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兒童
」 變性女槍手 大規模槍擊事件幼兒該打疫苗嗎?阿包醫生解答新冠、流感疫苗「常見7大QA」:能產生保護力
這幾天氣溫明顯轉涼,此時呼吸道傳染病最容易找上門,其中學齡前幼兒更為流感及新冠重症高危險族群,而疾管署也從10月開放今年公費流感、新冠疫苗接種,適用於6個月以上幼兒,但學齡前幼兒接種率39.5%,新冠疫苗幼兒接種率僅2.2%。為此,小禾馨小兒專科診所主治醫師「阿包醫生」巫漢盟5日參加疾管署例行記者會時,就整理了7大QA,分別是關於幼兒流感疫苗常見的4疑問,以及幼兒新冠疫苗3疑問,希望能為家長解答。幼兒流感疫苗常見QAQ1、幼兒接種流感疫苗的重要性?學齡前幼兒爲流感重症高危險族群,感染後有10%至50%會併發中耳炎,併發重症以肺炎爲主,且腦炎、橫貫性脊髓炎、多發性神經炎GBS等神經系統併發症機率比成年人高,萬一發生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等續發性細菌感染,更易造成重症或死亡,故需每年接種流感疫苗產生保護力。Q2、家中幼兒為出生後第1次接種流感疫苗,先前已經抽空接種第1劑疫苗,真的有需要再打第2劑嗎?參考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及疫苗仿單建議,未滿9歲兒童初次接種,應接種2劑,以獲得完整保護力。Q3、如果要打2劑流感疫苗,可以不同廠牌嗎?可以,目前未滿9歲的兒童,初次接種流感疫苗需要注射2劑,2劑間隔4週以上,目前各家流感疫苗雖然製程略有不同,但抗原類似效果相同,所以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決議,需接種2劑兒童,2劑可接種符合適用年齡之不同廠牌疫苗。Q4、寶寶如果之前已經得過流感了,身體不是應該有抗體,今年還需要帶家中寶寶接種流感疫苗嗎?流感病毒極易產生變異,幾乎每年流行的病毒株都會稍有不同,不論自然感染或疫苗,對不同抗原型之病毒保護效果會明顯下降,即使病毒未發生變異,疫苗成分相同,自然感染或接種4~6個月後保護效果即可能下降,保護力一般不超過1年,因此建議每年均須接種1次,是全球一致性的做法。幼兒新冠疫苗常見QAQ1、幼兒第1次接種新冠疫苗,為何要打2劑?未滿5歲幼兒因免疫發展較不成熟,為確保獲得完整免疫保護力,如果是滿6個月至未滿5歲且未曾接種過新冠疫苗之幼兒,請記得要接種2劑新冠疫苗,2劑須間隔4週(28天)以上,才能補強免疫力。Q2、寶貝打常規疫苗後,要隔多久才可以接種新冠疫苗呢?新冠疫苗可與常規疫苗同時分開不同手臂接種,(未滿2歲嬰幼兒接種大腿前外側股外側肌),或與間隔任何時間接種。接種常規疫苗時,要接種的新冠疫苗是第2劑的話,記得要與第1劑新冠疫苗間隔4週(28天)以上,才可接種第2劑。Q3、家中幼兒近期已感染過新冠肺炎,還需要接種新冠疫苗?雖然感染新冠後,人體會產生有助於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抗體,但保護力會隨時間減弱,為提供可對抗主流病毒株之免疫保護力,應於孩童症狀痊癒後(建議自發病日起12週(84天)且無急性症狀後),接種最新的JN.1疫苗。如果是過去有打過舊的新冠疫苗,或比較久以前感染新冠的話,因為新冠病毒變異快速,流行型別不同,之前免疫力及抗體已不具保護效力,所以還是要接種新的疫苗,才能有效對抗新的變異病毒。
17歲少女被逼吃素…嚴重營養不良「體重剩28kg」 父母怕被告謊報她年齡
