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判讀
」 智慧醫療醫院自主研發AI軟體 「僅需5分鐘」警示惡性腦水腫風險
透過AI輔助與警訊,臨床醫師5分鐘就可以預知病患是否屬於高風險惡性腦水腫。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在院長陳自諒帶領下,副院長阮春榮和UrAiTaiwan (我愛台灣)團隊自行研發出多款UrAi軟體,其中UrStroke軟體系列,病患做完核磁共振後,把資訊傳送給UrStroke AI軟體系統判讀,5分鐘即可提供AI預判輔助資訊,將病患區分為低、中、高度之惡性腦水腫風險等級,輔助醫師把握黃金時間,精準判讀並提供精準治療。院長陳自諒表示,UrStroke軟體系統獲得國科會SPARK Taiwan辦公室與美國史丹佛大學的認證,推薦到今年在美國史丹佛大學舉行的2024 SPARK Taiwan VC Day發表。阮春榮副院長也將這份成果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范揚政教授分享,UrStroke目前正在中國醫藥大學醫療體系進行體系內多院區的驗證中,預計接下來會進行大型、多中心的臨床驗證。外科部長黃祥銘表示,惡性腦水腫未經適當的治療有高達百分之90的死亡率,提早減壓手術可將死亡率降低至百分之30。透過UrStroke AI 判讀的好處是可以在磁振造影檢查後快速預知惡性腦水腫發生的高風險並提出警示。神經內科陳睿正主任表示,根據過去的臨床經驗,病患做完核磁共振後,醫師無法立即確認病人是否屬於惡性腦水腫高風險,只能將中風病患送到加護病房進行密切觀察,但是嚴重患者可能在三天後就因為惡性腦水腫而離世。現在,在核磁共振檢查之後,經過UrStroke 的即時AI判讀,可提供預判輔助資訊,包含中風體積,水腫類別、惡性腦水腫的風險指標以及三個月後良好預後之指標,可以輔助醫師精準判讀和治療。副院長阮春榮強調,UrStroke軟體系統可以提供AI初步預測屬於細胞性水腫或是血管性水腫病症,輔佐醫師決策並及時進行適當的抗水腫治療。同時,AI判讀五分鐘也可將AI預測結果提供給神經內科醫師,醫師如果確認病患屬於惡性腦水腫高度危險者,醫師可以和病患或家屬精準溝通並且即時會診神經外科醫師實施減壓手術,不用等到昏迷指數太低時才發現惡性腦水腫已經發生且為時已晚。如果,兩天前可以預估兩天後的危急,醫師與病患、家屬可以即早透過醫病共享決策進行醫療規劃。副院長阮春榮指出,UrStroke軟體系統主打『GIVE ME FIVE,SAVE YOUR LIFE』。只要給AI五分鐘,就可以救你一命。這套系統得到國科會認證,到美國史丹佛大學發表,並積極爭取美國創業投資的資金,繼續研究,造福更多的病患。
美HIMSS智慧醫院「數位健康指標評比」 中醫大附醫勇奪全球冠軍
美全球醫療機構智慧醫療的高品質指標HIMSS(Healthcar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 HIMSS)評比「數位健康指標(Digital Health Indicator; DHI)」,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大附醫)榮獲全球冠軍,周德陽院長三月將率隊到美國領獎,是台灣醫界首次在美HIMSS被評選榮獲全球第一名智慧醫院,為台灣醫界爭光。周德陽院長強調,在智慧醫院的發展上,沒有所謂的最好,只有不斷追求更好。透過美國HIMSS的數位健康指標(DHI)的嚴格評估,圍繞四大核心面向:資訊交互運作能力(Interoperability)、以人為中心的健康照護(Person-Enabled Health)、預測分析能力(Predictive Analytics)和醫院治理與勞動(Governance & Workforce),發現並改善不足之處,運用資訊科技、人工智慧和軟硬體系統等先進技術,減輕醫護負擔,提升服務品質來造福病患。