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例
」 登革熱 疾管署 台南 疫情 流感流感12月恐將進入流行期 30多歲男染流感併發肺炎亡
上週冷氣團報到,國內流感疫情也有略升的情形。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於12月3日疾管署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上週國內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約有71,400餘人次,近2週都可以看到國內類流感就診人次有略微上升的情形。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雖然目前還沒有進入流感流行期,但是今(2024)年流感季的流感重症以及死亡個案都是近十年來同期新高,呼籲還未接種疫苗的民眾,尤其是高風險族群,應盡早接種疫苗以減少重症及死亡的風險。上週最年輕死亡個案為30多歲 染H1N1後併發呼吸衰竭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上週國內新增11例流感重症死亡個案。其中有一位較年輕的重症死亡個案,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這名個案為北部30多歲男性,本身有氣胸、慢性肺部疾病,沒有接種過本季流感疫苗,在10月上旬開始有發燒、咳嗽有痰、呼吸困難等症狀,前往醫院就醫後,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肺部已有異常狀況,且流感快篩為A型流感陽性,經檢驗確認感染H1N1。後續這名個案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由於臨床研判他有急性呼吸衰竭的情形,因此收至加護病房繼續治療。但林詠青醫師提到,在住院過程中個案的肺炎狀況一直沒有好轉持續惡化,在11月底也就是發病後約7週就因此不幸過世,主要死因為A型流感併發肺炎及急性呼吸衰竭。預估流感12月中進入流行 年末活動多應提前增強保護疾管署公布,今年流感季的重症病例數及死亡數皆為十年同期最高,自今年10月1日起截至12月2日本流感季共累計286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9%),另外死亡病例共累積52例,均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隨著氣溫逐漸降低,疾管署預期呼吸道病毒將會更加活躍,預估流感疫情大約在12月中旬會進入流行期,再加上臨近年末民眾探親旅遊等活動頻繁,疾病傳播風險將會增加,呼籲尚未接種疫苗者應盡早接種。林詠青醫師表示,像前述的流感重症死亡個案,雖然年紀輕但有慢性疾病,所以也藉此特別呼籲有慢性疾病的患者、65歲以上的長者等都是感染呼吸道傳染病後併發重症或死亡的高風險族群,更應盡早接種疫苗降低風險。
上周新增4例類鼻疽個案 颱風後恐陷吸入性感染
疾管署今(5)日公布國內上週新增4例本土類鼻疽個案,3例居住於高雄市,1例居住於臺南市,年齡介於60多歲至70多歲,發病日介於10月4日至29日,具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史,高雄市其中1例住家附近於山陀兒颱風期間有淹水的情形,其餘個案均無汙水汙泥接觸史,多數個案在室內外皆無佩戴口罩。上述個案因發燒、呼吸喘或頭痛等症狀就醫,目前均住院以抗生素治療中,其中1例曾入住加護病房,目前已轉至一般病房;同住者共計8人均無疑似症狀。疾管署指出,今年國內已累計105例本土類鼻疽確定病例,其中21例死亡,為歷年同期最高,本土病例以65歲以上(62例)和50-64歲(32例)為主要年齡層,分布縣市以高雄市(80例)為多,其次為臺南市(11例)、屏東縣(4例)和臺中市(4例),其中69例於凱米颱風後1個月內發病,10例於山陀兒颱風後發病。疾管署提醒,康芮颱風過境帶來大量降雨及驚人風力,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桿菌暴露於地面並更易傳播,且常為吸入性感染,颱風後一個月內確診個案有增加趨勢,且近期東北季風增強易有較強陣風出現。疾管署呼籲,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者等高風險族群,感染後重症機率較高,如有發燒、胸痛、咳嗽等症狀應儘速就醫,即早診斷與治療。疾管署說明,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潛伏期平均為9天,短則數小時,亦可長達21天,該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感染類鼻疽症狀表現差異極大,可能為無症狀,而常見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請民眾務必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出現疑似症狀時,尤其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汙水、汙泥相關暴露史,以及早診斷獲得妥善治療;醫師診療遇有疑似個案,應儘速評估給予抗生素治療並於24小時內通報及採檢送驗,以利衛生單位採取防治措施。
入秋腸病毒疫情升溫「就診破1.6萬」 疾管署示警:流行期恐延長至12月