青春期的孩子仍在成長,飲食限制太多恐怕後果不堪設想。澳洲有一名17歲少女花花(化名)長期受到父母控制飲食,逼她吃全素,導致體重只有28公斤,一度造成生命危險。花花的父母怕被告,還謊報她的出生證明讓人以為她只有14歲,最終遭舉發後有兒福單位介入,花花才得以接受治療,漸漸恢復健康。根據外媒《每日郵報》報導,澳洲西部警局多年前獲報,一名17歲少女花花的家長疑似沒好好養育她,導致她瘦到體重只有28公斤;此外還有疑似軟禁的狀況,花花除了出門上學和學才藝芭蕾舞課外,幾乎無法離開家門,過著接近零社交的生活。而拯救花花向警方通報的人就是花花的芭蕾舞老師,她觀察到花花太過瘦弱,再繼續練習跳芭蕾舞可能有骨折風險;芭蕾舞老師透露,她曾經向花花母親詢問花花飲食狀況,還說出她太瘦了,但花花母親強調「我女兒完全沒問題」。之後不僅芭蕾舞老師,連舞蹈班其他同學的家長也注意到花花瘦得不正常,眾人一起向當地相關單位報案。兒福單位即刻展開調查,發現花花的父母嚴格控管她的飲食,平時只能吃水果、喝蔬菜湯等素食,也盡可能不讓花花出現在公眾場所。最令人氣憤的是,花花的父母疑似知道苛刻對待女兒可能被告,她的父親還謊報她的出生證明,讓外界以為花花只有14歲,就沒有營養不良的疑慮。花花的父母被兒福單位調查時,還一度不想讓他們看到花花,後來相關單位通知他們不帶花花去醫院檢查,就會增加調查強度,花花父母才帶她去珀斯兒童醫院檢查,年紀近17歲的花花,身高147.5公分、體重27.3公斤,她的體重是9歲兒童的平均體重,醫師指出,花花已經是4級營養不良(grade 4 malnutrition)。醫師立刻替花花進一步檢查,先照X光後插入鼻胃管灌食營養素5天,再替她安排後續膳食計畫,經過住院50天,花花身體狀況好轉,身高增加3.4公分,體重也多了7公斤。目前花花由西澳大利亞社區部門接管照顧,相關訴訟還在進行中。
9歲童跌倒腳受傷 醫院「割了他包皮」沒治療腿…家長氣炸報警
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上月發生離譜醫療疏失,當地某間公立醫院收治1名腳受傷9歲男童,卻對他進行「包皮環切」手術且沒有治療腿傷,氣得家長報警、投訴衛生單位。據《app LIVE》報導,該名來自斯哈哈普爾(Shahapur)的9歲男童,6月15日因為與朋友玩耍時造成的腿傷,被送進塔那區(Thane)的公立醫院治療,未料醫療團隊竟出大包。男童父母指控,醫療團隊沒治療兒子的傷勢,卻對他進行包皮環切手術,甚至直到手術後才發現「切錯病人、醫錯部位」,趕緊亡羊補牢,重新把兒子推進手術室醫治腿部。當地衛生部門接獲男童父母投訴後,保證會對此案展開調查;同樣接獲家長報案的斯哈哈普爾警方,則指此事雖還未正式立案,但會進行相關調查。身處開錯刀風暴核心的公立醫院,則透過醫師帕瓦爾(Gajendra Pawar)作出非正式回應,表示男童除了腿傷外,還有包皮過緊的包莖問題,才會進行2次手術,強調當時醫師的處置是正確的、沒任何問題的。至於男童父母為何事前不知情?帕瓦爾認為可能是「醫生忘記告訴他們,或已經通知其他親屬」,並坦承當天有2名9歲兒童在醫院接受手術。對此,男童父母拒絕接受帕瓦爾醫師的任何理由。
被低估的大麻3/合法化的下場「青少年急診增2成」 亂象橫生!泰國將修正政策
