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億元
」美東碼頭加薪逾六成不罷工 貨櫃三雄大跌逾9%
美東碼頭工人罷工三天結束,資方暫時同意加薪超過六成,結果台股今天(4日)開盤後,上市航運股跌幅超過6.84%;其中,萬海跌了9.98%最多,陽明緊跟在後也超過9%,長榮也是超過9%,一片綠油油。根據Yahoo!股市的成交量統計,陽明4日一開盤迄今成交量已快要8萬張、金額超過51.5億元,股價來到63.90元,跌了6.60元,跌幅達9.36%;萬海的成交量也快要5萬張、金額超過42億元,股價來到89.30元,下跌了9.90元,跌幅達9.98%;長榮的成交量也是快5萬張、金額超過92億元,股價來到186.50元,下跌了18.00元,跌幅達8.80%。根據工商時報的報導,美東港口營運商提出在6年內加薪62%的方案,調漲幅度高於先前提出的50%,是促成工會決定罷工喊停的原因。美國總統拜登立即許勞資雙方達成的協議,他發表聲明指出,「集體協商奏效,對於美國從內到外、從下往上建造更強大的經濟,這是至關重要的。」「國際碼頭工人協會」(International Longshoremen's Association,ILA)的約4萬5,000名勞工因未能與代表航運業者及碼頭營運商的「美國海運聯盟」(United States Maritime Alliance,USMX)達成新的勞資協議,於當地時間1日凌晨展開近50年來首次大規模罷工,導致全美約半數海運業務停擺。
政府「打住不打商」又一建商轉舵! 國揚彭邵齡:拉高廠辦業績占比5成
國揚實業(2505)今(7)日召開股東會,由國揚董事長楊子寛親自主持,國揚總經理彭邵齡受訪指出,國揚今年預計新推5個建案,其中2個住宅案、3個廠辦案,不過今年可入帳個案僅總銷70億元廠辦案「國揚洲際企業總部」,和部分成屋,持續處於入帳空窗期。她也提到,住宅興建成本高,相對政府對廠辦較為友善、同時也有較高的利潤,將增加廠辦業績占比。2023年由於完工空窗,營收僅7.35億元,創2010年以來新低,稅後淨利3.04億元,EPS(每股純益)為0.8元。會中並通過配發現金股利0.4元。彭邵齡欽表示,國揚去年賣出約100億元房子,其中預售占92億元,幾乎都銷售一空,而今年可以入帳的「國揚洲際企業總部」為合建案,總銷金額約70億元,國揚持有65%,公司內部希望可以整棟銷售,目標在10月完成交易,貢獻今年營收。國揚發言人王正怡進一步指出,除了「國揚洲際企業總部」外,目前國揚手中成屋僅有高雄國硯14戶,以及台南「翡翠森林」幾戶而已,能賣得不多。今年國揚推出的建案包括新北「新店寶元都更案」、基隆「早安國揚二期」,廠辦案則為新北汐止汐萬路案、土城忠義段及新店案,此外高雄農十六案因更改產品,還不確定今年能否推出。他也提到,農十六案原本規畫中小坪數,考量總價貸、市場走向,變更為小坪數建案。彭邵齡就表示,現在房市拼命往小宅發展不是很好的現象,老人換電梯大樓、老宅都更,換屋需求強勁,但建商卻因為土地、造價成本高,只能蓋小宅,但小宅造價成本更高,導致房價很難下跌,政府不能把責任都歸在建商上,如果居住政策能滿足多數人的需求,讓大家選擇適合自己的房子,會是比較好的結果。「為什麼股市那麼熱,就沒有人打股票?」彭邵齡也提到,央行可能在下周再祭出信用管制措施,現在住宅興建成本太高,且政府限制土地貸款成數,都讓住宅案現在很難做;廠辦案因政府相對友善,加上興建樓層較低,沒有代銷等費用,興建期較短、週轉率快,利息支出減少,使得成本較低,毛利率相對較高,國揚將逐漸轉往廠辦市場,住宅及廠辦案業績占比將來到50%、50%,不排除未來還會逐漸提高。不過彭邵齡強調,國揚不會放棄住宅市場,但會以都更或合建方式長期經營,由於平均一個都更案要花10年時間,會同時談幾個案子,以時間換取空間,目前發展中的都更案包括台北市仁愛路、大安國宅案、北投大業路案以及新北市的土城中華路廠辦案。