時序已入秋,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流行期,目前停班課已達331班。疾病管制署22日表示,10月13日至10月19日門急診就診計16,288人次,較前一周的15,946人次略升2.1%,為5年同期最高,且近四周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雖預估11月中旬將逐漸脫離流行期,但也不排除疫情延後至11月底甚至12月。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10月13日至10月19日門急診就診計16,288人次,較前一周的15,946人次略升2.1%,仍處流行期。近四周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另其他克沙奇A型病毒及腸病毒D68型持續於社區活動,疫情傳播風險持續。鄰近國家或地區包括日本、新加坡及中國疫情呈上升趨勢,泰國、香港及韓國疫情下降,其中日本近期病例數創下近十年同期新高且處高點,新加坡及泰國近期病例數亦高於去年同期。疾管署統計,2024年累計5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及克沙奇A10型(2例),其中4例為未滿1歲幼童;另2023年累計11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中,以感染克沙奇A4型(4例)及克沙奇A6型(4例)為多,個案年齡皆為未滿3歲幼童,籲請民眾留意孩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疾管署表示,時序已入秋,惟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於流行期,呼籲家長教托育機構仍應保持警覺,教導學童落實正確洗手等良好衛生觀念,並注意居家、學習環境的通風、清潔與消毒。幼童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落實生病不上課,以避免因與其他幼童接觸造成交叉感染。疾管署也提醒,腸病毒感染者在發病前,喉嚨與糞便就有病毒存在,此時就有傳染力,在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且可持續隨著糞便排出病毒,時間可達8到12周之久,因此痊癒後仍應繼續注意個人手部衛生,落實「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以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嬰幼兒。另外,須注意酒精對腸病毒之毒殺效果有限,平時可使用濃度500 ppm的消毒水(10公升清水+100毫升含氯漂白水)進行一般環境消毒,降低病毒傳播風險。疾管署再次強調,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新北市登革熱增7例 新店、中和防群聚擴大
新北市登革熱群聚擴大,衛生局26日公布新增7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分別為新店5例、中和2例,發病日介於16日至23日,於潛伏期間曾有高風險場域新店天山公園、中和三介廟及興南夜市活動史,除2位病況穩定住院外,餘5例皆已康復。23日至25日共累計14例本土登革熱,其中3例為社區篩檢主動發現。衛生局指出,為快速找出潛藏感染者,25日設立的篩檢站共採檢107人,其中5例快篩陽,檢體送中央疾管署確認,總計2日社區篩檢站累計採檢252人,共有11例快篩陽,市府26日於中和區興南市民活動中心提供篩檢服務,請附近里民、攤商或曾出入興南夜市民眾前往篩檢。衛生局表示,為防範疫情擴散,新店區公所及中和區公所將於28日動員進行社區孳生源清除活動,呼籲民眾響應「周六新北市民清潔日」,共同檢視戶內外環境清除積水容器。衛生局並提醒中和景新公園、三介廟至新店天山公園之環山步道已列為管制區域,封閉1個月,限制人員進入。
2女赴印度旅遊返台確診屈公病! 登革熱、屈公病「境外移入」創新高
疾病管制署24日公布上周國內確認境外移入屈公病,其中兩名女性是前往印度旅遊,返台前一天有發燒、關節痛等症狀,入境就醫後確診。對此,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因為暑假出國潮影響,今年國內登革熱、屈公病等兩大蚊媒傳染病境外移入均創5年同期新高,提醒赴南亞和東南亞注意防蚊。根據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這兩人分別是30多歲與40多歲女性一起到印度旅遊,返台前一天出現發燒、頭痛、關節痛、四肢紅疹、倦怠等症狀,入境後就醫一度診斷疑似登革熱,後來經過採檢確定屈公病,這兩人都在家裡休息,臨床症狀改善。另一名個案則是非本國籍男性,林詠青表示,這個個案8月中旬從印度抵台,隔天發燒關節痛,兩天後才就醫,最後通報確診屈公病,目前已經離境。今年累計9例境外移入,感染國家分別為印度(4例)、菲律賓(3例)、印尼及馬來西亞(各1例),病例數亦高於2020年以來同期。疾管署指出,鄰近東南亞國家登革熱疫情較去年同期嚴峻,包括泰國和馬來西亞持續有屈公病疫情報告,目前國內登革熱、屈公病疫情雖以境外移入病例為主,其中以印尼、泰國、印度及馬爾地夫等東南亞、南亞國家為多。