「雖然大麻在台灣列為第二級毒品,但隨著泰國成為亞洲第一個大麻合法化的國家,再加上網路平台上不少大麻合法化的文章,都易使青少年受到影響。」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科長張惠雯告訴CTWANT記者。開放大麻使用的加拿大,已出現青少年因相關疾病或中毒急診增加,泰國新任總理賽塔也因大麻開賣亂象,九月宣布將從嚴規定。依食藥署統計資料,國內醫療院所通報大麻濫用狀況日趨嚴重,從2018年通報399人次,增加到2020年的620人次,近兩年因疫情人數下降,但今年到5月已通報140人次,較去年同期117人次,增加近2成。由於大麻易有吸食黑數,所以真實數字一定比醫療院所通報更多,例如學生濫用藥物排名,大麻就已迅速竄升至第二名,僅次於K他命。據此,國教行動聯盟等民團今年11月公布近4萬人的調查,有9成3民眾反對台灣大麻合法化,擔憂對青少年的影響。事實上,2019年10月曾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連署「開放醫用大麻」,3個月內超過5100人連署。衛福部回應THC含量超過10ppm即屬於第二級管制藥品,僅開放醫院以專案申請進口,用於治療頑固型癲癇罕病患者。爭取大麻合法化的倡議者多以加拿大及泰國為例,不過這兩個國家現正為開放後的「大麻」煩苦惱著。加拿大2018年就將大麻合法化,雖然大麻相關經濟迅速成長,卻引發更多層面的健康問題。由加拿大及澳洲的心理衛生機構研究工作者共同發表在《加拿大醫學協會雜誌》的研究指出,大麻合法化後,安大略省和阿爾伯塔省是加拿大人口最多的兩個省份,青少年因大麻相關疾病及中毒而到急診室就診的次數增加了20%。論文引用的一項研究指出,安大略省的大麻使用者發生劇烈嘔吐的情況每月發病率增長了13倍。另一項研究顯示,0至9歲兒童因誤食含有大麻的食品而入院治療的事件已經增加3倍。由於大麻具有醫療用途,因此一直有民眾希望能開放「醫用大麻」或讓大麻合法化。圖為綠色浪潮團體舉辦的「大麻除罪化」遊行。(圖/報系資料照)警政單位及醫界推測,台灣社會大麻濫用日趨嚴重,與泰國2022年成亞洲第一個大麻合法化國家不無關連。據旅遊媒體《寂寞星球》報導,一名2022年8月底前往泰國旅遊的受訪者匿名指出,他所居住的飯店樓下就有二、三個攤販在販售大麻,而且,以Google地圖也可以查詢到大麻商家,店家招牌也多直接以大麻圖案標示,他更目睹父母牽著小朋友的手從店裡驚慌走出。其實泰國只是將大麻從麻醉藥物管制名單刪除,還是僅供醫療與工業用途,若用於娛樂仍屬非法,但並未明訂禁止法條,只表示未來將進一步限制在公開場所使用,也導致執法單位無所適從,因此造成亂象,新任泰國總理已在今年9月宣布將修正為僅開放大麻用於醫療,並表示將儘速遏止藥物濫用問題。國人最愛的出遊地「日本」其實近來也深受大麻困擾,吸食人數從2013年的1534人,10年來逐年增至2022年的5184人,其中7成未滿30歲。今年4月更出現一款含類大麻「六氫大麻酚(HHCH)」成分軟糖,在年輕人之間廣為流傳,也引發許多人身體不適送醫,由於該成分當時尚未被列管,因此成為漏洞,日本政府除了緊急列管,也於12月6日針對大麻修正法案,為防止年輕族群濫用,新增「使用罪」,違者將面臨7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表示,大麻一旦成癮之後就相當麻煩,因為它不像戒菸那樣有替代療法,雖然戒斷反應不嚴重,但很容易反覆吸食,陷入惡性循環之中。「如果想成功戒癮,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支持力量,家長不要一昧責罵孩子,而是要用親情的力量將孩子拉回來,千萬不要放棄,否則孩子就會一直沉淪下去了。」
變性女槍手校園殺戮6死!高中同學難以置信 曝生前「最後遺言」
