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億人
」 肥胖「普華永道」陷恆大會計詐欺案! 中國業務大裁員「至少百人遭解雇」
全球4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普華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的中國業務部門正在進行大規模裁員,主因是該公司涉入了房地產開發商中國恆大集團的會計詐欺案後,遭到北京當局嚴格審查,導致企業客戶大量流失,削弱了該會計師事務所在中國的營收前景。據《彭博社》的報導,匿名知情人士稱,普華永道在中國北京、上海等地的辦事處,已有至少100名員工被解僱。另1位知情人士更爆料,已有1支團隊超過半數的員工被裁掉,但尚不清楚公司內部的具體裁員規模。對此,「普華永道」發言人向 《彭博社》聲稱:「有鑑於外部環境的變化,我們正在做出一些調整,以更好地優化我們的組織架構,並適應市場需求。這些調整是一項艱難的決定。我們正在積極與員工溝通,並確保該計劃符合中國所有相關勞動法規。」不過「普華永道」並未提供裁員人數的詳細資訊。根據《彭博社》上週的報導,在最新一輪裁員之前,北京的監管處罰威脅,以及中國企業客戶的流失,讓「普華永道」的中國員工深感不安,並促使他們選擇離職到其他公司尋找機會。知情人士稱,其他國際和國內會計師事務所,據悉已收到了來自「普華永道」同業的數十份求職諮詢。報導指出,包括國營巨頭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30多家中國大陸上市公司,今年已放棄將「普華永道」視為其合作夥伴。這些變化都發生在該公司因涉入恆大集團的會計詐欺案而受到審查之後。在恆大被指控於2019年至2020年期間虛增了780億美元的收入後,監管機構一直在審查「普華永道」在恆大集團會計服務中所扮演的角色。根據《彭博社》5月的報導,北京當局正在考慮對「普華永道」處以至少10億人民幣(約合新台幣44.78億元)的創紀錄罰款,並可能暫停其部分境內業務。根據監管文件,截至去年底,「普華永道」的境內分公司「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在中國大陸擁有291名合夥人和1700多名會計師。官方數據顯示,該所是2022年中國內地同業中收入最高的會計師事務所,並審計了大約400家在上海、深圳、香港或紐約上市的中國企業。「普華永道」本月稍早任命了53歲的上海合夥人李丹(Daniel Li)接替於6月底退休的趙柏基(Raymund Chao),出任亞太區及中國區主席。該公司表示,他是首位擔任該職位的中國大陸領導人。
病患開刀「大量蛔蟲衝出」 噁心畫面曝光
美國佛羅里達州有一群醫師正在執行手術,當他們剖開病患的腸道時,突然有大量蛔蟲一邊蠕動一邊掉出,其中最長的蛔蟲甚至達到28公分,畫面相當令人震撼。根據外媒《每日郵報》(Daily Mail)的報導,急診科醫生薩姆(Sam Ghali)日前分享了一段影片,有匹馬躺在手術台上,一群獸醫正在為牠開刀,將腸胃道裡的寄生蟲全部清出。薩姆指出,這些蛔蟲裡最大的有11英吋長(約28公分),在動物的腸道中生存了至少1至2年,而他選擇分享這段畫面,也是在提醒民眾,人類亦有可能受到蛔蟲感染。薩姆進一步解釋,雖然人類通常不會受到這麼嚴重的感染,但這類的蛔蟲會經由受汙染的食物或水進入人體,一開始不會出現甚麼症狀,並隨著時間逐漸引起腸胃道問題,如腹痛、腹瀉與噁心等,大量蛔蟲更可能使得腸道阻塞。薩姆強調,全球有多達10億人曾因蛔蟲問題出現症狀,其中就有400萬名美國人中招,這種蛔蟲原生在墨西哥、南美洲、非洲及印度等地,於已開發國家的農村、貧困地區也出現過零星病例,因此呼籲民眾計畫到該地旅遊時,應該特別小心注意。
需求大爆發!專家預測減肥藥2030年銷售額可達1500億美元
隨著供應量增加和需求爆發,減肥藥市場正快速升溫。專家預測,全球減肥藥的年銷售額將在2030年代初期躍升至1500億美元,遠超去年預測的1000億美元。丹麥藥廠諾和諾德(Novo Nordisk)和美國藥廠禮來(Eli Lilly)的新型減肥藥引發市場熱潮,更多藥廠也隨之加入競爭,進一步推動市場供應量。美國醫療產業顧問公司愛昆緯(IQVIA)資深研究總監柯連洛克(Michael Kleinrock)表示,減肥藥足以吸引數百萬人,儘管大多數保險不給付新型減肥藥物,但越來越多人願意自掏腰包購買。根據IQVIA最新公布的五年展望,2023年全球減肥藥物支出總額為240億美元,預計2028年將達到1310億美元,年增率高達13%。如果保險給付範圍與現今不變,2028年的全球減肥藥物支出估計為390億至740億美元。柯連洛克表示,市場規模的增長取決於三大面向,一是患者服用藥物的時間、二是藥物能否用於治療其他疾病,三是藥廠開發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銷售模式。儘管供應仍受到限制,但諾和諾德的Wegovy和禮來的Zepbound的產量正在逐步增加。路透社報導分析,部分注射減肥藥物有助避免心臟病和中風,或用於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等慢性病,保險公司因此更有可能給付減肥藥物的費用。目前全球有近10億人肥胖,其中1億人在美國。新型減肥藥物在美國的定價每月超過1000美元,使禮來和Novo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今年至今禮來股價上漲36%,而Novo股價也上漲33%。此外,超過80種實驗性肥胖藥物已進入人體測試階段,其中許多模仿一種名為GLP-1的腸道激素的藥物,如Wegovy和Zepbound。這些藥物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針對另一種名為GIP的化合物聯合使用。安進公司(Amgen)預計將於今年稍後獲得中期試驗結果。隨著新廠商進入市場,將會出現價格競爭,但銷售增加足以抵銷價格下降造成的損失。
