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
」 演唱會 泰國伍佰情歌寫給她…與經紀人相戀33年 不生子原因曝光
「搖滾天王」伍佰出道逾30年,寫出多首經典情歌,給人搖滾浪子形象,實際上他對待感情十分專一,與他的經紀人妻子陳文珮相戀33年,至今感情依舊濃厚。雖然伍佰與陳文珮結婚多年仍膝下無子,但他曾透露想把心思放在音樂和愛妻身上,細水長流走完他精彩的一生。伍佰在1990年出道後,幾乎沒有傳過緋聞,最主要是他身邊就有最好的知音,大他5歲的經紀人陳文珮,當時伍佰在華語樂壇只是個沒沒無聞的新人,陳文珮都陪在他身邊,兩人日久生情、擦出愛火;在伍佰爆紅之後,陳文珮繼續默默守護他,當他最好的夥伴。伍佰在華語樂壇中有搖滾浪子形象,但感情生活卻相當專一。(圖/報系資料照片)直到2005年伍佰才在記者會上宣布,已經在2003年與交往12年的經紀人女友陳文珮,於日本福岡低調舉辦婚禮;當時伍佰強調,陳文珮不只是他事業上的最佳拍檔,更是他感情上的唯一寄託,甚至大方告白陳文珮,「上帝要派這個女孩來照顧我,是注定好的,我的生命因她變得更完整!」據悉,浪漫的伍佰早在2000年就想和陳文珮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完婚,卻因為工作關係,等到2003年才如願。伍佰對陳文珮的愛意也從未因為時間流逝,他把多愛妻子都寫進歌裡,過去伍佰曾提到,有一首自創的情歌〈牽掛〉,就是寫給陳文珮,歌詞中提到,「妳像盛開花朵綻放整個天空,溫暖著我將我擁抱在妳懷中」。伍佰也曾罕見聊到感情生活,與陳文珮一直很聊得來,「很少女還可以和我談話,她是個例外」。伍佰的老婆陳文珮,曾抓著藍心湄的手,感謝她為伍佰友情站台。(圖/報系資料照片)在伍佰與陳文珮結婚多年仍膝下無子,外界也好奇他們怎麼還沒有生小孩,伍佰也在一次訪談中大方回應,自己跟陳文珮都不想要有孩子,他不願妻子辛苦生子,他想要把心思放在音樂和陳文珮身上,無暇迎接新生命的到來。伍佰細水長流的愛情故事,在演藝圈裡成為一股清流,他與陳文珮更是幸福婚姻的典範。
蹲廁所最好別超過10分鐘 美國醫警告:超過會增加痔瘡風險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不少人都會習慣在上廁所的時候滑滑手機,也因此讓上廁所的時間變得越來越長。但有美國的醫師提出警告,指稱人們上廁所的時間最好在5至10分鐘內就結束,否則會因為姿勢的問題造成血液循環不佳,嚴重的話甚至會增加罹患痔瘡的風險。根據《CNN》報導指出,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達拉斯分校的結直腸外科醫生賴雪(Dr. Lai Xue)表示,長時間坐在馬桶上可能增加痔瘡風險,並削弱骨盆肌肉。這是因為坐在馬桶上時,地心引力會使身體的血液難以回流,尤其坐在馬桶的姿勢,會讓血液無法正常循環,增加直腸和肛門附近血管的壓力,導致痔瘡的風險增高。除此之外,長時間如廁還會削弱肛門和骨盆底肌肉的力量,進而增加直腸脫垂的風險。直腸脫垂是一種大腸的一部分滑出並從肛門突出的現象,這些問題在長時間如廁的情況下更加容易發生。骨盆底肌肉的弱化對排便過程有直接的影響,因為這些肌肉負責協調排便動作,一旦遭受過多壓力便會導致排便困難。紐約長島(Long Island)石溪醫學中心(Stony Brook Medicine)炎症性腸病中心主任蒙祖爾(Dr. Farah Monzur)表示,人們最理想的如廁時間應控制在5到10分鐘左右,超過這段時間不僅無益,還可能造成健康風險。蒙祖爾醫師表示,人們往往因為滑手機而失去時間概念,導致長時間坐著並不自覺地用力排便,這種行為增加了肛門直腸的壓力,同時也削弱了肛門括約肌。而為了避免長時間坐在馬桶上,加州橙縣希望之城(City of Hope Orange County)介入性胃腸病學醫生烏拉多莫(Dr. Lance Uradomo)建議,人們在如廁之前,應該把手機、雜誌和書籍留在浴室外。蒙祖爾也強調,人們要避免以「待很久」的心態上廁所,這樣只會讓人想帶些東西來消磨時間,反而對健康不利。賴雪醫師也提到,如果民眾發現自己難以排便,建議在馬桶上待到10分鐘後就停止,改為站起來四處走動,因為走動能夠刺激腸道,幫助排便更順暢。同時,賴雪醫師也建議,民眾應多攝取高纖維食物,例如燕麥和豆類,並且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取,這樣有助於軟化糞便,減少排便時的壓力。報導中也引述美國癌症協會的資料,指稱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55歲以下人群中結直腸癌的發病率不斷上升,2024年預計將有106,590例結腸癌和46,220例直腸癌的新病例。烏拉多莫醫師也表示,他回憶自己的職業生涯,許多年輕人因為痔瘡和便秘來求診,而其中有不少年輕人後來被診斷出患有直腸癌。
台灣電價已與南韓相近 如再調整恐讓通膨更嚴重
和碩集團董事長童子賢12日表示,台灣電價與東南亞、大陸相比有點偏高,如果再調整恐造成更嚴重的通膨,不排碳的核能可以打擊通膨、抑制電價,讓台灣的碳排降低,出口的產品碳稅也會降低,對於台灣的產業競爭力有利。至於台積電出口大陸晶片管制,他則認為應該靜觀其變,也希望雙方早日達成共識讓管制早日落幕。中研院長廖俊智11日呼籲台灣不能放棄任何減碳的機會,童子賢出席2024綠色科技新創競賽頒獎典禮前面對媒體詢問,表示支持廖俊智的主張,因為每度不排碳的能源都很重要,不應該放棄。童子賢指出,近期大家見面都會談到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的影響,因為川普不理會氣候變遷議題,認為應多用石油、多賣天然氣,並主張不要綠能和電動車,但川普主張與悖離全球趨勢需再觀察,否則按其政見,不利減緩地球暖化。過去多次表示台灣的電價在全球偏低,但是歷經這幾年的調整,童子賢認為現在電價已經跟南韓在伯仲之間,相比東南亞、大陸甚至有點偏高,電是台灣百工百業基礎,再調整恐造成通膨更加嚴重。童子賢說明,台灣沒有生產能源,需仰賴進口,如果要防止地球暖化趨勢以及確保台灣的能源安全,更該考慮的是能源成本,不應讓民眾無法負擔,如果不放棄核二、核三廠,可以相對降低通膨。「最重要的是核能不排碳,符合減緩地球暖化的趨勢」童子賢說,雖然綠電也不排碳,但發電成本高,未來其他先進國家可能對台灣出口產品課徵碳稅,若有效降低排碳,對產業競爭力也有幫助。市場傳出,美國升級對大陸先進製程晶片管制,童子賢說,最近10年的國際環境比1990年時還要緊張,對抗全球化的方式就是把製造移回自己的國家,這叫反全球化,並非只有美國管制晶片,近期大陸管制無人機關鍵零件。在兩大經濟體的對抗中,台灣只能靜觀其變,希望減少摩擦,早日達成共識,讓全球回到經濟合作架構下。