疾管署也公布國內上周(8/20-8/26)無新增登革熱本土病例,但新增6例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分別為泰國(3例)、印尼(2例)及越南(1例)。今年截至8/26累計183例境外移入病例,其中近一個月共計26例當中,感染地以泰國11例佔4成為首,病例數高於2020年以來同期,感染地以東南亞國家為主(占88%)。羅一鈞也提醒,登革熱的潛伏期有3至14天,國人在國外遭感染後可能回國才發病,而這些回到居住地後始發病的個案,若受到斑蚊的叮咬,此斑蚊經8至12天後,將具有傳染登革熱病毒的能力,增加本土病例發生風險,因此民眾如前往登革熱、屈公病等蚊媒傳播疾病流行國家時應留意防蚊措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減少受蚊子叮咬的機會。另外,民眾若回國後出現發燒、四肢痠痛、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骨骼關節痛等症狀時,應主動告知機場檢疫人員,並儘速就醫及落實防蚊措施,就醫時請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以利診斷。
美東北驚傳東部馬腦炎病例「致死率30%」 4城鎮緊急封鎖「29城鎮遭列管」
美國東北部於近期驚現罕見的東部馬腦炎病例,由於該疾病死亡率高達3成,且是經由病媒蚊叮咬所傳染,目前有關當局已經將4處具有嚴重風險的城鎮進行封城,另外還有29處城鎮遭到列管。綜合外媒報導指出,美國麻薩諸塞州最近出現4年來首例東部馬腦炎(Eastern equine encephalitis,EEE)病例,根據當地州公共衛生部門(DPH)公告,感染東部馬腦炎的患者是一名80歲伍斯特郡(Worcester County)的男性,目前有關他感染病毒的具體地點和方式尚未公布,其健康狀況也未對外公佈。但由於這起病例,讓麻薩諸塞州4個城鎮被列為「嚴重」風險區,其中分別為道格拉斯(Douglas)、薩頓(Sutton)、韋伯斯特(Webster)和牛津(Oxford)。另外有6個城鎮被列為「高風險」區,分別是厄克斯布里奇(Uxbridge)、北布里奇(Northbridge)、卡弗(Carver)、達德利(Dudley)、米德爾伯勒(Middleborough)和普利茅斯(Plymouth)。還有23處城鎮被列為中度風險區。據了解,東部馬腦炎是一種罕見且致命的蚊媒疾病,感染者的死亡率高達30%。在2019年,馬薩諸塞州曾有12人感染EEE,其中6人不幸死亡。州公共衛生專員戈德斯坦(Robbie Goldstein)表示,EEE病例雖然罕見,但其嚴重性不容忽視,特別是在已經確認有EEE病例活動的區域,居民應該採取必要措施來保護自己。東部馬腦炎在美國極為罕見,每年平均僅報告11例病例,但一旦感染,其後果極為嚴重。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數據,除了有30%的感染者會死亡外,許多康復者會留下持續的神經系統問題。面對這一危機,牛津(Oxford)鎮率先實施了宵禁,但這決定引發一些居民的不滿,認為會影響學校的體育活動。但報導中也提到,宵禁是根據州健康專家的建議實施的,專家們認為,從傍晚到黎明的時間段風險最高。同時,有關當局還建議居民使用含有美國環保署(EPA)認證有效成分的驅蚊劑,並穿著能覆蓋皮膚的衣物,以減少蚊子叮咬的風險。在普利茅斯(Plymouth)鎮部分,當地有一匹馬被診斷出感染EEE,當地官員已經封閉市政公園和運動場,禁止夜間訪客進入。馬薩諸塞州公共衛生部門與農業資源部門也宣布,將在普利茅斯郡進行空中噴灑,同時在伍斯特郡部分地區進行卡車載噴灑,以降低蚊子數量。
赴日旅遊8歲女童染腸病毒 醫示警「日韓感染人數皆創10年新高」
1名8歲女童與家人到日本大阪旅遊,卻突然出現口腔潰瘍、四肢水泡,還發燒、吃不下,家長著急拍照跨海求助台灣醫師,證實就是腸病毒手足口症。小兒科醫師施勝桓提醒,日本、韓國腸病毒疫情已創下10年新高,腸病毒潛伏期只有3天,帶幼童出國的家長不要輕忽。這一家人8月3日出國前往日本大阪家族旅遊共7天,第4天時8歲女兒腿部先是出現紅疹,第一時間媽媽誤認為蚊蟲咬傷,沒想到隔天症狀加劇,手腳逐漸冒出水泡加上嘴破,家屬擔心傳染病問題,10日緊急拍照打電話向台灣熟識醫師詢問,醫師根據照片判斷為腸病毒症狀,加上潛伏期1至3天,研判可能是在日本感染。施勝桓表示,根據日本厚生省公布資料,該國腸病毒感染人數創下10年新高,單周(7月22日到7月28日)有3.7萬兒童確診,累計2024年已有26萬3000人感染,41個行政區都發布腸病毒警報,且出現11例腸病毒71型個案。另,韓國腸病毒也創下10年新高,大陸今年也累計超過79.5萬例。施勝桓提醒腸病毒潛伏期只有3天,家長帶幼童出國旅遊,除了落實勤洗手、戴口罩以外,可考量出國前先施打腸病毒71型的疫苗,以免玩到一半孩子發病,或在國外感染易引發重症的腸病毒71型。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鄰近國家日本、韓國、泰國及新加坡的疫情持續呈上升趨勢,近期病例數皆高於近年同期;其中日本的腸病毒疫情每年高峰都落在7、8月之間,約晚台灣兩個月。依據監測資料顯,日本這波腸病毒自5月開始呈現上升趨勢,從7月下旬到8月到達最高峰,感染人數創下日本近10年最高。至於台灣部分,羅一鈞指出,腸病毒在今年6月底達最高峰,門急診就診人次突破2萬人,創下8年來同期最高,接著連續6周下降,預估到8月下旬才會脫離流行期,但不排除9月開學後又會有一波疫情。
颱風效應!單周爆11例本土類鼻疽 5年同期最多「確診高峰才要來」