林業署「推廣吃蟲」遭稽查 食藥署揭非首次…查到這行為最重罰2億
荔枝椿象近年危害荔枝、龍眼產業,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推出「呷蟲王者」課程,把富含蛋白質的荔枝椿象油炸烹煮,卻遭嘉義縣衛生局派員稽查勸導;食藥署今(10日)再指,荔枝椿象不是法定食用食材,已制止農業部繼續宣導,若真作為食材販賣或儲存,最高可開罰2億元。於4月9日推出、同月27日在觸口自然教育中心舉辦的呷蟲王者,教導學員尋找、辨識及移除荔枝椿象,還有瞭解食用昆蟲對環境的幫助,藉由食蟲緩解人口膨脹與氣候變遷造成的糧食生產危機。嘉義分署當時還指食蟲在全球非常普遍,世界上有近10億人口有食蟲文化,鄰近的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國家均有椿象料理。但該課程日前遭衛生局人員現場錄影、勸導稽查,出現公部門勸導公部門的尷尬場面。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食藥署已就該事件與農業部合作,亦請衛生局調查,初步確認現場無人食蟲及販售行為,但農業單位已非首次出現這類情況。林金富進一步表示,荔枝椿象為外來害蟲,也非現行可食用昆蟲,其安全性未經確認,另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食品或食品添加物從未於國內供作飲食且未經證明為無害人體健康者」、「不得製造、加工、調配、包裝、運送、貯存、販賣、輸入、輸出、作為贈品或公開陳列」;違者可開罰6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鍰,產品沒入銷毀。
2024地表最大規模選舉 印度全國大選為期43天「投票人口逼近10億」
身為世上人口數一數二多的印度,即將在19日當天進行印度總理投票。而這次投票人口數多達9.6億人,逼近10億人之多,也因為如此,這次投票期間將維持43天,從19日起至6月1日,6月4日公布結果。外媒也將此次選舉譽為「2024地表最大規模選舉」。根據《CNN》報導指出,在印度這次的總理投票中,主要會在全國分為七個階段,印度民眾將會投票選出543個下議院的席次(另外2個席次則是由印度總統指派)。而投票人口多達9.68億人,這數字比美國、歐盟與俄羅斯的人口總和還要多。而屆時能在議會取得多數席次的政黨將會組成政府,並且從獲得席次的議員中,選擇一位擔任印度總理。目前外界普遍認為,現任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Damodardas Modi),其所屬的印度人民黨將會在這次選舉中獲得多數席次,莫迪也有望繼續連任,成為印度未來5年的總理。而印度人民黨也是印度最大政黨,甚至已經掌權印度大部分的時間。報導中也提到,莫迪是在2014年以壓倒性的票數當選總理,並在2019年輕鬆獲得連任,2014年時,印度的投票率為66.44%,但是到2019年時,印度的投票率達到67.1%。但報導中也同時提到,雖然莫迪在印度當地有著超高的人氣,但是莫迪的民粹主義風格嚴重影響到穆斯林的群體。印度有著超過2億人口的穆斯林,但他們認為因為印度人民黨執政的關係,秉信印度教的印度人民黨所提出的民族主義政策,嚴重壓迫到印度當地穆斯林的存活空間。除此之外,莫迪的執政也在近幾年嚴重影響到自由,莫迪過去就多次被抨擊壓制批評者,甚至鎮壓印度獨立媒體。報導中也提到,印度的新聞自由指數,2014年全球排名還有140名,但是到2023年時,已經是180個國家中的地161名。除了莫迪是否能夠成功連任獲得關注外,如此龐大規模的投票行動也獲得外界的關注。報導中提到,印度的選舉被視為是全球成本最高的選舉,甚至超過美國總統大選。2019年印度全國大選時,相關政黨、候選人、監管機構的總支出高達86億美元,2024年的全國大選,預計總支出將會超過這個數字。而由於印度地緣寬廣的關係,不少投票所都在一些冷僻的地方,像是喜馬拉雅山的高峰、印度中部各邦的偏遠森林。全國有超過100萬個投票站,會採取電子投票的方式進行,預計全國將部署1500萬名選舉工作人員。當中在喜馬偕爾邦北部的扎西崗,該地海拔高度有4650公尺,當地同時也設有一個投票所,也是世上最高的投票所。
兒子罹罕病「多毛像狼人」 菲律賓媽自責:懷孕吃貓的詛咒…醫曝真相
以為受到詛咒!菲律賓有一名媽媽,在懷孕期間吃了一隻黑貓,結果生下的兒子異常多毛,看起來就像是狼一樣,她認為這是主要原因,為此十分自責,但醫師診斷後,表示這是一種罕見疾病,僅有10億分之一的機率得到。據《每日星報》報導,來自菲律賓阿帕堯的阿爾瑪(Alma Gamongan)育有1女2子,小兒子出生時長滿了頭髮,鬢角、臉上、頸部和手臂都長滿毛髮,原本就迷信的她深信,是因為懷孕時吃了一隻野貓,而給自己帶來詛咒。阿爾瑪擔心兒子的與眾不同去學校會被欺負。(圖/翻攝自每日星報)阿爾瑪懷孕期間,她對野貓這類偏遠山區不常見的食物有著無法克制的慾望,因此從住在村裡的朋友那找來一隻黑貓,用草藥炒來吃,直到兒子出生後,她立刻後悔,並且感到內疚,而村民們也一致認為這是詛咒的結果。阿爾瑪透露,其他2個孩子都沒有這種情況,她很擔心兒子去上學,因為與眾不同遭到霸凌,「我們嘗試幫他剪掉頭髮,但只會長得更長、更粗,所以之後就不再這樣做了」。不過,有皮膚科醫師證實,男童只是罹患了極為罕見的「先天性遺傳多毛症」,又稱狼人綜合症,全世界僅有50例個案,每10億人中才有1個,而這個病症無法治癒,只能靠雷射除毛等治療緩解情況。
