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症狀
」 症狀38歲女爆瘦「瘋狂網購」竟是罹罕病 醫示警注意6症狀
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 SLE)是一種典型的全身自體免疫疾病,病因至今未明。其千變萬化的臨床表現與多樣化的自體抗體存在為此病的特徵。台北一名38歲的江姓女子近半年來因頻繁發燒、皮膚紅斑及倦怠無力等症狀,加上體重明顯下降,甚至出現躁狂及妄想等精神異常問題。經就醫檢查,確診為紅斑性狼瘡合併中樞神經影響。根據《NOWnews今日新聞》的報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賴佩幸近期分享一個病例,台北一名38歲的江姓女子近半年來因頻繁發燒、皮膚紅斑及倦怠無力等症狀,後續更出現巨額網購消費等躁狂症狀,就醫後才發現是紅斑性狼瘡合併中樞神經影響。而江女因忙於小夜班工作,延誤就診,導致確診時間拖延了半年。賴佩幸指出,紅斑性狼瘡的症狀多樣化,診斷難度高。此病俗稱「蝴蝶病」,常見於患者臉上出現蝴蝶狀紅斑,但也可能有光敏感、口腔潰瘍、關節痛、腎功能異常及神經系統異常等表現,例如痙攣或精神病症狀。紅斑性狼瘡的致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瞭,但與免疫系統異常相關。患者的免疫系統會產生自體抗體攻擊全身細胞,可能引發多重器官問題。此病在女性中的發病率約為男性的10倍,尤其多見於青春期至40多歲的育齡女性。衛福部南投醫院也曾說明,紅斑性狼瘡主要是女性的疾病,在美國所有的報告中女性所佔的優勢是78至90%,其好發年齡是11至50歲,尤其是15至39歲為最高峰,也就是生育期間。至於發生率,紅斑性狼瘡盛行率估計約每2000人有1人,但人種與地域之差別很大。SLE約有6%與其他的自體免疫疾病,例如溶血性貧血,甲狀腺炎或特發性血小板減少等器官特異性自體免疫疾病一起發生。
4年來首例「肉毒桿菌中毒」 疾管署:5旬婦6症狀加護病房搶救中
疾管署今天公布,國內自2020年7月以來,時隔4年,出現首例肉毒桿菌中毒事件,一名住在台南的50多歲女性,有多重慢性病史,獨居且有吃過期食品習慣,7月出現腹痛、腹瀉、眼瞼下垂、吞嚥及說話困難,因呼吸困難,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搶救中,飲食史因個案插管無法詳細詢問。疾管署表示,這名台南50多歲女有多重慢性病史,獨居且有吃過期食品習慣,7月13日出現腹痛、腹瀉、眼瞼下垂、吞嚥及說話困難、全身無力等症狀至急診,7月14日通報,7月15日因呼吸困難插管住加護病房,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飲食史因個案插管無法詳細詢問。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明,經衛生單位調查,個案獨居且有食用過期食品習慣,個案插管尚無法詳細詢問飲食史。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2020年至2023年累計肉毒桿菌中毒確定病例數分別為1、0、0、0例,近十年(2015年至2023年)每年累計病例數介於0至6例,均為散發性病例。疾管署表示,肉毒桿菌中毒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中毒原因一般是食品處理或保存不當,使肉毒桿菌孢子在厭氧和低酸性環境下產生神經毒素。特別是膨出的罐頭或保存過久的醃漬品,酸度不足或鹼性食物水活性較高,或在低溫殺菌和輕微醃後沒有冷藏保存,就可能產生毒素。中毒症狀主要是神經麻痺,例如視力模糊、眼瞼下垂、顏面麻痺、吞嚥及講話困難、全身肌肉無力等,嚴重時會因呼吸障礙而死亡,未適當治療之死亡率可高達30~60%。疾管署提醒,要預防肉毒桿菌中毒,真空包裝製品應依標示於冰箱冷藏及保存,而蓋子脹起的罐頭、或開罐後聞到有異味,不可食用。此毒素不耐熱,經100℃加熱10分鐘煮沸、煮熟後毒力會消失,如為家庭自製的醃製食品,食用前宜先煮沸才安全。
張學友染RSV惜停演唱會!3類人是高風險族群 台大醫提醒:常有6症狀
