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2
」 佳世達 美股 台股台塑上週遭投信大砍「3萬多張」 前董座股東會道歉股價反上揚
據證交所公布三大法人籌碼動向,上週合計賣超628億元,其中投信買191.94億元、賣199.69億元,合計賣超7.75億元;塑膠股台塑(1301)集團因美國持續升息、大陸經濟復甦不如預期,去年業績表現低迷、年減20.9%。前董座林健男20日在股東會時哽咽並向股東致歉,但投信本週仍將該股倒至週賣超季軍、狠殺3萬多張,所幸28日止跌反漲0.88%、收57.5元。根據證交所公布籌碼動向,三大法人上週集中市場外資及陸資(不含外資自營商)買超90.77億元;自營商(含自行買賣及避險)買超7.21億元;投信賣超7.75億元;合計三大法人本週共賣超628.03億元。其中,投信本週賣超前十大個股,榜首是友達(2409),共倒出24萬5931張;第二名是興富發(2542),賣超6萬1550張;第三名則是台塑(1301),總共賣超3萬6027張。第四至十名依序為,旺宏(2337)賣超3萬4907張;鴻海(2317)賣超2萬8782張;宏碁(2353)賣超2萬7139張;仁寶(2324)賣超2萬4645張;佳世達(2352)賣超2萬1799張;國產(2504)賣超1萬3956張;榮運(2607)賣超1萬3052張。其中,台塑去年第四季稅後淨損29億元,今年首季稅後純益2.2億元,年減9成,雖然受惠於業外收入挹注,每股純益0.03元,由虧轉盈,但本業仍虧損;股價自股東會後頻頻探低,27日更一度下跌至56.4元,不僅跌破2020年新冠疫情時的最低點64.8元,同時也為近15年來低點。不過今股價出現反彈,一度上漲至58.4元,盤中漲幅逾1.5%,南亞(1303)、台化(1326)、台塑化(6505)也跟進一同上漲。
這四檔「高息科技半導體」ETF換股名單出爐 6/3生效
臺灣指數公司公布六項指數2024年成分股定期審核結果,成分股納入和刪除之變動將自5月31日交易結束後生效,亦即6月3日起生效,包括0091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00927群益半導體收益ETF、00939統一台灣高息動能ETF、00946群益科技高息成長ETF、020036元大金融配息N與020037元大金融高股息N。以「臺灣指數公司特選臺灣金融高股息存股報酬指數」來說(發行金融商品代號020036、020037),新納入2809 京城銀、2850 新產、2880 華南金;刪除2883 開發金、2887 台新金、5880 合庫金。臺灣指數公司公布「臺灣指數公司特選臺灣上市上櫃精選高息指數」2024年第1次成分股定期審核結果(發行金融商品代號00919)成分股新增13檔為2451 創見、2504 國產、2548 華固、2618 長榮航、2809 京城銀、2889 國票金、3014 聯陽、5347 世界、5508永信建、5536 聖暉*、600 5群益證、8070 長華*、8112至上。刪除13檔為1504 東元、1722 台肥、2379 瑞昱、2385 群光、2449 京元電子、2886 兆豐金、3005 神基、3044 健鼎、3231 緯創、3293 鈊象、3592 瑞鼎、3711 日月光投控、6147 頎邦。臺灣指數公司公布「臺灣指數公司特選臺灣上市上櫃半導體收益指數」2024 年第 1 次成分股定期審核結果(發行金融商品代號00927),成分股納入3檔分別為2451 創見、3260 威剛、3413 京鼎;刪除3檔各為2481 強茂、6147 頎邦、6182 合晶。臺灣指數公司公布「臺灣指數公司特選臺灣上市上櫃高息動能指數」2024 年第 2 次成分股定期審核結果(發行金融商品代號00939),成分股納入18檔為1216 統一、1402 遠東新、1504 東元、2105 正新、2204 中華、2211 長榮鋼、2412 中華電、2618 長榮航、2637 慧洋-KY、2884 玉山金、3045 台灣大、3596 智易、3665 貿聯-KY、4904 遠傳、5871 中租-KY、5876 上海商銀、6139 亞翔、8112 至上。成分股刪除18檔為2059 川湖、2317 鴻海、2352 佳世達、2356 英業達、2379 瑞昱、2383 台光電、2454 聯發科、3036 文曄、3037 欣興、3189 景碩、3231 緯創、3592 瑞鼎、4961 天鈺、5371 中光電、6147 頎邦、6669 緯穎、8016 矽創、8046 南電。臺灣指數公司公布「臺灣指數公司特選臺灣上市上櫃科技高息成長指數」2024年第 1 次成分股定期審核結果(發行金融商品代號00946),成分股納入18檔為1582 信錦、2323 中環、2412 中華電、2439 美律、2449 京元電子、3014 聯陽、3022 威強電、3045 台灣大、3596 智易、3665 貿聯-KY、3702 大聯大、4904 遠傳、4961 天鈺、6139 亞翔、6191 精成科、6412 群電、6488 環球晶、8070 長華*。成分股刪除18檔為2317 鴻海、2379 瑞昱、3037 欣興、3532 台勝科、3711 日月光投控、4958臻鼎-KY、5289 宜鼎、5371 中光電、5425 台半、5434 崇越、5469 瀚宇博、6138 茂達、6147 頎邦、6202 盛群、6257 矽格、6269 台郡、6414 樺漢、8213 志超。
車主注意!汽車牌照稅即將開徵至4月底 逾期加徵最高10%滯納金
