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
」 腸病毒 疾管署 台積電 疫情 晶片![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6/392586/sm-c9e2faa5faff66ffb7d98433a26087f4.jpg)
青埔成交價破76萬買不下手? 房仲曝:這裡有1字頭
今年台灣燈會在桃園的青埔高鐵特區盛大舉辦,該區為近年「脫北潮」購屋首選熱區,房價一路從3字頭飆升,目前已有新成屋最高成交單價突破76萬元新高,不過周邊有3個生活圈,新成屋平均單價維持在2字頭,分別是大園客運園區、大園市區與草漯重劃區,中古屋甚至還有1字頭。隨著近年青埔重大建設陸續落成、推進,房價也節節攀升,一路從3字頭狂飆到均價4字頭,甚至去年3月還有新成屋「桃大允」11樓戶以總價3954萬元購入,總面積59.3坪,拆算車位後每坪成交價達76萬元,打破區域新高價。不過觀察桃園市不動產交易e指通數據,青埔周邊仍有3個生活圈提供屋齡5年內新成屋,平均單價維持在2字頭,分別為大園客運園區、大園市區與草漯重劃區,其中大園客運園區、草漯重劃區5年以上中古屋的平均單價甚至只在19萬元。青埔周邊三大親民生活圈。(圖/台灣房屋提供)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三大青埔生活圈中以大園客運園區的發展尤為亮眼,該區早期因人口稀少、土地閒置,發展緩慢,但自2020年起,受航空城安置戶需求帶動,房價穩步上升,同時區內基礎建設持續完善,包括大園國中遷校及未來規劃中的大園智慧科技園區,進一步提升區域發展潛力。台灣房屋航空城直營店店長徐國強表示,青埔三大「房價2字頭」的親民生活圈中,大園客運園區因距離青埔高鐵特區核心地段僅約十幾分鐘車程,鄰近高鐵特區的購物中心、美術館、影城及各類展覽娛樂設施,隨著航城路二段通車,進一步縮短到青埔高鐵特區和航空城的車程,亦鄰近桃園機場捷運A15大園站、A16橫山站,及國道2號交流道、台61線、台15線等,聯外交通便利。大園客運園區鄰近青埔,房價親民。(圖/台灣房屋提供) 假遺囑詐孤獨死! 地政局曝「台版地面師」破案秘辛:快做這1事 租金飆漲寫28年新高!專家:房東感覺成本增加 輝達總部花落誰家? 各地瘋搶一票狂猜 經長潑冷水:都不對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4/391914/sm-eff68f9b0cfb2338788e52935fe1d85a.jpg)
向首購族招手!桃園青埔「這3處」還有2字頭 5年內新成屋千萬有找
今年台灣燈會在桃園青埔高鐵特區盛大舉辦,高鐵拉進北北桃距離,隨著重大建設的推進,桃園青埔也成為脫北者的首選區域,近年青埔房價一路從「3字頭」攀升至「4字頭」,如今中古屋最高成交單價更突破76萬元大關,不過青埔周邊仍有3個生活圈提供屋齡5年內新成屋,平均單價維持在「2字頭」,成為首購族實現青埔置產的平價首選。根據桃園市不動產交易e指通數據顯示,青埔大園客運園區、大園市區與草漯重劃區等3大親民生活圈近1年房價,5年內新成屋平均每坪單價都還落在2字頭;而5年以上中古屋,大園客運園區和草漯重劃區平均每坪單價還可見1字頭行情。而近年建商紛紛在大園客運園區推案,根據實價登錄,2024年下半年共預售1,306戶,交易排名全國行政區第三,平均單價每坪35.3萬元、平均交易總價1,100多萬。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3大青埔生活圈中又以大園客運園區的發展尤為亮眼,該區早期因人口稀少、土地閒置,發展緩慢,但自2020年起,受航空城安置戶需求帶動,房價穩步上升。同時,區內基礎建設持續完善,包括大園國中遷校及未來規劃中的大園智慧科技園區,進一步提升區域發展潛力。台灣房屋航空城直營店店長徐國強表示,青埔3大「房價2字頭」的親民生活圈中,大園客運園區因距離青埔高鐵特區核心地段僅約十幾分鐘車程,居民可輕鬆就近享受高鐵特區的購物中心、美術館、影城及各類展覽娛樂設施。隨航城路二段的通車,進一步縮短了大園客運園區到青埔高鐵特區和航空城的車程,再加上鄰近桃園機場捷運A15大園站、A16橫山站,以及國道2號交流道、台61線、台15線等,聯外交通極為便利。綜合這些基礎建設優勢,大園客運園區不僅提供相對親民、負擔較輕的房價,還能享受便利的生活與交通,成為首購族輕鬆入手的購屋區域選擇。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4/387624/sm-adb3cd041d3f6f89619c01fce651d204.jpg)
10歲女童全身莫名起疹竟是「腸病毒」 專業醫提醒:非典型手足口病誤診率較高
先前一名10歲的女孩因發燒和全身皮疹被母親帶到兒科急診就診。據女童母親描述,孩子從3天前開始出現間歇性發燒,伴隨喉嚨痛和食慾不佳。而送醫前一日,女童身上的皮疹從手部、足部及頸部開始蔓延,進一步影響到背部和腿部。而女童的姐姐也有類似症狀。而因為診所醫師根據女童口腔內發現的潰瘍,初步診斷為腸病毒感染,但由於疹子過多,母親選擇轉至急診。兒科醫師吳昌騰在FB粉絲專頁分享這起特殊的病例,吳昌騰醫師提到,經過詳細檢查後,確認女童感染的是克沙奇病毒A6型的腸病毒,這是一種非典型手足口病的病原體,症狀相較於典型手足口病更為複雜。吳昌騰醫師解釋,典型手足口病的皮疹多集中於手掌、腳掌和口腔黏膜,而非典型手足口病的皮疹則可能出現在四肢、臉部及軀幹,表現為多型性皮疹,包括濕疹樣、水疱性或瘀點紫斑樣皮疹。吳昌騰醫師也提到,這類非典型手足口病誤診率較高。吳昌騰醫師也說明,克沙奇病毒A6型自2008年起,已逐漸成為全球手足口病暴發的主要病毒株。與典型的A16型和腸病毒A71型相比,A6型病毒因基因重組和演化,導致更廣泛的人群受影響,症狀也更為嚴重。其引起的非典型手足口病,病程平均持續約10天,常見的臨床表現包括:Gianotti-Crosti類似皮疹:丘疹對稱分佈於面部、手臂和腿部。濕疹樣皮疹:如患兒的情況,疹子集中於手臂和腿部的皺褶處,皮疹容易繼發細菌感染。瘀點或紫斑樣皮疹。大疱性皮疹。此外,這種感染常伴隨指甲異常,如指甲剝落症(onychomadesis)及博氏線(Beau's lines)。而治療主要以支持性療法為主,絕大多數病患在7至14天內可自癒。由於非典型手足口病的誤診率高,臨床醫師需對其多樣化的症狀保持高度警覺,結合實驗室檢查進行鑑別診斷,確保患者能及時獲得正確診治。吳昌騰醫師也提醒,克沙奇病毒A6型手足口病的症狀可能超出傳統範疇,家長應注意觀察孩子的皮膚及整體健康狀況,必要時及早就醫,避免病情延誤。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9/386739/sm-3dfa26a75c769193bf03661b4eed8a84.jpg)