美國田納西州首府納希維爾(Nashville)一所私立基督教學校在美東時間27日上午爆發重大槍擊案,造成至少3名9歲兒童和3名成人死亡,警方隨後開槍擊斃了曾就讀該校的28歲變性女槍手奧黛麗黑爾(Audrey Hale)。不過,槍手的匿名同學事後卻震驚表示,黑爾在高中時期是個可愛有趣的女孩,也非常積極參與LGBTQ社群的校園活動,因此他非常不能理解為何黑爾會變成冷酷的殺手。而黑爾生前傳給朋友的遺書,如今也曝了光!綜合《每日郵報》、《紐約郵報》的報導,納希維爾都會警察局發言人阿倫(DonAaron)向記者表示,警方於當地時間27日上午10時13分接獲這起槍擊案的報案電話,抵達現場的警員稱當下可以聽到學校2樓傳來槍響。而槍手黑爾事後也被證實持有2把半自動步槍和1把手槍。2名警員隨後在學校大廳向槍手開槍,並在上午10時27分將其擊斃。不過最終仍有3名成人不幸罹難,另有3名9歲孩童在送往小門羅卡瑞爾兒童醫院(MonroeCarell Jr. Children's Hospital)急救後不久宣告死亡。3名9歲孩童在送往小門羅卡瑞爾兒童醫院(Monroe Carell Jr. Children's Hospital)急救後不久宣告死亡。(圖/達志/美聯社)警方表示,28歲的槍手是納希維爾當地居民,曾就讀過該所基督教學校。此外,她還認定自己是變性人,社交媒體上的個資也顯示她使用了「he/him」作為代名詞,並以中性偏男生的名字艾登(Aiden)自稱。目前尚不清槍手的犯案動機為何,不過當局正在透過嫌犯詳細繪製的學校地圖,以及遺留下來的「宣言」釐清案情。 罹難者親友參與社區守夜活動悼念死者。(圖/達志/美聯社)對此,一位不願公開姓名、自稱是黑爾高中同學的民眾也接受了《每日郵報》的採訪,並分享了他在2011年至2014年與黑爾在納什維爾藝術學院的相處經過,「她的所作所為是不可原諒的,但當我認識她時,她是一個可愛有趣的女孩。而且她以跨性別的身份出現時,沒人感到驚訝。」高中同學補充,「她真的不像是會變成校園槍手的類型。我不知道中間經歷了什麼事,才讓她變成新聞頭條中的冷酷殺手。我們畢業班的每個人都感到非常困惑,真的沒人能預料到這場悲劇。」他還表示黑爾在高中時期非常積極地參與LGBTQ社群的校園活動,「她參與了很多項目,包括學校社團活動。我們也一起上過視覺藝術課,她對學習很投入,也有交到幾個朋友……我永遠不會為任何傷害孩子的人辯護,但真的很難相信她會做出這麼殘忍的事,這一切都是如此的超現實。」黑爾在犯下慘絕人寰的校園屠殺前幾分鐘,還透過Instagram向她在高中時期的籃球隊友巴頓(Averianna Patton)發了一封令人毛骨悚然的「遺書」。(圖/翻攝自網路)另外,黑爾在犯下慘絕人寰的校園屠殺前幾分鐘,還透過Instagram向她在高中時期的籃球隊友巴頓(Averianna Patton)發了一封令人毛骨悚然的「遺書」,她在訊息中表示:「我打算今天就去死,這不是一個玩笑!!!我死後妳可能會在新聞上看到我。這是我最後一次告別。我愛妳……來世再見。」而巴頓則答道:「奧黛麗!你還有很多人生要過。我祈求上帝保護你。」但黑爾顯然心意已決,「我知道,但我不想活了,我很抱歉。我不是故意惹妳不高興或引起妳的注意,我只是想死。我之所以先告訴妳,是因為妳是我這輩子見過最美麗的人。我的家人不知道我要做什麼,但有一天這會變得非常有意義。我已經留下了足夠多的證據,但不好的事情即將發生。」黑爾事後遭警方擊斃。(圖/翻攝自YouTube)
變性女槍手校園殺戮6死! 生前「駭人影像」曝光
