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億
」 foodpanda 併購 Uber Eats Uber 鬼滅之刃苗栗財政考核墊底挨批 鍾東錦拚開源節流籲改評分規則
苗栗縣長鍾東錦6日表示,苗栗縣因長年負債體質較弱,縣政經營格外不易,縣府也很努力開源節流,也呼籲中央要更善待苗栗,以鼓勵代替懲罰。苗栗縣議會6日召開臨時會,審計部苗栗審計室主任郭麗玲報告2023年審定苗栗縣總決算,其中歲入達新台幣308億9794萬多元,歲出291億4814萬多元,剩餘17億4980萬多元,連續第8年剩餘。此外,1年以上公共債務208億4143萬餘元(債務比率50.95%),未滿1年145億5946萬餘元(債務比率48.12%),合計354億90萬餘元,減債7億6735萬餘元,但是公共債務比率仍超過現有規定。郭麗玲建議,縣府除依行政院核定減債,仍應提高財務效能,及增加償債金額,還要檢討非法定社會福利支出,也要盤點土地,合理情況下出售,並優先償還長債。鍾東錦直言,其實多年來苗栗財政已逐步穩健,但現行考評制度下,苗栗縣債務管理成績不大好看,主要因非法定社會福利支出扣分,加上縣內一般性補助款是全國最低,實在不公平也不厚道,若考核數字魔術沒有改變,苗栗10年也沒辦法翻身。鍾東錦說,有些「非法定社會福利項目」扣分,實在是非戰之罪,因為有些事情是價值問題,非做不可。他說,縣內營養午餐每餐每人加碼10元,讓學生吃得好長得高、敬老禮金讓長輩感受到被重視,這些都不是量化指標看得出來的。他說儘管因此財務評比成績不佳,進一步影響補助款撥付,自己覺得還是值得,但仍呼籲中央檢討財政評比規則,更善待苗栗,以鼓勵代替懲罰。
2大外送平台併購「尚未立案」 foodpanda總經理親揭消費者、外送員反應
外送平台「Uber Eats」今年5月宣布以9億5千萬美元(約新台幣308億元)收購「foodpanda台灣外送事業」,公平會正初步審查此併購案,尚未立案。今(15)日,foodpanda舉辦「省省吧 叫foodpanda送」活動時,foodpanda台灣總經理黃逸華也首度受訪,強調目前主要工作就是「維持台灣營運並維持市占率第一」。黃逸華表示,今年3月與總部尚無出售計畫,但是5月時宣布的併購案只有總公司代表討論,「所以對於併購案,我當時真的不知道。」對於併購案的進度,黃逸華透露,「併購案還在補資料、審查階段,並未立案。」至於併購案對於消費者、外送員和餐廳有沒有受影響?黃逸華提到,「消息發布首日,在消費者端的訂閱會員數取消比平常高,不過2天後數據就恢復正常。」外送員端則在第2、3週才有下滑的趨勢,「主要是因為外送夥伴擔心購買完裝備以後,就會被併購,這樣等於買了用不到。」後來foodpanda推出裝備優惠、線下招募活動,加上公平會「尚未定案」等,數據才回穩。在餐廳部分則未受影響,不過還要再觀察一陣子,黃逸華補充,「但是新餐廳會問併購時程、相關時間點等。」黃逸華提到,現階段foodpanda合作商家破7萬、營運覆蓋率最廣、服務內容多元,整體財務結構穩定,不需要透過漲價獲利,近期在折扣和運費上也做很多投資。Foodpanda強調,除了既有的週三pandapro超級會員日,享知名店家如拉亞漢堡、Mister Donut等7折優惠外,週四加碼開放漢堡王、必勝客、海底撈、KitchenNow全品項 4 折起優惠;生鮮雜貨專區則享線上線下一樣省的 82折優惠。
曾是閣揆最佳人選!鄭文燦疑涉貪遭聲押 從政26年爭議事件一次看
前桃園市長、海基會董事長疑似有涉貪行為,於5日晚間遭桃園地檢署帶走漏夜偵訊,並在凌晨聲押禁見。由於鄭文燦近年表現亮眼,2度就任桃園市長,甚至被譽為閣揆最佳人選,所以當消息曝光後,引起外界震驚。根據媒體報導指出,鄭文燦的自1998年從政,當時他以全縣最高票的成績當選桃園縣議員。卸任後轉任民進黨文宣部副主任,後於2004年升任文宣部主任。2006年成為行政院新聞局局長,成為最年輕的閣員。而在2014年,鄭文燦代表民進黨參選桃園市市長並成功當選,並於2018年成功連任,同時也創下桃園市市長選舉有史以來的最高票紀錄。在卸任桃園市長後,2023年1月,鄭文燦在陳建仁內閣中擔任行政院副院長。但後續由於爆出澳門深偽影片爭議,整起事件撲朔迷離難以釐清,再加上賴清德有較高的道德標準,所以鄭文燦並未如外界預期擔任閣揆,而是在2024年4月25日被安排擔任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但在鄭文燦的政治生涯中,也是出現不少爭議事件。在桃園縣末代縣長吳志揚時期的,鄭文燦以民意希望地下化為由,不僅中止桃園鐵路高架化工程,甚至還開始規劃鐵路地下化一事,讓工程預算從原本的308億暴增至945億,後續又追加至1047億,在當時就引起不小的爭論。2022年9月18日,台東池上發生規模6.8強震,當時最大震度僅3級的桃園市,其中僅啟用約1年的八德國民運動中心五樓的羽球場,在震後被發現天花板輕鋼架、隔音板明顯倒塌掉落,好在當時民眾逃脫及時,僅1人受傷。但後續施工廠商被爆,自2015年以來,違反職安法令達199次,鄭文燦也因此工程遭到嚴厲批評,連夜出來致歉。2022年10月3日,新黨桃園市議員參選人游智彬、新黨發言人陳麗玲等人,公開質疑鄭文燦在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的碩士論文疑似抄襲,甚至有代寫可能。2022年12月2日,台大社會科學院學術倫理委員會決定撤銷鄭文燦的碩士學位,並不再續聘其論文指導教授。在2022年10月,當時即將卸任桃園市長的鄭文燦,突然當選中華民國足球協會理事長,後續鄭文燦於2023年1月辭去足協理事長職務。但在2024年3月,民眾黨立委黃國昌踢爆中華足協每年拿國家上億的補助,但卻積欠選手款項不願歸還,而在事情爆發之時,足協理事長正是鄭文燦。
Uber砸308億併購台灣foodpanda 公平會:外送平台市占率逾八成恐「獨佔壟斷」
