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億
」 台電 電價 調漲 經濟部 虧損時論廣場/電價漲不停 通膨壓垮人民
經濟部電價審議委員會決定,自10月16日起調漲電價,民生電價凍漲,產業電價平均調漲幅度12.5%、最高上漲14%,引發國人對通膨再起的憂慮。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1日表示,已指示經濟部與台電在尊重審議委員會的前提下再做細部了解,並與產業界溝通。莫非是暗示電價調漲還有轉圜的空間?同一時間,颱風山陀兒來勢洶洶,據北農報價,蔬果已全面漲價,每公斤平均批發價為63.8元,創5年新高,1顆高麗菜飆到480元,消費者大喊吃不消,若颱風後續造成產地災損,菜價恐怕還會再走高;如今又有電價調漲的因素,可能更進一步帶動電價上揚,讓民眾惴惴不安。儘管商總理事長許舒博呼籲,餐飲小店家、小商店等「不要漲價」,不然會造成通貨膨脹,但這種要求並不合理,畢竟就算小攤商這波電價沒有調漲,但他們也會遭到上游原材料上漲的波及,小本經營又不是在做功德,怎麼能夠不反映成本呢?為彌補台電的虧損,經濟部除了連續調漲電價之外,還持續撥款補助。但從台電提供的數據來看,這兩個措施似乎都沒什麼用。近3年來國內工業電價經歷4波調升,平均工業電價由2021年平均每度2.58元一路調升至4.29元,累計漲幅為66%,用電大戶漲幅更驚人。此外,民進黨政府連年編列預算撥補台電,2022年台電通過增資1500億元、2023年《疫後條例》撥補台電500億元、稅收超徵撥補台電1000億元,目前行政院仍有2千億元撥補台電預算在立法院進行審查。其中,第1筆1千億元是今年的追加預算,目的是讓台電能夠在今年度損益兩平。原本賴政府是計畫如果這筆預算過關,10月就不調漲電價了,不過,顯然經濟部已經等不及了,預算還未審議,電價先漲了再說;第2筆1千億元的撥補則是要用來打銷台電的累計虧損。台電累計虧損至2023年12月底為3826億元,但到今年7月則已高達4348億元,短短半年又增加逾500億元。台電的虧損就像是個無底洞,撥補款陸續到位再加上一直猛漲的電價也無法有效改善財務,台電難道不知道,虧損問題顯然不是靠補破網式的補助再加上年年漲電價就能解決的?!為什麼一直靜默不語,放任不懂電力的高層胡作非為、拖垮台電和台灣?台電問題的嚴重程度顯然遠遠超過賴政府高層的認知與想像,出身產業界的經濟部長郭智輝當然深知業界的焦慮,學有專長的政府相關專家和顧問們多多少少也應該聽聞台灣電力與能源政策對產業發展與民生造成的難題甚至困境,為什麼沒有人能夠放下對個人官位、利益與顏面的矜持,勇敢地告訴總統賴清德、閣揆卓榮泰,台灣的電力能源政策必須改變!經濟部老是洗腦民眾台灣電價很低廉,言下之意,漲價有理。然而,先不論如今台灣的電價是否還是數一數二的便宜,須知電價攸關民生與產業成本,長期維持平穩才能令人民安心生活、讓產業放心經營。近3年來,產業電價調漲近7成、民生電價也漲了近4成,這已構成重大不確定因素,加上淹水地震等各種天災,人民的生活愈來愈辛苦,再這樣下去,台灣真的會走到山窮水盡,到時人民恐怕也要揭竿而起了!(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入不敷出!OpenAI持續「燒錢」 今年預計仍虧損50億美元
聊天機器人ChatGPT開發商OpenAI預期2024年營收達37億美元,但全年仍將虧損50億美元。需錢孔急的OpenAI正尋求更多外部投資人注資,表示聊天機器人已為公司賺進數十億美元,在此同時,OpenAI也持續燒錢。根據OpenAI的財務文件顯示,該公司8月營收達3億美元,較2023年初暴增1,700%。OpenAI預期今年營收上看37億美元,2025年預料將躥升至116億美元。儘管如此,在OpenAI支付與服務營運相關的成本,以及員工薪資和辦公室租金等其他支出後,預計今年大約虧損50億美元。這些數字還不包含支付給員工的股票薪酬,和其他巨額支出。正在進行新一輪募資的OpenAI向潛在投資人提供這份財務文件,盼能獲得投資人金援。這輪募資可能帶來70億美元資金活水,讓OpenAI的估值達到1500億美元,將成為估值最高的私人科技公司之一。媒體先前報導,OpenAI有意改變組織架構,轉型為營利公司。本輪募資最快將在近日結束,對OpenAI而言正值關鍵時刻,該公司持續高速成長,但近幾個月也流失不少重要高階主管和研究員,其中包括技術長穆拉提(Mira Murati)。這份文件讓投資人得以一窺OpenAI的財務績效,以及該公司如何向投資人介紹自己,不過並未清楚解釋虧損的規模。募資文件亦暗示,OpenAI未來一年可能得持續募資,因為隨著使用產品的用戶增加,費用也同步上升。根據內情人士表示,這輪募資的投資人以Thrive Capital為首,OpenAI正與微軟、蘋果、輝達和對沖基金老虎全球(Tiger Global)洽談。不過媒體披露,蘋果退出本次融資談判。另外,媒體報導OpenAI董事會可能給予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7%的股權,但遭到奧特曼本人否認。若此事成真,奧特曼的身價將突破100億美元,躋身億萬富豪階級。
總預算編列撥補千億給台電 明年電價可望凍漲!