像是重症AIoT醫療戰情室利用數位孿生技術,整合大量醫療資訊,並導入智抗菌、智救心、智護肺等2023年HIMSS戴維斯卓越獎AI預測技術,實現對重症病人的遠端即時監控,掌握多位病人整體狀況。戰情室強化了跨系統的資訊交流和協作,將抗藥性菌株感染率從12.2%降至7.5%。此外,中醫大附醫透過遠距醫療技術,滿足偏遠地區對醫療的需求,如全天候院前心電圖監測,心肌梗塞AI反應時間縮短至僅37秒,或是每月提供的185次眼底鏡AI判讀服務,照護偏鄉糖尿病病人。作為個人醫療助理的「中國醫點通App」,結合虛擬健保卡完整覆蓋就醫流程,利用趨勢圖和智能輔助功能,實現病人自我照護和家庭健康管理。App的遠程監測和數據傳輸功能,支持病人在家中安全進行血液透析,每年為病人節省高達90天往返醫院的時間,並顯著提高透析效率。目前,「中國醫點通App」每月服務約31萬用戶,展示了其廣泛接受度和實用價值。這些成就均依賴於高度的資訊整合和嚴格的資訊安全技術,以實現更優質的醫療成果。李光申副院長說明,中醫大附醫除了榮獲全台首家HIMSS電子病歷成熟度模型(EMRAM)7級的再認證,並藉由雲端醫療大數據,實現了醫院與公眾數據的互通及交換標準化,展現堅強的資訊基礎建設,成功達到IT基礎建設成熟度模型(INFRAM)最高等級7認證。此外,透過強化醫療人工智慧(AI)及50多項商業智慧儀表板(BI)的應用與分析,對臨床、行政、經營管理的風險進行前瞻性洞察,從而提高醫院的整體營運效能。這些努力讓中醫大附醫成為全台首家獲得分析能力成熟度模型(AMAM)第6級認證的醫療機構。中醫大附醫致力於智慧醫療創新,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的應用,其中Google Cloud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包含MedLM可同時分析醫療影像、病歷紀錄和基因數據,可以給予醫療人員更大的助益。中醫大附醫AI中心副主任王韋竣醫師指出,AI中心將以MedLM模型為基礎,開發輔助診斷、治療建議、衛生教育和醫學研究等應用。尤其在這個護理師短缺的時期,將優先使用新技術,建構具備視覺分析能力的「AI輔助護理師」,提供以下效益,包括「分析圖片生成初步評估與補充敘述」、「完善過去因人員負荷而未完成的詳細記錄」等。王韋竣副主任說明,護理師可使用「AI輔助護理師」,在照護臥床或行動不便的壓瘡病人時,先拍照上傳傷口圖片,讓AI針對圖片進行初步評估與傷口描述,提醒照護注意事項與建議,提高工作效率,確保紀錄完整。另外,護理師可利用此工具記錄疼痛病人表情與口述的症狀,生成疼痛評估與描述的文字記錄,提高照護質量,發展成熟時,輔助醫師作為調整藥物參考,讓護理工作更高效。這項技術還可應用於飲食控制,護理師分析病人食物照片,估算熱量等資訊,提供適當衛教建議。這項新興技術將帶來全新醫療變革,憑藉AI來輔助分析臨床狀況,協助照護病人,提高護理品質,為醫療帶來更多創新進步,為照護病人帶來更多便利與進步。
陳智菡怒控柯P44秒片段被消失 民視高層回:我唸過《廉恥》
總統大選首場電視政見會昨晚由民視轉播。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競辦發言人陳智菡今下午召開記者會批評,柯文哲44秒畫面被消失。民視高層現身記者會,他唸過《廉恥》,也記得論語裡面孔子曾跟子貢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保證在民視出去所有的訊號,沒有、不會、也不必去做惡意剪掉這44秒內容。民眾黨副總統參選人吳欣盈、立委邱臣遠、不分區提名人黃國昌、陳智菡今天下午在柯文哲全國競總召開記者會。