台北「最賺公車路線」1年破千萬人搭乘 2023年撈3.5億元
對於在台北市生活的人來說,除了捷運方便以外,公車也是非常便利的大眾運輸工具,因此PTT上有網友整理台北市公共運輸處統計資料,發現2023年客運人次比2019年少近1億人,但是收入均達92億元,且是近4年新高紀錄,應是受到2023年交通費上漲影響。根據資料顯示,2023台北市聯營公共汽車載客總人次為3.9億,是2021年疫情嚴峻以後新高紀錄,不過尚未恢復到2020年以前均突破4億的情況;營收方面2023年達到92億元,是2018年以來第二高,僅略低於2019年的92.7億元,但依照行駛段次來看,2023年班次比疫情2年更少,因此收入增加主要來自運費提升。至於收入最高的前5名路線為307、262、265、299及652,客運收入分別為3.56億、2.19億、2.17億、1.8億及1.65億;而收入最高的前5名幹線為承德幹線、基隆路幹線、重慶幹線、內湖幹線及羅斯福路,總收入分別為1.58億、1.41億、1.17億、1.14億、1.12億。而營收王者307路線於2023年的總載客人次高達1,511萬;亞軍262路線則約930萬人次。
被控掏空中信金92億涉利益輸送國寶集團 二審辜仲諒再判無罪
前中信金控副董事長辜仲諒,過去被控掏空侵占中信金控資產92億元,利益輸送給國寶集團,2019年的一審被判無罪,同案被告國寶集團總裁朱國榮,被依違反《證交法》等罪,合併判刑12年4月,犯罪所得1億5707萬餘元沒收。經過上訴,高等法院26日二審宣判,仍判決辜仲諒無罪,另外朱國榮加重判16年。全案還可上訴。本案由已裁撤的最高檢察署特別偵查組於2016年10月起訴,當時分三大區塊。第一部分是檢方指控,已故中信金前董事長辜濓松(不起訴)、前副董辜仲諒父子,自2004年起到2007年止,以各種名目將中信金資產層層轉匯到辜家父子投資的境外公司,侵吞中信資產約3億美元。第二部分為中信壽併購台壽保時,辜仲諒指示屬下,利益輸送國寶集團朱國榮;第三部分為朱國榮與好友兼秘書林桂馨,趁著中信壽併購台壽保時,炒作龍邦股票,並內線交易買賣台壽保股票,獲利2.41億元。後來案件起訴後,由台北地方法院一審審理,歷經近3年審理,台北地院一審判辜仲諒無罪,另外包含被起訴的中信金相關人員,辜家總管吳豐富、中信老臣張友琛、中信金前財務長張明田、股東張素珠、中信銀證券投顧董事李聲凱等人,也都判無罪。至於炒股的朱國榮、林桂馨兩人,則被認定有罪。朱國榮遭重判12年4月、沒收犯罪所得1億5707萬餘元,林桂馨判刑3年8月。案件上訴二審。而案經高等法院二審審理時,辜仲諒強調自己並未參與相關業務,請求高院駁回檢方上訴。另一名被告朱國榮,則又爆發相關弊案,且朱國榮最近也被指捲入泰山經營權爭奪戰,讓他在此案中,被高院法官嚴查。高院高等法院今天(26日)二審仍判決辜仲諒無罪,朱國榮則加重判16年,犯罪所得1.8億元沒收。
股利擂台戰1/大老闆年度樂透開獎! 這族群高股利別太開心恐是曇花一現
時間漸入年度股東會旺季,小股東除了可聽聽各家老闆對於下半年展望,更關心年度大戲「股利政策」。據「台灣股市資訊網」統計,上市櫃公司已公布的2022年股利的1787家,其中,現金股利10元以上的家數共74家,低於2021年的84家。根據證交所統計,全體上市公司2022年度總營收為40兆2186億元,較2021年度成長1兆9692億元,增幅5.15%;總稅前盈餘為4兆7545億元,較2021年度衰退2784億元,減幅5.53%;上櫃公司2022年度營收約2兆7243億元,較2021年同期增加790億元,增幅2.99%;稅前盈餘3376億元,較2021年同期增加175億元,增加5.47%。IC設計龍頭聯發科每股將配發76元現金股利,董事長蔡明介也將領到約31.5億元。(圖/CTWANT資料)「儘管2022年整體上市櫃公司獲利表現較2021年度呈現下滑,但就產業別來看,主要還是以金融股為主要災區,其他產業特別是科技產業龍頭廠商,基本上獲利狀況都不差,因此配發的股利也多有較去年增加。」