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兆
」立法院預算中心示警!政府舉債5.8兆 需41年才能還清
近年中央政府屢制定特別條例編列特別預算,立法院預算中心示警,2018至2023年度總預算雖有財政收支賸餘而未舉債,惟該期間特別預算舉借債務1.6兆元,被批評是總預算財政收支平衡假象,而截至今年8月底止,1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實際數為5兆8780億元,按2025年度債務償還預算數1415億元計算,在不增加債務前提下,需41年餘才能還清。預算中心指出,近年中央政府屢制定特別條例編列特別預算,並多於條例中排除適用《預算法》、《公共債務法》及《財政紀律法》等相關規範,且2001至2025年度特別預算債務舉借數達3.3兆元,高於同期間總預算之3.1兆元,以致1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快速攀升,恐易加重政府財政負擔。另外,2025年度中央政府預計舉借債務數仍以特別預算為主,占69.48%,建議應審慎鬆綁財政紀律相關規範,以維財政健全。民眾黨立委張啓楷說,民眾黨一直以來強調「財政紀律」,有兩條防線,一是《公債法》第5條第7項,中央總預算及特別預算每年舉債額度不得超過總預算及特別預算歲出總額15%;二是排除《預算法》第23條,不能拿舉債和賒借當經常性支出,但這些都被《預算法》第38條第4款的空白授權繞過,也因此國會應盡速刪除空白預算授權,有計畫才有預算,並須謹慎評估計畫可行性,才能維持中央財政紀律。國民黨立委王鴻薇則表示,因資本門有自償性、經常門沒有自償性,本來《預算法》規定經常門不能夠舉債,但在特別預算這部分卻沒有相關規定,浮濫使用時,當然就會造成財政赤字。
特斯拉股東會通過執行長560億美元天價薪資 馬斯克:Optimus機器人每年將賺進1兆美元
特斯拉2024年度股東大會於美東時間13日在美國德州奧斯汀舉行。經過投票,特斯拉股東批准了執行長馬斯克560億美元的薪酬方案,同時支持特斯拉將註冊地從美國特拉華州遷往德州。同時,馬斯克還對特斯拉的願景進行了闡述,他表示目前Cybertruck單週產量已經超過1300輛、相信Optimus將為公司帶來巨大的利潤,以及未來還有三款新產品待發布。特斯拉年度股東大會豋場,執行長馬斯克非常重視,因為這回重點就是他的560億美元天價薪資方案,經過投票順利批准通過。馬斯克上台表示,「我只想要先說一句,我愛死你們了」。同時股東會上還通過了一系列決議案,支持把公司註冊地,從美國德拉瓦州遷到德州,而德州是特斯拉在美國最大工廠的所在地。儘管如此,特斯拉CEO可能仍面臨一場長期的法律戰,他也可能面臨新的訴訟。分析認為,股東對薪資的批准既是對馬斯克任期的認可,也代表投資者承認不願讓公司的未來承擔風險。今年1月,馬斯克威脅稱,如果未能獲得足夠的投票控制權,他將把AI和機器人產品的開發從特斯拉轉移出去。接著,馬斯克對特斯拉的未來願景發表看法。他表示,特斯拉的未來令人興奮。「我們不僅僅是開啟了新篇章,我們正在寫一本新書」。而對於現有產品,馬斯克表示,特斯拉汽車保有量到今年年底將超過700萬輛,最新的自動駕駛硬體產品將於大約18個月之內發佈。同時,Cybertruck的每週交車量達到創紀錄的1300輛。馬斯克還補充說,它的電氣架構有創新技術。這對未來的電動汽車設計非常重要。此外,特斯拉需要針對中國和歐盟生產不同版本的Cybertruck;外也正加速生產大型電動卡車Semi。關於特斯拉機器人Optimus,他說,Optimus的估值可能被忽視,因特斯拉有能力每年生產大約1億個Optimus機器人,其價格將低於汽車的價格,如果特斯拉擁有10%的市場占比,並且每個機器人售價20000美元,特斯拉在大規模生產時每年可以賺取1兆美元的利潤。Fremont工廠已經有兩個Optimus機器人在使用,明年開始特斯拉將有超過1000個Optimus機器人在特斯拉工作。基於上述指標,馬斯克表示,特斯拉有可能成為比目前最有價值公司價值高出10倍的公司。目前蘋果和微軟的市值大約爲3.3兆美元。也就是說,馬斯克暗示特斯拉未來可能價值超過33兆美元。他表示,未來「幾乎每個人」都會擁有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將能做諸如照看孩子和工廠工作等家務活。