美國田納西州首府納希維爾(Nashville)一所私立基督教學校在美東時間27日上午爆發重大槍擊案,造成至少3名9歲兒童和3名成人死亡,警方隨後開槍擊斃了曾就讀該校的28歲變性女槍手奧黛麗黑爾(Audrey Hale)。而學校內部監視器及警方密錄器錄到的「駭人影像」如今也曝了光。綜合《每日郵報》、《路透社》、《紐約郵報》的報導,納希維爾都會警察局發言人阿倫(DonAaron)向記者表示,警方於當地時間27日上午10時13分接獲這起槍擊案的報案電話,抵達現場的警員稱當下可以聽到學校2樓傳來槍響。而槍手黑爾事後也被證實持有2把半自動步槍和1把手槍。2名警員隨後在學校大廳向槍手開槍,並在上午10時27分將其擊斃。3名9歲孩童在送往小門羅卡瑞爾兒童醫院(Monroe Carell Jr. Children's Hospital)急救後不久宣告死亡。(圖/達志/美聯社)不過最終仍有3名成人不幸罹難,包括61歲的代課老師皮克(Cynthia Peak)、60歲的校長昆斯(Katherine Koonce),以及61歲的管理員希爾(Mike Hill)。另有3名9歲孩童也都在送往小門羅卡瑞爾兒童醫院(Monroe Carell Jr. Children's Hospital)急救後不久宣告死亡,死者包括附屬長老教會牧師斯克魯格斯(Chad Scruggs)的女兒。罹難者親友參與社區守夜活動悼念死者。(圖/達志/美聯社)警方補充,28歲的槍手是納希維爾當地居民,曾就讀過該所基督教學校。此外,她還認定自己是變性人,社交媒體上的個資也顯示她使用了「he/him」作為代名詞,並以中性偏男生的名字艾登(Aiden)自稱。目前尚不清槍手的犯案動機為何,不過當局正在透過嫌犯詳細繪製的學校地圖,以及遺留下來的「宣言」釐清案情。槍手先開槍擊碎了建築物側面的玻璃門進入室內。(圖/翻攝自YouTube)而學校內部監視器及警方隨身密錄器錄到的「駭人影像」如今也曝了光。畫面中反戴一頂紅色帽子,身穿軍裝迷彩褲和黑色戰術背心的黑爾,先是開槍擊碎了建築物側面的玻璃門進入室內,並在走廊隨意尋找攻擊目標。接著,透過警官恩格爾伯特(Rex Englebert)和科拉佐(Michael Collazo)的隨身密錄器顯示,警方有條不紊地衝進學校走廊追捕槍手。他們一邊衝向2樓的中庭,一邊喊著「開槍了」。黑爾當時已在槍戰中一命嗚呼。(圖/翻攝自YouTube)而當他們走過牆面轉角並發現黑爾時,槍手朝他們的方向發射子彈,而警方也迅速開火反擊。幾秒鐘後,可以看到黑爾倒地,警察此時也小心翼翼地靠近槍手,同時大喊著「別動」和「把槍放下」,但黑爾當時已在槍戰中一命嗚呼。
殺人原因竟是「不喜歡星期一」!美史上唯5起「女槍手」校園槍擊案 3位全都未成年
美國田納西州首府納希維爾(Nashville)一所私立基督教學校在美東時間27日上午爆發重大槍擊案,造成至少3名9歲兒童和3名成人死亡,警方隨後開槍擊斃了曾就讀該校的28歲嫌犯奧黛麗黑爾(Audrey Hale)。據稱這是歷史上第5位涉及校園槍擊案的女性槍手,而且其中3位全都是未成年。《每日郵報》援引非營利組織The Violence Project的數據指出,自有記錄以來,女槍手在美國大規模槍擊事件和校園槍擊案中的佔比僅有2%,148起校園槍擊事件中更只有5起是女性犯案,包括稍早發生在田納西州的悲劇。報導稱,第一起女槍手校園槍擊事件發生在1979年,當時16歲的布倫達斯賓塞(Brenda Spencer)於聖地亞哥的克利夫蘭小學(Cleveland Elementary School)大開殺戒,最終在20分鐘內射出了36發子彈,直接導致校長和另一名教職員身亡,另有8名學生和1名警察受傷。斯賓塞當下與警方對峙了6小時後才棄械投降。