腸病毒2重症!新生兒「併發腦膜炎」險死 40歲女染流感呼吸衰竭亡
疾病管制署今(31日)表示,國內新增2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分別為北部未滿1個月新生兒及南部10多歲男童。新增病例中未滿1個月新生兒,於今年12月18日出現新生兒黃疸、發燒、發紺及血氧下降情形,經檢驗發現白血球及血小板偏低,肝指數升高,疑似腸病毒併發腦膜炎,隨即收治新生兒中重度病房並通報,住院期間發生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病變,轉收治兒童加護病房,檢驗後確認為感染伊科病毒11型併發重症。疾管署表示,另名10多歲男童於今年12月5日出現發燒、咳嗽及流鼻水等症狀就醫,12月11日出現肢體無力症狀,12月14日再度就醫並收治住院,經通報檢驗確認為感染腸病毒D68型併發重症。2名個案目前皆已出院。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52週(12月22日至12月28日)門急診就診計14,434人次,較前一週(16,137人次)下降10.6%,疫情呈下降趨勢,惟仍處流行期;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及腸病毒D68型,社區仍持續具其他腸病毒型別活動。今年累計10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克沙奇A10型2例、克沙奇A16型、克沙奇B3型、克沙奇B4型、伊科病毒11型及腸病毒D68型各1例,其中年齡未滿1歲幼童計7例,籲請民眾留意孩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疾管署提醒,腸病毒D68型症狀以發燒、流鼻水、咳嗽為主,與典型腸病毒常見的疱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病等症狀較為不同,少數病患可能會發生肺炎、腦炎、肢體麻痺等併發症,目前尚無疫苗或藥物可供預防及治療,最有效的預防方法為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減少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落實生病在家休息等措施,降低腸病毒傳播風險。流感疫情方面,第52週(12/22-12/28)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0萬9千人次,近期呈上升趨勢,且急診就診病例百分比達11.2%,超過流行閾值)11.0%),進入流行期。近四週合約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流行流感病毒以A型H1N1為主。國內上週(12/24-12/30)新增19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本流感季自今年10月1日起截至12月30日累計369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8%),另死亡病例累積85例,死亡數為近十個流感季最高;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均有9成以上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死亡個案中,最年輕為40多歲北部女性,未接種流感疫苗,感染H1N1型流感後病情迅速惡化,12月上旬再度赴急診時,已出現右側肺炎、敗血性休克等,收治加護病房後又併發細菌感染,住院3週不幸病逝,死因為流感併發肺炎、呼吸衰竭。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0/384460/sm-a8123de71c6794cec601a8b50b0be361.jpg)
寒假出遊注意!日本腸病毒「單週爆千例」 醫示警:有重症可能性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表示,國內腸病毒疫情呈現下降趨勢,惟仍處於流行期,請民眾持續做好手部衛生,尤其近來天氣寒冷,可能影響孩童濕洗手意願。另一方面,醫師提醒,國人常去的日本腸病毒單週增加8617例,疫情較台灣嚴峻,病毒型別也不同,呼籲計畫近期出遊的家長,應盡速帶孩子接種疫苗。《TVBS新聞網》報導,小兒科醫師施勝桓表示,台灣流行的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居多,日本則是71型;雖然國內目前尚未有71型重症傳出,但病例數若增加,仍有重症可能性。醫師強調,近期家長若計畫帶孩童出遊,除了提防蘋果症,也要小心感染腸病毒71型,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盡快接種疫苗。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50週(12月8日至12月14日)門急診就診計17,508人次,較前一週(22,279人次)下降21.4%,惟仍高於流行閾值(11,000人次)且處流行期;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克沙奇A2型及腸病毒D68型,社區仍持續具其他腸病毒型別活動。今年累計8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克沙奇A10型2例,克沙奇A16型、克沙奇B3型及克沙奇B4型各1例,其中6例為未滿1歲幼童,籲請民眾留意孩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疾管署提醒,腸病毒型別多元,目前除腸病毒A71型外,其他型別尚無疫苗可供預防,呼籲大人小孩皆應持續採行相關預防措施,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注意居家及學習環境的通風及定期清潔消毒、時常清洗及消毒幼兒常接觸物品及玩具、避免接觸感染者、有疑似症狀儘速就醫、於流行期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等,才能防範社區內不同型別腸病毒之感染與侵襲。另外,須注意酒精對腸病毒之毒殺效果有限,平時可使用濃度500 ppm的消毒水(10公升清水+100毫升含氯漂白水)進行一般環境消毒,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6/383436/sm-926e69c78f5cd8eec84797cf5940c6ac.jpg)
