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例
」 疫情 本土 指揮中心 疾管署 確診數泰國旅遊注意「別碰生豬肉」 豬鏈球菌釀12死、149人失去聽力
泰國東北部4個省份近日爆發豬鏈球菌疫情,當地疾病管制局(DDC)提醒大眾對生豬肉保持警惕。根據統計,已有12人死亡,149人因此失去聽力。根據《曼谷郵報》報導,泰國疾病管制局第9辦公室主任塔威猜(Taweechai Wisanuyothin)表示,1月7日至9月3日期間,呵叻府發現的病例數最多,有89例感染,其中6人死亡,其次是猜也蓬府,31例感染,4人死亡,素林府16例感染、1人死亡,武里南府13例感染、1人死亡,大多數報告的病例多是65歲以上長者,另外,149人因此喪失聽力。塔威猜指出,豬鏈球菌常存在於豬的上呼吸道,特別是扁桃腺和鼻腔,以及消化道和生殖道。塔威猜示警,人類可能透過食用或接觸生豬肉、豬血和內臟因此被感染,此外,豬鏈球菌也可能透過開放性傷口、眼結膜進入人體。塔威猜提到,通常情況下,細菌感染後14天會開始出現發燒和聽力喪失的症狀,患者會出現高燒、劇烈頭痛、頭暈、嘔吐和頸部僵硬等症狀,也可能導致永久性聽力損失,甚至死亡。塔威猜建議,人們只從可靠的來源購買豬肉,並食用在攝氏60-70度下煮熟10分鐘以上的肉、內臟和血液,以及應該使用單獨的器具來盛裝熟豬肉和生豬肉,不要購買氣味濃烈或顏色較深的豬肉;另外,不要徒手接觸生豬肉和血,如果有傷口,勿接觸到,且每次接觸豬肉後都要洗手,如果出現任何症狀,請立即就醫。
山陀兒帶來豪雨…恐再掀起「類鼻疽」疫情 7月凱米颱風後已釀13死
颱風「山陀兒」目前已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但在侵襲台灣期間,仍讓多地區出現積水、淹水的情況。對此,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先前就提醒,這次「山陀兒」颱風因為滯留期長,加上豪雨影響,很可能再度引起類鼻疽疫情。羅一鈞表示,今年7月下旬「凱米颱風」襲台後,當時累計了80例本土類鼻疽病例,其中13例死亡,超越2005年海棠颱風42例的最高紀錄;值得注意的是,類鼻疽潛伏期通常為2至4周,而凱米颱風過後的80例個案中,便有69例均是在颱風後1個月內發病。疾管署指出,颱風導致多地出現積水或淹水情況,民眾易因接觸污水、污泥或環境積水孳生病媒蚊,而造成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登革熱及腸道傳染病等風險,籲請民眾於颱風期間及颱風過後,如需清理家園或外出時務必落實防疫措施,包括穿著雨鞋、防水手套和口罩,避免刺傷或割傷,以保障自身及家人健康安全。疾管署進一步說明,引起類鼻疽的類鼻疽桿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而颱風後因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桿菌暴露於地面並更易傳播,常為吸入性感染且慢性病患感染後重症機率較高,因此颱風天應儘量待在室內,並避免開窗,建議於室內外皆佩戴口罩,避免吸入空氣中帶有病菌的塵土或水滴。颱風導致多地區積水、淹水,民眾應慎防類鼻疽。(圖/翻攝自臉書/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疾管署提醒,類鼻疽常見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請留意自身健康狀況,有疑似症狀儘速就醫治療,同時籲請醫師提高警覺,如遇有疑似個案,應詢問接觸史、受災/受傷情形、汙水暴露史等,並加強疑似個案之通報與診治。另外,國際上報告類鼻疽死亡率達40到75%,國內統計近5年類鼻疽致死率則為4.5%。其中,抵抗力較差的民眾,包含糖尿病、外傷者,應避免暴露於受污染的泥土或水中,皮膚有傷口者若接觸到受污染的水或土壤,應儘快以水沖洗並就醫。
高雄強對流襲城!大雨掀樹、落雷傷人 溪水暴漲險困4童奇蹟脫險
高雄市9日上午上班時段,突遭對流雲系猛烈襲擊,短時間內下起豪雨,導致多起意外事故。28歲的曾姓男子和42歲的劉姓女子正沿中華一路由北往南行駛時,突然被折斷的路樹樹枝砸中,幸運的是2人僅受輕傷。與此同時,69歲的陳姓婦人在鳳山區南京路騎車外出購物時,不幸遇到一棵榕樹突然傾倒,由於煞車不及,陳婦撞上樹幹受傷,所幸工務局設置的鋼構護欄擋住樹幹,防止更嚴重的傷害,3名傷者經送醫治療後均無生命危險。同樣在9日,新北市永和區也出現驚險一幕。中午12時50分許,民生路上一棟大樓屋頂突然遭到落雷擊中,雷擊力道強大,導致屋頂水泥塊被擊碎,飛落至下方的麵線攤,砸中44歲的陳姓員工的後背。陳男隨後被送往醫院治療,所幸無生命危險。此外,新北市烏來區4名年約11歲的小學生,在參加大羅蘭溪溯溪活動時,下午4時許突然遭遇溪水暴漲,湍急的溪水將他們困在距岸邊約3公尺的礁石上,險象環生,警消在接獲報案後迅速出動救生艇,成功將4名受困少年救上岸,所幸均平安無恙,僅有一名男童因左大腿瘀青被送往新店慈濟醫院治療,無大礙。高雄市衛生局也發布9日新增6例類鼻疽確診個案,累計共14例確診,個案主要集中在永安、梓官、楠梓、林園及鳳山地區,其中以梓官的確診病例數最多,達7例,根據疫調結果,14例中有13例患者有慢性病或特殊疾病史,其中一例患者在颱風期間家中淹水,曾接觸汙水,另有10例患者住家鄰近積水區域,其餘3例雖未住在淹水區,但在發病前曾涉水行走,目前13例患者正在住院治療中,其中1例重症患者已被收治在加護病房。
高雄新增6例「類鼻疽」確診個案 1人重症入住ICU治療中