近日,財政部公告,使用牌照稅將於4月1日開始徵收,繳納截止日期為4月30日,逾期繳納者最高可加徵10%滯納金。今年的使用牌照稅開徵車輛總數超過823萬輛,總稅額約為新台幣661.4億元,輛數、稅額兩者都呈現年增的趨勢。財政部27日舉行113年度使用牌照稅開徵記者會。桃園市政府地方稅務局長姚世昌在會上指出,本次開徵的範圍包括一般自用車輛、排氣量超過151cc的重型機車全年牌照稅,以及營業用車輛的上半年牌照稅。姚世昌提醒民眾,牌照稅的繳納期限為4月1日至4月30日,逾期繳納者,每3天將按滯納數額加徵1%滯納金,最高可加徵至10%。若超過30天仍未繳納,將移送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強制執行。如有繳稅困難,可向地方稅稽徵機關詢問是否符合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納規定,以保障個人權益。姚世昌解補充,如果納稅義務人名下擁有多輛車,可以向車輛登記所在地的地方稅務機關提出申請,要求將同一個城市或縣區內所有車輛的使用牌照稅繳款書合併歸戶成一張。每張合併的歸戶繳款書最多可登記五輛車的號碼,即代表1張繳款書最多可繳納5台車的使用牌照稅,因此如果擁有六輛車,將會收到兩張繳款書。姚世昌表示,今年開徵的車輛數共有823萬1699輛,相較前一年增加了17萬6026輛,增幅約為2.2%。帶動開徵稅額達到了661億4255萬元,較前一年增加了3億6903萬元,增幅為0.6%。對此,他解釋說,儘管開徵車輛數增加,但其中大多數是排氣量超過151cc的重機或排氣量在1800cc以下的小客車,其牌照稅額相對較低,因此對稅額的增長影響較小。至於六都的情況,姚世昌表示,六都共開徵了552萬2352輛車,稅額約為450億530萬元,佔全國開徵車輛數的比例為67%,開徵稅額的比例為68%。其中,台中市開徵的車輛數最多,達到了113萬3096輛,稅額約為93億8257萬元,佔全國開徵車輛數的比例為13.8%,開徵稅額的比例為14.2%,在六都中均居首位。六都中以桃園市的開徵車輛數年成長2.9%為最高,台北市則為六都之末僅年增0.9%,且稅額更轉為負成長,推測原因是大眾運輸便捷,加上電動汽機車基礎建設較為普及。另外,姚世昌提到,今年有約96萬輛車輛免稅,免稅稅額總計約96億元。截至目前,各地方政府對電動車免徵使用牌照稅,全國完全以電能為動力的電動汽車約有5.9萬輛,免徵金額約為16.9億元,較去年增長了約3%。
佳世達小金鷄眾福科強攻戶外顯示器 預計3月下旬上市
佳世達(2352)旗下顯示艦隊核心眾福科(3168)董事長黃漢州今(22日)表示,公司是戶外、耐候、強固顯示器解決方案專家,不僅是強項,更要把它做到全球第一。眾福科也預計將於3月下旬掛牌上市。眾福科成立於1997年,於2018年加入佳世達集團,主要專注於專業型顯示器。眾福科執行長余思平表示,公司產品主要可以分為四大領域,包括航海、工控、特殊車輛及醫療,其中航海則早已掌握全球五大休閒船舶的訂單,看好下半年動能回溫,特殊車輛預估今年將有雙位數成長。另外工控部分,則是在5年前進入充電樁市場,現在則是跟國外廠商合作建置充電站,目前已經在義大利、德國、法國都有實績。黃漢州分析,像是高耐候性的船舶航海專業海圖儀表,需要適應戶外整日的曝曬雨淋、鹽水腐蝕的挑戰,難度更甚汽車面板,近五年公司更挾著此項競爭優勢,專注在耐候與強固的領域,「戶外沒屋頂沒窗戶的、或是像醫療需抗血水常清潔消毒等,就是眾福科發揮優勢的市場應用。」舉例來說,航海專業顯示器需要具備耐海水腐蝕及防水防護的特性,經過嚴格的太陽光輻射測試,確保產品在太陽光照射下依然達到良好可視性;即使在下雨天,使用者也可以透過厚手套操作儀表,而不會造成操作延遲;透過航海儀表技術,有效抵抗電磁波干擾,滿足使用者於航海過程中遇到的各項顯示需求。而這些需求,也都陸續出現在戶外電動車快充站的人機介面顯示器、極地雪車及重型機車的儀表板上,將成為眾福科後續成長動能。
大咖生技ETF3/蔡明興新藥股買最多! 開發金超車國泰富邦這二檔
富邦金(2881)董座蔡明興這十年來相挺生技業,成為鑽石生技(6901)創始股東,還投資發起人路孔明創辦的中天(4128)與合一生技(4743)(原投資泉盛,後與合一合併)兩家公司,近20年來,金控與蔡明興本人都積極參與生醫產業策略性投資支持新創公司育成與培植,旗下人壽、富邦金控創投等,至少已投入逾160億元。2014年蔡明興以個人名義與鑽石生技投資公司捐贈共1.5億元,成立永續經營之「臺大鑽石種子基金」,扶植新創鼓勵研發,亦是台灣生技醫藥發展基金會(TBF)的捐資者,2021年起擔任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生策會)的顧問。CTWANT調查,從中天到鑽石投資的欣耀生醫、合一生技、醣基生醫等,蔡明興可說是一網打盡家家都有投資,以這些公司的前十大股東資料來看,蔡明興家族各持股為1.22%、9.38%、7.36%、1.83%;蔡明忠與蔡明興相同,除了個人投資鑽石之外,對中天、合一則各持股1.21%、1.51%。合一股價在2020年曾從25元飆漲到7月最高點476.5元,主要是因宣布與丹麥國際大藥廠利奧製藥LEO Pharma A/S共同簽署「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氣喘新藥FB825」合作研發,以5.3億美元全球獨家授權協議,以及ON101(WH-1)糖尿病足慢性傷口潰瘍新藥三期臨床試驗第二次期間分析結果達標等因素所致;目前股價來到186元。進一步觀察多家生技股的前十大股東,富邦金子公司富邦人壽名列其中知名企業者,有持股中天3.8%、合一2.02%,還有保瑞(6472)的2.60%、葡萄王(1707)的7.05%、大江(8436)的4.40%、東洋(4105)的3.67%,從開發癌症新藥股、保健保養品、醫美到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大廠都涵括。昱展新藥為美時化學前董事長林東和於2016年所創,富邦金、開發金皆有投資。(圖/翻攝自昱展新藥官網)富邦金控創投除了鑽石生技,還有投資昱展新藥(6785)的6.18%,為特殊學名藥廠美時化學(1795)前董事長林東和於2016年所創,以美國FDA 505 (b)(2)法規路徑,開發含鴉片類成癮症、難治型憂鬱症、慢性癌痛及帕金森氏症等長效藥物。