全球每天浪費逾10億人份食物 7.8億人卻受飢餓之苦
在3月30日國際零廢棄物日即將到來之際,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7日發布報告,指出全球每天浪費的食物總量超過10億人份,而世上同時卻有7.83億人遭受飢餓之苦,三分之一的人面臨糧食短缺問題。環境規劃署週三發布的《2024年食物浪費指數報告》顯示,2022年人類總共產生10.5億噸的食物浪費(包括不可食用的部分),相當於人均132公斤,佔消費者可獲得的所有食物的20%。在2022年浪費的食物總量中,有60%發生在家庭層面,其中食品服務業佔28%,零售業佔12%。數據證實,食物浪費不僅是「富裕國家」的問題,在高收入、中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家庭食物浪費的平均僅相差人均7公斤。同時,氣溫較高的國家似乎產生更多浪費,可能來自於這些國家消費更多含有大量不可食用部分的新鮮食品,或缺乏完善的低溫運送系統。通常在農村地區浪費的食物較少,理由也許在於更多的食物殘渣用於寵物和牲口的餵食或家庭堆肥。報告指出,加強減少食物浪費並提升循環性預計尤其有益於城市地區。根據近期數據顯示,食物損失和浪費產生了全球8%至10%的溫室氣體排放,幾乎是航空業的5倍,並佔用了相當於全球近三分之一的農業用地,導致生物多樣性嚴重 喪失。 據估計,糧食損失和浪費造成了約1兆美元的全球經濟損失。報告指出,食物浪費讓環境、社會和全球經濟付出了巨大代價,確保食物進入人們口中而非垃圾掩埋場至關重要。
168斷食恐增9成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 醫示警:「2類人」更危險
目前全球肥胖人口已超過10億人,為了改善健康,許多人會選擇嘗試間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 IF),其中最為常見的方式有168斷食、5:2間歇性禁食以及隔日禁食。不過,重症醫師黃軒就提醒,這樣的斷食法對於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患者來說,若每天進食時間限制少於8小時,心血管死亡風險將增加2至3倍以上。黃軒今(26)日上午在其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分享,全球肥胖率的上升已引起廣泛關注,目前全球肥胖人口也已超過10億,人們尋求各種飲食方法來改善代謝健康,其中間歇性禁食就受到了大量的注意和實踐。黃軒提到,間歇性禁食的健康益處,曾經被眾多研究所支持,包括改善血糖控制、降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強大腦功能,甚至可能有助於預防神經退行性疾病,並被認為具有抗衰老和延長壽命的潛力,其常見的形式就包括168斷食(進食8小時而其餘16小時禁食)、5:2間歇性禁食(每周正常飲食5天,另外2天進食量減少)與隔日禁食。黃軒進一步說明,根據美國心臟學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的一項研究指出,經過分析超過2萬名成年參與者的數據,在平均8年的追蹤期間,能發現進行168斷食的民眾,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相較一般人增加了91%,癌症風險也增加了20%,而在相關的2797例死亡案例中,就有840例是死於心血管疾病。對此,黃軒就提醒,若是已患心血管疾病者,每天進食時間限制少於8小時將使得心血管死亡風險增加2倍以上,而已患癌症者更會增加到3倍以上。不過,對於癌症患者來說,如果每天進食時間超過16小時(少量多餐),死於癌症的風險就能降低54%。另外,黃軒也補充道,該研究其實具有侷限性,包括參與者飲食模式的自我報告,可能存在記憶偏差,或者其他可能影響健康的因素都未被納入分析。因此,目前研究結果並不能確定間歇性禁食與心血管死亡之間完全為「因果關係」。
胖兒童長大繼續胖! 醫師警告「更容易患病」:防肥就是防癌
胖就是福氣多?世界衛生組織直言,「肥胖,是一種流行疾病」,根據統計,目前全球每8人之中,就有1人屬於肥胖範疇,全球更有43%成人是肥胖者。重症科醫師黃軒更提醒,亞洲已經是兒童肥胖的流行地區,而這群人變成肥胖成人的機率更高於50%,將比正常體重的兒童有更高風險罹患糖尿病、心臟病、痛風等等,甚至更容易擁有癌症。黃軒今(13)日上午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分享,肥胖是一個嚴重的健康問題,影響著全球超過10億人,過去一直認為兒童肥胖是高收入國家的問題,殊不知「西方飲食東進」,亞洲、非洲已成為兒童肥胖的流行地區。據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0年的調查顯示,12歲以下肥胖及過重的兒童比例為31.3%,已居亞洲之冠,而且有50%以上肥胖兒童到成年時期仍然屬於肥胖的狀態。