昨(14)日國內外送市場傳出震撼彈,Uber砸9.5億美元(約新台幣308億元)併購foodpanda台灣外送事業,帶動foodpanda母公司、德國外送巨頭Delivery Hero (DHER.DE)飆漲逾26%,創下史上最大單日漲幅。公平會指出,由於foodpanda、Uber Eats在外送平台市場的市占率超過8成,恐面臨「獨占」、「壟斷」的可能性,公平會接下來會在避免限制競爭下審慎處理。針對國內2大外送平台合併,Uber強調在交易完成前,Delivery Hero仍維持旗下foodpanda台灣的營運,在交易完成後的一段時間內,foodpanda台灣的在地消費者、商家和外送合作夥伴將移轉至Uber Eats平台。foodpanda也強調,「此項協議還需經由公平交易委員會等主管機關審核。」14日泛歐STOXX 600指數上漲0.15%(0.79點)、收521.65點。產業方面,汽車類股強漲1.4%,表現最佳。除了併購台灣業務,Uber也宣布收購其增發新股,共斥資12.5億美元(約新台幣402元);同業Just Eat和Hellofresh也受此激勵,分別漲6.80%和4.85%。
Uber宣布合併foodpanda「市佔將突破8成」 後續影響變化一次看
知名外送平台Uber Eat日前宣布,將要以308億元的金額併購台灣的foodpanda,由於2個平台均是台灣外送平台的龍頭,因此外界分析,如果成功合併後,Uber Eat的市占率將達到8成,首當其衝的就是市場壟斷與消費者問題,但同時也傳出,許多人苦苦敲碗的外送員保障專法問題,也有望在這次一併處理。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在目前民眾使用外送平台的比例上,foodpanda的使用率約為73.6%,而Uber Eat則是57.6%。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2024年做出的調查分析報告,目前在合作店家方面,Uber Eat的合作店家有7萬家,foodpanda則是超過10萬家。在Uber Eat要合併foodpanda的消息傳出後,外界就分析,合併後的Uber Eat市占率將達到驚人的8成,如此情況首當其衝的就是「市場壟斷問題」。消基會榮譽董事長游開雄就認為,兩個外送平台合併之後,過去的競爭關係就不付存在,公平會在審查之際,必須要注意市場壟斷的問題,否則會讓消費者面臨到不對等的情形,比如優惠消失、外送費用節節升高如此。也因為「市場壟斷問題」難以在短時間內解決,全國外送產業工會理事長陳昱安則推測,從消息曝光到正式完成合併,推估最快也要1年的時間,當中主要是需要通過公平會的要求。報導中也提到,全國外送產業工會在此之前,就一直希望能讓外送員專法完成修法,以此來保障外送員的權益。而在合併消息曝光後,這件事情變得更加重要。先前Uber Eat就曾與聯盟進行會議,曾針對外送員的基本權益保障進行溝通,雙方有達成初步的共識。
Uber Eats併購台灣foodpanda 公平會揭「審查4重點」
外送平台Uber Eats宣布以9.5億美元(約308億新台幣)併購台灣foodpanda,預計2025年上半年完成,讓外界擔憂會造成市場壟斷。由於併購牽扯到相關法條,需交給公平會審查,對此公平會也做出回應了。公平會副主委陳志民指出,若業者想要結合,且市占率、營業額達到一定門檻,就必須申報公平會,由於Uber Eats和foodpanda是競爭對手,合併後的市場集中度的改變情況、漲價幅度、外送平台市場業者聯合勾結行為可能性、結合後帶來的好處等,都是審核評估的重點。公平會過去曾做過調查,若Uber Eats和foodpanda成功結合,在外送平台市場的市占率超過8成,恐怕會有獨占、壟斷的可能性,不過根據《公平法》規定,壟斷並非就是違反,也不能斷定這次併購案就會被駁回,得看相關結合的業者,事後有沒有濫用這個力量,去妨礙、限制甚至排除市場競爭。陳志民強調,任何併購案都要審酌正面、負面效益之間的平衡,再做最後審核決定。另外,不同產業和市場規模的結合案也有不同差異,由於外送市場很大,公平會將在避免限制競爭下審慎處理。對於併購消息,台灣foodpanda表示,該協議還需經由公平交易委員會等主管機關審核,在審查完成前,foodpanda的各項服務皆維持不變,foodpanda將持續投資及發展台灣市場,並以確保消費者、合作商家、外送夥伴及全體員工權益為優先考量。
Uber Eats砸308億併購foodpanda 她曝外送平台黑歷史:恐成惡夢
美食外送平台Uber Eats今(14日)宣布以9.5億美元(約新台幣308億元)併購Delivery Hero旗下foodpanda在台灣的配送業務,此案將交由公平會審核,目標明年上半年完成。對此,立法委員王鴻薇直言,過去2家外送平台獨大早已產生許多問題,勞權與消費者權益爭議不斷,合併後對消費者、外送員、以及商家恐怕會是一場做不完的惡夢。「外送平台將壟斷?捍衛消費者、外送員、商家權益!請主管機關嚴格把關!」王鴻薇今日下午在臉書發文,Uber Eats宣布以9.5億美元併購foodpanda,此消息恐怕讓很多外送員和消費者都笑不出來,因為過去外送平台2家獨大的現象,早就產生許多問題,勞權與消費者權益爭議不斷,早已是台灣社會不可忽視的問題。她提到,過去自己擔任台北市議員時,就有針對美食外送平台foodpanda在6縣市加收「平台費」,引發大批訂閱制會員不滿的問題質詢過市府,而且當時平台是「當天公告、隔天收費」,明顯已經公然違約、損害消費者權益,這些外送平台坐大,完全不把消費者權益看在眼裡。王鴻薇指出,去年10月爆出外送平台片面宣布更改每個外送單的價格(單價),在不斷壓低報酬下,導致外送員報酬低於基本工資;此外,平台還可決定合作店家抽成比例高達32到40%,即便部分夜市商圈聯誼會反映實在太高,店家也被迫要加入外送平台,卻只有2家可選,否則沒有競爭的機會,只能任憑平台宰制。王鴻薇強調,如今2大平台合併,相關主管機關應該嚴格把關,站在勞權、消費者權益,以及本地商家生存去考量周全,否則就現況看來,2大外送平台市場已經產生不少壟斷問題,若合併之後,恐怕對消費者、外送員、以及商家都是一場做不完的惡夢。
Uber將吃下foodpanda台灣業務188億大餅 外送霸主看中「3大發展價值」