打敗微軟!蘋果股價創新高 成全球市值最高企業
蘋果在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盛大發表全新AI系統「Apple Intelligence」後,分析師一片看好AI功能帶動蘋果硬體升級,激勵蘋果股價一路飆高,繼11日收盤創新高後,12日早盤續漲3.8%至215.18美元,市值衝上3.3兆美元,打敗微軟成為全球市值最高企業。10日WWDC登場前蘋果股價一度走跌,但Apple Intelligence亮相後扭轉局勢。蘋果股價在11日收盤大漲7%至207.15美元,創下2022年11月以來新高,12日早盤續漲3.8%至215.18美元,市值超越微軟的3.2兆美元。投資機構D.A. Davidson管理董事盧瑞亞(Gil Luria)稍早將蘋果股票評等從「中性」調升至「買進」,目標價從200美元調升至230美元。盧瑞亞表示:「先前蘋果股價持平是因為蘋果營收不見成長,但現在我們認為AI功能將使蘋果整體營收成長率在未來1、2年提高至5%左右,甚至可能達到5%以上,這將推動股價續漲。」
半導體新戰場1/打破地緣政治僵局 60家台日化合物半導體廠10月大陣仗合體找解方
美中爭霸從貿易戰打到科技戰,美國去年9月禁止高階晶片出口中國,日本今年5月跟進,公布半導體設備出口限制,使得中國8月出手反制,限制鎵、鍺出口,一舉將戰線從技術設備人才,拉到「化合物半導體」,同時加速台日半導體產業抱團。CTWANT記者調查,10月26日登場的台北國際光電週,以化合物半導體為重頭戲,參展規模150家創新高、6個國家地區,光是台日兩國就有超過70家科技廠大陣仗參與。在半導體產業發展初期,日本一度超越美國,使得美國1986年祭出「美日半導體協議」,加上台灣及南韓半導體產業崛起後,使得日廠全球市佔率節節敗退,近年疫情引爆晶片荒及美中科技爭霸,全球供應鏈在地緣政治危機下重組,給了日本趁勢重返半導體大國的機會,不但去年8月由八家大廠組建國家晶片隊「Rapidus」,今年6月也重修「晶片戰略」,訂下2030年產值達3.3兆元的目標。日本的半導體產業以設備及關鍵原料為主,掌握半導體產業鏈中的最上游,握有全球半導體關鍵生產原料主導權,而這次日本加入美國陣營,禁止半導體設備出口中國,反遭中國限制鎵鍺出口,這對日本「化合物半導體」影響,引來業內高度關注。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研究總監楊瑞臨指出,「現在用於電腦、手機運算的是矽半導體、屬於第一類半導體;化合物半導體是第二、三類半導體,用於加速傳導,應用有所差異」。化合物半導體中的砷化鎵(GaAS)為第二類,用於手機、基地台功率放大器,碳化矽( SiC)、氮化鎵(GaN)等為第三類,碳化矽多用在電動車、工控的動力系統,氮化鎵則用在功率大、電壓高的潔淨能源電源供應器。台北國際光電週展覽繞著化合物半導體製程而設「化合物半導體」專區,日商Disco將演示以雷射切割晶圓技術。(圖/翻攝Disco官網)日本第一大碳化矽(SiC)功率半導體製造商三菱電機,日前宣布加大兩座SiC晶圓廠投資,其位於熊本縣合志市的工廠有6吋晶圓產能,正在擴張中,這座晶圓廠距離台積電約10分鐘車程。去年市場盛傳,台積電在第三類半導體領域鴨子划水,對此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曾回應,「第三類半導體產值偏小,無法與矽基(SILICON BASE)半導體相比。」三菱電機總工程師多留谷政良,在8月23日台北自動化展中接受本刊訪問時表示,「儘管矽、碳化矽半導體在製程與應用上有所差異,但基本道理相似,因此人才是同一批」,台積電迅速發展後對半導體人才需求更緊迫,帶動當地大學院校積極培育半導體工程師,多留谷政良評估,「這部分人力缺口要能補上,至少要5年時間」,此期間台日半導體人才勢必緊密交流。