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億年前
」搜奇/洪水沖出「 9500萬年前龍印」 4歲女童海灘散步發現2.2億年前大禮
海灘散步居然發現到2.2億年前的恐龍腳印化石,英國4歲女童懷爾德(Lily Wilder)稍早和父親到海灘散步,竟眼尖發現恐龍腳印化石,事後經專家鑑定確實為珍貴化石,目前恐龍品種尚未確認。4歲女童懷爾德發現的恐龍腳印化石相當清晰。(圖/翻攝自@southwalesargus推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懷爾德的母親薩利(Sally)表示,女兒和爸爸爸理查德(Richard)在威爾斯巴里海灘(Barry beach)散步時,懷爾德喊了聲「爸爸,看這個」,理查德便拍下女兒發現的奇妙腳印,回家後和妻子認為相當奇特,於是主動聯繫專家。女童與爸爸在海灘散步時,意外發現2億年前的恐龍腳印化石。(示意圖/達志/美聯社)經專家查看後證實,這是擁有2.2億年前的恐龍腳印化石,這個腳印化石長約10公分,可以確定這是隻身高75公分小型恐龍留下的,不過品種還未能確定,只知道這種恐龍能靠2條後腿行走,並靈活狩獵動物及昆蟲,包括威爾斯國家博物館古生物負責人豪威爾斯(Cindy Howells)也驚呼讚嘆,「這是海灘上有史以來發現最好的標本」!這個恐龍腳印化石是在本德里克斯灣(Bendricks Bay)被發現,當地也常出土鱷魚等爬行動物的足跡化石,被地質學家協會南威爾斯小組稱為「英國三疊紀恐龍足跡的最佳地點」,不過漲潮時許多腳印會被海水掩蓋,最好在退潮後觀察,腳印就成了小水坑,不仔細觀察難以發現。女童與爸爸在海灘散步時,意外發現2億年前的恐龍腳印化石。(圖/翻攝自@museumcardiff 臉書 )威爾斯國家博物館也表示,由於這個恐龍化石保存完整,讓古生物學家得以進一步確認恐龍腳掌的實際結構,包括腳掌上的肉墊及爪子等。據了解,美國也曾出現過類似腳印,由腔骨龍所留下。除了在英國,澳洲昆士蘭小鎮溫頓(Winton)先前遭洪水重創,沒想到卻沖出「意外收穫」,有考古學家在當地一處河床,發現多個相信在9500萬年前便埋於地下、屬於3種不同品種恐龍留下的腳印。當地考古學家在溫頓鎮附近河床,發現3種不同品種恐龍留下的腳印。(圖/翻攝自The Guardian)據《衛報》報導,考古學家從2018年就開始在當地進行考古挖掘,意外在河床架上發現恐龍腳印。專家認為,這些腳印是由3種主要恐龍群組成,包括蜥腳類、鳥腳亞目和獸腳類恐龍出現在同一塊地表,屬於非常罕見的情況,專家更興奮的表示,這可能是澳洲當今保存最完善的恐龍腳印。考古學家發現河床上有不同類型的恐龍腳印。(示意圖/達志/美聯社)報導指出,其中蜥腳類恐龍足跡更超過40公尺,當中有近1公尺的恐龍腳印,考古學家相信,這是由一種約18公尺長、30噸重的較小恐龍所造成。根據溫頓鎮市長巴斯克特(Gavin Baskett)表示,「恐龍足跡因洪水而意外露出面是非常罕見的事,否則會被埋藏100甚至200年」。他希望這個消息公開後,能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希望更多遊客會到西部旅行,參觀足跡,而恐龍腳印也轉移到當地的恐龍時代博物館(Age of Dinosaurs Museum)展出,藉此振興當地旅遊業。洪水襲小鎮沖出「 9500萬年前恐龍腳印」 。(圖/翻攝自@katejonesqld 推特)
河邊抓魚帶回家煮!他爽發影片竟挨罰2百萬 警曝真相:牠來自2億年前
大陸安徽省一名齊姓男子近日在家中烹煮鮮魚,還不忘把過程PO上網,不料竟被公安盯上,最後挨罰人民幣50萬元(約新台幣216萬元),讓他當場傻眼。原來,齊男煮的魚就是所謂的「中華鱘」(Acipenser sinensis),早在2億年前就生存在地球上,堪稱地表最老的脊椎類動物之一,目前被列為保育類動物。《瀟湘晨報》報導,近日蕪湖市南陵警方根據網友舉報,查處一起涉嫌非法捕獵「中華鱘」的案件;犯罪嫌疑人齊男因涉嫌非法捕獵、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被警方依法採取刑事措施。經了解,舉報人透過抖音視頻刷到了相關信息,立刻向公安機關舉報;值班民警獲取線索後,立即對影片進行核實。經初步分析發現,齊姓男子發布視頻中的魚類與國家野生保護動物「中華鱘」極其相似;民警隨即聯繫南陵漁政部門和弋江鎮農業辦協助,對相關線索進行協助核查;經過多方核實、詢問得知,該視頻是由弋江鎮新光村村民齊男發布,民警立即前往對方家中查看。齊男表示,當天凌晨4時許,他獨自前往河邊抓魚,在青弋江邊一處水坑裡發現了不少魚,其中就包括這條不認識的魚,回家後便和妻子拍了一條視頻,並透過抖音發布了影片。警方將魚送往安徽師範大學野生動植物及產品鑒定中心鑒定,結果顯示該魚確實是罕見的野生「中華鱘」,屬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報導指出,齊男因涉嫌非法捕獵、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被南陵警方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並開出人民幣50萬元的罰單,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重大發現!雲南出土「3歲小恐龍化石」距今2億年前 專家曝:是全新物種