「社」宅淪胭脂3/從博弈特區、賽馬、輕軌花都到台北曼哈頓 揭社子島被畫虎爛滄桑史
台北市北方的社子島就是基隆河與淡水河匯集成葫蘆狀大沙洲,外圍長達10公里的腳踏車廊道,左擁觀音山、右抱陽明山,遺世獨立的天然環境仍保持十分完整。然而走入島內,蕭條街景卻與先進繁華的台北市格格不入,不只違建鐵皮工廠林立,汙水下水道接管率也長年掛零,沒有人知道五顏六色的工業廢水,最終去了哪裡。社子島自救會發言人李華萍批評,常住1.1萬居民、占地300公頃左右的社子島,過去總是被台北市長候選人「消費」,狂開支票畫願景,當選謝票後就拍拍屁股,一切船過水無痕。本刊調查,社子島自1979年時任市長李登輝提出「台北副都心」概念後,多達13任市長都有各式天馬行空想法,包含1990年時任市長吳伯雄計畫成立博弈特區,後因文教團體抗議而不了了之;1994年時任市長黃大洲提出遊艇、旅館、賽馬等觀光發展可能,卻因首次民選市長連任失利告終;1996年時任市長陳水扁大興抽水站設施,當時台北縣新莊規劃建立「台北第二副都心」,陳水扁喊出社子島成為「台北第三副都心」分庭抗禮,計畫同樣在連任未遂中夢碎。1970年一紙「禁限建令」公文讓社子島居民修繕房屋處處掣肘。圖為島上一處年久失修的磚造房屋,屋頂塌陷卻無從修繕,屋主只能黯然搬離。(圖/顏瑋辰攝)進入21世紀,時任市長馬英九把社子島定位為「輕軌捷運與河濱花都」,首度倡議為社子島帶來軌道運輸,可惜當時員山子分洪道未完成,社子島防洪計畫受阻,「花都社子島」只好胎死腹中;接棒的郝龍斌市長在社子島提出「台北曼哈頓計畫」,但當時大巨蛋、松山捷運等工程如火如荼進行中,市府對社子島關注不多,任期內只完成號稱「曼哈頓大橋」的社子大橋,連接北市石牌與社子島地區。柯文哲市長2014年上任後,先提出「生態社子島」、「咱欸社子島」等計畫並進行「iVoting」全市公民線上投票,在市府強力運作下,不少居民傾向「原地重建」的「咱欸社子島」黯然落選,反而是擴大容流量的「生態社子島」雀屏中選,區段徵收抗議聲也自此吹響。近期現任台北市長蔣萬安在議會質詢時,脫口直言即使2027年社子島拆遷完成、2028年啟動「生態社子島開發」,地方居民直言,即使沿路「開綠燈」到土徵小組會議、都市計畫委員會大會都通過,光法定公告期程等手續,2028啟動徵收根本「癡人說夢」,恐怕只是為了添地產商炒作素材,「喊喊口號安撫財團」。前台北市長柯文哲8年任內提出「生態社子島」計畫,並透過都市計畫審議再報中央審查中,引發不少在地居民批評蠻橫毀屋爭議。(圖/報系資料照)
57歲周慧敏生日曬「童年照」 精緻五官讓網友驚嘆:從小美到大
有「玉女掌門人」封號的周慧敏自出道以來,外型幾乎未因歲月改變,被粉絲譽為「不老女神」。如今她迎來57歲生日,凍齡美貌依然驚豔眾人,昨(10日)她也在社群曬出自己的童年照,網友紛紛驚呼「從小美到大」。周慧敏昨日在臉書分享自己的童年美照,照片中她的大眼睛、鵝蛋臉輪廓深邃,從小就是個美人胚子。周慧敏回顧過去的成長經歷感性說到「回看自己的成長,感激每一個經歷,不管是怎樣的境遇,都是我學會跨過的功課」,她也感謝粉絲多年來的支持與祝福。周慧敏在文中表示「這樣快又到11月10日了,這天,能夠一家二人三貓齊齊整整在一起已經非常滿足」。周慧敏與作家倪震結婚15年,儘管倪震過去花邊新聞不斷,兩人關係多次經歷波折,但不難看出兩人現在相當恩愛。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期周慧敏以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歌曲走紅,其中代表作包括《天荒愛未老》、《痴心換情深》、《自作多情》等情歌,深受粉絲喜愛,成為「玉女掌門人」。她憑藉甜美的聲音和獨特氣質,在香港和台灣累積了大批粉絲,早年也多次獲得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等音樂獎項,成為當時極具人氣的歌手之一。周慧敏近年已經呈現半退休狀態,她曾自嘲是兼職藝人,也花更多心力投入傳遞福音與佈道。周慧敏今年重回舞台,舉辦「地老天荒愛一場」世界巡迴演唱會,前陣子她在澳門演唱會上宣布此次巡演將是自己的「告別巡演」,未來將不再舉行大型巡演,但仍會參與綜藝節目錄製。
酒友看過來3/拆解故事組成4大元素 創意餐酒主打沉浸式體驗
現在餐酒館不只強調主題,更會加深每杯調酒故事性與用餐體驗,讓人享受完一頓微醺餐食的同時,腦海中也浮想聯翩。位於台北國父紀念館周邊、主打創意調酒的餐酒館「Cog & J」,近日發表新一季調酒與菜品,並以「沉浸故事館:探索酒與菜的創意靈感」為主題,探討如何將生活片段或故事具象化為能引起共鳴的調酒作品。Cog & J品牌主理人黃俊儒Jack Huang特別拆解出組成故事的4大元素:「人物」、「時間」、「地點」和「事件」,從身邊的朋友出發、延伸為你我周遭也會存在的人物,或將台灣與世界各地風土食材巧妙交融,讓人入口時驚喜連連。「香菜豬細捲」(前起順時針)、「剝皮辣椒金磚」、「安格式炸酥耳佐威士忌腐乳醬。(單點價260~360元,當日餐點皆為特製套餐,實際採單點制、份量較大,圖/魏妤靜攝)「巷販酒釀蒜泥白肉」(左,單點價280元)、調酒「庫克山與羊」。(400元,圖/魏妤靜攝)「擲硬幣 Flip A Coin」會在冰塊下方隨機顯現YES或NO,彷彿調酒師與心中正巧有苦惱選擇題的客人一個有趣互動(右,460元),左為「蒜味香茅清酒煨白蝦佐泰式青辣椒醬」。(單點價400元,圖/魏妤靜攝)以採訪當日品飲酒款由輕入重來說,第一杯酒是象徵「時間」的「繁花Blossoms Shanghai」,靈感源於王家衛拍攝的電視劇《繁花》,描繪1990年經濟開放初期的上海市民生活。