事實上,今年7月間,三三會組成北海道經貿參訪團赴日,與日方討論最為熱烈就是半導體產業議題。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表示,「日本曾經是半導體製造的強國」,1986年日本生產的半導體產品全球市佔率曾高達45%,上個月的日本行,特別提出應在晶圓材料、廠務設備、人才,以及共同研發電動車、物聯網、人工智慧、元宇宙應用,尋求新南向市場的合作。此外,工研院與日本德山、國內筑波科技共同合作的化合物半導體實驗室也在8月初正式成立,號召化合物半導體自主材料生產技術平台,從事粉體製程及晶體驗證,從原料、磊晶到封裝測試。今年7月間,三三會組成北海道經貿參訪團赴日,與日方討論最為熱烈就是半導體產業議題。圖為參訪三菱電機6吋碳化系晶圓廠。(圖/三三會提供)而10月26日登場的台北國際光電週,將以「次世代化合物半導體國際研討會」及「化合物半導體產業領袖高峰會」為主角,台日廠首度在化合物半導體領域大規模參與。主辦單位台灣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PIDA)執行長羅懷家指出,台灣、日本在化合物半導體領域的合作將加深、加速。台北國際光電週展覽繞著化合物半導體製程而設「化合物半導體」、「精密光學」、「光電檢測」、及「矽光子與雷射」4大主題。羅懷家指出,化合物半導體製程的材料、壓力、溫度要求與矽不同,並預告可能發表國際大廠競逐的8吋碳化矽(SiC)標準,應用在高頻高速的電動車、高鐵動力系統。同時日商Disco將演示以雷射切割晶圓技術、有別於以往用鑽石線切割,京瓷(Kyocera)展出化合物半導體封裝,日本NTT先進科技公司展出化合物半導體設備商。化合物半導體展區國內參展廠商包括環球晶(6488)、穩懋(3105)、中鋼碳素(1723)、光電檢測閎康(3587),光學佳凌(4976)、明基BenQ等;台灣超微高學的AI光學設備能把晶圓放大數百萬倍檢測表面裂痕,甚至可以做到「透視」內部瑕疵,「原理跟哈利波特『隱形斗篷』一樣,是利用折射」。一位科技業內人士觀察,日本對此番化合物半導體發展相當積極,因當局亟欲振興國內經濟,希望能夠抓住電動車動力系統、智慧製造、AI應用商機;在1980日本半導體黃金年代的從業人士們面臨退休,在鼓勵終生工作的氛圍下,有餘裕與眼界再投入產業以及促進台日雙方合作。
美監管機構對幣圈高度施壓 加密行業富翁去年財富縮水近3.3兆
據《富比士》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全球加密行業的億萬富翁們,在2022年合計損失達1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3兆),同比暴跌75%。其中,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平臺「幣安」創始人兼執行長趙長鵬的財富,從2022年的650億美元已降至105億美元,不過仍是全球加密行業富豪榜第一名。這一輪血洗的導火線是Luna幣、加密貨幣交易所FTX在2022年接連爆雷,引發全球虛擬貨幣巨震,市場一度陷入悲觀情緒之中,比特幣價格年內一度跌至每枚15600美元,年內最大跌幅達70%;其他虛擬貨幣價格也一度遭遇崩盤。這直接令幣圈的超級富豪們身家迅速蒸發,據數據顯示,截至3月10日,全球加密行業富豪榜中最富有人群資產的總資產從約1400億美元縮水至不到300億美元。與此同時,幣安當前的處境似乎愈發危險。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當前幣安美國子公司正努力尋找一家銀行來存放客戶的現金,其最近試圖與Cross River Bank、Customers Bancorp等銀行建立合作關係,均以失敗告終。分析人士指出,美國監管部門的打擊或許是幣安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報導稱,幣安的客戶已經受到了直接影響,在最近的狀態更新中,幣安表示,在未來幾周內將向新的銀行和支付服務商過渡。此外,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等機構今年以來對加密行業進行持續的高度施壓,這也引發了市場對加密貨幣行業未來的悲觀猜測。