日前考古學家在中國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盆地」的早侏羅世地層中,發現了一個體長約1.7尺的恐龍幼體化石,經判斷為年約3歲,且是全新物種的小恐龍,是一項重大發現。微博《南京地質博物館》貼文指出,英文版雜誌《地質學報》刊登了雲南大學脊椎動物演化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合作的研究成果,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盆地」的早侏羅世地層中,發現了一個體長約1.7米的恐龍幼體化石,其中一名作者艾天宇還發現其部份頭骨、完整的頸椎、背椎、掌骨以及股骨、脛骨等,依照骨骼組織來判斷,這隻小恐龍正處於個體發育早期階段,年齡為3歲左右,且小恐龍化石牙齒呈葉狀,是一類植食性恐龍,食物以蕨類和松柏類為主。(圖/翻攝微博南京地質博物館)經考古學家分析,此化石屬於大足龍類,但與其他基幹蜥腳型類恐龍幼體演化關係較遠,不屬於任何已知物種,因此可能是一個全新物種。其實祿豐地區的蜥腳型類恐龍化石群富含大量的古脊椎化石,其中包括先前所發現的11種蜥腳型類恐龍,而該項研究還首次針對祿豐「紅層」的年代學、生物地層等資料進行了整理,此區化石大多生活於晚侏羅世,距今約2億年前,目前是雲南省中生代含化石最豐富的地層,且這次也是此區第二次發現小恐龍化石。
100度沸水煮不死!新疆草原冰臼存活2億年前仙女蝦 和恐龍同時期
大陸新疆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有民眾在一處水坑發現一種生物,有10多對足,還有黑色眼睛凸出在頭部兩側,身體則呈現草黃、紅色,外型比像是蝦,經專家鑑定,這是有2億多年歷史、與恐龍同時代的季節性水生甲殼動物「仙女蝦」,牠的卵甚至能存活萬年、即使在100度的沸水仍能存活!新疆吉木乃縣驚現與恐龍同時代活化石「仙女蝦」。(圖/梨視頻)當地的地質人員在勘查時,在綿延數公里的克孜里塔司山脊上,發現了總數超過1000個的古冰川冰臼遺迹。這些冰臼直徑大小不一,最大的達數公尺以上,小的則如拳頭般大小,星羅棋布形成獨特的自然景觀。所謂的冰臼是古冰川運動的產物,在吉木乃縣境內有1000多處冰臼遺迹,主要是分佈在克孜里塔司山和草原石城景區,而專家在這些冰臼裡面發現奇特的小生物,這些小生物有紅色的分岔尾巴、草綠或草黃色的身體,還有黑色的眼睛掛在頭部兩側,浮游時則像蝦子一樣彈跳。經專家鑑定,這種生物名為「仙女蝦」,但牠們並非是真的蝦,學名為「枝額蟲」,是2億年前就已現身地球,是與恐龍同時代的季節性水生甲殼動物,屬於遠古生物。仙女蝦惡劣環境照樣繁殖。(圖/梨視頻)仙女蝦在分類上屬於鰓足綱生物,一般體長約為2至4公分,有羽毛般的腳(鰓足)及蝦狀的尾巴,身體為螢光綠,尾部為橘紅色,活動時為腹面朝上的仰泳姿勢,由於色彩絢麗,外形優美,被形容為仙女蝦。仙女蝦產下的卵可以抵抗乾旱、高溫或低溫等惡劣環境,又稱「耐久卵」。當降雨形成水池時,這些耐久卵能夠快速的孵化,並在短時間內成長、繁殖及產卵完成一生任務。 新疆發現2億年古生物仙女蝦。(圖/梨視頻)除了在大陸發現仙女蝦,台灣2003在陽明山向天湖也首次發現仙女蝦的蹤影,隨後在小蘭嶼也發現牠們的蹤影,不過小蘭嶼仙女蝦與向天湖仙女蝦有明顯的差異;向天湖仙女蝦卵為圓形狀,小蘭嶼仙女蝦卵為金字塔狀。向天湖仙女蝦有明顯的雌雄個體,小蘭嶼仙女蝦在約近萬的個體中僅出現一至二隻雄性個體。另小蘭嶼仙女蝦體型較小。
4千萬年前的痕跡 南極挖到南美洲青蛙化石
一般聽到南極,會想到的動物都是企鵝或海豹,不過最近發現這塊大陸是被溫暖的熱帶雨林覆蓋,確實有喜歡溫暖的動物存在過,最新的發現,就是找到4千萬年前的青蛙化石。根據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最新的研究,這次發現的化石,是第一次在南極發現「兩棲類」生物,而發現的化石,包含青蛙的頭及腰部的骨頭碎片,而且種類是現在生活在南美安地斯山脈的「智利頭盔狀牛蛙」。這次發現化石的地點,是南極半島前端的西摩島,由瑞典及阿根廷共同探險隊在2011至2013年所收集的樣本中發現的,原本以為是南極既有的哺乳類生物,沒想到竟然是青蛙的骨頭。南極在盤古大陸時(三疊紀時期,約2億年前)的確有兩棲類的存在,之後則一直呈現滅絕的狀態,直到這次出現5600萬至3390萬年前始新世時代的青蛙。不過南極大陸何時從岡瓦納大陸的南端分離、因而造成生態學的變化,至今仍是未知數,有待科學家進一步的考證,至少現在能知道的是,4000萬年前的南極大陸,還是擁有森林及淡水系統的溫暖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