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則與蔡明興都是十年前同時投資鑽石,2021年同年受聘為生策會顧問之外,還邀請他的外甥女婿、「生技界併購王」之稱的保瑞(6472)董座盛保熙為台新金子公司分享生技產業脈動,台新金並與保瑞共同成立規模約30億元健康基金與保瑞生技,鎖焦併購創新生產製造(CDMO)事業佈局;旗下的健檢中心與盛弘集團以換股策略結盟,跨足精準醫療業。吳東亮今年還選進生策會理事,並於其擔任理事長的工商協進會中提案成立「生技醫療產業研究委員會」,力推該產業,另外也投資研發抗癌新藥的生華科(6492),該公司共同創辦人之一即為親家胡定吾。國泰金控旗下的國泰人壽除了投資隱形眼鏡晶碩(6491)2.60%之外,國泰創投對漢達(6620)也曾持股達1.14%,係以藥物劑型及處方設計為基礎之研發型特色專業製藥,聚焦於505(b)(2)新藥以及高技術門檻之利基型學名藥的公司,已有胃食道逆流學名藥、多發性硬化症用藥等在美國上市銷售。中信金控子公司台灣人壽也曾投資美時達0.54%、中國信託創投對台康生技持股1.47%;開發金控子公司中華開發資本轉投資的「中華開發生醫創業投資」則與富邦金創投同樣看中昱展新藥,投資更高達12.08%,與國泰創投都有投資過的漢達也曾多達4.94%,就連中華開發創投也曾投資漢達有2.13%。另外,大江生醫集團旗下的大江基因(6879),主攻基因檢測與幹細胞、免疫細胞等產品研發製造等,在2022年私募普通股案,佳世達(2352)即投資5.45億元參與。
神秘中東AI大單2/陌生但又充滿商機 電動車、智慧醫療、綠能領域成台廠新藍海
台廠一向陌生的中東市場包括沙烏地阿拉伯等近期成了市場關新焦點,分析師林漢偉指出,除了法人近期討論的伺服器外,包括電動車、智慧醫療、電競等領域廠商,像是飛宏(2475)、佳世達(2352)等都有機會受惠於中東市場。據路透社統計,目前阿拉伯主權基金規模約為4000億美元,阿拉伯有意持續擴大,基金規模預計上看1兆美元,目前投資項目包括電動車相關的Lucia、UBER,電競相關的動視暴雪、藝電,AI相關的Take-TWO、LIVE Nation等,說明其投資方向。依貿協分析,台廠進軍沙國的產業領域及商機,首先是綠色能源,2020年沙國有10%的電力是採用再生能源,目標在2030年要提升到50%;再者是健康照護項目,沙國已開放外資可以100%設立公司,不需要當地人合資。飛宏在今年5月也跟著貿協進軍中東,法人看好有機會取得電動車充電樁訂單。(圖/報系資料照、翻攝自飛宏科技臉書)研究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指出,中東及非洲太陽能市場呈現穩步增長,預計2023年新增太陽能裝機量達14.9GW,年增約49.5%,以阿聯酋、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和以色列為主要增量地區,裝機增量高度依賴招標專案,大型太陽能地面電站專案主導市場需求,目前待建、在建的招標專案容量已超過9GW,加上政策利好及光照資源豐富,發展空間巨大,預計未來招標專案將持續增長。林漢偉指出,今年5月貿協前往沙烏地阿拉伯設立商務據點,飛宏的子公司馳諾瓦也跟團參訪,有機會搶進沙國的電動車供應鏈及供應充電樁。另外鴻海(2317)在2022年11月跟阿拉伯主權基金合資成立沙烏地第一個電動車品牌Ceer,將運用BMW授權的零部件技術,預計將在2025年上市開賣。就台廠在醫療領域布局,法人指出,目前以佳世達最為完整,從下游醫院到中上游的醫材等,佳世達旗下的明基三豐(4116)看準快速成長的中東醫療器材市場,2020年就進入中東市場,與子公司怡安醫療器材及明基口腔,參展杜拜國際醫療展,展示包括iQOR智慧手術室整合方案、手術檯、手術燈、可攜式超音波、醫療顯示器、醫用耗材、牙科耗材等多項產品。佳世達旗下醫療子公司明基三豐2020年就進入中東市場(圖/翻攝自佳世達科技臉書)
棄蘋果成AI霸主3/AI伺服器市場餅仍大 分析師:投資之前須注意三原則
「AI伺服器族群下半年的展望還是有良好的發展潛力,由於隨著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的持續發展,AI伺服器的需求將會持續增長,且供應鏈近期大舉擴產的產能最快將2023年下半開出,屆時可以多加留意相關公司的營收表現。」華冠投顧分析師范振鴻告訴CTWANT記者。AI伺服器群族拆解成可以三大類別,分別為晶片相關、伺服器零組件以及組裝代工廠。其中晶片相關的有,晶片製造台積電(2330)、IC設計服務(IP)世芯-KY(3361)及創意(3443)、遠端管理晶片信驊(5274)、CPU插座廠嘉澤(3533)、晶片封裝日月光投控(3711)、探針卡廠穎崴(6515)、先進封裝設備廠弘塑(3131)及辛耘(3583)。伺服器零組件相關廠商則有,散熱模組雙鴻(3324)及奇鋐(3017)、ABF載板廠欣興(3037)、台燿(6274)及台光電(2383)、伺服器廠勤誠(8210)及營邦(3693)、伺服器導軌廠川湖(2059)等;組裝代工廠緯創(3231)、緯穎(6669)、鴻海(2317)、廣達(2382)、技嘉(2376)、華擎(3515)、佳世達(2352)等。法人指出,AI伺服器也將會帶動載板的需求增溫,有利於欣興營運。(圖/報系資料照、翻攝自欣興電子官網)對於近日,台股中不少公司搶著表態未來將朝AI相關項目發展,股價也隨之起舞,范振鴻提醒,現在AI還在發展最初始的階段,市場的餅仍然很大,隨著往後的發展市場競爭將會日益激烈,投資人應密切關注技術創新、市場趨勢和主要廠商的表現,以做出投資決策。范振鴻建議,投資人觀察AI題材的相關個股時,可掌握三原則:一、公司跨產業之前要過認證,二、有認證不等於有實質訂單,三、有訂單到手不等於高額獲利。除了AI伺服器動向值得留意,傳統伺服器也將邁入此次修正的谷底,相關供應鏈有機會在下半年或明年第一季迎來強勁的復甦。仲英財富投資長陳唯泰表示,AI伺服器廠商中,目前與輝達合作最緊密的有二家台廠,一是晶片製造代工龍頭台積電,一是輝達原廠伺服器組裝代工的緯創,其他大部分台廠多藉由取得輝達認證,轉為其他伺服器白牌廠商提供訓練AI模型的伺服器零件。此外,北美四大雲端服務業者包括亞馬遜、臉書、谷歌、微軟等,未來將朝向開發自主客製化晶片前進時,將會需要IC設計服務公司的協助,陳唯泰預期,包括創意及世芯-KY也都有機會受惠。技嘉近期股價也連續飆漲,創下掛牌以來高點。(圖/周志龍攝)