明年電價有機會全凍漲!日前政府編列明年總預算主動再撥1000億給台電,是近3年第4次撥補超過千億。據了解,只要燃料價格沒有大幅回升,補助到位後,2025年台電將可不虧損還小賺,全年兩次電價調整能維持凍漲。對此經濟部認為有這個機會,前提就是沒有中東地緣衝突影響燃料等變數。政府3年內增資、補貼給台電已達4000億,包括疫後特別預算500億,增資兩次各1500億、1000億,以及9月立法院會期要審議的歲計賸餘分配千億案。加計這次行政院明年總預算主動編列的補助,合計超過千億元以上就有4筆,累積超過5000億歲收彌補台電財務黑洞。在未加計今年10月電價調整,近3年電價已漲了3次,漲幅逾3成,目前平均電價每度3.45元。今年夏天,已有許多民眾表示,收到電費單「有感」電費變貴,不管是自宅用電、公共電費分攤,金額都有明顯增加。不過台電這幾年當「消波塊」,電價其實未漲足,目前累虧高達3826億。明年政院預算再主動給千億,目的是要幫忙打虧,但這筆錢仍得先編到台電收入去,按法規當年度結算有盈餘,才能拿去打虧。如此台電明年度一開始就有千億進帳,加上3次電價調漲後賣電所得,初步結算財務,預估明年4月、10月都可不漲電價,也可能轉虧為盈。主要是目前油價、天然氣價、煤價都比去年高點來得低,如果明年能維持此價位,政府再補貼千億進來,不漲電價也不會虧。對此經濟部認為,明年油價已看80美元以下,連帶氣價會走跌,燃料成本壓力減輕下,如果2025總預算給台電的千億到位,確實明年有機會兩次電價都不調漲。不僅能損益兩平,還有機會小賺去打累虧。不過明年台電如果小賺,是否都拿去打虧,還是提存到電價穩定準備基金(平抑下次電價漲幅),經濟部說這個還未定。但是即使燃料成本沒有大幅回升,明年核三正式停機,便宜的核電沒了,較貴的離岸風電等採購量上升,綠電購電成本會增加。如果上升太多,還是可能吃掉補助後的盈餘,造成虧損,這是明年電價凍漲的變數。依據電價調整機制,台電可拿合理利潤3%到5%,有累積虧損待彌補期間,能拿5%全數補虧。台電認為,這部分需要經濟部同意不受上限限制,賺多少全都拿去補虧,否則3826億不知何時補得完。
台灣人「單日」被詐騙5.6億元 這縣市最慘財損1.6億
內政部為提升民眾的防詐意識,定期在官網與警政署「165全民防騙網」發布「打詐儀錶板」。日前就有網友發現,最新數據顯示,僅9月3日當天,全台被詐騙金額高達5.6億元,相當驚人。 9月3日當天全台被詐騙金額高達5.6億元。(圖/翻攝自警政署165全民防騙網)根據「打詐儀錶板」4日早上10時的最新更新,9月3日全台受理詐騙案件達630件,總財損金額為5億6035萬元。而當天詐騙案件和財損最多的地區前五名為台北市65件、損失1.6億元;新北市109件、1.1億元;高雄市83件、5255萬元;台中市86件、3909萬元;新竹縣17件、3013萬元。台北市當天財損1.6億元。(圖/翻攝自警政署165全民防騙網)從數據可以看到,查獲詐騙集團最多的縣市為台北市47件、415人,而查扣不法所得最多的則是新北市9億4005萬;最常見的詐騙手法前五名分別是假投資詐騙、網購詐騙、假買家騙賣家、假交友投資詐騙、以及騙取金融帳戶;7月份投資詐騙案件網路廣告來源,有68.4%是臉書、29.5%是IG。今年7月全台詐騙損失達110億1172萬元。(圖/翻攝自警政署165全民防騙網)今年7月全台詐騙損失達110億1172萬元,較6月增加7億1339萬元,總受理案件數達1萬9443件,比6月多出506件;而在打詐行動中,警方7月共查獲131件、1123名涉案人員,較6月多11件、161人;同時查扣不法所得達14億5680萬元,較6月增加9億4287萬元,並成功阻攔12億7917萬元的詐騙款項。警方7月共查獲131件、1123名涉案人員。(圖/翻攝自警政署165全民防騙網)有網友發現「打詐儀錶板」後,在PTT上以「昨天一天全台被詐騙5億?」為題發文,「現在每天都會公布前日全台遭詐騙財損金額,一看不得了,9月3日單日破5億5千萬了!去年統計全台整年遭詐騙財損金額是88億,按照這個速度,今年每個月破100億是基本,就看今年看能不能破1500億,台灣人真的很有錢啊」。貼文曝光後,不少網友也紛紛留言表示,「這是有紀錄的,很多被騙不敢講出來的」、「我知道你還有錢」、「別怕,賴神已經規劃4.8倍預算要強力打詐」、「有在分析還不錯啊,只是要如何防範嚇阻」、「一天就有5億的產值,真是經濟奇蹟啊」。據了解,刑事警察局自去年6月28日至今年6月30日止,共移請網路廣告平台業者下架逾13萬則投資詐騙廣告,其中113年第二季,通報Meta下架投資詐騙廣告4萬6517則、通報Google下架投資詐騙廣告1466則。然而曾遭警方通報下架之相似內容投資詐騙廣告仍持續出現。刑事警察局表示,詐騙集團透過網路廣告平台大量投放投資詐騙廣告,讓國內民眾混淆誤認,更讓政商、財經各界遭冒名之人士不堪其擾,多次公開聲明並未開設任何LINE投資群組,提醒民眾切勿上當受騙。刑事警察局說明,常見的詐騙廣告內文關鍵字如「AI妖股」、「最強黑馬股」、「飆股特別通知」、「免費贈書或公益送書」、「限時免費領取千萬不要錯過」以及宣稱「公開唯一官方LINE帳號」等,請民眾提高警覺,切勿輕信。刑事局呼籲提醒民眾,投資應透過合法管道賺取合理利潤,切勿輕信網路廣告所推薦之金融投資資訊,建議民眾可透過粉絲專頁的追蹤數、按讚數或資訊透明度的「建立日期」及「更名紀錄」作為判斷真、假帳號之參考依據;切勿相信網友推薦獲利率顯不合理之投資管道,舉凡標榜加入投資老師LINE帳號(群組)或點擊連結獲得飆股資訊等廣告,就是詐騙;如有疑問,可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查詢求證。
台電連年虧損…經濟部長稱不支持以公務預算補貼 電費恐再調漲