出生5天男嬰患腸病毒重症 醫師提醒新生兒應注意發病前兆
國內腸病毒進入冬季後仍處於流行期,不過近期疫情出現了下降趨勢,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上一週腸病毒疫情與前一週相比下降了20%,但目前尚未脫離流行期,疫情還是近十年來同期最高。另外,上週國內新增一例克沙奇B3型腸病毒重症個案,出生後第5天就因感染腸病毒引發多種嚴重併發症,是今(2024)年最小的腸病毒重症病例,提醒民眾這段期間依然要注意腸病毒重症前兆,如果有腸病毒重症前兆應盡快就醫。5天大嬰染腸病毒克沙奇B3型 引發腦膜炎、心肌炎等上週國內新增1例腸病毒重症病例,為北部5天大的男嬰。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這名個案是今年腸病毒重症病例中年紀最小的病例,他本身沒有潛在疾病,11月中時也就是出生後第5天,出現發燒、食慾及活動力下降、尿量減少等症狀,就醫後醫師診斷疑似敗血症而收治加護病房。在住院過程中,這名個案經檢驗確定感染克沙奇B3型腸病毒,後續經醫師診斷有腦膜炎、心肌炎、肝功能異常、血小板下降、凝血功能異常等重症情形,因此判定為腸病毒重症。林詠青醫師表示,所幸個案在治療之後症狀緩解,病況也逐漸穩定,在12月上旬也就是住院約2週多,就順利康復出院。經疾管署疫調顯示,這名個案的案母在產前並沒有不適症狀,個案產後收住的醫院及產後護理之家接觸者也都沒有疑似症狀,因此目前個案的感染源還有待釐清。新生兒易染2型別 上一例克沙奇B型個案也僅7天大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今年國內已累計8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感染型別分別為克沙奇A2型3例、克沙奇A10型2例,克沙奇A16型、克沙奇B3型1例、克沙奇B4型1例。林詠青醫師表示,新生兒感染腸病毒較常見的病毒型別通常是克沙奇B型、伊科病毒,像這一例5天大的新生兒個案是感染克沙奇B3型,之前克沙奇B4型的個案也是一位出生7天大的個案,新生兒若感染腸病毒可能會發燒、活動力下降、食慾不佳、躁動不安等,有些個案會出現紅疹、腹瀉、嘔吐等狀況,如果進展到重症可能會有心肌炎、肝炎、腦炎、敗血症、凝血異常等情形。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林詠青醫師提醒,應特別注意感染後孩童有沒有出現重症前兆,如果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持續嘔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應儘速就醫。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8/382948/sm-c8cfa01f4709ee4e917f77335cd43cdc.jpg)
天氣濕冷病患人數暴增 疾管署提醒「有7徵兆」要馬上就醫
目前時序已進入12月中,不僅氣溫降低、寒流來襲,由於陰雨的關係,天氣變得又濕又冷,這也讓醫院的病患人數持續增加。耳鼻喉科醫師張弘就在FB發文表示,近期上呼吸道疫情和腸病毒十分流行。而疾管署也表示,如果有7大重症前兆的話,應立即就醫。耳鼻喉科醫師張弘日前在FB發文表示,12月上旬開始,上呼吸道感染和腸病毒交替流行,容易引起兒童發燒、咳嗽、喉嚨痛等症狀。家長應注意孩子的健康狀況,保持警覺,尤其在公共場所要減少接觸,並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張弘醫師也提到,近日頻繁接診病童,許多學校因疫情導致小朋友停課,家長們也因此倍感辛勞。而他也提醒家長,腸病毒主要透過腸胃道與呼吸道傳播。腸胃道感染通常是經由糞口途徑,食物或水源受到污染時也可能引發感染;呼吸道則是透過飛沫傳播。因此,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至關重要。值得注意的是,酒精乾洗手對腸病毒的效果有限,醫師建議應使用肥皂徹底洗手,以有效防止病毒傳播。而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1日至7日門急診就診有2萬1911人次,較前一週下降19.3%,但疫情仍處相對高點;另上週就診人次以0至4歲幼兒為主(46.0%),但是10至14歲(10.9%)近期呈增加趨勢。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克沙奇A2型及腸病毒D68型,社區仍持續具其他腸病毒型別活動。疾管署提醒,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於流行期,呼籲民眾不可掉以輕心,成人外出或工作返家後,務必先更衣,摟抱、餵食嬰幼兒前,應落實正確洗手,避免腸病毒危害嬰幼兒健康。腸病毒在家庭及人口密集之場所最容易傳播例如家庭、幼兒園、安親班及托嬰中心等,籲請家有5歲以下嬰幼兒之家庭,應更加注意個人衛生、養成正確勤洗手的習慣,並時常消毒、清洗兒童常接觸的物品及玩具。如家中有孕婦、新生兒及幼童,應盡量避免與病患接觸,降低病毒傳播的機會,並請家長及教托育人員留意嬰幼兒健康狀況,一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送醫治療,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疾管署也強調,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0/380450/sm-372d750286b801a02fdf8af98a573231.jpg)
腸病毒反常冬季流行!上週急診達2.6萬人次 台大醫曝原因:免疫負債