「歌神」張學友攻蛋演唱會7日晚間驚傳停辦,張學友透過環球音樂臉書,證實感染了RSV(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呼吸道融合病毒),自上星期從台灣回香港後就感到不適,不得不喊停演唱會行程。台大醫院小兒部專任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教授黃立民說,RSV感染的症狀可能包括流鼻水、食慾減退、咳嗽、打噴嚏、發燒或喘鳴,大多數人會在一到兩週內康復,嚴重會導致呼呼吸短促與氧氣濃度過低。他提醒,兒童、年長者及患有某些呼吸道共病的成年人,都是RSV容易找上的對象。黃立民先前曾說明,呼吸道融合病毒(RSV) 是一種常見的傳染性病毒,會影響肺部和呼吸道,和流行性感冒病毒一樣需要受到重視,尤其是對於60歲以上的民眾,因為年齡增長導致免疫力下降,導致罹患嚴重疾病的風險增加。台大醫院小兒部專任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教授黃立民。(圖/報系資料照)RSV感染的症狀,包括流鼻水、食慾減退、咳嗽、打噴嚏、發燒或喘鳴。大多數人會在1到2週內康復,但嚴重的話,RSV也有可能導致呼吸短促和氧氣濃度過低,可引起細支氣管炎和肺炎,有時可能導致其他疾病的惡化,例如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或鬱血性心臟衰竭等,最嚴重可能導致死亡。據衛福部疾管署衛教,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的潛伏期約3天,症狀期約1週,RSV發生在嬰幼兒,因為嬰幼兒的氣管很細,若肺部發炎反應,呼吸道症狀會更為顯著,而成人也會產生類似症狀。一項針對美國的最新研究發現,每年因RSV住院的65歲以上老人多達17.7萬人,因此而死亡的約有1.4萬人,因此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在官網上刊載包含60歲及以上成年人、孕婦、或是青少年,都可能罹患RSV,建議他們諮詢醫師是否要施打疫苗來預防RSV。台灣近期已有RSV疫苗通過核准,預計將於2024年6月上市。
不幸中刀怎麼辦?急診醫強調「別拔刀子」 留神休克前6症狀
台中捷運於21日驚傳砍人事件,20歲洪姓男子持刀在車廂內對其他乘客揮舞,最後造成3人受傷的慘劇。而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代理部主任田知學則表示,如果民眾真的不幸中刀,尤其是頸部,絕對不要拔出刀子,因盡速就醫。根據媒體報導指出,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代理部主任田知學受訪時表示,如果人體的大血管,像是動脈的部分遭到砍傷的話,血液會以非常快的速度流失,傷者有可能因此進入休克狀態。面對此情況,田知學醫師表示,過往都會建議民眾直接加壓止血點的方式進行止血,但考量會有操作錯誤的可能,因此他建議民眾,看到哪裡噴血,就直接以乾淨的紗布、毛巾直接壓在噴血處,減少傷者因大量失血進入到休克的機率。而如果傷者進入到休克狀態的話,在此之前會出現四肢蒼白、冰冷、爆汗、心跳快、呼吸急促、意識慢慢模糊等症狀,田知學醫師提醒,這時候應該是要讓傷者休息,而非像影劇作品中那樣不斷拍打傷者讓其恢復精神。如果導致傷者受傷的穿刺物(比如刀械)還在傷者身上的話,田知學醫師則建議,千萬不要拔出來,應當要交由專業的醫護人員處理,尤其是頸部的穿刺傷,這部分連醫師都不會在現場處理,盡速就醫才是最佳解。而民眾可以留意穿刺物的角度,以布或毛巾進行固定,同時也不要隨意移動傷者,避免發生二度傷害的可能。田知學醫師也提到,有民眾會採用止血帶進行止血,但如操作不當的話,使用止血帶有可能發生截肢的情形,因此建議民眾應使用其他方式進行止血,非到萬不得已的時刻,才使用止血帶。
長輩私密處發癢「檢驗竟是糖尿病」 專家示警6症狀:快就醫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的代謝異常疾病,位居10大死因之一,每年有近萬人因而死亡。有一名中年男性,因為私密處發癢就診,沒想到檢驗發現,早上空腹血糖超標,確診罹患糖尿病。「有人問得到糖尿病會有感覺嗎?」李婉萍營養師在臉書專頁透露,最近有一名長輩來門診,主述私密處一直發癢,因此泌尿科醫生給他做了檢驗,怎料早上空腹血糖高達332mg/dL。李婉萍提醒,無論男女,私密處反覆發癢若去藥局買藥和擦藥,卻遲遲沒有好轉,一定要去看醫生,不要只是去藥局買藥而已,必須到醫院診所,有經驗的泌尿科或是婦產科醫生,都會檢測血糖,因為往往後面其實可能有血糖的問題,「這些細菌病毒也愛吃甜」。