AI技術發展迅速,未來產業用電量勢必大增。圖為2024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來自36個國家與地區,約1500家科技廠商參展,聚焦在AI技術,吸引民眾參觀。(圖/中國時報趙雙傑攝)政府近幾年對台電財務撥補狀況能源結構扭曲,台電連年虧損,經濟部長郭智輝5日稱,未來不支持政府以公務預算補貼台電,成為第一位表態反對補助的經長。面對發電成本攀升,經濟部表示,現行農漁、社福、學校、軌道等電價吸收,應回歸各部會編列預算處理,民生用電則盡量維持現行費率,由工商業用電大戶多負擔。但學者認為,漲工商業電價,勢必會轉嫁至終端產品,推升物價,影響產業競爭力。捨棄核電不用 1年支出多花1200億元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訝異說,郭智輝是不是沒有搞清楚狀況?但他佩服郭不要補貼的勇氣。梁啟源感嘆:「躁進的能源政策不改,明年漲電價壓力更不得了!」核三2部機組分別在今、明年停機,每度1.09元便宜電力不見,而台電外購離岸風電每度要7元、光電是5元,燃氣發電是3.06元。3座核電廠不用,綠電燃氣各替代一半,就等於電價1年多1200億元支出,電價必漲。企業界出身的郭智輝昨到立院經濟委員會進行上任來首場業務報告,國民黨立委張嘉郡、楊瓊瓔都關心,政府近年累計撥補4001億元,但台電仍大虧,財務黑洞如何解決?楊瓊瓔進一步質問,如果台電繼續虧損,還要用公務預算支持嗎?近年撥補4001億元 台電財務要靠自己郭智輝明確回應:「個人不支持這樣補助方式。」他也否定楊「有政府,台電不會倒」的說法,強調經營一個企業,就不能有虧損。楊瓊瓔問,那麼台電財務該怎麼辦?郭表示,要靠台電自己努力,另外國家如要補助給弱勢團體與民眾,是屬於國家社會福利,不屬於電費負擔。郭智輝會後說明,台電一定要如實反映電價成本。但他會主張民生、小店家電價努力維持穩定,剩下的成本由用電大戶反映。他直言,「畢竟用電大戶與用電小戶如果電價一樣,公平嗎?」經濟部說明,未來如果不由政府補助,現行給農漁業、學校、社福、軌道等電費未漲足的補貼,要回歸各部會預算編列,不是由台電吸收。再來,民生、小商家電價需有一定保障,所以剩下再從用電大戶反映成本。值得注意的是,電價連3年調漲,累積漲幅超過3成,但這已是政府4度補助壓低的結果。累計2023年給予台電增資1500億、疫後特別預算撥補500億,2024年又增資1001億,政院今年又以歲計賸餘補助千億,目前正送立院審議中,總計撥補台電4001億元。可是去年台電仍累虧3820億元,算到今年前4個月,淨損高達4399億元。今年4月電價原本要調漲35%以上,最後平均調11%,今年如果沒有政府撥補千億,以及中油吸收,恐再漲24%,漲幅驚人!台電表示,倘若發電成本還是高,售價自然得往上抬。政府若不撥補,高漲的發電成本又只能由工商用電大戶負擔,就看業界能否承受。且須考慮物價穩定、產業競爭力、節約用電等多面向問題,但尊重政府決定。學者憂電費轉嫁 推升物價影響競爭力梁啟源說,今年台電原預估虧2124億元,4月電價只漲11%,換言之,還有逾20%沒調,要是政府不補助,這些都要漲。梁啟源分析,即使如郭所說,只漲工商大戶,可是成本增幅全壓在他們上面,漲幅一定更高,勢將衝擊兩個部分,一是在商品上轉嫁,推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衝擊民生,一個是影響產業出口競爭力。
需求大爆發!專家預測減肥藥2030年銷售額可達1500億美元
隨著供應量增加和需求爆發,減肥藥市場正快速升溫。專家預測,全球減肥藥的年銷售額將在2030年代初期躍升至1500億美元,遠超去年預測的1000億美元。丹麥藥廠諾和諾德(Novo Nordisk)和美國藥廠禮來(Eli Lilly)的新型減肥藥引發市場熱潮,更多藥廠也隨之加入競爭,進一步推動市場供應量。美國醫療產業顧問公司愛昆緯(IQVIA)資深研究總監柯連洛克(Michael Kleinrock)表示,減肥藥足以吸引數百萬人,儘管大多數保險不給付新型減肥藥物,但越來越多人願意自掏腰包購買。根據IQVIA最新公布的五年展望,2023年全球減肥藥物支出總額為240億美元,預計2028年將達到1310億美元,年增率高達13%。如果保險給付範圍與現今不變,2028年的全球減肥藥物支出估計為390億至740億美元。柯連洛克表示,市場規模的增長取決於三大面向,一是患者服用藥物的時間、二是藥物能否用於治療其他疾病,三是藥廠開發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銷售模式。儘管供應仍受到限制,但諾和諾德的Wegovy和禮來的Zepbound的產量正在逐步增加。路透社報導分析,部分注射減肥藥物有助避免心臟病和中風,或用於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等慢性病,保險公司因此更有可能給付減肥藥物的費用。目前全球有近10億人肥胖,其中1億人在美國。新型減肥藥物在美國的定價每月超過1000美元,使禮來和Novo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今年至今禮來股價上漲36%,而Novo股價也上漲33%。此外,超過80種實驗性肥胖藥物已進入人體測試階段,其中許多模仿一種名為GLP-1的腸道激素的藥物,如Wegovy和Zepbound。這些藥物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針對另一種名為GIP的化合物聯合使用。安進公司(Amgen)預計將於今年稍後獲得中期試驗結果。隨著新廠商進入市場,將會出現價格競爭,但銷售增加足以抵銷價格下降造成的損失。
負債達13兆465億元!勞保基金若不改革 恐在2028年破產