凱米颱風襲台帶來強風豪雨,而在凱米颱風走後,南部縣市也陸續傳出有民眾感染「類鼻疽」的消息,高雄市衛生局於今(9日)指出,6日至8日共新增6例類鼻疽確診個案,截至目前,累計13例住院治療中,其中1例重症收治加護病房、1例已出院返家。高雄市衛生局表示,6日至8日期間新增6例類鼻疽確診病例,年度累計達19例,而新增病例中楠梓區有3例,梓官區2例,鳳山區1例,截至目前,已有13例患者正在住院接受治療,其中1例重症患者在加護病房接受治療,另有1例已出院返家。這6例確診病例的年齡介於52歲至95歲之間,發病日期在7月24日至8月3日之間,症狀包括發燒、全身虛弱、鼻塞、咳嗽、呼吸急促及呼吸困難等,除1名50多歲男性患者無慢性病史外,其他病例均合併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等慢性疾病。疾管署也曾公告指出,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該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但也可經由吸入受污染的塵土、土壤或水滴感染;而颱風後疫情常為吸入性感染,於颱風後一個月內確診個案增加。疾管署進一步表示,類鼻疽症狀表現差異極大,可能為無症狀,常見的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國際上報告類鼻疽死亡率可達40-75%,國內統計近五年類鼻疽致死率則為4.5%。其中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者等高風險族群,重症機率較高,如有發燒、胸痛、咳嗽等症狀請儘速就醫,即早診斷與治療。疾管署強調,颱風過後為類鼻疽疫情高峰,民眾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避免皮膚、傷口直接接觸或吸入受汙染塵土、土壤及汙水,降低感染機會。如出現疑似症狀時,尤其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汙水、汙泥相關暴露史,以獲得妥善治療;醫師診療遇有疑似個案,應於72小時內通報及採檢送驗,以利衛生單位採取防治措施。
颱風效應!單周爆11例本土類鼻疽 5年同期最多「確診高峰才要來」
疾管署今(6)日表示,凱米颱風襲臺帶來強風豪雨,颱風過後國內已確診11例本土類鼻疽病例,均發生於南部縣市,分別為高雄市8例、臺南市2例及嘉義縣1例,年齡介於30多歲至80多歲,其中10位有慢性病史,另1例有酗酒史。目前個案皆住院中,其中3例仍在加護病房治療。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類鼻疽最常於颱風後2到4周發病,預估至8月下旬均為確診高峰,今再度發醫界通函提醒醫師注意類鼻疽診治。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今年國內已累計18例本土類鼻疽確定病例,為五年(2019年)以來同期最高,個案發病年齡以65歲以上年齡層為主,居住地分布為高雄市13例、台南市2例、桃園市、彰化縣及嘉義縣各1例。疾管署說明,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該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但也可經由吸入受污染的塵土、土壤或水滴感染;而颱風後疫情常為吸入性感染,於颱風後一個月內確診個案增加。疾管署進一步指出,類鼻疽症狀表現差異極大,可能為無症狀,常見的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國際上報告類鼻疽死亡率可達40-75%,國內統計近五年類鼻疽致死率則為4.5%。其中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者等高風險族群,重症機率較高,如有發燒、胸痛、咳嗽等症狀請儘速就醫,即早診斷與治療。疾管署強調,颱風過後為類鼻疽疫情高峰,民眾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避免皮膚、傷口直接接觸或吸入受汙染塵土、土壤及汙水,降低感染機會。如出現疑似症狀時,尤其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汙水、汙泥相關暴露史,以獲得妥善治療;醫師診療遇有疑似個案,應於72小時內通報及採檢送驗,以利衛生單位採取防治措施。
颱風後「類鼻疽」升溫!單週增11例都在南部 疾管署再發醫界通函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6日)表示,凱米颱風襲臺帶來強風豪雨,颱風過後國內已確診11例本土類鼻疽病例,均發生於南部縣市,分別為高雄市8例、臺南市2例及嘉義縣1例,年齡介於30多歲至80多歲,其中10位有慢性病史,另1例有酗酒史。目前個案皆住院中,其中3例仍在加護病房治療。因類鼻疽疫情常伴隨颱風侵襲後發生,疾管署今日再度發布致醫界通函,籲請醫師提高警覺,注意類鼻疽疑似個案之通報與診治。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今年國內已累計18例本土類鼻疽確定病例,為5年以來同期最高,個案發病年齡以65歲以上年齡層為主,居住地分布為高雄市13例、台南市2例、桃園市、彰化縣及嘉義縣各1例。