雖然時序已經入冬,腸病毒疫情卻仍在流行期,疾病管制署昨(3)日表示,目前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近10年同期高點。台大兒童感染科主任呂俊毅指出,今(2024)年感染腸病毒的國中小學生較往年多,情況特殊,可能是因2020年到2022年間新冠疫情影響,當時幾乎沒有腸病毒侵害,許多孩子小時候沒得過,長大後也無免疫力,才出現「免疫負債」的狀況。疾管署3日公布監測資料顯示,上周(11月24日至30日)腸病毒門急診就診約2.6萬人次,和前一週持平,疫情處高點;另上週就診人次以0~4歲幼兒為主(45.8%)但惟5~9歲(37.3%)及10~14歲(10.4%)占比近期呈增加趨勢。疾管署也說,近4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克沙奇A2型及腸病毒D68型,社區仍持續具其他腸病毒型別活動,而今年已累計7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其中5例為未滿1歲幼童。副署長曾淑慧表示,上週全台停班課數有420班,分別為國小32班、幼兒園307班、其他81班,再創5年最高;目前預估腸病毒疫情會在12月中旬達到高峰,單週就診可能上看3萬人次,直到明年1月中下旬才有機會脫離流行期。呂俊毅則說明,以往腸病毒多是夏季到初秋流行,因此常有「夏季才會流行」的迷思,實際上腸病毒全年都可能感染,但今年較特殊,冬季疫情高峰比起夏天時的高峰還高,且個案數更是10年來最高。呂俊毅解釋,腸病毒並非腸胃炎病毒,該名稱主要是因為它是於腸道複製的病毒,但通常腸道症狀不明顯,切勿以為沒有腸道症狀就不是腸病毒。他說,今年腸病毒的重症個案數偏少,大小孩感染在過去經驗也比較不會引發重症,但當個案數增加時,重症仍有可能增加。對此,疾管署強調,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7/378917/sm-f969fe8d6ee30cef4289bbbae91e290d.jpg)
航空城保留區恐僅剩1條4米道路 住戶憂安全
位在桃園航空城保留區內的大園區埔心里天地戀社區,原有2條連外道路,受航空城都市計畫影響,僅剩1條約4米道路,住戶憂路幅過小,若有緊急事件發生,恐耽誤救災。國民黨籍議員徐其萬說,市府應重視原有住戶的權益,拓寬為10米道路並增設人行道。桃園市都發局回應,後續啟動都市計畫檢討時,將由都市計畫規畫單位另行評估。天地戀社區內有約百戶,原有2條通往大竹南路、海霸王飯店的道路,受航空城都市計畫影響,未來僅剩1條約4米道路,居民擔心日後若有車輛臨停或突發緊急事件,將影響救災,且近百戶的居民僅依賴1條小路進出,當地里長盧宜芳就說,將來都市計畫啟動,改為單一出口車輛就必須在社區繞行,浪費時間、金錢,市府應該重視原住戶的權利,不能因為都市計畫就剝奪居民既有道路通行權,盼維持社區既設的雙出入出口。徐其萬說,目前該社區有2條約6米的環狀道路,若啟動都市計畫後僅剩1處約4米的出入口,不僅路幅過小連會車都不容易,更不用談發生緊急事故,恐造成救災不便,盼市府慎重考慮維持2處出入口,並拓寬道路為10米雙向道路並增設人行道,方便在地居民進出。徐其萬也說,都市計畫應幫助地方共同進步,原有住戶的權益也應受到重視,盼市府能重視原住戶應有的權益。該社區為保留區,未來桃園捷運綠線GC04B標高架段,將橫跨國道2號高速公路與機場捷運線A16橫山站銜接,該社區就緊鄰機捷A16站,未來必定發展非常快速,呼籲市府能重視並遵循行人優先原則,保障住戶的通行權益。都發局回應,為考量居民通行出入連接計畫,及道路雙向會車安全性,已辦理都市計畫變更準備,如後續啟動都市計畫檢討時,將依陳情內容由都市計畫規畫單位另行評估。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8/378748/sm-34e271db75a11389d2c8828683198f7d.jpg)
腸病毒單週逾2.6萬人就醫!「2族群」人數暴增 羅一鈞示警:流行到明年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6日)表示,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流行期且持續上升,第47週(11月17日至11月23日)門急診就診計26,077人次,較前一週(22,720人次)上升14.8%。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明,目前預估疫情高峰在12月中旬、單週上看3萬人次,預計要到1月中下旬才會脫離流行期。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47週門急診就診計26,077人次,疫情呈上升趨勢, 另上週社區定點醫師反映國小生及國中生腸病毒個案增加,症狀雖仍以手足口症、疱疹性咽峽炎為主,但常發燒不明顯、手腳卻有明顯紅疹。疾管署指出,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雖仍以0至4歲幼兒為主(46%),但5至9歲占比(38%)和10-14歲占比(10%)近期持續增加,且5-9歲和10-14歲就診人次增加快速,單週分別增加17%和22%,高於0-4歲增幅(12%),與定點醫師反映國中小生個案增加之觀察一致,呼籲國中小校園仍需加強學生洗手措施,以防範腸病毒威脅。另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及克沙奇A2型,其他克沙奇A型及腸病毒D68型等亦持續於社區活動,疫情傳播風險持續。今年累計7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克沙奇A10型2例,克沙奇A16型及克沙奇 B4型各1例,其中5例為未滿1歲幼童,籲請民眾留意孩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疾管署提醒,腸病毒感染者在發病前,喉嚨與糞便就有病毒存在,此時就有傳染力,在發病後1週內傳染力最高,且可持續隨著糞便排出病毒,時間可達8到12週之久,因此痊癒後仍應繼續注意個人手部衛生,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嬰幼兒。此外,酒精對於腸病毒之毒殺效果有限,建議可使用濃度500 ppm的消毒水(10公升清水+100毫升含氯漂白水)進行一般環境消毒,調配時應穿戴防水手套、口罩及圍裙,並注意居家、學校環境的通風及定期清潔與重點消毒,於流行期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疾管署再次強調,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1/378281/sm-7bc799a17554e4af52952e51bb1fd3ab.jpg)
