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億
」 張國煒 張榮發 遺囑 長榮集團 遺產300億疑涉不法?張國煒狀告張國華背信 北檢檢肅黑金組要查
今年8月,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遺囑官司終於定讞。張榮發指定擔任集團總裁並繼承全部遺產的星宇航空董事長張國煒,日前委託律師控告柯麗卿等4位遺囑執行人和大哥張國華涉嫌背信,並要求更換遺囑執行人。此外,多年來張國華主導出售巴拿馬長榮國際(簡稱EIS)300多億資產給自己掌管的長榮海運,如今恐有不法疑慮,北檢日前接獲刑事告訴後,均一併分由檢肅黑金組釐清。對此,長榮集團稍早發出集團聲明,喊話張國煒「切勿因一己之私,罔顧集團利益。」據《中時新聞網》報導,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8年前逝世,遺囑指定4子、二房獨子張國煒繼承140億遺產,並接下長榮集團經營權,引起大房不滿,甚至提起確認遺囑無效訴訟,今年8月14日最高法院認定遺囑有效。張國煒則在9月18日下午委任林文鵬等4位律師至北檢按鈴提告張國華及4位遺囑執行人柯麗卿、戴錦銓、劉孟芬、吳界源背信,同時向北院聲請解任遺囑執行人並改定適格之遺囑執行人。此外,律師陳祐良在2024年3月間以長榮海運股東身分控告董事會10位董事背信。陳祐良受訪時表示,EIS是長榮集團海外控股公司,資產千億,股東只有張榮發和4個兒子各占20%;張榮發離世後,遺囑執行人不僅惡意違背遺囑,指派張國華擔任EIS的常任董事長,柯麗卿自己還擔任EIS總裁。長榮集團海內外到底有多少資產,「帳房」柯麗卿比張家兄弟還清楚。陳祐良指出,張國華主導長榮海運董事會,在EIS法定代表人有重大爭議情況下,一直由張國華掌控長榮海運及其子公司,自2023年6月迄今向巴拿馬長榮進行多筆股權及不動產交易,導致長榮海運及其子公司流出新台幣數百億元鉅款。現在張國煒要追討了,「是不是可能陷於交易無效致造成長榮海運蒙受數百億元鉅額損失之重大損害?」據了解,長榮股東今年3月間向台北地檢署提起多件刑事告訴,提告張國華與長榮海運董事會成員等人涉嫌違反證券交易法。但張國華當時指出,自己在2023年6月30日長榮海運除息日,以盤後鉅額交易購買股票,至今沒有賣出的計畫,交易依法申報,無內線交易,無任何獲利。北檢20日指出,接獲相關刑事告訴後,已一併分由檢肅黑金組偵查。另外,針對張國煒提告張國華及4位遺囑執行人背信一事,長榮集團稍早發出聲明,喊話張國煒「切勿因一己之私,罔顧集團利益。」長榮集團聲明 全文如下: 有關張國煒先生控告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先生所指定的四位遺囑執行人及張國華先生違反遺囑內容一事,1.「長榮集團總裁」之頭銜身分,為1993年3月由集團創辦人張榮發先生所創設。雖張國煒先生一度曾於2016年2月18日以時任長榮航空董事長身分在長榮航空自行宣布擔任集團總裁,旋因大股東家族共識而將此職稱永遠留給創辦人,爾後各公司秉持公司治理原則,由專業經理人妥善經營,績效有目共睹。2.張國煒先生表示四位遺囑執行人未選任其作為巴拿馬長榮國際之公司負責人即是違背遺囑之說法,顯然刻意忽略巴拿馬長榮國際僅單純為長榮海運體系其中一家公司的事實,而觀諸長榮集團轄下各公司章程,均未設有「總裁」乙職之職銜。巴拿馬長榮國際於1975年設立登記時,即於章程中規範「Permanent President」之公司負責人一職,而張榮發先生係於1993年始創設「長榮集團總裁」名號。兩者職銜身分截然不同,張國煒先生企圖將兩者混為一談,罔顧公司章程體制與企業運作事實,其心可議。3.張總裁辭世後,四位遺囑執行人為確保海運業務遂行,依循集團旗下巴拿馬長榮國際公司章程規定,指定張國華先生擔任新任Permanent President及Permanent Director,此業經巴拿馬當地主管機關依相關文件完成公司登記程序。張國華先生為巴拿馬長榮國際現行有效之合法代表人,依法規及公司章程行使職權,包括公平配發股利給全體股東,其中張國煒先生亦以股東身分完整受領股利,分毫不差,建請張國煒先生切勿得寸進尺、為一己私利妄圖影響長榮集團之穩定經營以及轄下上市公司股價,而應盡早止息訟爭,始為正軌。
張國煒不忍了!控告張國華等人「違反遺囑」背信
長榮集團遺囑之爭風波不斷,最高法院日前宣布長榮創辦人張榮發遺囑有效,由四子、二房獨子張國煒繼承遺產及經營權。張國煒18日下午委任林文鵬等4位律師至北檢按鈴提告張國華及4位遺囑執行人柯麗卿、戴錦銓、劉孟芬、吳界源背信,同時向北院聲請解任遺囑執行人並改定適格之遺囑執行人。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8年前逝世,遺囑指定四子、二房獨子張國煒繼承140億遺產,並接下長榮集團經營權,引起大房不滿,甚至提起確認遺囑無效訴訟,日前最高法院認定遺囑有效。律師林文鵬指控,柯麗卿、戴錦銓、劉孟芬、吳界源等4人違背身為遺囑執行人應忠實踐履遺囑的任務,還夥同張國華製作105年3月24日遺囑執行人會議記錄,惡意違背遺囑,選任張國華擔任長榮集團主要控股公司巴拿馬長榮國際之常任董事及常任總裁,導致張國華擅自違法無權處分EIS資產並掌控長榮集團至今。林文鵬接著控訴,張國華於105年3月24日同日之會議記錄以巴拿馬長榮國際常任董事及常任總裁身分,選任遺囑執行人柯麗卿擔任巴拿馬長榮國際董事、總裁。稱兩者「私相授受、酬庸至此,完全將遺囑執行人之忠實義務拋諸腦後」。他強調,張國華等人之行為不僅是藐視張榮發遺囑,更構成刑法背信罪;4位遺囑執行人與張國華共謀惡意違背遺囑、未依照遺囑內容積極執行職務,導致遺囑執行牛步不前,18日下午向北檢提出刑事背信告訴外,也向北院聲請解任4位遺囑執行人職務,並請法院另行改定適合的執行人,盡快落實遺囑。