台灣3M明基材1/面板業疫情重摔「他」獲利獨漲3年 陳建志:多元跨業築起保護層
「我們希望多元跨足不同產業,這樣在單一產業遭受景氣波動的時候,其他部分能成為很好的保護。」明基材料(8215)董事長陳建志接受CTWANT記者採訪時毫不保留地透露,去年面板業交出近十年最慘虧損表現之際,身為面板偏光片(板)台灣最大、世界前4名的供應商,即使產業關聯度高,明基材仍交出每股盈餘(EPS)4.04元、逆勢成長33%的好成績。從面板材料起家的明基材,是明基友達集團中營收規模最小的公司,去年集團中規模最大的友達營收2,468億元,明基材只有155億元,集團佔比不到一成;明基材毛利率19.8%,與同集團的友達0.64%、佳世達(2352)14.4%、達方(8163)17%比起來,表現獨占鰲頭,且在疫情間連增3年,每股稅後盈餘從2020年1.23元、去年快速爬升到4.04元,在集團堪稱績優模範生。明基材的崛起,要從十年前明基集團創辦人李焜耀從旗下達方找來陳建志接掌明基材說起。資深產業分析師陳子昂指出,十年前,台灣面板廠能僅次於南韓為世界第二大,但在中國大舉入侵後,台、韓偏光板供應鏈大受衝擊,關鍵原料也營運蒙塵,「但明基材靈活跨界,利用膜材強項開始發展,相較之下堅守偏光材料的力特(3051)經營顛簸。」「而且無論是隱形眼鏡、紡織、電動車應用都做得出來,更難得是賣得出去,其實世界做材料最厲害的是德國和日本、美國,台灣明基材能這麼成功,不簡單。」陳子昂認為。在明基材「斜槓」的非偏光產品業務中,最讓同業吃驚的就是電池隔離膜。陳建志說,明基材從2010年開始研發:「傳統車廠講就穩定與安全性,每個步驟都很嚴格,萬一發生問題也有召回機制;新創客戶手腳快,但在電動車還沒建立相關成熟的制度。」「電池隔離膜從被日系客戶認證到被採用,耗時長達5~7年。」如今,明基材已是國內唯一擁有電池隔離膜產能的公司,與美、日三強鼎立。因電池囊括儲能微電網、電動運具等商機,這個研調機構預估2021~2025年複合成長率(CAGR)超過45%的創新應用,令電池隔離膜產能持續吃緊,「明基材已規劃斥資9.2億元在台灣擴產、規劃未來在電動車重要市場歐洲增設生產基地。」陳建志告訴CTWANT記者。另個明基材斜槓成功的產品是隱形眼鏡品牌「美若康」。儘管和碩(2938)、大立光(3008)等科技大廠也都切入隱形眼鏡產業,陳建志自豪地說,「公司2012年就開始跨足隱形眼鏡,算是先行者,且擁有台灣唯一矽水膠技術,薄薄的隱形眼鏡同時具有親水和透氧效果,這能夠讓眼睛舒適度達到最高、受傷程度達到最小,並印有花色吸引消費者購買。」「好像在做美妝時尚業」,陳建志笑稱,自家隱形眼鏡員購非常搶手,連他的千金也是愛用者,目前美若康在台灣美妝、醫療通路販售,售價較一般拋棄式眼鏡高10%,在PTT被網民盛讚「毫無異物感」,並登上中國電商熱銷榜,接下來將進軍東南亞。此外,明基材同時有專業醫療品牌安適康(Anscare)、聯和醫材(SIGMA),個人醫美品牌護妍天使(DermaAngel)、美若康(Miacare)、琦洛麗(Gem Monster),其中安適康結合先進的材料科學技術,研發各傷口階段相對應的治療解決方案。提起明基材去年收購未上市公司、不織布製造商衛普51%股權,陳建志解釋,去年2月烏俄戰爭開打,來自歐、美訂單暴衝,國內也在建立軍備能量,導致去年紗布產線滿載,因此看好衛材商機,不過併購後有不少挑戰:「(衛普)家族企業是少數人做決定,跟明基材專業經理人制度,需要磨合。」2020年明基材自有品牌「Xpore」,曾跟華航聯名做防護服,目前獲得美系戶外知名品牌2024年採用保證。(圖/明基材提供)而2020年面世的明基材自有品牌「Xpore」,為環保防水透氣織物,將織物黏上表面膜賦予高機能特性,同時保留織物手感,品質媲美機能面料Gore-Tex,曾跟華航聯名做防護服,並獲得美系戶外知名品牌2024年採用保證。「雖是紡織後進者,紡織同業搶著教我們。」陳建志頗為意外地說,沒想到看似最傳統的產業,卻是最OPEN MINDED。跟各產業做生意,表示同時要面對差異巨大的產業節奏,陳建志分析:「電子強調創新,所以『越快越好』,不過客戶會給規格,達成就好;醫療講求可信度、建立trust需要時間;汽車業安全度要高,認證至少5年起跳、急不得;紡織業也要求每批交貨品質要穩定、一致;到了終端生技產品、做到品牌,更要與消費者溝通。」放眼國際材料大廠,陳建志將德國3M視為典範,他4年前去3M開會時,見識該公司百年來發展5500種產品,營業額3、4百億,明基材營收規模雖只有三分之一,目標同樣是以材料科技打造美好生活:「我們寧可每個產品小小的,用多元維持彈性。」多元發展仍是明基材的主旋律。
軍工紅什麼?1/「一個戰機零件送修國外等3年」 漢翔董座:在地化後勤保修、國防次系統需求高
「一個戰機零件送到國外維修,要等2~3年才能回到台灣」,漢翔董事長胡開宏在5月3日的《台美國防產業論壇》說到,去年大陸軍機、軍艦數度穿越海峽中線,令全台空軍基地戰鬥機頻繁起降,零配件大量損耗,但維修交期太長,凸顯台灣建構國防次系統、後勤維修保養的必要性。據此,上週美國25位軍事相關廠商、人員打著「尋找在地供應鏈」旗幟來台,由前美軍太平洋陸戰隊司令Steven Rudder帶隊,包括全球最大專業熱成像攝影機公司Teledyne、華府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等,參與外貿協會和美國商會舉辦論壇,參與並展開為期一週的考察,吸引超過200家台灣公司代表參與。這場近期少見的大規模國防產業論壇上,供應鏈「韌性」、「信賴」成了關鍵字。