勞保8年未改,負債遽增!蔡英文總統8年前召開年金改革委員會,稱年金改革「現在不做,馬上就會後悔」,但8年過去軍公教也啟動改革,攸關千萬勞工的勞保改革卻遲遲未啟動。依最近一次精算報告指出,若不改革勞保基金恐在2028年破產,剛好是準總統賴清德這一任期的最後一年,也代表勞保年改為本屆勞動部不得不面對的議題。依勞保局最近一次精算指出,截至2023年底,勞保基金精算負債達13兆465億元、潛藏負債也達12兆872億元,最近一次精算報告更指出,若不改革勞保基金會在2028年破產。相較於軍公教年金改革的大刀闊斧,勞保改革的困難點在於截至2023年年底,每人平均僅領取1萬8824元,若要再減領勢必得要面臨弱勢勞工難以生活的困境,而若要提高保費收入,負擔比率最大的雇主勢必率先反對,加上我國勞保法定退休年齡將逐年調整至65歲,與主要各國相當,再延退也有其困難性。台灣勞工陣線祕書長孫友聯說,近年受惠於股市大好、投資績效頗佳,加上政府撥補、基本工資提高,使得勞保基金近期餘額達近1兆元,但充其量也僅能延後破產2年至4年,呼籲仍要趁這段時間及早面對,否則破產後勢必成為社會的災難。為了延後勞保破產危機,政府2024年編列1200億元公務預算挹注勞保基金,近年共已編列2670億元預算,淡江大學保險系副教授郝充仁預估,依目前政府財政情況,估計每年撥補1500億元應該是極限,但隨著收支逆差逐年擴大,如再遇到金融市場不穩定、財政困窘等情況,屆時恐怕就是改革的時間點。
批黃國昌不懂市政當財團打手 民進黨:出來辯論
民進黨發言人吳崢、立委林淑芬、新北市議員顏蔚慈8日開記者會指出,民眾黨立委黃國昌近日頻頻與新北市長侯友宜合體,被質疑是為了佈局2026新北市長選舉,黃還聲稱蘆洲都市計畫卡在中央,是根本不了解地方狀況搞烏龍,對新北市政一知半解,要求黃國昌出來面對,不要對新北市政胡言亂語、亂噴政治口水,跟蘆洲市民作對。「如果黃國昌立委不知道蘆洲市民的需求,就請不要亂噴政治口水。」顏蔚慈表示,針對新北市府所推出的蘆洲都市計劃問題重重、程序不正義,不符合在地需求,也未兼顧三重果菜市場及力行市場攤商搬遷權益;在2015年,三重果菜市場即規劃現地重建,在2019年在蘆洲地方說明會時,皆未提及三重果菜市場要搬入蘆洲,但2020年市府的都委會,農業局突然冒出「配合立體化政策,規劃在公園及機場用地,設置批發市場」,黃國昌不敢對新北市府提出任何程序不正義的質疑,如何對得起三重及力行市場的攤商。林淑芬酸說,感謝黃國昌無知的大放厥詞,說中央卡蘆洲發展,才能讓其中的不公不義被看見。當初,2016年新北市政府提出變更三重都市計畫,是三重果菜市場「原地重建」,中央內政部也迅速審查完竣。而2019年8月蘆洲都市計畫的超高壓變電所,經蘆洲人爭取後改成公園預定地。沒想到這塊公園預定地,在2020年竟被新北市突襲改為批發市場用地,且侯友宜僅以「茶會」說明,因此她也在茶會中當面抗議、要求補辦公展讓蘆洲人知道公園預定地變成批發市場,並且要有交通配套措施。林淑芬說,三重果菜市場移到蘆洲,原用地將全部成為商業區,而都更案擁有最大土地所有權的新北市府,卻將主導權交由利百代這間公司主導,且這塊地的容積率高達660%,以市價一坪80萬來計算總樓地板價值,市值超過1500億。她痛批,「揭弊專家」黃國昌,為了建商1500億以上的利益大力推一把,要蘆洲人犧牲公園變成批發市場,黃國昌踐踏蘆洲人陷於交通塞車的夢靨中,事後被發現罵了還無辜裝說「不知道」,這就是以專業自稱的黃國昌嗎?吳崢說,黃國昌無知、瞎扯,竟還大言不慚稱林淑芬不知基層心聲。事實上,林淑芬從1998年開始擔任蘆洲在地民代,更從頭到尾關注蘆洲都市計畫,2019年級開始辦理說明會、多次發文地方中央政府、參與審查,甚至參與侯友宜地方茶會,整個都計黃國昌一次都沒參與,只關心蘆洲一個月,就對侯友宜照單全說,犧牲蘆洲人。「質疑別人很大聲,自己亂講完就消失。」吳崢說,黃國昌過去多次找人公開辯論,藍營韓國瑜、趙少康、洪秀柱以及民眾黨吳欣盈都成為黃國昌叫陣的對象,但近期無論面對王義川、沈伯洋的挑戰都龜縮不敢面對,這次面對林淑芬的公開辯論戰帖,再次顧左右而言他。誠摯邀請黃國昌,就蘆洲都市計劃案與三重果菜市場搬遷與林淑芬公開辯論,不要因為不了解地方市政被戳破就神隱怯戰。對此,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表示,新北市府因應捷運蘆洲線通車,辦理「變更大漢溪北都市計(蘆洲地區)蘆洲南北側農業區專案通盤檢討」案,於審議過程中考量未來捷運三環六線網絡下,三蘆地區空間整體發展佈局,因現行三重果菜市場現址周遭皆為已發展密集住宅使用,市府透過蘆洲南北側農業區整體開發之契機並結合三重果菜市場現址之都市更新,集中劃設1處「批發市場用地」,並配合三重果菜市場搬遷及銀河灣計畫推動。目前於內政部都委會審議程序,刻配合該部地政司審議公益性及必要性評估報告程序中,新北市府並針對委員會所提意見及地方民眾疑慮,進行說明及充分溝通,將與中央展現最大合作共識,創造民眾最大之效益。
廣東梅大高速公路「路面塌陷」36死、30傷! 通車不到10年…營運方涉多起訴訟