川普確定重返白宮 他示警:恐要求台積電將先進製程加速移美
川普確定重返白宮,法國保險集團科法斯最新報告警示,川普很可能要求台積電將先進製程的技術,提前移往美國,這對台灣半導體布局造成影響;此外,隨美國政治局勢改變,陸美貿易戰將加劇,川普若實現選前承諾加徵關稅,科法斯表示,將加劇全球保護主義,進一步促成供應鏈重組,全球經濟將面臨更大不確定性。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認為,從台積電決定赴美設廠後,不論這次美國總統大選是由民主黨、共和黨候選人拿下,新任總統都會希望台積電高階製程移往美國,只是川普手段將會更加激進,以他競選時對台灣半導體發展、不太友善的言論來看,恐更加速推動半導體在美製造的執行。川普上任後,美積極推動半導體在地製造,調研機構集邦科技預估,台積電投資美國建廠的貢獻,美半導體先進製程占全球比重將自2023年的9%,大幅提升至2027年的21%,將超越韓國,躍居全球第2;集邦科技同時預測,2027年台灣先進製程占全球比重為54%。台積電於1995年赴美國華盛頓設廠,曾被形容是「一場惡夢」,邱達生指出,若觀察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赴美亞利桑那州設廠前後的言論,就可以判斷赴美投資「政治力」著墨很深,企業經營要的是可控的生產成本以及追求獲利,台積電赴美好處可能只有綠電易取得的優勢,但美國工作要工時短、還要應付勢力龐大工會壓力,設廠缺點一大堆,「經濟動機相當低」。科法斯報告指出,全球半導體需求將持續提升,台灣出口表現會因此而受惠,經濟也持續朝復甦腳步邁進,不過,出口復甦狀況並不是均勻發生,因為會集中在高階晶片的出口生產。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合計建置3座晶圓廠,第1廠將於明年初量產4奈米製程、第2廠於2028年量產,第3廠將量產2奈米或更先進製程技術,可能導入A16的製程。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6/377456/sm-7af9675eaa071dfa850a1558616b199f.jpg)
全台單周逾2萬人染腸病毒!5歲童四肢水泡 專家估疫情持續到「這時間」
全台單周超過2萬人染腸病毒,台中更是有一名5歲女童發病四肢都是水泡,讓家長驚呼,「太可怕!」醫師表示,近期台南出現一例腸病毒克沙奇A16型,可見病毒活躍活躍。據疾管署數據,9日至16日,全台有超過2萬2313人染腸病毒,創10年同期新高,也超越今年春夏,單周329班停課,比近4年同期還高,專家估月底到跨年疫情在高原期震盪。小兒科醫師施勝桓說,近期門診腸病毒佔1/3,而且病況慘,一名5歲女童發病2天四肢滿是水泡,嘴巴更是多處潰傷,連腳底板都有,也不能穿鞋子走路,症狀緩解後變成大量脫皮。小兒科醫師胡書瑋也在「幸胡醫師」粉專發文,「這波腸病毒有出現不少青少年罹病,手腳常常破的挺厲害的,甚至有碰到高中同一班7人淪陷,雖然都是輕症,但是手腳破洞不太舒服,其中一人來我門診,原本以為是近期主流的克沙奇A6或A16,想不到抽血檢驗居然驗到71型。」疾管署說明,疾管署說明,腸病毒在家庭及人口密集的場所最容易傳播,提醒大人出外返家後,務必先更衣,在摟抱、餵食嬰幼兒前,應以肥皂正確洗手,並時常清洗及消毒幼兒常接觸物品及玩具,以降低嬰幼兒感染腸病毒的機會。家中幼兒如感染腸病毒,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或至人口密集公共場所,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請留意幼兒健康狀況,一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送大醫院治療,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1/377231/sm-7f5a3cc07586e4ce8fcb3a56f531cf8b.jpg)
腸病毒來到最高點「上周就醫破2.2萬人」! 疾管署:12月底才脫離流行期
疾病管制署19日表示,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高原期,腸病毒傳染力強,無論成人、小孩都有感染風險,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46週(11月10日至11月16日)門急診就診計22,313人次,較前一周21,289人次上升4.8%,且為10年同期最高,而最新全國停課統計為單周329班,也高於過去4年同期,目前預計12月底才會脫離流行期。疾管署表示,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46週(11月10日至11月16日)門急診就診計22,313人次,較前一週(21,289人次)上升4.8%,疫情呈上升趨勢且處高原期,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其他克沙奇A型及腸病毒D68型等亦持續於社區活動,疫情傳播風險持續。今(2024)年累計7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克沙奇A10型2例,克沙奇A16型及克沙奇B4型各1例 ,其中5例為未滿1歲幼童,籲請民眾留意孩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疾管署提醒,大多數成人感染腸病毒後症狀不明顯或僅有類似感冒症狀,容易因一時忽略而造成家中嬰幼兒感染,最有效的預防方法為使用肥皂或洗手乳勤洗手,並維持良好衛生習慣。惟時序入冬後,天氣轉冷,可能影響孩童落實肥皂洗手的意願,提醒家長及教托育人員協助教導孩童正確洗手,降低腸病毒傳播風險。疾管署說明,腸病毒在家庭及人口密集的場所最容易傳播,提醒大人出外返家後,務必先更衣,在摟抱、餵食嬰幼兒前,應以肥皂正確洗手,並時常清洗及消毒幼兒常接觸物品及玩具,以降低嬰幼兒感染腸病毒的機會。家中幼兒如感染腸病毒,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或至人口密集公共場所,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請留意幼兒健康狀況,一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送大醫院治療,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疾管署再次強調,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8/375668/sm-49d9be356cbc4f679e82735793b004ee.jpg)