法人指出。觀察個股每股股利配發排名,前三名分別為大立光(3008)的85.5元(分別為上半年的39.5元及下半年的46元),聯發科(2454)的76元、長榮(2603)的70元、緯穎(6669)50元、信驊(5274)45元、旭隼(6409)43.5元、瑞鼎(3034)41元、聯詠(3034)37元、鈊象(3293)35元、譜瑞-KY(4966)30.59元,前10名除了長榮外,都是電子族群。長榮等航運股受惠疫情,2021、2022年股利都來到歷史高點。(圖/長榮提供)法人指出,科技業特別是IC設計,因為股本較小,因此每股稅後純益也較高,配發的股利也高,以前10名的廠商來看,像是聯發科、信驊、旭隼、瑞鼎、聯詠、譜瑞-KY等都是,大立光是光學鏡頭龍頭廠,鈊象則是大型遊戲機台,都算是科技產業。上市櫃公司股利政策出爐,也是大老闆「樂透」時間,能領多少錢也是市場關心的,市場也常以樂透來比喻。法人統計,鴻海(2317)創辦人郭台銘受惠於持股高、加上公司股利創新高,因此今年約可領到92.3億元,相當於中了46個威力彩,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也預計領到31.5億元,國巨(2327)董事長陳泰銘約29.5億元,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約24.9億元,台積電(2330)創辦人張忠謀也可領到約13.7億元。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因持股多達174萬張,預計將可領到92億元。(圖/鴻海提供)法人指出,畢竟電子股的獲利表現還是比較好,因此反應在股利上,也自然高於其他產業。但如果是從現金殖利率來看,就是傳產勝出了,以4月21日為準,長榮及陽明(2609)分別以42%及30.8%分居前兩名,同屬航運族群的台驊投控(2636)及中菲行(5609)也有13.4%及12.6%,至於創下該公司股利新高紀錄的聯發科(2454)則僅以11.4%排名第5。不過要注意的是,長榮等航運股配發股利高,是因為疫情期間的運力需求吃緊,讓整體產業獲利創高,可說是百年一見的榮景,並不是年年都有。
亞幣殺聲隆隆!菲律賓披索、泰銖全倒地 台幣貶勢煞不住
國際美元指數從年初的96一路上攻,9月21日盤中最高來到110.87,累計狂飆15.77%,非美貨幣全部跌趴。根據中央銀行統計,主要亞幣21日無一倖免,其中以菲律賓披索狂洩0.84%最多,其次泰銖慘摔0.65%,人民幣重挫0.57%,星幣大跌0.42%,反而是外資重兵布局所在的南韓及台灣,韓元及新台幣各貶值0.34%及0.3%,另日圓下滑0.2%,馬來幣和印尼盾各跌0.12%和0.1%。人民幣兌美元匯價21日盤中出現兩波急貶,在岸價和離岸價先後跌破7.05元和7.06元價位,再刷逾兩年新低。今年以來,人民幣在岸價累計跌幅已逼近10%。新台幣21日終場收在31.44元,續創逾三年新低,單日貶值9.5分,總成交量15.7億美元。匯銀主管表示,21日美股四大指數全部震盪收黑,主要亞股也一片綠油油,台股殺聲再起,終場下跌124點至14,424點,加上外資續賣超92億元匯出,新台幣貶勢同步加大,盤中一度重挫1.17角,最低來到31.462元。匯銀主管認為,Fed面對通膨衝高,鷹派升息的態度強硬,歐洲也因俄烏戰爭長期未解拖累,能源價格大漲引發通膨狂飆,歐洲央行(ECB)及英國等央行跟進擴大升息應對,競賽式地已加大升幅至4碼,激勵美元衝高,新台幣等亞幣貶值壓力大,新台幣今年來累計貶幅達11.93%。目前市場預期,Fed可能到明年3月升息才會到頂。匯銀主管預期,短線國際美元指數不排除進一步衝破111,新台幣貶勢止不住,「看來31.5元重要心理關卡,隨時都會失守」。
大魔王來襲1/三商壽、宏泰人壽淨值比吊車尾 新壽增資逾92億最大宗