大陸廣東梅州大埔縣委員會宣傳部1日指出,當天凌晨2時10分許,梅大高速往福建方向K11+900m附近發生高速公路路面塌陷事故。至2日早上5時30分,已至少有23輛轎車陷落、36人死亡、30人受傷,所幸傷患均無生命危險。據悉,這條高速公路的事故路段通車至今不到10年,且營運管理方還涉及多起合約訴訟案件。綜合《界面新聞》、《央視新聞》的報導,截至5月1日15時,經現場核查,事故共造成23輛轎車陷落,確認死亡人數36人,另30人正在醫院全力救治,暫無生命危險。事故發生後,廣東省成立事故救援現場指揮部,公安、緊急、消防、衛健、交通、礦場救護隊等投入約500多人參與現場救援。專家和相關部門正調查塌方的具體原因,初步推測可能與地質結構、雨水侵蝕、施工品質等多個因素有關。對此,1名從事結構和岩土的陳姓工程師向《界面新聞》分析,從現有的照片來看,事故路段處於山體邊坡的位置,道路下方路基是採用填方的方式處理,相鄰段做了簡要的護坡,但看不到重力式擋土牆、土釘、錨桿、抗滑樁之類的擋土和支撐結構。工程師補充,「從照片來看,該段高速公路應該屬於土石流地段。其實越來越多山區高速公路會採用高架橋的形式,本質上規避掉土石流地段路基的問題。不過這個路段可能是受制於當初的建造成本,還是採用邊坡填方路基。然而在非正常情況下,邊坡的安全性會降低。工程師提到,近期當地出現連續降雨,雨水沖刷會帶走表面的土壤,並進入縫隙產生水壓力,推動滑坡體向下滑。而這次的土石流事故誘發原因,可能是長期降雨後排水不利,導致容易出現裂縫的地方,也就是填方區與原地貌之間不斷變形擴大,最終引發土石流。他進一步指出,監測和預警方面也不是很到位:「這樣的滑坡,前期一般都有很明顯的現象,可以對潛在的滑坡區域進行預判。一些衛星監測的手段也可以直接反饋到安全中心,進行預警,再決定是否對高速公路進行封閉。」另據公開資料顯示,梅大高速公路路線全長61.3公里,以設計速度100公里/小時的雙向4車道標準進行建設,總投資約56.37億元人民幣(約合新台幣253億元)。梅大高速全線橋隧比例高達51%,為當時粵省山區高速公路中最高的,施工期間多次出現礦岩層塌落、塌方等高風險狀況。梅州地處閩、粵、贛3省交界處,經濟水平較不發達,GDP不足1500億元人民幣,在省內倒數,梅大高速對梅州而言,特別是對於大埔縣來說,意義重大。2011年,廣東省督查小組赴梅州時指出,梅大高速公路建設事關省委、省政府「縣縣通高速」目標的順利實現,也是造福大埔革命老區群眾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2014年12月31日,梅大高速二期及東延線竣工通車,共33.6公里,標誌著整條梅大高速公路實現全線貫通,這不僅是貫穿大埔縣境內的首條高速公路,也是粵閩相接的第3條高速公路。而此次事故發生路段正位於梅大高速二期及東延線,意味著這次事故路段建成不到10年。據悉,梅大高速營運管理方為廣東大潮高速公路有限公司。2022年,廣東大潮高速新增了多起訴訟案件。整體來看,33.3%案件與大埔縣友宜砂石有限公司有關,涉及買賣合約糾紛,廣東大潮公司在案件中均為被告;此外,還包括多起建設工程施工合約糾紛、建設工程勘察合約糾紛和承攬合約糾紛。其歷史被執行人次數達7次,被執行總金額1738.65萬元,7次的執行法院均為大埔縣人民法院。
力保「雲端運算帝國」 外媒:亞馬遜15年內將砸1500億美元擴建全球數據中心
據國外媒體報導,雲端運算巨頭亞馬遜正計劃在未來15年內,投入約1500億美元用於全球數據中心的建設與運營,以應對人工智慧應用和其他數字服務需求的激增。據悉,亞馬遜數據中心的大部分擴建都是滿足文件存儲和數據庫等企業服務需求的增長,但主要是為生成式AI的迅猛發展提供龐大的計算能力支持。目前,在雲端運算服務市場上,亞馬遜仍是當之無愧的王者,其占比是微軟的兩倍,且亞馬遜在數據中心方面已揭露的投資規模也遠遠超過了微軟和谷歌。據媒體統計,亞馬遜過去兩年已承諾投資1480億美元用於全球建設和運營數據中心。負責監管該公司數據中心的AWS副總裁Kevin Miller向媒體表示,「正在大幅擴容數據中心,我認為這讓我們有能力拉近與客戶的距離。」在AI繁榮時代到來前,亞馬遜正不遺餘力地打造「雲端運算帝國」。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亞馬遜旗下包括數據中心和辦公空間漲了一倍。據悉,亞馬遜的第一個數據中心建立在維吉尼亞州,該地區至今仍是影片串流媒體和企業及政府數據存儲的關鍵樞紐;隨後,亞馬遜在奧勒岡州開設了第二個數據中心,充分利用當地廉價的水力發電和稅收減免政策優勢。不過,亞馬遜數據中心近年來面臨的「電力問題」浮現。為了滿足AI熱潮下不斷激增的電力需求,亞馬遜不得不想方設法擴建數據中心,包括但不限於投資密西西比州已有的數據中心園區、斥6.5億美元投資核電站附近的數據中心園區、收購兼有數據中心和變電站的土地等。但擴建數據中心的行為同時招致越來越多的反對聲浪,主要涉及對環境和資源的擔憂。比如,據媒體報導,維吉尼亞州的居民控訴自己常年飽受數據中心的噪音污染,還有環保主義者稱數據中心園區佔用了歷史遺址,且其龐大的電力需求會加大化石燃料使用、加劇全球變暖。儘管亞馬遜一直是企業可再生能源的全球最大買家,並承諾到2025年所有運營都將部分採用可再生電力,但這些項目似乎並不包括數據中心。Miller表示,公司正在持續評估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廠以外的清潔能源項目,包括可以替代化石燃料發電廠的電池存儲和核電。他承諾與公益公司合作,找到一種用可再生、無碳電力來滿足公司對能源的需求的方法。
民生用戶擬下修門檻...500度漲7%!史上首見8元電價
電價費率審議會本周五前召開,經濟部已研擬超徵稅收僅能拿到千億的配套,預計由中油再降氣價分擔,把4月電價平均漲幅控制在10%至11%。也因此,民生用戶原規畫700度以上才擴大漲幅,現在可能下修門檻到500度以上就漲7%,衝擊變大。且過了千度漲幅高達1成,今年夏天,民眾將看到史上首次「8元」驚人電價。經濟部這2、3天就會跟主計總處碰面,敲定補助金額。在歲計賸餘3800億需分好幾塊大餅下,內部已做好1500億無望準備。但僅拿千億,電價漲幅就會超過15%,衝擊實在太大。因此經濟部指示台電密集研擬配套,初步確定即使只有千億,也要把4月電價平均漲幅壓在10%至11%。少500億缺口這要如何做到?經濟部將會指示中油調降天然氣價1到2元,減輕台電購氣支出,然後台電在煤價採購上盡量操作再壓低,力拚把缺口填補過去。如果4月電價漲幅10%至11%,民生部分,原本規畫拿到1500億補助,從700度以上才擴大漲幅,但現在可能從500度就「一刀切」。