Uber Eats於14日宣布,以9億5千萬美元(約新台幣308億元)併購Delivery Hero旗下的foodpanda台灣外送事業,預計於2025上半年完成交易,此併購案尚須主管機關核准。對此,Uber也在聲明中提到併購案背後的三大價值。事實上,早在2024年3月,德國媒體經濟周刊就曾爆料Delivery Hero有意將台灣事業體出售給競爭對手Uber Eats,交易金額超過10億美元(約新台幣310億),原傳出談判順利,而後則宣告暫時破局。如今僅隔2個月,Uber Eats母公司Uber正式宣布收購台灣foodpanda,Uber將以9億5千萬美元現金併購,將吃下Foodpanda台灣業務高達5.5億歐元(約新台幣188億)的大餅。此外,Uber將購買Delivery Hero價值3億美元的新發行普通股。對此,台灣Foodpanda也強調,「此項協議還需經由公平交易委員會等主管機關審核,在審查完成前foodpanda的各項服務皆維持不變」。而Uber也在聲明中提到併購案背後的三大價值:1結合各平台資源帶給消費者更多的商品和價格選擇Uber全球外送事業資深副總裁Pierre-Dimitri Gore-Coty強調,「結合各自平台獨特的消費族群、商家及營運足跡,將有助於我們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與最好的價格,為商家提供更多的訂單,以及為外送合作夥伴提供更多的接單機會。我們對於此併購案讓我們能有機會在未來幾年為台灣帶來更好的便利服務和更高的價值,感到非常興奮。 」2雙方互補、串連南北聲明中提到,此併購案將充分結合Uber在全球經營高效平台的專長,以及foodpanda在台灣的綿密佈局和其與受歡迎的在地商家的合作關係。也就是消費者可以同時享受到Uber在台灣北部和主要城市所提供的較廣泛選擇,以及foodpanda在南部和較小城市所相對擁有的優勢 。3將會是台灣半導體產業外,最大國際併購案之一Uber也提到,此併購案一旦完成交易,將會是台灣有史以來除半導體產業以外的最大國際併購案之一。Uber擴大增加對台灣的投資,正是看中台灣具有讓國際企業及投資人持續長期投資的吸引力。
Uber Eats砸308億買foodpanda台灣…專家曝3問題 外送員哀號:不支持
美食外送平台Uber Eats今(14日)宣布以9.5億美元(約308億新台幣)併購Delivery Hero旗下foodpanda在台灣的配送業務,此案將交由公平會審核,目標於明年上半年完成。對此,專家便點出背後問題,不少外送員也出聲了。據《NOWnews 今日新聞》報導,專業律師、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徐則鈺指出,在美食外送這塊,2家業者在台灣的市占率「沒有90%、也有80%」,合併最大隱憂是市場壟斷,沒有其他競爭對手,對消費者、外送員和商家都會產生問題。徐則鈺認為,以初步釋出的消息來看,合併案很難被公平會通過,若真的通過也可能比照「全聯併購大潤發」的案例,設立「商品價格、對顧客優惠」等多項限制,未履行就依法開罰。專家認為,若合併最大隱憂是市場壟斷。(圖/報系資料照)而Uber Eats和foodpanda合併的消息傳出後,不少外送員在臉書《外送員的奇聞怪事》社團抱怨,「這麼有錢買熊貓,給外送員的車資,卻想盡辦法摳⋯」、「熊貓沒了叫吳伯毅,能選的商家都差不多」、「劣幣驅逐良幣,一家獨大品質更糟。喊窮砍報酬,有錢吞熊貓。別讓這種不透明的玩意得逞」、「獨大就開始三方壓榨,店家抽成提高、外送員薪資降低、消費者運費提高,反正你們不爽也沒有其它選擇」。此外,也有人認為「不用強制送上樓」終於可以統一了,引來其他網友討論,「不用高興得太早,客人依然依舊還是會請你送上樓,不用懷疑」、「我想薪水應該會變少」、「有沒有想過以後是全部要上樓」、「不支持統一,外送還是熊貓比較好跑」。關於foodpanda母公司與Uber簽訂的交易協議,foodpanda聲明如下:此項協議還需經由公平交易委員會等主管機關審核,在審查完成前,foodpanda的各項服務皆維持不變。foodpanda將持續投資及發展台灣市場,並以確保消費者、合作商家、外送夥伴及全體員工權益為優先考量。
快訊/外送市場拋震撼彈!Uber「砸9.5億美元」併購foodpanda台灣外送事業
台灣外送市場拋震撼彈!Uber今(14日)宣布,以9億5千萬美元(約新台幣308億元)併購Delivery Hero旗下的foodpanda台灣外送事業,預計於2025上半年完成交易,不過後續仍需獲得台灣公平交易委員會等主管機關審核,在審核通過前,foodpanda的營運與各項服務維持不變。針對吃下foodpanda台灣外送事業,Uber Eats台灣總經理李佳穎發布聲明表示,此併購案若完成交易,整合的單一平台將能讓Uber Eats為消費者提供更廣泛的餐飲、日用品選擇及最好的價格,並為餐廳和商家提供更多的訂單需求,外送合作夥伴也會獲得更多的接單機會,「這對Uber Eats在台灣來說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時刻,也象徵了我們持續深耕台灣及所有我們服務的地方的承諾。」對此,foodpanda也證實此項消息,指出「此項協議還需經由公平交易委員會等主管機關審核,在審查完成前foodpanda的各項服務皆維持不變」,並承諾foodpanda將持續投資及發展台灣市場,以確保消費者、合作商家、外送夥伴及全體員工權益為優先考量。Delivery Hero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Niklas Östberg表示,在台灣的營運實力是過去8年來團隊們努力的成果,為了打造一個引領世界的服務,需要將資源集中在全球其他市場的營運,「此併購案帶給在台灣的foodpanda一個令人振奮的前景,我們衷心祝福美好的未來。」關於foodpanda母公司與Uber簽訂的交易協議,foodpanda聲明如下:此項協議還需經由公平交易委員會等主管機關審核,在審查完成前,foodpanda的各項服務皆維持不變。foodpanda將持續投資及發展台灣市場,並以確保消費者、合作商家、外送夥伴及全體員工權益為優先考量。
史上第三高!2023出口上看4300億美元 學者:今年追高「還很困難」
