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族群
」哪鍋最「母湯」?天冷吃鍋進補6類人要小心 營養師揭5大建議:少油半水酒
又到了天氣轉涼的季節,天冷進補要選擇那些鍋類才不會加重身體負擔呢?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粉專「高敏敏 營養師」發文分享,有6大族群在進補時要小心,包括易嘴破皮膚濕疹者、自體免疫疾病者、糖尿病者、痛風患者、腎臟病友,此外高敏敏也提供了火鍋烹調建議,讓你能放心的健康進補。高敏敏指出,有6大族群在吃鍋進補時要注意,其中包括:1易嘴破、皮膚濕疹者已處於嘴巴潰瘍、皮膚尋麻疹、濕疹、皮膚紅腫癢的情況下,身體可能已處於發炎狀態,若在此時進補,恐造成發炎狀況加重,反而延長病情。2自體免疫疾病者若是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乾廯患者,進補可能導致免疫過度亢進。3糖尿病者建議以少油、高纖食材為主,而像是南瓜、芋頭、玉米、山藥等主食類食物則要注意攝取量,以免血糖過高。4高血壓者建議減少烹調使用的酒量及醬料,以免血壓過高。5痛風患者減少喝湯,因為酒精不利於體內普林代謝,也須注意肉的份量並多喝水。6腎臟病友湯及肉類蛋白質中的鉀含量偏高,有腎臟疾病的患者要注意攝取量。高敏敏也公開了各大鍋類的熱量圖鑑:1麻油雞:1000kcal/鈉含量1320mg2薑母鴨:900kcal/鈉含量2700mg3麻辣鍋:850kcal/鈉含量3200mg4羊肉爐:700kcal/鈉含量2400mg5藥膳鍋:680kcal/鈉含量2291mg6酸菜白肉:500kcal/鈉含量3600mg(以下數值約為喝完2大碗湯(650ml)之估值)最後高敏敏提供了5個火鍋烹調建議:1少油烹調、半水酒麻油雞和薑母鴨絕對是冬天不可缺少的鍋物,但因為皆加了酒做烹調,如果是有高血壓、尿酸過高的朋友務必小心攝取。記得減少酒及麻油的用量、使用半水酒烹調,且享用前記得將浮油刮除,減少油脂攝取。2必加蔬菜才均衡一般薑母鴨或麻油雞等都是以肉為主,因此建議加入蔬菜類下去熬煮,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3輕醬料避開稠醬料少使用豆瓣醬或豆腐乳調味,建議以蔥、蒜、辣椒、蘿蔔泥為主 並加入少許醬油,當然享用最原味的口感也是最好的選擇喔。4少吃加工製品以原型食材為主,避免像是蛋餃、魚餃、丸子、蟹肉棒、油豆腐等加工製品。可以以蔬菜、魚肉、雞肉、海鮮、豆腐等為主。5量身打造聰明補吃飯皇帝大,但了解食材適不適合自己也很重要,一般人建議以青菜為主、以肉為輔,且要多吃原型食材,也可以多增加菇類、藻類的攝取,維持營養均衡。
「癌王」胰臟癌首入「十大好發癌症」 醫師:6族群要特別留意
近期衛福部公布國人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有「癌中之王」稱號的胰臟癌首度進入前十名。衛福部也指出目前針對胰臟癌仍缺乏有效的篩檢方式。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也點名6族群要特別留意,其中包含60歲以上的年長者、有家族遺傳及有遺傳慢性胰臟炎的人、糖尿病者、有抽菸者、或是家族中有遺傳性結腸癌、乳癌、卵巢癌及黑色素瘤的家族。根據《北投健康管理醫院》衛教文章指出,當中提到衛福部曾解釋,目前針對胰臟癌仍缺乏有效的篩檢方式,若民眾察覺自身有以下異常症狀,如:40歲以上沒有糖尿病家族史,惟近期有糖尿病、上腹痛或背痛,疑似來自後腹腔,且上腸胃檢查卻無特殊發現、體重明顯減輕、黃疸、茶色尿合併灰白便的膽道阻塞、不明原因性胰臟炎、脂肪便者等,請務必及早就醫檢查。而錢政平副院長所點名的6大族群中,其中糖尿病患者要尤其注意,根據2020年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團隊發表的一項分析顯示新發糖尿病、有糖尿病史或是體重減輕,都與胰臟癌的發病風險上升有關。其中糖尿病史在4年之內,伴有體重減輕的新發糖尿病患者,胰臟癌的發病風險是正常人的3.6至6.8倍。屬以上所述高危險族群的民眾,務必主動積極安排胰臟相關檢查。