陳智菡指出,非常遺憾有部分媒體在柯文哲發表政見直接進廣告,甚至轉播單位《民視快新聞》柯文哲44秒片段被消失,這個跳接的畫面非常清楚。陳智菡在記者會現場上播放柯文哲被消失的44秒影片,並曝光這44秒他發表的內容:「是誰讓年輕人買不起租不到,甚至租到了還怕被剝削,這七年來民進黨到底做了什麼?蔡總統在上任的時候有說過,八年要社會住宅20萬戶,不過我查了一下,到今年八月只租不售的這會住宅總量2萬1528戶,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我在當台北市長的時候蓋的,那台南市地方政府到現在社會住宅還是0」。陳智菡說,新聞媒體在報導新聞事件的時候,第一要真實,第二要公平,特別是對於公共利益相關意見,應該要做到雙方公平,何況是2024總統大選,為什麼有人被消音。陳智菡強調,這44秒柯文哲所說的是事實,蔡英文總統的社宅政策跳票,沒有蓋出太多社會住宅是事實,賴清德喊出居住正義政見,同樣是在跳票的基礎上頭,未來可能繼續欺騙人民,是事實,請問民視身為轉播單位,為何把如此重要的畫面隱藏?而且是剪輯之後再播出。她透露,剛剛記者會之前接到民視經理來電,澄清不是刻意為之,而是AI判讀或技術性層面問題,不是有人蓄意為之,我們非常,好奇為何就唯獨柯文哲片段被剪取,難道AI這麼進步完全能掌握到重點嗎?到了媒體提問環節時,坐在台下的民視新聞網路部經理陳光中起身表示,自己在民視服務很久,第一次碰到這種場合,不管是指控或是誤解,他要做說明,「所謂消失的44秒鐘,不是民視所為」。陳光中表示,民視新聞網與FB都有做澄清,送出去的各路訊號給三個對象,第一給中選會,第二給所有媒體,第三是民視自己內部,也就是民眾黨認為出問題的44秒,是民視快新聞透過YT直播出去少了44秒,這44秒訊號,民視同步在FB上完整直播,同樣的東西,送給YT、FB是一樣的東西,為何要在YT剪掉44秒,卻不在FB剪掉這44秒?陳光中指出,深究其原因,做內部查證,在想有沒有可能是接收端出了問題,但因牽扯到別的公司和行業,不知道他們的回應之前,先不做論斷,但他保證在民視出去所有的訊號,沒有、不會、也不必去做惡意剪掉這44秒內容。陳光中話鋒一轉批評,陳智菡稱收到民視經理的回應,說過程可能是AI自動篩選導致,這沒有經過AI,且該位經理表示他的原話是說系統,不是AI,並不是被篩檢或做其他手腳或動作。陳光中續指,柯辦記者會的簡報標題「The content removed by FTV」,沒有打上任何問號,等於是實質指控,說內容是民視所移除,「這樣的指控我們當然否認,也不承認有做這樣的事情。」陳光中還說,「我是念過顧炎武《廉恥》的學生」,除了10個字記在心裡面,其他都忘記廉恥裡面寫了什麼說,但他非常記得,論語裡面孔子曾跟子貢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用這8字表達立場,同時澄清民視的作為,「絕對不是偷偷剪掉、汙辱智商、手段低劣、明顯違法」。至於44秒產生原因,陳光中解釋,他們在現場同步觀看播出的時候,在YT呈現LAG緩衝、跑步動的情況,可是為什麼剛剛各位看民眾黨播放的44秒像是被一刀剪過?那是YT最後彙整封包上傳時,自動把中間LAG的東西自動因此消失掉剪掉?陳光中說,也有人向他們反應,在家有看到柯文哲在講話,但柯的聲音聽不到,如果真的是剪過的,為什麼會有人看到這樣的狀況?表示過程中是完整訊號傳送,至於接受方出了什麼問題,就不是他們能夠理解、替他們解釋。陳智菡回擊,這是民眾黨的記者會,若民視事前就打算要說明,其時非常說明,且基於禮貌應該知會,因為這是媒體提問時間,所有的證據和民視的聲明剛剛也都有出示,對於民視的轉播的明顯瑕疵,無論是轉播訊號問題或是封包問題,不管怎麼樣的LAG,的確有44秒在民視快新聞的連結上頭被消失,而且民視也發現了,在準備要開記者會時把完整影片放上去,原本是私人影片。陳智菡也說,她的評論是基於民視新聞解釋YouTube自動封包存檔,也就是她提到的AI,「我並沒有超譯的問題」。陳表示,開記者會之前,她有與民視蕭經理確認過,是否技術問題為何,經理表示還不清楚,技術人員還在查證,民視準備要回應時應該基於禮貌性告知。