2022年對保險業肯定不是一個好年。壽險業在戰爭、升息、通膨等衝擊股債的拖累下,前5月淨值狂掉1.07兆後,又經歷防疫險之亂,已有6家申請增資,金額逾兩百億元,五年累計破四千億元;如今再爆,7家壽險未收到俄羅斯政府應支付的公債利息,認列預期信用損失逾142億元。看來,風暴持續中。「今年第一季各壽險淨值比率中,三商美邦與宏泰人壽都是低空飛過,各為3.04%、3.16%」,「宏泰人壽已在去年1月減資223.9億元彌補虧損,同年2月現金增資19.5億後改善財務,三商美邦人壽今年3月完成增資35.26億元,創十年來最高一筆!」一名金融界資深高層說。截至6月,金管會核准增資案中,目前最大筆新光人壽92.43億元、台新人壽現增50億元、盈餘轉增資21.45億元,以及第一金人壽、中華郵政壽險、安達人壽申請現增、資本公積增資共約32億元,總計增資達231.14億元。新光金控日前公開表態展開金金併計畫,旗下的新光人壽申請增資逾92億元。(圖/報系資料照)壽險業今年可說是屋漏偏逢連夜雨。美國聯準會啟動升息循環,引發全球金融資產價格回檔。據金管會公布,截至今年5月底,壽險業淨值降至1兆6,472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8,102億元、減幅達33%;與2021年底相比較,今年前5月淨值大幅蒸發1兆750億元。接著5、6月間,台灣疫情急遽升溫,業者過去一年多來狂賣的防疫險保單,集體慘賠逾126.03億元,已是保費收入的3.23倍。與此同時,俄烏戰爭開打至今超過4個月, 5月25日俄羅斯受到新的國際制裁手段,外國代理銀行被禁止處理,出現自1918年以來首次的外債違約,其中一檔寬限期到6月26日,俄羅斯政府也曾在6月23日表示將以盧布支付利息。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證實,有7家壽險未收到俄羅斯政府應於5月27日支付的公債利息。(圖/CTWANT資料照)但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28日證實,「目前有7家壽險未如期於5月27日應收到俄羅斯政府支付的公債利息,包括盧布、美元計價者皆未收到。」保險局雖未公布7家壽險公司名稱,但根據保險局統計,截至5月底已有8家壽險認列投資俄羅斯公債預期信用損失142.35億元(以預估未來1年無收到利息計算)。包括國泰、富邦、南山、新光、中國、台灣、三商美邦、全球等人壽,以其投資俄羅斯公債帳列價值逾1,035.64億元來看,較去年底1,470億元,銳減金額達434.36億元。一名熟稔保險業資深主管說,「應該是受到國際制裁影響,俄羅斯政府支付的公債利息應該已經給銀行端,只是壽險公司還無法收到」。如今,美國聯準會Fed再放鷹訊傳7月升息3碼,台股近日頻頻探底,接下來就看「壽險公司的股債投資有否踩雷,才是主要影響」。
防疫保單「平均每天理賠4億」 今年已付保險金逾83億
金管會保險局今天(14日)公布防疫保單最新統計數據,今年初至昨天累計共理賠金額83.49億元,加上疫苗接種相關保險商品的理賠保險金8.7億多元,總計逾92億元,換算下來本月幾近以每天理賠逾4億元的速度增加。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表示,今年1月1日累計至6月13日為止,防疫保險商品的承保件數為352萬6,039件,保費收入為33億1,788萬6千元,理賠件數為23萬6,953件,理賠金額為83億4,901萬5千元。至於在疫苗接種相關保險商品,今年1月1日累計至6月13日為止的承保件數為184萬191件,保費收入為7億2,772萬3千元,理賠件數為2萬1,342件,理賠金額為8億7,484萬1千元。目前光是防疫保單,2021年、2022年初至6月13日累計這二年的保費收入,約共辦104.73億元(2021年承保910.56萬件的保費收入71.56億+33.17億),現已於6月上旬統計理賠金額逾83.49億元,以近一周來說增加約30億元,等於是每天理賠超過4億元。