也就是,500度以下漲幅5%,500度以上到1000度,幅度拉到7%,千度以上高用電戶,幅度至少10%。小商家大致也差不多,1500度以下大約調5%,1500度以上至3000度約7%,3000度以上可能1成,高壓產業用戶則會從調漲12%以上起跳。雖然經濟部長王美花日前說,330度以下用戶漲5%,每月電費合計只多34元。但是如果500度以上就漲7%,假設民眾月用電700度,每月會多出118元,1年要多出1426元電費。更可怕是,1000度以上漲幅1成的話,今年夏月電價將從每度7.69元,往上衝到8.46元,史上電費將首次出現驚人「8」字頭,不僅衝擊豪宅,三代同堂家庭,以及廣大租屋族都被波及。經濟部表示,這兩天就會聯絡電價委員會委員時間,預計周五(22日)前召開會議。雖然這次電價會是民生、工業全面調升,可是仍有照顧500度以下用戶,漲幅會最小。
4月漲電價!又面臨高通膨 今年實質薪資成長機率僅50%
政府擬4月調漲電價,行政院主計總處主計長朱澤民13日赴立法院財委會進行業務報告時指出,若電價調漲1成,會讓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至少上升0.12個百分點,預測今年CPI從原先預測的1.85%攀升至近2%;上班族最關心的加薪問題,朱澤民表示,考量通膨因素後,今年實質薪資上漲機率僅有50%。電價漲幅恐擴大!朱澤民13日在立院喊歲計賸餘1500億如都給台電,明年預算會難編,恐讓台電最後只拿到千億補助,如此電價漲幅將會擴大到13%至15%。由於前2次電價調漲讓台水去年大虧43億,因此今年傳出要爭取水價50度以上調漲,此也讓立委憂心未來「水電雙漲」。經濟部長王美花只說調水價會非常審慎,再跟院裡面討論,目前還沒規畫。台水董事長李嘉榮則補充,今年還沒要調漲。俄烏戰爭後,台灣連續2年面臨高通膨議題,主計總處日前公布,去年全體受僱員工實質總薪資倒退嚕1.04%,由於2月CPI高達3.08%,接下來又面臨電價上漲壓力,立委李彥秀關心,今年實質薪資是否能由負轉正?朱澤民表示,名目薪資一定會成長,但實質薪資必須考量當年度的CPI數據,坦言影響物價的不確定因素仍多,尤其地緣政治風險最難預測,今年實質薪資上漲僅有50%的機率。電價漲,恐推升外食、租金、掛號費等萬物齊漲現象;朱澤民表示,預測今年CPI年增率近2%,數據雖不是很樂觀,但也沒有通膨現象。國泰金控舉辦今年第1季台灣經濟氣候暨金融情勢發表會,受政府擬漲電價影響,國泰台大產學合作計畫協同主持人徐之強表示,通膨壓力仍在,預測全年CPI在2%附近徘徊,央行將維持利率不變,後續要關注電價調漲,對民間消費、企業投資帶來的衝擊。美國聯準會今年將啟動降息循環,徐之強表示,FOMC會議預料利率按兵不動,最快今年6月才會展開降息,累計降息幅度約3碼;徐之強認為,全球降息幅度和緩,除非國際景氣下半年急轉直下,使得聯準會加速降息腳步,台灣才有可能跟進。
勞保年改意見多 許銘春指先努力爭取政府撥補
勞動部長許銘春今天在立院表示,政府重視勞保財務問題,但是勞保如何改革,各界對調整方向一直有不同意見,目前唯一有共識的就是政府撥補,因此從2020年起,編列2670億元撥補勞保基金,後續改革議題要如何進行,必須持續與政黨及勞資團體溝通。徐銘春表示,勞保年改事涉台灣千萬名勞工、更攸關也分攤勞保費的60萬投保雇主單位,影響層面很大,勞動部會在積極爭取各界意見溝通協調後,就各調整面向及期程做整體規劃。勞保基金傳出最新精算結果,負債已經高達13兆465億元,平均每人為勞保背債約56萬元,外界質疑勞保基金破產危機揮之不去,在野立委更喊話政府不該再迴避系統性改革。不過,台灣少子化問題越來越嚴重,政府經濟表現又難以完全支應勞保財務黑洞,目前在野黨已點名的改革方法,包括每年先預期退休金支出、做保費收取依據、延後領取勞保老年給付、提高勞保費用、減少勞保退休給付金額等建議,「大刀都砍向勞工及雇主」,勢必引發反彈,導致民進黨政府就算被在野黨痛批擺爛,也難遲遲有具體回應。日前傳出,為了彌補電價虧損,經濟部盼能從超徵稅收中,爭取最高1500億元彌補電價虧損,在此同時,由於勞保長年出現財務破口,勞動部也將爭取從中撥補。許銘春今天在立院表示,超徵稅收如何分配與國家整體財政規劃,行政院還未做整體規劃,如果後續有分配規劃勞動部一定積極爭取,希望能撥補到勞保基金,讓勞保財務更加穩定。
4月電價擬調漲!經濟部爭取補助 盼漲幅壓在12%以內
電價下周就可能確定漲幅。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會首場工作小組12日召開,僅由台電報告基本財務虧損、各項績效自評指標等,預計今、明兩天會一口氣開完最後三場,目標22日前正式召開電價審議會敲定漲幅。經濟部目前仍希望向政院爭取到1500億元,把4月電價漲幅壓在12%以內。由於行政院歲計賸餘(超徵稅收)撥補,牽動電價漲幅,因此台電是準備1000億與1500億元兩套不同漲價備案。前者補助較少,經濟部會協調中油降低天然氣價協助,電價平均漲幅13%至15%。後者金額較多,則可把幅度壓在10%到12%間,目前以此為目標。對於政院補助金額,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政院撥補多少還在試算中,尚沒有結論。至於電價費率審議會正式召開前,通常會開4次工作小組會議,由工商團體、學者專家等,就各項參數、燃料成本檢視,因資料非常多,需要花時間了解。經濟部並指出,13、14日兩天,會密集把剩下3場工作小組開完,大概討論燃料走勢、各項成本估算。預計下周五前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敲定電價調整方案。商總理事長許舒博12日表示,以台電目前累計的虧損已經達到3000多億,至少要撥補2000億元,不過實際金額仍要看行政部門之間的溝通結果而定。許舒博表示,首場工作小組會議主要討論能源成本的報告案,沒有實質進度,整體電價方案還未有結論。與會的代表則表示,這次會議只是「走個過場」,台電提供的「嚇死人」的漲價方案根本不算數。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表示,電力的轉型及能源如何多元性,應該回歸科學面,少一點政治口水。台積電到日本九州投資,也是看中當地水力、核能等能源優勢,日本的作法可提供給台灣參考。