漠視口腔癌發生率世界第一 行政院遭糾正近3年無進展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自西元2003年早已發布「檳榔子屬第一類致癌物」警訊,且我國口腔癌發生率高居世界第一,連生產大國(泰國)因口腔癌為該國第一大癌症,已逐步推動管制運動並禁止進口,監察院表示,監察院調查後於110年11月糾正行政院,經過將近3年的時間,行政院竟仍無具體管理進展,並請行政院21日到院接受質問。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自西元2003年早已發布「檳榔子屬第一類致癌物」警訊,嚼食檳榔除造成口腔癌外,亦與食道癌形成相關,依最新110年資料統計,我國每年約有超過1萬1,000人次罹患口腔癌、食道癌,因此死亡人數約計5,425人次,每年健保醫療費用支出已逐年增加至140億(點)。再且,我國口腔癌發生率高居世界第一,土耳其甚至將檳榔視為毒品,連生產大國(泰國)因口腔癌為該國第一大癌症,已逐步推動管制運動並禁止進口,反觀我國對於檳榔的管理,長達20年無積極作為。監察院調查後於110年11月糾正行政院,經過將近3年的時間,行政院竟仍無具體管理進展,監察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財政及經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6屆第33次聯席會議於113年8月21日請行政院到院接受質問,由陳時中政務委員率衛生福利部邱泰源部長、農業部黃昭欽政務次長等主管人員出席說明。監察院提案委員趙永清、范巽綠及蕭自佑表示,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曾表示,「各部會通力合作解決檳榔問題」。後於本案追蹤期間,未見行政院有何具體改善事項。時任衛福部長薛瑞元也曾表示,「回去研議在口腔健康法進行規範」。但歷經監察院多次核簽追蹤,行政院總表示,各部會皆本於權責於各自主管法規範圍內進行管理、評估修正口腔健康法以納管檳榔或研議制定專法等。可見,檳榔危害防制專法制定或口腔健康法修法等進度,仍處於原點。監委指出,過去行政院總表示,由各部會本其專業權責及主管法規,推行檳榔防制相關工作即可,但是有很多是現行法律架構管不到的,也就是無法可管,例如本案提出糾正迄今,無論是檳榔販賣對象(青少年)、包裝警語、紅白灰等「毒上加毒」的添加物等,均未見有積極管理。監委表示,衛福部認定檳榔不是食品,不適用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農業部也認為檳榔不是農作物,因此長期以來無法可管,但即使農業部持續辦理檳榔廢園轉作相關計畫,檳榔種植面積仍將近4萬公頃,高居國內第二大,僅次於稻米。另外,土耳其早已規範禁止檳榔販售及嚼食,甚至將檳榔列為毒品,其他國家包括加拿大、巴基斯坦、馬紹爾群島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均禁止檳榔的進口與銷售,部分甚至有相關罰則。陳時中就監院的質問回應,「將立專法管理,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草案)預定於113年底至114年初送行政院」。陳時中說明,過去因檳榔涉及環境、經濟、文化等層面,問題盤根錯節,但為保障國人健康,制定專法的時機到了;其他關於檳榔廢園轉作誘因強化、勞工職場環境及青少年衛教宣導、原住民族文化對策等,也將一併檢討。監委進一步表示,在立法前,仍應加強檳榔危害管理措施,包括檳榔進口管制、紅白灰危害成分抽驗、強化檳榔園廢園轉作誘因、加強校園禁檳宣導、強化青少年不得購買檳榔的稽查作為等;另也請行政院儘速提出推動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草案)立法之作業期程,並強化與民眾的溝通,希望各界都能正視檳榔對於國人健康的嚴重危害。最後,監察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相關聯席會議表示,請行政院就監察委員質問的相關問題,於1個月內函復監察院。
纏訟8年!張國煒獨獲140億遺產 首次親吐心聲
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於2016年過世,而他於2014年立下的密封遺囑指定將140億遺產全數留給四子張國煒,此舉引發大房三子張國政的不滿,並提起遺囑無效訴訟。不過最高法院於8月14日駁回張國政上訴,最終判決遺囑有效,確認由張國煒繼承遺產,而張國煒也於15日晚間首次對此事發聲。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張國煒在受訪時表示,自己早已強調遺囑是由父親親筆所寫,但外界仍然質疑,甚至傳出「狸貓換太子」等傳聞,這也讓他感到唏噓不已。所幸經過漫長的法律程序,最終證實遺囑確實是父親的本意,他認為,這結論對他來說意義重大。也有媒體詢問他是否感到「沉冤得雪」,張國煒回應稱,這不是「沉冤得雪」的問題,而是通過法律程序證明了遺囑的真實性,確立了父親的遺願。至於遺產的後續安排,他強調將全權委託律師團處理,目前沒有具體計畫,並表示需等到遺產確定到手後再做打算,自己不打算花過多精力在此事上。回顧這起事件的發生,張榮發去世後,遺囑指定張國煒接任總裁並單獨繼承140億遺產,然而張國煒卻在2016年迅速被逐出長榮集團,隨後他便自行籌資創立星宇航空。張國煒也在2020年星宇航空開航時,曾直言自己「靠爸」創業,但強調他善用了這筆資產,並將成果回饋給國家與社會,而不是拿去遊玩,他也坦然面對外界質疑,讓批評者無話可說。
張國煒獨拿140億遺產!昔嗆酸民1句話「沒錯我靠爸」 網反誇他:最有料富二代
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在2016年過世,傳出他2014年立下的密封遺囑中,指定將百億元遺產獨留給4子張國煒,令3子張國政不滿提起遺囑無效訴訟,終於在14日最高法院宣判遺囑有效,張國煒確認獨拿遺產。昔日張國煒大方承認自己靠爸,但他的成就卻讓網友一面倒挺他,更誇他是「最有料富二代」。星宇航空創辦人兼現任董事長張國煒近日確認繼承父親張榮發值新台幣140億元遺產,引起各界熱議。有網友在網路論壇PTT(批踢踢實業坊)好奇問「張國煒是最有料的富二代嗎?」挖出張國煒昔日誠實說自己靠爸,發現他用這些條件做更多回饋社會且有意義的事情,不像一些網紅靠爸不承認。底下留言也幾乎一面倒誇讚張國煒,「自己肯到第一線吃苦就少之又少了」、「開公司創造就業機會」、「說他不厲害的學會開飛機再來嗆人家」、「富二代不可怕,可怕的是努力的富二代」、「他願意燒錢多提供就業機會就很尊敬了」。張國煒在2020年星宇航空首航剪綵活動上,針對酸民嗆他「你還不是靠你老爸的遺產」,他大方承認,「我跟各位講,沒有錯,我一點也不覺得這個有什麼不對的」,但自己善用獲得的遺產,貢獻給國家和社會,而不是拿去遊玩,只想努力把父親遺願做好。張國煒在張榮發過世後,2016年2月18日曾自行宣布依照父親遺囑接任長榮集團總裁兼長榮航空董事長,但因為遺產爭議,在2月22日他遭長榮集團解除總裁職務,不到1個月又被解除長榮航空董事長職務。同年11月30日張國煒宣布自行籌資創辦星宇航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當時令不少人對他深感敬佩。
