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號機
」 台電 停電 興達電廠 機組 除役
罰中火1800萬元遭撤銷!法院判「環保局勝訴」 台電:研議是否上訴
台中火力發電廠2019年被查到總生煤使用量違法,中市環保局3度裁罰1800萬元,遭環保署(現為環境部)撤銷裁罰,中市環保局提行政訴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19日判中市環保局勝訴。對此,台電表示,將於收到判決書後研議是否提起上訴。同時強調,本案尚未定讞,台中電廠2、3號機依法運轉,不影響供電穩定。台電表示,法院針對環境部撤銷處分「程序」面向,認為應由行政院依照《地方制度法》處理,因而撤銷環境部原處分及訴願決定,不代表法院認為台中市府合法;而對於中市府主張原處分無效,法院則判決「無理由」,代表中市府違法裁罰台中電廠行為明確。台電作為實質受影響的獨立參加人,將於收到判決書後研議是否提起上訴。台電並指出,中市府2019年11月聲稱2017年發給台中電廠之許可證上的文字「寫錯了」(誤繕),遂逕行更改原許可證文字,將原本要求「自2020年1月26日起」減煤40%,擅改為「至1月26日前」減煤40%,減煤起始日瞬間變成截止日,讓台電原本合法的用煤量頓時「被超標」。市府據此自創條件認定超標並處以裁罰與廢止許可證,後續皆遭環境部撤銷。此外,行政院後於2021年11月依《地方制度法》撤銷相關處分,該撤銷效力亦不受本次判決影響。對於社會關注台中電廠減煤與空汙改善,台電說明,台中電廠持續減煤減排,2024年用煤量再創歷史新低,空汙排放8年亦大減近80%,然中市用電連續6年名列全國之冠,台中電廠發電量自2019年起已無法滿足台中用電。台電為兼顧供電與環保,新燃氣機組今、明兩年將陸續上線,行政院也要求台電於二期燃氣機組更新上線後,自2032年起每年再減煤300萬噸以上,並於2034年底前達成無煤化,提前12年達標。

中電、南電北送能力將減弱 北東2032年前有大停電風險
2024年各區尖峰電力流通情形興達備用機組遭爆偷開救供電,引爆高雄市長陳其邁喊話反對「南電北送」。不過根據台電資料,核三停機、麥電除役後,中電與南電北送能力將減弱。北部則是未來協和電廠2部舊燃油除役,電力不足,「北東電網」涵蓋的基隆、台北東區、新北、宜蘭,2032年前依然有大停電風險。陳其邁喊話各縣市用電自己供應,大有「個人自掃門前雪」用意。根據台電2024年度統計,夏季下午尖峰用電時段,北部(新竹以北)自身供電1040萬瓩,尚少近500萬瓩,此時全靠「中電北送」救助。但中部(雲林以北)救人後,自己反少275萬瓩,就要靠「南電北送」。由此看,南部的確輸電幫助了中部,但一位資深電力界人士點破,現狀是不同時段,各區都有互相支援。北部是商業活動重鎮,自身電廠不夠,白天確實要靠中電南電北送。但晚上6點後,辦公用電減少,反而會送電給中部。而南部雖然日頭艷太陽光電全發可以北送,但下午4、5點後,光電逐漸退去,自身工廠多,晚間卻要靠中部支援。這位資深電力人士說:「其實真的不必本位主義。」更甚之,中南部自足能力也逐步下降。台電評估,中部地區雲林麥寮3號機9月除役,連同先前少3台共180萬瓩電力,新增只有中火新1號。南部地區,核三2部機組沒了,興達舊燃煤4部轉備用,雖有森霸豐德3號、嘉惠2期新增,整體還是少一點。相對今年北部區域有大潭7、9號新機,可比去年好一些。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葉宗洸直指,核三停機後,南部被發現夜間都要靠中電支援,自己電力都不夠。北部則大潭9號機一直延遲,加上輝達總部、研發中心未來設在台北,北部供電不足還是無解。電力界人士則警示,北東區大停電危機,短期內並未化解。因為協和四階環評雖已通過,但新1號燃氣機組需到2032年才能上線,未來協和更新改建,舊3、4號燃油機組除役,很長一段時間將只剩下東部和平電廠2台機組,如果遇到歲修、故障,就有電力不足停電風險。但台電說,儲能有1GW建置在北東電網區,加上需量反應手段,緊急時仍可支援。

興達電廠3、4號機遭疑「無證操作」 台電董座親上火線說明
興達電廠3、4號燃煤備用機組上周遭民代踢爆「偷偷開機」,台電董座曾文生今(27)日親上火線到興達電廠開記者會釋疑,針對外界質疑無操作許可證竟能啟用備用機組,他強調,依照「電力設施空氣汙染排放標準」規定,緊急備用機組不需再申請許可證,「一切合法合規」,但為遵照環評承諾,因機組還沒除役,才向高市府提出操作許可申請,只是到現在還在續審階段。曾文生指出,台電依環評承諾規定調度興達燃煤3號、4號機組,環評承諾載明興達3號機2025年底除役、4號機2026年底除役,但台電為了加速減煤,在備轉容量超過8%時不啟動機組,上周啟動興達3、4號機,依照相關法令基礎下才啟動。有關外界質疑,興達3、4號機組未向高市府環保局申請通過操作許可,逕自啟用發電。曾文生強調,早在2014年法令就規定,若依照「電力設施空氣汙染排放標準」規定,緊急備用機組是不需要再特別申請許可證,但台電為遵照環評承諾,因為機組還沒除役,才會跟高市府提出操作許可申請,台電依照正常程序做申請。曾文生指出,台電有向高市府提出申請操作許可,但一直到5月21日也都還在續審程序,台電公司只要將發電限制在720小時以下,這操作是合法合規,但720小時當時沒有寫進去環說書當中,後續台電也一直與市府做溝通。曾文生解釋,事實上興達3、4機還沒除役,台電是為了自主減煤工作,才自動轉為備用機組,今年發電量分別為117小時、135小時,距離上限的720小時還非常遠,台電會信守環評承諾,會在穩定供電下,將全年發電量控制在720小時以下。

