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噴劑
」 鼻噴劑 鼻塞 過敏性鼻炎 鼻竇炎 鼻息肉天寒地凍鼻塞睡不著? 專業醫教你4招改善睡眠品質
目前時序已經進入12月,天氣也逐步變得寒冷,相信不少鼻子過敏的民眾又開始感覺到痛苦,甚至發生鼻塞24小時,嚴重時影響睡眠品質的情況。輔大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胡皓淳就分享,其實可以透過四個方式來改善鼻塞情況,進而改善整體睡眠情況。輔大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胡皓淳在FB粉絲專頁表示,要改善鼻塞,睡眠環境是關鍵。冬天乾燥的氣候會使鼻腔黏膜乾燥,這時候可以使用加濕器改善環境。尤其在南部,冬季降雨少,室內濕度低,使用加濕器能有效保持空氣濕潤。此外,定期清洗枕套和床單,選用防塵蟎枕頭套,能降低塵蟎和過敏原引發的鼻塞問題。保持室內適宜的溫度和良好的通風,也有助於緩解鼻塞症狀。另外,睡姿的調整對於緩解鼻塞也很重要。睡覺時,可以將枕頭墊高一些,使頭部略微抬高,這樣能減少鼻腔充血。此外,鼻塞通常會發生在特定一側鼻腔,這時候側睡並讓不通暢的一側朝上,有助於保持另一側正常呼吸,減少鼻塞的不適感。而睡前的鼻腔護理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使用洗鼻器清洗鼻腔,可以排除鼻腔內的黏液和過敏原,幫助暢通呼吸道。還可以利用溫熱毛巾敷在鼻子上,促進鼻腔血液循環,緩解充血現象。若想放鬆鼻腔,也可在枕頭旁滴幾滴尤加利油或薄荷精油,這些精油具有舒緩作用,幫助提升睡眠品質。在必要時,可以考慮藥物輔助來緩解鼻塞。鼻腔血管收縮劑如去氧腎上腺素鼻噴劑,能迅速紓解鼻塞,但一週最多只能使用兩到三次,避免引起藥物性鼻炎。如果鼻塞是由過敏引起,服用抗組織胺藥物能有效緩解過敏症狀。胡皓淳醫師也提醒,如果以上方法都無法改善睡覺時的鼻塞問題,建議向專業醫師諮詢。持續性的鼻塞可能需要進一步檢查和治療,避免影響生活品質。
她感冒「聽醫囑狂喝水」 1天喝下4公升險喪命
雖然說多喝水有助於身體健康,但喝太多也可能會出事。澳洲一名41歲女子尼娜蒙若(Nina Munro)因感冒不舒服,為了加速康復,她按照醫師指示大量喝水,卻差點因此喪命。根據外媒《鏡報》的報導,蒙若起初出現咳嗽、喉嚨痛、耳痛等症狀,6週內就診了5次,期間接受了多輪類固醇和抗生素治療,並使用鼻噴劑與退燒藥。然而她的病情未見改善,反而因服藥使鈉含量下降。當地醫師認為這是類固醇戒斷現象,建議她多喝水以改善症狀。隨後蒙若連續嘔吐3天,某天喝下約4公升的水但未進食,她表示,「我以為需要喝掉大量的水來排出體內毒素。」然而當晚她的情況惡化,丈夫緊急呼叫救護車送醫。檢查結果顯示,蒙若的血液鈉含量降至每公升100毫當量,遠低於正常範圍的135毫當量。經過5天住院治療,醫師確診蒙若的低鈉血症是由於過量飲水和藥物引起。所幸經治療後她的健康逐漸恢復,並已順利出院。衛福部曾在官網指出,水分可透過腎臟幫忙排除體內廢物,並透過流汗來調節體溫等重要功能,連細胞內脂肪代謝時也需要水。適當的飲水能預防便秘發生,所以水真的很重要。水分過多或不足都會由腎臟來調節,所以如果有腎功能異常,則可能因水分無法排出而產生水腫。會以為喝水體重增加,通常是因為吃太鹹,鈉的攝取過多,身體為了稀釋鈉濃度而保留水分,就造成水腫。不過衛福部提醒,水分固然重要,但是喝太多反而會過度稀釋體內的鈉濃度造成低血鈉症,也是俗稱「水中毒」(例如在正常情形下,飲水量卻高達4000至5000 cc/ 日),導致身體浮腫和頭痛,嚴重的話會致死。腎臟功能差、血壓高,則應依身體狀況調整飲水量。
雙耳悶塞脹痛恐是「1疾病」醫揭好發於3族群 長期鼻子過敏當心
一位在美國矽谷工作多年的工程師,幾年前不幸得到鼻咽癌,在接受放射線治療後,鼻咽癌已獲得控制,然而這幾年來,雙耳卻持續有悶塞症狀,不時會脹痛,尤其搭飛機時更是嚴重,因此回台灣時求助耳鼻喉科醫師。在經過耳鏡檢查、純音聽力檢查、鼓室圖、耳咽管功能檢查、鼻咽喉內視鏡、顳骨電腦斷層等一系列的檢查後,確定為阻塞型耳咽管功能障礙。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耳鼻喉科主任朱峻緯表示,該名患者幾年前罹患鼻咽癌,經接受放射線治療後,病情已獲得控制,然而這幾年雙耳卻持續有悶塞症狀,不時會脹痛,尤其搭飛機時更是嚴重。經過耳鏡檢查、純音聽力檢查、鼓室圖、耳咽管功能檢查、鼻咽喉內視鏡、顳骨電腦斷層等一系列檢查後,確定為阻塞型耳咽管功能障礙。醫師透露,患者嘗試了藥物治療與中耳通氣管等傳統治療方式後,症狀仍未消失,因此在與醫師詳細討論後,決定接受耳咽管氣球擴張成型術。病患在手術後恢復迅速,結果令人滿意,耳悶塞不適症狀明顯大幅改善。朱峻緯說明,耳咽管為調節中耳腔壓力的重要構造,介於中耳與鼻咽部之間,在成人長度約為3.6至3.8公分,多數時間呈現閉合狀態,只有在打哈欠、吞嚥口水時才會稍微張開,張開主要靠兩塊肌肉和脂肪調控開合,若長達3個月以上出現閉塞,就算是阻塞型耳咽管功能障礙。醫師提到,阻塞型耳咽管功能障礙在各國的發生率不一,成年人通常約0.9~1%,兒童發生率達6.1%,好發於有中耳炎、鼻竇炎、長期鼻過敏的患者。治療上,通常會先針對鼻部症狀治療耳咽管黏膜腫脹,先用消炎藥、抗組織胺、鼻噴劑或口服類固醇,讓耳咽管消腫,再無效的話會考慮做耳膜切開術,釋放耳內的壓力,傷口通常過幾天就會癒合;如果術後又塞住,會考慮放置中耳通氣管在耳膜上,讓耳咽管通氣。朱峻緯指出,耳咽管氣球擴張成型術為近年來針對阻塞型耳咽管功能障礙新發展的治療方式,適用於慢性(症狀持續超過三個月)阻塞型耳咽管功能障礙病患。此手術是在鼻內視鏡的導引下,將獨特設計的氣球導管置入耳咽管內給予固定壓力,將耳咽管狹窄部分撐開,以恢復耳咽管暢通。此手術時間短、術後恢復快、疼痛少,為一種直接、有效、安全之治療新利器。