陽光殺手2/眼睛要防曬!15歲少年竟罹白內障 6大族群疏忽恐失明
過去總認為老年人才有白內障,但近年來年輕患者竟然增加3成,甚至有15歲少年中鏢!除了三高年輕化之外,眼睛不防曬也是其中的主因,其實無論陽光強弱,只要踏出戶外、會接受到陽光就該戴上太陽眼鏡保護眼睛,尤其是孩童、乾眼症患者、白內障患者、黃斑部病變患者、高度近視者、進行眼睛手術者6大族群一定要幫眼睛防曬,否則況惡化,嚴重可能會導致失明。眼睛的構造是一個感光體,紫外線中的UVB會對眼睛水晶體造成白內障傷害;UVA能量雖然低但穿透力比較強,對視網膜的破壞最多,容易造成黃斑部病變。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以往白內障的平均年齡是65歲,但是近十年,年輕型白內障患者增加,35~55歲的病患,增加了3成,除了高度近視、三高年輕化的關係,戶外活動也是其中一個因素。陳瑩山透露,曾有一名15歲的少年求診,因為他發現自己其中一隻眼睛視野總是昏暗,本來以為只是近視加深,沒想到檢查後竟發現是白內障,一問之下才知道少年喜歡釣魚,但並沒有戴太陽眼鏡保護眼睛,長期下來竟惡化成白內障。相較於成人,孩童眼睛的水晶體特別清澈,所以紫外線照射時也會直達眼底,造成更大的傷害,建議外出一定要戴太陽眼鏡。(示意圖/報系資料庫)眼科醫師陳韵臻表示,孩童的眼睛尚未發育完成,水晶體會更加透徹,所以紫外線造成的傷害也會更明顯。「每個人外出時都應該戴太陽眼鏡來保護眼睛,避免受到紫外線的傷害,但大多數國人還沒有這個習慣,不過,由於小朋友眼睛較為脆弱,所以建議一定要幫眼睛防曬。」陳韵臻說,尤其是點散瞳劑的學童更要注意,由於瞳孔放大會對光線更加敏感,就算陽光不強,最好還是戴上太陽眼鏡,避免紫外線直接傷害眼睛。而乾眼症患者由於眼睛較為敏感,也需要幫雙眼防曬,否則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會增加發炎的機率,很容易導致病況加劇。另外,近視超過500度的高度近視者,由於眼軸增長,會讓眼球猶如就吹氣球般膨脹,視網膜也會被繃得愈來愈薄,就會影響眼睛對抗紫外線的抵抗力,眼睛細胞的健康狀態也比較差,所以更需要多一層保護。至於眼睛就已有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等疾病的患者,由於水晶體、視網膜都已經狀況不佳,當然更需要預防紫外線進一步的傷害。黃斑部病變嚴重可導致失明,而白內障雖可置換人工水晶體,但若沒有好好防曬,可能會引發黃斑部病變。其他如近視雷射手術之後也一定要幫眼睛防曬,因為紫外線會使手術傷口發炎較嚴重,恐有後遺症發生,所以手術後半年內都應配戴抗紫外線太陽眼鏡。
迎戰Omicron新魔王 第三劑誰該挨一針?何大一揭「4字重點」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應新冠變種新魔王Omicron變異株強勢來襲,我國本來預計明年1月底才要開打第三劑疫苗,預計將會提早一個月,最快明年元旦一到就要陸續開打。而誰該先打第三劑?中研院士何大一出面建議,如果情況允許,最好「全民都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29日)記者會上表示,考量到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後免疫保護力,可能會隨著時間下降,因此建議民眾接種第三劑,在此其中,以6大族群為優先,也就是包括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與工作者、醫護人員、防疫工作人員、第一線高感染風險工作人員及容易感染與疾病嚴重風險者(即新冠肺炎疫苗公費接種對象第九類)等族群,都在被建議優先施打第三劑的名單裡頭。