當被記者問到為何犯案時,她說出了那句令人不寒而慄的經典供詞「我只是不喜歡星期一,我這麼做單純就是為了提振精神。」據稱這句話也啟發了愛爾蘭搖滾樂隊Boomtown Rats的主唱格爾多夫(Bob Geldof)創作出那首家喻戶曉的名曲《我不喜歡星期一》(I Don't Like Mondays)。第二名女槍手是23歲的威廉姆斯(Latina Williams),她在2008年2月於路易斯安那技術學院(Louisiana Tech University)的教室裡連開6槍,隨機射殺了2名不認識的學生,接著又飲彈自盡。警方事後發現,威廉姆斯在過去2年多裡一直睡在她的車上沒有回家,且她在生前時常表現出「偏執狂、與現實脫節」等跡象。同樣在2008年,15歲的溫布莉(Teah Wimberly)在佛州勞德代爾堡的迪拉德高中(Dillard HighSchool)射殺了15歲的同學克莉蒂(AmandaCollette)。據稱兩人從小學開始就是很好的朋友,但當克莉蒂在2008年11月的某天拒絕與溫布莉講話後,溫布莉掏出了一把手槍射殺了兒時好友。事後她表示開槍的目的是為了讓對方「也能感覺到痛」。最近的一起女槍手槍擊事件發生在2021年5月6日,一名12歲少女當天在里格比中學(Rigby Middle School)附近走動時,突然掏出一把半自動手槍射擊,導致2名學生及1名家長受傷,所幸最終無人身亡。警方後來在她的背包裡發現了第2把手槍及2把刀,她還聲稱自己正在計畫製造3枚炸彈來摧毀學校。當時警方為保護當事人,因此並未公開這名女孩的姓名。對此,The Violence Project主席、明尼蘇達州哈姆林大學(Hamline University)法醫心理學家彼得森(JillianPeterson)也表示,男孩傾向將負面情緒外化,而女孩則有大概率將負面情緒內化,這可以說明為何槍擊案都是以男性槍手居多,而女性罹患抑鬱和焦慮的機率則更高。美國特勤局國家威脅評估中心(NTAC)最近的2項研究也顯示,多數未成年槍手經常在校園內遭到嚴重霸凌,或因家庭因素罹患抑鬱症。此外,在槍擊案發生前,他們也會長期缺課。
變性女槍手校園殺戮6死!3兒童遇害 美國「大規模槍擊事件」破10年紀錄
美國田納西州首府納希維爾(Nashville)一所私立基督教學校在美東時間27日上午爆發重大槍擊案,造成至少3名9歲兒童和3名成人死亡,警方隨後開槍擊斃了曾就讀該校的28歲女性槍手奧黛麗黑爾(Audrey Hale)。綜合《每日郵報》、《路透社》的報導,納希維爾都會警察局發言人阿倫(DonAaron)向記者表示,警方於今天上午10時13分接獲這起槍擊案的報案電話,抵達現場的警員稱當下可以聽到學校2樓傳來槍響。而槍手黑爾事後也被證實持有2把半自動步槍和1把手槍。2名警員隨後在學校大廳向槍手開槍,並在上午10時27分將其擊斃。不過最終仍有3名成人不幸罹難,包括61歲的代課老師皮克(Cynthia Peak)、60歲的校長昆斯(Katherine Koonce),以及61歲的管理員希爾(Mike Hill)。3名9歲孩童在送往小門羅卡瑞爾兒童醫院(Monroe Carell Jr. Children's Hospital)急救後宣告死亡。(圖/達志/美聯社)另外3名9歲孩童也都在送往小門羅卡瑞爾兒童醫院(Monroe Carell Jr. Children's Hospital)急救後不久宣告死亡,死者包括附屬長老教會牧師斯克魯格斯(Chad Scruggs)的女兒。警方補充,28歲的槍手是納希維爾當地居民,曾就讀過該所基督教學校。此外,她還認定自己是變性人,個資上也顯示她使用了「he/him」作為代名詞。