不只興達電廠!高雄大林除役3年機組也爆重啟發電
核三停機後,繼台中市政府與台電為台中火力發電廠9部燃煤機組是否「火力全開」持續交鋒,高雄的興達電廠3、4號燃煤機組近日重啟發電也引發爭議,未料又被爆出已除役3年的高雄大林電廠5號燃氣機組,早在今年4月22日就已運轉發電12小時,且連續3年都有發電紀錄,去年甚至6度開機,而民眾卻都不知情。民代及環團嚴正要求台電及高市府環保局應該公開老舊機組發電資訊,對此,環保局承諾日後會上網公告。高雄興達電廠3、4號燃煤機組21日起連3天開機惹議,眾人質疑沒有操作許可的老舊機組為何能重啟發電,沒想到老舊機組運轉發電事件連環爆,先是被發現興達電廠3、4號燃煤機組早在4月就已開機發電,又爆出已除役的高雄大林電廠5號燃氣機組也早就加入發電行列,讓大家相當錯愕。已除役3年 每年都有發電紀錄本報調查發現,今年興達電廠3號機曾在4月7日至8日、4月20日至22日、5月21日至23日開機發電,合計使用122小時;興達電廠4號機組發電時間則為4月20日至24日、5月21日至23日,合計使用162小時;而大林電廠5號燃氣機組今年發電時間為4月22日,合計使用12小時。此外,大林電廠5號機除役後連續3年重啟發電,分別於2023年開機4小時(1次)、2024年合計162小時(6次)及今年4月12小時(1次)。對此,高雄市議員陳麗娜怒批,電力供應出問題,台電卻優先拿高雄人開刀,已除役機組重新運轉會產生大量汙染,不斷在緊急備用時開開停停,空氣汙染勢必愈來愈嚴重,而大林5號機在2022年底就已除役,台電不但不拆除,竟然還列為備用機組,在近年多次啟用,根本就是叫高雄人用肺發電。陳麗娜也質疑,說高雄電夠用的是高雄市長陳其邁,說南電不北送的也是陳其邁,但是當台電把高雄當電力殖民地,且已除役機組想用就用時,陳其邁卻不見人影;說要維護高雄用電權益時是一套,面對中央無理作為時又是一套,這就是民進黨政府的作風。議員批啟動老舊機組 就是缺電高雄市議員李雅靜痛批,台電根本把除役程序當兒戲,把環評當遮羞布,更荒謬的是,台電把除役機組重開機,高雄市府卻大當機,完全狀況外。民進黨長期錯誤的能源政策,以犧牲高雄人的健康,用肺為代價埋單,這不只是施政失敗,更是對高雄市民健康與尊嚴的踐踏。南部反空汙聯盟發言人洪秀菊指出,大林電廠5號機組早已除役,台電完全不顧高雄人的安全和健康,竟以供電穩定為由,連續3年啟動大林電廠5號機,她強力反對除役機組當備載電力,應該盡速拆除。「高雄市民有知的權利!」高雄市議員邱于軒說,一再重啟興達、大林電廠的老舊機組就代表電力不足,或官方說法電網韌性不夠強,高雄人不是二等公民,大家希望有自由又新鮮的空氣,她要求環保局在網站上公布老舊機組重啟發電的相關資訊。台電強調緊急備用 為供電穩定台電發言人蔡志孟指出,大林電廠5號燃氣機組確實在2022年已經除役,目前作為緊急備用機組,只要達到啟動條件,也就是備用容量率低於6%時,系統就會發出通知,廠內人員獲報後將請示主管許可,並以人力方式啟動機組,同時會在台電官網發布啟動公告,一切資訊透明公開。他強調,大林電廠5號機這幾次啟動發電都是為了讓整體供電系統更穩定,而非缺電,且根據電力設施空氣汙染物排放標準,緊急備用機組全年運轉時數不得超過720小時,大林電廠5號機短暫啟動,都符合啟動條件與環保承諾。高市府環保局則表示,無論興達電廠3、4號機或大林電廠5號機啟用時,環保局均全程掌控監督排放情形,嚴格控制使用時數。針對台電備用機組啟用情形,環保局正規畫在官網設置網頁專區揭示相關資訊,包含各機組使用時數、排放濃度等。