腸病毒疫情升溫!單週近2.1萬人就診「今年新高」 南部童重症雙腳無力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2日)表示,國內新增1例感染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為南部8歲男童,於今年11月2日出現雙腳無力疼痛、發燒等症狀,隔日因症狀持續且有疱疹性咽峽炎伴隨走路不穩情況,經轉診至醫院並收住加護病房,通報檢驗後確認感染克沙奇病毒A16併發重症,個案目前已返家休養。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45週(11月3日至11月9日)門急診就診計20,913人次,較前一週(19,982人次)上升4.7%,疫情呈上升趨勢且處高原期,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其他克沙奇A型及腸病毒D68型等病毒亦持續於社區活動,疫情傳播風險持續。今年累計7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克沙奇A10型2例,克沙奇A16型及克沙奇 B4型各1例 ,其中5例為未滿1歲幼童,籲請民眾留意孩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疾管署提醒,腸病毒型別多元,目前除腸病毒A71型外,其他型別尚無疫苗可供預防,呼籲大人小孩皆應持續採行相關預防措施,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注意居家及學習環境的通風及定期清潔消毒、時常清洗及消毒幼兒常接觸物品及玩具、避免接觸感染者、有疑似症狀儘速就醫、於流行期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等,才能防範社區內不同型別腸病毒之感染與侵襲。另外,疾管署籲請家長及教托育人員留意學童及嬰幼兒健康狀況,如孩童經醫師診斷為感染腸病毒時,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嬰幼兒接觸或至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如出現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至大醫院,以及時獲得妥適治療。疾管署強調,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3/375663/sm-fda61cb428b644d94077ccfc3ef00e13.jpg)
流感重症死亡數「創10年同期最高」 腸病毒仍嚴峻!南部8歲童染重症
疾管署今(12)日表示,本流感季自今年10月1日起截至11月11日累積202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190例A型H1N1、8例A型H3N2、2例A型未分型、2例B型),其中26例死亡(25例A型H1N1、1例A型H3N2),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數及死亡數均為十年同期最高,且26例死亡個案均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疾管署統計,截至11月11日止,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約465.8萬人次(疫苗使用率約72.4%),剩餘177.9萬劑;新冠疫苗則持續高於去年,已累計接種109.1萬人次,為去年同期(45.7萬)2.4倍,隨著時序入冬,已進入呼吸道病毒活躍時期,呼籲尚未接種流感和新冠疫苗的長者及幼兒仍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保護力,降低感染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另國內新增1例感染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為南部8歲男童,於今年11月2日出現雙腳無力疼痛、發燒等症狀,隔日因症狀持續且有疱疹性咽峽炎伴隨走路不穩情況,經轉診至醫院並收住加護病房,通報檢驗後確認感染克沙奇病毒A16併發重症,個案目前已返家休養。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45週(11月3日至11月9日)門急診就診計20,913人次,較前一週(19,982人次)上升4.7%,疫情呈上升趨勢且處高原期,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其他克沙奇A型及腸病毒D68型等病毒亦持續於社區活動,疫情傳播風險持續。今(2024)年累計7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克沙奇A10型2例,克沙奇A16型及克沙奇 B4型各1例 ,其中5例為未滿1歲幼童,籲請民眾留意孩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疾管署提醒,腸病毒型別多元,目前除腸病毒A71型外,其他型別尚無疫苗可供預防,呼籲大人小孩皆應持續採行相關預防措施,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注意居家及學習環境的通風及定期清潔消毒、時常清洗及消毒幼兒常接觸物品及玩具、避免接觸感染者、有疑似症狀儘速就醫、於流行期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等,才能防範社區內不同型別腸病毒之感染與侵襲。另,請家長及教托育人員留意學童及嬰幼兒健康狀況,如孩童經醫師診斷為感染腸病毒時,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嬰幼兒接觸或至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如出現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至大醫院,以及時獲得妥適治療。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1/374831/sm-b739726c013346cc9354c73207d17f87.jpg)