目前尚不清槍手的犯案動機為何,不過當局正在透過嫌犯詳細繪製的學校地圖,以及其他遺留下來的聲明和文件釐清案情。罹難者親友參與社區守夜活動悼念死者。(圖/達志/美聯社)對此,CNN也援引非政府組織「槍支暴力檔案」(GunViolence Archive)的資料指出,上述慘案是美國2023年迄今第129起大規模槍擊事件。而大規模槍擊事件的定義則是至少有4人中彈,但不包括槍手。「槍支暴力檔案」還統計,全美在2018到2020年,都是5月才會累積至少100起大規模槍擊事件。但從2021年開始,這個時間點被提早到了3月下旬,2022年則是在3月19日達標,2023年更是提早到3月5日,意味著「大規模槍擊案數破百」在今年僅花了60幾天,打破10年前的最早時間點紀錄。
5至11歲間隔12周縮短 兒童疫苗第2劑6月下旬開打
國內10日新增6萬8311例本土個案,雖連日下降,但高達213人染疫死亡,死亡人數連續3天創新高,且是連2天均破200例。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不排除數字往上增加,不過這都是短期現象,會加以注意。另為降低兒童重症死亡數,指揮中心宣布兒童疫苗兩劑間隔縮短為4周,最快6月下旬開打,醫事人員第4劑也拍板定案,最快下周開放接種。致死率千分之1.1 90歲長者5.31%根據指揮中心統計,今年1月以來,國內累計266萬5809例本土個案,其中2944人死亡,目前全年齡層致死率為千分之1.1。陳時中上月20日曾表示「希望致死率不超過千分之1」,如今已經突破當時所設定的防線,引發外界擔憂。陳時中說,當時也認為致死率到達千分之1是警戒值,現在的數字是相對高的情況,會多加注意,並鼓勵醫院盡量把病人照顧得更好。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分析說明,今年1月以來新增死亡病例當中,70歲以上長者致死率較高,尤其90歲以上致死率達5.31%;0到9歲兒童累計15例死亡,致死率為0.005%。另昨天新增553例中重症個案,包括一名6歲女童,確診後25天突然發燒,經診斷為多發性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指揮中心亦證實,此為高雄長庚醫院日前收治個案,為國內第3例MIS-C個案。目前國內12歲以下兒童重症個案累計44例,其中17人死亡;重症個案包括18例腦炎、9例肺炎、3例敗血症、4例哮吼、5例家中死亡、2例共病(腦腫瘤、癲癇重積)、3例MIS-C。全台感染11.69% 中南部處高原期至於新增確診病例部分,陳時中指出,全台本土個案累積感染百分比平均為11.69%,而台北、新北、桃園都在下降,分別為12.14%、17.67%、15.24%;台中、台南、高雄的累積感染百分比仍低,分別是9.73%、8.67%、10.09%,北部已度過高峰稍微在往下降,中南部還在高原期。民進黨籍高雄市議員陳致中昨晚在臉書發文指出,媽媽吳淑珍採檢PCR確診,祈求老天保佑平安,這是5月31日陳水扁確診隔離後扁家再次有人染疫。繼陳水扁隔離 吳淑珍PCR確診近來兒童MIS-C引發家長關注,新冠肺炎對兒童的威脅不容小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醫師姜冠宇指出,疫苗確實對突破性感染的MIS-C具有保護作用,如果要敞開國門,BA.4、BA.5一定有進來的風險,必須考慮對4歲以下兒童施打疫苗。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昨召開會議,決議5到11歲兒童兩劑疫苗接種間隔由12周縮短為4到8周,並開放醫事人員接種第4劑。