主理人Jack以紫羅蘭、芸香、荔枝和安息香等為材料、伏特加為基底,復刻那個紙醉金迷年代中的男女情事和書香門第。其中會放入芸香是因古人為了防止書被蠹蟲蛀蝕,會在書頁中夾入芸香草,這本酒喝起來讓人聯想到女人甜美的脂粉香氣;開胃點心不如搭配經典款「剝皮辣椒金磚」,其以炸雞塊搭配辣度不容小覷、愈吃愈涮嘴的醬料,是被熟客點名不能從菜單撤下的菜色;若想嘗鮮則可考慮搭佐薑味浙江醋、香酥過癮的新菜色「香菜豬細捲」,或是頗有嚼勁的「安格式炸酥耳佐威士忌腐乳醬」,以此提振味蕾。冷前菜「巷販酒釀蒜泥白肉」轉化了熟悉的家常菜,特別在醬汁中加入中國首款手工精釀琴酒「巷販小酒」,帶出杜松子香氣;再啜飲一口象徵「地點」的調酒「庫克山與羊 Mt. Cook And Goat」,以帶有柑橘香氣的墨西哥銀快活龍舌蘭、西瓜、洋甘菊、桂花等清新風味的食材相互平衡,刻畫出遠離塵囂的紐西蘭大地氣息;接著來到代表「一個又一個事件」的新酒款「擲硬幣 Flip A Coin」,這是記者覺得最有趣的調酒,以聖雷米VSOP法國白蘭地、蘇茲龍膽香甜酒、芳泉巧克力艾碧斯、茉莉、岩草及海鹽為食材,初入口有著海鹽的鹹與酒的苦韻,配搭富彈性的熱前菜「蒜味香茅清酒煨白蝦佐泰式青辣椒醬」,單吃菜時又辣又香,回頭再抿一口酒苦味降低、飄出甜味,彷彿象徵人生時常面對選擇又豁然開朗的心境。直接在菜單畫上3根辣椒辣度的「茴香辣炒三脆」,是嗜辣者必點熱炒菜色。(單點價320元,圖/魏妤靜攝)「薑絲酸湯雜燴」(左,320元)、特別以宮古琴酒為基酒呼應海洋意象的「朵瑞絲 Doris」。(400元,圖/魏妤靜攝)酒客多喜歡以重口味的菜色來配酒,以牛肚、毛肚、脆管組成的「茴香辣炒三脆」不妨一試,脆彈口感中不停襲來的辣感讓人直呼過癮;再送上一杯以馬鞭草氣味象徵波光粼粼的海面、以海鹽薄荷作為海平面上日光灑落意象的調酒「朵瑞絲 Doris」,其來自主理人身邊一位熱愛戶外運動尤其是潛水的冒險女孩,以礁石上交織的螺旋藍藻渲染出大海的部分顏色,這樣鮮明的人物形象彷彿也讓我們想起身邊某個朋友;若想來碗熱湯、重新開啟第二階段「食」力,亦可考慮結合酸菜魚與薑絲大腸風味的「薑絲酸湯雜燴」,湯中可吃到細嫩的魴魚、彈牙的大腸與帶有口感的白木耳。「五色胡椒牛小排牛骨汁燉飯」的米粒因為摻入牛骨肉汁,十分香濃。(單點價400元,圖/魏妤靜攝)Cog & J主理人Jack(左)曾獲2010年芬蘭伏特加調酒大賽台灣區冠軍與唐寧茶調飲大賽首屆冠軍等獎項,右為紅烏龍琴酒與螺絲巧克力。(圖/魏妤靜攝)如果必須來點主食才能心滿意足,「五色胡椒牛小排牛骨汁燉飯」特別添入雪裡紅,讓西式燉飯與上海菜飯有一絲微妙的連結,燉飯口感則試圖在台灣人能接受的軟度與義式保留米芯的口感中取得平衡;就連茶食酒點亦可見創意,酒感頗重的「紅烏龍琴酒」使用台東知名的鹿野紅烏龍,搭配做成螺絲釘的巧克力,留下深刻記憶點。「Chun Bar・春 酒吧」跨年將邀請高雄知名DJ AFEN,打造音樂狂歡派對。(圖/御盟提供)跨年套票享指定酒水無限暢飲及炸物拼盤套組,兩人同行2,025元。(圖/御盟提供)另外剩下不到2個月便要迎接2025年,御盟集團旗下餐飲品牌S・S・A・W「Chun Bar・春 酒吧」也宣布搶攻跨年市場,將於跨年推出「西洋金曲之夜」。此次聚焦在70至80年代的西洋經典金曲,現場將以熱鬧的DJ秀方式呈現,打造狂歡音樂派對,入場套票除了可無限暢飲多款創意調酒、Shot、精選啤酒以及無酒精飲品等,更附上一份炸物拼盤做為佐酒餐食,兩人同行價2,025元。這次酒水暢飲品項中的Smurf-Shot「藍色小精靈」,更是名廚江振誠偕同S・S・A・W調酒師所研發的創意調酒,混搭了獨特水蜜桃及檸檬風味基底酒,具有馥郁的果實甜香,再透過乾冰呈現餘煙繚繞感,視覺感十足;另外還可品飲到店內初創期的特殊版特調「紅塵」,是以龍舌蘭為基酒,搭配花果茶及葡萄柚風味揉合出酸甜滋味,加上耳邊環繞的西洋金曲,正適合與好友熱鬧相聚、迎接來年。※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絕命終結站男星離世!資深男星傳死訊享壽69歲 《絕命6》上映成遺作
美國演員兼配音員東尼陶德(Tony Todd)以《絕命終結站》(Final Destination)系列、《腥風怒吼》(Candyman)經典角色聞名,相信不少影迷對他並不陌生,未料9日傳出,他已在3天前過世消息,享壽69歲。東尼陶德驚傳6日過世,享壽69歲。(圖/翻攝自X)根據《紐約郵報》等外媒報導,東尼陶德6日在美國加州的瑪麗安德爾灣(Marina Del Rey, California)的家中去世,享壽69歲,死因則未被透露,據其經紀人戈德堡(Jeffrey Goldberg)哀傷的表示「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我每天都會想念他」。東尼陶德自年輕時就在戲劇學院學習表演,早期在1986年參演奧斯卡最佳影片《前進高棉》(Platoon),在片中飾演嗑藥成癮的華倫中士,1990年出演《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一戰成名,後來他活躍於電視劇圈,並在1992年接下《腥風怒吼》,角色「糖果人」成為他的經典代表作之一,他在2021年的續集《糖果人》中也回鍋登場,以及麥可貝的動作片《絕地任務》(The Rock)等。至於東尼陶德最廣為大眾所知的形象,其中一個便是《絕命終結站》系列,據了解,他從2000年開始加入電影,在片中飾演神秘的驗屍官威廉布魯沃斯,而他生前曾參演《絕命終結站6》,預計在2025年上映,電影中會交代該角色的神祕背景,如今也成了陶德的遺作。東尼陶德在約40年的演員生涯中,參與的作品超過240多部,各種影視風格皆佔有一席之地,除此之外,他的聲線渾厚也為不少經典遊戲人物或電影、動畫角色配音,包括《決勝時刻 Call of Duty》系列遊戲、《漫威蜘蛛人系列》遊戲中的「猛毒」和多部《變形金剛》系列動畫作品配音。69歲東尼陶德過世。(圖/翻攝自X)
宜昌巡禮3/揭秘三峽大壩正核心 看萬噸大船爬樓梯