腸病毒疫情仍持續上升!單周近2萬人就醫 疾管署發醫界通函
秋冬腸病毒反常升溫,預估高原期將持續至11月底,12月底才會脫離流行期。疾病管制署今(8日)發布醫界通函,籲請臨床醫師保持警覺,以掌握治療黃金時機。疾管署今(8日)發布醫界通函指出,時序已近冬,依據監視資料顯示,近期腸病毒疫情仍持續上升,籲請臨床醫師保持警覺。疾管署說明,國內上周(10月27日至11月2日)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19460人次,較前一周(18594人次)上升4.7%,疫情呈上升趨勢且處流行期,近四周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其他克沙奇A型病毒及腸病毒D68型亦持續於社區活動,疫情傳播風險持續;本年累計6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克沙奇A10型2例及克沙奇B4型1例,其中5例為未滿1歲幼童。疾管署示警,腸病毒重症病程變化迅速,請對腸病毒患者提高警覺,詳細問診,並協助照護者熟悉重症前兆症狀的辨識,若病童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全身肌肉突發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疑似重症前兆病徵,請務必妥善處置,並把握黃金治療時間,必要時儘速轉診至腸病毒責任醫院。副署長曾淑慧則表示,以往腸病毒通常5、6月達高峰,暑假脫離流行,今年比較反常,本月底恐達到高峰,要到12月底才會脫離。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5/374155/sm-ba183c47b1b6d8589947a6dbf1a3696c.jpg)
腸病毒疫情升溫!單週就診人數近2萬 未滿1個月新生兒重症住院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5日)表示,國內新增1例感染腸病毒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為南部未滿1個月新生兒,於今年10月上旬開始陸續出現發燒、活力下降、呼吸急促、心肌炎、肝炎及血小板下降等症狀,即收住新生兒加護病房,經通報檢驗後確認感染克沙奇病毒B4併發重症,治療後症狀已改善,目前住院治療中,為今年全國第6例腸病毒重症病例。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44週(10月27日至11月2日)門急診就診計19,460人次,較前一週(18,594人次)上升4.7%,疫情呈上升趨勢且處流行期,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其他克沙奇A型病毒及腸病毒D68型亦持續於社區活動,疫情傳播風險持續。疾管署統計,今年累計6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克沙奇A10型2例及克沙奇B4型1例,其中5例為未滿1歲幼童,籲請民眾留意孩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過往腸病毒高峰為5、6月,然而今年秋冬疫情卻持續攀升。對此,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分析,可能和腸病毒型別多有關,以今年主流的克沙奇A型來看,就有A16、A10、A6等多種型別;另外,新冠疫情期間許多幼兒未感染腸病毒,造成易感宿主累積。疾管署預期腸病毒疫情本月底達到高峰,要到12月底才會脫離流行。疾管署提醒,國內腸病毒疫情上升,腸病毒的傳染力強,在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地方最容易傳播,例如家庭、幼兒園、安親班及托嬰中心等,籲請家長與教托育機構人員,多加留意嬰幼兒健康狀況,並加強教導學童落實肥皂勤洗手,及生病在家休息等良好衛生觀念,並注意居家、學習環境的通風及定期清潔與重點消毒,定期以含氯漂白水清潔消毒環境、幼兒常接觸的物品及玩具等;另,成人外出或工作返家後,應先更衣再摟抱幼兒,孕婦、新生兒及幼童盡量避免與病患接觸,降低病毒傳播的機會,醫院嬰兒室、托嬰中心及產後護理之家並應落實訪客管理規範及相關感染管制措施。疾管署再次強調,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3/372623/sm-cf016e3b70a06aa7e9fb0566528f5737.jpg)
腸病毒異常升溫! 疾管署提醒:留意9種幼兒「重症前兆」