疾管署說明,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該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但也可經由吸入受污染的塵土、土壤或水滴感染;而颱風後疫情常為吸入性感染,於颱風後一個月內確診個案增加。疾管署進一步指出,類鼻疽症狀表現差異極大,可能為無症狀,常見的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國際上報告類鼻疽死亡率可達40-75%,國內統計近5年類鼻疽致死率則為4.5%。其中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者等高風險族群,重症機率較高,如有發燒、胸痛、咳嗽等症狀請儘速就醫,即早診斷與治療。疾管署強調,颱風過後為類鼻疽疫情高峰,民眾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避免皮膚、傷口直接接觸或吸入受汙染塵土、土壤及汙水,降低感染機會。如出現疑似症狀時,尤其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汙水、汙泥相關暴露史,以獲得妥善治療;醫師診療遇有疑似個案,應於72小時內通報及採檢送驗,以利衛生單位採取防治措施。
全球多國百日咳疫情劇升 台灣中部3月嬰中鏢還染新冠
全球多國百日咳疫情,近期劇升,中國大陸病例數創下10年同期最高,且其中13例死亡,是去年23倍。台灣疾管署公布國內出現今年第2例百日咳確定病例,該名中部3個月大的女嬰,只接種完第一劑的五合一疫苗,且就醫發現也確診新冠病毒。疾管署下午公布最新疫情,今年已累計有2例百日咳確定病例,而2019年至2023年同期百日咳病例數分別為19例、4例、0例、0例、0例,每年累計病例數為0至32例,多為3個月以下嬰兒(占51%),其次為20歲以上病例(占36%)。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今年的第2例百日咳確定病例,為中部3個月大的女嬰,沒有先天疾病,雖然接種了第一劑的五合一疫苗,但還來不及接種第二劑,是在3月初開始出現咳嗽、流鼻水、發燒等症狀,就醫後確診感染新冠病毒,併發支氣管肺炎,住院5天後出院,但出院隔天又開始發燒、劇烈咳嗽。林詠青說,女嬰因為嘴唇發紫,發紺、缺氧再度就醫,發現急性細支氣管炎,確診百日咳,治療後症狀逐漸改善,住院11天後出院。疾管署指出,女嬰有同住家人3人,其中2人亦出現疑似症狀,目前均已安排採檢及預防性投藥評估,並進行健康監測至4月15日。疾管署副主任李佳琳指出,全球多國百日咳疫情自去年起升溫,於近期劇升,中國大陸截至2月累計32380例,其中13例死亡,為去年同期(1421例)近23倍,病例數為近10年來同期最高。另外,菲律賓今年截至3月16日也累計568例,其中40例死亡,病例數為去年同期近20倍;捷克今年疫情驟升,3月中旬單週新增800餘例,截至3月19日累計報告3101例及1例死亡,高於去年病例數,為該國60多年來新高。荷蘭去年6月以來疫情持續上升,今年截至3月15日累計至少1400例,包含4例嬰兒死亡,另丹麥、西班牙、瑞典、挪威等國病例數自去年中以來持續上升。疾管署強調,接種疫苗為預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國提供嬰幼兒於出生滿2、4、6、18個月,以及滿5歲至入小學前各接種一劑百日咳相關疫苗,提醒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務必按時攜至預防接種合約院所完成接種,以獲得足夠保護力。此外,由於近年國內百日咳病例多為尚未完整接種疫苗的3個月以下嬰幼兒,建議女性每次懷孕自費接種1劑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Tdap疫苗),並建議於懷孕第28到36週接種,以使母親抗體傳遞給嬰兒的接種效益最大化,進而保護胎兒及剛出生嬰兒,由於家庭群聚中感染源多為照顧者或同住者,建議嬰兒照顧者可自費接種一劑Tdap疫苗。疾管署提醒,民眾如計畫至流行地區,建議行前向旅遊醫學門診醫師諮詢,評估百日咳成份疫苗之接種需求,旅途中避免至擁擠的公共場所,適時配戴口罩,尤其嬰兒及幼兒出國前,務必事先完成疫苗的基礎接種,並視需要,再追加接種1劑,如發現百日咳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及時診斷及接受治療。
新增14例流感重症「3例死亡」 65歲以上長者疫苗接種率未達標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2)日表示,第49週(12/3-12/9)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為44,633人次,近期呈下降趨勢;近四週合約實驗室分離呼吸道病原體以腺病毒(34.3%)為多,其次為流感病毒(28.1%)、副流感病毒(18.2%),另有呼吸道融合病毒及新冠病毒等。目前流感等呼吸道病毒於社區活動度持續,且近期氣溫變化大,須持續觀察疫情變化。截至12/11,國內公費流感疫苗已接種609.8萬劑,其中65歲以上長者(含機構對象)共211.0萬人已接種,接種率50.4%,尚未達目標值(55.0%)。全國各縣市當中,已有宜蘭縣、連江縣、南投縣、嘉義縣、澎湖縣等六縣市率先達標(55.7%-64.3%),目前全國公費流感疫苗賸餘約50萬劑,籲請符合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之民眾儘早完成接種,以獲得足夠保護力。