經過數不清武警看守的重重關卡,CTWANT記者終於登上了三峽大壩的頂端,這個「控制長江特大洪水的總開關」。壩體為混凝土重力壩,全長2,335公尺,壩頂185公尺高,總庫容是393億立方公尺,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水電樞紐,現場烈日蒸騰,巍峨的氣氛就如同一旁的牌子,寫著「大國重器」。「三峽工程其實是個百年追夢的歷史,」三峽大壩景區管理員單單向CTWANT記者解釋,其實國父孫中山在《建國方略》裡,就提到要開發長江的清潔能源,1944年國民政府也曾聘請美國土木工程師薩凡奇來測量三峽並設計工程,當時叫「薩凡奇計劃」,後來因各種原因破局。最後,三峽工程在1992年4月3日審議通過,1994年開工,2009年竣工,至今剛好30年。單單透露秘辛,提到第一個水電站也是在湖北宜昌,叫葛洲壩,當時是萬里長江第一壩,1970年代蓋的,是第一個「實驗性」的水電站,但其實當時是自己摸索,所以做了很多白工,甚至拆掉又重建。但到了1990年代的改革開放,可以歐美考察,所以三峽大壩就是「到巴西考察的。」單單說,巴西的水力發電機是當時最先進的,一台就能產生70萬瓩,而當時葛洲壩只有12萬瓩。在第一批大型基礎設備進口後,也派人出國學習,消化吸收、生產創新,後來就國產化,最後安裝了32台70萬瓩設備。「當時占全中國1/7的電,不過30年來的經濟成長,三峽大壩去年供電量的占比已減為1.5%。不過我們沒有停止開發腳步,後來在上游的四川、雲南陸續修了4個大型水電站,大陸現在14億人口,3.6億人是使用來自長江生產的清潔能源。」單單說。三峽升船機可讓三千噸以下的小輪船垂直上升。(圖/陳曼儂攝)儘管外界對三峽大壩是否會有風險存有疑慮,單單提到,「會選在這裡興建,是因為這裡是長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蘊藏的水能資源非常豐富;另一原因是這裡鑽探到了200公尺的花崗岩,所以能確保工程在上面能承受八級地震,非常穩固。」除了蓄水、發電、調度,三峽大壩也是很重要的長江交通廊道,「2003年以後,萬噸級的船舶就可以從上海直接開進重慶,」單單表示,雖然大壩攔阻了水道,但靠著「水漲船高」原理,可使用雙線五級船閘,從第一級船閘到第五級放水,一間一間過,就能從壩下慢慢爬到壩上,提升高度達113公尺,全程走完要3.5小時。在三峽坐船是相當輕鬆且多元的旅遊與交通方式。(圖/陳曼儂攝)「大船爬樓梯、小船坐電梯」,萬噸級的貨運大型船舶走五級船閘,而2016年開發了三峽升船機,三千噸以下的小輪船可以塞在電梯裡垂直上升,速度更快,只需要40分鐘就可過關;光是今年上半年,就有約兩萬艘大船爬樓梯、兩千艘坐電梯,且不用收過路費。當地不少業者推出旅遊方案,有純粹坐船過關的,也有五天四夜、帶你順便旅遊三峽景點的豪華客輪可以選。因興建葛洲壩與三峽大壩而阻斷了中華鱘的洄游繁殖通道,因此中國長江三峽集團也擁有中華鱘研究所,是大陸第一個因大型水利工程興建而設立的珍稀魚類科研機構。中華鱘研究所研究員葉芝向CTWANT記者表示,最近重組後,已經成為長江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有珍稀魚類和植物培育基地。中華鱘研究所重組擴編,成為長江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圖/陳曼儂攝)長江中原本有很多中華鱘,「她全身都是寶,可以吃、還能入藥,是很重要的經濟魚種,」但80年代末期因大眾對環境保護意識不足,還有航運等破壞,加上人為捕撈,讓長江鱘、中華鱘成為瀕危動物,現在野生數量仍不多。但在努力研究下,2009年突破了全人工繁育技術,從魚卵到2公尺多的成魚都可以培育繁殖,然後選擇一部分放流到長江。前幾年也突破規模化,去年放流20萬尾、今年50萬尾。不過這些魚是不能吃的喔,「2021年1月1日到2031年,長江迎來了10年的禁捕期,全面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單單說,期待長江生態回到過去的輝煌與繁榮。
劉德華「亞洲首位」獲獎多到創金氏世界紀錄 年捐35萬給身障運動員
香港天王劉德華時隔11年終於再來台開唱,昨日因為康芮颱風攪局,原定10月30日首場演出延期,今(11月1日)晚將登上台北小巨蛋,令歌迷十分期待。劉德華之所以被稱作「華神」有很多光榮事蹟,像是亞洲首位得獎多到創金氏世界紀錄,及年年捐款助人的善舉,讓他不只受歡迎也得到敬重。劉德華當年以演員身分出道,打開知名度後轉戰樂壇,在1990年代與張學友、郭富城、黎明並稱「香港四大天王」;劉德華演藝生涯在音樂和戲劇領域都有大量作品,更是獲獎無數,在2001年最誇張,他得獎數多到被列入金氏世界紀錄,成為「獲獎最多的香港歌手」,還是亞洲首位締造這項紀錄的藝人。事實上劉德華不單單在演藝成就繳出亮眼成績單,私下他還是演藝圈裡熱心助人的好榜樣,身為巨星的他一直低調做公益,自1996年起每年捐款港幣10萬元(約新台幣35萬元)資助香港身障運動員,特別是蘇樺偉。蘇樺偉不僅受到劉德華資助,他飽受生活壓力影響訓練時,劉德華請他至歌迷會「華仔天地」當行政人員,給他彈性時間上下班,特許他隨時請假練習。蘇樺偉也用好成績回報劉德華,蘇樺偉多次參加帕運,在男子100公尺和200公尺都是世界紀錄保持人,退役前拿過6面金牌、3面銀牌和3面銅牌的好成績。如今劉德華出道逾40年,在演藝圈的成就已經證明他真的是「天王」,且從沒因為是巨星而擺出架子,難怪劉德華昨(10月31日)宣布停辦尚未公布是否補辦時,有那麼多「華嫂」哭成一團,足見他在歌迷心中的地位有多不一樣。
《親戚不計較》男星驚傳過世1年多…老婆也癌逝 恬娃曝噩耗:去當快樂天使了
曾演出長壽劇《親戚不計較》的資深演員盧彪,過去參與不少歌仔戲劇演出,近來卻鮮少出現在公開場合,今(24日)才得知早已過世1年多,曾與他合作過的藝人恬娃也證實此事:「已經去當快樂天使了!」盧彪原本會參與電視台舉辦的三節餐會,但近1年多卻未出席,據《TVBS》報導,恬娃從國際同濟會會長張麗璇那得知噩耗,透露盧彪因三高過世,1年多前離開的,家屬都很低調未提起。更悲傷的是,盧彪的老婆也在幾個月前因癌症病逝,恬娃提到:「這1、2年在演藝人員餐會都沒看到他,覺得很納悶,家人很低調不接受訪問,但是也要讓全台灣的觀眾朋友圈內的好朋友知道他服務完畢,已經去當快樂天使了」,回憶當年剛出道時,曾和盧彪一起演過戲,當時盧彪就很紅,已經拍了幾部戲劇作品。據了解,盧彪自1990年從歌仔戲團開始發展,在唐美雲歌仔戲團《異國鴛鴦情》、《乞丐狀元郎》和葉青歌仔戲團《梁山伯與祝英台》、《薛平貴與王寶釧》和黃香蓮歌仔戲團《大唐風雲錄》、《寶貝王爺貴千金》和楊麗花歌仔戲團《新秋青》、《乞丐與千金》,都有參與演出。另外,電視劇《親戚不計較》、《愛》、《懷鈺傳奇》和《秋江煙雲》,也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致敬民歌50周年 回顧華語音樂歷程