男子鼻塞嚴重「呼吸困難」!鼻黏膜嚴重肥厚 醫曝:長期用「這1物」導致
台中市一名56歲男子近期發現自己呼吸變得相當困難,要用力才能吸到氣,於是便到醫院進行看診。後來經過醫生檢查發現,原來是因為他長期且頻繁使用鼻噴劑,導致鼻黏膜嚴重肥厚,最終經過手術切除肥大部分後狀況才改善。長安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林恆甫表示,他的一名56歲男病患,原本只是輕微鼻塞,於是就自行到藥局購買鼻噴劑使用。但一般鼻噴劑都規定一天僅能使用1、2次,且5天之後就要停止,但該名病患卻一天噴5、6次,且時間長達2、3年之久,導致劑量越用越重。後來因為該名男病患開始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要很用力才能吸到氣,於是便到醫院進行看診。後續經過耳鼻喉科醫師林恆甫看診,發現男病患因為長期且頻繁使用鼻噴劑,導致鼻黏膜嚴重肥厚,鼻腔的呼吸順暢程度僅剩下20%,診斷為反彈性肥厚性鼻炎。最終耳鼻喉科醫師林恆甫替男子進行手術,將鼻腔內肥大的部分切除後,情況才大幅改善,現在也正在慢慢戒掉對鼻噴劑的依賴。對此,耳鼻喉科醫師林恆甫也提醒,藥局販售的鼻噴劑以血管收縮劑為主,剛開始用時效果立竿見影。但長期不恰當使用,會造成鼻腔內血管疲乏,導致鼻黏膜反彈增厚,反而加重鼻塞症狀。
外送員寒流「猛噴鼻涕」導致自撞分隔島 醫揭真相:別小看鼻子過敏
寒流今(24)日持續影響,不過水氣相較昨日來說是明顯減少,中央氣象署表示,今晚到明晨在北部仍會出現8度以下低溫,苗栗部分地區更可能有6度以下低溫發生,中南部低溫約10度,根據耳鼻喉科診所院長吳昭寬醫師透露,曾有一名30歲的外送員求助醫師救救他的鼻子,原來寒流報到時,他仍騎車外送,沒想到連環猛噴鼻涕,甚至還黏在安全帽擋風鏡上,導致他下秒自撞分隔島。男子鼻涕連環噴止不住,安全帽擋風鏡上全都是。(圖/翻攝自醫師好辣 YouTube)吳昭寬醫師近日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眼看男子一跛一跛走進診間,還以為是掛錯科,不過這名外送員表示,「他的腳(傷)都是他鼻子害的」,才得知身為外送員的他,本身對於冷熱溫差非常敏感,當天遇到超低溫急凍,戴著全罩式安全帽出門,突然一陣冷風強襲,開始連環猛噴鼻涕,炸得整片擋風鏡都是,最後因視線不良自撞分隔島,全身擦挫傷,整台機車還半毀,讓他忍不住哀嚎「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男子因鼻過敏出車禍已經不是第一次,為此所苦,因此求診想解決過敏,吳昭寬醫師先替他抽血但未找到過敏原,研判是對冷熱溫差極度敏感的「血管運動性鼻炎」,因人體大腦有個生理機制,為了吸入冷空氣時能感到舒服一點,黏膜會腫脹,讓鼻腔加溫、加濕,未料這機制在這名外送員身上錯亂、太過敏感,造成血管太腫、分泌過多鼻涕而大爆炸。為了降低男子的神經敏感度,吳昭寬與患者溝通後,安排「翼管神經截除手術」,這是管控過敏的神經,雖然截除手術結束後,幾年內可能會有其他神經稍微代償,但藉由開刀截除,該神經敏感度已大幅降低,之後出門只要噴噴鼻噴劑、洗洗鼻子,症況就能改善許多。根據研究,只要室內外溫差超過7°C、相對濕度大於70%,就很容易誘發過敏反應,吳昭寬呼籲,千萬別輕忽過敏,一旦發作,鼻腔內黏膜會腫脹、鼻涕爆量,而鼻竇就是一個「大蓄水池」,但因為開口小,當黏膜腫脹後裡頭分泌物排不出來,「死水」就會發臭,病菌也會繼續堆積,因此嚴重鼻過敏若置之不理,常與鼻竇炎畫上等號。吳昭寬強調,過敏仍須留意,當處於冷熱溫差大的環境可以透過毛帽、圍巾和口罩等方式保暖,剛起床時,也不要立刻從被窩裡起床,可以先戴口罩、拿出暖暖包加上喝杯熱茶,藉此暖身並蒸蒸鼻子,有效抑制過敏發作。
長期鼻塞吃藥沒效 竟是鼻中「1原因」所致
25歲擔任護理師的賴先生長年受鼻塞所苦,且用藥也無法有效改善,鼻子不暢通影響精神與睡眠品質,吸鼻子的異音和頻繁擤鼻涕更對生活與工作造成困擾。直到日前求助醫院耳鼻喉科,才發現是鼻中隔彎曲所致,進行結構式鼻整形手術、延長鼻中隔後,鼻子暢通、鼻形也變得更挺,一次改頭換面、重拾清爽人生。鼻形不正又鼻塞 鼻中膈彎曲所致賴先生有感自己鼻形不正,同時想解決鼻塞問題,曾赴耳鼻喉科診所動手術,但鼻塞狀況沒有根治。收治賴先生的羅東博愛醫院耳鼻喉科張家豪醫師,在內視鏡檢查下,才發現鼻塞、鼻樑歪斜都是鼻中隔彎曲所致。張家豪醫師表示,兩鼻腔之間的分隔板稱為「鼻中隔」,鼻中隔彎曲其實很常見,輕微彎曲不至於影響鼻功能、肉眼也無法分辨,外觀與一般人無異,但嚴重的鼻中隔彎曲可能造成鼻塞、影響鼻竇功能而產生鼻竇炎,成因可能為先天發育生成,或後天外力意外所致。結構式鼻整形術 改善彎曲和鼻塞經張家豪醫師評估後,進行「鼻中隔彎曲手術」結合自韓國首爾峨山醫學中心習得的技術「結構式鼻整形手術」,張家豪醫師利用賴先生自體鼻中隔軟骨延長鼻中隔,將彎曲的鼻中隔回復至正軌,並利用異體真皮增高鼻樑和修飾過於突出的駝峰。一次手術便暢通呼吸道、矯正鼻樑,改善鼻子外觀。張家豪醫師表示,一般人常將鼻塞與感冒聯想,但其實,下鼻甲肥厚、鼻中隔彎曲、慢性鼻竇炎也是造成長期鼻塞的可能原因。鼻子各類症狀環環相扣,長期鼻中隔彎曲或過敏性鼻炎,可能導致慢性鼻竇炎。合併鼻甲手術 搭配噴劑保養鼻中隔彎曲會使鼻噴劑不易噴進鼻腔,導致過敏性鼻炎或慢性鼻竇炎控制不佳。結構式鼻整形手術中可合併下鼻甲手術,透過電燒與雷射讓下鼻甲體積縮小,或是同時進行鼻竇炎內視鏡手術進行鼻部整體改善,後續再搭配鼻噴劑做保養,效果顯著。鼻塞是不分年齡的常見症狀,張家豪醫師提醒,若是長期用藥鼻塞仍不見好轉、反覆流鼻血、嗅覺減退、睡覺打呼、睡眠呼吸中止等情況,建議到醫院檢查是否為鼻構造問題,評估是否透過結構式鼻整形手術同步根治鼻塞與美化鼻外觀,幫助自己找回生活品質。