疾管署說明,上週(12/5-12/11)新增14例流感併發重症 (2例A型H1N1、11例A型H3N2、1例B型),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11月21日至12月8日,均未接種流感疫苗,其中13例具慢性病史;另新增3例死亡 (均為A型H1N1),年齡介於30多歲至70多歲,發病日介於9月28日至12月5日,均具慢性病史,其中2例未接種流感疫苗。本流感季自今(2023)年10月1日起截至 12月11日累計196例 (81例A型H1N1、107例A型H3N2、1例A型未分型、7例B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61%),95%未接種流感疫苗,85%具慢性病史;其中死亡31例 (18例A型H1N1、12例A型H3N2、1例B型),均未接種流感疫苗且具慢性病史。疾管署統計,自11/26起已實施「定點監測、鼓勵採檢」措施,截至12/10已採檢131人,其中103人為陽性,分別為流感病毒68例、新冠病毒13例、腺病毒8例、鼻病毒5例、一般冠狀病毒3例、副流感病毒及肺炎黴漿菌各2例,另同時檢出流感病毒及新冠病毒1例、同時檢出一般冠狀病毒及鼻病毒1例,檢出陽性仍以流感(66.0%)及新冠(12.6%)為主,呼籲民眾出國前儘早接種流感及新冠XBB疫苗。
防堵陸疫情入侵!國內4機場實施採檢 首4天「21人驗出病毒」流感占大宗
大陸近期爆發多種呼吸道傳染疾病,包括流感、新冠肺炎、肺炎黴漿菌、鼻病毒、腺病毒、人類間質肺炎病毒及呼吸道融合病毒等7大病毒齊發,為了防堵大陸疫情,疾病管制署日前已在4處國際機場實施採檢,首4日共有21名旅客被驗出病毒,其中流感病毒有13例占大宗。疾管署今(1日)發布新聞稿指出,11月26日起已於台北、桃園、台中及高雄共4處國際機場,實施「定點監測 鼓勵採檢」措施,針對包含流感病毒、新冠病毒、鼻病毒、肺炎黴漿菌、腺病毒、人類間質肺炎病毒等17種病毒及4種細菌進行檢驗。疾管署透露,首4日共採檢38人,其中13例為流感病毒、3例為新冠病毒、3例為腺病毒、2例為鼻病毒,6例為陰性,另有11例檢驗中,依據目前監測資料與檢驗結果顯示,「流感病毒」已成為大陸近期傳染主流,而黴漿菌則出現降溫趨勢,將持續密切監測疫情發展。針對民眾關心國內黴漿菌疫情,疾管署表示,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資料顯示,黴漿菌肺炎可能每3至7年會有一波較大的流行,但近期監測結果佔比偏低「屬低度流行」,民眾無須太過擔憂;至於治療黴漿菌的藥品也已陸續到貨,目前並無短缺疑慮。
台南登革熱確診數直逼2萬!專家指可能是「這原因」
台南市本土登革熱確診病例12日新增87例,累計病例數1萬9985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詹長權認為,今年中南部登革熱疫情大暴發,全球暖化可能是驅動登革熱的基底原因,只有加快淨零排碳減緩全球暖化,才能有效控制全球和台灣的登革熱疫情。詹長權分析,早在今年7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即提出警告說,「以平均氣溫升高、降水量增加和乾旱時間延長為特徵的全球暖化,可能會導致今年的全球登革熱感染人數創歷史新高。」由科學家和傳播者組成的非營利組織Climate Central(氣候中央)研究報告也指出,近一年全球平均氣溫較19世紀工業化前的基線時期高出1.32℃,其中1.28℃是由人為因素所造成的,聖嬰現象影響僅占0.04℃,聖嬰現象所推升的全球高溫現象可能還會持續半年。另外,以氣候變遷指數(CSI)顯示氣候變遷對特定日期氣溫的影響程度,進一步分析台灣氣候變遷指數的縣市別地理分布與登革熱累積病例數的縣市別很類似,顯示全球暖化可能是驅動中南部登革熱的基底原因。詹長權還引述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的話,指「即使缺水,蚊子也能生存,因此無論是在洪水或乾旱情況登革熱會增加,溫度越高病毒和病媒蚊繁殖越快。」因此唯有加快淨零排碳減緩全球暖化,才能有效控制全球和台灣的登革熱疫情。今天的新增病例中,分別為東區16例,北區13例,永康區及中西區各11例,安南區10例,南區及麻豆區7例,仁德區3例,新市區及善化區各2例,安平區、新化區、西港區、將軍區及左鎮區各1例,年齡介於13歲至97歲。登革熱防治中心主任蘇世斌今天也特別前往麻豆區化學防治現場及佳里區擴大採檢站視察防疫工作執行情況,除為第一線辛苦的國軍弟兄及防疫夥伴加油打氣外,也嚴格要求各項防疫工作務必要落實,即時阻斷社區傳播鏈,同時關懷社區民眾的健康。
登革熱7死「最短發病2天死亡」 疾管署預估:11月上旬病例數減半
全台登革熱疫情持續延燒,上週新增1533例本土病例,較前一周下降12%,值得注意的是還有7例死亡個案,年齡介於60~90多歲,都在南部縣市,從發病到死亡約2~21天。疾管署也預估,11月上旬達到病例數減半,但提醒民眾小心疫情反撲。疾管署統計,今年10月24日至10月30日新增1533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個案分布在台南市(1233例)、高雄市(184例)、雲林縣(45例)、屏東縣(36例)、嘉義縣(13例)、新北市(6例)、台中市及嘉義市(各4例)、宜蘭縣及台北市(各2例)、桃園市、新竹市、彰化縣及澎湖縣(各1例)。高雄市、雲林縣和屏東市新增群聚區,且原群聚區新增病例。據了解,新增7例本土死亡病例,分別為台南6例及高雄1例, 年齡介於60多歲至90多歲,為3男4女,均有潛在病史,在發病後2至21天內因病情惡化不幸過世,主因感染登革熱之後併發敗血性休克、多重器官衰竭死亡。另外,重症病例9例,分別為台南8例及高雄1例,年齡介於50到80多歲,都有潛在疾病,重症主因嚴重出血、肝臟或心臟衰竭、意識受損、呼吸窘迫、休克等症狀。疾管署透露,近7日新增本土病例數較前7日下降,預估11月上旬達到病例數減半,每周新增1200例左右,但病例數仍高,且氣溫適合病媒蚊生長,評估疫情傳播風險持續,須密切觀察後續疫情發展。