防詐仙拚仙2/全球一天40萬新網站 蔡祈岩:「抓偽冒網站不難,難在確認」訓練AI判讀圖片及關鍵字
「在一開始評估要切入的時候,就有看到國際上有相類似的產品,但多數不是專業的產品,僅是資安軟體中的其中一部份功能,應用在台灣市場多少會水土不服,雖然大家的方式都是利用系統爬蟲到處去偵測,但是國外產品因為設計理念等問題,會有漏洞,或是偵測速度過慢、時效不及的問題,因此公司還是決定自己來開發。」台灣大防詐專案小組主持人資訊長蔡祈岩。電信業為何最適合進行防詐?「因為這需要大量的算力跟網路頻寬,畢竟這是要即時偵測辨識全世界的網站是不是偽冒的?尤其每天新增的網站約有40萬個,這樣的成本其實很高的。」蔡祈岩說,偽冒網站通常會用圖片還有關鍵字來降低受害者的戒心,這些其實可以用AI來做初步判斷,所以就特別針對圖片及關鍵字來訓練AI。蔡祈岩說,圖像辨識一定要用AI,例如LOGO、照片,就要用AI去看照片、去認人,一般來說,目前的客戶以企業為主,通常的委託內容,除了偵測是否有偽冒的官網外,通常也會將該公司高層的照片是否被偽冒列入業務之一。透過訓練AI去辨識,雖然不能一定判斷就是偽冒,但是就可以讓AI去持續搜尋,至少知道某個網站有這些照片,讓AI判讀偽冒網站的可能性,如果達到一定程度,就會交給人工再去判讀。利用特有的5G、AI專長,台灣大積極開發防偽系統,主動出擊。(圖/報系資料照)AI怎麼判斷是偽冒網站?蔡祈岩說,一般來說,偽冒網站一定會有遭冒用的名人名字、照片、網站內容、關鍵字等不同的蛛絲馬跡,或是偽冒的網域名稱等等,會根據客戶需求,請客戶提供資料,透過不斷將資料餵給AI去學習判斷,只要給它越多的資料,AI就會越來越準。「如果被AI系統判斷是偽冒網站,就會交由人工進行確認,另外也還有漏網之魚的偽陰性網站,不過這種只能靠客戶回報,所以台灣大也建立了回報平台,由客戶回報,工程師除了協助處理該偽冒網站下架外,也會再次去確認,為何系統沒有發現。」蔡祈岩說。在決定成立專案小組後,蔡祈岩說,第一版做出來很快,大概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做出來了,因為詐騙的變化層出不窮,應該要快速反應,所以每1-2周就會有新的版本,持續滾動調整。因應詐騙盛行,為確保用戶權利,台灣大規劃了50人的專案小組。(圖/周志龍攝)「不過抓偽冒網站不難,但是要如何確認是真的偽冒網站。」蔡祈岩說,根據統計,一天全世界會出現40萬個新網站,這樣的數量,如果有千分之一被誤判,那就有400個網站需要人工來確認,因為不可能因為系統判定,就直接發警報,所以也有複審機制,畢竟以現在的AI,還是會需要人工來輔助確認,等到AI學習的越來越準確,需要人工確認的數量也會隨之減少。在偵測並確認是偽冒網站後,更重要的就是下架的速度。蔡祈岩說,因為不同國家有其獨特狀況,所以要根據不同的業者,建立快速的反應SOP。「常常看到新聞報導,民眾向社群軟體檢舉詐騙,最後都沒有成案。這主要是因為不同的單位有不同的審查機制,像是我們偵測到社群,就會通知社群媒體,將資料準備齊全,透過他們的審查機制,請他們來下架,專案小組早就熟知他們的規則,協助社群軟體確認是偽冒網站,再將其下架。」蔡祈岩說。「每個平台有不同的規定,才能進一步消滅這些偽冒網站。」
林百里的第一步1/心電圖AI判讀技轉廣達QOCA 千億美元醫療商機電子五哥都想吃