疾管署今(6)日表示,凱米颱風襲臺帶來強風豪雨,颱風過後國內已確診11例本土類鼻疽病例,均發生於南部縣市,分別為高雄市8例、臺南市2例及嘉義縣1例,年齡介於30多歲至80多歲,其中10位有慢性病史,另1例有酗酒史。目前個案皆住院中,其中3例仍在加護病房治療。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類鼻疽最常於颱風後2到4周發病,預估至8月下旬均為確診高峰,今再度發醫界通函提醒醫師注意類鼻疽診治。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今年國內已累計18例本土類鼻疽確定病例,為五年(2019年)以來同期最高,個案發病年齡以65歲以上年齡層為主,居住地分布為高雄市13例、台南市2例、桃園市、彰化縣及嘉義縣各1例。疾管署說明,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該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但也可經由吸入受污染的塵土、土壤或水滴感染;而颱風後疫情常為吸入性感染,於颱風後一個月內確診個案增加。疾管署進一步指出,類鼻疽症狀表現差異極大,可能為無症狀,常見的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國際上報告類鼻疽死亡率可達40-75%,國內統計近五年類鼻疽致死率則為4.5%。其中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者等高風險族群,重症機率較高,如有發燒、胸痛、咳嗽等症狀請儘速就醫,即早診斷與治療。疾管署強調,颱風過後為類鼻疽疫情高峰,民眾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避免皮膚、傷口直接接觸或吸入受汙染塵土、土壤及汙水,降低感染機會。如出現疑似症狀時,尤其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汙水、汙泥相關暴露史,以獲得妥善治療;醫師診療遇有疑似個案,應於72小時內通報及採檢送驗,以利衛生單位採取防治措施。
颱風後「類鼻疽」升溫!單週增11例都在南部 疾管署再發醫界通函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6日)表示,凱米颱風襲臺帶來強風豪雨,颱風過後國內已確診11例本土類鼻疽病例,均發生於南部縣市,分別為高雄市8例、臺南市2例及嘉義縣1例,年齡介於30多歲至80多歲,其中10位有慢性病史,另1例有酗酒史。目前個案皆住院中,其中3例仍在加護病房治療。因類鼻疽疫情常伴隨颱風侵襲後發生,疾管署今日再度發布致醫界通函,籲請醫師提高警覺,注意類鼻疽疑似個案之通報與診治。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今年國內已累計18例本土類鼻疽確定病例,為5年以來同期最高,個案發病年齡以65歲以上年齡層為主,居住地分布為高雄市13例、台南市2例、桃園市、彰化縣及嘉義縣各1例。疾管署說明,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該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但也可經由吸入受污染的塵土、土壤或水滴感染;而颱風後疫情常為吸入性感染,於颱風後一個月內確診個案增加。疾管署進一步指出,類鼻疽症狀表現差異極大,可能為無症狀,常見的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國際上報告類鼻疽死亡率可達40-75%,國內統計近5年類鼻疽致死率則為4.5%。其中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者等高風險族群,重症機率較高,如有發燒、胸痛、咳嗽等症狀請儘速就醫,即早診斷與治療。疾管署強調,颱風過後為類鼻疽疫情高峰,民眾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避免皮膚、傷口直接接觸或吸入受汙染塵土、土壤及汙水,降低感染機會。如出現疑似症狀時,尤其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汙水、汙泥相關暴露史,以獲得妥善治療;醫師診療遇有疑似個案,應於72小時內通報及採檢送驗,以利衛生單位採取防治措施。
百日咳案例創5年同期新高 未打疫苗傳染力更強「恐1傳17人」
疾管署今(30)日公布國內新增3例百日咳確定病例,為同一起的北部家庭群聚;而今年以來已累計有16例百日咳確定病例,寫下5年同期新高,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提醒,今年全球整體百日咳疫情都上升,如果本身沒打過疫苗的話,一旦染病,傳染力極強,甚至可能造成1人傳17人。新增3例百日咳確定病例,首例個案為10多歲青少年,從未接種百日咳相關疫苗,6月上旬起出現咳嗽症狀,後續咳嗽加劇伴隨吸入性哮聲及呼吸中止情形,7月中旬因症狀未改善至醫院就醫,經檢驗通報,於7月23日確診,匡列41名家庭及校園接觸者,其中案父及案姐有咳嗽症狀於7月29日檢驗陽性確診,目前3名個案已無症狀或緩解。衛生單位持續進行疫調、擴大匡列接觸者及安排評估預防性投藥與採檢。為何個案沒打過疫苗?羅一鈞補充,經詢問該名青少年因家長認為「人體有自然的免疫力」,所以在家長決定下,從小只打過卡介苗跟B肝疫苗,之後從未接種過百日咳疫苗,滿2個月開始就沒有接種過常規疫苗。個案成年的姊姊,則是小時候接種過3劑百日咳疫苗。