陳時中並表示,上述6大族群,應於接種第二劑的6個月後,再施打第三劑,但如果有出國需求,或是在國外施打不方便,也可以彈性把間隔期縮短到5個月。至於對一般民眾來說,什麼時候可以接種第三劑?陳時中則強調,第三劑的疫苗數量一定足夠,也可開放混打,預計最快明年元旦後,就能開打。而除了國內公布建議優先接種的6大族群,還有哪些人需要打第三劑呢?哥倫比亞大學新冠肺炎醫學團隊領導者、中研院士何大一,日前接受《TVBS大師講堂》訪問時提到,一般來說,中和抗體在打完疫苗的6個月後,濃度就會降低,就算是最好的疫苗也是如此,所以她建議,最好大眾都要施打「加強劑」。何大一當時受訪時也指出,由於台灣民眾大多是接種AZ或高端疫苗,想要重新開放,就要廣泛接種好的疫苗,所以他認為,全台民眾都有必要接種第三劑疫苗;但如果要論疫苗排序,當然還是以年長者及潛在疾病患者族群,建議優先接種衛福部草屯療養院醫師沈政男過去也曾提到,如果第三劑要開打,首選當然是打mRNA疫苗,若前兩劑是打mRNA,第三劑當然還是繼續打mRNA疫苗;而若前兩劑打的是AZ,第三劑就更應該補打mRNA疫苗。
第3劑疫苗準備開打 間隔6個月可接種「6大族群建議優先」
新冠病毒變異株Omicron在非洲現蹤後迅速傳播,讓許多國家非常擔憂,也持續進行第3劑疫苗接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9日)也宣布,經過「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會議討論,已初步達成共識,間隔6個月可以打第3劑,以6大族群為建議優先接種。指揮中心表示,考量新冠疫苗接種後的免疫保護力可能隨時間下降,因此建議接種第3劑,其中「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與工作者、醫護人員、防疫工作人員、第一線高感染風險工作人員及容易感染與疾病嚴重風險者(即COVID-19疫苗公費接種對象第九類)」等6大族群,應在接種第2劑疫苗6個月後,追加第3劑疫苗,而其他滿18歲以上民眾可以評估自身感染風險及接種意願,經醫師評估後接種第3劑疫苗,提升保護力。
長期食用恐引發肝腎毒性!食藥署限「2種蘆薈葉」可使用 6族群須加警語
市面上有許多產品為增添口感及風味,會在裡面加入蘆薈,包括優格、果汁等產品,許多民眾也相當喜愛。但因蘆薈素中的羥基蒽類衍生物有食安疑慮,衛福部為維護國人健康及食用安全,7日重新預告訂定「食品原料蘆薈之使用限制及標示規定」草案,未來蘆薈要當作食品原料,只限於2個品種,且蘆薈素的含量不可以超過10 ppm,還必須在包裝食品上標示6大族群不建議使用的警語。由於國際間有相關科學研究報告指出,蘆薈葉中所含的蘆薈素屬於羥基蒽類衍生物(hydroxyanthracenederivatives)的一種,長期食用含羥基蒽類衍生物的食品或膳食補充品具有安全上之疑慮,恐導致肝毒性與腎毒性,為維護國人健康,衛福部7日重新預告訂定「食品原料蘆薈之使用限制及標示規定」草案,未來蘆薈要當作食品原料,必須是費拉蘆薈(A. vera)及好望角蘆薈(A. ferox)品種的葉子,且須確實完全去皮後,才能加工使用;此外,進一步規範使用蘆薈葉作為原料之食品,蘆薈素(aloin)的含量不可以超過10 ppm外,還必須標示「不建議經期婦女、孕婦、授乳者、孩童、消化道或肝腎疾病患者食用」警語字樣。草案預定自111年1月1日生效,但規定正式施行前,已使用蘆薈葉作為原料的食品,可以繼續販賣至產品有效日期屆至為止。草案正式施行後,經查獲食品所使用之原料不符合前述相關規定者,得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7條及第48條規定,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
