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萬年
」比現有最大重近2倍!澳洲巨型絕種袋鼠被發現
澳洲弗林德斯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發現3種已滅絕的袋鼠新物種,而其中一種體重可達170公斤,比現在最大的紅袋鼠重近兩倍,但比起也已絕種、可重達200公斤的巨型短面袋鼠(Procoptodon goliah)要輕一點。根據研究,這些袋鼠在500萬至4萬年前曾在澳洲生活過,而牠們是屬於已經絕種的原齒袋鼠屬的一部分,該屬「看起來像灰袋鼠,但通常更矮胖,肌肉更發達」。澳洲SBS新聞作了以上報導。該研究耗時5年的時間,對800多個標本進行了3D掃描。紅袋鼠是現存體型最大的袋鼠,也是澳洲最大的哺乳動物及現存最大的有袋類。牠們廣泛分布在澳洲大陸,雄性紅袋鼠身長1.4公尺,重85公斤,站立時約高1.5公尺。澳洲弗林德斯大學古生物學家發現3種已滅絕的袋鼠新物種,而其中一種比現在最大最健碩的紅袋鼠大出近兩倍。(圖/摘自澳洲Flinders University官網)另外,兩個新命名的絕種袋鼠和其他袋鼠,也有很大的不同,古生物學家卡爾(Isaac Kerr)表示,主要分別是牠們多以四肢行走。據研究,袋鼠是約在500至1000萬年左右開始跳躍,由於澳洲變得更加乾旱,牠們需要更有效率地移動更長的距離。絕種原因,研究人員表示,沒有證據表明是澳洲原住民獵殺了牠們,但他也表示,目前尚不清楚牠們的滅絕是由於環境的自然變化,還是人類直接造成的重大環境變化造成的。
媽媽洩家族「捐精懷孕」秘密 男子驗DNA愣了:我還有35個兄弟姊妹
根本是八點檔情節!國外一名男子意外得知,他是透過別人捐精而來的,因此進行了DNA測試,結果發現還有35個同父異母的兄弟姊妹,此外還得知一項驚人事實,讓他不敢相信。原PO在《Reddit》討論區透露,媽媽洩漏埋藏已久的家族秘密,那就是自己其實是透過捐精受孕而來的,便對自己的生父感到好奇,做了DNA檢驗,赫然得知自己還有其他35個兄弟姊妹,雖然他理解媽媽為何保密,但還是希望可以早點知道真相,因為遺傳病和避免亂倫是很重要的。原PO坦言,他對生物學上的父親,沒有太多情感依戀,全都歸功於養育他長大的父親。自從接受DNA測試後,他一直在尋找自己的親生父親,以及其他35個同父異母的兄弟姊妹,「我很想見到他們」,於是在去年夏天和捐精者舉行聚會。原PO的DNA中,還有尼安德塔人血統。(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原PO解釋,生父很少用臉書,因此他們沒有直接交談,他也不打算主動接觸對方,但即使如此,還是期待和對方見面,「他一直非常友善,並願意和每個人見面,有新的家人真的很酷!」更特別的是,原PO的DNA檢驗結果,還顯示自己擁有比大多數人更多的尼安德塔人血統,「你擁有比其他人中的66%更多的尼安德塔人血統」。據了解,那是大約4萬年前滅絕的史前人類。
在西伯利亞採得4萬年前「殭屍病毒」仍有傳染力 科學家:永凍土融化恐威脅人類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8日報導,最近研究人員在西伯利亞地區永凍土層中採集樣本,在其中發現了13種古代病原體,並且仍然具有傳染力,研究人員將它們稱為「殭屍病毒」,研究人員表示,目前必須確保永凍土層保持冰凍,以免病毒釋出。永凍土層提供病毒完美條件,讓它們可以保存至今,1997年阿拉斯加永凍土層挖掘出1名女性屍體,其體內含有1918年的流感病毒株。冷戰時期的美國與蘇聯自1950年代核試驗開始,就一直往北極傾倒放射應有毒物質,如今永凍土層層中,保存著不少古代病毒與放射性物質。地球暖化造成永凍土層融化,釋出過去被保存在地底下的甲烷等溫室氣體,更加劇了氣候變遷,若這些含有放射性物質及古代病毒的永凍土層融化,恐怕會對人類造成威脅。