4月份電價調漲!超級工業大戶上漲最多約3成
4月電價調漲箭在弦上,電價工作小組的會前會12日起連開4場。其中民生用電擬分三級距調漲,700度(或500度)以下(含330度以下級距)至多漲5%;產業用電依產業別分三級距調漲,但連二年用電成長、用電50億度以上「超級大戶」以公司別來看,調幅最高上看近3成,台積電首當其衝。4月電價方案平均漲幅約在10~15%。台電虧損大洞亟待政府撥補及調漲電價雙管齊下填補,電價審議委員會下旬召開,本周啟動會前會,有關電價調漲的腹案方向,民生用電擬分三個級距調漲,最小漲幅700度(或500度)以下約漲5%,701~1,000度約漲7%,1001度以上漲約10%。如此330度以下每月僅增34元。究竟採500度或700度作家庭用戶最小級距調漲門檻,將視政院撥補額度而定,但立委訴求330度以下凍漲將不太可能。小商店和住宅合計共1,462萬戶,和住宅一樣小商家分3種漲幅,最低級距(可能1,500度)調幅5%,最高級距(可能3,000度)調幅約1成。工業方面,這次分成一般產業及特大戶二大類,一般產業以產業類別來劃分,規劃分三種級距,分別是用電成長、用電持平或衰退10%以內、用電衰退逾10%,漲幅初步試算為15~20%、10~15%、不到10%。而特大戶指的是特高壓用戶每年用電在50億度以上、連二年成長者,將會用公司別來區分,雖然政府有補貼,但這一類漲幅會最高,其中政府若撥補1,000億,漲幅上看達3成,若撥1500億漲幅略低但也有2成多,特大戶家數不到10家,台積電就是一例。知情人士說,行政院要給1,000億或1,500億元,平均漲幅都會逾10%,幅度約在10~15%。
行政院拍板!串聯桃竹苗 大矽谷計畫拚4年6兆產值
國發會兩大科技計畫準總統賴清德選前提出「桃竹苗大矽谷計畫」,22日的行政院會拍板通過,盼透過水電供應、交通、人才延攬等全方位配套,串聯桃竹苗產業聚落與園區能量,未來4年預期帶來6兆元產值、14萬就業人口;另也推出亞洲矽谷3.0計畫,4年期方案將於明年啟動,首年投入117.3億元,力拚新創募資達50億美元等目標。桃竹苗大矽谷計畫自今年至2027年,以產業發展政策為主軸,藉由深耕在地前瞻技術驅動全產業創新、強化深科技新創發展、配合在地需求延攬與培育人才,及優化園區建設構築科技廊帶4策略,提供水電供應、交通運輸路網、產業人口居住、員工子女教育、醫療資源、淨零轉型法規等配套,力拚半導體根留台灣。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表示,半導體是驅動數位時代新原油,且生成式AI啟動第4波工業革命,先進國家積極布局半導體,政府基於戰略考量提出計畫,考量桃竹苗產業跟園區完整、具桃機空港國際物流優勢,及產學研跟新創量能優勢,已扮演國際半導體供應鏈關鍵角色,但仍然要加強力道鞏固台灣競爭優勢,確保竹科外溢效果。交通配套現規畫龍潭快速道路與新梅龍快速道路,國發會正審議由新北市三蘆地區南送的區域供水管線,另有鯉魚潭供水北送苗栗管道,竹科龍潭園區擴建可行性評估也在審核,計畫預估會增加1605公頃的園區用地。對於行政院被指實現賴清德政見,高強調,面對國際競爭刻不容緩,看守時期行政團隊施政仍有一致性,因此提出此計畫。此外,亞洲‧矽谷3.0將自明年至2026年推動,首年預算逾117億元,祭出AI賦能智慧聯網創新應用、新創雨林生態成長茁壯、數位版圖全球拓展,以及八項重點工作,盼能帶動新創投資每年逾1500億元、智慧物聯網輸出破百案。
台電電價不漲、拿不到補助 經濟部長王美花:年底將爆財務危機
電價費率審議委員會將於3月召開,決定4月是否調整電價。經濟部長王美花20日說,台電若無政府補助,或電價不調整,年底就會有財務危機。據了解,經濟部與台電的腹案是在費率會召開前,以爭取行政院補貼1500億元為目標,電價平均漲幅可壓在9%,讓民生用電調幅落在較低的5%到6%之間。王美花昨在立法院受訪表示,電價方案都在規畫中,用電大戶承擔比較多義務,民眾影響則較小,電價仍待費率會審議;這2、3年原物料大漲,台電扮演減緩通膨的角色,已累積不少虧損,若無政府撥補或調漲電價,至今年底台電會有財務危機。行政院去年以總預算挹注1500億元,為台電增資,已被視為增資公股事業的最大規模。行政院去年另在疫後特別預算中也撥款500億元挹注台電,今年度再以總預算挹注1000億元增資。台電周五將召開股東臨時會,通過今年度1000億元增資案,如此台電資本額可膨脹到5800億。但台電今年若沒有任何補助,也沒有調漲電價,年底扣掉虧損,資本額估計剩下200億元。只要國際燃料成本稍走高,財務立即「資不抵債」,面臨破產風險。因此,經濟部希望在去年超徵稅收3860億中,財主單位勢必撥款部份、挹注台電。經濟部說,已經在敲主計總處時間,希望趕快確定政府歲計賸餘可撥補金額,希望能有1500億,最少不能小於1000億。由於經濟部設定台電今年度至少要作到零虧損,如果能向行政院要到1500億,依內部估算,4月電價平均漲幅可壓在9%左右,民生用電調幅壓低在5%至6%之間,再把工商業高壓用電調幅拉高到1成多。經濟部說,台電發行公司債已達5000多億,是發行量最大公司,雖說國營事業再發債市場仍會埋單,但企業基分散風險考量,近期參與認購的公司已減少,導致台電發債借錢一途受到限縮,因此爭取補助與調漲電價兩路並行,是不得不作法。國民黨立委林思銘昨則在立法院質詢,政府是否願意重啟核能,補足電力不足危機?行政院長陳建仁表示,台灣沒有電力不足,是因燃料價格太貴,無法充分反映成本,如果核電廠要延役,依法安全調查,最起碼2到4年後才能發電,緩不濟急。
