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肝炎
」 肝癌 B型肝炎 肝硬化 腫瘤 癌症酒精噴餐桌就安全了?醫揭「這1處」更關鍵:沒做恐重新污染
在外用餐時,不少人會隨身攜帶酒精,將其噴灑在桌面上來殺菌。然而,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指出,噴一堆酒精不代表就是安全,「如果沒有消毒你自己的手,是蠻可惜的……你的雙手、你的飛沫,才是病毒帶著在身上的工具!」黃軒日前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分享,很多人在餐廳、咖啡廳或是高鐵上,會直接用酒精噴灑桌面、椅子,以為這樣子酒精消毒就是安全,實際上,像是腸病毒、諾羅病毒、A型肝炎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僅以酒精噴灑並不能達到明顯的殺菌效果。「其實這是非常大的陷阱錯誤」,黃軒接著說到,因為病毒會感染給我們,是因為我們用手指頭去摸口鼻,這些病毒就從我們的鼻孔、呼吸道、嘴巴進入我們的身體,「桌面上、塑膠袋的病毒,並不會飛起來,跑到你的鼻孔……你的手指接觸到任何病毒沾污的物體表面,回家再接觸到你的孩子,這些病毒就會使你感染,還有家人逃不過」。對此,黃軒建議,為了有效預病毒和其他傳染病,應該將桌面消毒與手部消毒結合:1、桌面消毒:減少環境中的病原體負荷,特別是在公共場所或有病毒感染者的空間。2、手部酒精消毒:隨時清潔手部,特別是在觸摸公共設施、如廁後或進食前。3、搭配洗手:如果手部有明顯污垢,需使用肥皂和清水徹底清潔,再用酒精消毒。只有桌面酒精消毒而忽略手部消毒,雖能部分減少環境污染,但無法有效阻止病原體的傳播。4、酒精消毒:只對部分病毒的殺菌效果,常見的腺病毒、鼻病毒等呼吸道感染病毒則無效果!腸病毒、諾羅病毒,這些大流行的疫情,是對酒精無效,以肥皂洗手才能有效。黃軒也強調,乖乖用肥皂餐前及餐後洗手,好過於噴了大量酒精在桌上,尤其是在高風險區域如餐廳、家庭、學校或醫療場所、人潮擁擠的地方,可與桌面消毒搭配進行,才能提供全面的防護。
沈錦豐「猛爆性肝炎」過世 醫曝「2地方變黃」快就醫
基隆市野鳥學會理事長沈錦豐因「猛爆性肝炎」離世,讓不少生態界人士感到相當不捨。家醫科醫師陳敬睿日前在粉專表示,在醫學上其實沒有所謂爆肝的病名,比較接近的應該是急性肝衰竭,亦可稱為猛爆性肝炎,而急性肝衰竭不單單只是熬夜覺得累而已,是一種高危險性、高致死率的肝臟疾病,造成急性肝衰竭的常見原因有5大原因。●病毒性肝炎最常見的原因就是B型肝炎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感染B型肝炎有1%的機率會引起猛爆性肝炎;A型肝炎則有約0.1%的機率,C型肝炎則較為罕見。病毒性肝炎患者應特別注意規律生活、均衡飲食,以避免誘發猛爆性肝炎。●藥物誘發過量服用特定種類藥物也可能引起猛爆性肝炎,最常見的是主要成份為乙醯胺酚的鎮痛解熱藥物(俗稱為普拿疼)。若沒有聽從醫師建議而過量使用藥物,當藥物的毒性代謝物無法被排出時,就會造成大量肝細胞壞死而引起肝功能異常,另外降尿酸藥物、某些治療肺結核藥物等也可能誘發肝損傷。服藥應聽從醫師建議,並密切追蹤肝臟功能。●亂服草藥、偏方服用來路不明的草藥、中藥和補品,也可能因含有肝毒性成分而引起急性肝衰竭。●過量飲酒若酒精性肝病的患者長期大量飲酒,當身體免疫反應被誘發時,大量肝細胞發炎甚至壞死,便會造成急性肝衰竭。●代謝異常疾病引起急性肝衰竭的代謝疾病有雷氏症候群、威爾遜氏症、妊娠性脂肪肝等,並不常見。陳敬睿提醒,急性肝衰竭因病程發展很快,在出現皮膚或眼白變黃的黃疸時就應立刻就醫;急性肝衰竭是高危險、高致死率的肝臟疾病,不一定和長期熬夜太累有關,在台灣有超過6成的急性肝衰竭與B型肝炎感染直接相關,因此感染病毒性肝炎(A、B、C型肝炎)的患者,即使沒有症狀也要定期回診檢查肝機能,平時要均衡飲食、規律作息,防止肝指數飆高。
食之無味是警訊!4旬男反胃想吐…以為是諾羅 醫示警「2症狀」