羅一鈞說,因百日咳疫苗非強制接種、採志願性接種,只會在逾期時由衛生單位出面提醒,且小朋友入學後學校也會檢查接種紀錄,與衛生單位合作提醒完成接種;但因不具強制力,因此若家長堅持不給孩子打疫苗,並沒有法律上的罰則。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2024)年累計16例百日咳確定病例,含4起家庭群聚關聯個案(共11例),今年病例數較近5年同期為高。2019年至2023年同期百日咳病例數分別為23、4、0、0、0例,每年累計病例數介於0至32例,以3個月(含)以下嬰兒(占51%)為多,其次為20歲以上病例(占36%)。疾管署指出,今年全球整體疫情上升,亞洲中國、韓國及菲律賓等皆出現明顯疫情且於4、5月起驟升,中國迄今累計報告33.4萬例病例,韓國累計3,170例,為兩國過往疫情高峰年之3至9倍;歐洲3月時整體疫情即達往年高峰期水準,其中捷克報告近1.8萬例最為嚴峻;美國累計近8,900例,為去年同期之4倍,加拿大、巴西亦有部分地區疫情明顯上升;澳洲則報告1.2萬例,達往年高峰年水準。疾管署說明,接種疫苗為預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國提供嬰幼兒於出生滿2、4、6、18個月,以及滿5歲至入小學前各接種一劑百日咳相關疫苗;國內五合一疫苗(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之第三劑、第四劑接種完成率分別達96%及94%,於國小入學前完成五合一疫苗接種均可達98%以上;另國小學生四合一疫苗(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之接種完成率則在97%以上。提醒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務必按時攜至預防接種合約院所完成接種,以獲得足夠保護力。疾管署提醒,今年百日咳疫情為近5年新高,由於百日咳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民眾可能因忽略症狀延遲就醫,傳染給家人或其他接觸者,引發群聚感染,籲請民眾應提高警覺,有疑似症狀(陣發性嚴重咳嗽、呼吸有哮喘聲、咳嗽後臉潮紅或發紫及咳嗽後嘔吐等)應及時就醫與診斷,維護自身及家人健康。
百日咳累計16例「創5年同期新高」! 今再爆3人家庭群聚
國內2024年已累計16例百日咳確定病例,且今年病例數較近5年同期為高,疾病管制署於30日公布,國內新增1起百日咳家庭群聚事件,個案為10多歲男性,6月上旬起出現咳嗽症狀,7月中旬因症狀未改善至醫院就醫,於7月23日確診,其中案父及案姐有咳嗽症狀於7月29日檢驗陽性確診,目前都已無症狀或緩解。疾病管制署於30日公布國內新增3例百日咳確定病例,為同一起北部家庭群聚,首例個案為10多歲男性,從未接種百日咳相關疫苗,6月上旬起出現咳嗽症狀,後續咳嗽加劇伴隨吸入性哮聲及呼吸中止情形,7月中旬因症狀未改善至醫院就醫,經檢驗通報,於7月23日確診,匡列41名家庭及校園接觸者,其中案父及案姐有咳嗽症狀於7月29日檢驗陽性確診,目前3名個案已無症狀或緩解。衛生單位持續進行疫調、擴大匡列接觸者及安排評估預防性投藥與採檢。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2024年累計16例百日咳確定病例,含4起家庭群聚關聯個案(共11例),今年病例數較近5年同期為高。2019年至2023年同期百日咳病例數分別為23、4、0、0、0例,每年累計病例數介於0至32例,以3個月(含)以下嬰兒(占51%)為多,其次為20歲以上病例(占36%)。疾管署指出,今年全球整體疫情上升,亞洲中國、韓國及菲律賓等皆出現明顯疫情且於4、5月起驟升,中國迄今累計報告33.4萬例病例,韓國累計3,170例,為兩國過往疫情高峰年之3至9倍;歐洲3月時整體疫情即達往年高峰期水準,其中捷克報告近1.8萬例最為嚴峻;美國累計近8,900例,為去年同期之4倍,加拿大、巴西亦有部分地區疫情明顯上升;澳洲則報告1.2萬例,達往年高峰年水準。疾管署說明,接種疫苗為預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國提供嬰幼兒於出生滿2、4、6、18個月,以及滿5歲至入小學前各接種一劑百日咳相關疫苗;國內五合一疫苗(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之第三劑、第四劑接種完成率分別達96%及94%,於國小入學前完成五合一疫苗接種均可達98%以上;另國小學生四合一疫苗(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之接種完成率則在97%以上。提醒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務必按時攜至預防接種合約院所完成接種,以獲得足夠保護力。疾管署提醒,今年百日咳疫情為近5年新高,由於百日咳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民眾可能因忽略症狀延遲就醫,傳染給家人或其他接觸者,引發群聚感染,籲請民眾應提高警覺,有疑似症狀(陣發性嚴重咳嗽、呼吸有哮喘聲、咳嗽後臉潮紅或發紫及咳嗽後嘔吐等)應及時就醫與診斷,維護自身及家人健康。
注意!腸病毒單周就診「再創10年新高」 1歲童染腸毒、新冠併發腦炎
