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 川普 氣象署 天兔颱風拯救抗生素!抗藥性比例增10倍 70歲以上死亡人數增8成
每年的11月18至11月24日是「世界抗生素週」,抗生素抗藥性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重要議題,世界衛生組織已將抗生素抗藥性列為全球十大健康威脅之一,抗藥菌的傳播涉及人類、動物及環境等多層面。南投縣衛生局邀請臺北醫學大學癌症生物學與藥物研發所黃旭山教授進行用藥安全論壇講座,傳遞正確使用抗生素及藥物濫用防制觀念。近年來,臨床觀察到抗生素抗藥性細菌比例逐年升高趨勢,以台灣加護病房中最常見的屎腸球菌為例,從2007年到今年,抗生素抗藥性比例上成長了1.88倍;第二常見的肺炎克雷白氏菌抗藥性比例,甚至成長了10倍之多,導致臨床治療困難,經常需要用到後線的抗生素治療。更有研究顯示,抗藥性細菌感染比一般細菌感染更具威脅性、致死機率相對高出66%,患者住院天數也因此增加7.5天。和20年前相較,70歲以上長者因抗藥性細菌感染死亡人數大幅上升80%。黃旭山教授指出,隨著醫療、農業用藥發展、家庭寵物普及率提升,抗生素使用越來越頻繁,抗生素對人類、動物及環境等環保永續議題不斷提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報告指出,原本可以治療的疾病,有可能因為藥物如抗生素的濫用,造成抗藥性產生等相關問題而變得難以治療。另外不正當的使用藥物於非醫療上,也造成了藥物濫用等社會問題,因此正確使用藥物及避免藥物濫用,是醫療衛生單位、環境單位及農業單位與你我必須共同努力的課題,希望透過此講座傳達正確用藥安全及建立藥物濫用防制觀念。衛生局陳南松局長呼籲民眾謹記「四不一要」:「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吃、「不」吃他人的抗生素、「不」要隨便停藥、「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不是感冒藥,更不是萬靈丹,依照醫生囑咐並合理使用抗生素,是保障自身及家人朋友的健康的最佳方式。陳南松說,抗生素是醫師針對個人不同的細菌感染和病症所開立的藥物,不可與他人共用或分享,並且須注意抗生素的服用,務必將整個療程吃好吃滿,如有症狀儘速就醫並聽從醫囑服藥,絕不可擅自使用抗生素,全民一同響應「世界抗生素週」。
沉默疫情!抗生素抗藥性持續升高 全球人口平均壽命少1.8年
抗生素抗藥性問題已成全人類健康的重大隱憂,若抗藥性問題持續,預計到了2035年,全球人口平均壽命將縮短1.8年;而至2050年,每年將造成1,000萬人因感染抗藥性細菌而死亡,甚至高於癌症死亡人數,可以說是「沉默疫情」。近年來,臨床觀察到抗生素抗藥性細菌比例逐年升高趨勢,以台灣加護病房中最常見的屎腸球菌為例,從2007年到今年,抗生素抗藥性比例上成長了1.88倍;第二常見的肺炎克雷白氏菌抗藥性比例,甚至成長了10倍之多,導致臨床治療困難,經常需要用到後線的抗生素治療。更有研究顯示,抗藥性細菌感染比一般細菌感染更具威脅性、致死機率相對高出66%,患者住院天數也因此增加7.5天。和20年前相較,70歲以上長者因抗藥性細菌感染死亡人數大幅上升80%。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王復德理事長指出,「抗生素抗藥性不但會讓可以治療的藥變少、增加住院天數與療程,導致醫療費用的上升,最令人擔憂的是促使對多種抗生素具有抗性的『超級細菌』出現,讓感染變得難以控制,甚至不治。」他指出,耐碳青黴烯類細菌日益嚴重,特別是鮑氏不動桿菌(CRAB)被認為是台灣的頭號超級細菌,其抗藥性高達7-8成,患者常面臨無藥可醫的窘境,嚴重影響病人的預後。