台股震盪…證交稅遭衝擊連4黑 財部:預測較去年同期下滑
台股震盪、量能緊縮,衝擊證交稅表現。財政部昨公布4月稅收,證交稅實徵淨額僅153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縮水92億元,年減37.5%,不僅連4黑,也創下2019年7月以來最大減幅。財政部統計處副處長陳玉豐表示,受到通貨膨脹、升息趨勢和俄烏戰爭等不確定因素影響,預期未來數月證交稅都會呈現下修格局,較去年同期下滑。2022年證交稅各月實徵淨額情形。(圖/吳靜君製表)財政部公布4月總稅收135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5億元,年增1.9%;累計前4月實徵淨額6179億元,年增180億元,幅度為3%,締造歷史同期新高紀錄。除總稅收外,其他前4月同創歷史同期新高的稅目有關稅、綜所稅、營所稅、房屋稅、契稅等。值得注意的是,與台股動能連動甚深的證交稅銳減,4月實徵淨額僅153億元,年減37.5%,已經連續4個月負成長,累計前4月實徵淨額也只有655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49億元,年減幅度18.5%。以去年4月、前4月上巿櫃股票日均成交量分為5269億、4331億來看,今年以來台股量能明顯不足,外界關心,證交稅連4黑是否無法達成預算數?陳玉豐表示,今年證交稅的預算數為1768億元,是以平均日成交值3021億元為預估基礎,以今年4月上市櫃股票平均每日成交值有3200億元、前4個月平均日成交值有3521億元分析,還是很有機會達標。有關房地三大稅目,4月稍微熄火,僅房地合一稅續呈高成長。財政部資料顯示,土地增值稅4月實徵淨額80億元,年減5%,今年以來首次單月負成長,不過基隆市、台北市仍明顯增長;契稅4月實徵淨額約14億元,年減6.5%,繼續大幅成長的城市為台中市、台北市。土增稅、契稅之所以呈現負成長,與基期墊高和新屋交屋趨緩有關。4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3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7億元,年增1.2倍;前4月累積達104億元,年增幅度1.1倍,主要適用房地合一稅新制的案件累積所致。
華南金H1獲利逾92億元 證券虧轉盈助攻
華南金控(2880)今日(25日)召開法人說明會,公布2021年第2季暨上半年營運績效。華南永昌證券相較去年同期權證虧損,獲利呈大幅躍進,上半年自結稅後淨利達92.89億元,年增530.6%,每股稅後盈餘(EPS)0.72元。華南金控總經理羅寶珠表示,展望下半年,全球經濟仍朝向成長復甦格局,仍有幾項隱憂,包括通膨是否為短期現象,疫情控制及疫苗施打造成全球經濟復甦不均,全球供應鏈重組及供需失衡狀況,以及經濟刺激方案退場等,還須持續關注。華南金控2021年上半年獲利仍以華南銀行為主體,獲利占比約8成,而證券及產險子公司上半年整體營運表現佳,獲利占比各提高至13%和5%,已達成今年度該2家子公司獲利占比合計提升至10%以上之預設目標。華南金控總資產與淨值截至2021年6月底止,總資產達3兆2,98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5.3%,淨值1,997億元亦持續邁向2,000億元大關,雙雙再攀高峰。華南金控總經理羅寶珠指出,華南銀行2021年上半年自結稅後淨利78.17億元,年增35.0%,主要係放款量能增加使利息淨收益回穩且較去年同期增加11.68億元(+9.7%);整體淨手收在財富管理業務強勁動能帶領下,較去年同期增加7.52億元(+22.5%)。子公司華南永昌證券2021年上半年自結稅後淨利12.70億元創歷年來新高,且相較去年同期因權證業務導致虧損,獲利由虧轉盈,EPS 1.94元。子公司華南產險2021年上半年自結稅後淨利4.85億元已超越去年全年獲利4.82億元,年增率111.8%, EPS 2.42元,均大幅優於去年同期。簽單保費總收入59.74億元,年成長幅度9.7%,簽單保費收入市占率5.71%,同業排名持續向上晉升至第6名。