國內腸病毒持續升高!疾管署今(14)日發布最新監測統計,上周門、急診就診人次多達1萬7895人次,再創十年同期最高。且北部上周出現一名一歲多男童,疑因同時感染腸病毒、新冠病毒併發腦炎,一度被收治加護病房,所幸已退燒,轉至一般病房持續治療中。疾管署公布最新腸病毒監測資料,國內上周門、急診就診共計1萬7895人次,較前一週的1萬6564人次,再上升8%。全國上周停班課班級也增加,達到256班,比前一週的226班,再多出30個班級。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目前實驗室監測顯示,國內流行的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國內至今累計1例腸病毒重症病例,為克沙奇A10型,另外有11例A71型及2例D68型輕症。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指出,上週腸病毒的門、急診就診人次多達1萬7895人次,是十年同期新高,且已經超過流行閾值,預估疫情還會持續上升,高峰將落在5月底、6月初。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上周新增一例北部1歲多男童,同時感染腸病毒及新冠病毒,沒有潛在疾病,5月上旬出現間歇性發燒、口腔潰瘍,就醫診斷為腸病毒,開立口服藥後返家休息,但後續又出現食慾下降、四肢水泡,發病後4天抽搐送醫,新冠快篩陽性,研判感染腸病毒加新冠病毒併發腦炎,收治加護病房,目前轉入一般病房,住院治療中。疾管署強調,腸病毒型別多元,目前除腸病毒A71型外,其他型別尚無疫苗可供預防,為避免腸病毒透過幼童頻繁互動傳播,幼兒照顧者應持續加強手部衛生及做好環境消毒與通風。
腸病毒就診續創10年新高 全台「552個班級停課」6月將達高峰
根據疾管署最新資料,國內上周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衝破1萬6千人次,較前一周上升13.4%,續創10年來同期新高。全台上周至少就有167個小學、幼兒園班級停課,預估6月初將到達最高峰。疾管署更點名新北、桃園、高雄、屏東等共6縣市、8個鄉鎮市區為高風險區域。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易引起嚴重症狀的腸病毒A71型及D68型有零星檢出,均為輕症,上週通報4例輕症,今年累計11例輕症個案及1例克沙奇A10型重症病例。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說,近4周全國停課班數分別為126班、155班、104班、167班,近1個月全國停課班數為552班,比去(2023)年同期409班還要多。根據往年經驗,推估這一波腸病毒最高峰將出現在6月初或6月中,一旦達到高峰之後,疫情可望隨著學校開始放暑假,可望往下掉。曾淑慧指出,腸病毒A71型個案分布在新北市中和區、板橋區、淡水區;桃園市平鎮區;台中市大肚區;雲林縣大埤鄉;屏東縣內埔鄉。重症感染克沙奇A10型則在高雄市三民區,總計6縣市列為高風險區域。疾管署進一步說明,目前除腸病毒A71型外,其他型別尚無疫苗可供預防,接下來母親節,參加家庭聚會及親子活動機會增加,民眾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注意環境衛生、避免接觸感染者、有疑似症狀儘速就醫、流行期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另外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病程發展快速,如果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要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越南爆發集體食物中毒 數日內暴增518個案「11人情況危急」
越南南部同奈省(Dong Nai)於近期發生集體食物中毒事件,多人疑似因食用當地某間麵包店的麵包後,出現腹瀉、嘔吐、發燒等症狀,事情爆發至今已經累計518名案例,其中有11例情況較為危急。而目前疑似肇事的麵包店已經停業接受調查中。根據外媒報導指出,整起事件是發生於4月30日,許多越南當地民眾於該日下午3點至7點這段期間,購買食用了某間麵包店的麵包後,就出現嘔吐、腹瀉、發燒、頭痛等疑似食物中毒的症狀。目前整起個案人數高達518人,其中有11人情況比較危急。報導中也提到,該間麵包店在當地經營已有20年之久,主要是販售夾有肉片、肉醬、香菜、黃瓜、酸菜、醬汁與肝醬的麵包,單是在4月30日當天,就出售了1100個。經營的店家也表示,多年來都是從熟人處進貨,過去從未發現任何異常的狀況,且為了衛生考量,在店內是有專人製作麵包,與收銀的人是完全分開的。而且工作人員在製作麵包的時候,全程都會配戴手套。目前當地有關單位已經前往該店稽查,除了採集樣本外,也將該店的2台冰箱進行封存。後續有關單位也查出,店內的員工人數共計為4人,但均未經過食品安全知識的培訓,店內也沒有食品安全知識培訓的結業文件,亦無員工健康檢查證明文件,同時也沒有食品安全資格證明文件。
漢來海港巨蛋店疑「生熟食混用污染」 食物中毒累積11例
