣教授柔道,同時必須進行語言治療。莊碧焜說,黴菌性鼻竇炎無法吃藥治療,透過內視鏡手術較能根除病灶。梁凱莉則表示,若免疫力健全,的確靠手術就能清除黴菌,但如果是免疫不全或免疫力較差者,例如化療患者、糖尿病患等,除了手術之外,還需要搭配抗黴菌藥物,同時還要解決免疫問題,才能真正根除。
他鼻塞半年不見好!醫一照「半臉灰整片」搖頭:侵蝕到骨頭了
不少人都會有鼻塞症狀,小心恐是癌症警訊!一名50歲中年男子被左側鼻塞困擾了半年之久,加上睡覺時經常鼻涕倒流決定就醫,醫師一查才發現,電腦斷層影像竟「鼻腔灰整片」,左側鼻腔長滿癌細胞,判定罹患鼻竇癌。「持續的單側鼻塞就必須要特別注意!」 開業耳鼻喉科診所院長陳亮宇在臉書粉專分享診間案例,該名男病患長期左側鼻塞,但因工作忙碌便自行購買成藥服用,一拖就是大半年,直到最近症狀惡化影響睡眠,這才在家人的催促之下前來就醫。50歲男子長期左側鼻塞,就醫才發現「鼻腔灰整片」長滿癌細胞,確診為惡性鼻竇癌。(圖/擷取自Facebook/陳亮宇醫師 /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陳亮宇表示,起初使用內視鏡檢查時,發現左邊鼻腔黏膜雖然完整,但是鼻竇開口的地方十分腫脹,懷疑可能是黴菌性鼻竇炎,沒想到2天後電腦斷層掃描一照,讓他瞬間倒吸一口涼氣,「影像中,灰色的部分都是腫瘤長出來的地方,範圍很大而且有非常明顯的『骨頭侵蝕』,這個都是非常明顯的『惡性腫瘤』的特徵」,經切片檢查確診為惡性鼻竇癌中的「扁平細胞上皮癌」。對此,陳亮宇提醒,若發現持續性「單側鼻塞」,務必尋求專業的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檢查,因為不只可能是鼻竇炎,最怕的是罹患鼻竇癌,及早發現才能及早治療。
鼻腔有腐臭魚腥味 鼻涕竟是罪魁禍首
一名52歲男性,幾個月來左側鼻腔不時有黃色膿鼻涕伴隨鼻塞情形,後來甚至開始聞到腐臭的魚腥味,所以決定至醫院耳鼻喉科就診。「鼻竇黴菌球」起士膿鼻涕 內視鏡手術改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耳鼻喉科主任朱峻緯表示,患者透過鼻竇內視鏡檢查發現在左側鼻腔內有起士樣的膿鼻涕,進一步安排鼻竇電腦斷層顯示左側上頷竇內有不均質鈣化以及上頷竇外壁增厚情形,診斷為鼻竇黴菌球(Fungal ball)。在與醫師討論後決定接受內視鏡鼻竇手術。手術中順利將左側上頷竇開口擴大並將鼻竇黴菌球徹底清除。病人術後恢復良好,濃鼻涕與鼻塞情形大幅改善,腐臭魚腥味也從此消失了。黴菌性鼻竇炎常發生上頜竇、蝶竇 多數免疫功能正常鼻竇黴菌球為黴菌性鼻竇炎之一種,多為單側,最常發生於上頜竇,其次為蝶竇。最常見的黴菌菌種為麴菌(Aspergillus species),病患多數免疫功能正常,手術清除為根治之最佳方式,而內視鏡鼻竇手術為安全有效之治療方式,預後相當良好。
中研院男狂流起司鼻涕…鼻腔飄「腐爛魚腥味」崩潰 醫檢查驚喊:發黴了