文化局製作《臺灣流行音樂備忘錄ep.3 唱自己的歌》紀錄片為致敬民歌50週年,臺北市文化局以民歌對華語流行音樂產業深遠的影響力作為影片核心主軸,特別製作《臺灣流行音樂備忘錄ep.3 唱自己的歌》,由陳清萱導演拍攝紀錄片《唱自己的歌》。該影片深入探討民歌對華語流行音樂產業的深遠影響,並於今(23)日在臺北市中山堂舉行放映會。此次活動吸引了音樂界眾多知名人士及超過百位熱愛音樂的民眾參與,大家共同回顧這段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光。紀錄片邀請多位音樂前輩,包括陶曉清、李壽全、李建復講述當年民歌的興盛榮景,由黃韻玲、丁曉雯、馬世芳探討民歌的成功,並由許環良講述民歌在新加坡校園掀起新謠創作風潮,促成知識份子進入音樂產業,影響力至今歷久不衰。影片中安排老王樂隊、鄭宜農、黃堂軒、楊肅浩、黃奇斌等年輕世代音樂人與前輩們跨世代對談,一同探討民歌的成功及現代流行音樂和民歌得以傳唱的共同點。(圖/文化局提供)文化局陳譽馨副局長致詞時表示,臺灣流行音樂備忘錄這一系列影片,在2022年由侯季然導演製作《百萬銷售水很深》、《新台語歌繼續向前走》,透過音樂,反映了1990年代女性意識及鄉土意識成熟的過程。今年文化局以「2025年民歌50年」為里程碑,由陳清萱導演製作《唱自己的歌》,回顧1970年起臺灣的民歌誕生歷程,引領日後臺灣流行音樂的輝煌盛世。影片中也包含了從100年到113年間,姚厚笙、吳楚楚、洪小喬、楊弦、葉佳修、李宗盛、蘇來、趙樹海、鄭怡、凃佩岑、許環良等十一位資深音樂人的口述歷史,展現民歌浪潮的時代背景及其對臺灣流行音樂創作和產業的啟發,甚至對東南亞音樂的質變影響。(圖/文化局提供)紀錄片以1975年楊弦的演唱會為起點,展現了民歌運動的發展歷程。陶曉清回憶當年楊弦的表演,表示深受感動,並與年輕的老王樂隊分享了「唱自己的歌」的初心,反思音樂創作的意義和身分認同。李建復提到,金韻獎的成立開啟了校園歌曲的商業化,讓許多音樂人才得以展現其才華。飛碟集團董事長吳楚楚指出,金韻獎真正將校園歌曲商業化,開發了當時所謂的「知青市場」,這一變革為後續的音樂發展奠定了基礎。丁曉雯和凃佩岑則分享了民歌與流行歌曲的逐漸融合,為華語音樂界帶來新的活力與變革。新生代音樂人鄭宜農和黃奇斌強調,民歌的精神仍然影響著當代創作,他們希望能夠延續前輩們的音樂傳承。黃奇斌提到,他在2020年改編經典曲目〈恰似你的溫柔〉,旨在向前輩致敬,並期待創作出屬於這個時代的音樂。映後的對談中,導演分享了為何選擇「唱自己的歌」作為題目,並強調民歌在當代的重要性與影響力。正如陶曉清所言,音樂不僅是對過去的回顧,更是對未來的展望與希望。展望2025年,文化局與民眾共同迎接民歌50週年,期待能夠創造出更多屬於未來的音樂作品,繼續傳承這份珍貴的文化。臺灣流行音樂相關影片及訊息,後續可在文化局YouTube、臺灣流行音樂資料庫查詢。
「文壇永遠的母親」聶華苓過世 曾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文訊》雜誌社21日晚間在臉書發文指出,因創辦國際寫作計劃而有「世界文學組織之母」、「文壇永遠的母親」美譽的資深作家聶華苓,在即將滿百歲之際,於台北時間21日下午3點半在美國愛荷華家中過世,這消息是聶華苓的次女王曉藍告知。聶華苓1925年1月11日出生於武漢,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外文系,1949年抵台定居,並從事創作。1960年加入雷震創辦的《自由中國》半月刊擔任藝文版主編,直至該刊被迫停刊。聶華苓先後應臺靜農之邀赴台灣大學任教、徐復觀之邀前往台中東海大學兼課。1963年與訪華的保羅‧安格爾於酒會相識,受其邀請赴美訪問,隔年即定居美國,任教於愛荷華大學,兩人並於1971年結婚。聶華苓與保羅‧安格爾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兩人於1967年創辦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IWP),透過「愛荷華作家工作坊」集結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家,以期促成創造性寫作。參與過這項計畫的作家,例如中國大陸的莫言、王安憶、殘雪等人,台灣的瘂弦、王禎和、商禽、陳映真、向陽、楊青矗、吳晟等人,甚或是日本的芥川賞得主柴崎友香、土耳其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罕·帕慕克等等,形成龐大的文學促進網絡。聶華苓對國際文化交流貢獻卓著,更因連結世界各地作家、推動世界各國交流與往來,而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由此而被眾多作家譽為「文壇永遠的母親」、「世界文學組織之母」,感念她對文學的努力與奉獻。聶華苓著有《失去的金鈴子》、《桑青與桃紅》、《千山外,水長流》、《三輩子》等二十餘部作品,文類包括小說、散文、翻譯。1990年,她的小說《桑青與桃紅》英文版獲頒「美國書卷獎」(American Book Award);2012年香港導演陳安琪推出傳記電影《三生三世聶華苓》紀錄她傳奇的文學人生。國內知名詩人林淇瀁(向陽)也在臉書發文說,聶華苓的一生對文學忠誠奉獻,對來自台灣的作家真摯疼惜。儘管前些時候已被告知她的病況,但收到她過世的訊息,依然感到震驚。
被重案改變的台灣/台灣慘痛的一頁 內湖「小燈泡」隨機殺人事件