黃軒也提到,從國際期刊《柳葉刀》雜誌的一項新研究可以發現,從1990年起,成人的肥胖率增加了2倍以上,而5至19歲的兒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率更是增加了4倍以上,而根據另一項調查指出,罹患糖尿病的兒童中,有68%是肥胖的,對照組的健康兒童中,只有18%是過重的,這顯然代表著「肥胖兒童比正常兒童有更高的風險罹患糖尿病」。依照相關的數據分析顯示,黃軒指出,肥胖兒童與肥胖青少年變成肥胖成人的機率,分別為50%和67%,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風險都相當高,例如肥胖兒童更可能罹患糖尿病、新陳代謝症候群,也會引發如痛風、關節炎、睡眠呼吸中止症、性早熟等疾病,並有較高風險罹患乳癌、胰臟癌、腎臟癌等等。黃軒進一步表示,肥胖兒童還可能遭受心理和社會的壓力,像是自卑、孤立、欺凌、歧視等,恐影響其學習和生活品質。若想要擺脫肥胖,黃軒建議,可以少吃脂肪和糖類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豆類、全穀物和堅果食物,並且每天多勤快運動,「防肥,就是防癌」。
朴星雄《我把社長解鎖了》成聲優:感覺被騙 蔡鍾協擁10億人生逆轉
以演技派韓星朴星雄在《我把社長解鎖了》中飾演天才社長金善柱,妻子過世後與女兒相依為命,是標準「女兒控」,然而因為一場意外,靈魂被困在手機裡,朴星雄笑說:「拍攝這部劇時,我正在忙於其他戲劇,本來還想婉拒,但導演李澈河告訴我,這是一個有趣的設定,我不需要露臉,只需用聲音演出,而且這是我與導演的第二次合作,我對他非常信任。結果,我一口氣看完了12集,原以為只需要錄音就輕鬆解決,但竟然還要參與多次後期製作,連殺青宴隔天還要繼續錄音,感覺像是被騙了一樣。」蔡鍾協飾演沒有像樣工作的29歲大齡青年朴仁成,卻在一夕之間成了社長。(圖/龍華提供)近日與日本女演員二階堂富美合作演出日劇《Eye Love You》贏得高度評價的「犬系年下男」蔡鍾協,則飾演沒有像樣工作的29歲大齡青年朴仁成,回到故鄉遭到蛇咬,本來以為即將死去,就在那一瞬間奇蹟發生,居然有支手機在呼喊,手機為了證實自己是大公司的社長金善柱轉了10億給朴仁成,並且要朴仁成暫代社長,並且幫他找出真相,朴仁成的人生迎來了意外逆轉。《我把社長解鎖了》被譽為社畜不可錯過的韓劇,改編自韓網連載的同名小說,劇情不僅屢次反轉,還觸及現今人們關心且擔憂的AI取代工作問題,以及年輕人就業的挑戰。金衡旼編劇表示:「《我把社長解鎖了》的故事設定非常貼近當今社會,透過手機中的奇幻故事,希望能為人們帶來出乎意料的溫暖和治癒,同時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幫助人性覺醒,深入理解生活的真諦。」該劇3/12起,平日晚間六點,龍華偶像台MOD353首播。
全世界逾10億人太胖! 世衛示警「貧窮國家更嚴重」:已是全球性問題
全球80億人口中,竟有超過10億人患有肥胖症!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於3月1日發布的研究分析指出,自1990年以來,這一數字已經增加了4倍多,並伴隨著嚴重健康問題、健康與不健康食品的供應危機。根據《BBC》的報導,這項研究是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合作執行,研究人員分析超過190個國家、超過2.2億人的身高體重,並藉此來估計,而從2022年的數據來看,全球共有5.04億名成年女性、3.74億名成年男性屬於肥胖,並有1.59億名兒童與青少年患上肥胖症。該研究指出,肥胖在過去被認為是富裕國家的問題,但實際上,貧窮國家更受肥胖這種「流行病」影響,諸如玻里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加勒比海地區、中東和北非等地,且兒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率增長速度更比成年人快速,而這也意味著,肥胖症已經成為了全球性的問題。針對這樣的情形,世衛健康營養主任布蘭卡(Francesco Branca)稱,肥胖人口突破10億人的時間點比預期要早得多,原先估計應該出現在2030年。而世衛祕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更表示,這項新研究強調了從幼年到成年,透過飲食、身體活動和適當護理來預防與控制肥胖的重要性。另外,馬德拉斯糖尿病研究基金會的古哈(Guha Pradeepa)博士認為,重大的全球問題可能加劇肥胖和體重不足所致的「營養失衡」問題,像是氣候變遷、COVID-19大流行、烏克蘭戰爭等等,將使得營養食品的成本增加,導致一些國家、家庭只能選擇不健康的食物,從而讓營養不良的狀況更加惡化。
高度近視恐成眾多眼疾之源! 醫授「343原則」維持視力保健
國人「靈魂之窗」越來越茫!眼睛退化機制與幼年期的視力狀態關係密切,最大的問題根源就是近視。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監事、三軍總醫院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出席「眼疾治療歷史特展」表示,國小學童畢業時視力若達到500度,未來度數恐不低於1,000度,提醒兒童時期要注意視力保健,掌握「343原則」,將畢業時近視度數壓到300度以下,罹患眼疾的風險才能降到最低。呂大文表示,人生不同階段會引發不同的眼部疾病,兒童時期如果沒有照顧好視力,就會成為未來所有眼睛疾病的根源,包括壯年乾眼症、早年性白內障、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等。