血糖超標可能是糖尿病。(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事實上,李婉萍曾在部落格「李婉萍營養師-營養工具書」指出,6大症狀若是發生,就可能有血糖過高的問題,一定要盡快求助醫生進一步篩檢。●3多症狀:多吃、多喝、多尿如今有許多患者都不一定有這個症狀,不過如果有相關症狀請一定要注意。●皮膚傷口不容易好如果皮膚的小傷口長期沒有癒合就是警訊,請不要輕忽。●免疫力下降(經常感染)尤其是女性泌尿道如果長期容易反覆發作感染就要特別注意。●體重減輕沒有在減重,但體重卻持續減少,千萬不要因此竊喜,反而要提高警覺。●視力模糊持續超過1個月視線都模糊不清,請盡快就醫。●神經病變(麻木、疼痛)手腳對於溫熱與痛楚的感覺異於平常,感覺較為遲鈍,就要小心。
台灣光罩執行長吳國精驟逝 醫示警「膽管癌早期不易診斷」:6症狀要小心
台灣光罩執行長、半導體業先驅吳國精,在4月初因身體不適至醫院檢查,才得知罹患膽管癌,最後於昨(18)日深夜10時33分驟逝,享壽75歲。對此,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曾在臉書粉專指出,膽管癌是不常見的疾病,很難醫又不好診斷,會出現黃疸、茶色尿、右上腹痛、皮膚癢、食慾不佳等症狀,不容易早期診斷,有時候是等到癌細胞轉移到肝,出現一個一個腫瘤才被發現。錢政弘提到,膽管癌依發生的位置分為「肝內膽管癌」和「肝外膽管癌」,肝內膽管癌有78%是長成一坨(塊狀),用腹部超音波是看得到的,但有16%是沿著膽管長,6%藏在膽管內,這二型用超音波就看不太清楚;而肝外膽管癌在超音波下很容易被十二指腸內的空氣遮蔽看不見,不容易早期診斷,並有九成的膽管癌都是屬於肝外膽管癌。關於膽管癌的危險因子,錢政弘透露,包含膽管結石、膽結石(膽囊結石)、B型肝炎和C型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有毒物質(如農藥、橡膠、印刷油漆等)、抽菸、幽門桿菌感染、糖尿病和含糖飲料,都有可能促進癌細胞增長。錢政弘也表示,腫瘤塞住膽管會使膽汁排不去,此時患者可能出現黃疸、茶色尿、灰白便等狀態,若懷疑膽道阻塞或黃疸,可以抽血驗膽色素和鹼性磷酸酶;另外,像是右上腹痛(感到悶、漲)、皮膚癢(手掌和腳底最明顯)、食慾不佳(體重減輕、營養吸收變差),均為膽管癌可能的症狀,要請民眾小心注意。最後,錢政弘提醒,40歲以上有肝病、膽結石或工作上會接觸有毒物質的人,平時要注意小便的顏色是否正常,在飲食方面除了少喝含糖飲料之外,也建議有膽結石的人不要吃生食,飲食要注意清潔衛生,避免造成膽囊、膽管甚至是肝臟發炎化膿,長期膽管發炎會增加罹癌風險。
清明掃墓注意恙蟲 出現6症狀快就醫「致死率高達60%」
清明連假即將來臨,民眾除了返鄉祭祖,也會安排出遊行程。不過,若前往草叢很多的地方,要特別小心,若接觸到恙蟲,就會增加感染恙蟲病的風險,死亡率高達60%,不可不慎。據了解,台灣全年皆有恙蟲病例發生,歷年通報數自4至5月開始呈現上升,6至7月達高峰,桃園今年有4例確診病例,都有爬山或從事農作的活動史,後來出現頭痛、畏寒、起紅疹,經就醫治療均已恢復。由於恙螨體型微小,肉眼幾乎看不見,通常孳生在草叢間,伺機叮咬動物或人類,經由其唾液使宿主感染立克次體,不會直接由人傳染給人。若感染恙蟲病的患者,會出現持續性高燒、頭痛、背痛、惡寒、盜汗、淋巴結腫大、恙蟎叮咬處出現無痛性的焦痂,1周後皮膚出現紅色斑狀丘疹,有時會併發肺炎或肝功能異常。需特別注意的是,被恙螨叮咬感染後潛伏期平均為1至2周,早期發現可用抗生素等藥物治療,死亡率不到1%,但如果沒經妥善治療,死亡率最高可達60%,提醒民眾不要錯過就診的黃金時機。衛福部呼籲,民眾清明掃墓或到郊外踏青,要做好防護措施,盡量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在衣物及皮膚裸露部位塗抹衛福部核可成分之防蚊液含敵避(DEET)或派卡瑞丁(Picaridin),返家後應儘快沐浴更衣,避免恙螨附著叮咬。如有出現疑似恙蟲病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或有無出入草叢等暴露史,以利醫師及時診斷治療。
女性罹囤積症高男3倍 醫點6症狀一次看