「食之無味」是警訊!有1名40多歲的男子先前因吃東西嘗不到味道,且一聞到油炸食物等異味就反胃想吐,於是急忙就醫看診,且以為是感染諾羅病毒,最後才知原來是急性A型肝炎病毒感染。對此,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也指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會造成味覺失調和噁心,有急性肝炎的病患還會「食之無味」,「對策是找胃腸肝膽科診治、驗肝功能。」錢政弘近日在臉書發文列舉「為什麼常覺得的嘴巴很苦」的原因:包括牙周病、蛀牙、牙齦炎會影響味覺;口乾、口水分泌不足、乾燥症;胃食道逆流;口腔霉菌感染,舌頭有白苔;新冠感染;賀爾蒙改變;抗生素、口服避孕藥等藥物;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微量元素缺乏等等。其中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部分,他半年前曾遇過1名40多歲的男子,對方因為持續噁心、嘔吐去診所就醫,原以為是食物中毒或諾羅病毒感染,但是吃了3至4天的腸胃藥,症狀依然沒有緩解,於是轉診到他的門診檢查。錢政弘詢問他的症狀後發現,有2點特別像是急性肝炎的表現,也就是「吃東西都沒有味道!」「聞到異味(如油炸)的東西會想吐」,結果後來抽血證實,果真是急性A型肝炎病毒感染,ALT高達1700,「持續有3週的時間,他吃東西都沒有辦法分辨食物的味道,一直等肝功能正常後,味覺和食慾才恢復。」疾管署也指出,A型肝炎是由A型肝炎病毒感染所造成的急性肝臟發炎。其症狀包含:突然出現發燒、全身倦怠不適、食慾不振、嘔吐、噁心、肌肉痠痛及腹部不舒服等,數天之後發生黃疸。恢復期有時會拖延,但會完全康復不留後遺症。6歲以下兒童感染約有70%無臨床症狀或症狀輕微,而較大的兒童或成年人感染後,約70%會出現症狀,且通常臨床症狀的嚴重度會隨年齡增加而增加。A型肝炎雖然不會導致慢性肝炎,但有10至15%的病人在急性發病後6個月內有可能症狀復發。A型肝炎的致死率低(約千分之三);造成死亡的情形多半為猛爆型肝炎,通常發生於老年患者或慢性肝病患者(包括慢性B型、C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夏季冷傷害1/一盤涼拌菜吃進加護病房 專家「6大建議」防中毒
氣溫直線飆升,讓人忍不住想消消暑,但無形中卻可能帶來健康危機?例如許多人愛吃的涼拌菜,其中就暗藏中毒風險,日本曾爆發450多人吃市集上的涼拌小黃瓜集體食物中毒,中國一位老人家因隔夜涼拌黃瓜引發感染性休克,送進加護病房差點喪命!專家提出6大建議,只要照做就不必擔心傷身體。2014年日本靜岡市發生集體食物中毒事件,450多人因生食小黃瓜感染出血性大腸桿菌;2016年緬甸136人因吃涼拌木瓜絲而上吐下瀉;2023年中國四川一家四口吃隔夜的涼拌皮蛋而引發食物中毒住院;另一位同樣來自四川的67歲男子,吃下隔夜的涼拌小黃瓜後造成細菌感染,進一步引發感染性休克,幸好搶救後恢復健康。營養師程涵宇表示,涼拌菜雖然吃來爽脆美味,但一不小心卻可能造成食物中毒。「因為涼拌菜大多是生食,沒有經過高溫烹調的殺菌步驟,再加上夏天氣候濕熱,若沒有及時冷藏容易滋生微生物、細菌,所以食物中毒的風險就比較高。」「尤其是市場販售的涼拌菜,風險更高!」程涵宇坦言,自己幾乎不曾在市場買過涼拌菜,主要是市場環境、溫度都難以控管,還會有蒼蠅、蟑螂等,也難以做到生、熟食分區處理,再加上老闆經常一邊處理食材、一邊收錢,都很容易汙染食物。專家認為自製涼拌菜最安全,除了要徹底清潔雙手之外,也要注意使用的刀具、容器都要保持乾淨。(圖/123RF)程涵宇認為自己製作涼拌菜較為安全,但要注意以下6件事。「首先,盡量自製涼拌菜;其次是一定要先清洗雙手;第三,是製作時生熟食器具要分開;第四,食物及鍋具要用冷開水或逆滲透水沖過;第五,涼拌菜最好現做現吃,放置室溫不要超過2小時;第六,如果涼拌菜份量較大,先分出當餐要吃的份量,不要一大鍋上桌後再放進冰箱,以免微生物滋長風險大增。」