全球首款乾眼症鼻噴劑 年底可望在台取證
台灣目前約有300萬的民眾受乾眼症所苦,乾眼症是一種由多種因素導致的眼表疾病,以淚膜受損為特徵。健康的淚膜能保護和潤滑眼睛、沖走異物,然而台灣現行的治療藥物卻尚未能滿足病患需求。東生華(TW-8432)引進全球第一個乾眼症治療鼻腔噴霧劑,其中的活性成分Varenicline,通過結合菸鹼型乙醯膽鹼(nACh)受體而發揮作用。當受體活化後,三叉神經副交感神經通路被激活,導致天然淚液分泌增加,從而達到治療乾眼症的目的。透過新的給藥途徑,藉此增加天然淚液分泌,適用於輕度至重度的乾眼症患者,提供更簡便、安全的用藥選擇。此款鼻腔噴霧劑已獲美國FDA批准作為多劑量包裝,治療乾眼症徵候及症狀, 東生華去年7月宣布在台的查驗登記和商業化權利,已於今年初接獲食藥署新藥查驗登記的續審通知,若審查順利有望於年底取證。東生華總經理楊思源表示,此款噴鼻劑是由美國製藥公司 Oyster Point Pharma 開發的新藥,並於2021年在美國獲得FDA新藥許可證並成功上市。東生華透過與箕星藥業合作,並進行台灣的查驗登記及商業化。根據兩項臨床試驗共940名乾眼症患者使用資料顯示,患者平均在僅使用一劑噴鼻液就有淚液分泌增加的改善,在使用2週期間,患者的乾眼症症狀和癥兆有明顯治療反應,使用4週後平均產生的天然淚液量仍然顯著增加,大幅改善患者生活品質。楊思源指出,乾眼症全球醫藥市場規模龐大,且呈現迅速增長。根據Global Data的「Dry Eye Syndrome: Global Drug Forecast and Market Analysis to 2028報告」,顯示自2018年到2028年,乾眼症的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0.6%,預估至2028年全球市值最高可達111億美元。
換季災難3/「過敏患者增3成」恐致慢性鼻竇炎 最纏人!開刀5次仍復發
時值換季,早晚溫差愈來愈大,鼻過敏就醫人數也節節上升,醫師表示至少增加3成,若過敏病況失控,加上感冒不斷、病毒連番攻擊,就可能演變為慢性鼻竇炎。林口長庚最新研究顯示,若慢性鼻竇炎合併有鼻息肉,手術預後較差且難以控制,甚至有患者歷經5次手術,鼻息肉仍不斷復發,建議採個人化醫療,或採取生物製劑治療,較能有效改善。鼻竇炎治療後症狀仍持續超過12周,就可定義為慢性鼻竇炎。林口長庚研究團隊結合兒童感染科邱政洵副院長、免疫及鼻科黃建嘉及吳佩雯醫師,合作探討青少年慢性鼻竇炎併鼻息肉之發炎免疫機轉,研究回溯性探討過去15年於林口長庚醫院進行鼻竇內視鏡手術的146位青少年病患,平均年齡15歲左右,因息肉復發而需再次手術的機率約為15%。就讀國二的張同學,從小就有鼻過敏問題,症狀時好時壞,上國中後不但鼻塞越來越嚴重,還合併有膿鼻涕、頭痛、聞不到味道及咳嗽等症狀,學習成效愈趨低落。經過多次就醫、檢查,林口長庚醫師診斷是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由於鼻息肉及鼻蓄膿已塞滿整個鼻腔與鼻竇,一年前接受鼻內視鏡導航微創手術,順利將鼻息肉及鼻竇內發炎病灶清除,但最近息肉又再次復發。青少年罹患慢性鼻竇炎恐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建議採取更積極的治療方式,除了手術之外也要搭配規律鼻腔沖洗與藥物。(示意圖/周志龍攝)吳佩雯指出,近年歐美學界將慢性鼻竇炎依生理機轉區分為第一型、第二型、第三型發炎反應,其中第二型輔助T細胞及其相關細胞激素主導的慢性鼻竇炎最難控制,病患大多會出現廣泛的鼻息肉而阻塞呼吸,也有不少病患合併有氣喘等下呼吸道疾病。目前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藥物治療,以類固醇鼻噴劑為主,再搭配鼻腔等張或高張食鹽水沖洗,吳佩雯表示。若治療效果不佳,則會考慮鼻竇內視鏡手術去除息肉或發炎黏膜。其中,第二型慢性鼻竇炎患者術後極高機率會面臨息肉再度復發,許多人甚至從青少年起反覆接受3-5次手術,直至成年,仍飽受鼻病之苦。「青少年慢性鼻竇炎患者更需要被理解及關懷,可能因注意力不足、缺課而阻礙學習,因此臨床上,可強化術前及術後的追蹤治療:積極控制過敏性鼻炎、適當時機手術介入、規律鼻腔沖洗及類固醇鼻噴劑使用。」吳佩雯解釋。林口長庚團隊的這項研究也已發表於2023年6月頂級耳鼻喉科國際期刊《鼻科學(Rhinology)》,「在確認為第二型發炎反應後,選擇適當的病患予以生物製劑治療,強化第二型發炎反應的控制,應是更佳的治療指引。」至於日常保養,吳佩雯建議慢性鼻竇炎患者多攝取水分幫助稀釋黏液,但避免含咖啡因或酒精飲料,也可在鼻根處敷溫熱毛巾或洗熱水澡,增加鼻腔濕度,緩解疼痛。睡覺時抬高頭部,也可幫助黏液排出,緩解鼻塞。
20多歲男鼻塞3年 開刀被醫拉出「陳年紗布」:味道就像往生老鼠