呼籲孩子越年幼時就注意視力保健越好,盡量在兒童在畢業之前壓低近視度數,不要達到300度。根據國健署統計,小學1年級學童近視比例26%,小學畢業學童近視比例已超過50%;根據眼科醫學會統計,若小學3年級近視度數達到300度、小學畢業時近視達到500度者,未來度數恐不低於1,000度。白內障與青光眼逐年攀升 眼睛健康不可忽視國人常見眼疾包括乾眼症、飛蚊症、白內障、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等。根據衛生福利部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計資料顯示,我國白內障就診人數從民國105年106萬人上升到民國110年的114萬人,5年內成長7%;青光眼就診人數從民國105年35萬人上升到110年43萬人,5年成長22%。遠離惡視力 國健署推廣視力保健「343原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0年發表的「世界視覺報告」指出,全球有至少22億人有視力障礙,其中超過10億人的眼疾原本是可預防與治療的。此外也將高度近視下修至500度。衛福部國健署也推廣視力保健「343 原則」:「3」學齡前到22歲的孩童和青少前,每次近距離用眼30分鐘後,休息10分鐘。「4」22歲到尚未老花眼的人,每次近距離用眼40分鐘後,休息10分鐘。「3」有老花眼的人,每次近距離用眼30分鐘後,休息10分鐘。呂大文表示,過度曝曬於陽光對眼睛來講有潛在的傷害;民眾生活中接觸3C產品後,看遠處或是到大自然走走,適度放鬆眼睛很重要;用眼時也要注意不要太操勞,建議在燈光充足的環境下使用眼睛。醫師呼籲,眼睛健康是人們必須面對且重視的課題,眼睛受損不只影響生活便利,也容易發生跌倒或交通上的危機,進一步因不敢騎車、外出,影響到自信和社交,工作可能停擺,甚至加速失智症來臨。擁有正確的認識眼疾知識,每年定期至眼科檢查,捍衛自己的眼睛,才能擁抱睛彩視界。
恢單好自由4/演而優則導馬志翔《KANO》發掘曹佑寧 柯震東《黑的教育》闖國際影展獲肯定
不少演員都有幕後夢,演戲多年後比起當演員,更希望自己當導演能拍出自己喜歡的故事,除了近期藍正龍為了《成功補習班》拚盡全力外,馬志翔2014年也是走往幕後,執導熱血棒球台片《KANO》成功創下3.4億元票房,更挖掘了當年還是素人的曹佑寧。馬志翔首當導演是執導《KANO》一片,對歷史和棒球考究做足功課。(圖/威視電影提供)柯震東每部作品幾乎都擔綱男主角,主演《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月老》在台上映都創造超過2.5億以上的票房,去年他以導演身份交出首部作品《黑的教育》,找來朱軒洋、蔡凡熙、宋柏緯3帥演出,描述學生間在畢業當天交換暗黑祕密,意外展開瘋狂又考驗人性的殘酷之夜。該片入圍金馬最佳新導演,更助朱軒洋抱回金馬男配角肯定,也是唯一入選韓國富川國際奇幻影展電影長片競賽單元的片,柯震東也在大阪亞洲電影節抱回「最具潛力創作者」獎(Most Promising Talent Award)。柯震東首部執導電影《黑的教育》頗受好評。(圖/金馬執委會提供)多才多藝的「奶茶」劉若英,除了是亞太影后,她2018年自編自導首部電影《後來的我們》,找來田壯壯、周冬雨、井柏然一票人氣、演技兼具的卡司演出,在大陸上映6天就衝破10億人民幣票房,在當年寫下華語電影最賣座的女導演新紀錄。劉若英執導的處女作《後來的我們》票房口碑都很不錯。(圖/甲上提供)金馬影后李心潔先前也是演而優則導,擔任系列紀錄片《孩子,你好嗎?》監製,並執導其中一部短片《山頂小屋》,紀錄探討家庭關係和親子教育模式,透露當導演要換位思考,紀錄片拍攝期也比拍戲的期程長,讓她學習到不少。 李心潔為系列紀錄片《孩子,你好嗎?》身兼多職盡心盡力。(圖/林士傑攝)
近視500度以上要注意! 恐造成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10月的第2個星期四訂為「世界視覺日」(World Sight Day)。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於12日舉辦「World Sight Day 2023眼疾治療歷史特展暨沙龍座談會」,多位醫師表示,高度近視是許多眼疾的成因,包括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等,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也提出「護眼123」守則,呼籲家長從孩子一出生就幫助孩子遠離惡視力的威脅。今年世界視覺日主題「愛你眼睛健康」Love Your Eyes,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台灣眼科學教授學術醫學會、中華民國台灣眼科視覺光學及屈調驗光醫學會、中華民國視網膜醫學會、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中華民國愛盲協會、財團法人惠光導盲犬教育基金會、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以及社團法人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共襄盛舉。▲每年10月的第2個星期四為「世界視覺日」,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舉辦「World Sight Day 2023眼疾治療歷史特展暨沙龍座談會」。