有沒有在家裡社區見過家中堆滿東西,髒亂不堪,寸步難行,這類人可能是「囤積症」患者。開業精神科醫生楊聰財表示,囤積症和腦部前額葉或扣帶皮質等功能失調有關,涉及到腦部運作區塊,驅使其強迫一直出現「囤積」的重複行為,其中女性為男性的3倍;列出6大症狀,包括:持續囤積物品、拒絕處分物品、生活空間極度混亂、社交和職業功能受損、情感困擾及健康風險。根據《ETtoday健康雲》報導,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臨床也發現,囤積症容易在55歲以上中老年人好發,其中個案常伴隨情緒障礙,如廣泛性焦慮症或是分離焦慮症等,女性為男性的3倍,囤積症從2013年被納入《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與拔毛症等屬於強迫疾病相關障礙的一種。他表示,精神疾病、強迫症、憂鬱症、躁鬱症、失智症、巴金森病或身體體力不佳等,都有可能使中老年人引發囤積行為,其中最明顯的特徵為不停囤物,從家裡囤置公共空間,影響到周圍家人與居民健康與安全風險。●情感困擾:患者常常因囤積和混亂的環境而感到焦慮、沮喪、尷尬或其他負面情感。●持續囤積物品:患者無法停止收集、購買或保留各種物品,即使這些物品並無實際價值。●生活空間極度混亂:囤積物品會造成家居或工作環境變得雜亂。●社交和職業功能受損:患者會因囤積症影響社交生活和職業,最後產生被孤立、失業或其他社交問題。●拒絕處分物品:患者難以捨棄或扔掉物品,即使這些物品已經破損、過期,或沒有實際上用不到。●健康風險:囤積症可能導致健康和安全風險,例如堆積物品可能引發火災、滋生害蟲或其他危險。囤積症該如何治療呢?他提到,囤積症和腦部前額葉或扣帶皮質等功能失調有關,涉及到腦部運作區塊,使一直出現「囤積」的重複行為,需以藥物調整血清素,穩定腦部系統運作,此外還需要以認知行為治療,排解壓力,解決患者的焦慮。
溫差大凍未條…急診1夜收3心肌梗塞病患 醫曝6症狀籲注意
近日日夜溫差大,是心血管疾病發作旺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昨(13日)夜間到今(14日)凌晨收治3名心肌梗塞病患,其中還有2人分別從東勢、和平區轉診過來,幸經緊急進行心導管治療預估病患預後良好,醫師也呼籲胸悶、胸痛不要忍,最好到醫院接受心電圖檢查。2024年春節長假,中部地區一度溫度降到攝氏10度以下,這兩三天雖然天氣回暖,但日夜溫差也有10度,天冷加上溫差大往往是心血管疾病好發期,中國附醫急診室主任陳維恭指昨13日深夜到14日早上,該院連續收治3名心肌梗塞病患,有住在都會區的,也有東勢病號,還有1例更是從和平衛生所轉送而來。陳維恭說3名病號都是年約60多歲,原本就有慢性病史,一出現胸悶、胸痛症狀立即就醫,從山區轉診的病患在救護車就已做了心電圖診斷是急性心肌梗塞,因即時診斷,到院也立即做了心導管治療,可以預期3名病患預後應無大礙。陳維恭說,心血管疾病最容易受到氣溫影響,又被稱為「沉默殺手」,其中「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慢性病患者是高危險群,他也呼籲這些患者應控制好慢性病,在天冷或溫差過大時外出一定要做好保暖。他也呼籲民眾一旦出現疑似胸悶、喘不過氣、冒冷汗等心肌梗塞症狀,或發生臉部不對稱、雙手一邊較無力、說話不順的中風症狀時,應迅速撥打119掌握黃金治療時間。
「社福界俠女」張錦麗淋巴癌病逝 初期像感冒…醫示警6症狀
新北市前社會局長張錦麗被譽為「社福界俠女」,近年一直與淋巴癌奮鬥,但本月2日仍不幸病逝享壽63歲。其實,淋巴癌是沉默的癌症,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常被誤以為是感冒而延誤就醫,醫師提醒民眾若出現6大症狀,就要提高警覺,及時就醫。張錦麗在去年4月因病請假休養,並於同年8月14日請辭,這1年持續與淋巴癌奮鬥,嘗試各種治療,無奈最後仍不敵病魔,2日晚間病逝台大醫院。據了解,淋巴癌在國人癌症10大死因中排名第9,包含「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何杰金氏症」,國人好發的是「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男女比例差不多,分布各年齡層。淋巴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常被誤以為是感冒。(圖/報系資料照)義大癌治療醫院副院長、血液腫瘤科醫師饒坤銘指出,淋巴癌患者因癌細胞侵犯到淋巴結,容易有發燒、感染情況,臨床上最常看到病人因發燒、咳嗽,或脖子、腋下、鼠蹊部摸到腫塊而就醫,必須做病理切片檢查才能確認。饒坤銘呼籲,民眾要注意有無「燒」、「腫」、「癢」、「汗」、「咳」、「瘦」6症狀,出現愈多症狀的淋巴癌患者,疾病的惡性程度較高,癌細胞也較為兇猛。相關症狀如下:※燒:莫名出現發燒。※腫:在脖子、腋下或鼠蹊部摸到不會痛的腫塊。※癢:全身發癢。※汗:夜間有盜汗情況。※咳:莫名的咳嗽、喘吁※瘦:因免疫力下降,體重減輕,常覺得疲倦饒坤銘說明,治療淋巴癌可用化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甚至是骨髓移殖,仍有治癒的機會,但有些病人運氣比較不好,可能會有抗藥性出現。