全國登革熱確診突破2萬 疫情是否過冬疾管署這樣說
天氣已經變冷,本土登革熱疫情卻仍舊嚴峻,依衛福部疾管署統計,全國本土登革熱個案數,今天(29日)再增170例,全國正式突破2萬例,外界擔心,登革熱疫情恐怕跟著過冬。疾管署統計,今日新增170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分布於台南市129例、高雄市29例、雲林縣5例、屏東縣4例、嘉義縣、桃園市及新竹市各1例。本土登革熱截至今天,全國累計20144例本土病例,創下近10年同期次高,僅低於2015年同期的2萬9329例。此外,今年累計本土重症病例103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分別為台南市83例、雲林縣15例、高雄市3例及屏東縣2例,另累計死亡病例37例。確診縣市中,仍以台南市最為嚴峻,共1萬7772 例、高雄市1195例、雲林縣600例、屏東縣174例、嘉義縣124例、新北市73例、台中市43例、台北市40 例、桃園市35例、嘉義市22例、新竹市19例、彰化縣13例、新竹縣12例、南投縣10例、宜蘭縣5例、苗栗縣3例、基隆市2例、澎湖縣1例、台東縣1例。今年本土登革熱疫情爆發至今,將超過2萬例,外界擔心,個案數有無可能超過2015年12月的4萬多例,甚至導致疫情過冬,朝向疫情本土化方向發展,導致如東南亞部分國家,登革熱本土化後,每當疫情到來,10萬、20萬例確診個案的情形?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疾管署評估,今年本土登革熱個案數,約介於2萬至4萬例之間,應不會超過4萬例,而目前衛福部、地方縣市政府均積極防治、清除病媒蚊,疫情更不會過冬形成本土化。為何今年南部特別嚴重?曾淑慧說,台灣南部氣候較為炎熱,為病媒蚊容易孳生的環境,加上今年是暖冬,且過去幾個月平均溫度都比往年還要高,目前全球都有類似現象,而天氣是登革熱防治很重要的因素,若沒有在第一時間控制,擴散後,要壓制疫情就很困難。
新增登革熱母子垂直感染 寶寶出生4天即發燒
疾病管制署今(17)日公布上週新增1例本土登革熱母子垂直感染個案,個案於今年10月11日出生,母親亦為確診個案,該新生兒10月15日出現發燒症狀,當日就醫採檢後確診,經判斷為母子垂直感染,目前住院治療中。疾管署提醒,保護孕婦及新生兒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清除家戶內外孳生源並落實防蚊措施;新生兒建議可以物理方式(穿著淺色長袖衣褲、裝紗門紗窗、使用蚊帳等)進行防蚊。依據疾管署統計,國內上週(今年10月11日至10月16日)新增1,521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個案居住地臺南市(1,283例)、高雄市(119例)、雲林縣(32例)、嘉義縣(21例)、新北市(18例)、屏東縣(17例)、臺北市(10例)、臺中市(6例)、桃園市(4例)、嘉義市(3例)、宜蘭縣及彰化縣(各2例)、基隆市、新竹縣、苗栗縣及南投縣(各1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其中802例男性、719例女性,發病日介於9月18日至10月16日,另新增本土重症病例9例及死亡病例7例。死亡病例介於40多歲至80多歲,為6名男性、1名女性,其中6例具潛在病史,於發病後2至58日內因病情惡化不幸過世。疾管署表示,國內近7日新增本土病例數較前7日下降,今年截至10月16日累計17,084例本土病例,個案分布於臺南市15,303例、高雄市830例、雲林縣531例、屏東縣111例、嘉義縣96例、新北市57例、臺北市、桃園市及臺中市各31例、新竹市14例、嘉義市13例、南投縣及彰化縣各11例、新竹縣7例、苗栗縣3例、基隆市及宜蘭縣各2例,個案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其中大於60歲以上個案占37%,高於2014至2022年60歲以上累計個案數占比(26%)。今年累計本土重症病例96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分別為臺南市77例、雲林縣15例、高雄市及屏東縣各2例,另累計死亡病例32例;全國已有半數以上縣市出現病例,病例數為近10年同期次高,評估疫情傳播風險仍高,曾感染登革熱、年長及高風險族群須持續注意重症警示徵象及出血徵兆。疾管署提醒,本週東北季風減弱、氣溫回暖,仍可能為病媒蚊提供活躍環境,民眾應把握近日晴朗天氣,巡視家戶內外是否有潛在孳生源並澈底清除,於戶外活動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做好防蚊措施,減少受蚊子叮咬的機會。如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等疑似症狀時,務必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活動史,也請醫師落實詢問TOCC,並提高警覺,適時使用登革熱NS1快篩試劑輔助診斷,同時留意就診病患是否出現登革熱警示徵象,包括腹部疼痛及壓痛、持續性嘔吐、黏膜出血、嗜睡及躁動不安等,給予妥適醫療處置。