財政部9日將公布2023年12月及全年出口,預估12月出口值將落在372億至382億美元,年增率介於4%至7%,出口將迎接連二紅,且2023年全年出口規模上看4,300億美元,將是史上第三高。財政部統計2023年前11月總出口值3,925.6億美元、年減11.5%。財政部表示,根據主計總處預測,依然看好2023年第四季是出口轉折點,但屬於低度成長格局,至於2024年首季至第四季預估均為正成長,回升態勢趨於明朗、黎明曙光已慢慢亮。其中出口主力商品電子零組件,截至2023年11月已連續13個月衰退,但若有短單、急單挹注,電子零組件不排除12月轉正,2024年1月重返正成長則「應該比較篤定」。財政部表示,2023年基期較低,加上全球景氣將略有好轉,AI商機可望延續,供應鏈庫存逐漸回到健康水準後將開始拉貨,對2024年出口表現並不悲觀。五大主要出口市場部分,財政部統計至2023年前11月,台灣對美國出超已經到達308億美元、對東協則是314億美元,雙雙提前刷新歷年全年紀錄,並跨越300億美元的重要關卡。外銷訂單去年11月金額為506.3億美元,年增率0.1%。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表示,但是出口金額仍呈現月減,顯示復甦的力道仍然不足。此外,外銷訂單3成依賴美國,而美國耶誕節消費旺季已經過了,首季原本就會趨於平淡。加以家庭消費、舉債的壓力來到高檔,減弱美國的消費能力。外界預期,美國第2季才開始降息,吳大任表示,降息之後對經濟、消費有多少刺激還要繼續觀察,一般要產生效果大約需要3到6個月,換句話說,台灣今年上半年出口挑戰極大。吳大任表示,2022年8月以前平均每月400億美元,是屬於台灣出口高光時刻,不過今年面臨美國高通膨、經濟挑戰等,要回到400億美元有相當大的困難。另外,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出口,至11月已連16黑,主因電子零組件出口拉貨力道不足,若12月對陸港出口仍無起色,恐將追平史上最長下滑周期。
旅館轉疫手1/觀光業起死回生?大宗旅館交易上半年僅1筆 總成交額暴跌逾9成
疫情走向復甦,國際旅客回流,市場反彈,前兩年出現的「旅館轉手潮」也有消停跡象。觀察近年大宗旅館交易量,從2021年的高峰走下坡,到今年僅出現1筆5億元以上旅館出售案。商仲業者觀察,旅宿業競爭激烈,又得面對缺工、成本漲的壓力,即便觀光回溫仍缺乏投入誘因;而購地大戶建商們受到打炒房、選舉年影響,獵地趨向保守,都讓今年旅館交易量停擺。根據商仲世邦魏理仕統計2022年至今全台總金額超過5億元的大宗旅館交易,截至今年上半年,較大型的旅館交易僅有「台北綠蒂大飯店」1筆,成交金額5.44億元,其餘10筆皆是2022年產生。對比2021年全年總成交金額接近250億元的盛況,可說是天差地遠。估計今年全年旅館交易總額比起2021年將爆跌9成以上。世邦魏理仕研究部主管李嘉玶推測應與房市盤整、建商購地態度保守有關。央行在2021年12月祭出第四波打炒房,除了限制建商購地貸款最高成數降為5成、保留1成動工款外,為了遏止借錢養地陋習,也在2022年1月公告購地後18個月內須動工,因此建商獵地腳步放緩。根據世邦魏理仕報告揭露,2023年上半年建商購地金額僅剩308億元,較2022年同期銳減54%。國門開放後大家搶出國玩,不過入境的外國旅客復甦腳步緩慢,又有產業缺工問題,旅宿業者嘆經營不易。(圖/方萬民攝)除此之外,疫情解封後,觀光業回溫,也讓部分旅宿業者心態有所轉變。李嘉玶觀察,「疫情間原有意出售資產的業者,開價本來就不低,因此遲遲沒有成交,照理說乏人問津時,理應會降價,但沒有,到了解封,對於售價更是期待,買賣雙方很難找到平衡點,短期內將不利於成交量能回升。」據了解,量體大的旅館、飯店多半會交由商仲標售,中小型規模的旅館、民宿則會透過房仲或售屋平台銷售。以世邦魏理仕而言,2021年最多同時手握5間旅館出售案,遍佈台南、台北、宜蘭,合計銷售金額接近百億,目前僅剩1件待售案。有趣的是,根據元宏不動產統計各大房仲售屋平台待售旅館數量,早在2018年就掀起中小型旅館的出售潮,且待售高峰竟是落在疫情前的2019年,一度突破200間以上,其中以花蓮、高雄、台中、台北為重災區。今年7月再度統計,掛售數量只剩23間。世邦魏理仕研究部主管李嘉玶觀察,觀光業持續回溫,部分旅宿業者心態亦有所轉變,有意出售資產的業者可能提高對售價的期待,短期內不利成交量能回升。(圖/李嘉玶提供)元宏不動產研究總監陳傑鳴分析,因是疫情爆發後,來客量差,旅館營運面臨困境,也導致賣價越來越差,希望趕快脫手的已經低價成交,不願低賣的選擇直接關門歇業或走都更,因此中小型旅館掛售數量反而在疫情後下降。他直言,解封後,遊客都回來了,更不需要賣了,因此今年待售旅館數不多。不過現在旅館業就真的一片欣欣向榮嗎?一位本土連鎖品牌旅館集團的高層就說,雖然解封,但要跟疫情前比仍是不盡理想,只有港澳韓客回來較多,日客恢復不到5成,陸客也沒進來,今年以來入境國際旅客300萬人,大家都搶出國玩,國人出境卻有600萬人,真正留在台灣消費的不多,「旅館業長期供過於求,沒這麼樂觀,又面臨缺工,前線作戰很辛苦,想投入這行的少,旅館產業的興衰,還要段時間觀察,或許明年第2季之後,才會見真章。」高力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也分析目前旅館交易停滯的原因,1.觀光客仍未達到疫情前水準,2.國際連鎖飯店以軟品牌方式協助提升傳統本土飯店的競爭力度,3.租金漲幅追不上經營、整修成本,4.餐旅業普遍缺工問題,5.建築投資業從補庫存轉為去庫存,投資動能有限,6.利率上升,符合投報門檻的物件有限。「旅宿業競爭大、成本越來越高,想接手繼續做旅宿的不多;原本還有建商買來改建,但現在重建成本也高、融資條件更難,使得建商接手的動能也消失。」不過黃舒衛也從中觀察到商機,目前待售旅館大多都是「帶租約出售」或「售後回租」,有穩定現金流,反而是中長期置產客進場的機會,尤其在中南部,還是有較易入手且風險較低的產品。他進一步解釋,現在很多連鎖旅館都走向「以租賃代替持有」輕資產的營運模式擴張,像某知名旅館連鎖品牌,目前高雄及花蓮的分館,就打算售後回租,投報率估有3.5%,投資人要進場可以優先找這類產品。北部地區賣相較好的,大概都是具有「危老題材」屋齡超過30年以上的全棟旅館。像是去年北投成交的3件旅館案都符合危老條件,皆由建商買下或協議合建;今年唯一成交的「台北綠蒂大飯店」也是屋齡達44年的危老建築。李嘉玶透露,11月將公開標售的「安和精品旅館」,就位於大安區精華地段,業主持有很久想活化資產,所以決定割愛出售,由於雙面臨路方正角地,又是單一產權全棟大樓,具危老及都更開發潛力,應可為下半年急凍的旅館交易市場增添活水。