這2類人注意!流感、新冠雙夾擊 急診醫曝「6重症前兆」:快就醫
秋冬時期是病毒的流行季,不僅季節性流感盛行,新冠肺炎疫情也不斷升溫,對此,急診部主治醫師指出,近1個月來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患明顯增多,症狀包括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醫師特別提醒,如果本身是65歲以上或有慢性病的患者,要留意是否有出現「6症狀」,因為這可能是重症前兆。醫學中心急診部主治醫師日前在臉書粉專「急診男爸one」發文指出,近1個月來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患明顯變多,除了可能是流感所致,也有可能是新冠快篩陽性的患者,「所幸大多都還是輕症,頂多因為發燒或是肌肉酸痛與喉嚨痛,導致不太舒服的感覺,多半沒有嚴重的併發症」。醫師進一步提醒,如果本身是65歲以上的長者,或是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像是腎臟病、糖尿病、癌症、肥胖、慢性肝病、慢性肺病、氣喘等,都屬於高風險患者,記得要就醫讓醫師評估,是否要開立公費口服抗病毒藥物。此外,高風險患者還要注意是否有以下6點重症前兆,分別為「血氧下降、呼吸困難、持續胸悶胸痛、心跳過快、血壓降低、意識不清」,醫師提醒若出現上述症狀,務必儘速就醫檢查,讓醫師評估是否有併發嚴重肺炎,以利後續治療。最後醫師也呼籲,前往戶外人潮較多的地方,或是相對擁擠的室內空間,仍建議民眾要戴口罩以避免感染,保護自身健康。
總統大選恐讓「心碎症候群」找上門 醫曝解方:出現6症狀請留意
激情的選戰過後,情緒還是很激動,怎麼辦?「看見心理諮商中心」提醒,罹患選舉症候群多會出現選前焦慮、選後憂鬱的症狀,且可能觸發「心碎症候群」,也就是心肌梗塞,提醒大家若出現「躁動不安、極度疲累、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問題或恐慌症發作」等6症狀要多加留意。(圖/翻攝自Facebook/看見心理諮商中心)「看見心理諮商中心」11日在臉書PO圖分享,激烈的選戰,讓選民的心情像坐雲霄飛車般快速起伏,提醒大家要小心「選舉症候群」上身,不少患者在選舉前會很興奮、情緒高昂,具有正向動力;但選舉結束後,若開票結果不如預期,就有可能導致憤怒、失落感、剝奪感,甚至躁狂、易怒。(圖/翻攝自Facebook/看見心理諮商中心)看見心理諮商中心表示,情緒也可能影響到心血管疾病,有患者支持的候選人沒有順利當選,患者可能出現「心碎症候群」,也就是由情緒觸發的心血管問題,主要就是身體過度分泌交感神經,導致心肌梗塞發生。看見心理諮商中心也提醒,若出現:躁動不安、極度疲累、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問題或恐慌症發作等6個症狀,民眾可能要多加留意。(圖/翻攝自Facebook/看見心理諮商中心)至於如何避免選舉症候群上身呢?看見心理諮商中心也指出,首先應避免花費過多的時間在社群平台上,並減少攝取過多選舉資訊;再來就是保持規律的日常休閒與紓壓活動、維繫經營好人際關係,同時也應避免與不同立場者爭執,此外還可採用一些正念呼吸等放鬆訓練來調適心情;最後就是要避免抽菸喝酒來抒發負面情緒。(圖/翻攝自Facebook/看見心理諮商中心)
免疫力下降、脾氣變差要注意! 出現「6症狀」恐蛋白質攝取太少