近年在美中科技戰、烏俄戰事、台海危機升溫下,加上軍備武器世代交替,各國政府紛紛加大國防產業支出,提升本土軍備供應量能,例如NATO北約2022年至2026年國防支出年複合成長率8.7%,美國將2023年國防預算金額拉升至8,579億美元、年增14%;中國則是1.55兆人民幣、年增7.2%,日本6.8兆日圓、年增26.3%;印度5.94兆盧比、年增13%;台灣2023年國防支出4,151億元、年增12%。知情人士向CTWANT記者表示,「外國軍火商來台巡禮行之有年,也曾舉辦產業論壇,不過,今年社會以及資本市場給予更高的關注。」尤其美國自有的製造能量不敷使用,因而組團來台尋找供應鏈,台廠則期待美方釋出技術,雙方堪稱「情投意合」。《台美國防產業論壇》關注美國軍工供應鏈移動到台灣,原物料就近採用,可解決後勤補給問題。(圖/報系資料照)美2049計畫研究所總監Colby Ferland指出,「花大錢從國外採購的設備,不見得對本土經濟、防衛有利,國防合作要具備經濟循環效應、跟當地經濟連結。」國防安全研究院所長沈明室分析,「軍工供應鏈移動到台灣,原物料就近採用,可解決後勤補給問題,不過,台灣所使用的彈藥武器有特殊規格,同時有人員識別、保密機制、法規等問題。」美台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點出,台灣製造優勢在於快節奏、高品質、可負擔成本,雖非全方位的軍工製造基地,但台灣在國防次系統如無人機有強大製造能力,無人機的特色在去中心化和一次性使用,相較傳統戰鬥機成本僅需三分之一。無人機供應商經緯航太董事長羅正方指出,台美合作成功案例是30年前的「經國號戰機」,如今台灣科技進步,在研發無人機具上已具優勢,例如超過90%的先進晶片都是由台積電製造,台灣有大規模量產能力的EMS代工廠,還有優質的AI、編碼人才,「希望美國近一步將感測器、控制系統軟體等技術移轉到台灣,有助強化西太平洋戰區的後勤能力。」胡開宏表示,漢翔2020年成立F16維修中心,讓台灣有了軍機自主維修能力,「期待美方支持開發下一代戰機,合作開發軍機發動機、航電系統、飛控與環控系統,並爭取漢翔成為無人機量產中心。」工業電腦大廠研華(2395)董事何春盛指出,台灣工業電腦的全球市佔率高達8成以上,因這種產品高度穩定性、信賴性,會被應用在國防領域。(圖/研華提供)業者透露,中科院9款軍用無人機技術可望逐步釋出,而民間雷虎(8033)、經緯航太、中光電(5371)、神通資訊、自強工程顧問、佳世達(2352)、長榮航太(2645)、富蘭登科技、智飛科技等具有相關技術。在全球軍工議題最早展露頭角的是台灣ICT產業。研華的工業電腦十年來獲美國、英國、以色列等軍工產業都直接或間接採用,而漢翔是F16戰鬥機最大獲授權的亞洲後勤維修中心,研華也有供應漢翔嵌入式電腦。工業電腦大廠研華(2395)董事何春盛指出,台灣工業電腦的全球市佔率高達8成以上,因這種產品高度穩定性、信賴性,會被應用在國防領域,「所以美方會來台灣,同時是鞏固全球的國防安全。」「這次美國軍工產業來台,將有助台美深化合作,研華將從原先賣電腦、走向賣次系統或整系統,幫助更多相關公司參與商機。」
黃金大咖挺進2/癌友福音?細胞免疫治療提前上市 生技股看漲縮短投資回收也有風險
再生醫療概念股這三個月的漲幅近5%,其中向榮生技(6794)就有131.79%驚人,亞果生醫(6748)超過四成,訊聯(1784)、三顧(3224)、樂迦再生(6891)、台寶生醫(6892)、路迦生醫(6814)也都超過20%以上,長聖(6712)最新股價來到213元,2021年最高曾來到496元。以上皆為投入細胞治療為主的生技個股,另可見大集團投資身影,像是宏碁(Acer)為三顧與樂迦再生(二家為關係企業)的跨域開發合作夥伴,與三顧合作首案即瞄準個人化樹突細胞的癌症免疫治療開發,並以AI助攻三顧個人化「腫瘤新抗原DC」篩選。佳世達(2352)去年5月宣布,以5.45億元投資大江生醫集團旗下的大江基因(6879)私募案,就是以基因檢測、幹細胞及免疫細胞等產品的研發及製造為主。路迦生醫(6814)醫療長劉炳中告訴CTWANT記者,由於細胞免疫再生療法的研發費用太高,再生醫療雙法若通過,有了法源依據,有助於鼓勵更多醫院、企業投入這個領域,增加競爭力,建立價值鏈,並且隨著多元化產品上市也可以降低費用門檻。路迦生醫以免疫細胞治療培養技術提供為主,從其股價來看,今年2月行政院通過衛福部《再生醫療雙法》草案,包括《再生醫療法》及《再生醫療製劑條例》以來,股價從30元逐步上升,最高到43.15元,目前在38元上下起伏。路迦生醫醫療長劉炳中,因為父母、親友罹癌而投入免疫細胞治療領域投資成立路迦。(圖/CTWANT資料照)劉炳中說,路迦在癌症細胞治療特管法部分,已從原本合作的花蓮慈濟、柳營奇美、新光、板橋中興、亞東紀念等醫院再增加臺北榮民總醫院就是做自體免疫細胞(CIK)治療第一至第三期實體癌,經標準治療無效或實體癌第四期之細胞治療技術施行計畫,近半年來累計收案治療人數,應用在大腸癌、肺癌、胃癌、胰臟癌及鼻咽癌上。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則說,目前關注再生雙法通過焦點之一,是可使二期臨床藥物提前於國內上市,未來已完成第二期臨床試驗的再生醫療藥品可有提件提早上市,將針對急迫性且沒有其他治療方式的疾病小範圍使用,許可期限將不超過五年。意味CAR-T、CAR-NK等細胞治療法經過基因改造,不適用於特管辦法,風險高但療效顯著的細胞治療藥物只要通過二期臨床試驗就可於台灣上市,也就是目前各界關注對於病患、藥廠的影響性,因此觀察生技個股可多加了解該再生醫療藥物的「投資報酬回收年數的縮短情況」。近期受到股民熱議的長聖,是由董事長劉銖淇醫師與醫界朋友於2016年共同創立,以幹細胞與癌症免疫細胞新藥研發為主,已連續兩年獲利,2022年營收6.28億元,獲利2億元,每股盈餘EPS為2.95元。黃文清說,業界多認為長聖為國內特管法細胞治療龍頭,主要是以中國醫藥大學、中研院等研究機構授權的技術,開發免疫細胞療法與幹細胞療法的新藥,與特管法下的細胞治療服務。目前多家醫院、生技業投入細胞治療,圖為台大醫院就CD19 CAR-T細胞治療兒童B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發表成功個案說明。