登革熱新增5死! 台南市上周再添2309例「已破萬人」疫情處高峰
疾病管制署今(3)日公布上週新增5例本土登革熱死亡個案,年齡介於20多歲至80多歲,為3例男性、2例女性,皆具潛在疾病,於發病後5至15日內因病情惡化不幸過世。衛生單位已於個案居住地及活動地完成相關防治工作,並加強對當地民眾之衛教宣導。依據疾管署統計,國內上週(今年9月26日至10月2日)新增2,542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個案居住地臺南市(2,309例)、高雄市(145例)、雲林縣(31例)、屏東縣(18例)、嘉義縣(17例)、新北市(13例)、臺北市及臺中市(各3例)、桃園市、新竹縣及南投縣(各1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其中1,334例男性、1,208例女性,發病日介於9月10日至10月2日,另新增本土重症病例12例及死亡病例5例。疾管署表示,國內上週新增本土病例數較前一週上升,處高峰期。今年截至10月2日累計13,036例本土病例,其中臺南市11,770例;全國已有半數以上縣市出現病例,病例數為近10年同期次高;個案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其中大於60歲以上個案占37%,高於2014至2022年60歲以上累計個案數占比(26%)。今年累計本土重症病例68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分別為臺南市53例、雲林縣11例、高雄市及屏東縣各2例,另累計死亡病例20例;目前社區已出現第一型及第二型登革病毒,曾感染登革熱、年長及高風險族群須持續注意重症警示徵象及出血徵兆。今年累計176例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地以東南亞國家為主,以泰國46例及越南33例為多,另累計境外移入重症病例1例。疾管署提醒,民眾於戶外活動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做好防蚊措施,減少受蚊子叮咬的機會。如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等疑似症狀時,務必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活動史,也請醫師落實詢問TOCC,並提高警覺,適時使用登革熱NS1快篩試劑輔助診斷,同時留意就診病患是否出現登革熱警示徵象,包括腹部疼痛及壓痛、持續性嘔吐、黏膜出血、嗜睡及躁動不安等,給予妥適醫療處置。
登革熱新增3死「2人發病5日內過世」 台南市上周再增1849例
疾病管制署今(19)日公布上週新增3例本土登革熱死亡個案,均為70多歲男性,其中2人具有潛在疾病,於發病後5日內因病情惡化不幸過世。衛生單位已於個案居住地及活動地完成相關防治工作,並加強對當地民眾之衛教宣導。依據疾管署統計,國內上週(今年9月12日至9月18日)新增2,016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個案居住地臺南市(1,849例)、高雄市(72例)、雲林縣(51例)、嘉義縣(13例)、屏東縣(11例)、新北市(5例)、臺中市(4例)、嘉義市(3例)、臺北市、桃園市及彰化縣(各2例)、新竹市及南投縣(各1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其中1,102例男性、914例女性,發病日介於8月25日至9月18日,另新增重症病例19例及死亡病例3例。疾管署表示,國內上週新增本土病例數與前一週持平,須持續觀察。今年截至9月18日累計8,481例本土病例,全國已有半數以上縣市出現病例,病例數為近10年同期次高;個案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今年累計重症病例46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分別為臺南市35例、雲林縣11例,另累計死亡病例12例;目前社區已出現第一型及第二型登革病毒,曾感染登革熱、年長及高風險族群須持續注意重症警示徵象及出血徵兆。疾管署說明,鄰近之東南亞登革熱疫情嚴峻且持續於我國發生境外移入病例,其中菲律賓疫情仍處於上下波動且高於近年同期,寮國及柬埔寨疫情雖處下降趨勢,惟仍高於近年同期,緬甸亦有多地傳出疫情,本署已於9日15日提升菲律賓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二級:警示,並同步提升寮國、柬埔寨及緬甸之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一級。 疾管署提醒,本土登革熱疫情持續,隨病例數增加,重症及死亡個案也陸續出現,請民眾務必配合政府執行防治工作,落實「巡、倒、清、刷」,檢查住家周遭是否有積水處,將積水倒掉,儲水容器應每週至少刷洗容器壁一次、不用時請倒置或清除,減少病媒蚊孳生,從事戶外活動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減少受蚊子叮咬的機會。
藍委指5月巴西就是禽流感疫區 農委會6月卻仍准超思進口巴西蛋 匪夷所思