蛋白質是身體很重要的三大營養素之一,不只提供身體能量所需,肌肉、骨骼、毛髮、組織修復也需要蛋白質作為原料。營養師劉雅惠指出,根據第八版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成人蛋白質建議量為1.1g/kg,要是蛋白質攝取不足,恐出現免疫力下降、脾氣變差、肌肉無力等情況。營養師劉雅惠日前在自己的Facebook粉專「營養師Emma」發文指出,根據第八版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成人蛋白質建議量為1.1g/kg。因此要是蛋白質攝取不足,恐會出現以下6種症狀。首先,是「免疫力下降」,因為免疫細胞主成分為蛋白質,缺乏蛋白質免疫力就會下降,病菌就很容易入侵體內。第2點是「脾氣差」,身體身體多巴胺跟血清素可以維持開心的情緒,要是缺乏蛋白質,神經傳導物不足,影響情緒波動,就會讓我們變得很憂鬱、焦躁。第3點是「肌肉無力」,肌肉是身體存蛋白質很重要的地方,缺乏蛋白質讓肌肉被迫分解提供身體所需,因此造成肌力不夠,力氣變小,這也是老年人容易肌少症容易跌倒的原因之一。第4點是「掉髮、指甲斷掉」,由於指甲毛髮由蛋白質組成,缺乏蛋白質就會造成頭髮容易脫落、變細或分岔,指甲也會變脆容易斷裂。第5點是「膚質變差」,甘胺酸、脯胺酸和羥脯胺酸是製造膠原蛋白的原料,蛋白質攝取不夠,就沒有足夠的原料製造膠原蛋白,讓皮膚失去彈性。最後一點是「睡眠品質差」,褪黑激素的原料是蛋白質中的色胺酸,蛋白質不足,讓睡眠的品質跟著下滑。
幼貓上吐下瀉拉到脫水! 獸醫曝「熱傷風」6症狀
新北一名羅先生發現幼貓精神食慾差、有嘔吐腹瀉症狀,通報新北市政府動保處毛寶貝醫療中心協助,動保處救援人員將幼貓帶回檢查,發現有脫水及體溫過高,眼鼻分泌物多症狀,同時也為貓隻檢驗排除為貓瘟感染所致,經過重重檢驗最後確定為熱傷風感冒。獸醫師李建沛提醒,今年熱浪多、溫差大,可能導致動物感染熱傷風。好在幼貓在經過多重檢驗及輸液治療後,目前已恢復健康,在新店動物之家等待下一站幸福。李建沛表示,今年夏季熱浪一波高過一波,犬貓日間在戶外溫度過高,夜晚或突然下雨時導致溫差大,這種情形很容易熱傷風。另外,民眾因天熱居家開冷氣,但外出後冷氣關掉,家中溫度逐漸升高,溫差變化大也極有可能讓家中毛寶貝感染熱傷風,外出散步冷熱差過大也容易導致毛寶貝感染,建議盡可能讓家中溫度變化幅度減低以避免此類情形發生。▲獸醫師李建沛提醒,溫差變化大可能讓家中毛寶貝感染熱傷風,建議盡可能讓家中溫度變化幅度減低。(圖/新北市政府動保處提供)熱傷風6大症狀炎炎夏日,犬貓身體不適、過度喘氣,常被誤會為熱衰竭或中暑,其實可能是熱傷風所導致。中暑和傷風相似處為呼吸急促與體溫過高,需多加觀察。如果將犬貓先行降溫,其症狀仍未改善,且有嘔吐腹瀉情形,就要注意是否為夏季熱傷風。因熱傷風有上吐下瀉症狀,須盡速送醫以輸液治療,給予足夠營養。發燒咳嗽鼻塞流涕噁心食慾不振腹瀉新北市動保處表示,近期毛寶貝醫療中心救援許多熱傷風犬貓,透過專業寵物醫療護理,不僅使其中一隻幼貓「小點」恢復健康,也找到新飼主吳先生領養,還給予新主人有關飼養、保健等方面的建議和指導,可讓認養的寵物們更容易適應新的家庭環境,同時也增加了主人們領養的信心。歡迎有計畫認養寵物的家庭,可以在評估飼養環境及各方條件符合後,到各動物之家認養毛寶貝。動保處也呼籲民眾支持「認養不棄養」,期望每隻毛寶貝都能得到最好的照護,給牠們一個溫暖的家。
醫曝「夜間低血糖」是被低估的隱形殺手 出現6症狀要小心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且每年以2.5萬名的速度持續增加,而糖尿病及其所引發的併發症影響國人健康不容小覷,對於醫療負擔也相當龐大。醫師直言,事實上不只是「高血糖」的問題,「低血糖」的帶來的影響其實更嚴重,夜間低血糖是被低估的隱形殺手,若出現6症狀要特別注意。內科醫師傅裕翔在粉專《你的主廚醫師 傅裕翔 高齡醫學內科 新北五股成泰 長照養生抗老慢性病專業》指出,糖尿病長輩看診常常會問「我的糖化血色素這次多少」、「血糖值會不會太高」、「有控制好嗎」,事實上不只是「高血糖」的問題,「低血糖」的帶來的影響其實更嚴重。傅裕翔說明,以目前現況來說,大多患者都是使用血糖機來自主監測,而隨著近年來,連續性血糖監測(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 CGM)的發展越來越成熟,觀察患者24小時的血糖變化,也成為糖尿病的治療環節之,同時,夜間低血糖的問題,也開始逐漸受到重視。傅裕翔提及,美國老年病學會期刊的臨床試驗顯示,2/3的長輩出現至少一次夜間低血糖(<54mg/dl),比白天多出三成的發生率,這篇研究由六個法國醫學中心共同研究,都是針對75歲以上,使用胰島素治療的二型糖尿病長輩,可見,用胰島素控制血糖的老人發生夜間低血糖的比例超過我們的想像,只是發生在夜晚睡夢間而被忽略。傅裕翔表示,由於低血糖的症狀不明顯,糖尿病長輩難以察覺,一般來說,在睡覺時發生夜間低血糖可能的症狀包括頭暈、噁心、冒冷汗、心悸、難以入睡,或是起床後全身疲累,如家人有出現上述症狀,要多注意長輩夜間睡眠狀況、增加測血糖次數,並把測到的血糖值記錄下來以及主動告知醫師討論治療對策,評估是否需要調整胰島素劑量、或放置血糖監測儀器。