張國煒獨拿140億遺產慶祝行情 星宇航股價上漲4.19%
星宇航空(2646)股價受到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遺囑官司判決確定、董事長張國煒獨拿140億元遺產消息激勵,15日開高走高,最高來到30元,成交量2萬1千多張已是昨天的2.3倍之多。星宇航空昨收27.93元,今天以28.00開盤價,最高來到30元,目前來到29.10 元,上漲了1.17元,漲幅達4.19%,成交量達21040張,是昨天成交量8991張的2.3倍。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在2016年過世,據傳在2014年立下的密封遺囑中,指定將百億元遺產獨留給4子張國煒,此舉引起3子張國政不滿,提起遺囑無效之訴,8月14日最高法院駁回張國政上訴,判遺囑有效,全案確定。外界也估計,扣除應給付張家子女等人的法定「特留分」後,張國煒約可繼承140億元遺產。張榮發於2016年年初過世,留下的密封遺囑指明「本人之存款及股票、不動產全部由2房獨子、即4子張國煒單獨繼承」,並指定由張國煒擔任集團總裁,也留下遺願表示,「願眾子女皆能和睦相處、互相照顧」。大房3子張國政起訴主張,張榮發在2014年立下密封遺囑時,已無法表達,認為遺囑並非親簽;加上未指定2名以上見證人,且未向公證人楊昭國陳述為自己的遺囑,綜合上述原因,應不具效力高院指出,公證人將密封遺囑連同公證書攜回蓋用鋼印,與公證書上密封遺囑之製作地點並無誤載之情事,密封遺囑符合民法規定之要件,自屬有效,張國政訴請確認密封遺囑無效,為無理由,判他敗訴,張國政提上訴,最高法院駁回確定。
最高法院判張榮發遺囑有效 張國煒獨拿140億遺產
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在2016年過世,據傳在2014年立下的密封遺囑中,指定將百億元遺產獨留給4子張國煒,此舉引起3子張國政不滿,提起遺囑無效之訴,今(14)日最高法院駁回張國政上訴,判遺囑有效,全案確定。外界也估計,扣除應給付張家子女等人的法定「特留分」後,張國煒約可繼承140億元遺產。張榮發於2016年年初過世,留下的密封遺囑指明「本人之存款及股票、不動產全部由2房獨子、即4子張國煒單獨繼承」,並指定由張國煒擔任集團總裁,也留下遺願表示,「願眾子女皆能和睦相處、互相照顧」。而大房3子張國政起訴主張,張榮發在2014年立下密封遺囑時,已無法表達,認為遺囑並非親簽;加上未指定2名以上見證人,且未向公證人楊昭國陳述為自己的遺囑,綜合上述原因,應不具效力。張國煒則主張,根據張榮發的診斷與病歷資料,張榮發雖在密封遺囑作成前2、3年經常因病住院治療,但仍具有口語能力,也能親筆簽名。高院表示,密封遺囑上張榮發之簽名,經原審送法務部調查局進行筆跡鑑定,鑑定結果與他在2011年至2015年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董事會議簽名簿、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同意書上簽名結構佈局、書寫習慣相符,應認是張榮發親自簽署。高院指出,公證人將密封遺囑連同公證書攜回蓋用鋼印,與公證書上密封遺囑之製作地點並無誤載之情事,密封遺囑符合民法規定之要件,自屬有效,張國政訴請確認遺密封遺囑無效,為無理由,判他敗訴,張國政提上訴,最高法院駁回確定。
兄弟纏訟8年!張榮發遺囑確定有效 張國煒獨得「140億遺產」
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2016年逝世,他留下一張「四子張國煒單獨繼承」的遺囑,大房三子張國政無法接受父親安排,於2018年提起訴訟,經一審台北地院及二審高等法院皆認定遺囑屬實為張榮發生前所立,判張國政敗訴,最高法院2024年14日駁回上訴,全案確定,經外界初估張國煒約可獨自繼承140億元。據了解,張榮發2016年過世,享年89歲,他生前留下密封遺囑,內容寫道本人之存款、股票及不動產皆由二房獨子、即四子張國煒單獨繼承,並指定由張國煒擔任集團總裁,還留下遺願盼望子女皆能和睦相處並互相照顧。大房三子張國政不服父親安排,主張父親製作遺囑時已無法表達自我意思,並非由父親親簽 ,再加上遺囑上無代筆寫下遺囑的總裁特助劉孟芬姓名與住所,根據以上內容他認為遺囑公證書無效,不符民法密封遺囑及代筆遺囑要件,隨即提出遺囑無效上訴。大房四子張國煒對此表示,父親的就醫紀錄及醫療資訊等物證足以證明父親具有立遺囑能力,再加上父親是在民間公證人楊昭國面前立下遺囑,有依照《民法》規定製作密封遺囑的公證書,且經調查局鑑定,遺囑為張榮發親簽,綜合以上遺囑是合法且有效的。法官表示,2020年3月一審時因醫院認為張榮發認知功能正常,且調查局鑑定簽名為真,判張國政敗訴,他不服再次提出,高等法院2023年4月25日二審時根據張榮發2020年贈與妻子股票,顯示他還具有處理財產能力,再加上他有指定柯麗卿擔任見證人,公證人楊昭國在公證書上也未做出不實手腳,法官再度判他敗訴,他仍繼續抗爭,最高法院14日三審時,認為二審判決結果無錯誤或違法,因此駁回張國政上訴,全案確定。
兄弟爭產纏訟8年!張國煒確定獨獲140億遺產 判決理由曝光