興達電廠備用機組重啟 高市府:加強監督如期除役
高雄市政府環保局23日表示,市府早在2021年就要求台電公司規畫,這兩年興達電廠備用機組須如期除役,現在也保持同樣立場,會持續要求並監督。核三廠2號機17日正式停機除役後,讓台灣正式進入了「非核家園」,但安全用電儲量問題仍是一大隱憂,20日就傳出台電位於高雄的興達電廠3、4號燃煤機組緊急重新開機,引發外界議論。高雄市環保局指出,興達電廠3、4號機組2025年已經轉為備用,也規劃分別於2025和2026年如期除役,且早在2021年就已經開始緊盯台電,也要求興達電廠相關備用機組啟用前,都需提前通報,並說明原因及預計使用時間期程,屆時環保局也將派員全程掌握使用情形,嚴格掌控2部機組使用時數。高雄市政府環保局派員稽查興達電廠運營情況。(圖/翻攝自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臉書)官員說明,統計至23日上午10時,興達電廠3號機組本次備用重啟累積使用109小時、4號機組使用156小時,總用煤量約3.2萬公噸,已經派員查核現場操作情形,也會全時監控管道排放情形,確認管道排放濃度符合高雄市電力業加嚴排放標準。官員強調,興達電廠3、4號機組現在是備用機組,除有啟用條件限制外,使用時數也訂有上限,反觀台中電廠機組領有「有效操作許可」,在此許可下,電廠可以正常運轉,二者情況完全不同。高雄市政府環保局長張瑞琿重申,環保局會善盡監督責任,即時掌握機組啟用期程並於機組啟動時執行多項管制措施,全力維護高雄的空氣品質。

被轟無照開機! 興達電廠吐實情:不啟動恐影響全台供電
國民黨高雄市議員邱于軒今(21)日痛批,興達電廠3、4號燃煤機組許可已於去年9月30日到期,卻在「非核家園」首日後3天偷偷開機,罔顧市民健康。對此,興達電廠澄清「沒有偷偷來」,已報備環保局,主因是和平電廠故障,備轉容量率低於8%,才啟動興達備用機組,任務預計到周五。對此,環保局指出,台電5月20日下午緊急通報,因應林口1號機20日鍋爐爐管洩漏檢修及和平1號機故障檢修,影響供電140萬瓩,預估5月21至22日夜尖峰備轉率僅6.06%及7.48%,考量系統供電穩定故啟動備用機組興達3、4號機併聯發電。環保局強調,會隨時掌握台電啟動期間實際備載容量率有無低於8%及符合環評啟用條件,另外,也會派員查核現場操作情形及管道連續監測結果,確保機組操作期間符合排放標準。邱于軒痛批,台電未充分通報,環保局監控與稽查機制不明,市民健康淪為犧牲品。她對比盧秀燕市長為台中減煤努力,批評陳其邁執政無作為,令人失望。她質疑老舊機組復燃加劇空汙,環保局卻無作為,要求公開透明稽查,確保空氣品質。對此,興達電廠長黃錦城解釋,3、4號機組為正常機組,3號機預計今年底除役,4號機明年底除役,雖操作許可證去年9月30日到期,申請延長未獲准,但依環評承諾,在備轉容量率低於8%時可啟動機組。黃錦城進一步指出,目前因氣溫上升、用電需求增加,系統預測5月21至22日夜尖峰備轉率恐低於8%,因興達燃煤機組從啟動到併聯發電需12小時,滿載更需逾30小時,20日起提早啟動以應急需,21日正式併聯,預計到周五,等到和平1號機修復後即停機,因此也可能提早結束任務,將滾動式調整。黃錦城補充,興達作為大機組,肩負備用角色,依SOP測試,每月點火、每2個月併聯、每半年滿載2小時,確保緊急狀況下正常運轉。去年9月至今年3月空品不良期間,機組依承諾未運轉;4月後高雄轉吹南風,空品改善,才依備轉容量需求啟動。黃錦城強調,興達電廠承諾遵守環保局規定,絕非擅自運轉,強調備而不用,因為「不管是什麼機組,都可能會出問題」,台電將以穩定供電為首要考量,同時兼顧空品要求。

「風光供電」單日達1085萬瓩創新高 9月用電負載將稍解
即將進入9月夏秋轉換時期,參考氣象資料及歷史負載紀錄,台電預估用電9月起將逐步降低,全月日尖峰備轉容量率將保持10%,夜尖峰備轉容量率保持7%。此外,8月21日風光合計發電量更達1,085萬瓩,創下歷史新高,顯示再生能源供電更加重要。預估9月用電將逐步降低,台電將視電力供需狀況,適時安排燃氣機組進行短期檢修。(圖/台電提供)台電說明用電情形,以需求面而言,7月23日瞬時尖峰負載創下4,142萬瓩新高,8月尖峰負載多半落在4,000萬瓩以下,未來隨夏月用電尖峰已過,估計9月用電負載將隨氣溫逐漸下降。以供給面而言,新增機組部分,民營豐德電廠 3號機(110萬瓩)近期已滿載試運轉測試;機組除役部分,麥寮2號機(60萬瓩) 將於9月8日合約屆期除役。台電進一步說明,9月整體供電能力預估日尖峰最大可達4,588萬瓩,大於預測最高負載3,976萬瓩;夜尖峰最大供電能力可達3,937萬瓩,大於預測最高負載 3,600萬瓩。台電預估全月日尖峰備轉容量率將保持10%,夜尖峰備轉容量率保持7%。台電指出,近年在政府與民間積極推動下,再生能源持續成長,8月21日風光合計發電量更達1,085萬瓩,創下歷史新高。在再生能源逐漸成為供電要角,加上用電負載逐步降低的情況下,可增加機組檢修的餘裕,台電將隨時視供電及負載情況,安排燃氣機組短期檢修,因應空污季燃煤機組降載停機。因應空污季(10月起至隔年3月)來臨,台電提前進行準備,將視電力供需狀況,適時安排燃氣機組進行短期檢修,以應對空污季時燃煤機組降載或停機,兼顧穩定供電與環境保護。