一名52歲男性任職於中央研究院,幾個月來左側鼻腔不時有黃色膿鼻涕伴隨鼻塞情形,後來甚至開始聞到腐臭的魚腥味,所以決定至醫院耳鼻喉科就診。經過檢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耳鼻喉科主任朱峻緯檢查發現,患者罹患黴菌性鼻竇炎,決定進行內視鏡鼻竇手術,病人術後恢復良好,狀況大幅改善。朱峻緯表示,透過鼻竇內視鏡檢查發現,該名患者左側鼻腔內有起士樣的膿鼻涕,進一步安排鼻竇電腦斷層顯示左側上頷竇內有不均質鈣化以及上頷竇外壁增厚情形,診斷為鼻竇黴菌球(Fungal ball)。在與醫師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內視鏡鼻竇手術。手術中順利將左側上頷竇開口擴大並將鼻竇黴菌球徹底清除。病人術後恢復良好,濃鼻涕與鼻塞情形大幅改善,腐臭魚腥味也從此消失了。朱峻緯說明,鼻竇黴菌球為黴菌性鼻竇炎之一種,多為單側,最常發生於上頜竇,其次為蝶竇。最常見的黴菌菌種為麴菌(Aspergillus species),病患多數免疫功能正常,手術清除為根治之最佳方式,而內視鏡鼻竇手術為安全有效之治療方式,預後相當良好。
「蔓越莓」有助女性私處?營養師打破常見迷思:沒效 可預防1感染
台灣氣候潮溼悶熱,調查顯示約有75%女性曾有過私密處不適困擾,其中高達45%的私密處問題更會反覆發生,造成私密處搔癢難耐、分泌物不斷、與難聞異味等令人不適情況。針對「蔓越莓對女性私密處有幫助」的迷思,營養師陳怡錞說明,雖然蔓越莓含有特殊花青素,有助於預防泌尿道感染,但對陰道感染沒效。營養師陳怡錞在臉書粉專表示,「蔓越莓含有特殊的A型前花青素PACs,可以降低尿液的 PH 值、預防大腸桿菌鞭毛附著於泌尿道黏膜,所以有助於改善泌尿道感染。但要注意的是,市售有些蔓越莓汁,有的果汁含有率是10%,剩下90% 是糖跟水,有效成分很低,且含大量精製糖,喝了反而可能讓發炎更嚴重。」專家解釋,「陰道感染大約50%是細菌性(加德納菌),另外還有25%是黴菌性 (白色念珠菌)和25%滴蟲。女性陰道上皮細胞中含有肝糖,乳酸桿菌利用肝糖產生乳酸,可以維持陰道酸性藉以抑制致病菌生長。且乳酸桿菌還能產生過氧化氫,有助於抑制厭氧菌和其他致病菌生長」,而當乳酸桿菌數量減少,其他細菌就會開始增長,進而引發感染。陳怡錞提到,「若想終止細菌性陰道感染,要從源頭腸道菌相失衡去處理,改變飲食習慣與生活作息,加上補充乳酸桿菌會有幫助。另外有些酵母益生菌可以改善白色念珠菌造成的陰道感染。而蔓越莓,對陰道感染的這些細菌或黴菌並沒有幫助。」(圖/翻攝自Donna營養師-陳怡錞 保健營養專家臉書)
童上吐下瀉疑為諾羅 治療後竟是腦膜炎
近期諾羅病毒仍在肆虐,讓民眾認為上吐下瀉就是腸胃炎引起,但一名5歲童出現疑似腸胃炎症狀後,前往又安心診所就診,醫師認為病徵與諾羅腸胃炎相同,於是開藥處置。沒想到2天後病童再度看診,多出了精神不佳且嘔吐持續的狀況,醫師認為病童是「腦膜炎」,趕緊轉診大醫院,經檢查後確認是腦膜炎,目前孩童已康復出院。又安心診所醫師楊慧妤日前為一名5歲兒童看診,兒童出現發燒及嘔吐症狀,家長誤以為是諾羅病毒,楊慧妤依病徵開立腸胃炎藥物,沒想到2天後,兒童雖然退燒了,但仍持續嘔吐,並出現食慾、精神狀況不佳的現象。楊慧妤見狀發現這並非諾羅腸胃炎,因為通常遭到諾羅病毒感染,2天後嘔吐狀況會解除,但這位病童卻持續嘔吐,且精神狀況異常,於是楊慧妤認為是腦膜炎引起的病況,立刻轉診至大醫院。經醫院檢查確定腦膜炎,住院治療後孩童也順利康復出院。又安心診所院長王韋力說明,腦膜炎可經由飛沫、病人口鼻分泌物或糞便途徑傳染,腦膜炎若是無併發腦炎,通常治療後恢復良好;但若是細菌性、黴菌性與結核性的腦膜炎或病毒性腦炎,則有較高的死亡率,後續可能出現意識不清、癲癇、實質性的腦部損傷等神經性後遺症。王韋力表示,腦膜炎主症狀為發燒頭痛、頸部僵硬,常合併有嘔吐、意識不佳或改變、抽搐等神經症狀,初期易跟腸胃炎混淆。如果家長覺得孩子看起來「怪怪的」,都應及早就醫。