反擊無心市政說法 新北市府批:綠委帶頭製造假訊息
針對立法院民進黨團指控新北市府無心市政,新北市政府副發言人張劭斌今(19)日回應,請民進黨立委不要帶頭製造假訊息,關於板橋私幼案相關時序,市府已多次透過例行記者會及新聞稿澄清說明,綠委不只充耳不聞,還一再混淆視聽亂帶風向,令人遺憾。針對有綠委指稱「新北錯失檢測時間」,張劭斌指出,在5月15日接獲通報當天,新北市社會局立即啟動個案關懷訪視,教育局也依照家長意願,提供衛福部公告的檢驗所以及台北榮總毒物科免費檢驗,全力協助家長和園生,絕無怠慢之情事。至於民進黨質疑新北市府為何5月18日才讓新北地檢署進幼兒園查扣事證,張劭斌則反問,「新北市政府有權力指揮檢調系統查案嗎?」他說,市府在5月15日獲報後,社會局第一時間主動報請地檢署啟動司法調查,教育局當日也立即到園稽查並啟動行動調查,為保全相關事證,完全配合檢調的偵辦行動,難不成執政黨凌駕司法的都市傳聞為真?才會像膝蓋反射似地要求地方政府跟著學壞?張劭斌表示,在真相未明、家長人心惶惶的時刻,請民進黨立委放下對立,停止政治操作,留給司法機構純淨辦案的空間,還原案件真相。他呼籲,綠營政治操作不能逾越人性的閾值,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捍衛孩子健康和安全是政府永遠最重要的天職。此外,針對民進黨稱「中央前瞻補助新北308億」,張劭斌也回應,前瞻預算都是人民納稅錢,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執政黨怎麼好意思當成是中央的施捨?他說,新北市局處憑藉本身努力,積極主動爭取來的前瞻預算,都以最高效率完成多項地方建設。張劭斌說,新北市長侯友宜質疑的重點,在於執政者分配縣市預算的外衣底下,究竟有多少只是美麗的包裝,加上金額驚人的8400億防疫預算,真的都用在刀口上嗎?他說,請執政黨把力氣留在向人民說清楚講明白,而不是再三噴政治口水。
未通過網路安全審查 中國政府封殺半導體大廠美光…要求企業停止採購
目前有消息指出,全球半導體大廠美光,因其在中國所販售商品未通過網路安全審查,因此遭到中國政府封殺。中國國家網信辦甚至要求境內企業要全面停止採購美光產品。根據中國網信辦公告指出,審查發現,美光公司產品存在較嚴重網絡安全問題隱患,對中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供應鏈造成重大安全風險,影響中國國家安全。為此,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依法作出不予通過網絡安全審查的結論。按照《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中國內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應停止採購美光公司產品。網信辦同時強調,此次對美光公司產品進行網絡安全審查,目的是防範產品網絡安全問題危害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必要措施。中國堅定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只要遵守中國法律法規要求,歡迎各國企業、各類平台產品服務進入中國市場。據了解,美光科技在2022年全球營收高達308億美元,而在中國與香港當地的營業額就佔據25%,可以說是比利時分布低。外界也普遍認為,這突如其來的封殺事件,恐怕嚴重衝擊美光,同時也可能影響中國當地關鍵資訊的基礎設施,可能會擴及金融、運輸、能源與資料中心。
中國封殺美光晶片? 美點名三星、SK海力士「勿補市場空缺」
據《金融時報》(FT)昨天(23日)報導,中國已對美國半導體廠商美光(Micron)啟動安全審查,可能以此為由封殺美光晶片產品。美國已向南韓提出要求,若美光在中國被禁,希望南韓的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廠商不要增加對中國的銷售額度,讓其自食苦果。報導引述消息人士透露,南韓總統尹錫悅將於抵美進行國是訪問,預定美東時間26日與總統拜登會面。美國將在尹錫悅今天(24日)出發的訪問行程中,提出讓南韓當局敦促三星和SK海力士兩家大廠,在美光被禁的情況下,不要接替美光在中國留下的晶片需求的請求。知情人士表示,此舉反映出拜登政府亟欲確保中國無法利用美光來影響美國政策,藉此讓中國看見,美國可以和盟友合作來破壞中國對美國和盟友企業發動的經濟脅迫行動。報導指出,雖然美國在印太安全方面和盟友共同抗中,但這是首次要求盟國「徵召」國內特定企業發揮影響力。報導指出,這個請求會讓尹錫悅左右為難。他對中國是比前任總統文在寅更強硬,上周還指責中國企圖以武力改變台海現狀;不過南韓政府也對美國要求盟友支持美國經濟安全策略的方式感到不滿,擔憂這些出口管制措施將會影響三星和SK海力士的長期競爭力。路透報導,中國在3月時表示對美光公司銷售的產品進行網路安全審查,目前不清楚審查後是否會採取處罰手段,但對美光而言,被中國封殺的衝擊很大,因為去年營收308億美元當中,有25%來自中國和香港。美方官員和業界都認為,先前美國已對中國的晶片製造業實施一系列出口管制,擔心這些技術被用來生產軍用晶片;並且將包括長江存儲在內等多家中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公司列入黑名單。而今中國所謂的安全審查,實際上是在報復美國政府阻撓中國取得先進半導體技術和設備。美國白宮沒有回應細節,但表示美韓政府在國安與經濟安全合作上有歷史性的進展;白宮國安會說明,保護方式有「努力協調對晶片業的投資、保護關鍵技術和應付經濟脅迫」,期待尹錫悅的國是訪問能加強這幾個方面的合作。南韓駐美大使館和三星電子對此沒有回應,SK海力士則表示尚未收到南韓政府通知。目前不確定南韓會如何回應美方此要求。