一名22歲男子由於鼻塞且有黃鼻涕3年多,服用抗生素、跑遍多間醫院都沒有用,日前卻在一次檢查意外得知,鼻竇開口有被像是骨頭的「異物」擋住。後來醫師為他手術期間,竟從鼻竇拉出一團有如往生老鼠味道的陳年紗布,感到非常驚訝。耳鼻喉科醫師陳亮宇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表示,該名22歲男子左側鼻子鼻塞且有黃鼻涕3年多,雖有前往各大醫院看診,也曾洗過鼻子與吃抗生素、用鼻噴劑治療,情況仍未好轉,於是再度就醫,就被發現左邊鼻竇開口有黃鼻涕倒流喉嚨,且因症狀持續多年,符合慢性鼻竇炎診斷標準。之後男子去到合作醫院進行電腦斷層檢查,結果顯示左邊鼻竇蓄膿,其餘鼻竇都很正常。不過,陳亮宇在男子左邊的鼻竇開口看到,疑似有被像是骨頭的「異物」擋住,推測正因如此,他才罹患鼻竇慢性炎,建議接受鼻竇內視鏡手術解決這個問題。不料,陳亮宇在為男子手術期間,才剛打開鼻竇開口,「一股惡臭就從鼻孔跑出來,味道超像之前躲在天花板內往生的老鼠。」陳亮宇透露,當時透過器械從他鼻竇拉出一塊乾硬的東西,仔細一看竟是一團陳年紗布。當下陳亮宇心想「應該不是男子那麼調皮,會把紗布塞到鼻子裡面吧」?後來就請男子仔細回想「紗布為何而來」?這才透露,曾有拔過左邊上排的智齒,當時牙醫師請他咬著紗布止血,回家一覺醒來發現「咬在嘴裡的紗布怎麼不見了」?最初想說是被吞下肚了,就也沒太在意,沒過多久左邊鼻子開始鼻塞、流綠鼻涕,以為感冒沒好,不斷去買藥局藥品服用,結果病況越發嚴重。至於為何男子原本咬在嘴巴的紗布,卻會掉到鼻竇裡面?陳亮宇指出,由於上排牙齒的牙根與鼻竇底部互為「鄰居」,而在拔完智齒當下,很有可能出現鼻竇、牙齦相通的情況,儘管這種情況發生機率不高,民眾仍需提高警覺。
日本藥妝店遇「尷尬一幕」店員招架不住 醫出手神救援
不少台灣人去日本旅遊,一定會到藥妝店掃貨。近日一位醫師表示,一對外國夫婦跟日本店員溝通有問題,而他幫忙解圍,還教他們日本藥品分成3類,以及鼻噴劑如何使用,夫妻非常感謝他。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在臉書上分享,「前幾天我和家人到日本旅遊,老婆逛藥妝店補貨,我的樂趣就是看看有什麼新的養肝補品有空就研究一下成分,看現在在流行什麼碗糕。」錢政弘表示,「剛好遇到一個外國家庭在櫃檯訊問店員,媽媽手拿著鼻噴劑對著略懂英文的年輕售貨員不停地發問,這位日本店員很尷尬的完全招架不住。我站在旁邊實在不忍卒睹,決定出手相救。」醫師說,日本成藥分3類。(圖/翻攝錢政弘臉書)錢政弘問了外國父母的狀況後,知道他們的小孩因為感冒鼻塞,身體很不舒服,「他們想買一個鼻噴劑使用,但是不確定手上拿的這個是否正確?他們想要確定這個產品是不是含有『西藥』的成分,而不是買到成分是含精油或是香草藥劑的舒緩產品。」錢政弘解釋,「日本的成藥有分成3類,他們現在拿的鼻噴劑屬於第2類醫藥品,成份含抗組織胺,都是西藥沒錯。接著順便告訴他們要怎麼使用,間隔多久噴一次等注意事項。」外國夫婦聽完後對錢政弘露出微笑。錢政弘指出,夫妻擔心買的東西沒效,而店員聽不懂問題,「我點點頭表示明白他們的意思,我想他們應該很驚訝我這位路人的醫學知識頗高。」最後,日本小哥也感謝錢政弘的幫忙,一旁的陸籍店員更稱讚他英文好。錢政弘僅是笑了笑心想,「看日文、說英文對台灣人來說不是什麼大問題,我們最大的優點是願意幫助別人。」
睡眠呼吸中止症是警訊 長期恐增中風機率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許多人認為睡覺打呼是因為太累,鼾聲如雷更是白日操勞的證明,但如果常常打呼到一半突然沒聲音,好幾秒後呼聲才又繼續或是被嗆醒,就要小心可能是罹患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恩主公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郭哲麟表示,病人即使睡很久仍會覺得睡不飽、白天容易嗜睡,長期可能增加中風機率。睡眠呼吸中止症 高危險群須注意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定義是在睡眠中每小時有5次以上呼吸中止,且每次中止時間超過10秒,最常見的是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可能因頸圍過粗、咽喉肌肉退化、臉或鼻部構造異常等原因造成上呼吸道狹窄甚至阻塞,導致睡眠時呼吸短暫中止後缺氧、睡眠中斷,其好發於男性、肥胖者、年長者及先天性臉部構造變異或下巴後縮者。郭哲麟醫師表示,首要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方式是在睡眠時配戴呼吸器,呼吸器又分為兩種,陽壓呼吸器是利用氣流支撐上呼吸道避免塌陷,但需要患者長期配合在睡眠時配戴;沒有鼻塞的患者可以選擇負壓呼吸器,其原理是利用負壓吸住、固定口腔和咽喉組織,避免舌頭往後阻塞呼吸道,嘴巴需要閉緊才有治療效果。先以物理治療 再考慮手術治療輕、中度的患者可至牙科諮詢、製作止鼾牙套,睡眠時使用可以改變咬合,使下頜與舌頭往前位移,防止舌根阻塞呼吸道。睡眠配戴器具之餘,再針對病因做其他治療,像是使用鼻噴劑讓鼻部暢通、減重降低頸部脂肪的擠壓、側睡避免舌頭往後倒造成呼吸道阻塞、做口咽肌肉訓練讓肌肉有張力和彈性支撐咽喉空間等。郭哲麟醫師指出,手術治療是將鼻腔與咽喉增生或異常的組織切除或矯正,增加上呼吸道的空間,例如鼻中膈彎曲、肥厚性鼻炎、扁桃腺肥大或舌根肥厚等。下巴後縮等顏面骨變異問題也可與口腔外科討論是否進行正顎手術,除了美觀上的考量,也能增加內側呼吸道的空間,達到治療呼吸中止症的效果。長期罹病影響精神 及早就醫討論治療郭哲麟醫師呼籲,長期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除了會影響白天的精神狀況,造成嗜睡、情緒管控不佳、記憶力與專注力衰退等影響外,因慢性缺氧會使血管病變,間接提升心肌梗塞、腦中風與失智症的風險,平常常見的「三高」也會因為患者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更難治療,男性則可能會造成陽痿或是性功能低下。郭哲麟醫師建議睡覺時常「嗆醒」、頻繁夜尿、不正常打鼾或鼾聲如雷的民眾可以到醫院進行睡眠檢查,及早與醫師討論並治療,避免症狀日漸嚴重,影響到生活品質。