台電發布7月電力保7稱「不缺電」 和平電廠掛點險打臉
經濟部長郭智輝承諾每月發布電力供需概況,台電28日首發布7月供需預測,即使面對核三1號機下月底要停機,仍表示日夜尖峰備轉容量率可各維持10%、7%,供電沒問題。但昨天和平電廠對外輸電線路受到雷擊影響發生跳脫,2部機無法對外送電,所幸因雨用電減少,加上晚間水力火力救援,沒讓備轉率跌破7%。電力界人士嘲諷,現在是火力全開,「用肺保7」。7月盛夏高溫,台電報告指出,預測日尖峰瞬時負載最高將達4119萬瓩,突破歷史新高,另外缺口還有容量95萬瓩的核三1號機,將於7月底依法除役。對於相關缺口,台電指出,已規畫民營豐德電廠3號機的110萬瓩加入,預計中旬前先採半載運轉、中旬達滿載運轉。另外,夏季期間不安排機組歲修,相較4月超過430萬瓩機組回歸發電,供電能力可滿足負載需求。台電盤點日夜尖峰供電能力,加計氣象資料,預測日尖峰最大供電能力可達4652萬瓩,大於最高用電負載4119萬瓩。夜尖峰最大供電能力4074萬瓩,大於負載3746萬瓩,因近日中午時段太陽光電有800萬瓩出力,預估全月日尖峰備轉容量率將保持10%。夜尖峰則靈活運用抽蓄水力、時間電價、需量反應等彈性措施,也可挺住7%。但是昨天晚上6點,東部和平電廠卻出狀況,兩部機組發電量為零,瞬間少掉130萬瓩,一度供電大減。還好昨天下午大雨,加上周五臨周末,合計用電量比平日少掉100萬瓩,台電動用抽蓄水力、火力電廠全開,勉強將備轉率保住10%。台電表示,因雷擊造成和平電廠對外輸電線路跳脫,電廠機組因而暫時停機,後來線路已恢復送電,該廠召集維修及運轉人員進廠,全力重新啟動中,整體系統供電無虞。但一位電力界人士指出,如果不是因為下午大雨,和平電廠跳掉時,備轉率鐵定跌破7。對於台電7月夜尖峰備轉都能在7%以上,他嘲諷,現在是靠天吃飯,靠下大雨來降溫來減少用電。再來晚上燒油的協和電廠等火力全開,等於「用肺保七」。

電廠受雷擊影響停機 台電晚間「水、火力全開」確保電力
台電今日發布首版7月供需預測,表示核三1號月底停機後,夜尖峰備轉容量率仍可保7。哪知花蓮和平電廠對外輸電線路,今天晚間6點受到大雷擊影響竟發生跳脫,2部機停機解聯。若不是下大雨用電減少,加上晚間水、火力機組全開,備轉率將跌破7%。經濟部長郭智輝承諾每月發布電力供需概況,台電今發布 7月盤點報告。由於盛夏高溫,台電預測日尖峰瞬時負載最高將達4119萬瓩,突破歷史新高,另外容量95萬瓩的核三1號機,將於7月底依法除役。對於相關缺口,台電指出,已規劃民營豐德電廠3號機的110萬瓩加入,另外,夏季期間不安排機組歲修, 相較4月已有超過430萬瓩機組回歸發電,供電能力可滿足負載需求。台電表示,近日中午時段太陽光電有800萬瓩出力,預估全月日尖峰備轉容量率將保持10%。夜尖峰則靈活運用抽蓄水力、時間電價、需量反應等彈性措施,也可挺住7%。但是今天晚上6點,東部和平電廠卻出狀況,兩部機組發電量130萬瓩發不出來,瞬間少3.3%以上電力。所幸下午大雨,加上週五周末夜,合計用電量比平日少掉100萬瓩。台電動用抽蓄水力,加上協和等火力電廠全開,勉強將備轉率保住10%。台電解釋,因雷擊造成和平電廠對外輸電線路跳脫,電廠機組因而暫時停機,後來線路已恢復送電,該廠召集維修及運轉人員進廠,全力重新起動中,預計明天恢復,整體系統供電無虞。

國民黨質疑「麥寮電廠展延」是因核三除役 台電澄清強調:不會缺電
針對立法院國民黨團質疑麥寮1號機延約是因缺電,台電指出,麥寮1號機延約是業者在5月主動聯繫台電,希望補發因不可抗力因素,未發完的電量,與核三1號機依法除役無關,也沒有所謂以煤廢核的情況。核三1號機除役後原已規劃由容量更大的豐德新機組替代,供電無虞。台電說明,麥寮1、2號機固定污染源操作許可證生煤用量於2015年向雲林縣政府申請展延時遭減量,因此機組需要停機或降載,導致合約期間部分電量未發足,所以業者主張不可抗力,主動提出將短發電量繼續發完。台電強調,雲林縣政府也已表達,因麥寮電廠操作許可證尚未到期,只要符合法定條件,應可繼續運作。台電合法履約,只同意在2025年底前,將原發電總量發完。針對今年的供電狀況,台電表示,下半年雖有部分機組陸續除役,但也有新機組加入供電,今年7月核三1號機除役,但民營豐德電廠3號機加入供電。9月麥寮2號機除役,但同時新上線大潭9號機;12月還有大潭7號機及興達新1號機上線。新上線機組發電容量比除役機組更大,不會缺電,各月份供電能力皆大於尖峰負載需求。