投資人必看! 股神巴菲特2023年股東信最擔心「這件事」
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於上周六(25日)上午如期發布年度股東信,這位92歲的億萬富翁、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董事長兼執行長連帶發布了該企業集團最新季度收益。幾十年來,這封信一直是投資者的必讀之物,鑒於投資環境的變化,歷經市場大幅波動的一年,這無疑是投資者們最想了解的信息。此信的一開始是波克夏的股價表現與標普500指數的比較,2022年波克夏的股價上漲了4%,而標普500指數下跌了18%,波克夏贏過了指數,從1965年開始,波克夏的年化報酬率為19.8%,標普500則為9.9%。波克夏公司發布2022年第4季報和全年年報,信中稱,儘管歷經市場大幅波動一年,第4季報的營業利潤總額為6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72.85億美元的利潤總額下降7.9%;但去年全年營業利益創下308億美元紀錄,較2021年274億美元勁升12.2%。巴菲特在致股東信上稱去年度過了美好的一年。波克夏去年股票回購步伐放緩,截至第三季度末共購買了52.5億美元,明顯慢於2021年的步伐。而截至2022年底,波克夏是美國8家企業的最大股東,包括美國運通、美國銀行(BoA)、雪佛龍(Chevron)、可口可樂、西方石油、派拉蒙全球和穆迪等。巴菲特在信中提及,波克夏將繼續持有「大量」現金和美國國庫券,及其大量業務。他明確指出,公司未來的執行長們將有很大一部分淨資產是波克夏的股票。此舉也將避免從事可能在時局艱困時,造成現金需求孔急的行為。本人也在去年的年會上告訴股東,他更喜歡購買其它公司的股權,而不是回購自己的股票。巴菲特此前表示,在十多年接近零利率的情況下,利率急劇上升可能會削弱股票的吸引力並損害資產價格。巴菲特在信函中寫道,在截至2021年的十年裡,美國財政部收到了大約32.3兆美元的稅款,卻支出了43.9兆。他表示,美國鉅額財政赤字會導致嚴重後果。CNBC分析,美國國債收益率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在聯準會積極加息的情況下,國債收益率已經飆升至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在利率上升之際,擁有大量現金的巴菲特也比私募股權公司等競爭對手具有更多優勢,因為後者必須借錢來進行交易。巴菲特往往對公司的季度或年度業績的變化不重視。儘管波克夏的汽車保險公司Geico最近一直處於壓力之下,連續幾個季度出現承保虧損,但發布會上的一份聲明表示,「任何一個季度的投資收益(虧損)額通常都是毫無意義的,所提供的每股淨收益(虧損)數字對那些對會計規則知之甚少或一無所知的投資者來說,可能具有極大的誤導性。」關於回購,巴菲特表示,當你被吿知所有回購都對股東或國家有害,或對CEO特別有利時,你要麼是在聽一個經濟文盲,要麼是在聽一個能言巧語的煽動家。回購提高了每股的內在價值;關於接班人,巴菲特認為波克夏未來的CEO將用他們自己的錢購買公司的股票,並且將會是他們淨資產的很大一部分。我們的執行長將永遠是首席風險官,儘管他本不必承擔這項責任。信中的最後一點,今年波克夏的線下股東會將在當地時間5月5至6日舉行。在信中,巴菲特再次強調了投資選擇的不是股票,選擇的是公司,投資持有股權的目的,是對具有長期良好經濟特徵和值得信賴的管理者的企業進行有意義的投資。持有公開交易的股票是基於對其長期經營業績的預期,並不是把它們看作是短期買賣的工具。
大貓熊香香自日返陸 成長史一次看
澎湃新聞報導,在日本出生的大貓熊香香,將於隔離一個月後,與中國故鄉觀眾見面。回顧2017年12月19日,香香首次對外開放參觀,這是上野動物園時隔29年再次展出貓熊寶寶。參觀採取抽籤制,首個周末的入場券抽選倍率達到144倍。在大阪讀大學的悠史因好友中簽兩張票,被拉去上野動物園看大貓熊。「她趴著剛睡醒,懶洋洋的,可愛到令人窒息。」悠史說,他不會忘記第一次見香香的樣子。由於過敏問題,悠史從小對動物無感,哪怕看到貓狗都敬而遠之,自小學時代之後再也沒有主動去過動物園。「以前在電視上看過大貓熊,但是近距離看香香的感受完全不同,比嬰兒更加天真爛漫,衝破了我的認知,對動物有了新的體悟。」澎湃新聞報導,關西大學理論經濟學名譽教授宮本勝浩估算,香香一年可創造約267億日元的經濟效益,而雙胞胎曉曉、蕾蕾則可達到308億日元。日本民間研究機構Nissei基礎研究所研究員佐間誠指出,大貓熊創造的經濟效益包括「直接效益」、「第一次波及效益」和「第二次波及效益」,涉及旅遊、餐飲、交通、周邊商品及其原材料產業,還將影響相關企業從業人員的收入。近幾年,日本經濟受疫情打擊持續衰退,日元貶值、物價上漲,社會負面新聞層出不窮。佐間誠說,人們在這樣的背景下願意走進動物園去享受自然的樂趣,香香、曉曉、蕾蕾是日本民眾這幾年看著出生和長大的貓熊,創造出了驚人的經濟效應。大家有時調侃說「商品包裝上一旦印上香香的圖案,市場行銷理論統統失效,必定暢銷」。幼崽香香打動了萬千日本民眾的心,而對於貓熊飼育員而言,懷著另一種心情。福田豐介紹,大貓熊的繁殖工作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比如要關注幼崽出生後,媽媽會不會立刻抱起來餵奶,因為初乳中有免疫物質,至關重要。大貓熊剛出生時只有150克,僅憑日方動物園的經驗很難養大,必須要時時諮詢中國專家的建議。2010年,福田豐初次到上野動物園工作,作為飼養展示課課長參與了大貓熊力力和真真的繁育工作,之後短暫調職至其他動物園,2017年回到上野動物園擔任園長,見證香香、曉曉和蕾蕾相繼誕生。相比遠距離的貓熊粉,福田豐和他的同事們對貓熊又愛又憂。「香香出生時,雖然聽見了啼哭,但在監控畫面中無法第一時間看到,現場充滿了緊張感。」