AI股市行情告段落,AI應用才要上演。這波AI浪潮誕生的新首富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在8月1日廣達、國防醫學院、三軍總醫院的「心電圖AI判讀平台合作協議」簽署儀式上現身,他搬出自己的烏龜哲學,「智慧醫療有無限可能,我們一步一步往前走。今天是廣達QOCA的主力產品之一、是第一步,我相信有更多題目擴大合作。」一位公衛專家告訴CTWANT記者,林百里口中的這「一步」對台灣社會很重要,依美國心臟學會建議,心肌梗塞患者在到院後的90分鐘內應接受心導管治療,若加上突如其來的症狀,救治時間更短,「能正確判讀心電圖的心臟內科醫師需要至少17年專業醫學訓練加上實際經驗,以AI協助心電圖判讀,能夠在5秒內快速運算、分辨原因,在1分鐘內將病情以手機簡訊同時通知臨床醫師、主治醫師、護理師,對病患進行救治。」林百里心心念念的AI醫療雲平台QOCA系統,是一個基於AI人工智慧和數據分析的醫療品質管理系統,自2013年開發迄今,由廣達技術長張嘉淵主持,其中AI醫療雲平台 (QOCA aim)以醫療影像與結構化資料分析,提供最佳臨床決策輔助及精準預測;同時有遠距醫療與居家照護等平台。廣達子公司「宇心生醫」,創辦人為美國UCLA小兒心臟科主任張瑞康(左),發明十二導程心電圖儀器,重量僅67g,搭配雲端系統,方便醫師判讀、個案管理與遠距監測。臨床實驗可大幅縮短操作時間近7成,不僅醫療專業人員能使用,一般人也能完成量測。(圖/宇心官網)三軍總醫院AIoT中心技術長林嶔負責訓練此AI影像辨識模型,指出三軍總醫院自2010年開始升級心電圖儀器與資訊系統,2019年進一步成立「人工智慧暨物聯網(AloT)發展中心」,使用廣達QOCA醫療雲管理,今年將成果正式技轉廣達。「已經累積超過150萬張心電圖資料,每年還以50萬張持續增加。」接下來交棒廣達工程師演算法開發軟體介面,進一步開發出穩定的商用服務。專家表示,「這個理想要能夠實現,從標註影像、對準時序、加入鉀離子數據、把病人情況納入、反覆訓練模型提升精準度,到成功申請醫材認證,要花費3年以上。」林百里坦言,「我們跟很多醫院有合作關係,國防醫學院、三總有特別的文化跟團結精神,讓我們合作更加順利有效率」。國防醫學院表示,不方便透露簽約年限,但此期間廣達有獨家使用心電圖AI判讀模型權利。要將AI影像辨識模型技轉廣達,中間還需要一個「翻譯官」穿梭溝通,國科會生科處生醫商品化中心擔綱這個重要的橋樑,該中心主任王麗茹指出,「因工程師與醫護人員對同一件事的理解有所不同、還要協調專利等,ICT語言與醫療語言也有所差異,我們轉譯並找出共識,讓AI協助判讀心電圖這個生醫研發成果朝商品化發展、讓成果落地。」許銀雄時任宏碁智醫總經理,說明VeriSee DR視網膜診斷軟體。(圖/報系資料照)「(未來)一定會有更多成果,很有信心」,林百里說。心電圖AI判讀除了搭配醫院的精密心臟監測儀器使用,也可搭配廣達子公司「宇心生醫」僅67公克輕巧型簡易的操作儀器「十二導程心電圖」,甚至在救護車上就可將心電數據傳輸到醫療雲,透過AI判讀協助醫治、篩檢及預防,進一步商品化成軟體+硬體系統,便可走進偏鄉、踏出國門,甚至避免中風等憾事發生。智慧醫療的無限可能,也是市場及商機所在,市調公司Markets &Markets指出,AI在醫療領域商機將從今年146億美元、2028年成長至1027億美元。和廣達一樣對醫療商機積極的台灣科技業者不在少數,例如宏碁智醫(6857)人工智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輔助診斷系統VeriSee DR,分析糖尿病病患的眼底圖來預測其視網膜病變狀況、偵測腎功能障礙,已打入台灣8成醫療院所,這家電子五哥中唯一登錄興櫃的醫療子公司,2021年掛牌至今仍虧損,累計至去年虧損9591.8萬元,但仍在這條從醫路上堅持。緯創醫學的下肢外骨骼系統。(圖/報系資料照)緯創(3231)旗下緯創醫學智慧醫院解決方案以及外骨骼等,可主動偵測穿戴者的關節動作變化,配合使用者的行動能力,在適當時機給予輔助。