小1視力不良率高達26.2% 每年級以6至9%攀升WHO於2020年發表「世界視覺報」指出,全球有至少22億人有視力障礙,其中超過10億人的眼疾原本是可預防或治療。其中老花眼導致的近視力障礙佔比最多,已矯正和未矯正分別為9.7億及8.3億人,主要導致失明或視力障礙的屈光不正和白內障則有約1.9億人,其餘成因包括老年性黃斑病變、青光眼、角膜混濁、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沙眼等。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組長林宇旋表示,依據國健署2021年發布的《世界視覺日衛生福利統計通報》學生裸視視力不良率(含近視、散光、弱視等),國小1年級為26.2%,即每4位學生就有1位視力不良,隨後每年級都以6至9%迅速向上攀升。從小近視者,隨著度數日益增加,日後容易成為高度近視,更是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的高風險族群。因此國健署特別提出「護眼123」守則: 每年定期檢查視力1-2次,做好視力存款。 未滿2歲避免看螢幕,2歲以上每日不要超過1小時。 每日戶外2-3小時,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人口高齡化、3C時代 全民眼睛面臨退化 社會高齡化,眼睛老化所帶來的眼疾問題是全民需要面對的課題,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陳建同提到:「近年來科技的快速發展與近期疫情影響,加速了民眾對於3C產品的依賴性提升,首當其衝的便是我們的眼睛健康,這使眼睛疾病不再是老年時才會面臨到的問題。」現今因為長時間使用3C產品,導致眼睛疲勞,調節焦距的睫狀肌及控制眼球運動的眼外肌疲乏而使眼睛加速退化,加上若對眼疾的認知不足夠時,就容易錯失最佳治療時間。白內障宛如霧裡看花 「等熟透才治療就晚了」「如果在看東西時覺得好像在霧裡看花一樣,就要留意是否有白內障的可能性。」眼科診所院長蕭裕泉表示,白內障主要是隨著年紀,水晶體因為長期接受光線下逐漸變得混濁,導致光線無法穿透水晶體,相對視網膜接受到的光線也會變少,進而影響到視力。目前臨床上治療白內障使用藥水僅能「延緩」白內障的發生,因此進行手術搭配換上人工水晶體是目前臨床上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然而,一般大眾對於白內障有著「等熟透了才能開刀」這樣的迷思,醫師指出,過熟的白內障反而會增加手術的困難與風險,建議民眾應定期檢查眼睛,在適當的時機進行手術才能降低術後風險。而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如今白內障手術大多都使用小傷口的微創手術,加上人工水晶體功能性愈來愈多元,民眾不需害怕手術帶來的疼痛不適感,以及選用適合自己日常生活習慣的人工水晶體,也能找回水晶體受損前的視力。青光眼是「視力小偷」 拖延治療恐導致失明有「視力小偷」之稱的青光眼,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難以自我覺察,而且為慢性、不可逆的視神經病變,等到察覺異狀時,視力恐已大部分受損。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監事呂大文表示,治療青光眼除了普遍所知使用眼藥水降低眼壓,當眼壓控制不夠穩定、或藥物副作用難以承受時,透過手術治療可達到更低或更穩定的眼壓控制,「在初期適時的手術介入,可以減少長期用藥的副作用,並改善青光眼患者的生活品質,不要因為畏懼手術錯過黃金治療期,導致不可逆的失明。」提醒民眾應定期篩檢,才能及時發現青光眼,避免疾病快速惡化。24歲就視網膜剝離! 3大治療方式搶救視力現代人慣性長期使用眼睛,導致眼睛乾澀、疲勞甚至近視都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許多孩童在年紀尚小時就接觸3C產品,孩童較缺乏自制力容易成癮3C產品,年紀輕輕就看出了近視,成了眼疾產生的隱患。台北榮總眼科部視網膜科主治醫師黃德光分享:「曾經有位24歲的年輕人,在唸書時發生了視網膜剝離,原因在病患本身為高度近視,所以近視度數愈深,眼軸愈長,眼球壁變得薄且脆弱,先會產生破洞,再慢慢滲水至視網膜下方產生剝離現象,因此視網膜發生的機會就會比一般人相對來說高出許多。」視網膜剝離狀況危急!醫師提醒民眾在眼睛發出警訊時應盡速就醫,目前治療方式有3大類:冷凍療法、鞏膜扣壓術與玻璃體切除術。特展現場並展出白內障手術與水晶體發展,以及現在常見的眼睛疾病,透過導覽的方式讓民眾獲取眼睛知識。多位醫師呼籲用正確的方式面對眼睛老化的健康問題,及早檢查與治療才能「LOVE YOUR EYES愛你眼睛健康」。
一起做公益!買保養品就能默默幫助受虐婦女和國際視障人士,積功德無形中就達成!