香香出生時的繁育負責人渡部浩文對日媒說,他和多位飼育員連續3個月三班倒,24小時不間斷地觀察香香的一舉一動,包括大貓熊母親真真抱香香的姿勢、母乳餵養的情況等,「那三個月壓力非常大」。大貓熊幼崽出生時的體型約為成年的1/1000,可能會被不小心壓到。1985年,上野動物園的大貓熊歡歡和飛飛產子後,幼崽僅存活43小時就死亡,園方稱是被母親歡歡壓在身下導致胸部挫傷死亡。因此香香出生時,園方格外謹慎。在香香之後,大貓熊真真於2021年6月在上野動物園又產下雙胞胎曉曉與蕾蕾。真真第一時間照料第一胎,第二胎則由飼養員抱入保育箱中檢查和照顧。福田豐說,當時緊急與中方專家討論如何操作,讓貓熊媽媽同時照顧兩隻幼崽。由於母乳不足,飼育員會用奶瓶餵養一些人工乳。要根據貓熊幼崽的體重增加情況、健康狀況來調整餵養的量和時機。「不過真真確實是一個非常棒的母親,把兩隻幼崽都照顧的很好。」身著動物園的棕色制服,頭髮白了一小半,福田豐儼然一副學者模樣,寒暄時話不多,說話時目光朝向略低於鏡頭的方向。不過當問及園內幾隻大貓熊的情況時,他的神情立刻活躍起來。「在園方來看每只貓熊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福田豐說,比如香香的爸爸力力,身材非常魁梧,性格沉穩而又不失溫柔。媽媽真真的個頭也有點大,我行我素,對外界比較敏銳,遇到任何事都不退縮,是個膽大的母親。香香在動物園誕生和長大,作為大貓熊的各種體驗或許還不充分,但是通過牠對食物的嗜好,可以看出細膩的一面,比如對竹子的品種和部位都有自己的偏好。大貓熊「吃素」,看似好養活,但從飼養員的角度來看,餵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新鮮的竹子是上野動物園最基本的常備食材,不過竹子也要根據季節不同選取不同種類,而且各個貓熊的喜好不一,須準備與之口味相匹配的竹子。除竹子之外,上野動物園還會給大貓熊準備一些蘋果、胡蘿蔔和特製的丸子等。「蘋果的口味偏甜,貓熊們似乎很喜歡,但是為了避免它們偏好某一種特製食物和口味而變得挑食,會儘量讓貓熊吃竹子和竹筍。」福田豐說道。上野動物園的工作人員介紹,雖然香香對吃「講究」,但是很少生病,照顧起來沒有遇到太多麻煩。相比之下,神戶王子動物園的大貓熊「旦旦」年老體弱,飼育工作難度更高。澎湃新聞報導,今年已經27歲的旦旦,按人類的年齡相當於80歲左右,2021年3月被診斷出患有心臟疾病,仍在治療中,歸國日期推遲至2023年12月底。神戶王子動物園園長加古裕二郎去年7月受訪時表示,旦旦是一隻高齡貓熊,我們在體檢和治療時都儘量不給它身心造成壓力。「旦旦有自己的情緒和好惡,我們會觀察並選取它狀態比較好的時候進行體檢,也逐漸縮短了它的展示時間。」2022年春季起,神戶王子動物園考慮到「旦旦」的身體狀況,停止了公開展示。加古裕二郎在採訪過程中反復提到,不希望給貓熊增加精神壓力。他還介紹,在炎熱天氣下,為了防止室外環境過於乾燥,安裝了乾霧、水蒸氣噴霧等設施。園方與中方專家一直保持密切溝通。旦旦閉關休養後,許多粉絲非常擔憂,在社交平臺上詢問旦旦的病情。日本獸醫師里惠作為科普博客「貓熊的天天」的博主,會寫一些小篇幅的科普文,為大家答疑解惑,有像「大貓熊的肌膚是什麼顏色」、「糞便是怎樣的」這種淺顯的問題,也有「大貓熊為什麼容易患心臟病」「大貓熊是其他野生動物的保護傘嗎」這種偏科學研究領域的提問,里惠在查閱資料的基礎上,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話語做出解釋。澎湃新聞報導,作為一名貓熊粉絲,里惠說,「過去,我們關注貓熊的可愛模樣,而現在的貓熊粉越來越專業,會討論貓熊飼養、繁殖和疾病預防的問題,甚至為此翻閱書籍和論文。」她作為一個半專業人士,正在推動普及更多貓熊的科學知識。「貓熊天真爛漫的像個孩子,但它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有太多值得探究,不能在我們的時代消失。」里惠說,與動物和大自然接觸,雖然它們不會說話,但是你可以慢慢觀察和感受到自然界正在發生有趣的事情。砂帆子說,未來她一定會去中國看香香,而且在學習中文,雖然很困難,但希望到時候見面至少能用一兩句中文和香香打招呼。同樣的是,悠史也有去中國看香香的計畫,但當下更操心香香的搬家旅途和交配。他從上野動物園網站更新的資訊中瞭解到,近期香香正值發情期,體重下降,健康狀況良好。「香香能否適應從日本到中國的長途旅行,隔離生活會不會對她造成壓力,環境變化會不會影響她自然交配……」悠史心中有很多疑問。大貓熊是季節性發情動物,在自然分布區每年僅在春季發情一次,圈養大貓熊也同樣如此。成都大貓熊繁育研究基地的資料顯示,圈養條件下雌性大貓熊5歲左右,雄性大貓熊6歲左右進入性成熟,雌性大貓熊每年發情一次,每次發情高峰期只有短暫的2~3天,一般每年3-5月發情。香香年滿5歲,已經進入性成熟。福田豐說,「雖然不舍,但希望香香能努力適應環境,找到好伴侶、留下後代。」他介紹,發情高峰期是一個令人緊張的時期。由於發情高峰期只有半天到1天,要找到準確的時機把雌雄貓熊放在一起同居,非常困難。一旦錯過時機就不可能完成交配,甚至在一起會打架。「希望你遇到像爸爸(力力)一樣帥氣的雄性伴侶,像媽媽(真真)一樣呵護自己的孩子。」悠史對香香寄予期待,並表示今後會一直關注大貓熊,作為終身愛好。他經常購買印有「SAVE the PANDA」標誌的貓熊周邊商品,其中的部分款項匯入東京動物協會發起的「大貓熊保護支持基金」,用於動物園環境改善和大貓熊保護活動。砂帆子也定期向日本大貓熊保護組織捐款,不希望後代只能看到貓熊化石。而從私心來說,她害怕有一天在日本看不到貓熊,「衷心希望中日兩國永久友好。」除香香之外,生活在日本和歌山縣白?町「冒險世界」的旅日雄性大貓熊永明和雙胞胎女兒櫻濱、桃濱將在2月22日返回中國,這意味著日本國內的大貓熊數量將從13隻減少到9隻。
SOGO攜群創打造6米虛實互動牆 搶聖誕消費潮