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接種作業需要準備時間,兒童第2劑最快2周後開打,醫事人員第4劑最快1周後開放接種。ACIP委員、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謝育嘉表示,5到11歲兒童接種後的心肌炎發生率不如青少年高,目前澳洲、加拿大兒童莫德納接種建議間隔為8周,但疫情嚴重時可縮短至4周,美國建議輝瑞兒童版疫苗間隔3周可接種第2劑;為統一施打間隔,ACIP建議將莫德納及輝瑞疫苗間隔一併縮短為4周。
開學好心慌2/兒童染疫恐影響專注力 「6類孩子」須提高警覺
傳染力極強的Omicron變異株,在春節前夕攻破台灣大門,相較於過去的Delta、原始病毒株,Omicron似乎更容易傳染孩童,指揮中心2/4公布台灣0至9歲兒童確診人數目前已達60人。隨著兒童確診數增多,愈來愈多專家討論「11歲以下兒童是否應接種疫苗」,陳時中日前於記者會上表示,目前對此「沒有強烈想法」。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則認為,目前看來,兒童很容易受到感染,似乎不打疫苗不行。黃立民說,11歲以下兒童接種疫苗有許多爭議,各方看法都不同,但目前研究顯示兒童染疫後,可能會造成神經方面的後遺症,例如無法集中精神,可能會出現學習障礙等,所以他認為指揮中心應盡速開放11歲以下兒童接種疫苗。由於開學在即,為了防範校園群聚事件,目前各縣市學校也各有沙盤推演,例如台北市有國小校長透露,考慮將宣導性質活動都改成線上進行,減少大規模群聚的機會。北市教育局也說,年前已針對一批教師進行第三劑造冊,並提醒符合資格的教師都可自行預約施打、增強保護力。桃園市長鄭文燦日前也表示,針對桃園市未預約接種第三劑疫苗的教職員工,市府已安排專案,預計在開學前讓全市教職員工疫苗涵蓋率超過95%。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張凱音表示,兒童感染Omicron多數都是輕症,跟一般感冒非常相像,還是建議要去就醫,若是有接觸史、群聚史也應該要告知醫師,以便醫師作為採檢參考。桃園市各中小學陸續安排教職員工接種第三劑,希望藉此減少校園群聚機率。(圖/報系資料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醫師吳宗儒表示,研究顯示,兒童、青少年的重症危險因子包括肥胖、糖尿病、氣喘,此外,早產兒、新生兒及嬰兒出現症狀也需要特別留意。三軍總醫院副院長張峰義認為對抗Omicron要「有防有攻」,最基本的防疫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一定要做到,除此之外,更要主動積極接種疫苗、篩檢、治療。張峰義說,接種疫苗仍是目前控制疫情最有效的方式,台灣仍有約2.6成民眾未施打第二劑疫苗,建議符合接種條件的民眾需完全接種疫苗,以提升保護力,降低重症、住院及死亡率,特別是高風險族群更應盡快接種第三劑。張凱音也認為,想要避免孩童染疫,同住的家人一定積極打完2劑基礎劑、1劑追加劑,完整接種疫苗才能間接形成防護網保護孩子。另外,若有相關症狀無須驚慌,可先採取居家快篩,若發現確診再盡速前往鄰近醫院或診所尋求專業協助,避免錯失關鍵治療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