因應抗生素抗藥性嚴重威脅,行政院也將於明年正式啟動「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期望達到5年內抗生素使用量下降5%與碳青黴烯類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CRAB)住院病人感染發生率下降10%等兩大主要目標。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邱政洵理事長提醒,抗生素是用來治療細菌感染,並不是消炎藥或是退燒藥,民眾一定要遵守抗生素使用「四不一要」原則,以及透過「診間三問」詢問醫師,以減少抗生素抗藥性風險產生。「四不一要」原則是「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吃、「不」吃他人的抗生素、「不」要隨便停藥、「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診間三問」,第一是「需不需要?這次的症狀與診斷需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第二是「小心什麼?本次服用抗生素該注意什麼?」第三是「吃多久?處方中的抗生素應該服用幾天?」邱政洵理事長同時也強調預防重於治療,呼籲民眾透過日常預防措施來降低病菌引起的感染,間接減少使用抗生素的機會。他建議民眾平時應勤洗手保持雙手清潔,注意身體感染徵兆及其併發症,若有持續發燒、呼吸困難、血壓降低等症狀出現時,應立即就醫不拖延。此外,他也提醒民眾根據國家公衛政策接種相關疫苗,如流感、肺炎鏈球菌、新冠疫苗,來獲得專一性抗體以預防感染。
新北環狀線板橋中和段停駛逾7月 侯友宜喊年底全線復駛
新北市長侯友宜19日表示,0403大震停駛至今的環狀線「板新」至「中和」段,目前修復已進入最後階段,只要安全無虞,有望「年底全線復駛」。0403地震讓環狀線軌道鋼箱梁移位受創而修繕至今,侯友宜19日到最接近「斷軌」地點的中原站視察修復狀況時指出,目前已完成6支「簡支梁」復位,還有3支「連續梁」預計20日一次到位完工,接下來大約需20幾天完成機電工程與軌道工程收尾,並會旋即交由新北捷運公司測試。侯友宜進一步指出,停駛路段至今也已更換1,020片「軌道基鈑」,藉以逐步將900公尺長的軌道復原,水環及機電系統纜線也已完成80%更新,目標在年底全線復駛營運。侯友宜直言,接下來3支跨位移連續梁施工位於員山路及中正路交通要道,施工困難度非常高,這3支連續梁加起來長達110公尺、重達1,200公噸,需同時頂升風險非常高,修復過程除用精密設備同時監控頂升狀況外,也使用具預警功能的同步位移控制器,將以連動方式施作一次復位,預計20日一鼓作氣就能完成。新北市政府捷運局長李政安表示,鋼箱梁於全數復位完成後,全面更換為新優化的盤式支承設施,也會增設永久防落橋及抗拉拔裝置作為第二道防線,希望在雙重保護機制下確保六級強震來襲不再有位移。他說,目前正同步進行軌道、伸縮縫、隔音牆與電力通訊線路恢復工作,最後再做全路段機電系統整合測試,並進行電聯車試運轉,都沒問題便可恢復運營。李政安指出,環狀線軌道受損復原工程,經費目前包含土建、軌道、機電、設計監造、設計審查、第三方公正單位、保險費用等,合計約新台幣11.93億。他強調,此次環狀線復原工程歷經夏季酷熱及鋼梁狹窄空間、午後雷雨、秋季連綿陰雨天氣,還有2024年多次颱風影響動輒5天以上,施工仍全力投入,將在確認運轉安全無虞下力拚年底復駛。而針對各界關心責任歸屬,國民黨立委張智倫則提醒,目前環狀線力拚年底復駛,9月專家鑑定完成的「災害調查分析與原因探討初步報告」已分別送至新北捷運局、台北捷運局審查,最終責任歸屬尚未公佈,目前新北市修繕仍在墊付階段,自己也會持續關心修復進度、向中央爭取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