沒有缺電 台電公布數據:下半年逐月盤點供電無虞
針對近期設備故障或事故造成之停電,外界誤解係因缺電造成,台電再次說明事故停電並非缺電,不然不會修好就有電可用。經濟部也要求台電,針對今年下半年逐月盤點,雖有部分機組陸續除役,但也有新機組加入供電,確保全年供電無虞。今年7月核三1號機(95萬瓩)除役,但民營豐德電廠3號機(110萬瓩)加入供電;9月麥寮2號機(60萬瓩)除役,但同時新上線的大潭9號機供電能力112萬瓩,即使考量天然氣調度,仍可貢獻發電60萬瓩,各月份供電能力皆大於尖峰負載需求。至於冬天空污季(10至12月)雖須配合減煤而減少發電,但因冬季用電負載較低,且有再生能源出力,加上12月大潭7號機(91萬瓩)及興達新1號機(130萬瓩)上線,皆可滿足負載需求。另外,針對今(20)日環團關心麥寮電廠除役議題,台電補充說明,麥寮2號機預計9月除役,麥寮1號機部分,先前因配合地方主管機關調整操作許可證之生煤用量,導致合約期間部分電量未發足,履約不完全,故麥寮電廠向台電提出將短發電量繼續發完之要求。地方主管機關雲林縣政府也表達,因麥寮電廠操作許可證尚未到期,只要符合法定條件,應可繼續運作。台電基於補發電量仍屬履行原購售電合約,並未超出原合約發電總量範圍,故在麥寮1號機可合法履約之前提下,同意於2025年底前補發。台電廣告

麥電1號機尚有40億度電未發!台電擬延役至2025年底 地方與環團抗議
台塑麥寮電廠(簡稱麥電)1號機組今年6月除役,卻在核三1號機7月除役前傳出延役,引發地方與環團抗議。對此台電解釋,是因為麥電來函申訴,說合約期滿電力尚未發足,屬外在「不可抗力因素」,因此才擬給予延役發電到2025年底。麥電方面計算,1號機尚有40億度電未發,如全發滿,可以補足120億以上電費收入。由於麥電還有2、3號燃煤機組,如果也申請延役,是否准許?台電發言人蔡志孟表示,麥電3號機沒有受到雲林生煤管制影響,2號機則確實有剩餘未發電力。如果麥電有申請,再來討論。經濟部則打算給予較大認定空間,表示2號機未發完電量可以併到1機計算。可會協商麥電1在白天儘量降載,然後下午到晚上時段再全力發電,補光電下去的空檔。麥電1、2號機原定今年6月、9月除役,3號機2025年9月停機,1號機也確實在上月27日停下來不發電,但卻向台電同步申請展延發電。蔡志孟說,民營電廠開放後,與台塑化簽下麥寮電廠的25年購售電合約,1號機6月到期。確實麥電主動來函申訴,說沒想到2015年雲林縣施行生煤用量管制,因減煤多年導致少發電。如今雖然合約到了,並未達到當初財務評估設定的發電度數,認為屬「不可抗力因素」,是履約不完全,希望能把剩下電補上。當初合約條文並無規範到期後,電量沒發足如何處理,對此蔡志孟說,基於未發足不是發電端自身問題,因此擬給予到2025年前補足。麥電對此表示,1號機停機後,計算後與原設定總發電度數尚少40億度,因此才跟台電討論,看是否有機會再開起來發滿,雙方來重啟合約。台塑當初電有問台電需不需要這台60萬瓩機組,可讓電力比較好調度,台電也有這個意思,因此雙方才商談,目前尚未確定簽約。依據台電外購燃煤電力價格,麥電40億度電如果發滿,得給付120億元以上電費。對於缺電質疑,台電表示,目前的電力供需預測並無把1號機算進去,如果麥寮1確定延役,那麼未來在電力調度上,「會比較有充裕空間」。至於2號機,麥電則表態不會申請延役,因為麥寮電廠進行「煤改氣」的新燃氣機組計劃,每台容量120萬瓩,其中第1台就在燃煤2號機現址,因此得進行原地拆除,方能後續作業,不會再延。雖然新燃氣機組去年已取得環評核准,但台塑化與台電採購價格尚未談妥,要等確定後才會著手興建廠房,並建置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預計於2029年要拿下台電電力採購招標。

北部險大跳電!外界憂「夏季必缺電」 台電澄清:年度歲修+地震影響
有關今(17日)外界以15日的突發狀況,質疑4月就發生供電緊澀的狀況,夏季必將缺電,台電表示,這是誤解發電機組年度歲修時程安排,以及403地震對機組影響,所產生的誤會。台電說明,因應夏月用電尖峰,每年均會輪流安排各發電機組於秋、冬、春季進行年度歲修,目前約有裝置容量合計超過430萬瓩的機組正在大修,並規劃夏月尖峰前陸續回歸供電系統,亦即到夏季時系統上供電的機組將會比現在更多;另外,地震影響部分電力系統線路及設備,台電至今已累積動員超過6,500人次進行搶修、恢復供電,地震也造成部分機組故障停機,甚至餘震不斷影響修復工作,才致日前短暫發生電力緊澀狀況。台電指出,受403地震影響,造成部分機組發生爐管破漏或變形等狀況,其中也有少數機組在地震當下並未跳機,但隨後發現設備結構毀損弱化,而須停機檢修的情形。4月15日由於受地震影響的和平1號機及台中7號機仍在修復,傍晚又逢大潭8號機與明潭電廠機組發生故障跳脫,使當天夜尖峰時段供電較為吃緊,台電也透過各項緊急調度機制,仍確保供電穩定;經過近期的全力搶修,興達、和平、大潭、明潭等機組皆已陸續回歸發電,提高整體供電能力。台電進一步指出,由於機組需要定期大修,歷年均會將夏月尖峰或機組除役時程等因素納入考慮,安排各機組歲修及發電排程規劃,夏月來臨之前本來就有較多機組正在歲修,以現在的供電能力推論夏月電力供需情形,是有所誤解。台電補充,目前約有裝置容量合計超過430萬瓩的機組正在大修,5月初前有新桃1號機、興達複循環5號機、大潭6號機、嘉惠2號機、和平2號機都會完成歲修、陸續加入供電;5月底則有大潭1-2號氣渦輪機、大林6號機等機組;6月則預計有通霄2號機回歸。台電也澄清,昨日桃園部分地區發生停電事故,屬配電線路事故,與系統供電能力無關。台電同仁獲報後第一時間即派員投入現場搶修,竭力縮短復電時間,對於事故停電造成民眾不便,台電深感抱歉,未來除持續加強設備點檢、巡修維護外,也將持續強化電網韌性,盡力降低停電對民眾的影響。有關部分立委提到興達燃煤及部分機組超額運轉造成空污排放問題,台電說明,興達燃煤3號機及4號機依執照可運轉至今(2024)年底,現在本就是可正常運轉之機組,並非緊急備用機組,以緊備機組之規定質疑興達3號機及4號機運轉情形,顯係有所誤解。此外,台電各電廠都有安裝相關連續監測設備,每日24小時與地方政府保持連線並即時回傳資訊,以利地方政府掌握及監測機組相關排放數據,台電也嚴格管控各項空氣污染物排放濃度及排放量,並進行各項空污防制設備改善,遵守相關法規及環評承諾。