大陸財政部發特別國債3.3兆元 史上第4次
大陸財政部昨日宣布,為籌集財政資金,支持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決定發行2022年特別國債。本期國債為3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債,發行面值人民幣7500億元(下同,約新台幣3.3兆元)。外界解讀,這可能是替未來解封,增加基礎建設以提振經濟做準備,及替即將到期的特別國債「等額定向續作」。據陸媒《每日經濟新聞》報導,這是中國史上第4次發行特別國債,前3次發行分別於1998年(因應亞洲金融風暴)、2007年(因應美國次貸風暴)和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額度分別為2700億元、1.55兆元、1兆元。據大陸財政部官網發布,這次國債可以上市交易,發行日和起息日為2022年12月12日。按年支付,每年12月12日(節假日順延)支付利息,2025年12月12日償還本金並支付最後一次利息。根據通知,這次國債的票面利率,是發行日前1至5個工作日(含第1和第5個工作日)財政部公布的財政部-中國國債收益率曲線中,待償期為3年的國債收益率算術平均值。目前中國國債收益率曲線3年期的利率為2.5033%。據了解,大陸特別國債並非用於彌補財政赤字,而是專款專用,扶持特定重大專案,往往與解決重大金融或改革問題高度相關,一般以提高收益為主要目標。大陸先前堅持動態清零防疫,導致財政開支大增。2020年曾發行抗疫特別國債1兆元,主要用於地方公共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抗疫相關支出,並預留部分資金用於地方解決基層特殊困難。2007年,大陸財政部發行了1.55兆元特別國債,其中7500億將於今年12月11日到期,該債券簡稱為「07特別國債07」。分析人士指出,特別國債到期不續的可能性較小,特別國債到期後,大概率是再定向發同等額度的特別國債,這是第4次發行特別國債的目的之一。
美中對立加劇影響 5成日企欲降低中國採購比重
據調查,近八成日本企業表示,因憂心中國入侵台灣及中國的「清零政策」,從中國採購零件等產品的風險攀升,有五成擬降低中國採購比重。據日經新聞1日報導,美中對立加劇,在中國不確定風險增加下,日本企業也正積極展開供應鏈「去中化」。日本企業正加速建構不依賴中國的供應鏈,例如零件等產品採購。日本經濟新聞今年11月中旬針對100家主要製造業問卷調查顯示,高達53%表示降低中國採購比重;78%的日本企業表示和半年前相比,從中國採購零件等產品風險攀升。還有近九成企業,將日本列為替代中國的新採購地。計劃降低中國採購比重的原因(可複選),高達80%表示「憂心台灣有事」,比重最高,67%表示「對清零政策感到擔憂」。目前中國採購比重,受訪企業34%為「5%至不到20%」,占比重最高,不過預估5年後占比將降至28%;「不到5%」企業占比5年後大增11個百分點至33%。取代中國的新採購地(可複選),高達86%受訪企業選擇日本,比重高於泰國(76%)、越南(72%)等東南亞國家,主因日圓走貶加上日本薪資升幅緩慢,和海外生產相比,日本國內生產更能抑制成本。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指出,2021年全球各國的中國進口額合計達3.3兆美元,日本部分,中國進口額占整體比重達26%。
2021年稅收大豐收 財政部:超徵逾4000億元