鼻噴劑缺藥6月至今仍無解 基層醫怨零庫存
本報上月獨家披露,英國葛蘭素藥廠生產的常用鼻噴劑艾敏釋(Avamys)缺藥,使基層診所、藥局只能「以藥易藥」苦撐,如今這波缺藥潮已蔓延至南部。有感染科醫師指出,艾敏釋自6月起持續缺貨,現已沒庫存,國內這波缺藥潮,不僅與今年4月的健保砍價有關,更質疑是食藥署不夠「頂真」,否則為何日本都能在學名藥專利期一到就取得製作權,讓藥物銜接沒有空窗,台灣食藥署卻辦不到?在高雄林園基層診所服務的感染科醫師李韋辛表示,艾敏釋和內舒拿(Nasonex)是鼻噴劑型類固醇的兩大龍頭,但艾敏釋在林園卻完全叫不到貨,有前輩分享,今年台灣貨會全轉去日本,「因為日本售價是台灣的兩倍」。李韋辛說,廠商回覆他,缺貨是因原料不足,並非台灣貨轉到日本,「但醫藥界都知道,本次缺貨跟今年4月的健保砍價有很大關係。」他分析,艾敏釋在台灣的健保價是新台幣220元,但銷往馬來西亞、日本、加拿大的價格都在500元以上,他形容自己若是廠商,「除非產能有餘,不然台灣絕對最晚補貨。」一位不具名的藥廠高層透露,疫情後的缺藥潮是全球趨勢,但廠商確會優先供應市場價格較好的地區,以艾敏釋為例,我國僅給220元的健保給付,落後於國際均價約3~5倍,當然就一直補不到。此外,李韋辛也質疑,食藥署在今年4月就陸續接到艾敏釋的缺藥通報,直到6月才提出因應作為,然而這款藥在過去一年全球都陸續短缺,但日本卻在專利期一結束就取得學名藥製作權,快速銜接艾敏釋的缺藥潮,到底是日本藥廠太認真,還是台灣食藥署反應太慢?開業藥師沈采穎表示,食藥署6月公布艾敏釋的相關替代藥品,但實際上卻沒有一款能用,因為唯一成分相同的根本不是健保用藥,而是葛蘭素所生產的指示藥歐治鼻舒敏。沈采穎指出,現在缺貨情形遠比6月時更嚴重,根據健保法,廠商若未提前向政府通知藥品短缺,應依法停止健保給付一年,政府應硬起來執行,或乾脆讓廠商退出健保,全面改用指示藥,否則未來缺藥將不斷發生。對此,葛蘭素回應,艾敏釋缺貨係因全球供應鏈影響,加上國內需求量大幅增加所致,強調也未將台灣的貨轉往日本,台灣團隊仍在盡最大努力,持續向原廠爭取貨源。
缺貨仍無解...基層藥局壓力山大 同業群組「以藥易藥」苦撐
國內缺藥問題遲未解決,近期基層藥局又因名為Avamys的過敏性鼻炎用藥傷透腦筋,紛紛在藥師群組中求援,藥師們為求貨源穩定,只能在同業群組中「以藥易藥」互通有無,但根據了解,這波缺藥潮已延燒至醫院,就連各大醫院都開始出現短缺。多名藥師指出,最近這波Avamys短缺,主要是因另一款Nasonex內舒拿鼻噴劑早已缺貨,使得替代藥品Avamys需求量大增。食藥署雖然在4月27日於西藥供應資訊平台上公布多款Avamys的替代品可訂購,但卻讓藥師反映不是叫不到貨,就是執行上有困難。首先,藥師遭遇的第一大困難在於,食藥署公告的Avamys替代品,幾乎沒有一項符合同成分、同含量、同劑型之規定,唯一符合的歐治鼻舒敏抗過敏鼻噴劑卻沒有健保給付,民眾得自掏腰包購買。根據藥師法第17條之規定,「藥師調劑,應按照處方,不得錯誤,如藥品未備或缺乏時,應通知原處方醫師,請其更換,不得任意省略或代以他藥。」開業藥師易麗貞表示,就是因為藥師法規定藥師不能隨意替換使用非三同之替代藥品,使得藥局遇到缺藥只能退單,請病患回到開單醫院領取,徒增麻煩。此外,即便缺藥品項有同成分、同劑型、同含量三同替代藥可用,藥局也不見得願意以替代藥品為病患調劑,易麗貞指出,由於健保給付只能依處方上開立之藥價進行核銷,但許多三同藥品的給付價較高,若藥局自行替換只能賠錢做事,以近期也缺貨的息痛佳音錠為例,健保一顆給付2元,但替代藥卻是一顆3元,多出來的1元得由藥局吸收,造成「給越多賠越多」。由於缺藥問題遲遲未解,基層藥局近期只能透過群組聯繫「以藥易藥」,有藥師透露過去1年多只能用這種方式苦撐,政府的缺藥政策欠缺基層藥局的分配機制,使藥局常遭民眾抱怨「怎麼又缺藥」,加上替代藥品讓民眾用不慣要求退單,一來一往不僅增加基層藥局的營運成本,也形成藥師精神上的壓力。
健喬四月營收4.02億年增20% 創同期新高
特色藥廠健喬(4114)四月營收達4.02億,較去年同期3.35億成長20%,創同期新高紀錄。累計前四月營收16.52億較去年同期13.02億成長27%。四月雖邁入營業淡季,但海外市場成長力度仍強勁,以及代理產品訂單成長,營收仍然出現兩成的成長。海外市場成長主因依舊是NAC不斷在東南亞攻城掠地,而國內代理產品的成長則主要是來自泌尿領域的市場滲透,持續鞏固健喬在泌尿治療領域台廠冠軍的地位,展望未來數月訂單將延續上升成長趨勢。由於NAC海外市場業績成長不斷攀高,促進為非中國大陸的海外市場四月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了兩倍,其中泰國柬埔寨成長了九倍;馬來西亞、菲律賓及新加坡則成長三倍。而國內的代理品自從2021年第一季陸續開始代理諾華呼吸道產品、Celltrion心血管產品及Tolmar的泌尿科產品後,持續進藥新的醫療機構進而成長顯著。尤其健喬代理Tolmar用於晚期前列腺癌紓解治療的癌立佳Eligar,自2021年底接手後單月業績已經成長了五成。除了穩固了健喬在台廠泌尿領域的冠軍地位,也讓健喬成為國外藥廠進入台灣泌尿科領域市場最可信賴的經銷商。國內及海外市場雙雙成長證明健喬的特色藥策略明顯奏效。健喬集團的業務發展策略一直是走「特色藥廠策略」,深耕利基市場,在集中聚焦的策略指導下進行資源投入。「成為台灣市場泌尿治療領域的台廠領頭羊」、「NAC成為全球前三大」、「成為全球具競爭力的吸入劑(鼻噴劑、乾粉吸入劑及定量噴霧劑)供應商」等等都是堅守「特色藥廠策略」的營業具體展現。其中「成為全球具競爭力的吸入劑供應商」的布局最需要有強大的技術平台支持。近期健喬剛取得健保價的新產品帝伏寧(Dufanas)Nasal Spray鼻噴劑(Azelastine和Fluticasone組成的複方成分)是台廠第一家有能力研發成功的複方鼻噴的公司。而子公司益得(6461)近期在台上市的欣必復(Synbufo)也是台廠唯一開發成功的複方(Budesonide與Formoterol組成的成分)MDI(定量噴霧劑),由於益得有拓展國際市場的研發及製造能力,未來透過自行研發(自身成長)、策略聯盟及持續購併三大方向來建立完整的Portfolio,將實現健喬集團成為吸入劑國際市場具競爭力供應商的長期目標。健喬去年全年營收成長達36%,儼然是非常高的基期,然而在國內國外市場雙雙報捷下,前四月營收年成長仍然有接近三成的成長,接下來時序開始邁入藥業淡季,但依四月營業天數僅僅17天仍然出現淡季不淡的情況,可以預見接下來數月營收高成長仍值得期待。