男星「一流鼻血就聞到屍臭味」以為卡到陰 拖半年驚知是腫瘤…醫嘆:已擴散
以為一直聞到屍臭味是卡到陰,結果居然是身體出問題。藝人海產(劉威廷)日前在節目《醫師好辣》透露,自己只要感冒就會流鼻血,怎知長期下來「一流血就聞到屍臭味」,加上身邊都沒有其他人聞到,而懷疑是不是自己卡到陰?還聽阿嬤的話去求符水,結果半年後才驚知是鼻腔長腫瘤。海產坦言自己出身非常傳統跟保守的家庭,加上阿嬤帶他去廟宇給住持看時,對方一見到他就直呼「你卡到了,卡很深」,接著對他吐酒水滿臉,還「開藥」要海產照三餐喝香灰水來化解。但海產不只流鼻血就聞到屍臭味的情況沒有改善,後來還加重到「不流鼻血也聞得到」,且一直揮之不去,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海產表示他只有單邊鼻孔會聞到屍臭味。(圖/翻攝自醫師好辣YouTube)雖然海產決定不再尋求習俗療法,卻也沒有立即就醫,直到半年後才去耳鼻喉科報到,也驚覺原來是鼻子裡長了「血管瘤」,醫生告訴他瘤長在很裡面,也已經擴散,加上「鼻孔內腔潮濕,容易有細菌,令血管瘤腫大,所以會一直聞到很臭的腐臭味」。所幸最後只靠電燒就成功醫治。醫師陳亮宇指出,鼻竇炎、鼻咽癌、倒生性乳突瘤患者都可能會聞到異味。(圖/翻攝自醫師好辣YouTube)主持人許乃麟聽到這直呼海產「一點醫學常識也沒有」,來賓耳鼻喉醫師陳亮宇也說,類似海產情況的大多是罹患黴菌性鼻竇炎,且健康的人也可能患病,並出現像海產一樣單邊聞到異味的狀況,更嚴重的還可能是罹患鼻咽癌、倒生性乳突瘤。他也強調,如果鼻子長期聞到異味卻不治療,很可能從小病變成癌症。
男子誤以為罹患鼻竇炎 醫師一檢查「竟發現裡頭長了一顆牙齒」
40歲小張是一名工廠作業員,長期右側鼻塞,一直以為是工廠粉塵造成鼻子過敏,不以為意,所以只在藥局買成藥控制症狀。最近一個月,開始出現鼻血及濃黃鼻涕流出,經診所診斷為鼻竇炎,給予二週口服抗生素治療,但未見改善,反而持續出現惡臭以及鼻化膿症狀,甚至眼睛被壓迫,顏面持續腫脹,發燒合併顏面蜂窩組織炎,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耳鼻喉科陳俊志醫師。陳俊志醫師透過鼻竇內視鏡檢查,看到右側鼻道異常腫脹並有膿水流出,長寬約5公分乘以3公分,約15c.c.膿水,電腦斷層更發現原來是醫學上罕見病例「鼻竇異生齒」在作怪。「鼻竇異生齒」是在正常鼻竇長出牙齒,病人的牙齒往鼻腔生長,跟一般生長方向不同,天生異生齒容易感染造成鼻竇炎以及蜂窩性組織炎及顏面蓄膿,因為異生齒對於鼻竇而言是異物,鼻子只要有異物,就會引發細菌感染。為了達到最佳治療效果,病人選擇用3D微創內視鏡導航手術,精準針對病兆處理,清除異生齒併引流膿瘍,鼻竇炎獲得改善,保留顏面外觀的完整性,同時,傷口小、恢復快,住院一天,隔天即出院。陳俊志醫師指出,鼻竇炎大多為雙側發作,症狀為鼻塞、膿鼻涕、嗅覺喪失、頭痛或顏面壓痛等症狀。若是單側鼻竇炎合併鼻膿,甚至鼻出血,則要考慮齒源性感染、黴菌性鼻竇炎或是惡性腫瘤。由於口腔細菌多,有時候會沿著牙根到上頜竇,造成細菌感染,齒源性感染占25-40%最為常見,由於口腔的細菌量大,會由蛀牙的牙根、植牙或根管治療後,往上感染至上頜竇,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演變成蜂窩組織炎,甚至腦膜炎。