台電興達電廠今動土 「16米氫氣槽車」現場模擬台灣首部混氫發電機組
台電今(18)日上午於興達發電廠舉行「興達混氫5%發電示範計畫動土典禮」,台電燃氣混氫發電示範計畫正式動工,並特別將長達16米的氫氣槽車開到現場,模擬未來混氫示範運作。為邁向「電力淨零」目標,台電近來積極發展新能源應用,繼去(2022)年4月與西門子能源公司簽署混氫發電示範合作備忘錄(MOU),目標於2025年達燃氣混氫5%發電示範,今(18)日舉行計畫動土儀式,為我國淨零排放目標再踏出關鍵一步。台電表示,本次計畫呼應高雄淨零城市願景,選定興達電廠作為混氫發電示範基地,將透過升級改造既有機組,打造國內首部可混燒氫氣的發電機組,預計年底正式投入測試運轉,2024年可望提前達標混氫5%發電示範。台電指出,面對2050淨零排放國際目標,台電除積極發展再生能源與儲能系統,亦透過新能源應用,讓既有發電機組可兼顧穩定電網與減少碳排。興達電廠既有5部燃氣複循環機組,總裝置容量222.6萬瓩,每年可發超過150億度電。此次混氫發電示範計畫以既有燃氣3號機第3部氣渦輪發電機為主體,與同類機型在歐洲已實際投入混氫發電的原廠西門子能源公司合作,將於今日動土後,進行燃燒器改造,並新建氫氣、天然氣混合設備,打造國內首部可混燒氫氣的發電機組。興達混氫5%發電示範計畫將與原廠西門子能源公司合作,以既有燃氣3號機第3部氣渦輪發電機為主體,進行燃燒器改造,並新建氫氣、天然氣混合設備,同時於3號機廠房外設置氫氣槽車放置區、加氫站與輸送管線。以高壓儲存的氫氣,透過氫氣槽車送入電廠後,先於加氫站將槽車內氫氣減壓,並經由輸送管路運送氣渦輪機房,透過混合設備以5%比例與天然氣(95%)混合後,再送入既有燃氣3號機第3部氣渦輪機組(GT3-3)進行混燒發電。(圖/台電提供)台電表示,氫氣是以高壓氫氣槽車運送至電廠,為確保混燒發電時氫氣輸送穩定,將同時於3號機廠房外設置氫氣槽車放置區、加氫站與輸送管線,預計11月完成改造與新建工程,12月正式邁入氫氣混燒驗證階段,預期2024年可提前達標燃氣混氫5%發電示範,未來更預期可搭配技術發展,逐步提高混燒比例至15%,並評估推展至其他機組及電廠。台電除陸續攜手西門子、三菱等國際大廠推動既有發電機組結合新能源應用的燃氣混氫、燃煤混氨發電示範,台電亦甫於2月與我國學術研究最高機關中央研究院簽署減碳綠能合作備忘錄,將在去碳燃氫、地熱、海洋能等領域密切合作,努力透過多元管道務實朝電力淨零目標邁進。