魏如萱自曝「耳朵爆痛、出血」聽不清聲音 經紀人回應了
金曲歌后魏如萱(娃娃)憑藉獨特的唱腔走紅,預定5月將在台北小巨蛋展開演唱會的她,昨(27日)卻自曝耳朵劇烈疼痛,什麼聲音都聽不清楚,吞口水、打哈欠、捏住鼻子都沒有用,之後就醫看診得知是中耳不通、耳朵出血所致。對此,她的經紀人今(28日)也出面回應魏如萱的病況。魏如萱在臉書發文表示,起初察覺鼻塞以為放任不理就會復原,結果在搭機期間,原本還自在聊天、欣賞窗外的雲海的她突然耳朵劇痛,「痛到我想尖叫,天啊該怎麼辦才好,吞口水、打哈欠、捏住鼻子用力,那些方法都沒有用,哀嚎了幾聲之後,我開始感覺到害怕,擔心耳膜會不會爆掉。」接著魏如萱幾乎什麼聲音都聽不清楚了,「悶悶的耳朵,聽力大概剩下20%,落地之後等待轉機的時間,我還是努力的想試試讓耳朵快點聽見。」直到她在等待轉機期間,聽力才恢復大概60%,但上了飛機又再度聽不見。魏如萱指出,當天抵達急診室的時候已經半夜,經檢查確定耳膜沒破,醫師就開了鼻噴劑給她,先解決鼻塞的問題。然而,隔天她耳朵的異狀仍未好轉,光是搭電梯就聽不清旁人的交談,「彷彿我就是水缸裡的魚,大家都在我旁邊,但我卻聽不清楚大家的聲音。」魏如萱指出,她光是搭電梯就聽不清旁人的交談,「彷彿我就是水缸裡的魚,大家都在我旁邊,但我卻聽不清楚大家的聲音。」(圖/翻攝自臉書/魏如萱waa wei)之後魏如萱換到另一間醫院看診,才終於得知病因是中耳不通、耳朵出血,於是拿了藥物和鼻噴劑,「我看見兩邊耳膜上各有一條血跡,但是醫生說快好了,醫生說我不會聾,好好休息應該就會慢慢恢復了。」據《TVBS》報導,魏如萱的經紀人表示,魏如萱鼻塞的狀況已經維持約1週,連帶聽力也受影響,返台當天就有去看診,「醫生說再3、4天就會康復,沒有什麼問題。」對此,魏如萱大嘆,生命裡總是有太多突發的一瞬間,「一下聽得見,一下聽不見,一邊聽得見,一邊聽不見,這樣的反覆,完全抓不準鼻子和耳朵想怎麼樣,導致注意力沒辦法非常集中,但仍然要工作的狀態,我盡力保持樂觀。」對於接下來要開始準備的小巨蛋演唱會,她則說會透過一首接著一首的歌把自己再次的縫合,「如果我已經是一塊一塊的拼圖,請把我拼回去,找不到的拼圖就,不要了。」魏如萱大嘆,生命裡總是有太多突發的一瞬間。(圖/翻攝自臉書/魏如萱waa wei)最後,魏如萱也不忘感謝粉絲和同事、朋友的打氣與鼓勵,「謝謝身邊一起工作的同事,謝謝他們的包容和照顧,謝謝關心我的朋友們,謝謝大家的愛,我希望我很快就會痊癒!」
鼻塞、嗅覺喪失!慢性鼻竇炎+鼻息肉困擾多 術後生物製劑助改善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慢性鼻竇炎相當常見,一般會以藥物治療改善症狀,但有部分病人症狀遲遲無法獲得改善,治療後鼻竇炎仍反覆發作,導致黏膜增生,產生病態性的黏膜組織,發展成所謂的「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過去,這類病人只能反覆手術搭配類固醇治療,但台灣鼻科醫學會已有新的治療指引共識。義大醫院頭頸部腫瘤外科主任王誌群表示,病人若接受過鼻竇內視鏡手術後復發,且符合第二型發炎過敏體質、使用口服或鼻腔沖洗類固醇無效等情況,可考慮搭配生物製劑治療,有助降低復發、反覆手術的機率。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 嗅覺異常困擾多鼻竇炎依發病時間可分為「急性鼻竇炎」和「慢性鼻竇炎」。慢性鼻竇炎的病人發病時間通常超過3個月,鼻黏膜長期處在發炎狀態甚至產生鼻息肉,受到的影響也更多、更長久。王誌群主任指出,台灣約有15-20%的慢性鼻竇炎患者,其病因通常是因鼻中膈彎曲、空污、吸菸、過敏性鼻炎、潛在遺傳性疾病、免疫異常等導致鼻竇炎反覆發作,而合併有氣喘共病、第二型發炎過敏體質者,則較容易有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狀況。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患者以成人較多,病患常有鼻塞、鼻涕倒流、臉部腫脹悶痛、嗅覺或味覺異常甚至喪失、頭痛、眼窩脹痛、聽力部分受影響及睡眠障礙等症狀。王誌群主任特別提到,約有6-7成的病人有嗅覺問題,成人患者常會抱怨吃東西沒有味道、聞不到香水味等,影響生活品質;嚴重嗅覺喪失甚至可能讓自己暴露在聞不到瓦斯味的危險事件風險之中。術後不斷復發好挫折 生物製劑輔助治療新利器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患者一般會先以類固醇鼻噴劑、抗組織胺等藥物治療,一旦治療無效或長期使用類固醇產生副作用,就會利用鼻竇內視鏡手術切除鼻竇、清除息肉,改善鼻竇通氣、引流等生理功能。不過,王誌群主任指出,通常難治型的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多屬於第二型發炎反應,也和鼻息肉復發及氣喘共病有關。