長榮集團已故總裁張榮發在2014年立下密封遺囑,據傳指定由2房獨子、4子張國煒接任總裁,並單獨繼承百億遺產;遺囑內容引發大房不滿,大房3子張國政提出確認遺囑無效訴訟,一審認定判張國煒勝訴。張國政上訴,台灣高等法院駁回,案經上訴,最高法院今(14日)駁回確定,張國煒將可獨獲逾140億元遺產。針對此事,星宇航空回應,是涉董事長私人事務,無法回覆;長榮集團則說,事涉大股東私人事務,公司不便回應。據《中時新聞網》報導,張國政起訴主張,他與張國煒同為張榮發(2016年1月20日死亡)之子,他認為張榮發在2014年12月17日作成密封遺囑時,不具遺囑能力,且其未在公證人楊昭國面前指定2人以上見證人,亦未向楊昭國陳述為自己之遺嚼。張國政認為,密封遺囑不符合民法所定要件,應屬無效。另因對於密封遺囑是否有效發生爭執,請求法院確認張榮發所為密封遺囑無效之判決。張國煒抗辯,依法院調閱張榮發就醫紀錄,足證張榮發製作遺囑當時具表述意思能力,且遺囑經張榮發自述、公證後已屬公文書,調查局鑑定也證明遺囑簽名是張榮發親簽,遺囑合法有效。台灣高等法院認為,張榮發雖在密封遺囑作成前2、3年經常因病住院治療,且在密封遺囑後有瞻妄症候群等現象,但並無任何病歷資料或醫師診斷書可證明他在密封遺囑作成時無遺囑能力,且張榮發在2014年9、10月間贈與其配偶存款新台幣1億元,2014年10、11月間移轉其英屬維京群島3家公司股權價值總計1億4675萬多元給張國煒,可見他仍有處分鉅額財產之能力,應有遺囑能力。高院還表示,密封遺囑上張榮發之簽名,經原審送法務部調查局進行筆跡鑑定,鑑定結果與他在2011年至2015年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董事會議簽名簿、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同意書上簽名之結構佈局、書寫習慣相符,應認是張榮發親自簽署。高院指出,公證人將密封遺囑連同公證書攜回蓋用鋼印,與公證書上密封遺囑之製作地點並無誤載之情事,密封遺囑符合民法規定之要件,自屬有效。張國政訴請確認遺密封遺囑無效,為無理由,判他敗訴,張國政提上訴,最高法院駁回確定。針對此事,星宇航空發言人聶國維指出,這是董事長張國煒個人的事情,他從來不會討論這部分的問題,目前也沒有任何的回應,因此沒有辦法回覆此事。長榮集團則表示,事涉大股東私人事務,公司不便回應。
微軟7/30公布財報 投資者聚焦「這3大」核心業務進展
微軟將於美東時間7月30日(下週二)盤後,發佈2024財年第四季(截止2024年六月底的三個月)財報。展望本次財年,投資者仍將聚焦於Azure雲端運算服務、人工智慧領域和個人計算機等核心業務的進展,另外,經歷了上週的全球當機事件後,市場也預期從微軟的反饋中獲得一些信心。機構普遍預期,微軟將實現營收644.14億美元,年增14.64%;每股收益2.93美元,同比增加8.99%。今年以來,微軟一度刷新股價高點,於7月上旬曾觸及468.35美元的歷史新高,彼時市值曾逼近3.5兆美元。然而,隨著7月下旬宏觀不利因素增加、大規模當機事件拖累股價,微軟自高點回調超10%,年內累計漲幅縮窄至14%。市場預計,包括Azure、Windows服務器、AI語音辨識系統Nuance和GitHub的智慧雲端業務(Intelligent Cloud)仍是微軟營收增長最快、貢獻最多的部門,預計智慧雲端本季營收將創287.16億美元、年增19.5%,增速小幅放緩,但仍保持強勁趨勢。在上一季,智慧雲端增長強於預期是推動該股績後飆升的主要原因之一,Azure和其他雲端服務的收入增長了31%,保持高增速並超出市場預期,且人工智能給Azure收入貢獻了7個百分點的增幅。因此,該業務增長情況備受市場關注,華爾街分析師一直期待AI給微軟貢獻更高收入。值得注意的是,微軟前一季的資本支出年增幅暴增至79%,創下14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主要用於Azure雲端運算部門建立和運行AI模型相關的基礎設施。同時,微軟首席財務官Amy Hood告訴投資者,預計未來幾年資本支出將增加,以支持雲端產品的增長以及我們在AI基礎設施和培訓方面的投資。另,谷歌在不久前的季報中,公佈了高額的資本支出,引起了市場對於AI投資過度的擔憂。如今,微軟等同類公司的巨額AI投資是否能得到回報,將繼續引起投資者的注意。
黑松開賣威士忌! 攜手麥立得洋酒搶百億商機
黑松集團(1234)的酒品版圖再添生力軍!黑松公司今(3)日宣布,與國際洋酒集團麥立得洋酒公司(Ian Macleod Distillers)合作,總經銷麥克勞德單一麥芽威士忌。這是黑松繼CHOYA梅酒與Hardys夏迪葡萄酒後,非常重要的國際夥伴。根據財政部關務署進出口統計資料顯示:2023年威士忌進口總金額驟升至新台幣225億元;蘇格蘭威士忌協會(Scotch Whisky Association, SWA)更公布2023年蘇格蘭威士忌出口至台灣的金額達3.41億英鎊(約新台幣140億元),成為全球第四大市場。黑松公司瞄準台灣蘇格蘭威士忌市場的龐大商機,與蘇格蘭洋酒集團麥立得合作,經過多次往來討論與協商,首先推出4款麥克勞德產區系列(低地、斯貝賽、高地、島嶼區)單一麥芽威士忌,與台灣限定的麥克勞德窖藏單桶系列共5款威士忌。其中4款產區系列建議售價均為950元,可望搶進威士忌普飲市場。麥克勞德產區系列單一麥芽威士忌包括高地、島嶼、低地、斯貝賽等4個產區,建議售價均為950元。(圖/黑松提供)麥立得洋酒集團旗下不僅有格蘭哥尼(Glengoyne)、玫瑰河畔(Rosebank)、坦杜(Tamdhu)等知名的單一麥芽蘇格蘭威士忌,還擁有歷史悠久的獨立裝瓶廠,並在2021年進軍台灣,成立麥立得洋酒公司。黑松公司長期引進各類知名酒品,今年首次與麥立得洋酒公司合作,黑松董事長張斌堂表示:「我們會秉持『超越代理』的營運方針,為麥克勞德積極佈局銷售策略,提升品牌賣力,共同拓展事業版圖。」麥立得洋酒創立於1933年,至今已有91年歷史。不同於傳統威士忌家族,麥立得除了對古典製酒工藝懷抱熱情外,同時匯入了更多啟發性的創新思維。本次黑松公司總經銷的麥克勞德產區系列單一麥芽威士忌,是從極具聲望的單一麥芽威士忌酒廠中選瓶、裝瓶,每款威士忌都能夠代表其產地的獨特風味,包括高地、島嶼、低地、斯佩塞等4個產區,帶領台灣消費者進行一次蘇格蘭威士忌產區的感官之旅。此外,麥立得洋酒掌握龐大數量的珍稀高年份威士忌,黑松公司此次特別挑選一桶台灣限定的麥克勞德窖藏單桶經銷,僅限量156瓶,開拓高階消費者市場。據了解,這瓶28年的精選窖藏單桶原酒,是由格蘭哥尼、坦杜、玫瑰河畔的集團首席調酒師嚴密把關,酒液須經最高標準的篩選、裝瓶出品,台灣建議售價16,800元。
節能家電補助經費快用罄 經濟部再祭140億延至2028年