全程參與四接環評會議 蔡適應籲台電加強公民溝通
環保署今(7)日針對協和發電廠更新改建計畫舉行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會議,民進黨基隆市長參選人蔡適應全程參與並提出多項論點。他呼籲,台電應加強公民社會溝通,回應外界疑慮,讓議題討論更聚焦,他也會尊重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作出的專業結論。基隆協和電廠是全國唯一僅存的燃油發電廠,台電規劃轉型為天然氣發電廠,於基隆外木山海岸填海造地興建天然氣第四接收站,受到在地民眾關注。環保署今日下午進行第4度環評初審,台電也提出協和電廠計畫「東移方案」,預定填地興建儲氣槽的區域將東移,保留可能受影響的潛堤區珊瑚、海扇,化解外界質疑。蔡適應表示,推動能源轉型刻不容緩,他2016年就任立委後不斷與經濟部、台電就協和電廠的未來進行討論,並成功在2019年讓1號機、2號機除役,由於這是全國最後一座以重油為燃料的發電廠,能源轉型勢在必行。他也會繼續堅持3號機、4號機應依照原定計畫於2024年停止運轉,這些討論和工作事項都能在他的臉書查到,某些候選人不實的政治操作,對於能源轉型毫無幫助。蔡適應說,協和改建案除涉及穩定能源供應、區域供電均衡、海洋保育等議題外,他也非常在意是否會對基隆港航行安全帶來影響,有關單位務必提出專業訴求,據此要求台電就東移方案完整向各界說明溝通。他表示,欣見開發單位將前幾次會議自己提出的要求列入報告內容,包含生態監測、漁業補償、航行安全、在地就業,以及在廠區非主發電區打造結合綠能、生態休憩場所等。蔡適應指出,環評是一項專業程序,他尊重環評專家對協和電廠更新改建的新替代東移方案審查結果,過去歷次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他和團隊均有參與並發表看法、聆聽大家主張,稍早環評會議結果為「補正再審」,期盼台電加強公民社會溝通。另外,他強調,對於先前部份有心人士惡意政治操作,深表遺憾。

福島7.4強震已知2死92傷 新幹線出軌「車上有96人」…狂搖畫面曝光
日本福島16日晚間11點34分(台灣時間晚間10點34分)發生強震,日本氣象廳表示,地震規模7.4,地震深度為57公里,最大震度6級,造成當地大規模停電、東北新幹線脫軌等,目前已知2死、92傷。東北大學教授戶田真司認為,此次地震的發生地點與去年2月在福島縣近海發生的最大震度為6級以上的地震密切相關。地震造成大規模停電。(圖/路透)根據《時事通信社》報導,日本氣象廳地震與火山技術調查科科長中村正樹表示,最近一個禮拜內要注意6強或更強的地震,今(17日)凌晨2時14分,30公分海嘯抵達宮城縣石卷港,在天亮前,20公分的海嘯將分別抵達福島縣仙台港和相馬市。據了解,福島縣約有350人被撤離,日本氣象廳於凌晨5時許解除了海嘯警報。此次地震已知造成宮城縣多美市一名70多歲男子死亡,福島縣相馬市一名60多歲男子死亡,7個縣共92人受傷,其中宮城縣49人,福島縣36人。地震也造成東北新幹線一班行駛在福島車站與白石藏王車站區間的列車山彥(Yamabiko)223號列車脫軌,車子連接部分有很大的變形,車廂傾斜,而車上有96名乘客,所幸沒有人員傷亡。(影片請點我)核監管機構指出,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二核電站的1號和3號機組暫停;福島第一核電站5號機組渦輪機大樓發出火警警報,經查沒有異常,東北電力女川核電站(宮城縣)也無異狀。東北新幹線列車脫軌。(圖/翻攝自推特)地震造成關東和東北地區大規模停電,約220萬戶家庭受到影響,截至今(17日)上午7時20分,宮城縣和福島縣共約4.1萬戶家庭停電狀況仍持續。根據《讀賣新聞》報導,東北大學地震學教授戶田真司向表示,這一次,由於震中靠近陸地,東北和關東的大範圍震動似乎有所增加。他認為,此次地震的發生地點與去年2月在福島縣近海發生的最大震度為6級以上的地震密切相關。根據《產經新聞》報導,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教授古村孝志則表示,這次地震發生在東北地區太平洋沿岸的日本海溝,太平洋板塊內部的震中俯衝到日本列島所在陸地一側的岩石板塊之下,這是一場「逆斷層型地震」,其中太平洋板塊中的一個斷層被從海邊推動並積累了應變能。架上商品全掉下來。(圖/翻攝自推特)古村孝志認為,這不是東日本大地震的餘震,因為其發生機制不同於東日本大地震等固定區域在海側和陸側邊界滑動時發生的「板塊邊界型」地震日本地震;在這個地方,無論東日本大地震的餘震如何,M7-7.5地震都反覆且活躍地發生。古村孝志提醒,一般來說,大地震發生後,幾天之內可能會發生同震級或更大的地震,在震感較強的地區,未來至少一周內要多加注意。

札波羅熱核電廠遇襲…烏克蘭證實:已被俄軍控制 專家曝「爆炸恐怖後果」
俄烏戰事未歇,烏克蘭南部戰線告急,歐洲最大核電廠札波羅熱核電廠(Zaporozhye)4日遭俄軍攻擊失火,稍早烏克蘭當局已成功撲滅火勢,不過也證實札波羅熱核電廠目前已被俄羅斯軍方控制,但目前運作一切正常。位於安赫德市(Enerhodar)的札波羅熱核電廠是歐洲最大的核電廠,其建有六座VVER-1000壓水反應爐,各可輸出950MW百萬瓦特的電力,供應了烏克蘭一半以上的核能電力,約佔全國總電量的五分之一。札波羅熱核電廠前五座發電機組及核反應爐在1985年至1989年間陸續竣工營運,1995年再加建第六座,2017年,3號機組完成了現代化改造工作,將使用壽命延長10年至2027年;5號機組也於2021年完成了現代化改造工作,延長了10年的使用壽命。札波羅熱核電廠4日遭俄軍攻擊失火,消息傳出後,美國國安分析師奇林喬內(Joe Cirincione)表示當下他非常擔心,因為若通往核電廠的電力或管道被切斷,恐將發生爐心熔毁的可怕情況,將可能引發具有放射性的物質外洩,影響人類及其他生物的健康;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也警告,若是這座設施爆炸,規模將是「車諾比的10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也直言「假若(核電廠)爆炸,我們就全完了,歐洲也會跟著完蛋」。所幸烏克蘭國家緊急應變部門證實已於當地時間清晨6時20分成功將火勢撲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不過當局證實札波羅熱核電廠目前已被俄羅斯軍方控制,但核電廠的運作一切正常。