即使術後用類固醇治療有部分功效,但病人常因類固醇副作用及病症控制效果不彰,藥物服從性不高,很快又復發需再次手術,不只病人辛苦,身為開刀的醫師其實也蠻挫折的。對於這些病人來說,除了傳統藥物和手術之外通常需要更多的治療選項。生物製劑主要由蛋白質組成,可透過調控特定細胞激素(cytokine)來改善發炎。王誌群主任說明,台灣鼻科醫學會針對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成年患者提出治療共識,若做過鼻竇內視鏡手術又復發,影像檢查有雙側鼻息肉,且以下5項條件符合3項就建議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包含:有第二型發炎反應的證據,包含組織嗜酸性球≧10/hpf,或血液嗜酸性球≧250/μL或IgE總量≧100 IU/mL使用全身性類固醇無效(一年≧2次療程,或長期(> 3個月)使用低劑量類固醇),或有全身性類固醇禁忌症顯著影響生活品質,如:SNOT-22鼻及鼻竇疾病生活評估量表≧40分嗅覺明顯喪失有氣喘共病生物製劑治療問世,有助術後更快地縮小鼻息肉體積,改善鼻腔阻塞、嗅覺喪失,還可減少大約7成的復發以及反覆手術的機率,讓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患者在治療上不再有太大的挫折感。王誌群主任建議,病友應尋求專業協助,搭配影像學檢查、抽血檢測,並和醫師充分討論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以獲得更好的治療機會。
中年男鼻塞多年「以為過敏」竟長巨大息肉 醫揭恐怖5併發症
許多民眾飽受過敏性鼻炎困擾,尤其季節變換時相當嚴重,鼻塞、打噴嚏、流鼻涕樣樣來。不過,有名中年男子鼻塞多年,一直以為是鼻子過敏,但後來症狀愈來愈嚴重,吃藥也沒起色,檢查才發現驚人真相。耳鼻喉科醫師張弘在臉書提到,有位50多歲男子鼻塞多年,覺得很困擾,但一直當成是鼻子過敏,只是請醫師開藥吃,然而最近症狀卻日益嚴重,吃藥也沒有改善,才決定就醫。理學檢查時,發現疑似有鼻息肉,進一步用鼻咽內視鏡檢查,看到兩側鼻腔被巨大增生的息肉填滿。張弘解釋,鼻息肉(nasal polyps)為鼻部發炎增生的不正常構造,若持續增大,除了造成鼻塞外,還會合併慢性鼻竇炎,導致綠膿鼻涕、眼窩痛、臉漲、頭痛等不適。好在男子接受鼻噴劑治療3個月後,鼻息肉縮小許多,可再度呼吸新鮮空氣,生活品質大幅改善。男子鼻腔被巨大息肉填滿,才會一直鼻塞。(示意圖/翻攝自pexels)張弘指出,鼻息肉的發生率約為1~4%,男性比女性多,好發年齡約40~60歲,大部分原因不明,目前推測為發炎下的產物。鼻息肉好發雙側鼻腔,若為單側鼻息肉,需排除良性或惡性腫瘤,因此建議手術。另外,研究顯示鼻息肉和氣喘有關,7%的氣喘患者有鼻息肉,50%鼻息肉患者有氣喘,也就是2名鼻息肉患者,就有1人有氣喘。至於治療鼻息肉的方法,並非只能動手術,有些病人即使手術消除鼻息肉,因為體質或過敏關係,仍可能再長出,此時建議可用醫師處方的類固醇鼻噴劑治療,假如若鼻息肉還是持續增大,才考慮手術治療。張弘提醒,鼻塞、鼻涕等症狀不一定是鼻過敏,建議找醫師檢查確定,及早治療改善生活品質,避免鼻竇炎的相關併發症。
鼻竇炎未及時治療「恐傷腦」 症狀持續3個月以上需警覺
28歲林先生,兩年內數次反覆急性鼻竇炎,且單側黃綠色鼻涕,偶爾有鼻水逆流、鼻塞以及頭痛,對診所開立藥物反應不佳,故求診台南市立醫院耳鼻喉科陳彥霖醫師。經數週治療後,症狀明顯改善,不過內視鏡檢查仍發現,右側蝶竇與篩竇仍有鼻竇發炎狀況,搭配電腦斷層與過去病史,診斷為慢性鼻竇炎,陳醫師與病人討論後決定實行鼻竇內視鏡手術,術後規律鼻腔沖洗與鼻噴劑使用,追蹤數月無明顯復發之徵兆。流不停的鼻水、鼻塞、甚至鼻水倒流,是許多台灣人都有的共通毛病,常常自認為是過敏性鼻炎,陳彥霖醫師表示,其實鼻炎的疾病很多種,像是過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急慢性鼻竇炎、藥物性鼻炎...等許多種類。症狀除了鼻塞、流鼻水、鼻水倒流、打噴嚏之外,也要留意鼻水的形式,黃綠色濃稠鼻涕或是鼻水倒流、咳黃痰,都可能是鼻竇炎的指標,而其他症狀包括鼻腔異味、嗅覺異常、臉部悶痛、頭痛、上排牙痛,都有可能是鼻竇炎的徵兆。多數病人會輕忽鼻炎症狀,常以為是感冒或是鼻過敏。典型過敏性鼻炎常有打噴嚏、流鼻水、鼻塞或是眼部搔癢問題,而一般感冒多合併喉嚨痛、肌肉痠痛、發燒...等症狀。而鼻竇炎典型症狀為,濃稠黃綠色鼻涕、鼻塞、黃綠色痰或鼻涕逆流,臉部悶痛、嗅覺異常。多數感冒能在7到10天內好轉,若是急性鼻竇炎,可能會需要10到14天的藥物治療,當鼻竇炎症狀斷斷續續拖至3個月以上,則有可能是慢性鼻竇炎。陳彥霖醫師提醒,早期對症下藥,手術都不是最主要的處理方式,若置之不理,後續會花費更多治療時間,甚至產生併發症,如鼻竇炎除了在鼻竇與鼻腔發炎外,若往周遭組織影響,則會引起眼窩發炎、顱腦侵犯…等嚴重併發症,後果不堪設想。