高雄漢來海港城巨蛋店傳出食安問題!根據高雄市衛生局表示,26日3人用餐後出現上吐下瀉案例,目前因食用完畢而出現不適人數累積已有11例,均已出院,衛生局派員現場稽查,經查疑有生熟食混用污染之虞,已同步針對可疑的食材及環境進行採檢檢體共20件,檢驗致病原,並針對廚工及就醫民眾採檢人體檢體56件檢驗中。衛生局表示,衛生局今日接獲醫院通報3人於26日至左營漢來海港巨蛋店進食後發生腹瀉等腸胃道症狀,衛生局隨即派員現場稽查,經查疑有生熟食混用污染之虞,已同步針對可疑的食材,包含蘋果蘿蔔汁、生蠔、生菜、生魚片、提拉米蘇、冰淇淋、生菜沙拉、主廚沙拉、冰塊等及環境進行採檢檢體共20件,檢驗致病原,並針對廚工及就醫民眾採檢人體檢體56件檢驗中。衛生局說明,截至目前於該2時段用餐後出現不適症狀就醫累計11人,就醫後均已出院。為落實風險管理及損害控管預防性措施,業者將於4月27日至4月28日停業2日期間徹底清消改善,衛生局並同步進行複查,如未改善完成,可依照「食安法」第8條和第44條處6萬到2億元罰鍰。如消費者因訂位被取消,或主張食物中毒者,請保存就醫單據(例如診斷證明書),針對醫療費用、減少工作收入、精神慰撫金等損害賠償,雙方若無處理共識,請消費者向市府消費者服務中心(專線:1950)申訴,消保官會盡力協調以解決爭議。
國內累計11起小林紅麴通報「9人腎受損」 患者症狀曝
日本發生消費者服用小林製藥含紅麴保健食品後陸續罹患腎臟疾病,甚至有5人死亡,而台灣有業者曾輸入相關原料,且陸續有民眾通報食用後,身體出現不適症狀。據食藥署2日統計,目前收到11件通報,11例通報年齡皆超過40歲,另有2人未確定,其通報症狀,包含全身疲勞、腎絲球過濾率有異常、腎功能受損、急性腎衰竭及慢性腎臟病等。據食藥署2日統計,截至1日,全國健康食品、特殊營養食品及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通報系統」,已收到與小林製藥有關紅麴產品案件通報共11件,包括3件健康食品,分別為1件「諾寶紅麴膠囊」及2件「大醫生技紅麴膠囊」,保健功效皆為「調節血脂」。另8件通報的一般食品產品,分別為3件「大研納豆紅麴Q10膠囊」、2件「達摩本草納豆紅麴素食膠囊」、1件「御熹堂日本專利紅麴納豆Q10」、1件「紅景天納豆紅麴膠囊」、1件「小林製薬紅麴膠囊(日本購入)」;至於國內業者主動通報預防性下架資訊方面,目前維持226件主動下架。至於個案通報狀況,目前有11例通報,其患者年齡都大於40歲,其中2人未確定,目前則知年齡最高為73歲,服用最長時間為3至4年、最短6個月。症狀方面,包括感到疲累、腰痠、腰痛、腎絲球過濾率異常、腎功能受損、腎臟些微萎縮、頭暈、血壓高、噁心、想吐、腎功能異常、腎指數下降並合併有蛋白尿、急性腎衰竭和慢性腎臟病等。是否有同時服用其他藥品部分,仍有待確認。
蘇一峰稱「寶林茶室」不排除遭下毒 他曝1毒物「葉克膜」也沒救
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驚傳食物中毒事件,目前累計通報的11例中,已有2死、4命危。對此,衛福部昨(27日)晚間也推測,米酵菌酸中毒的可能性高,若檢驗結果相符,將成為台灣首起米酵菌酸中毒案。而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也表示,食物中毒死亡的2個案很不可思議,因為仙人掌桿菌沒這麼毒,也不像細菌感染,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或李斯特菌等的敗血症,因此比較有可能是食物遭下毒,或誤用毒食材。他也建議,如果要測試毒物,可考慮測試細胞呼吸毒性毒物。蘇一峰昨在臉書連發2篇文驚呼,「食物中毒死掉兩個人,這真的很不可思議!」就算是仙人掌桿菌也沒這麼毒,絕大部分是吐過就沒事,細菌也不太像,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及李斯特菌等引發敗血症,一般來說病程也沒這麼快速。因此他懷疑,不排除有食物遭下毒或誤用有毒食材的可能性。稍晚他又發文說明,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死亡的患者,快速進展成肝腎衰竭,嚴重酸中毒休克死亡。因此如果要考慮測試毒物的話,要考慮的是細胞呼吸毒性毒物,直接阻止細胞利用氧氣。細胞缺氧造成嚴重酸中毒,最需要氧氣的肝腎細胞快速壞死!「毒物讓細胞無法使用氧氣,所以使用葉克膜也沒救!」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目前已累計11人疑似個案,其中2人死亡、4人在ICU加護病房。對此,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27日表示,目前就醫案例都食用過炒粿條或河粉,12小時內就發病,極短時間內惡化成肝腎衰竭、猛爆性肝炎、敗血性休克等狀況,患者普遍呈現肝指數破萬、血液偏酸,直呼是非常、非常罕見的食物中毒案例。衛福部為此也在27日晚間緊急開會,經查文獻與病患臨床症狀表現,推測米酵菌酸可能性高,若檢驗結果相符,將成為台灣首起米酵菌酸中毒案。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2死…衛福部推測元凶是「它」!恐是首起案例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情形台北市寶林茶室餐廳食物中毒案,累計通報11例,已2人死亡,另有4人肝腎衰竭、休克在加護病房搶救。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27日說,這是非常、非常罕見的食物中毒案例。衛福部27日晚間緊急開會,經查文獻與病患臨床症狀表現,推測米酵菌酸可能性高,若檢驗結果相符,將成為台灣首起米酵菌酸中毒案。寶林食安風暴愈演愈烈,台北地檢署26日晚緊急指派民生專組檢察官陳昭蓉負責偵辦,檢察官旋即在27日凌晨指揮台北市警信義分局、刑警大隊,會同衛福部食藥署、台北市府衛生局等單位,至寶林茶室現場蒐證保全,查扣包括食材進出貨單、點菜機器硬碟及店內監視器畫面存檔等證物,寶林負責人黎仿軒和廚師、店長等4人,被列為證人由警方帶回詢問,做完筆錄後離去。