貿易商超思被外界踢爆公司資本額只有五十萬元,董事長甚至只出資一千元,卻能做上億元進口雞蛋生意,農業部頻繁發新聞稿澄清,卻引發更多質疑。國民黨立院黨團今天就踢爆五月二十三日,巴西政府公告巴西為禽流感地區,農委會(當時尚未升格)卻拖了一個半月才跟進公告巴西為禽流感地區,黨團邀求農業部說明原因何在?是否護航超思?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說,五月二十三日巴西就公告當地是禽流感地區,六月超思卻仍進口1697公噸的雞蛋,六月二十八日農委會正式宣布巴西是禽流感地區,七月卻仍從巴西進口1700公噸的雞蛋。但農業部最近對外說明時還特別強調,巴西符合專案進口資格,符合國外雞蛋「來源牧場近期未有禽流感發生情勢且未施打禽流感疫苗的國家」,但六月二十八日不是才公告巴西是禽流感疫區嗎,「陳吉仲膽子真大」,涉嫌欺騙2300萬民眾,呼籲陳建仁院長出來講清楚說明白。此外,曾銘宗引用媒體報導指澳洲空運來台雞蛋每顆補助32元,質疑農業部與其高額補貼進口雞蛋,為什麼不拿來補貼國內的蛋農鼓勵生產?這些雞蛋是搭頭等艙還是搭商務艙來的?一顆雞蛋補貼32元,懷疑真的是搭頭等艙來台灣,與其說是黃金蛋,應該用「鑽石蛋」形容更貼切。立委洪孟楷指出,今年五月二十三日國內媒體已報導巴西進入180天動物衛生緊急狀態,五月三十日巴西發現13例禽流感病例,農委會在今年六月二十八日公告巴西自禽流感「非疫區」名單中刪除,農委會居然晚了一個半月才宣布八西是疫區,這一個半月的時間,究竟有多少的巴西雞蛋從巴西進入台灣?請農委會說清楚。洪孟楷懷疑,六月二十八日農委會公告巴西為禽流感疫區後,究竟有沒有繼續放任禽流感疫區的巴西雞蛋進口?請說清楚。因為自六月二十八日農委會公告後,國人只要自禽流感疫區帶一顆雞蛋或一隻雞進入台灣,就違反《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相關規定。但農委會居然可以讓超思公司從疫區持續進口數千萬顆雞蛋從海關進來?這不是雙標?什麼才是雙標?立委賴士葆指出,今年二月初,金門立委陳玉珍委員問農委會,為何金門雞蛋不能進口台灣?陳吉仲回答表示因為金門離廈門很近,怕有大陸的禽流感禽鳥飛到金門,所以金門的雞蛋不能出口至台灣。如今,卻被踢爆巴西被列為疫區後,還有商人進口巴西雞蛋到台灣,奉勸農業部儘快公布超思向巴西哪個蛋商進口雞蛋,相關合約內容及金流讓外界檢視,才能平息外界質疑。
開學注意!上周新增13例流感死亡 慎防群聚感染風險
疾管署今(29)日表示,上週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達81,232 人次,近三週呈上升趨勢;近四週合約實驗室分離情形以流感病毒為多,社區為A型H1N1及H3N2共同流行,顯示流感等呼吸道病毒持續於社區活動。疾管署說明,上週新增36例流感併發重症 (24例A型H1N1、11例A型H3N2、1例A型未分型),年齡介於10多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8月12日至8月24日,其中30例具慢性病史,29例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另新增13例死亡 (11例A型H1N1、1例A型H3N2、1例A型未分型),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6月19日至8月17日,均具慢性病史,其中6例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疾管署統計,本流感季自去(2022)年10月1日起截至今年8月28日流感併發重症病例累計582例 (379例A型H1N1、188例A型H3N2、8例A型未分型、7例B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1%),84%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81%具慢性病史;其中死亡126例 (92例A型H1N1、29例A型H3N2、3例A型未分型、2例B型),73%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94%具慢性病史。疾管署呼籲,目前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仍持續活躍,且近日學校已陸續開學亦增加校園流感群聚發生之風險,籲請民眾仍需注意,勿輕忽流感危險徵兆,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落實勤洗手、有發燒、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戴口罩及生病在家休息等措施,如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等危險徵兆,請儘速就醫,並配合醫師指示服藥,以降低併發重症的風險,尤其若是自身及親友為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高風險慢性病人及孕婦等流感高危險群,應特別留意健康狀況。
登革熱南臺灣狂燒!病例數創10年新高 南投今新增1例