好消息!經濟部去年重啟住宅節能家電補助,給予冷氣機與電冰箱汰舊換新3000元補助,結果今年才到年中,經費已剩不到20億,用完就斷炊不收件。不過現在經濟部已向行政院提報節能家電補助二期計畫,匡列經費約140億,要延長補助一直到2028年。為了加強節電,經濟部自2023年1月起重新推動「住宅家電汰舊換新節能補助」,編列80億,民眾只要汰換家中現有冷氣、電冰箱,並購買能源效率1級新品,每台就可以拿到3000元補助。在2025年6月14日之前,還可搭配「貨物稅減免優惠」,另省2000元。這項計畫原定3年,經濟部統計到5月為止,冷氣機、電冰箱已經補助了201萬台,省下12億度電,有所成效。其中73%是冷氣,剩下為冰箱。但也因為踴躍,2024年還不到一半,今年就已經剩下4億,明年也僅有7億,合計不到20億。經濟部先前喊出經費用完為止,也就是沒錢就會關窗口不收。但是節能政策是政府力推,因此經濟部也很急,近日能源署已經提報住宅家電補助二期4年計畫,涵蓋原有2025年,一次加碼延長到2028年,總預算匡列約140億,目前已經送到行政院審議中。經濟部希望藉由4年計畫補貼,將剩下4、500萬台的非一級能耗冷氣、電冰箱全部引出換掉,預計可再省下30億度電。雖然一次匡列超過百億,但由於用電不斷成長,執政黨又保證不缺電,這項有助於民生節電的節能家電補助,已可預期絕對會過關。只是這經費業者卻不滿意,台北市電器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廖全平本很憂心住宅家電補助今年剩4億,但還好現在經濟部已經提出新一期經費。不過他對政府仍想維持每台3000元直說不夠,大喊「要加碼」。他表示,主要是一期推動下來,財力比較好的都換了,但是後續5、600萬台,很多都是經濟相對弱勢,需要政府更多經費補助,才能吸引它們加強換機。畢竟一台一級變頻冷氣,可比原來定頻省下4成用電,投資是有成效。他強調,除政府補助外,業者也會相對加碼,像是松下、日立最近都有針對這些商品加碼1000到2000元,因此希望政府提高補貼金額。
5月洪澇、冰雹天災致死亡失蹤23人 陸估直接經濟損失140億
大陸緊急管理部微信公號5日晚消息,中國大陸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緊急管理部發布2024年5月大陸全國自然災害狀況。天災死亡失蹤23人,直接經濟損失31.7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台幣139.5億元)。大陸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會同相關成員單位,會商核定2024年5月大陸全國自然災害情況。天災以洪澇、風冰雹、乾旱災害為主,低溫冷凍和雪災、沙塵暴、地震、地質災害和森林草原火災等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各種天災共造成大陸446萬人次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失蹤23人,緊急轉移安置0.8萬人次;倒塌房屋近300間,損壞房屋1.2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324.9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1.7億元。據分析,5月大陸天災主要特徵:一、南方局地降雨強度大,廣東、廣西等地遭受洪澇災害影響:5月大陸面平均降水量66.1毫米,較常年同期略偏少,發生5次大規模強降雨天氣過程,主要影響江南、華南、西南等地,廣東、廣西局地降雨量突破同期歷史極值,廣東珠海、廣西南寧等地突發山洪及城鎮內澇。大陸15省(區、市)80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8條超過保證水位、5條發生有實測數據以來最大洪水。5月,洪澇災害共造成17省(區、市)91.1萬人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失蹤3人,倒塌房屋近300間,損壞房屋近5100間,直接經濟損失12億元。5月,大陸地質災害以崩塌、土石流為主,主要發生於中南、華東及西南等地。此外,廣東梅大高速茶陽路段塌方災害正在調查中。二、風冰雹災害點多面廣,沙塵天氣過程影響西北地區:5月,大陸出現3次大規模強對流天氣過程,華北、華南、西南、西北等地發生強風、雷電、冰雹等災害天氣。5月中下旬,河南新鄉、安陽等地突發大風天氣,造成局部小麥出現點片倒伏。5月27日,西藏那曲4人採挖蟲草時遭遇雷擊,造成3人死亡、1人受傷。5月,風冰雹災害共造成河南、雲南、西藏、甘肅等19省(區、市)88.2萬人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13人,損壞房屋近7100間,農作物受災面積144.9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0.3億元。此外,5月有2次沙塵天氣過程影響大陸西北地區,造成新疆、甘肅28.3萬人不同程度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31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億元。三、西南地區旱情明顯緩解,森林草原火災情勢平穩:今年以來,大陸西南地區發生階段性旱情,西北部分地區出現旱情。進入5月後,西南、西北地區出現降雨過程,旱情有較大程度緩解,黃淮、江淮等地氣象乾旱露頭,當前大陸大部地區土壤溼度總體適宜。乾旱災害共造成雲南、四川等地236.1萬人不同程度受災,因旱需生活救助19.4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00.9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7.1億元。另根據初步統計,5月大陸共發生森林火災14起,其中內蒙古5起,山西4起;內蒙古發生草原火災2起。四、低溫冷凍及雪災影響局地,新疆、四川相繼發生5級左右地震:5月,有5次冷空氣過程影響大陸,主要影響東北、華北及新疆、內蒙古等地,造成局部農作物受災,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5月15日,西藏林芝發生一起雪崩災害,造成1人死亡。5月,大陸共發生規模4.0以上地震10次,其中規模5.0以上地震2次,分別為5月20日新疆阿圖什規模5.2地震及5月27日四川木里規模5.0地震,均未造成傷亡和較大財產損失。
挖到寶!韓國浦項發現油田 產量估可滿足29年能源需求