2016年3月28日上午,台灣發生一起震驚社會的殺人事件。患有精神疾病的王景玉,當街持刀襲殺一對路人母女,他不顧一旁母親竭力阻攔,對著年僅3歲的稚弱女童「小燈泡」從背後對頸部瘋砍23刀。事發後現場照片流出,畫面深深震撼了所有目睹者的心,全台怒火為之引爆,輿論瘋狂呼嘯著要「嚴懲兇手」、「立即槍決」。這,就是僅僅發生在8年前,絕大部分人都記憶猶新的殘酷兇案:小燈泡事件。當時的台灣社會正因「死刑廢除與否」的問題展開激辯,且社會上隨機傷人、殺人事件頻傳,台灣民眾正處於又驚又怒,對社會安全的不信任空前高漲的狀態,大批民眾認為正是因為政府軟弱無能,不願嚴格執行死刑,才會向社會傳達出「只要我有精神病殺人就不用賠命」的訊號,不少人仍希望政府能夠以嚴刑峻法的雷霆手段,嚇阻類似事件再次發生。然而在群情激憤之際,「小燈泡」的媽媽王婉諭站了出來,在媒體面前提醒;「即使殺死兇手,我也看不到她(小燈泡)了,她也看不到弟弟妹妹了。」她指出,單純在事後懲罰兇手,並不能救回自己的女兒,也無法阻止悲劇的再發生。台灣的社會安全明顯出了問題,變成一個讓孩子無法安心長大的環境,「政府應該要從根本、從家庭從教育著手,應該讓這樣的人消失在社會上。」王婉諭直言,就她了解,王景玉從小被霸凌、沒朋友、覺得爸媽不愛他,因此缺少人際情感連結,感嘆:「他的一生中其實有許多可能可以接住機會,但卻沒有可以接住他的貴人,然後就這樣一步步跌落,最終導致悲劇發生。」而「小燈泡」事件的發生,逼得台灣不得不去正視一些社會議題:一:對待「精神障礙者」的制度缺失。當精神障礙者躍上新聞版面時,往往都是伴隨著令人不忍言的重大傷害事件。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在於過去相關法條中對於精神障礙者的幫助,幾乎只限於就醫用藥治療,沒有任何法理依據對他們進行保護或管束,對他們的行蹤、購買危險物品的行為也完全沒有約束,讓病情極其嚴重的精神障礙者們一再在不安全的狀態下回歸社會,間接造成了許多不幸事件。王景玉被帶出派出所時,有大批群眾等候在外,現場爆發激烈推擠。(圖/報系資料照)而公布於1990年12月的《精神衛生法》,在社會忽視逾15年後,立法院才終於在2022年11月三讀通過大幅修正該法, 針對精神障礙者的狀況建立不同的協助機制,給予狀況輕微患者輔導與治療,當他們的狀況嚴重惡化時,也有強制約束來防治他們對旁人造成傷害。二:破了洞的「社會安全網」時任總統蔡英文在小燈泡事件發生後,公開聲明表示「我們的社會安全網,有很多破洞。我的責任,就是讓每一個可能掉出這張網外的邊緣人,都可以被這張網接住,接受公平的教育,擁有穩定的工作,過著正常的生活。我會用盡全力,把這些洞補起來。」小燈泡事件第2天,當時仍未就職的民進黨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到案發現場獻上花束、玩偶及親手寫的卡片。(圖/報系資料照)所謂「社會安全網」,是指在重大惡性社會事件發生前,犯人往往會出現各種徵兆,例如精神障礙者身上出現言行異常或是攻擊傾向,又比如遭受家暴的未成年人身上出現傷痕,過去往往只有當下的處理單位(警方、學校)知道狀況,但如果能將這些資訊即時分享給相關單位(醫療機構、兒少機構),相關單位就有可能在狀況惡化前及時介入,將悲劇扼殺在發生之前。為此,行政院2018年核定「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由中央政府及各縣市撥款69億預算推動,希望能結合政府各部門與民間團體的力量,將警政、醫療、教育、社福、退撫等各種部門串連在一起,建構起綿密的安全防護網。2021年,行政院再宣布推動「社會安全網計畫2.0」,並追加407億預算。除廣建各類社會福利服務機構,並聘用4609名各類專業人力,希望進一步守護各體系未觸及、或因需跨體系合作而被遺漏的脆弱個人及家庭。三、「被害者」在司法系統中的弱勢處境在小燈泡遇害後,小燈泡母親王婉諭接受採訪時曾指出,她與丈夫身為這起案件最直接的當事人,然而在案件的偵查、訊問、鑑定乃至於最終上訴過程中,他們全都一無所知,猶如整起事件中的「邊緣人」,一切關於案件的消息都是透過媒體才得知,讓她倍感難過。王婉諭事後更發現,在眾多的案件中,受害者與受害者的家屬們要面對重重壓力,比如要在激動的情緒下快速決定是否要解剖遺體、經濟狀況不佳卻要操辦後事、在孤立無援的狀況下面對陌生的法庭,或者面對大批媒體追逐的壓力,事後還可能要面對長達數年的訴訟過程、長期的傷害復健或心理創傷治療等。王婉諭認為,被害人與其家屬的保護應是政府的「責任」,而非「恩賜」,因此後來王婉諭選擇投身政壇,一手推動保障犯罪被害人的權益。2023年1月7號,立法院三讀通過《犯罪被害人保護法》修法,於同年2月8日更名為《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不僅讓政府介入協助受害者們的基本權益保障,也大幅簡化了各種補助、補償金的申請、審議方式。四、「暫緩死刑」是否讓法律對行兇者失去了嚇阻力?自2001年陳水扁政府時期,時任司法部長陳定南宣布要「推動廢除死刑」,接下來施茂林、王清峰在內的2位法務部長也表態「拒絕簽署死刑執行令」,因此台灣自2006年至2010年未曾執行任何一名死刑犯的死刑,王清峰為此甚至難抵社會激烈反彈聲浪,最終在2010年黯然下台。2006年10月11日,廢死聯盟發起「廢除死刑祈福靜走」活動,聯盟成員手拿寫有「廢除死刑」的白紙繞行法務部大門。(圖/報系資料照)然而,在小燈泡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下,此前發生一連串隨機傷人、殺人事件,都被認為是政府「執法怠惰」以至於對行兇者失去嚇阻力。當民眾看到3歲多的無辜女童遭到殺害,社會累積的怨氣也此爆發,死刑「存廢與否」的問題也又一次成為輿論激烈的焦點。2024年9月20日,憲法法庭做出「有條件合憲」的判決,規定只有「情節最嚴重」的4種殺人罪者才可能被判處死刑,還設下了嚴密的重重關卡防止草率判決,精神障礙者也不得處死。然而,這場判決不僅引起多位被害者家屬直言無法接受,痛批憲法法庭藐視民意,就連廢死聯盟也怒批政府「總是心存僥倖,持續怠惰不作為」,顯然死刑這個議題,在台灣還需要很長的時間繼續協調。●衛生福利部致力於推動全國心理健康促進,提供心理衛生教育、宣導、心理諮詢、心理諮商及個案關懷訪視、社區支持資源連結等服務。➤全國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查詢▸http://pse.is/58urj8➤更多心理健康促進資源▸https://pse.is/6k6lav