大豐收!財政部11日公布2021年12月暨全年稅收統計,我國2021年總稅收達到2兆8,450億元,較預算目標數超徵逾4,000億元,總稅收及超徵數皆寫下歷史新紀錄。另2021全年稅收規模,年增率18.6%為近32年來最高,比2020年成長4,463億元,亦創史上單年成長稅額最高紀錄,表現十分亮眼。近年稅收超徵情況財政部統計處副處長陳玉豐表示,2021年全年總稅收大於預算數(2兆4,416億元)達4,034億元,全年預算達成率116.5%,創下我國稅收超徵數史上新高紀錄,前一次新高為2015年的1,878億元。2021年全年重大稅目陳玉豐指出,2021年除總稅收創新高外,營所稅(6,985億元)、綜所稅(5,256億元)、營業稅(4,821億元)、證交稅(2,753億元)、關稅(1,325億元)、房屋稅(833億元)、牌照稅(670億元)、遺產稅(330億元)、契稅(178億元)、期交稅(104億元)等10項稅目,皆創歷史新高水準。各主要稅目中僅娛樂稅受疫情停業影響未達預算數目標,其他皆達標。2021年全年稅收大豐收,主要為營所稅年增2,214億元、證交稅年增1,246億元、營業稅年增449億元等三大稅目成長。陳玉豐分析,營所稅之所以大增,主因2020年政府紓困免辦暫繳稅款企業,2021年報稅季回補入帳,加上上市櫃企業獲利成長豐厚,還有企業自繳稅額增加等因素所致。證交稅則受惠於2021年海運行情助攻台股交投熱絡,全年台股日均成交值達4,613億元創歷史新高,年增逾八成。營業稅則為國內產銷活動穩定、進口電子零件稅額增加所致。展望2022年稅收,我國有企業獲利成長、出口暢旺、內需回溫等三大正面因素,後勢可期。陳玉豐表示,以2021年前三季上市櫃公司表現,總營收約27兆元、年增近兩成,稅前淨利約3.3兆元、年增八成以上,估上市櫃企業全年營收與獲利有望挑戰史上新高,且企業2021年高獲利表現可遞延反應在2022年營所稅收部分。此外,我國2021年全年出口規模4,465億美元、全年出超規模653億美元,皆為歷史新高紀錄,尤其在需求不減趨勢下,台企有望延續出口優勢。至於內需表現,逐漸回溫,娛樂稅收也逐步回升,若疫情可即時控制,內需有望再升溫。
不畏美貿易戰火 華為年營收3.83兆元蟬連6年陸民企第一
即使華為遭受到貿易戰戰火波及元氣大損,但就大陸最新公布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名單中,華為投資控股以營收人民幣8,913多億元(約新台幣3.83兆元)穩坐排名第一,成為連續6年民營企業與民營製造業500強榜首。在這仍2021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名單排行中,前5大依序是華為控股、京東集團、恒力集團、正威國際集團、阿里巴巴,營收各別為人民幣8913.68億元、7686.24億元(約新台幣3.3兆元)、6953.36億元(約新台幣元2.99兆元)、6919.37億元(約新台幣2.97兆元)、6442.08億元(約新台幣2.77兆元),要躋進民企前5名的企業,營收至少都在人民幣6,000億元(約新台幣2.58兆元)以上才夠資格,而京東集團則是民營服務業500強的榜首。相較於前一年,今年要入圍民營企業500強,營收門檻提高至人民幣392.36億元(約新台幣1,687億元),增加了人民幣32.75億元(約新台幣140億元)。若不分民企或公企來看,營收超過人民幣1,000元(約新台幣4,300億元)的企業今年增加至222家,其中甚至有8家營收超過人民幣1萬億元(約新台幣4.3萬億元),這8家企業分別是國家電網、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建築、中國平安、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及農業銀行。相較於《財富》雜誌的世界500強榜單中,大陸共有34家民營企業入圍,其中有31家也入圍2021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這3家未能入圍的企業分別是中國平安保險(集團)、中國恒大集團及太平洋建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