韓國總統尹錫悅3日宣布,政府已批准能源部在東南沿海城市浦項市(Pohang)鄰近海域的鑽探計畫。該地區可能蘊藏高達140億桶的石油與天然氣,足以滿足韓國29年天然氣需求與4年石油需求。受此消息激勵,國營企業韓國燃氣公社(Korea Gas)3日股價大漲29.87%,每股收報38,700韓元,單日漲幅創1999年上市以來最高,遠高於大盤Kospi指數的1.74%漲幅。尹錫悅3日表示,該地區蘊藏大量石油與天然氣的可能性「非常高」,且「此研究結果經業界團體與專家審查證實」。此鑽探計畫預計耗資逾5,000億韓元(約3.63億美元),預計2024年底開始進行,2025年上半年公布初步探勘結果。但尹錫悅表示,他們需要進行至少五次鑽探,以評估開採任何儲量的經濟可行性,每次成本約為1,000億韓元(約7,230萬美元)。
防止境內轉賣!日本免稅擬改「先付後退」最快2025年定案
由於許多不肖人士以免稅價格購買商品後,在日本境內直接轉賣,運用10%消費稅的差距牟利,日本政府考慮將現行針對海外遊客的免稅制度由「直接免稅」改為「先付後退」。即顧客先以含消費稅價格購買產品,出境時再申辦手續退還消費稅。根據現行免稅制度,訪日旅客在免稅店購買家電、化妝品等商品出境,達到一定金額者原則上不需繳納消費稅,但商品若在日本境內使用或轉賣,則不符合免稅資格。透過免稅系統購物時,商家需要將購物資訊錄入線上系統,或將收據等憑證直接貼在護照上,並於旅客出境時出示護照供稅關檢查,但因機場人流眾多,不檢查也能直接出境早已成為許多大型機場的常態。據《產經新聞》報導,日本政府正因此審查免稅制度,計畫以「先付後退」為主要調整方向。而退稅除了現金,也有可能開放使用各國主流信用卡或電子支付。德國、法國等國使用先付後退免稅制度早已行之有年,對防範境內轉賣也有相當成效。利用免稅制度進行轉售的不肖行為層出不窮。 報導指出,稅關曾於2022年利用免稅制度購物1億日圓以上者進行檢查,57名外籍旅客中僅有1人可證實實際持有該物品,其餘56人則被要求補上10%消費稅,但有55人未補消費稅就出境。此外,同年12月稅務調查結果顯示,蘋果在日本的子公司Apple Japan在兩年內被要求補繳約140億日圓消費稅。據調查,前去日本的海外遊客在蘋果以免稅價格購買大量iPhone手機,甚至有人前後累計購買了數百部。日本政府在2023年底內閣會議批准的2024財年稅制改革綱要中,宣布對現行免稅制度進行審查,目標為提高遊客便利性、同時防止機場人流過多,力求2025年稅制改革時正式定案。
第一金股利決議共1.15元 這兩檔金融股現金殖利率逾5%
第一金(2892)24日公布董事會決議股利分派政策,配發現金股利0.85元、盈餘轉增資配股的股票股利0.3元,合計每股股利共1.15元,現金股利發放率約為盈餘的51.5%;以今日收盤價27.2元計算,現金殖利率3.12%。第一金2023年累計全年稅後純益224.61億元、年增9.1%,EPS為1.65元,受惠於子公司第一銀行在投資獲利上大增,尤其是在SWAP(換匯交易)的投資收益破140億元、大增近3倍。兆豐金(2886)董事會則是在4月23日決議配發現金股利1.5元、股票股利0.3元,合計1.8元,寫下歷年最優股利紀錄,現金股利非最高,股票股利為最高一次;24日股價以40.5元開盤,最低39.30元,終盤以39.35元作收,現金股利殖利率3.81%,成交量27 48,803張,為昨天總量23,695張近兩倍,昨收40元,跌幅1.63%。合庫金(5880)董事會3月25日決議配發現金股利0.65元、股票股利0.35元,以今日收盤價26.10元計算,現金股利殖利率約2.49%;2023年稅後純益172.6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17元。元大金(2885)董事會3月14日決議分派現金股利1.1元、股票股利0.2元,合計股利1.3元,以今天收盤股價30.35元計算,現金股利殖利率為3.62%;2023 年全年稅後純益265.66億元,年增23.8%,每股稅後純益(EPS)2.09元。玉山金(2884)於3月15日董事會決議,每股將配發現金股利1.2元、股票股利0.2元,合計股利共1.4元,為近4年新高,現金股利也是歷年新高,以今日收盤價27.05元計算,現金股利殖利率約4.43%;2023年全年稅後純益217.6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1.41元。國票金(2889)董事會3月13日決議每股配發現金股利0.73元、股票股利 0.246元,合計股利0.976元,以今日收盤價14元計算,現金配息殖利率5.21%;2023年稅後盈餘20.27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0.58 元。京城銀(2809)董事會2月26日決議配發現金股利3元,迄今股價已從漲41多元漲了15元,以今日收盤價56.20元計算,現金股利殖利率約5.33%;2023年稅後純益62.07億元,累計每股稅後純益(EPS)為5.59元,創歷史新高。遠東銀(2845)董事會3月4日決議配發現金股利0.506元、股票股利0.506 元,合計股利1.012元,以今日收盤價14.9元計算,現金股利殖利率約3.39%; 2023 年稅後純益為41.74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1.03元。台企銀(2834)董事會3月13日決議,配發現金股利 0.2元、股票股利1.15 元,合計股利1.35元,創24年來新高,其次為2000年配發股利2元,以今日收盤價16.55元計算,現金股利殖利率約1.20%;2023年全年稅後純益105.67 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29元。台中銀(2812)董事會決議配發現金股利0.4元、股票股利0.56元,合計股利 0.96元,創25年來新高,以今日收盤價17.45元計算,現金股利殖利率約2.29%;2023年全年稅後純益68.21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1.31元。
巷弄王者美廉社1/想圓留學夢賣牛奶誤闖零售業 邱光隆跟蹤顧客3年開100間店