(圖/報系資料照)以長聖為例,可觀察其主要業務兩大塊,「新藥開發」有5項pipelines臨床技畫通過TFDA或FDA的核准正在執行中,以及「細胞委託製造服務」有45件細胞治療計畫通過特管辦法核准執行中。向榮生技股價4月28日以76.8元作收,研發幹細胞新藥、幹細胞技術應用與再生醫學領域細胞治療,今年3月治療膝骨關節炎臨床三期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核准執行,異體細胞庫登記申請也在去年12月獲得美國FDA來函通知核可通過,有利細胞產品推展到海外。亞果生醫研發生產人體組織器官修護用之生醫材料為主,從骨科、牙科、心血管專科、眼科、外科手術、傷口照護到運動傷害等專科使用之醫療器材,有膠原蛋白、超臨界二氧化碳技術,再生醫學細胞治療部分,再生細胞醫學上,以「膠原蛋白顆粒於促進毛囊生成或血管生成之用途」毛髮增生技術取得專利等。黃文清說,這一波再生醫療概念股的股價上漲,是股民對於未來再生雙法通過帶給的想像空間龐大,可多了解該個股在細胞療法研發進度,觀察授權的機會,評估公司長期營收挹注來源與可期的獲利。但他也提醒,投資人很難預測臨床試驗結果、醫療成效,待報告出爐揭曉恐有所震盪,還是要審慎評估自己的承受風險能力與財務狀況。
拓展醫療零售通路 佳世達入資諾貝兒18億逾28%股權
為拓展醫療零售通路市場版圖,佳世達(2352)上周五(21日)發布公告,董事會決議參與認購諾貝兒(6844)私募普通股,並進行公開收購,預計取得28.54%股權。佳世達表示經由此次投資,互補雙方資源。佳世達預計此案投資約18億元,其中包括以7.5億元參與諾貝兒寶貝私募增資,每單位價格150元,取得增資後股本14.27%股權;其餘金額以公開收購方式購買諾貝兒寶貝普通股,每股收購價格210元,預計收購約占增資後股本14.27%;兩案交易完成後,佳世達將持有諾貝兒增資後股本約28.54 %股權。諾貝兒寶貝成立於1997年,為連鎖藥妝及藥局通路業者,旗下有用「丁丁藥局」品牌營運,於2021年登錄興櫃,在母嬰市場享有一定知名度。本次公開收購案將向金管會申報並公告,申報日預計不晚於112年4月25日,公開收購開始日預計不晚於112年4月26日。預定最高收購數量為500萬股,最低收購數量為175萬3千股(約諾貝兒寶貝增資後股本之5%)。收購截止日期為112年5月15日,若收購股權比例達最低收購股數,本次公開收購即為完成。
佳世達拚5年高附加價值事業獲利過半 董座:先長胖再養壯
佳世達(2352)今(8日)舉行線上法說會,其中2022年第四季已達成高附加價值事業營收過半目標,董事長陳其宏再揭示「2027年高附加價值事業獲利過半」的新願景,展開五年計劃,將進一步提升獲利,實現價值轉型。佳世達去年合併營收2,398億元創歷史新高,歸屬於母公司淨利82.5億元及每股稅後純益(EPS)創十年次高,連續兩年EPS突破4元、ROE達16%以上。另外去年業界普遍的庫存問題已持續改善,並可望在上半年趨於健康,2022年底存貨439億元,季減95億元、年減63億元,存貨金額和週轉天數連續三季下降。陳其宏表示,佳世達2022年合併營收已較2013年的規模翻倍,其中轉型布局的新事業營收在去年突破千億元大關,第四季更已達到2022高附加價值事業營收過半的目標。將持續發揮大艦隊資源平台角色,「先長胖、再養壯」,帶領轉型的新事業發揮綜效、提升獲利。展望第一季,市場供需可望在上半年逐漸恢復平衡,佳世達高附加價值事業包括醫療、網通、智能方案等均維持成長力道,資訊事業則致力調整體質、優化新產品新客戶、佈局中長期的成長動能。
佳世達擬配發現金股利2元 現金殖利率約6.5%
佳世達(2352)董事會今(6)日通過2022年財報,每股稅後純益(EPS)4.2元,創下十年次高,預計配發現金股利2元,依6日收盤價30.55元計算,現金殖利率約6.5%。佳世達董事會也決議,將於5月29日舉行股東常會。另外佳世達也將於8日舉行線上法人說明會,進一步說明去年營運結果與今年展望。佳世達2022年合併營收2,398億元再創歷史新高,較2021年增加139億元,年增6%,營業利益58.52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淨利82.52億元,僅較2021年微減1%。營業毛利率14.4%,ROE約16.5%,皆和2021年水準相當。佳世達表示,受惠於高附加價值事業營收突破千億元規模,讓公司營收在資訊產業景氣下行中仍能逆勢突破,EPS連續兩年突破4元,股東權益報酬率(ROE)達到16%以上。為持續深耕集團醫療事業通路,創造穩定營收與獲利,佳世達也擬在不超過2.35億美元(約新台幣71.34億元)額度內,增加明基醫院持股。
杰倫智能擁產業龍頭客戶 今年祭3大策略拼營收翻倍
杰倫智能科技(Profet AI)深耕製造業 AI 應用巿場,透過加速海外巿場佈局、強化產品線及擴大人才延攬與培育等三大策略,持續打造超越 10 億美元天險巿值企業級應用軟體服務 (Enterprise Appication Software) 的台灣品牌,也設立「規模翻倍、進軍東南亞」的年度目標。成軍滿 5 年的 Profet AI 去年完成 A 輪募資,至今總募資金額已超過新台幣兩億元。公司藉由機器學習演算法,打造無程式碼(no-code)AutoML 虛擬資料科學家平台,使製造業快速部署 AI 應用。Profet AI AutoML 平台能使企業僅透過相關數據收集並上傳平台,在短時間內透過案例參考,一週內落實AI應用,協助解決工廠端面臨的移擴廠或全球化管理問題。目前累積橫跨 12 大製造類型產業 100 家以上中大型製造業客戶,其中 70% 以上為產業龍頭與上巿櫃企業,如:友達光電(2409)、佳世達(2352)、宏遠興業(1460)、楠梓電(2316)、長興材料(1717)、正新橡膠(2105)等。隨著全球企業數位升級需求加大,Profet AI 也會加速擴張海外市場的腳步,除了目前已有據點的台灣、日本與中國大陸巿場,今年將積極前進東南亞,擴大招募各地合作夥伴,共同拓展更多世界級製造業客戶。此外,Profet AI 除持續優化其既有產品 AutoML 虛擬資料科學家平臺 與 隨選即用AI應用知識庫「Ready To Go Applications」,並預計在今年年中推出 AI 生命週期管理新產品。為因應龐大巿場需求,Profet AI 也積極招募包含研發、使用者體驗、國際業務、客戶成功與行銷等人才,預計員工人數將由目前的 50 人提高到百人規模。此外,公司將推出以培養員工組織力為重點的 Profet AI Infinity Program,年度傑出員工將受邀成為海外拓點團隊的核心成員。去年公司首度推出廣受學子好評的國際實習計畫,今年也將持續進行,期望能為本土人才培養國際視野,為台灣品牌立足世界級 AI 產業地位奠定基礎。