阿勒飛斯 源於傳統 花蓮縣府原住民樂舞人才培育 舞動華美新創
花蓮原民的歌舞,不論祭典或國內外的表演,都 令人印象深刻,今年夏天「阿勒飛斯」的出現,樂舞、服裝、與故事情節貫穿全場的新創歌舞劇 ,更讓人驚豔。全名「阿勒飛斯文化藝術團」,源於花蓮縣政府積極推行的「原住民族樂舞人才培育暨扶植團隊發展計畫」,意在發掘及培訓優秀的樂舞人才,汲取更多元的現代表演元素,為傳統原住民樂舞文化,注入更紮實豐厚的蘊含,創造得以留住人才的就業機會,全面提升與專業展演的實力,源於部落、走出台灣,躍上國際舞台。計畫主持人葉芬菊,大學時期修習現代舞,任教於平和國中時期,曾帶領學生連續16屆獲得全國性舞蹈競賽優等殊榮,課餘積極拜訪部落蒐集傳統樂曲,向阿美族耆老學習傳統祭儀、吟唱、舞蹈,1988年於光榮部落組成「原鄉舞蹈團」,經常赴海外展演,近兩年在花蓮鯉魚潭的山水實境秀「奇萊傳說」,也由她統籌設計。多元基礎訓練 啟迪創新思維葉芬菊說,「阿勒飛斯」是阿美族語的老鷹,也象徵著勇士的精神,是優秀的、絕對的,以「阿勒飛斯」為名,就是希望原住民族樂舞能夠以傳統文化為根底,善用融合現代的創新思維,不拘泥於既定形式,不斷地自我超越,如老鷹般的高瞻遠眺,展翅飛向更廣闊的天際。培育計畫透過徵選方式,選出14位樂舞人才組成扶植團隊,另有60位原住民族高中職學生。葉芬菊說,受訓學員除歌唱和舞蹈技巧訓練外,課程還包括原住民樂舞通識課程、樂曲理論教學、基礎戲劇訓練、演技和舞台觀念啟迪,重新賦予原民歌舞豐美藝術生命。詮釋部落史話 舞樂精緻亮眼暑期展現培訓成果共6支全新舞碼,融入花蓮6大族群文化元素,其中主軸的「山海奇緣」為歌舞劇形式,劇情來自於水璉部落田野調查的神話故事,講述部落女子Duni(都妮)受到魔的詛咒,所到之處農作皆枯死,頭目不得已將Duni關進深山洞窟,Duni的媽媽憂心悲歌感動天神,指示頭目如何破除魔咒,拯救Duni與部落免於厄運。舞台燈光音效眩目多變,歌樂或現場吟唱、或以音響放送,舞者的服裝由在地設計師與輔大織品系合作完成,如代表耕作的手袖、寬版AB褲,因應劇情也反應傳統,舞樂隨著劇情起伏,無論在聯合豐年節、鳳林、台灣原住民族文化館或七星潭賞星廣場,都讓人眼睛為之一亮。花蓮縣府原民處處長陳建村肯定阿勒飛斯的努力成果,跳脫以往排舞或圈舞形式,讓觀眾耳目一新,為原民樂舞開創層次更豐富的藝術生命。宏觀多元整合 提升展演格局創新思維編排的精彩演出,「山海奇緣」或是融入街舞元素的「翼‧舞融」,無可避免地也受到若干質疑。葉芬菊說,傳統樂舞永遠不能丟,要在各個部落裡,透過耆老、頭目的引領,更賣力地繼續深耕、傳承。然而,文化不能原地踏步,阿勒飛斯並不是要挑戰傳統,而是在做原住民族樂舞「舞台藝術表演形式」的開創,從部落汲取養分,將文化以舞台該有的審美、格局去述說呈現,「山海奇緣」就是如此,而「翼」也是希望加入年輕世代語彙,讓我們放下成見、敞開心胸,面對傳統與現代的衝擊,思考如何取得平衡融合。花蓮各族群都有很棒的舞蹈人才與老師,每個部落又有其傳統形式,葉芬菊說,光是勇士舞就各不相同,老師教舞時的擺手、擺頭動作也都各有各的樣,阿勒飛斯以舞台展演的高度著眼,同時也希望能夠「異中求同」進行各團體演出型態細節的整合,更期望能夠建立一套學術化系統性的教學教材,將各族群的樂舞菁華淬鍊提升。原民處處長陳建村表示,「原住民族樂舞人才培育暨扶植團隊發展計畫」希望培養出一支能代表花蓮、代表台灣原住民最棒的樂舞團隊。葉芬菊說,為了達到此目標,阿勒飛斯將持續以培養專業、宏觀、多元、開創性的人才與創作演出實力,讓部落傳統樂舞的質樸靈魂,透過舞台藝術表演形式,化為傳達文化內涵、撼動人心的舞碼,為原鄉年輕樂舞世代找到一個永續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