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於8日的報導,為了更深入了解永凍土層中病毒所含風險,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醫學院醫學和基因組學名譽教授克拉維里(JeanMichel Claverie)率領團隊到西伯利亞7個不同地區的永凍土層進行採樣,並於2014年首次成功復活樣本中的病毒,將其命名為「殭屍病毒」。根據土壤放射性碳定年法,其中最古老的病毒大約有4萬8500年歷史,研究團隊發現病毒可以感染變形蟲細胞,為了安全起見,目前尚未對病毒進行動物或人類宿主的實驗。克拉維里認為,採集回來的病毒在經過這麼長時間仍具有傳染性,代表其他永凍土中還存在未發現的病毒,「如果殭屍病毒還活著,其他病毒就沒有理由死亡,並且同樣具有能力感染它們的宿主」。研究人員強調,生成年代久遠的永凍土在融化時,很可能釋出這些未知的病毒及有毒物質,至於這些病毒暴露在空氣中能維持多久傳染力,以及在這個過程中碰上宿主的機會有多大,目前尚待釐清,唯一能確定的是,隨著全球人口增加、產業發展,居住在北極的人口將會增加以及氣候變遷加劇的情況下,永凍土層的融化勢必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
搜奇/《星際異攻隊》螳螂女真的存在 壁畫神秘人面螳螂身像有4萬年歷史
漫威電影《星際異攻隊 2》中正式與大家見面的「螳螂女」,是個擁有一雙大眼、頭上有兩隻觸角,造型十分可愛,而飾演「螳螂女」的,正是擁有三國血統的美女龐克萊門捷夫(Pom Klementieff),不過電影中的角色,居然出現在伊朗的古壁畫當中。漫威電影《星際異攻隊 2》的螳螂女。(圖/翻攝自電影劇照) 飾演螳螂女女星龐克萊門捷夫。(圖/達志/美聯社)伊朗是稱霸西亞兩千年波斯大帝國的發源地,境內也有許多古文明遺蹟,而壁畫多少能反映出當時人類的生活方式,但有考古學家在伊朗中部馬凱斯省(Markazi)發現一幅岩畫,上面描繪著「人面螳螂像」,根據昆蟲學家分析,推測這可能結合螳螂與人類。專家推測,將螳螂人繪於岩石上的原因,主要是螳螂自古以來,經常與超自然作聯想。(示意圖/達志/美聯社)這幅壁畫長約14公分、寬11公分,並呈現於30度傾斜巨石上發現,壁畫以錘擊及雕刻技術繪製而成,雕刻在壁畫上的六足動物,特徵擁有一顆三角形頭部,身體垂直伸長像人、前腿張開,認為此描述一種具威脅性的螳螂。這幅一部分是人另一部分是螳螂,無脊椎動物的岩畫可說是相當罕見,古壁畫曝光後,經由伊斯蘭阿扎德大學阿拉克分校昆蟲學家科涅加里(Mahmood Kolnegari)等人,與考古學家、壁畫專家納瑟瑞法德(MohammadNaserifard)合作研究。推測壁畫上的螳螂人可能也與宗教或神秘信仰有關。(示意圖/達志/美聯社)經進行放射性碳定年法測定時間,得知它約有4千年至4萬年歷史,並與當地物種進行比對,發現牠可能是一種名為「Empusa」的螳螂。專家推測,將螳螂人繪於岩石上的原因,主要是螳螂自古以來,經常與超自然作聯想,推測壁畫上的螳螂人可能也與宗教或神秘信仰有關,「岩畫證明自史前時代以來,螳螂一直給人類帶來震撼與啟發」。不過在考古學中最為相似的則是「蹲立人(Squatter Man)」,此出現於世界各地的壁畫中,岩畫人物兩側皆有一個圓圈,且從西班牙至美國西南部的古代壁畫中都有出現過。考古學家和昆蟲學家目前都無法得知為什麼古波斯人要將螳螂人畫在岩石上,這一系列研究也被刊登於《Journal of Orthoptera Research》雜誌上。中國網路盛傳,1962年,崑崙山出現螳螂人的傳聞。