好市多「綜合莓」驗出A肝病毒! 1.7萬公斤恐被吃下肚…有這6症狀快就醫
食藥署今(28日)表示,好市多進口的「Kirkland Signature科克蘭冷凍三種綜合莓」抽驗出A型肝炎病毒,並已售出1.7萬公斤問題批號。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急性A肝致死率低,僅約千分之3,經支持療法可完全康復沒有後遺症,但嚴重時可能出現猛爆型肝炎並致死。若為3類A肝重症高風險群且食用過該批莓果,可在2週內就醫評估自費接種疫苗。高雄市衛生局本月11日接獲食藥署通報,指美國今年3月的5起A肝病例經調查後,推測與市售冷凍草莓有關,隨後聯合稽查好市多從智利進口、成分為藍莓和黑莓與覆盆莓的Kirkland Signature科克蘭冷凍三種綜合莓,並責令預防性下架,經查驗與抽樣5批同類產品,今獲通知有效日期2023/09/19、2023年1月19日進口的一批帶有A型肝炎病毒陽性,已責請全台賣場自主預防下架53,186.85公斤,而衛生局今天再度稽查,確定通路已無該產品。(圖/疾管署提供)羅一鈞對此表示,急性A肝主要經糞口傳播,另攝入被汙染食物與水、人與人接觸也是遭傳染途徑,如民眾已食用該批莓果,可自最後一次食用日的隔日起進行60天「自我健康監測」。期間如出現發燒、全身倦怠不適、食慾不振、嘔吐及腹部不舒服或黃疸等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6大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確實告知相關飲食史。(圖/高市衛生局提供)羅一鈞指出,急性病毒型A肝一般以支持性療法為主,若嚴重可能需要住院並監測肝功能指數,病毒經一段時間從身體清除即可完全康復。而造成較多致死的猛爆型肝炎,則常發生於年長者或慢性肝病患者,但A肝死亡率僅千分之3、死亡個案少,若慢性肝病、肝癌或免疫力低下等具重症高風險民眾已食用該批梅果,可於最後一次食用日後2週內評估自費接種疫苗。而這類暴露後預防接種,保護效果可達97.6%。
腸病毒D68型社區現蹤…疾管署示警:恐大流行 兒科醫揭「6重症徵兆」
疾病管制署今(6日)表示,國內近期新增2例腸病毒71型輕症病例,皆位於北部,分別為6歲男童及1歲男童。據疾管署公布資訊,腸病毒就診人次持續上升,易造成重症與嚴重後遺症的腸病毒71型與腸病毒D68型也已現蹤,今年目前累計一例重症即為腸病毒D68型造成。醫師提醒,若出現6症狀要小心。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4,113人次,較前一週上升29.5%且高於過去2年同期,近幾週呈上升趨勢;整體疫情傳播風險上升。近期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以克沙奇A型為多,同時有腸病毒71型及D68型病毒活動。今年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累計1例,為感染腸病毒D68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柯申指出,腸病毒重症風險群為小於五歲之幼兒,又由於COVID-19流行造成這幾年出生的孩子免疫負債、恐怕缺乏群體免疫力,今年腸病毒將會是家長們與兒科醫師需要一同努力防範的威脅。醫師說明,腸病毒雖然是兒童常見疾病,但仍有許多民眾對於腸病毒症狀有所誤解,以為腸病毒的症狀就是拉肚子和嘔吐,甚至最近風行的ChatGPT也會「答錯」,把腹瀉列為腸病毒的常見症狀。柯申解釋,其實兒童腸病毒的症狀隨著型別不同而改變,常見的是發燒、喉嚨痛、紅疹,就醫時醫師有機會在檢查時發現咽喉水泡或潰瘍而診斷腸病毒典型的疱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症。