新冠肺炎和慢性鼻竇炎有類似症狀 幾項差異供自我檢視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台,許多人一旦出現流鼻水、鼻塞、嗅覺異常等症狀,經常擔心自己是否染疫了。醫師指出,國內慢性鼻竇炎盛行率高,這些長期有鼻部症狀的人,在疫情下很容易造成誤解;如已排除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性,且症狀超過2周仍不見好轉,可能是合併鼻息肉問題,建議赴耳鼻喉科安排進一步檢查。慢性鼻竇炎容易導致鼻腔鼻竇黏膜組織增生、出現鼻息肉,拖延治療恐影響生活。(圖/王堂權醫師提供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耳鼻喉科暨聽語中心主任王堂權觀察到,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侵擾,民眾對於流鼻水、鼻塞、嗅覺或味覺異常等症狀都已有高度警戒,但病人出現2種極端現象,一種是即便快篩陰性仍遭受旁人側目,因而主動安排檢查,另一種是擔心被感染而抗拒就醫。王堂權說明慢性鼻竇炎成因,人體共有4對鼻竇,可以想像成一條條水溝,分布在眼睛和鼻子附近;由於有些地方開口較狹窄,當出現上呼吸道感染時,黏膜發炎會腫脹,使得水溝開口堵塞,水溝裡的分泌物排不出來,不斷累積就會引發細菌滋生及感染,當感染持續3個月以上,身體本身修復能力無法緩解,就成為慢性鼻竇炎。新冠肺炎和慢性鼻竇炎雖然有類似的症狀,但有幾個症狀差異可供自我檢視。王堂權指出,慢性鼻竇炎的鼻涕黏稠、呈黃綠色,且容易有鼻涕逆流,咳嗽有黃痰、容易夜咳;新冠肺炎症狀則以鼻水、乾咳為主。另外,慢性鼻竇炎也可能導致中耳炎、臉部腫脹悶痛(顴骨、額頭和鼻樑處)、呼吸有異味等症狀。王堂權指出,慢性鼻竇炎容易導致鼻腔鼻竇黏膜組織增生、出現鼻息肉,使病況加劇,如果拖延治療更會影響生活;近年有大數據研究顯示,慢性鼻竇炎可能跟睡眠障礙、睡眠呼吸中止症、憂鬱焦慮、心血管疾病或腦中風、慢性中耳炎等有關,甚至會導致聽力受損。王堂權分享,最近收治一名40歲音樂錄音師,原本可精確地聽到8000赫茲(Hz)以上的音頻,罹患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後,影響耳咽管的功能及中耳的壓力調節,併發中耳炎,導致嗅覺和聽覺雙雙受損,嚴重影響生活與工作。由於患者是「靠耳朵吃飯」,很擔心手術治療效果如何,也害怕術後照顧不善引發更嚴重問題,因此決定使用新一代生物製劑,經過治療後,鼻竇炎與鼻息肉症狀獲得明顯改善,呼吸順暢之外,聽力也恢復到正常標準。當常規藥物治療不盡理想時,功能性微創內視鏡鼻竇手術是目前的標準治療之一。如果將鼻竇通道比喻為溝渠,微創內視鏡手術切除鼻息肉就像疏濬工程一樣,暢通後有機會改善及恢復鼻竇的正常功能,如進階使用3D內視鏡導航手術,可以更精準去除病灶以及重建鼻腔鼻竇的功能。但有國外研究顯示,針對嚴重或頑固型的慢性鼻竇炎,逾3成的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患者,術後半年內有可能再復發鼻息肉,且症狀隨時間增長而變嚴重,也可能需要再次手術。王堂權表示,這類患者可能屬於跟免疫系統密切相關的「第二型免疫反應」發炎體質,相較一般患者,有較高的鼻息肉復發風險,除了手術治療,可能還需搭配類固醇鼻噴劑或口服藥物治療,目前也有新型的生物製劑,可以精準調控發炎物質,縮小鼻息肉體積、改善鼻腔阻塞與嗅覺喪失等症狀,並減少7成復發與需反覆手術的機率。新冠肺炎和慢性鼻竇炎雖然有類似的症狀,但醫師指出,有幾個症狀差異可供自我檢視。(圖/王堂權醫師提供
空汙害過敏3/用錯鼻噴劑「病況反彈」更嚴重 別怕類固醇!醫證實它最有效
根據台北市衛生局資料顯示,1985年孩童過敏性鼻炎的比例為7.84%,2007年竟增加至50%,20年之間人數飆漲7倍。林口以及台北長庚醫院也在2017年針對台北市學童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國小一年級學童的過敏性鼻炎盛行率為42.5%。國泰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劉致顯表示,長期鼻過敏容易引發鼻竇炎,也可能會影響耳朵導致聽力下降,甚至因鼻涕倒流到咽喉造成慢性咳嗽的情況,另外,最令患者困擾的就是鼻塞會影響睡眠。「許多人會自行到藥局購買鼻噴劑,萬一不小心使用到血管收縮劑的鼻噴劑,長期下來除了會產生抗藥性,甚至可能造成病況反彈,鼻塞變得更加嚴重。」劉致顯說,鼻噴劑主要分為3種,分別為抗組織胺、類固醇、血管收縮劑。一般治療鼻過敏以抗組織胺、類固醇鼻噴劑為主,「其中類固醇鼻噴劑的治療、控制效果都比較好,但多數人一聽到類固醇就會害怕,所以往往會拒絕使用。」劉致顯說,事實上這些類固醇噴劑都相當安全,就算長期使用也沒問題。至於血管收縮劑的鼻噴劑,除非患者強烈要求才會開立,並且也會說明其風險性。「它能快速收縮鼻腔黏膜血管,改善鼻塞、流鼻水狀況,適合用於救急或短期使用,不建議使用超過7天,過度使用恐導致鼻腔血管疲乏彈性,反而使鼻塞更嚴重」。劉致顯說,就算每次使用都沒有超過7天,但一次次累積下來,長期之後還是會導致病況反彈,所以使用這一類的鼻噴劑要格外當心。洗鼻器並沒有治療效果,醫師建議搭配藥物一起使用,或等病況穩定時再用。(示意圖/報系資料庫)另外,有些人不想使用藥物,認為勤用洗鼻器保持鼻腔清潔即可,「洗鼻器不是一種治療方式,它只能當成輔助。」劉致顯說,很多患者鼻腔內塞滿鼻涕、乾掉的鼻屎,就可以使用洗鼻器清潔鼻腔。不只如此,也可以在使用鼻噴劑之前先洗鼻子,如此可讓藥效更充分地進入鼻腔內,治療效果更好。等到病況穩定之後,才能只用洗鼻器維持鼻腔清潔,否則都要搭配鼻噴劑一起使用。如果想要預防或根本治療鼻過敏,劉致顯建議要先找出過敏原,可利用抽血檢驗,「知道對什麼物質容易過敏,才能進一步避免接觸,就能降低過敏機率。」小兒科醫師陳映庄說,台灣的過敏性鼻炎最常見的刺激物是塵螨、空氣汙染物等,想要改善過敏,一定要先避開過敏原,例如是對塵螨過敏,就要多整理環境,減少接觸塵螨的機會。另外,規律的作息和運動有助於維持免疫機能運作,能降低過敏發作機率,坊間的相關保健品如益生菌、魚油和維生素D等,陳映庄認為可以試試看,但重點還是要先避開過敏原,同時也要搭配藥物治療,否則效果並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