陳俊志醫師建議,鼻竇炎經過二週口服抗生素治療,若是持續有鼻膿或是鼻血,建議至醫院接受鼻竇內視鏡及電腦斷層檢查,找出正確病因。同時提醒,長期口腔清潔不好的病患,或是準備要植牙或根管治療的病患,要先把鼻竇炎的問題處理好,因為細菌會雙向感染,長期蛀牙,口腔清潔不好或是曾經根管治療的人,細菌會往上孳生造成鼻竇炎。而鼻竇炎的病人,先治療好再去植牙,因為植牙會把植體鑽入上齒槽骨,如果不慎鑽破,會造成鼻竇和口腔相通,鼻竇炎細菌變成往下感染,這樣植牙容易失敗。另外,定期洗牙,清除牙菌斑和牙結石,三餐飯後儘量刷牙漱口,如果發現蛀牙問題,一定要提早處理。
1週嗑3次麻辣鍋!重口味哥「頭頂大爆痘」狂噴膿 醫看傻眼:頭皮變紅豆冰
近日氣溫直線下降,又到了吃火鍋的季節,而國人對麻辣鍋更是情有獨鍾。不過,皮膚專科醫師黃靜雯透露,一名40多歲男子和同事在1週內吃了3次麻辣鍋,不久後頭頂便狂冒痘痘,甚至長出大大小小的膿包,整個頭皮紅腫不堪,就醫才得知罹患了毛囊炎,原因很可能出在飲食,提醒民眾冬季進補仍要有所節制。《ETtoday新聞雲》報導,黃靜雯醫師近日分享收治個案,指近日天氣轉涼,加上該名男子偏愛重口味美食,於是短短1週內就和同事吃了3次麻辣鍋,後來發現頭頂狂冒痘痘,不僅用力擠壓會出現疼痛感,後來甚至長出膿包,幾乎整個頭皮都紅腫不堪,看上去就像「紅豆冰」,這才嚇得趕緊就醫治療。醫生表示,其實男病患原本就患有輕微毛囊炎,近日又吃了太多補品及刺激性食物,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黃靜雯說明,毛囊炎通常分為細菌性及黴菌性2種,屬於常見的皮膚疾病,除了好發於頭皮,臉部及軀幹都有可能發病,例如青春期常見的痘痘,也算是典型的毛囊炎反應,原因和體質、生活習慣都有關聯。報導指出,輕微的毛囊炎僅需塗抹外用藥膏即可緩解,但若沒有及時治療,仍會造成腫脹成結節囊腫,甚至進一步化膿感染,嚴重時甚至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黃靜雯提到,台灣氣候潮濕悶熱,夏季雖更容易出現毛囊發炎情形,然而國人喜愛冬令進補,使得患者人數高居不下,提醒民眾盡量避開刺激性飲食,並保持良好作息。
私密處悶燒1/9成女性分泌物炸鍋 精蟲陷泥沼導致不孕
33歲的黃小姐每到生理期就會出現大量分泌物,而且還有些異味,有時甚至還會搔癢難耐,小便時也會感到略為刺痛,就醫發現罹患陰道炎,黃小姐不以為意,直到結婚後始終無法順利懷孕,才知道關鍵竟在於分泌物。「想要懷孕,先搞定分泌物!」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周宗翰醫師說,如果有大量分泌物,就如同形成很濃、很黏的塞子將子宮頸口堵住,因此精蟲猶如陷入泥中,動彈不得,自然大大降低受孕機會。罹患陰道炎會出現分泌物多、搔癢等症狀,嚴重甚至小便有灼熱感。(圖/報系資料照)「不只如此,研究也顯示,陰道炎患者容易合併感染性病,一旦藏有披衣菌等細菌就會導致輸卵管不通。」國泰醫院婦產科醫師陳俐瑾說,嚴重甚至可能導致骨盆腔感染,都會大大增加不孕機率,就算幸運懷孕也容易早產。陳俐瑾說,高達9成以上的女性都曾經罹患陰道炎,年紀從5歲到90歲都有,「陰道本來就有許多細菌、黴菌和平共存,夏天濕熱容易破壞平衡,患者人數會突然激增3~4成。」國泰醫院婦產科醫師陳俐瑾說,從小女孩到八○、九○歲的老太太都可能罹患陰道炎,沒有年齡之分。(圖/馬景平攝)陰道炎分為細菌性、黴菌性、滴蟲三大類,前兩者主要是因為菌叢失衡所導致,是最主要的陰道炎類型,而滴蟲則是透過男伴或公共場所而感染。「當陰道受感染之後,陰道的酸鹼度便會改變,因而會阻礙精子的正常運行,而且子宮此時會有自我保護機制,也常常會因此排斥精蟲。」周宗翰說,所以不孕症患者若經常有陰道炎,就會建議先治療,才能增加懷孕機率。