台灣超商密度居全球第二,僅次於韓國,但有一支隊伍「美廉社」2006年從新北市蘆洲區崛起,打著「便宜離家近」的旗幟進軍巷弄,如今已開出800多間店,年營收逾140億。如何在全台1.3萬家超商、2千多家量販店及超市夾縫中,求存還坐大?「這17年來很多人問過這個問題。」三商家購(2945)總經理邱光隆親自解密。「顧客消費時只考慮兩個成本,時間和要花多少錢。」邱光隆在台北總公司接受CTWANT記者專訪時解釋,例如 100元的青菜,客人不會花一兩個小時去量販店買,若放在超市就會去,因為距離近,「所以便利商店省時但比較貴,量販店比較花時間但便宜,百貨公司則花時間又比較貴。」「有沒有讓顧客消費時間花很少,又比較便宜的地方?這讓我看到『市場空洞』。」59歲的邱光隆戴著細框眼鏡,西裝頭髮型搭合身西裝,站在白板前邊畫邊說,宛如留學回國品味時尚的大學教授,其實他並沒有顯赫學歷,也因年少不一樣的學習路徑,意外開啟巷弄經濟學。「我爸爸是開印刷廠的,雖然只有高職畢業,但是他很會做生意。」邱光隆生在一個不看重學歷的家庭,國一時他因腳傷休學,養病期間跟著父親學做2年生意,18歲才從國中畢業,國中、高職就讀夜間部補校,最高學歷是台北商專二專日間部。讀二專時,電腦剛起步,他上補習班學程式語言,在花店打工幫忙寫進銷存系統,結果被客人挖角到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當倉儲管理。邱光隆也想出國留學,考了托福600多分,上留學中心申請學校,「他們跟我說申請的是春季班,可以利用這個冬天找份工作,對未來有幫助。」於是他應徵上光泉行銷幹部,沒想到人生從此轉了個彎。「全世界沒有任何一件事,可以像零售業這麼快就能看到效果。」邱光隆眼神發亮地說,「今天只要把東西放到店裡去,下一秒有客人進來,就可以知道賣得好不好。」每天的實驗和嘗試,令他著迷不已。他在光泉任職6年後,轉任萬客隆採購經理,接著又到大潤發,一路從處長、店長升任到副總。邱光隆回憶2004年時,全台連鎖超市大約200多間,「有一天,我想買一瓶醬油,但家裡附近沒超市,我到便利商店一看,那瓶300ml的醬油售價,跟量販店一瓶1.6公升的一模一樣,我就覺得『怎麼這麼貴?』」他把「又便宜又近的市場空洞」的想法告訴大潤發亞洲區總裁,但未獲回應。三商行董事長陳翔立(右)熱情邀約邱光隆加入三商,在2006年8月創立美廉社。(圖/報系資料照)不過,在一次的聚會中,邱光隆和小他一歲的三商集團董事長陳翔立一拍即合。三商企業由陳河東與二名友人於1965年所創,從出口、百貨跨足餐飲,成軍迄今店數達1,300家、員工逾2萬人,陳河東四子均進入集團,陳翔立為長子,負責母公司三商投控。「你知道ALDI?」陳翔立聊起德國廉價超市龍頭奧樂齊,「那是一間硬折扣店,就是價格壓很低,所以沒有折扣。」邱光隆當然知道。陳翔立想在台灣複製ALDI商業模式,他三顧茅廬,請邱光隆加入三商,盛情難卻下,邱光隆2006年4月加入「三商家購」,負責打造台版ALDI「美廉社」。起步時,公司僅6人,邱光隆身兼採購、營運和店長,同年8月第一間美廉社在新北市蘆洲區長安街開幕。「選在蘆洲區,是因為這邊不僅有人流,旁邊還有競爭(惠康、全聯、傳統小量販店及住宅區)對手,這樣我才可以學習。」當時最困難的就是找不到供應商,「我就只有一家店,供應商根本就不太想跟你合作,我們只能盡力找或用現金去買。」邱光隆無奈地說,「我記得當時只有500個品項,就開店了。為了省成本,商品進貨後,就箱子打開直接賣,完全沒有陳列。」「平均一間超市大概6、7千、小型量販店有1、2萬件商品,當時我店裡只有500個品項,連十分之一都不到,因此很多婆媽抱怨『你怎麼不賣那個?你醬油怎麼不是這個牌子?價格怎麼這樣?』」邱光隆不但仔細聽,還跟蹤客戶離開店後又去哪又買啥,美廉社因此賣起散米。美廉社過去為了省成本,在商品進貨後直接打開賣,且至今還有賣散米,是目前市場上連鎖超商或超市都沒有的商品。(圖/報系資料照)因為店面小,美廉社每個品項不放多,「顧客說為什麼沒有氣泡水,我就新增但不會賣3款氣泡水。」「我們賣愛之味麵筋,有人問說為什麼不賣佛祖牌,因為店裡附近有廟,加上更便宜,我才發現原來有這樣的市場需求,所以再加1個地區性品牌。」第一間店開幕3個月後,邱光隆馬不停蹄地在板橋、土城開店,第一家店則難逃收店的命運。「儘管品項拉到一千多個,仍比競爭對手少,且對手就在附近,沒法贏過,加上店租太高,第二年長安店就收起來,改在對面巷弄另開2間店。」邱光隆抱著「測驗為主,不行就關掉」心態,摸索出巷弄客戶需要的消費品項和品牌,並「抓出美廉社專屬商圈半徑大約250公尺,真的被我開對了。」誰也沒想過,他就這樣一間一間開,一年10間、兩年50間、三年120間,如今800多間,美廉社母公司「三商家購」兩年前還掛牌上市。三商家購於2018年興櫃,並在2021年成功掛牌上市。(圖/報系資料照)
巷弄王者美廉社2/全聯、四大超商集體夾殺如何生存?總座曝:「2大方式」使6年轉虧為盈
台灣零售業競爭日益激烈,市場版圖更是持續變動,超市龍頭全聯前年以115億元併購大潤發,統一集團也跟進,豪砸290億元吃下家樂福,面對競爭對手壯大和夾擊下,美廉社2023年仍交出140億元創新高營收。「為什麼美廉社不會倒?」就連PTT都在議論。CTWANT記者實際走訪多間雙北市美廉社,門市多在巷弄內,店門「樸素」,門口多堆放啤酒箱、貨箱,店內裝潢十分簡單,U型狹窄通道兩側放置活動式層架,每層商品滿載,入口處多有一層架,全放優惠即期品,消費者可以5折不到的價格買到零食、飲料。同時,CTWANT記者也詢問當時在店內的許小姐為什麼選擇美廉社?她表示,「我家附近只有便利商店和美廉社,以價格來說,美廉社真的便宜不少。」她認為深耕巷弄的美廉社,可以吸引不少只能去超商的客人。究竟美廉社如何辦到「超商的距離、超市的價格」?三商家購總經理邱光隆接受CTWANT記者專訪時給出答案,「自有品牌」和「進口品牌」。「第一年開到10間分店時,我就開始發展自有品牌,開發衛生紙、米、油、鹽等民生必需品。」邱光隆說,透過與產品代工廠合作,推出自有品牌降低成本,「自有品牌裡,心樸鮮乳是賣最好的,分成1公升、2分之1加侖,而且不到150元,打敗其他鮮奶大牌。」邱光隆積極發展自有品牌,其中,「心樸鮮乳」更打敗其他牛奶大牌。(圖/翻攝自心樸市集臉書、黃威彬攝)再來,「有250間分店的時候,我們開始進口酒類,透過平行輸入貨品(Parallel Import,俗稱水貨),砍掉很多中間費用。」邱光隆舉例,「像威士忌、葡萄酒,比起品牌,有些消費者更在意新鮮感,會衝動買來喝喝看,我記得那時進了2,000多箱的酒,每一間店放10箱,結果不到一週全部賣光。」美廉社引進日本、德國、比利時、荷蘭,甚至立陶宛等酒類,做出差異化。美廉社在2006年開出第一間店,開業六年後轉虧為盈,2018年營收119.88億元,正式破百億,母公司三商家購登錄興櫃,前景一片大好,豈料2019年竟重重摔了一跤。「為了數位轉型,我們導入全新的ERP(企業資源規劃系統),沒想到5月一上線就是惡夢的開始。」每間門市仰賴的結帳、進貨、庫存、配送等系統大亂,「我們無法即時看到數據,完全是一個『全盲』狀態。」邱光隆回憶說,「只能跟人員說提供服務就好,關於數據的東西都不要管。」在進銷貨系統大亂下,美廉社急推「友善回饋店」機制,將每月門市計畫性下架的商品,以最低3折促銷價販售。