大賣台積電提款400億 外資轉買這12檔蘋概股
台股上周五(22日)因外資大提款台積電(2330)400億元,致整體賣超343億元,也就是說,扣除台積電外,外資買超其他個股合計仍有近60億元;蘋果(Apple)5G手機銷售續傳佳績,上周股價衝關140美元,市值再刷歷史新高,外資買盤重回鴻海(2317)、欣興(3037)等12檔蘋概股,合計就達92億元,顯示股價落後蘋概股可望重新獲得外資買盤青睞。依22日外資買超金額蘋概股2億元以上、且股價逆勢收漲來篩選,計有鴻海、欣興、大立光、宏捷科、聯詠、力成、友達、全新、景碩、旺宏、臻鼎-KY及台表科等12檔,分散在組裝、IC設計、模組、PA、鏡頭、PCB等各產業龍頭股,由於近期市場資金過度集中在半導體族群,且股價漲幅也大,因而外資掀起調節漲多的台積電,轉進落後股。(圖/CMoney、呂淑美製表)以上述外資買超2億元以上的個股來看,12檔中只有欣興及旺宏2020年第四季營收較第三季小減2%及7%多,其餘均呈現季增,尤其鴻海及臻鼎-KY各季增超過五成及七成多,預期將帶動去年第四季及全年獲利大幅躍進,尤其鴻海集團積極跨足電動車市場,吸引外資投資目光,光是22日單日就買超34億元,股價也寫下三年半來平高。PCB股族群之前整理休息一段時間,近日外資重回PCB投資目光,有助蘋概股的PCB股表現,法人建議,可以留意股價落後、但營運持續增溫的標的。美國超級財報周也將登場,1月底將持續關注美國科技類股表現,包括微軟、亞馬遜及蘋果等財報公布,投資專家指出,操作上仍以科技類為主,以及傳產類股輪動格局,在電子族群方面,持續看好半導體(包括IC設計、晶圓代工、記憶體)、PCB、被動元件、高速傳輸等。
投資台灣三大方案今年落袋六千億 特斯拉供應練吸金千億最威
經濟部今(15日)表示,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已吸引682家企業投資,投資金額突破1兆1,235億元,創造9萬4,050個本國就業機會;預估年底可落實金額6,263億元,其中,去年已落實逾2,500億元,預計今年將促成約3,749億元投資到位,貢獻GDP達1.7個百分點。行政院會今(15)日聽取經濟部報告「投資台灣三大方案成果」,經濟部指出,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在投資金額方面,目標三年吸引投資1.35兆元,從去年1月1日實施迄今,已吸引投資1兆1,235億元,達成率83%;在促進就業方面,目標培育11.8萬個本國就業機會,至今創造9萬4,050個本國就業機會,達成率80%。指標大廠陸續移回高階產線,帶動供應鏈上下游的中小企業與根留台灣企業加速接棒投資,促成高階伺服器、網通設備、智慧運輸、智慧製造、高價值傳產等產業群聚效益。其中,特斯拉供應鏈有15家廠商透過三大方案,投資金額超過1,000億元,涵蓋五大系統車電、馬達、電池、車身、充電,包括投資最大筆的群創702億元、和碩149億元、同欣電97億元及巧新92億元,經濟部指出,為台灣推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奠定厚實基礎。另外,隨著5G發酵、高階半導體訂單湧現、宅經濟及遠距應用熱度不減等後疫情趨勢,多家台廠受惠轉單需求而加碼投資擴產,有網通設備龍頭啟碁科技共逾81億、半導體供應鏈日揚科技共逾16億、台灣最大急救耗材廠新廣業共逾13億等。六都中,桃園、台中、高雄,投資金額規模都在2,000億元左右,創造就業人數也都在1.5萬人以上。行政院長蘇貞昌指示,台灣必須把握這次全球供應鏈重組的契機,持續藉由投資台灣三大方案驅動投資,運用台灣自身的優勢,發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建構台灣成為全球高科技研發、綠能研發、高階製造及半導體先進製程中心,替未來數十年的經濟發展打下穩固基礎。