私密處悶燒2/癢到磨蹭卻不就醫 「嘿咻」恐致輸卵管堵塞
夏季潮濕悶熱,一向是陰道炎的好發季節,患者人數暴增4成!根據統計,9成以上女性都曾罹患陰道炎,且會反覆感染,分泌物(俗稱白帶)也隨之增加。國泰醫院婦產科醫師陳俐瑾說,陰道炎的症狀是由內而外,一開始會有分泌物、散發異味,接下來擴散到外陰部、尿道口等,就開始出現搔癢、小便有灼熱感,同時還有一股說不出的異樣感覺。「不過,大家都是逼不得已才會就醫!」陳俐瑾說,許多女童都是尿尿喊痛,家長才趕緊陪同就醫,而成人多數都是搔癢難耐才願意治療,甚至曾有患者半夜癢得受不了掛急診。夏天易滿身大汗導致孳生細菌,進而引發陰道炎,求診患者比冬天多出3至4成。(圖/馬景平攝)陰道炎的治療方式以抗生素、抗黴菌藥物為主,陳俐瑾說,「細菌性陰道炎大約1周就能痊癒,滴蟲則要與伴侶一起治療,而黴菌性的治療期則長達2個月,最為難纏!也很容易復發。」治療陰道炎的藥物為抗生素、抗黴菌藥物,後者可分為口服藥與塞劑,由醫師視患者病況而選擇。(圖/讀者提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周宗翰醫師提醒,陰道炎發作時也要避免親密行為。「當陰道正在發炎,顯示免疫力不好、細菌病原體很多,縱使性致勃勃,也千萬冷靜下來,否則可能導致發炎情形加重,甚至進展為更嚴重的輸卵管發炎而阻塞。」
私密處悶燒4/女童如廁也要使用衛生紙 洗澡太認真反而易罹病
陰道炎復發率相當高!國泰醫院婦產科醫師陳俐瑾說,調查顯示半數女性在過去一年中都曾復發陰道炎,其中以細菌性陰道炎最為普遍,主要症狀是散發異味,分泌物大多較為灰白,但多數女性不以為意;黴菌性陰道炎容易搔癢、紅腫,所以求診率較高,分泌物結塊猶如乳酪。滴蟲性陰道炎也有明顯異味,分泌物則呈現黃綠色合併泡沫,通常也會搔癢、小便灼熱感。陳俐瑾說,就醫後才能真正判定陰道炎類型,而且部分症狀也和尿道炎相似,也都需要醫師檢查才能分辨、對症治療,千萬不要自行服藥,以免反而產生抗藥性。「陰道灌洗器」是清潔司密處的工具之一,但醫師提醒,沖洗陰道容易洗掉好菌、引起發炎,建議平時清洗外陰部就好。(圖/翻攝自網路)陳俐璟認為「預防勝於治療」,面對夏季這樣的濕熱環境,建議女性朋友下半身穿著寬鬆、透氣,盡量不要穿緊身褲,否則陰道炎更容易反覆發作。另外,夏天大量流汗,許多人也可能「過度清潔」私密處,提醒「洗外不洗內」。「建議只要沖洗外陰部就好,不要因為覺得有分泌物就一直沖洗陰道,這樣反而會沖掉好菌,更容易導致菌叢失衡。」陳俐瑾也建議,就算是女童小便後也要使用衛生紙按壓一下私密處,以保持清潔。醫師呼籲女性盡量避免使用護墊,生理期時也應該勤換衛生棉。(圖/馬景平攝)但擦拭時千萬不要過於用力,也要記得由前往後按壓,方向錯誤恐怕會導致感染。「還有,最好不要使用護墊!」陳俐瑾說,主要是因為許多人往往會忘記更換護墊,非常容易孳生細菌,生理期使用衛生棉時也要勤更換。國泰醫院婦產科醫師陳俐瑾說,從小女孩到八○、九○歲的老太太都可能罹患陰道炎,沒有年齡之分。(圖/馬景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