柯申進一步表示,最近在社區現蹤的腸病毒D68型症狀以發燒、流鼻水、咳嗽為主,和典型症狀不同,所以不能因為沒有典型水泡或紅疹就掉以輕心,務必要注意後續有沒有出現重症徵兆,例如嗜睡、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表現像是受驚時的手腳同時肌肉收縮,易發生在兒童將睡未睡之際與熟睡時)、手腳無力、未發燒時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醫師強調,若家中幼童出現疑似腸病毒症狀,都建議讓兒科醫師評估,尤其是重症徵兆須儘速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時間,以免嚴重後遺症如肢體癱瘓、腦炎、心肺衰竭甚至死亡。另外,柯申特別提醒,腸病毒傳染力強且無法使用酒精殺死,因此在生活中落實「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非常重要。疾管署也坦言,目前已進入腸病毒流行期,且近期腸病毒輕症疫情持續上升,又清明連假期間,民眾南來北往,交流頻繁,易造成疾病傳播,呼籲民眾應做好個人衛生,平時應以肥皂正確勤洗手,家中幼兒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落實生病不上課,並注意居家環境的清潔消毒,避免與其他嬰幼兒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近年民眾習慣使用酒精進行環境消毒,但酒精對於腸病毒之毒殺效果有限,建議使用含氯漂白水進行消毒,調配時應穿戴防水手套、口罩及圍裙,並注意環境通風;一般環境消毒使用的消毒水濃度為500 ppm,即8瓶1,250 c.c.保特瓶清水加入100 c.c.漂白水;用於處理腸病毒患者分泌物或排泄物汙染的消毒水濃度則為1,000 ppm,即8瓶1,250 c.c.保特瓶清水加入200c.c.漂白水。疾管署提醒,環境、器具等於消毒水擦拭完畢後,靜待10分鐘再用清水擦拭一次,才算完成消毒步驟。
人工淚液遭汙染!美國已3人「點入眼喪命」 出現6症狀要小心
今年2月初才傳出,一款由美商醫藥公司「EzriCare」生產的非處方人工淚液,出現汙染問題,被強制回收下架後,美國陸續傳出,有多款人工淚液感染綠膿桿菌的通報。根據美國疾管中心(CDC)本月21日所發布的最新聲明稿指出,目前全美共有16州、68人因使用汙染的眼藥水而受感染、並有3人因此喪命,呼籲使用EzriCare與Delsam Pharma兩家人工淚液相關產品的民眾,要注意眼睛是否出現不正常的分泌物。根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截至本月21日的統計,全美已有16州,累計68例的個案,因使用上述兩家業者出品的人工淚液,感染了綠膿桿菌,死亡個案累計已3例,另有8人失明、4人須接受手術摘除眼球。美國CDC指出,感染病例使用的人工淚液品牌數至少超過10種,但發現使用EzriCare人工淚液而被感染的患者占最多。CDC提出示警呼籲,手邊若有這些出問題人工淚液的民眾,最好立即停用。CDC提醒,如果曾用過EzriCare與Delsam Pharma出品人工淚液的民眾,務必注意眼睛是否出現像是黃、綠或無色分泌物,眼睛疼痛,眼睛或眼皮發紅,眼睛有異物感,眼睛變畏光,視野變模糊等變化,若有上述情形者,應儘速就醫。
《霹靂火》王牌編劇鄭文華咽喉癌逝 當心這致命6症狀
台灣電視史經典復仇劇《台灣霹靂火》、《台灣龍捲風》,所創話題與收視紀錄至今20多年仍未被打破,該系列編劇、同時是前三立創作中心總監鄭文華去年12月因為咽喉癌離世,對此,醫師表示,咽喉癌是耳鼻喉科常見的癌症,好發於中年男,造成原因最可能為習慣性吸菸、喝酒,症狀包括長期聲音沙啞、呼吸困難、吞嚥困難、嗆咳或咳血等。其實咽喉癌有前兆可循,平時就可以自我觀察留意、及時就醫,更能減低死亡風險。根據新光醫院的衛教資訊,台灣每年大約有500人罹患喉癌,發病率佔全身癌症的 1 至 5%,好發年齡為 40到 60 歲,其中以男性佔大多數,造成此癌症的最可能的原因是習慣性吸菸、喝酒,此外 常常暴露在某些致癌物的環境中,也可能引起這種疾病。咽喉癌包括下咽癌和喉癌,發生率在所有頭頸癌當中僅次於口腔癌與鼻咽癌,名列第3;其中,下咽癌的死亡率高於口腔癌與鼻咽癌。喉癌的症狀為吞嚥疼痛或困難、嗆咳咳血、呼吸困難、口臭、頸淋巴結轉移腫大、聲音沙持續2周以上未改善沙啞。若為早期病患有80%的治癒機會,若較晚期,治癒率則降為50%,下咽癌若在積極治療下,3年存活率約50%。另外,喉癌患者較常人有較高機會再患第二種頭頸部腫瘤,故治療後必須戒除抽煙來減少再患機率,並定期門診複查,該院提醒,不論是喉癌或下咽癌都需戒煙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