新制4月上路 1357萬戶民生用電將不分級距全面調漲
電價審議會將在3月召開,據悉,經濟部已研擬五大因應方針,分別是爭取中央補助台電,半導體等營運佳特高壓用電大戶電費擬漲1成,上波凍漲或減半漲產業視營運、用電狀況決定漲幅,1357萬戶民生用電擬不分級距全面調漲,幅度視政府撥補台電金額等因素計算,最後,330度以下用戶,逾20年電價只降不漲,衍生分戶降電費弊端,將適度調整。新制4月上路。依台電資料顯示,用電度數在330度以下用戶約908萬戶,以漲幅5%估算,月用30度,每月電費增加約30元。台電去年虧損1985億元,累計總虧損達3826億元,今年估算將再虧損1887億元。面對電價審議會將在3月下旬召開,經濟部近期將召開電價工作小組會議。官員透露,盼能在小組會議之前就能確定台電爭取到的撥補金額,因這如同「蹺蹺板」,撥補金額多,電價漲幅會較小。台電爭取中央政府補助1000億至1500億元,在立法院三黨不過半下,要國會支持,用電大戶補貼公平性勢必會受到檢視。官員指出,半導體等特高壓工業用電大戶每度電費約3元,但台電發電成本每度近4元,亦即賣1度賠約1元,若一年用100億度電,如同變相由納稅人以稅金補貼台電百億,有失公允。為此擬就營運佳的特高壓用電大戶,調漲電價1成。民生用電上,去年住宅700度以下、小商家1500度以下不調整,官員指出,這次會先視爭取到多少補助,與工業用電漲幅,決定是否調漲,若要調整,將不分級距全面調升,且用愈多漲幅愈大,即1001度以上漲最大。值得注意的是,逾20年未調漲反降價3次的住宅330度以下用電,這次最有可能調整。官員舉例電費最低分段,即120度以下電價,20年前每度2.1元,經過2015、2016年3度調降後,目前只有1.63元,不及台電平均每度售電成本3.95元的二分之一。衍生民眾為省電費,明明是同一戶住宅,卻比照分租套房增設電表,也有透天住戶每層設一個電表,藉以降低電費,實不恰當。據了解,330度以下電費,台電已以調漲5%試算過,120度以下電費調漲後,每度電價來到1.71元,121至330度的夏月及非夏月電價則分達2.49元、2.20元左右。
世界第三大獨角獸OpenAI估值800億美元 九個月漲逾兩倍
隨著OpenAI與風險投資公司Thrive capital達成最新股票出售協議,OpenAI的估值已經提高到800億美元以上。這代表該公司的估值迅猛增長,已經達到九個月前的近3倍,並一躍成為全球估值第三高的新創企業。早在去年末,就有報導稱OpenAI正在談判一筆新的股票出售交易,而當時消息稱這筆交易對OpenAI的估值高達900億美元。根據外媒最新報導,知情人士證實,OpenAI將根據Thrive牽頭的收購邀約進行現有股票出售,並指出該交易將允許公司員工兌現他們在這家人工智慧公司的股票。根據此項交易,該公司的估值達到了近800億美元。作為對比,在9個月前OpenAI完成一筆3億美元的股票出售時,該公司的估值還是約270億美元。根據情報網站CB Insights數據,800億美元的估值代表該公司成為全球市值第三高的科技新創公司,僅次於字節跳動(ByteDance)的2250億美元和馬斯克領導的太空運輸公司SpaceX的1500億美元。截至目前,微軟已經向OpenAI總共投資了130億美元,儘管這家科技巨頭表示,它不擁有OpenAI的任何股份,而是有權分享利潤分配。去年4月,Thrive、紅杉資本、Andreessen Horowitz和K2 Global等多家創投公司也同意收購OpenAI的新股,使其估值達到270億美元左右。目前,OpenAI在人工智慧開發的道路上還在繼續迅猛前進。美東時間上周四(15日),OpenAI發佈了其最新產品Sora,該產品能夠根據文本提示生成影片。不過該影片服務目前還沒有向大眾開放,也不清楚何時可以公開,因OpenAI表示,它仍在採取「幾項重要的安全措施」,以應對與錯誤消息和偏見相關的潛在問題。
輝達還能再漲逾6成? 華爾街給出最高目標價1200美元
輝達股價周五(16日)盤前上漲約2%,開盤後漲幅收窄,盤中漲1.26%,報735.71美元,該公司過去一年中股價已飆升230%。投行Loop Capital分析師表示,近來風頭正盛的輝達的強勁漲勢遠未結束,該行給輝達「買進」評級,並設定了華爾街最高的目標價1200美元,代表該公司還有63%的上漲空間。分析師說明,之所以給出如此高的目標價,是因爲隨著投資者對其人工智慧前景的押注,以及超大規模計算中心向更大規模的圖形處理單元計算過渡,相信輝達正處於多年週期的「前端」。分析師將這一現象比作90年代中後期的網路基礎建設,當時從1995年到2001年,網路採用率擴大了五倍,「我們將像1995年那樣狂歡」。分析師表示,這種現象預計將幫助輝達股價在未來兩個財年中上漲到分析師預估的共識目標價,單單是在2023年,輝達在GPU方面的業務機會就可能達到1500億美元。雖然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將會有更多的晶片供應商(包括未上市的公司以及AMD和英特爾),和超大規模計算中心特定的內部半導體解決方案投入使用。但分析師補充道,「研究表明,輝達的最大客戶將會在2024年和2025年吃下該公司能提供給他們的所有產品」。分析師表示,隨著公司尋找駕馭人工智慧的方法,並將更多數據轉移到雲端,以及信息技術支出和預算的增加,這些趨勢也應該有利於輝達。分析師指出,企業的IT預算佔比預計將從2023年的30%增加到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