國內腸病毒疫情竟異常升溫!疾管署於29日公布最新監測數據,上周就診人次明顯超過1.8萬,已進入高原期,為10年來同期最高。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疫情的高原期預計將持續至11月底,並在12月底才會結束流行期。根據疾管署的監測資料顯示,第43周(10月20日至26日)腸病毒門診和急診的就診人次達1萬8266人,較前一周的1萬6562人增加10.3%,疫情呈上升趨勢,已進入流行期。今年累計5例腸病毒感染併發症確診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和克沙奇A10型2例,其中4例患者為未滿1歲幼童。疾管署近四周的實驗室監測,國內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最多,其次是克沙奇A6型,其他克沙奇A型病毒及腸病毒D68型也在社區中持續活動,疫情傳播風險依然存在。疾管署提醒,腸病毒具有強烈的傳染性,容易在家庭成員間傳染,對於家中有5歲以下嬰幼兒的家庭,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培養勤洗手的習慣,並定期消毒和清洗兒童常接觸的物品及玩具,如果家中的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了腸病毒,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嬰幼兒接觸,以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家長和托育人員也應密切關注學童及嬰幼兒的健康狀況,若出現重症的前兆,應儘速送往大型醫院接受治療,以降低重症的風險。疾管署強調,5歲以下的嬰幼兒屬於腸病毒重症的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迅速。如果發現嬰幼兒有嗜睡、意識模糊、活力下降、四肢無力、無故驚嚇、全身肌肉突然收縮、持續嘔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應儘速送往大型醫院接受治療。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2/371972/sm-cf2cc5e542aef95ceabdf3961034fe96.jpg)
台積電美廠良率領先台灣 突破本土製造里程碑
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新廠良率甚至超越台灣同類晶圓廠,儘管先前因工人缺乏經驗而卡關,仍順利被視為美國政府推動晶片法案、實現半導體本土製造的一大進展。綜合外媒25日報導,台積電美國子公司總裁卡西迪(Rick Cassidy)23日在線上研討會表示,亞利桑那工廠晶片生產良率較台同級工廠高出約4個百分點。良率為半導體製造的關鍵指標,攸關企業投入晶片工廠的資本是否有機會獲得回報。不過對此說法,台積電僅引述總裁魏哲家在法說會的說法表示,美國首座晶圓廠今年4月採用4奈米製程技術的工程晶圓生產,「成果非常令人滿意、良率非常好。」魏哲家強調,對於台積電和其客戶來說,這是重大的里程碑,展示公司強大製造能力和執行力。據獨立記者高燦鳴(Tim Culpan)引述匿名消息報導,台積電開始為其亞利桑那廠首位客戶蘋果(APPLE)生產A16晶片,產量「少量但具相當意義」。高燦鳴表示,台積電一期廠區第二階段完工後,A16產量將大幅提升,預計推動新廠在2025年上半實現目標。台積電生產全球約90%的先進晶片,拜登政府今年4月宣布,將透過晶片法案提供66億美元的補助金,以及最多50億美元的貸款,幫助台積電在鳳凰城建立三座晶片工廠。亞利桑那兩間工廠則預計於2025年和2028年開始生產,部分晶片法案資金將用於建造第三家工廠。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7/371087/sm-632a0811c0f52d49cfca4659348779e2.jpg)
入秋腸病毒疫情升溫「就診破1.6萬」 疾管署示警:流行期恐延長至12月
時序已入秋,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流行期,目前停班課已達331班。疾病管制署22日表示,10月13日至10月19日門急診就診計16,288人次,較前一周的15,946人次略升2.1%,為5年同期最高,且近四周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雖預估11月中旬將逐漸脫離流行期,但也不排除疫情延後至11月底甚至12月。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10月13日至10月19日門急診就診計16,288人次,較前一周的15,946人次略升2.1%,仍處流行期。近四周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另其他克沙奇A型病毒及腸病毒D68型持續於社區活動,疫情傳播風險持續。鄰近國家或地區包括日本、新加坡及中國疫情呈上升趨勢,泰國、香港及韓國疫情下降,其中日本近期病例數創下近十年同期新高且處高點,新加坡及泰國近期病例數亦高於去年同期。疾管署統計,2024年累計5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及克沙奇A10型(2例),其中4例為未滿1歲幼童;另2023年累計11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中,以感染克沙奇A4型(4例)及克沙奇A6型(4例)為多,個案年齡皆為未滿3歲幼童,籲請民眾留意孩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疾管署表示,時序已入秋,惟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於流行期,呼籲家長教托育機構仍應保持警覺,教導學童落實正確洗手等良好衛生觀念,並注意居家、學習環境的通風、清潔與消毒。幼童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落實生病不上課,以避免因與其他幼童接觸造成交叉感染。疾管署也提醒,腸病毒感染者在發病前,喉嚨與糞便就有病毒存在,此時就有傳染力,在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且可持續隨著糞便排出病毒,時間可達8到12周之久,因此痊癒後仍應繼續注意個人手部衛生,落實「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以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嬰幼兒。另外,須注意酒精對腸病毒之毒殺效果有限,平時可使用濃度500 ppm的消毒水(10公升清水+100毫升含氯漂白水)進行一般環境消毒,降低病毒傳播風險。疾管署再次強調,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