負責人廚師4人被約談北市府接獲醫院、1999通報,自19日起至23日有11人至寶林茶室用餐後身體不適,9人就醫2人不治,昨日新增67歲楊男在19日吃炒粿條後出現腹瀉、虛弱、倦怠,曾因休克在加護病房以葉克膜搶救,27日早上11時35分多重器官衰竭死亡。北市衛生局26日統計9例通報、1死3命危,昨增至11人、2死4命危。另台南1名劉小姐聲稱22日到寶林用餐後不適就醫,但北市衛生局未接獲通報。衛生局前天勒令寶林茶室停業後,當晚與食藥署、疾管署及專家到店抽驗高麗菜、豆芽菜、粿條、鴻喜菇、香蘭葉及醬油,由食藥署攜回調查,市長蔣萬安昨要求寶林食品公司所有分店都停業。集中在19日至23日用餐陳彥元表示,台北市10年來未出現食物中毒死亡案例,醫療單位恐怕難以在第一時間通報食物中毒事件,但在首例病患足跡及飲食狀況被揭露後,各醫療單位開始釐清案例狀況,且發現案例被診斷出衰竭、代謝性酸中毒、敗血性休克,便在26日下午陸續向衛生局通報案例。他說,目前就醫案例都食用過炒粿條或河粉,12小時內就發病,極短時間內惡化成肝腎衰竭、猛爆性肝炎、敗血性休克等狀況,患者普遍呈現肝指數破萬、血液偏酸。陳彥元強調,就醫案例呈現的症狀不是典型食物中毒案例會出現的消化道不適,醫療人員務必提高敏銳度,尤其急診醫療人員只要發現病患出現疲倦、噁心、嘔吐等肝發炎症狀就要提高警覺。目前醫療機構培養造成食物中毒病毒與病菌,皆呈現陰性,可能是某些細菌性毒素或其他原因導致,疾管署及食藥署26日已將相關證物帶回培養及化驗。肝指數破萬 敗血性休克接獲11例食物中毒皆是19日至23日用餐,寶林茶室26日停業前,24、25日仍有營業。陳彥元指出,可能還會有新案例出現,如果吃到的粿條量較大、本身具慢性疾病或年紀較長,發病機會較大,呼籲民眾出現相關症狀應前往就醫。台北市府被質疑稽查太慢,陳彥元解釋,首例死亡個案39歲呂男送至馬偕醫院時,情況緊急,全力救治,來不及通報食物中毒案,死亡診斷書亦未提及食物中毒,直到死者親屬事後通報,北市衛生局在24、25日皆到店稽查,26日陸續接獲通報食物中毒案後,立即要求寶林茶室停業。北檢對該案暫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分他字案,檢方昨天下午召集相關單位開專案會議,將查明是否有人為不法等刑事責任。法務部長蔡清祥說,檢察官會依案情蒐證情形,若有刑事責任,一定依法嚴正處理,追訴到底。據了解,檢方先行保全證據後,待衛生單位化驗結果出來,再一同研判分析,過濾是否有人為犯案可能性,目前初步研判人為可能性不高。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害2死…百貨美食街衛生掀疑慮 信義遠百回應了
北市信義區遠東百貨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爆發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導致一名40歲呂姓男子及66歲老翁送醫不治,另外還有3人病況危急入住加護病房救治中,其中2名患者甚至裝上葉克膜搶救,這起食安風暴越演越烈,連帶引起外界對百貨美食街衛生環境產生疑慮,對此,遠百業者回應了。位於信義遠百A13地下三樓的「寶林茶室」發生大規模食物中毒案,目前共累計11例中毒個案,其中2人不幸死亡、4人重症,分別收治在台北馬偕醫院(1例)、三軍總醫院(1例)及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2例)。根據《自由時報》報導,遠百受訪時表示,該案已經展開調查,遠百也會繼續關注後續發展,目前則由負責招商經營的品牌方「FoodRepublic大食代」統一對外說明,並強調百貨美食街平常都會定期進行環境清潔消毒。對此,一名百貨業者透露,內部餐廳每天都會例行性進行清消作業,開店前至結束營業所有碗盤都會清洗過,除了每天都會有固定的食安監測流程外,百貨也會定期針對營業場所環境實施稽查,一旦發現不符規定會立刻通知業者改善,若是複查仍未通過,將直接解約撤換廠商,且百貨每3個月至半年就會派出秘密客抽查餐廳。
流感併發重症「增11死創7周來最高」 最年輕僅30多歲
類流感高峰已過,上周就診人數較前一周下降,但仍處於高原期,而且是6年同期最高。值得注意的是,上周流感死亡新增11例,是7周以來最高,疾管署鼓勵民眾施打疫苗,目前公費流感疫苗還有6萬劑,年齡6個月以上均可公費接種。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類流感上周就診人次比先前下降,但是高峰比預期提早到。高峰就診人次跟預期相差不多,但略為緩和,並且仍在高原期。上周(2月25日至3月2日)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為10.2萬人次,疫情下降但仍處高原期,監測顯示近期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及腺病毒等多種呼吸道病原體持續於社區活動,其中流感病毒以A型H3N2為主。疾管署統計,上周新增34例流感併發重症,分別為8例A型H1N1、24例A型H3N2、1例A型未分型、1例B型,年齡介於10多歲至90歲,其中24例未接種流感疫苗。另外,新增11例死亡,是7周以來最高,分別為2例A型H1N1、7例A型H3N2、2例B型,最年輕死亡個案為一名30多歲女性,未接種流感疫苗,共有10例未接種流感疫苗。羅一鈞表示,國內流感疫苗目前已接種651萬劑,還剩6萬劑,今天起開放全民接種,鼓勵民眾盡速完整疫苗接種,年齡6個月以上均可公費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