(示意圖/達志/美聯社)螳螂人除了出現在古壁畫上,在中國網路盛傳,1962年,崑崙山出現螳螂人的傳聞,當時,一隻探險隊前往崑崙山進行調查,而探險隊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遇到了一種奇怪的物種。據傳聞稱,螳螂人在遇到探險隊隊員之後,主動發起了進攻,探險隊隊員也因此受到了襲擊,死傷慘重。隨着探險隊隊員發出求救信號後,附近的軍隊在接到指令後立刻前往事發當地對螳螂人事件進行調查,在調查完畢後,軍隊確認在崑崙山中的確有着螳螂人的存在,上級於是下令軍方殲滅螳螂人。由於這起傳聞有時間和準確的地點,並且細節詳盡,許多人聽到傳聞之後紛紛信以為真,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對螳螂人感到恐慌,中國官方便對網絡輿論進行了整頓,並且對這一虛假傳聞進行了澄清。崑崙山官方也出面闢謠表示,傳聞內容完全是虛構的,在崑崙山並沒有所謂的螳螂人出現。
法國獸醫學校已訓練出「可聞到新冠肺炎」的狗 研究發現:嗅聞腋窩可檢測
法國阿爾福特國立獸醫學校的研究人員招募了6隻以前受過訓練的狗,透過研究發現,經過特殊訓練的狗只需嗅聞腋窩,就能發現感染新冠肺炎的人,而且牠們已經被用於世界各地的機場。根據《每日郵報》報導,由於狗的嗅覺是出了名的靈敏,牠們已經被用來發現毒品、爆炸物,甚至成功地發現了結腸癌等疾病。法國阿爾福特(Alfort)國立獸醫學校的研究人員招募了6隻以前受過訓練的狗,讓牠們嗅出其他東西,並重新訓練牠們來檢測新冠肺炎。法國科學家團隊現在證明,人類最好的朋友也能在流行病期間幫助拯救生命,它們能在75%到100%的時間內發現病毒。旅客們可能已經在一些機場看到經過特殊訓練的狗,但研究人員仍在試圖證明,在這種方法被全面採用並在國際上推廣之前,狗可以拾取氣味。由於狗的嗅覺是出了名的靈敏,牠們已經被用來發現毒品、爆炸物,甚至成功地發現了結腸癌等疾病。(圖/翻攝每日郵報)該研究團隊希望他們的發現意味著狗可以在世界部分地區使用,而不需要昂貴的大規模測試基礎設施。但專家表示,這些動物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希望侵入性的鼻腔拭子可以被從腋下採集的汗液樣本取代,讓狗嗅聞。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經驗證並部分資助了狗的試驗,阿聯酋在推廣新冠肺炎嗅探犬方面是最先進的。他們在3個國際機場都有狗,並正在部署一些流動單位,到村莊和可能更容易接觸到病毒的人群中去。在3月份開始的研究過程中,該團隊招募了6隻狗,這些狗之前受過訓練,可以嗅出炸彈、結腸癌,或者被用於搜救任務。然後他們收集了177人的汗液樣本,其中95人感染新冠肺炎,82人沒有,接著把樣本放在錐子裡面讓狗嗅聞。在試驗中,當狗成為類比樣本和陰性樣本陣容的一部分時,牠們往往能夠挑出受感染的汗液。最新的研究發表在線上雜誌PLOSONE上,目前對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狗遺骸進行的基因分析顯示,狗是生活在歐亞大陸的人類大約在2萬至4萬年前,於一次事件中被馴化的。美國紐約石溪大學(Stony Brook University)進化學助理教授克里希納·維拉瑪(Krishna Veeramah)博士解釋,「目前的假設是,狗的馴化很可能是被動產生的,世界上某個地方的狼群生活在獵人採集者營地的週邊,以人類製造的垃圾為食。那些比較溫順、攻擊性較低的狼會在被馴化這方面較成功,雖然人類最初並沒有從這個過程中獲得任何形式的利益,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會與這些動物建立起某種共生互利關係,最終演變成我們今天看到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