台灣百貨業坪效王SOGO復興館與群創(3481)攜手,搶攻虛實整合數位商機,打造全台第一座6X3米虛實互動導購牆,強化數位韌性與OMO行銷力,透過線上線下虛實整合,展示3D體感公共藝術與虛實互動消費創新技術,設置在九樓卡友休憩區,將成為品牌主記者會與活動交流的新場域應用,希望為年底聖誕促銷旺季提升一成以上消費人潮。研調機構Maximize Market Research指出,疫情零接觸激發互動顯示螢幕創新科技運用, 2027年互動影音牆預估達308億美金產值,2021-2027年複合成長率8.5%,LED fine pitch與LCD高階商用顯示器市占各半。北美互動商用顯示器應用高達30%,亞洲零售通路居次。零售業平均使用6台以上顯示螢幕,相較其他產業更高。群創首次導入高藝術價值電子紙於百貨業,兩款31.2吋CFA印刷式彩色電子紙與25.3吋Spectra 3100四色電子紙將作為公共藝術告示牌。它運用高對比與高飽和度的色彩組合,可顯示醒目與鮮明的圖像與資訊,除了可取代一次性的紙製印刷海報外,電子紙的超低耗電與持續顯示零功耗的節電特性,讓場域主兼具智慧與環境友善的產品特性。SOGO百貨楊政憲副總經理表示,新建的百貨公司坪數愈來愈大,SOGO百貨無法增建,要增加經營效率,就得提高每單位面積的銷售額,在坪效上取勝。這次導入體感黑科技,抓住消費者品牌印象與黏著度,我們邀請美妝業者搶頭香,主因是化妝品區占SOGO全館坪數 2%,一年卻可創造全館 1/4 業績,美妝業者也是數位看板重量級採用者,互動體感強化消費者體驗。群創光電資訊及通用產品中心總經理王志鉉指出,場域主導入數位看板,看重其「導流導購」解決方案,除了展現企業數位創新力,對於集客與坪效有更多期待,群創垂直整合場域經濟生態系,在SOGO復興館展現軟硬整合實力。數位轉型也是百貨業重要營運策略,群創與十三行互動為SOGO百貨場域開發的客戶管理系統 (CMS),整合微軟體感軟體系統,串聯SOGO內網與 line OA,建立品牌線下線上購物情境,促成導購與消費者即時回饋,亦是創新應用,刷新品牌主台灣百貨業消費新體驗。
黑科技噴發潮2/Google首發自研晶片Tensor 全為了AI技術應用
蘋果在2010年發表iPhone 4時,就開始採用自研晶片A4至今已經到A15,因此老對手Google也不落人後,在10月20日的發表會上公布自研晶片「Tensor」,雖然效能表現不比蘋果的A15,但在軟硬體整合上能讓Pixel 6/6 Pro更完善。為什麼Google要自己研發晶片?Android、Pixel相機產品經理傅敬文坦言「市面上晶片研發跟不上Google的科研速度」,作為Google耗時4年研發的首款晶片Tensor,其設計團隊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工程師來自台灣,部分工程師為Google在2018年以11億美元(約新台幣308億元)收購的HTC研發團隊。Tensor的架構組成為8核心,同樣為SoC(System on a Chip)集成晶片,有2顆高效核心(Cortex-X1)、2顆中效核心(Cortex-A76)以及4顆節能核心(Cortex-A55),但圖像處理器卻高達20核心,相比前代Pixel 5的CPU效能提升80%,GPU則提升了370%。雖然Tensor在Geekbench5的跑分,仍略低蘋果在2018年發布的A12晶片,也略遜高通的SnapdragonS888;但晶片中的TPU(Tensor processingunit,張量處理單元)才是靈魂,該晶片已經更迭到第4代,由Google研究在2016年所研發,專門用於機器學習,在分工上擔任AI影像處理、AI語音辨識加速的角色。Google在2020年手機出貨量僅370萬,在Pixel6/6 Pro上市後追加700萬台訂單,搭載自研晶片的產品相當有信心。(圖/馬景平攝)Google硬體副總裁彭昱鈞在台灣首發會上,也不斷強調搭載Tensor的Pixel 6/6 Pro,在機器學習以及AI技術的表現極佳,其中以即時翻譯為例,在講話的同時,手機就會即時翻譯到對應的語言。影像部分,新增了「魔術橡皮擦」功能,在拍照後點擊欲消除的人、事物,就能即時將照片上的無關人等消除;「動態肖像模式」則是可以將照片中的目標以動態呈現,舉例來說照片中若是汽車,輪圈就會呈現動態,如果是瀑布,也會有長曝的效果,這些功能能在一瞬間完成,全都要歸功於TPU。雖然採用自研晶片後效能比前代更加提升,但Pixel6售價仍維持18,990元起,Pixel 6 Pro為26,900元起,Google甚至為了接下來的黑色星期五以及1111購物節,追加了700萬台訂單,相比去年的370萬台出貨量將近1倍。由於Tensor搭載20核心GPU以及TPU晶片,影像處理速度大幅提升。(圖/馬景平攝)
特斯拉買比特幣1年爽賺308億元 這間企業更厲害大賺1,050億元
大陸當局為了推動數位人民幣,近月開始全面掃蕩,使加密幣礦場、交易所只能將業務移往海外,而此時許多在2020年就大量買進比特幣的北美公司,在比特幣突破6萬美元的同時,已經有了驚人的收益。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在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堅持下,在2020年買進約43,200枚比特幣,成本為15億美元(約新台幣420億元),如今總價值已達到26億美元(約新台幣728億元),短短一年時間就爽賺11億美元(約新台幣308億元)。至於微策略(MicroStrategy)也透過子公司MacroStrategy持有114,041枚比特幣,持有的總成本為31.5億元(約新台幣882億元),但如今總價值已經達到69億美元(約新台幣1,932億元),淨賺37.5億元(約新台幣1,050億元)。在比特幣持有資產表中,還有間位在加拿大的加密幣公司Hut 8 Mining Corp,持有4,450枚比特幣,但購買成本僅3,930萬(約新台幣11億元),如今總價值卻高達2.7億美元(約新台幣75.6億元),利潤達6.9倍。雖然收益驚人,但這些公司目前還沒有出售加密幣資產的打算,主要看好比特幣價格未來可能會達到10萬甚至20萬美元以上,屆時收益更可能超過這些公司的本業營收。但看在反對比特幣的末日博士等財經專家眼裡,認為加密幣的內在毫無價值,且其市值早已超過實體貨幣規模,當泡沫破滅時,這些投資加密幣的公司將大難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