空難遺體56年後才被找到 家人:窒息感消失了
一架印度IAF AN-12軍機1968年在喜馬拉雅山墜毀,一名陸軍工匠切里安湯馬斯(Cherian Thomas)不幸罹難,卻遲遲找不到遺體,當時他年僅22歲,56年後終被尋獲。據BBC報導,近日一通警方的電話讓湯馬斯的家人結束56年8個月的等待,湯馬斯的遺體被找到了。1968年,一架軍機因為惡劣天氣,在喜馬拉雅山墜毀,當時機上有102名乘客,多年來飛機一直被列為失蹤。2003年,一支登山隊發現其中一名乘客的屍體,在往後的幾年,軍隊搜索探險隊又發現8具屍體,2019年在山上發現飛機殘骸,最近這場1968年的空難再次成為頭條新聞,因軍隊又找到了4具屍體,其中一人就是湯馬斯。湯馬斯弟弟表示,當這消息傳到家人耳裡,他感覺56年的窒息感突然消失了,他也能再次呼吸。據悉,湯馬斯在家中排老二,失蹤時年僅22歲,當時他坐上飛機執行喜馬拉雅山地區的第一個外勤工作,直到2003年第一具屍體被發現後,湯馬斯才被當局從失蹤轉為死亡。湯馬斯弟弟說,父親和母親在1990年和1998年去世,2人都在等待哥哥的消息。據了解,截至目前,只有找到13具屍體,因為該地搜救困難。家人表示,雖然失去湯馬斯的悲痛永遠無法消退,不過他們還是感到欣慰,3日湯馬斯的遺體被轉接給家人,棺材上覆蓋著印度國旗,隔天家人們也幫他舉行葬禮。
汪建民病逝/汪建民靠「鐵頭」警探爆紅 「這劇」成生涯代表作
藝人汪建民7日晚間驚傳過世,享年56歲,親友也證實此消息。而汪建民曾演出單元劇《台灣靈異事件》的「鐵頭」警探一角走紅,該劇也成為他的生涯代表作,如今傳出死訊,讓不少人感到惋惜。據悉,汪建民1990年出道,演了《梅花三弄-水雲間》與《大地勇士》開始受到注目,之後演出《台灣靈異事件》的「鐵頭」警探,知名度開始提高,《台灣靈異事件》不僅是台灣長壽單元劇之一,更被稱為「台灣版X檔案」,這也成為汪的代表作。在此之後,汪也獲許多戲劇演出機會,如《戀愛女王》、《籃球火》、《新兵日記》,近年也有演出大愛《冬菊,沒問題!》和《最佳利益2-決戰利益》等。汪建民平時也熱愛運動,1994年和愛打球的演藝圈好友,創了夢幻明星隊,也舉辦義演賽,幫水患的災民募款。而汪建民跟寶媽曾譜姐弟情,2人差了14歲,2011年,汪建民更簽下寶媽和小甜甜,3人一同在演藝圈打拚。汪建民日前罹患肺腺癌第四期,化療了7個月,妹妹8日證實他離世,「隨著建民哥的離世,一切煙消雲散!」她也謝謝在最後時間給予幫忙的朋友們,「這輩子虧欠的讓他下輩子還給各位,也懇求各位高抬貴手,給家人們一個空間。」
2024諾貝爾獎將揭曉! AI、減肥藥受關注
2024年諾貝爾獎將自7日起,依序揭曉生醫、物理、化學、文學、和平等5座獎。根據外媒盤點,其中至少5項是諾貝爾可能的獲獎領域。根據CNN報導,人類基因體圖譜是在諾貝爾獎預測中,經常被討論到的,這是一項大膽的項目,於1990年啟動,並於2003年達成,由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中國等,數千名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聯盟。這項努力對生物學、醫學和許多其他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該項目可能無法獲得諾貝爾獎的原因之一是參與這項壯舉的人數太多,依據規則,每個獎項只能授予最多3人。第二是,模仿人體激素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的減肥藥物,其震撼了醫療保健界,這種降低血糖和抑制食慾的藥物有可能開創肥胖症治療和相關疾病的新時代,例如第2型糖尿病。洛克斐勒大學生物化學家莫依索夫(Svetlana Mojsov)、哈佛大學醫學院內分泌學家哈本能(Joel Habener)、丹麥藥廠諾和諾德研究與初期開發部門首席顧問克努森(Lotte Bjerre Knudsen)等3名科學家,在將其轉變為當今數百萬人服用的有效減肥藥物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第三,變革性人工智慧。人工智慧(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人們的生活,Google DeepMind AlphaFold蛋白質結構資料庫的開發人員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強普(John Jumper),與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蛋白質設計研究所所長貝克(David Baker)被看好未來可能會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第四,「腸道菌相」(gut microbiome)領域。細菌、病毒和真菌,生活在人體表面和體內,統稱為人體微生物組,隨著過去20年基因定序的進步,科學家們能夠更了解這些微生物的作用,它們如何與人類細胞,尤其是腸道細胞相互作用。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教授、生物學家高登(Jeffrey Gordon)是該領域的先驅,呼聲相當高。第五,致癌基因檢測。擁有研究人類和黑猩猩之間遺傳差異的背景,現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教授金恩(Mary-Claire King)採取了一種全新的方法,早在科學家繪製出人類基因組圖譜之前,其就花了17年的時間來檢測和確定BRCA1基因突變在乳癌和卵巢癌中的作用,這項發現使得基因檢測能夠識別出乳癌風險增加的女性,以及採取哪些措施來降低風險,例如額外的篩檢和預防性手術。