富邦金Q2加碼台股1109億 韓總自曝選股三祕招
富邦金控今舉辦法說會,公佈上半年財務數字及營運狀況;富邦金控危機入市,旗下富邦人壽於3、4月股市震盪之際悄悄買進台股,加上指數上漲、市值增加,Q2加買金額高達新台幣1109億元;富邦金控總經理韓蔚廷自曝,選股有3個標準要訣,包括體質健全、股息配發能力強以及產業前景好的個股。富邦人壽台股6月底的部位為4330億元,較3月底大增1109億元,不動產投資也增加268億元,預計7 月國內現金股利約有92億元入袋,且長期持有台積電等績優股,國內股票市值提升帶動未實現資本利得增加。韓蔚廷表示,人壽的台股投資策略是以長期投資為考量,在富邦人壽投資收入大幅成長的挹注下,2020年上半年富邦金控稅後淨利達372.8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5%,每股盈餘3.36元,獲利及每股盈餘皆居金控龍頭。富邦金控總資產再創歷史新高,至2020年6月底總資產達8兆8,56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9.1%,穩居國內第二大金控公司。受金融市場波動帶動投資部位評價回升影響,富邦金控截至今年6月底的淨值為595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7.6%;且由於獲利成長帶動資產報酬率及股東權益報酬率提升,今年上半年資產報酬率(ROA)為0.86%,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為12.39%。
小米第三季靠手機 智慧裝置大賺2309億
小米集團第三季營收大發威,在手機、智慧裝置及IoT相關應用的加持下,賺進537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309億元),相較去年同期不僅成長了5.5%,更是小米創辦以來收入最高的一季,淨利為35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50億元)。累計前三季淨利達到92億元人民幣,更超越去年全年淨利。對於集團營收持續成長,小米創辦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表示,集團以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持續在市場獲得進展。2020年將進入5G手機的更新期,小米也將保持靈敏的市場觸覺計畫推出10款5G手機,目前小米在歐洲及中國分別已經推出小米Mix 3及小米9 Pro的5G手機。在小米公告的營收報告中,雖然智慧型手機受到中國手機市場下滑反應在營收比起去年周期衰退7.8%,但在毛利率卻以9%超越前兩季的3.3%及8.1%。根據市調公司Canalys的統計,小米在全球手機市場銷售量達到3,250萬支,市場占有率9.1%,排名在三星、華為及蘋果之後,穩居全球第四位手機品牌。在AIoT業務方面,小米IoT平台上連接的IoT設備數量不含手機及筆電已經達到2.13億台,其中智慧音箱小愛同學活躍用戶達到5,790萬名。在家電領域,小米電視第三季全球出貨310萬台,在中國市場拿下市占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