佳世達月營收158億年減23% 高附加價值事業逆勢繳出漂亮成績單
系統整合大廠佳世達科技(2352)於3日公布2023年元月合併營收158億元,月K連2紅。受農曆春節假期、工作天數較少影響,營收呈現雙減,月減12%、年減23%,創近2年新低紀錄,不過高附加價值新事業仍逆勢繳出年增表現。佳世達表示,元月各產品線方面,目前資訊產品相關事業受到通膨、升息等景氣影響仍屬低點。高附加價值新事業方面,佳世達指出,包括醫療、智慧解決方案和網通事業等,即使元月工作天數較少,仍繳出比去年同期成長的成績單。據了解,佳世達近年以聯合艦隊策略,跨足醫療、解決方案和關鍵零組件領域,醫療旗下有明基三豐、材料、透析、口腔、健康生活;華鋒科技、康科特、怡安醫療器材、合躍生活、虹韻、凱圖國際及蘇州明基醫院等;而近期積極加速醫療產業的擴展,期盼以高附加價值型態產品的經營,朝藍海市場邁進。其中明基醫去年在併購醫管和藥局帶動下營收攀高峰,1月合併營收約2.12億元,相比去年同期成長7.91%、月減17.2%。明泰1月合併營收約21.23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10.73%、月減41.8%。佳世達連續4年蟬聯亞洲最佳企業雇主獎,董事長陳其宏表示,ESG除了綠色製造、綠色營運之外,當中S(Social)社會責任這一部分包含了員工、股東等等所有的利害關係人。展望今年營運,陳其宏先前曾表態,目前看來上半年是產業景氣谷底,但若下半年市場需求恢復的快,看好今年營運有機會優於去年,但若下半年市場需求恢復得慢,那整年都不好,並將延續低迷狀態到2至3年。
ChatGPT時代將來臨 分析師看好「這8家」科技廠
ChatGPT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可以對話方式與之進行互動,由OpenAI開發並於今年11月推出開放用戶免費試用,迄今已有破百萬用戶。ChatGPT公開釋出後立刻震驚世人,雖然回答還不完美、資料最新也只有更新到2021,但其強大的語言能力已經讓許多人開始想像ChatGPT與相似AI開始大量取代人力的未來。過去OpenAI極少談論營運狀況,不過據路透社引述內部消息指出,OpenAI告訴投資者預計明年營收就會達2億美元,2024年它就能夠產生一年10億美元的營收,且最近還進行了股權募資,公司估值可能已有200億美元。不過有趣的是比起成為一間世界數一數二的企業,OpenAI的核心使命一開始就是以「向公眾開放AI專利和研究成果」為主,這讓他們在2019年設立OpenAI LP子公司時採capped-profit架構對股權投資做出限制,投資者最終回報不得超過投資金額之100倍。與其他多數聊天機器人不同的是,ChatGPT能夠記住與使用者之前的對話內容和給它的提示。該模型的特色是能依照問題進行自然回答,可回答後續問題、承認錯誤、質疑不正確的前提、或拒絕不適當的要求。為了防止ChatGPT接受或生成冒犯性言論,輸入內容會由稽核API進行過濾,以減少潛在的種族主義或性別歧視等內容。華冠投顧劉烱德分析師認為基本上ChatGPT可以算是「AI +新型内容生成方式」的一種,隨著數據積累、運算力提升和算法的疊代,人工智能逐步滲透在寫作、編曲、繪畫和視頻製作等創意領域,最終就是完全實現AIoT智慧聯網。全球AIoT(AI +物聯網)將迎來飛速的成長,IDC預估2025年全球AIoT產值達1.2兆美元。劉烱德分析師表示今年台灣物聯網產值將達到新台幣2兆元,除下一代半導體產業,AIoT與5G則是另一個關鍵產業,台廠在晶片、無線模組與終端、物聯網解決方案串聯產業鏈。當中聯發科(2454)、亞信(3169)、中磊(5388)、正基(6546)、鴻海(2317)、研華(2395)、華碩(2357)、佳世達(2352)未來營運可期。
佳世達Q3純益季飆漲5倍 醫療事業可望穩定成長
佳世達(2352)4日董事會公布第三季財報,在處分子公司獲利進帳下,稅後純益63.64億元,季增548%、年增356%,每股純益3.24元;第三季合併營收600.6億元,年增5%、季減4%,稅後純益與歸屬於母公司淨利分別為73.15億元和63.64億元,較去年同期和第二季均大幅增長。累計佳世達前三季營收1837.2億元,年增12%;毛利率14%,年減0.6個百分點;營益率2.4%,年減1個百分點。累計前三季稅後純益78.8億元,年增7.8%,每股純益4.01元,單季及累計獲利均創歷史同期新高。佳世達第三季雖然受到資訊產品的需求轉弱、旺季不旺,但在此資訊產業景氣下行中仍能逆勢突破,主因是醫療、網通、智能方案等事業表現不俗,加上明基電通(香港)的處分案完成交割,認列獲利53億元,推升純益大躍進,交出營收、獲利皆成長的成績單。佳世達10月營收189.31億元,月減3.2%、年減0.3%;累計前10月營收2024.62億元,年增10.6%,創同期新高。佳世達將於7日舉行法人說明會,說明第三季營運成果與未來展望。雖然今年資通訊產品需求下滑,但是受惠於疫情需求強勁,加上新併購之企業展現合併效應,佳世達旗下醫療事業明基醫今年成長動能強勁,也推升集團營運持續創高。明基醫前三季合併營收21.72億元,年成長107%,營業利益約1.33億元,年增478%,稅後純益1.57億元,年成長843%,每股盈餘3.53元。全球醫療器材市場穩定成長,加上防疫已形成常態需求,公司對下半年營運仍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預估全年營收、獲利可望持續成長。