日本高絲集團旗下品牌DECORTE黛珂幫你做公益!秉持著對愛美女性的關懷,全球黛珂希望能實現「對女性零暴力社會」的願景,因此發起紫絲帶活動,期許善盡企業的力量,喚起消費者重視家暴問題,並盡一己之力幫助受害者。只要在11月期間購買黛珂將發行明星商品系列所組成的,「黛珂超微導全能修護精粹 2023紫絲帶限定組」,黛珂會獲得的部分所得捐贈予NPO組織「現代婦女基金會」,用做幫助台灣受暴婦女之用,希望藉此讓更多人能共同響應。圖說:「黛珂超微導全能修護精粹 2023紫絲帶限定組」裡面包括明星精華液「超微導全能修護精粹」、超微導全能修護霜、、超微導亮眼精粹,讓肌膚變美的同時也能參與公益活動。(圖/品牌提供)另外,根據統計,2020年全球有超過11億的視障人士,約有10億人需要專業的眼睛照護,然而其中有90%的視力問題及失明是可以治療或預防的!你知道每年10月的第二個禮拜四被訂定為「世界視覺日」嗎?在國際間,各個角落都積極宣導可預防性失明及守護視力的相關教育資訊,歐舒丹也與國際一同重視這個日子,持續支持關懷視覺行動。2023年,L'OCCITANE歐舒丹以歐舒丹基金會的名義限量推出「乳油木紓壓香氛公益護手霜」,將100% 銷售所得*投入幫助開發中國家孩童對抗可預防之失明,目標希望至 2025年,會有 2,000 萬人受惠國際視力保健防治計畫。L’OCCITANE歐舒丹今年選用療癒紓壓香氛注入乳油木護手霜中,純淨天然的配方,搭配療癒的薰衣草柑橘調,更是能讓身心彷彿置身普羅旺斯般和諧寧靜。L’OCCITANE [限量] 乳油木紓壓香氛公益護手霜30ml/400元。 (10月1日上市)(圖/品牌提供)
2023諾貝爾生醫獎 mRNA疫苗2開發者獲獎
2023年「諾貝爾獎」(Nobel Price)各獎項得主將從2日起陸續揭曉,首先公布的獎項為「生醫獎(生理學或醫學獎)」(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得主為成功開發mRNA疫苗的科學家卡里科(Katalin Kariko)和魏斯曼(Drew Weissman),巧的是,兩人在今年8月時曾訪台,與國內產官學界專家對話,針對「施打mRNA疫苗後,10年後會不會有副作用」,魏斯曼自信表示「不會」。 諾貝爾基金會在台灣時間2日下午5點30分頒發生醫獎,得主為開發出mRNA疫苗的匈牙利裔美籍科學家卡里科和美國科學家魏斯曼,他們在核苷酸(Nucleotide)方面的發現對mRNA疫苗有重大助益,藉此成功對抗新冠疫情的擴散。mRNA原名為信使核糖核酸,就像個快遞員,能將蛋白質資訊提供給其他胞器,這些資料推動細胞合成抗體,為了對抗新冠肺炎病毒,2020年,mRNA疫苗藉此問世,全球已有數億人口接種這款疫苗,但由於mRNA疫苗接受臨床試驗時間短暫,引發外界「安全性夠不夠和10年後副作用是否仍然存在」等擔憂,甚至有少數人抗拒接種這款疫苗。巧的是,兩位得主和另一位開發者庫利斯(Pieter Cullis)今年8月初訪台,並以「新一代藥物的誕生:mRNA」 為題,與國科會副主委陳儀莊、中研院院士王惠鈞、及東洋藥品進行對話,當時,曾擔任中研院副院長的王惠鈞就提出民眾疑慮「全球有超過10億人口接種過mRNA疫苗,10年後會不會面臨安全疑慮」,對此,魏斯曼當時表示,RNA這款前趨物質可轉譯成蛋白質,做為疫苗接種的RNA在體內幾天後就會不見,加上人體細胞擁有相同RNA,因此會自然吸收無須擔心副作用。許多觀察家預測,近年受到疫情影響,mRNA疫苗技術依舊是獲獎大熱門,另外,據先前消息,今年諾貝爾獎得主可獲得瑞典幣100萬克朗,折合新台幣約294.3萬、總獎金高達瑞典幣1100萬克朗,換算約新台幣3237.8萬,接下來每日都有獎項揭曉,分別是3日的「物理學獎」(Physics)、4日的「化學獎」(Chemistry)、5日的「文學獎」(Literature)、6日的「和平獎」(Peace)和9日的「經濟學獎」(Economic Sciences)。 2023諾貝爾生醫獎頒給2位研究mRNA關鍵技術學者,分別為匈牙利裔美籍生技科學家卡里科和美國科學家魏斯曼。(圖/翻攝自推特)
南非首都爆霍亂疫情 釀至少10死「最小3歲」
南非衛生當局21日表示,首都普勒托利亞(Pretoria)爆發霍亂疫情,至少10人死亡,死者最小才3歲,呼籲民眾要格外警惕。據《SAPeople》報導,普勒托利亞衛生當局說,近日已有95人到當地醫院就診,出現腹瀉、胃痙攣和噁心等霍亂病徵,目前已造成10人死亡,而死者最小才3歲,請民眾要格外警惕。普勒托利亞豪登省衛生部表示,還有37人正在接受治療。衛生廳長拉雷霍科(Nomantu Nkomo-Ralehoko)說,當局正在動員更多醫護人員,應對普勒托利亞北部地區哈曼斯克拉爾(Hammanskraal)的疫情,「我們重申並敦促民眾,避免接觸已知或疑似受污染的食物、水和表面,在吃飯前或使用浴室後要用肥皂徹底洗手。」當局也呼籲不要喝水龍頭的水,要從水罐車取水。據了解,霍亂在南非其實不流行。聯合國稱,霍亂在經歷了10年的穩步下降之後,自2021年以來在全球範圍內捲土重來,本週警告43個國家的10億人處於危險之中。聯合國說,因為馬拉威和莫三比克爆發疫情,這2國是今年霍亂最嚴重的國家;世界衛生組織將全球病例數上升,歸咎於貧困、衝突和氣候變化。據台灣疾管署指出,霍亂是全球性疾病,世界各地均有病例發生,多數發生於開發中國家,尤其在自來水不普及或環境衛生較差的地區。感染霍亂的症狀為無痛性大量米湯樣水性腹瀉、嘔吐、快速脫水等;若患者未能及時接受適當治療,有可能因嚴重脫水和休克而死亡。
不只經典配樂製造機 坂本龍一還是電子樂先驅!靠這部片攀上世界巔峰