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認為,不一定要使用生食製作涼拌菜,以小黃瓜為例,只要汆燙過,就能去除小黃瓜殘留的農藥、細菌、蟲卵、硝酸鹽和A型肝炎病毒等有害物質。而且汆燙後立即冰鎮,就能保持小黃瓜的脆度和顏色,照樣可以涼拌小黃瓜。另外,超商販售的涼食如溏心蛋、生菜沙拉,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提醒孩童不要食用。「孩童6~8歲前胃酸還沒有太多殺菌功能,直到8歲後,胃酸功能逐漸成熟,才具備能吃生食的能力。不過,12歲前因免疫力仍未發展得很完整,吃生食仍有一定的危險性,建議等到國中起,再開始嘗試生食較合適。」
疫後國外旅遊大爆發!看「動物大遷徙」超夯 疫苗清單高達8針
新冠疫情解封後國外旅遊大爆發,其中被列為即將消失的生態遊程「動物大遷徙」夯到團團爆滿,遊客也提早在出發前2到3個月展開防疫大作戰,預約接種黃熱病、A肝、小兒麻痺等疫苗,最多達7至8針,自費約2萬元。醫師提醒,目前非洲除黃熱病,還有霍亂、炭疽病、茲卡病毒等多種傳染病,計畫出遊的民眾要做好防疫準備,不要讓生態獵遊變成終生遺憾。非洲動物大遷徙是世界上最壯觀的野生動物遷徙奇景,成千上萬動物每年6月從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出發,向北遷徙至肯亞的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晴天旅遊總經理蕭世華指出,動物遷徙的數量之多,讓人深刻體驗數大便是美,而不同物種在遷徙過程狹路相逢、甚至上演殺戮景象就在遊客眼前震撼上演。曾帶兒子參加「動物大遷徙」10日遊的林洺鍒說,她把這場遊程當成兒子國小的畢業禮物,遊程中母子倆住在國家公園的豪華營帳,四周就是動物的家,而搭熱氣球鳥瞰多樣的生物遷徙動態更是此生難忘,此行也開啟兒子對生物、生態學習的熱情。衛福部台中醫院旅遊門診醫師蕭誌毅說,近年許多民眾為參與動物遷徙遊程,會提早在3月到旅遊門診諮詢並預約接種疫苗,除了黃熱病疫苗是入境必備,不少民眾接種包括黃熱病、A型肝炎疫苗、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小兒麻痺疫苗及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三合一疫苗等。感染科權威、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則提醒,瘧疾預防用藥也不能漏掉,非洲蚊蟲和台灣大不同,一旦被叮咬不能等閒視之。蕭誌毅說,在旅遊門診中除預先了解當地各種傳染病,如回國後出現症狀也應回診或就醫時告知醫師旅遊史。
A肝疫苗17萬劑有問題「驗收未通過」 恐斷貨4個月
近期發現幼兒出生後要接種的A肝疫苗,針筒外、橡皮封蓋、外盒有殘膠,共有17萬劑疫苗驗收未通過,將影響後續疫苗供應,疾病管制署提醒家長,帶孩子打疫苗前先詢問醫療院所供應情形,目前預計9月恢復穩定供貨。疾管署今(14日)指出,本次A肝疫苗不符規格一事,已通報食品藥物管理署要求廠商啟動調查,經原廠確認為外包裝過程發生沾黏,導致外觀有殘餘黏膠,而針筒內藥品則有針筒蓋充分保護,藥品並未受到殘膠汙染,針劑完整性及無菌性亦均未受影響,但考量狀況仍不符規格,故進行封存換貨。原廠已變更藥品包材相關設計,後續將進口矯正後變更包裝之疫苗進行更換。疾管署提到,幼兒A肝疫苗接種期程為滿12~15個月接種第1劑,間隔至少6個月接種第2劑;考量國際間建議第1劑可於12~23個月接種,第2劑間隔6個月以上至12個月接種,均不影響幼兒健康及免疫保護力,因此現階段未能如期接種者,請在疫苗恢復穩定供貨後再行攜帶幼兒前往接種。疾管署提醒家長,因為疫苗供應受影響,若要帶幼兒接種A肝疫苗前,建議先詢問醫療院所供應情形,以免白跑一趟。另外,要預防A型肝炎感染,除接種疫苗外,相關防護措施如注意飲水及飲食衛生,不生飲、生食,以及保持良好衛生習慣,飯前、便後及處理食物前正確洗手,注意環境衛生及清潔等亦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