佳世達陳其宏示警:Q3旺季不旺 Q4仍不明朗
佳世達(2352)今(8)日舉行線上法人說明會,展望第三季,董事長陳其宏坦言,第三季將是旺季不旺,第四季也不明朗,其中第三季最好的狀況,就是跟第二季持平,但是衰退的機率很高,不過公司還是會努力交出好的成績單。佳世達第二季營收627.94億元,季增3%、年增12%;營業利益22.64億元,季增71%、年增19%;毛利率14.8%,稅後純益9.82億元,季增84%,每股稅後純益0.5元,其中營收與營業利益雙創10年新高。累計上半年營收1236.6億元,年增16%,稅後純益15.16億元,毛利率13.9%,每股稅後純益0.77元。陳其宏表示,由於高附加價值事業獲利均較上季和去年同期顯著增加,帶動第二季雙率雙升,毛利率14.8%和營業淨利率3.6%均較上季和去年同期提升,其中毛利率更創下十年新高紀錄,比第一季增加1.9個百分點,高附加價值新事業仍將是未來最重要的成長動能。另外陳其宏也強調,聯合艦隊合縱連橫、協同成長的方式,不僅佳世達本業毛利、獲利持續提升,聯合艦隊成員包括明基三豐、友通、其陽、明泰、仲琦、眾福、勝品與矽瑪等,上半年也紛紛交出亮麗成績單。陳其宏強調,之前的目標是要提升高附加價值過半,明年則要開始以獲利為目標,讓高附加價值營運獲利貢獻過半,這個難度比營收過半更難,但還是會持續努力。
莊人祥:國內疫情預期在往後1個月內緩步上升 籲符合資格民眾踴躍接種疫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新增2萬2959例新冠病例,包含2萬2707例本土及252例境外移入,死亡個案增加56例、中重症新增152例,包含1例6個月大男嬰確診MIS-C,為國內監測到最年幼案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國內疫情預期在往後1個月內緩步上升,呼籲符合資格的民眾踴躍接種疫苗預防BA.5疫情。新增本土病例中,以新北市增加4326例最多、其他依序為台中2807例、台北2388例、桃園2352例、高雄2159例、台南1744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新增死亡個案年齡介於40至90多歲,其中3例年約40多歲,其中一名40多歲女性,沒打過疫苗,有癌症病史,7月31日出現發燒、咳嗽、呼吸困難至急診,PCR陽性,隔天因敗血症休克在醫院死亡,死因為肺炎併敗血性休克。另名40多歲男曾接種2劑疫苗,有癌症病史,7月31日出現口腔大量流血,合併呼吸困難就醫,檢驗出陽性,出院後隔天就因癌症出血併呼吸衰竭過世。另名40多歲男有高血壓病史,7月15日因全身抽搐、意識改變送入急診緊急插管,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為自發性腦幹出血,同時PCR陽性,收治加護病房後於7月27日死亡,死因為腦幹出血及染疫。中重症方面,新增2例兒童MIS-C個案,其中年僅6個月大男嬰,是國內年紀最小的個案;另一名5歲女童,6月8日接種1劑BNT疫苗,目前2人都已好轉。目前共累積146例兒童重症,包含79例為MIS-C。另外,近期新竹出現一名1歲兒童二度感染,且病毒量極高,症狀較前一次嚴重。羅一鈞說明,從國外的研究統計來看,重複感染的重症、死亡率不會增加,甚至有可能降低,新竹這起為較特殊的案例。
韓國生菜比肉還貴「烤肉店一人限給5片」 真實原因讓餐廳老闆哭了
全球通貨膨脹嚴重,韓國更是面臨24年新高的狀況,現在就連烤肉會附贈吃到飽的生菜,都傳出有不少店家暫停供應的狀況,甚至有餐廳只給客人每人5片生菜,就是因為生菜漲價幅度已讓餐廳吃不消,而造成生菜漲價的原因,除了通貨膨脹外,還有氣溫飆升導致產量減少也是一大因素。韓國餐廳吃肉都會附上生菜來包著吃,過去免費提供的生菜,如今竟然取消甚至限量供應。(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據韓媒《KBS》、《MBN》報導,韓國出現不少烤肉店近日不再提供生菜,包含美生菜、萵苣、紫蘇葉等包肉的蔬菜,苦撐的店家則改成一人提供5片來滿足顧客需求,原因則是生菜漲價幅度驚人,過去每盒生菜只要18000韓元(約台幣409元),如今竟要9萬韓元(約台幣2048),漲幅高達5倍讓店家都吃不消。餐廳也接受訪問表示,生菜已經貴到跟豬肉一樣了,他們甚至在超市看到一箱4公斤的生菜以12萬韓元(約台幣2730元)出售,這樣的價格就跟豬肉沒有差別,因此餐廳也停止附贈生菜。餐廳老闆也表示,生菜最適合生長的溫度為15到20度,但由於上個月以來氣溫急劇上升,產量也因此下降,讓價格出現無法負荷的影響。韓國生菜漲價嚴重,比過去價格差了5倍之多,餐廳老闆直言跟肉一樣貴。(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除了通貨膨脹外,氣候改變高溫也是影響生菜供應的一大狀況,據韓國農水產食品貿易公社18日發布的農產品流通信息,紅萵苣價格為每4公斤57960韓元,這比一個月前的24038韓元的價格高出2.5倍。10天前的8日那天的紅萵苣價格更飆升72820韓元創下新高。另外,10公斤黃瓜的價格也達到了48300韓元,是一個月前的價格22288韓元的兩倍多。1公斤大蔥的價格為2352韓元,比去年的1197韓元大幅上漲;2公斤紫蘇葉的價格為27180韓元,比去年的18960韓元上漲8000多韓元。不過他們減少的原因略有不同,黃瓜方面因忠清地區的黃瓜產區種植面積減少,加上黃瓜生病導致農作物產量下降;在芝麻葉則是因為最近陽光減少,導致生長延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