碳費太便宜!價格恐比一瓶礦泉水都不如 環團盼制定合理碳定價
環境部將在今(7)日舉行碳費費率審議會,但根據統計,我國2022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占總溫室氣體排放量比例高達95.79%,創下歷年新高。學者呼籲政府加速電力脫碳、深度節能、落實碳定價制度;環團則表示,關於碳費費率,經濟部喊出0及50元兩種優惠費率,再加上2折的高碳洩漏風險係數,碳費價格恐連一瓶礦泉水都不如,呼籲優惠費率不應低於每公噸300元。2024年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顯示,2022年我國排放溫室氣體以二氧化碳占95.70%最高,立法院預算中心指出,其占比是1990年以來的歷史新高。此外,我國自2005年起,燒煤產生二氧化碳均占總量的5成以上,高於全球占比約4成餘,我國潔淨能源發展應再強化。台大環工所兼任助理教授劉銘龍表示,我國再生能源發展比政府規畫的遲緩約2年,加上核電廠陸續關閉,用電卻未減少,只能仰賴燃煤、天然氣因應,使得二氧化碳排放量高。參考各國減碳經驗,台灣應使用低碳、再生能源,加速電力脫碳,及利用科技加強深度節能,並落實碳定價制度,例如收碳稅、實施總量管制排放交易。我國碳費明年起徵,由政府、各界代表組成的碳審會在上月拍板,起徵費率應在每公噸300至500元,優惠費率將在7日舉辦的第6次碳審會審議。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及地球公民基金會將同時在場外、環境部大門,呼籲環境部抵抗企業要求碳費折扣後,只收20元的荒謬行徑。環團強調,工商業團體會前放話過高碳費恐致綠色通膨,經濟部更提出0及50元兩種優惠費率,再加上打2折的高碳洩漏風險係數,碳費價格將連一瓶礦泉水都不如。環團指出,碳費一般費率至少500元起徵,優惠費率不低於300元,尤其美國環境署估算,每一噸新增碳排量的外部成本至少5700元,呼籲經濟部、工商團體停止施壓碳費價格,盼環境部制定合理碳定價。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專職律師呂冠輝補充,我國最新溫室氣體排放清冊顯示,2022年總溫室氣體排放量相較2005年僅下降1.79%,恐怕很難只利用碳費,就達成2025年減排10%的目標,希望未來加速燃煤電廠退場、加強製造部門減碳。
台灣有2無震區地質堅硬 專家認證「每年地震平均不到4次」:安全縣市
台灣位在地震活躍區環太平洋火山帶中,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板塊交界上,因此地震頻繁。最近有學者發現,台灣過去30年發生超過80萬起地震,但桃園台地和北港高區這段期間每年地震平均不到4次,屬於真正無震帶地區,主要原因是兩處地底下是堅硬岩盤結構,因此位處2區的桃園、彰化和雲林算是安全的縣市。今年是921強震25周年,國家防災科技中心與國內地震學者專家合作出版著作《台灣地震帶》,內容匯集台灣過去30年(1990年至2020年)超過80萬筆地震活動統計數據,發現台灣有5個極少發生地震區域,包括北港高區、桃園台地、高屏麓山帶、琉球增積岩體以及脊樑山脈中段。在極少發生地震的5個區域中,台大地質系名譽教授陳文山指出,北港高區和桃園台地兩處為無震帶,因為高屏麓山帶、琉球增積岩體以及脊樑山脈中段雖然觀察期間少有地震,但陳文山和其他專家依學理研判這三處仍具有發生地震潛能的區域,特別是琉球增積岩體位於花蓮東側海域,過去30年僅發生235起,但該處位於隱沒帶,未來極具發生規模7.5以上大地震的潛能。桃園台地和北港高區在觀測期間,前者和後者分別發生108起地震和94起地震,平均下來每年不到4次。依照氣象署資料統計,桃園台地和北港高區極少發生地震的主因,推判是地底下為堅硬岩盤的台地結構,這兩處前者主要是在桃園市,後者則分布在彰化與雲林,氣象署地震中心前主任、地震專家郭鎧紋也表示,這兩處分布的地區算是台灣最安全的縣市。
泰國清邁「山洪暴發」百頭大象撤離 失明大象慘被洪水沖走溺斃
泰國北部清邁市附近的大象自然公園於10月3日因山洪暴發,導致兩隻大象死亡,約100頭大象和數十名遊客緊急撤離。根據《CNN》的報導,大象自然公園創始人桑杜安(Saengduean Lek Chailert)表示,「這是我們進行的最大規模的疏散行動」,他指出,這次洪水是該公園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從影片中可以看到,公園工作人員(象夫)一邊鼓勵大象前行,一邊高呼「走吧,繼續走」,催促這些大象涉水。3日晚間許多動物在附近的山上找到了庇護,但桑杜安表示,危險依然未結束。桑杜安提到,「3日我們仍有無法疏散一些動物,有13頭成年大象仍被困在它們的住處,他們感到非常恐慌」,根據他的說法,死去的兩隻大象中有一隻名叫Ploy Thong,並且目前仍有兩隻下落不明,「我的心碎了,他們在我眼前被洪水沖走。」近期由於摩羯颱風帶來的暴雨,泰國北部遭受了嚴重洪水和山體滑坡,造成數十人死亡。清邁當局已發布潛在洪水警報,因為流經城市的平河水位達到危險水平。隨著公園周圍洪水擴大,桑杜安表示,他們可能需要再次疏散動物,他們也向泰國當局請求緊急幫助,並強調希望能夠找到船隻,以便象夫能和公園內剩餘的大象待在一起,「這是當務之急」。大象自然公園在臉書上發帖稱,「我們迫切需要志願者和動物籠子,因為通往公園的道路完全被淹沒,我們必須將動物轉移到山上」。約30名外國志工,包括5名美國人在內,被困在保護區內,部分志工已在公園工作數週。報導中指出,大象自然公園成立於1990年代,作為大象救援和復健中心,至今已從旅遊業和伐木業拯救了200多頭大象。公園內還有約5,000隻獲救動物,包括狗、貓、馬、豬和兔子,部分動物在洪水警報後已被疏散。而根據泰國國家公園管理局的負責人Atthapol Charoenchansa表示,雖然已派出數十名官員,但由於道路被淹沒,無法到達公園。他指出,目前急需平底船和志工以協助疏散剩餘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