直到同年10月,新上任的IT主管到職以後,才撥雲見日。這一場數位危機,光是2019上半年營業費用就增加近9千萬,加上業外損失1千多萬,稅後淨利大減逾七成,更傷的是,三商家購展店計畫減半,雖然第700間門市開幕,不過原訂年底興櫃轉上市的計畫也延後。這一跤,也讓邱光隆明白團隊溝通的重要性,強化內部跨部門的交流,系統問題。所幸,ERP問題2020年第一季順利解決,美廉社營運重回正軌,2020營收132.23億元續創新高,年增9.25%。「零售業是一個好玩的產業,因為市場永遠都在變動。」邱光隆笑說,疫情打亂每個人的生活、改變消費模式,美廉社跟著調整商品結構,也與外送平台合作,「說真的,疫情帶來很好也很壞的事情。」2021年大家不敢出遠門,流行自煮,「我們店很小,很多東西一搶就沒了,有時一下子湧入太多人,太擠。」2021年營收139.86億元,再創新高,同年11月三商家購上市。「2022年遇到新問題,一是很多人確診隔離,店內人手一直不足,再者,前一年大家柴米油鹽醬醋茶不斷地買,結果貨囤太多沒人買,賣不出去。」尤其疫情解封後,大家外出聚餐,更沒人上門。邱光隆有苦難言,「(上市後)所有東西都要攤在陽光底下,我真的壓力很大。」所以2022年,美廉社緊急調整商品結構,「把很多品項出清下架,讓貨架稍微空一點,好隨時加入新品項。」邱光隆苦笑地說,「很多消費者說『哇,這些出清真的很便宜』,對我來說,就像割肉流血那樣痛,比2019年轉換系統時還痛。」儘管邱光隆「心痛」,但他也從產品調整中發現,「酒和寵物」可提高營收,2023年美廉社加大酒和寵物品項的銷售,根據三商家購公布的財報顯示,2023年合併營收為140.42億元,營業毛利為36.4億元,營收雖比去年衰退1億8千萬元,毛利卻反增超過8,200萬元,營業淨利1.21億元,稅後盈餘為1.01億元,每股盈餘(EPS)為1.5元。進口酒類不僅增加來客數,也提高毛利率,更加強店內差異化。(圖/翻攝自美廉社臉書)回顧2018年底興櫃,2021年上市至今走過5個年頭,從2019年稅後純益0.42億元、EPS為0.70元,到2023年稅後純益1.01億元,EPS為1.50元,稅後純益5年成長140%,EPS成長114%,邱光隆提到,「獲利提升主因品類調整,銷售咖啡門市數擴增,並開始提供跨店寄杯服務,包裹寄取、外送平台等延伸性服務加入。」今年,邱光隆立馬將酒類專屬貨架「巷口酒窖」,導入美廉社門市,2024年預計將有120家導入;有設置寵物品項的店家,也將由原本至多1座貨架增為8座貨架,「我們有自己進口價格超低的貓砂,這4年大概成長10倍。」商品才剛調整好,邱光隆仍難擺脫缺工問題。為此,邱光隆宣布3月調整薪資,包含門市員工漲幅7%、副店長8%、店長最高9%,還要同步拓展加盟店,包含委託及特許,輔導直營店轉加盟店,「加盟主可以更容易找到人力,像是家人、朋友等等,能解決缺工問題,今年目標加盟門市展店100家。」這位巷弄超商霸主胸有成竹地說。
黃色小鴨吸140億商機 高雄夜市業績漲5成
高雄燈會展出2隻黃色小鴨,展期25日落幕,吸引逾900萬人朝聖,促進140億元觀光產值,其中春節連假人潮最為踴躍,帶動夜市、觀光工廠業績成長近5成,百貨公司也受惠,而市府串聯多元合作店家推出的鴨鴨美食及商品也熱銷,創造驚人小鴨經濟。高市府經發局指出,黃色小鴨帶動高雄各地商機,包括愛河灣周遭的商圈、夜市皆受惠,用餐時段高朋滿座。市府串聯多元的合作店家,包含餐飲、餐酒、百貨與觀光工廠推出鴨鴨造型或黃色主題商品,業者紛展現創意,跟進推出創意商品引起搶購風潮。此外,臨近燈會展區愛河灣的漢神百貨來客數更是比往年大幅成長。六合夜市主委莊其章表示,黃色小鴨展出之後,夜市人流明顯提升,過年期間更是明顯,業績比起去年同檔期成長近5成,很多遊客為了看小鴨遠道而來,再到六合夜市吃晚餐、宵夜。鹽埕在地知名小吃鴨肉珍負責人吳錦菊表示,自1月底小鴨重返高雄後明顯感覺來店消費的觀光客比在地人多上許多,尖峰時段來店用餐至少都需要排隊1小時以上,只好立刻增加人手支援。莎士比亞烘焙坊特別推出的「一嗶鴨鴨蛋糕」上架即秒殺,情人節加碼推出粉紅色的眼神愛意款,銷售業績成長超過3成。黃色小鴨也帶動郊區的觀光工廠業績與來客數。高雄市觀光工廠發展協會理事長陳秀卿指出,以台灣滷味博物館為例,活動期間業績銷售成長5成、來客數增加3成。宏裕行花枝丸館表示,小鴨熱潮加上連假,親子團遊客增加,與去年相比營業額也成長3成左右。黃色小鴨展期近1個月,前天歡送趴,現場擠爆10萬遊客向小鴨說掰掰,不少小朋友流下不捨淚水與小鴨道別。此次閉幕演出、就讀中正國小五年級的陳同學說,10年前媽媽帶她來和小鴨合照,10年後很開心有機會參與小鴨的閉幕典禮表演,希望小鴨有機會能再回來;更有香港的旅客特地來高雄追鴨,大讚高雄的城市行銷做得很棒。
全台14家金控元月賺近540億 大摩:受惠新台幣重貶+股債資本利得
全台14家金控周四(15日)公布2024年元月財報,整體金控1月單月獲利合賺539億元,年增率達129.58%。其中富邦金稅後純益、每股盈餘穩居雙冠王,國泰金稅後純益年增逾4倍,14家金控中只有新光金(2888)唯一虧損。大摩對此表示,主要受益於外匯和資本利得、費用收入增加影響。大摩表示,全台14家金控2024年元月獲利合計539.15億元,主要得益於外匯和資本利得、費用收入增加影響。因美元升值,壽險業海外大筆美元資產,因此匯兌壓力大幅減輕。加上去年同期適逢農曆春節,比較基期較低,以及新台幣元月重貶,帶動壽險型金控匯兌利益增加,以及股債實現資本利得。從營收來看,依序是富邦金、國泰金跟中信金,金額分別是140億元、94億元及88億元。每股盈餘只有富邦金率先突破1元,國泰金0.65元位居第二,中信金則以0.45元排第三名。第四五名以兆豐金、元大金以41.89億元及28.3億元拿下,每股盈餘0.3元及0.22元維持名次不變。從年成長來看,國泰金成長4.4倍奪冠,其次是開發金的3.43倍,中信金以2.5倍排第三名,主要都受惠旗下壽險業務;中信金以銀行為主體,但仍有台灣人壽。證券市場交易熱絡,也帶證券型金控如元大金亦有2倍獲利成長。官股金控以華南金的35%成長率較好,兆豐金去年表現好,因此今年元月僅成長了2.7%,玉山金亦只成長近3%,但是還是創歷史新高,14家金控不論成長幅度,通通有改善。新光金依舊是唯一出現虧損的金控,單月虧損22億元,較去年元月虧38億元收斂。公司解釋,提存外匯價格準備金加上新契約銷售年增七成,導致成本增加是虧損主要原因,但也有賣台股實現資本利得賺了數十億元美化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