台灣登革熱病例數創近10年以來同期新高,南投縣衛生局18日公布,截至17日為止南投縣也出現登革熱病例1例,提醒民眾目前正值登革熱流行期,呼籲做好防蚊措施,經常巡查家戶內外是否有植栽、容器、廢輪胎或水溝等積水處,儲水容器每周至少刷洗容器壁1次,不用時請倒置或清除,減少病媒蚊孳生。南投縣衛生局指出,南部疫情持續升溫,中部亦有確定病例,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統計,國內登革熱病例累計至17日止共451例,其中本土病例383例,目前以台南市340例最多,其次依序為雲林34例、高雄市28例、台中市也有13例,截至昨天為止,彰化及南投縣也各有1例。南投縣府為了防止疫情擴散,已成立登革熱防治中心。(南投縣政府提供/楊靜茹南投傳真)南投縣府為了防止疫情擴散,已成立登革熱防治中心,要求各鄉鎮依高風險場域加強「巡、倒、清、刷」落實容器減量及清除孳生源,整合轄內行政及民間單位量能,全力阻斷可能的隱性傳播鏈。南投縣衛生局長陳南松表示,埃及斑蚊喜好在室內活動,即使不出門仍可能遭叮咬並感染登革熱,現在正值暑假南來北往頻繁,提醒民眾做好防蚊措施,並經常巡查住家內外的植栽、容器、廢輪胎或水溝等積水處,儲水容器每周至少刷洗容器壁1次,不用時請倒置或清除,減少病媒蚊孳生。南投縣府要求各鄉鎮依高風險場域加強「巡、倒、清、刷」清除孳生源,阻斷可能的隱性傳播鏈。(南投縣政府提供/楊靜茹南投傳真)
台南登革熱已累計299例 專家:不會這麼快結束
台南本土登革熱至12日已累計299例,目前全市12個行政區都有確診病例,國衛院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首席防疫顧問陳錦生說,疫情仍集中仁德區、東區與永康區,觀察疫情發展趨勢圖,數據並非突然暴增,要樂觀,但也強調,疫情不會這麼快結束。台南登革熱疫情嚴峻,短短1個月累計病例數逼近300例,陳錦生說,看總體數據會覺得很驚人,疫情好像一直零星擴散出去,不過,經分析後,多與仁德、永康、東區有關,也就是說,熱區仍集中這3區。陳錦生表示,本土疫情正在燒,目前國內流行第一型,令人擔心的是,很多人出國,必須設法阻絕從國外帶回不同型別病毒株,避免造成交叉感染。他提到,近期一噴藥就遇到下雨,化學防治效果因此大打折扣,也造成防治困擾,此外,民眾對於動手清理孳生源也需再加把勁。疾病管制署登革熱諮詢委員杜武俊則說,短時間增加這麼多病例,確實要提高警覺,台南過去曾維持3年零本土病例,最近一次有登革熱是2019年31例,民眾可能多已疏於防範。台南市登革熱防治中心指出,昨天新增13例包括仁德區5例、東區4例,中西區、安南區、永康區及歸仁區各1例,中西區首度出現確診病例。而近期病媒蚊監測數據顯示,包括北區、永康區、安南區、南區、歸仁區都發現病媒蚊指數大幅上升,特別是安南區鹿耳里、南區大成里及鯤鯓里、歸仁區辜厝里皆達到戶外預防性化學施藥標準,將展開預防性噴藥。市府副祕書長邱忠川昨率環保局、衛生局及工務局稽查人員前往歸仁區「國家強棒」工地複查,除於地下停車場發現20幾個停車位坑間積水,也當場查獲陽性孳生源,已立即採樣告發及投藥處理,勒令停工1周。衛生局副局長林碧芬表示,目前發現有些確診者因不知感染登革熱,照常上班、外出而疏於防範,造成疫情傳播,目前雖呼籲民眾主動擴採,但畢竟是被動等人來採檢,預計下周將與醫檢師公會合作,由醫檢師協助採檢確診者家人、同事,盼能透過早一步防堵,避免疫情持續於社區擴散。
登革熱疫情持續升溫!上周又爆125例 台南占8成
登革熱疫情持續升溫,國內上周新增125例本土個案,台南就占8成以上,其中一名8旬婦人感染後併發重症意識狀態不清,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今年累計298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分布包括台南、雲林、高雄及屏東,專家直言「有點令人擔心」,呼籲民眾落實防蚊措施、減少病媒蚊孳生。國內上周新增125例登革熱本土個案,台南市104例最多,其他縣市包括雲林13例、高雄7例和屏東1例,年齡介於未滿10歲到80多歲。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上周新增2例重症個案皆為80多歲長者,一名雲林男性併發肺炎重症,目前病況穩定;另一名台南女性則是出現意識狀態不清、敗血性休克及肝功能異常,目前仍然在加護病房治療中。本土個案包括一名未滿1歲女嬰,同住家人已確診,但女嬰發燒、紅疹數天後才通報。林詠青提醒,雖然登革熱不會人傳人,但蚊子在發病前1天到後5天叮咬就具有傳染力,同一家戶內居住者就有被傳染的風險。台南市登革熱防治中心指出,南市本土登革熱11日新增19例,累計已286例,今年本土病例數與近10年同期相比,僅次於2015年,當年為第二型病毒,造成2萬2760人感染、112人死亡。登防中心指出,今年為第一型病毒,病例數一半是透過擴大採檢找出來,希望避免疫情在社區傳播。登防中心主任蘇世斌強調,每天維持10幾例成長幅度,而非指數型上升,如未擴採,這些病例數猶如冰山下一角,一旦在社區傳播,疫情就會突然爆發,當務之急是控制疫情,不再往外擴散。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杜武俊認為,今年登革熱提早到6月初就開始,疫情發展有點令人擔心,且除了台南仁德區一帶之外,其他縣市也有零星病例,顯見境外移入病原並未在第一時間被注意到。另外,上周平均每日新增190例新冠肺炎本土併發症個案,較前一周下降8.2%,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指出,新冠疫情已過高峰,預期病例數會持續下降,至少維持2到3個月。同時流感疫情也趨緩,但上周仍新增8例重症死亡個案。疾管署預估,未來一周疫情將逐漸下降,但重症通報數尚未下降,長者和慢性病患仍然必須注意危險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