日本音樂大師坂本龍一不敵直腸癌病逝,享壽71歲。身為前衛電子合成樂團YMO(黃色魔術交響樂團)創團成員,他對Acid House(迷幻浩室)音樂有著世界級影響,作為演員,他在處女作《俘虜》(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就散發出匹敵DavidBowie(大衛鮑伊)的魅力,更從《俘虜》開始,一次次打破世人對電影配樂的想像,成為當代最重要的配樂大師。坂本龍一出生於充滿文學與藝術氣息的傳統日本家庭,父親坂本一亀雖不善對小孩表達感情,卻是名作家三島由紀夫的編輯,其跨越東西古今的龐大藏書,更替坂本龍一打下堅實的創作基礎。不過,自幼展現出極高音樂天賦,從小學習古典樂卻喜歡John Cage和Claude Debussy的坂本龍一,從東京藝術大學研究所畢業後,就走上「脫離常軌」的道路。YMO對電子樂的發展有極大影響。(圖/翻攝自推特)坂本龍一早在大學時,就以製作人、編曲家及現場音樂家的多重身分展開職業身涯,1978年與傳奇音樂人細野晴臣、高橋幸宏組成YMO,其融會日本傳統音樂、Funk、Kraftwerk乃至街機遊戲的音樂風格,以及當時屬於前衛的妝容,迅速席捲了日本和全球樂壇,儘管YMO僅成立4年就解散,但已讓來自東洋的新興電子音樂和坂本龍一本人名揚歐美樂壇,甚至對Hip-Hop產生一定影響。 日本名導大島渚於1983年上映的電影《俘虜》,讓坂本龍一不只作為雙主角的其中一人,還同意坂本龍一打破當時業界常規的要求,給出數個月時間創作電影配樂,經典的〈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因此橫空出世。而作為東西方「一代妖男」代表的坂本龍一和David Bowie也在片中演出驚駭時代的禁忌一吻。 好萊塢被〈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完美融會神秘東方及西方聖誕歌的樂曲折服後,決定讓坂本龍一再次在《末代皇帝》大展身手,最後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電影配樂獎,讓坂本龍一的音樂生涯攀上高峰。不過,就和所有傳奇音樂家一樣,坂本龍一雖繼續在《小活佛》、《鐵道員》、《你的臉》、《神鬼獵人》、《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留下經典作品,但不被單一領域或音樂風格限制。《俘虜》經典的「禁忌之吻」。(圖/甲上提供)他在紀錄片《坂本龍一:終章》展現出身邊萬物聲響即音樂的宗師見解,並打破越年長就越出世或脫離時代的窠臼,透過作品展現出反戰、反核的個人省息,並試圖用音樂將不同文化、語言的人聚集在一起,看似冷淡卻溫暖的音樂,博學但對多張專輯百萬銷量、奧運開幕式超過10億人觀看,和拿獎無數卻淡然的學者氣息,令坂本龍一有著「教授」的外號。當David Bowie在2016年生日當天發行《Blackstar》數天後因肝癌病逝時,世人都說這張專輯是David Bowie向世人告別的輓歌,但只有坂本龍一聽出「他還想活下去」的訊息,而Bowie的製作人也在數年後證實David Bowie死前還想繼續做新專輯。坂本龍一在2014年罹患咽喉癌治癒觀察後,2020年又被診斷出罹患直腸癌末期,並在去年12月線上直播的「最後」演奏會、今年1月17日生日當天發行新專輯《12》後繼續低調抗癌,可惜最後仍不敵病魔病逝,讓世界又失去一名音樂巨人。
美國抖音活躍用戶每月1.5億人 禁用恐衝擊Z世代
大陸短影音平台「抖音」於2016年發行,海外版「TikTok」在2017年推出,才短短4年,TikTok每個月的活躍用戶就在2021年突破10億人口,紅遍全球,TikTok實際上已成為「Z世代 」(約在1995-2005年出生)趨勢的代名詞。在美國,TikTok每個月的活躍用戶高達1.5億人,一旦禁用,年輕世代恐怕無法接受,還有人擔心引發示威抗議。根據皮尤研究中心,13歲至17歲的美國青少年有67%在使用TikTok;所有青少年中,則有16%說自己幾乎總是在使用TikTok。但TikTok面臨著太易上癮的批評,許多國家還擔心,中國政府會監控這款App的用戶數據,並借助以年輕人為主的用戶群,對公共輿論施加影響。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科技問題立法專家陳智美則指出,美國年輕人並不那麼擔心來自中國政府的虛假訊息,「歸根結底,Z世代的孩子是隨著網際網路長大的,每個人都習慣線上交流,所以我認為這也有代溝的因素。」在美國,聯邦政府部門的全部工作人員都必須從公務手機上卸載TikTok。眾議院、白宮、國防部、國土安全部和國務院等多個政府機構,皆已宣布禁用TikTok。目前美國一半以上的州政府採取類似措施。一些大學也禁止透過校內Wi-Fi網路連上TikTok。其他國家,包括丹麥、加拿大、英國及紐西蘭,也禁止在公家設備上使用TikTok。歐盟工作人員不得在公務手機上使用TikTok,禁令適用於在歐盟執委會登記的私人手機。日本則禁止處理機密的公務終端設備安裝TikTok。
高校「送新生全新iPhone14」拚招生…報名電話接到手軟 1原因慘了
中國大陸近幾年受少子化影響,過去學校只需等學生報到情況已不復見,四川一所技職學校更推出「送新生iPhone14」來招生,消息曝光後掀起大陸網友熱議,校方甚至表示活動推出後「1天內就接到上百通電話」。據《極目新聞》報導,這間「四川希望汽車職業學院」日前透過微信發佈招生公告,並推出學生可申請辦理,每年國家生源地無息助學貸款人民幣1.2萬元、符合國家政策條件可享受國家助學金人民幣2千1至4千5百元,以及最誘人的送全新iPhone14手機。校方特別以粗字體指出,「2023年度的所有新生,均可獲贈1台全新iPhone14手機的權益」,且就算學生不想拿iPhone,也可享有與手機價格同額的專項助學金,作為註冊後直接發入學生銀行卡的補貼生活費之用。消息一出,立刻掀起網友熱議。儘管校方在發出公告隔天欣喜回應,「1天內接到上百通電話」,學子或家長們的諮詢非常熱絡,但這間號稱已投入近10億人民幣的技職學校,其用iPhone招生手法已引來當地政府「擦邊球」的質疑,將調查是否合法。(圖/翻攝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