興達發電廠故障大停電 副廠長出面道歉
興達發電廠今天上午因設備故障導致全台大停電,廠方中午出面道歉。興達發電廠副廠長蔡銘洲表示,今天上午因為開關設備故障,造成南部地區電力供應出現問題,對於造成民眾不便感到非常抱歉,目前也不斷積極復電中,外部電力恢復送進電廠後,若一切沒有問題,就可以盡快恢復供電。「以前未曾發生過!」蔡銘洲指出,故障原因目前還在瞭解中,目前無法判定,廠內無人員受傷,也沒有發生爆炸,會把可以上線的設備盡快啟動,其餘故障設備再安排檢修。目前全力盡快恢復運轉讓電力輸出,而燃煤機組可能會等到晚上才能恢復正常。台電表示,經緊急搶修下午1點已復電約412萬戶,約佔75%,包括雲林以北地區已全數復電,其他137萬戶正積極搶修中。目前除水力機組已啟動發電,南部各電廠巡檢完畢後已陸續啟動併聯,包括南部電廠2、3號機、興達電廠燃氣1、3號機、嘉惠電廠一、二期、豐德2號機等機組,另核三廠待原能會同意後啟動。另外,台電指出,網路傳言台電將從今天晚上6點起輪流限電,對此台電公司澄清這是錯誤訊息,目前並沒有實施分區輪流停電規劃,請民眾切勿轉傳來歷不明訊息。台電指出,網傳興達電廠發生爆炸照片,其實是機組緊急停機,產生水蒸氣散出的現象。(圖/台電提供)

機組接連出包…供電吃緊 台電今拚中火9號機提前上陣
513、517一周內2度大停電後,台電又連3天出包,先是大林燃煤機組1號機、中火9號機分別於23、24日跳機、破管,昨日中火6號機又因爐心末段過熱器破漏,停機檢修,台電指出,目前還在檢修中的中火6號機與9號機,總裝置容量達110萬瓩,其中9號機預估可於今(26)日晚間併聯發電,估計今日總電力供給4千萬瓩左右,備轉容量率約8%,持續亮出供電吃緊的黃燈。台電最近限電、跳機等意外頻傳,24日剛完成大修,準備發電的台中火力電廠9號機,剛啟動沒多久就發生破管解聯意外,只有趕快把準備進行保養的台中電廠6號機組拉上線,不料6號機又於25日3時4分因爐心末段過熱器破漏,趕快依運轉標準停機檢修。台電發言人張廷抒表示,原本預定在27日才修復的9號機,將會提前於26日晚間併聯發電。中火6號機則是預定於27日維修完成,待2部機組恢復正常運轉後,會對整體供電能力穩定有相當貢獻。根據台電資料,台電25日系統運轉淨尖峰能力4041.3萬瓩,昨日尖峰負載為3717萬瓩,較前日尖峰負載實績值3789萬瓩,減少70萬瓩。張廷抒表示,預估今日用電情形和昨日差不多,供電燈號雖為黃燈,但系統負載能力仍可以維持穩定供電。林口3號機、核三1號機與大林1號機,目前均已接近滿載,穩定供電中。張廷抒表示,總供電能力約有4千萬瓩左右,備轉容量率應該還有7%、8%,電力應該還算充裕,但接下來要有較大機組可以上線供電,要等到6月以後。台電表示,本周氣象預報顯示氣溫持續炎熱,雖可能有部分地區降雨,但降雨情況並不樂觀。考量疫情與氣溫影響造成民生用電較高,加上工業接單暢旺,不少廠商24小時生產,工業用電成長,因此台電對於供電需求從高估算,本周供電情勢估計為黃燈。台電呼籲民眾,目前雖可維持穩定供電,仍請節約用電。值得注意的是,517大停電滿1周,經濟部高層說,台電正與經濟部國營會撰寫停電調查報告,預計26日會送達行政院,交由行政院調查並修改,並公開停電原因與改善方法、員工訓練等作為。至於事故懲處層級,則依調查報告而定,後續說明則待行政院敲定。

設備整修再傳供電吃緊? 台電回應:用電量比預期下降!有機會回到10%
天候炎熱,台電今日4座大型機組仍在歲修,加上部分設備進行小規模檢修,因此供電量出吃緊黃燈,但台電表示,假日用電量比平日小,加上原本預估今日尖峰用電在晚間9時許會達到最高,來到3250萬瓩,但目前看來,用電量可望少3、50萬瓩,備轉容量可望從9.17%回升至10%,不過還是請民眾節約用電。台電強調,目前並無分區供電危機。台電表示,原本上周在核三1號機、林口3號機組等多大機組大修下,影響逾400萬瓩的裝置容量,如今核三1號機及林口3號機歸隊後,目前4座大型機組歲修,影響總裝置容量約222萬瓩。台電表示,因大型機組歲修,上周至今供電多亮出吃緊的黃燈,在燈號設計上,備轉容量率從6%以上至10%以下都是黃燈。自18日起,一連4天都亮「供電吃緊」黃燈,19日備轉容量率更僅有6.19%,但今天目前9%左右,預估晚上可望回復至10%左右。截至下午2時20分的實際用電量為3073.6萬瓩,估計最高用電時段落在傍晚6時至晚間9時,預估最高用電為3250萬瓩,最大供電能力則可達3548.1萬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