仁寶(2324)腹部超音波掃描檢查可遠距為偏鄉民眾進行檢查,自製開發應用於治療腫瘤的「消融寶」(AblatePal)射頻消融系統更納入健保給付。華碩(2357)「We AreFamily」由淡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學生團隊開發,利用華碩健康資料銀行中健康存摺檔案提供加值服務,OmniCare醫療物聯網平台串聯保險、醫療等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並與研華(2395)、光寶(2301)等合作參與聯合醫院智慧病房。英業達(2356)旗下英華達「循環腫瘤細胞」檢測,利用抽血檢測進行早期癌症篩檢及治療後續追蹤。
林百里的第一步2/三總AIoT 將升級輝達H100 小琉球義診靠AI判讀「上醫醫未病」
「這個能夠快速運算找出病因模型的推手,是國防部軍醫局長蔡建松,他時任三軍總醫院院長時、2019年成立『人工智慧暨物聯網(AIoT)發展中心』,他同時是一位心臟外科名醫,更構思5G智慧醫院的大願景,與林百里兩人一拍即合,促成心電圖AI判讀平台合作。」知情人士向CTWANT記者透露,AIoT中心裡有搭載輝達A100高階運算主機,將再進一步升級為最新的H100。「用X光、核磁共振等照胸、肺、眼底等,只要有影像、數據都能夠訓練出AI判讀模型。」三總AIoT中心技術長林嶔表示,目前國內致力心電圖AI判讀技術的,除了國防醫院及三軍總醫院,還有中國醫藥大學、長庚等,三組隊伍中又以前者跑在前頭,搶先訓練出可分辨高達50種心臟病的AI模型。「演算法優勢只能領先2、3年,有了臨床案例能累積真正實力。」林嶔解釋。三總在心臟外科的研究與醫療能量頗負盛名,在2010年升級心電圖儀器、建立資料庫,目前已累計超過150萬張心電圖、是全球第二大的資料量、僅次於美國醫學中心MayoClinic,這也是林百里看重之處。「心電圖AI判讀平台使用到現在,第一線醫護人員反應都很不錯。」在AI幫助下可判斷出有沒有急性心肌梗塞、肺栓塞等50種心臟疾病,回傳讓醫師確定病因後立即進行施救,讓心臟損害程度盡量縮小、後續康復可能性提升。「在處理急診病患能減少10分鐘的等待,就等於是進一步增加10分鐘黃金搶救時間。」2022年一位突然心臟痛的澎湖民眾,讀取心電圖後傳到台北三總機房由AI協助判讀為急性心肌梗塞,聯絡快艇後送三總澎湖分院,成功打通阻塞血管並放置血管內支架。廣達電腦與各醫療院所合作,如為台大雲林分院合作建置軟體「遠距醫療居家照護包」,針對「高危出院監測」設計,可遠端監測重症病患出院後的體溫、心跳、血氧、血壓、心電圖、肺功能、生活品質等,減少住院時間並降低再返院率。(圖/台大雲林分院提供)心電圖AI判讀平台更可以做到早期就篩檢、提前預防,三軍總醫院院長洪乙仁表示,「今年5月起和廣達合作在小琉球義診,給620位在地民眾使用,居然篩出幾個無症狀的病人,他們到大醫院檢查後得到很好治療,以往都是哪一天心律不整、中風就算了。已能達到真正的「上醫醫未病」(醫治還沒有生的病)。國防醫學院校長查岱龍進一步提到,AI智慧與醫療順利結合,才能夠讓醫學不只停留在研究、能夠順利落地臨床應用,「ICT與醫療與醫學教育結合,病人未來能更快速獲得精準醫療服務。尤其國軍在高壓場域、經常面臨突如其來的任務,有AI幫助部隊訓練,甚至加入氣候變化等考量,學生也能提早進入研究智慧醫療。」AI出現掀起人被取代的論戰,在高貴的醫界亦無法避免。洪乙仁表示,AI判讀後仍由醫師做最後決定,「AI是人訓練出來的,可以幫助人醫做更好地發揮」,他提到自己一個內向同學因腦部腫瘤的醫療糾紛,結束生命的悲傷故事,珍貴的醫療人才因此消逝,未來有AI輔助、給予第一線醫護更充分訊息,可以促進醫療產業發展、還有更融洽的醫病關係。三總AIoT中心執行長方文輝表示,心電圖AI判讀平台放上救護車、走出國門都是努力的方向。
提升智慧醫療品質! 亞東醫院正式啟用智能化實驗室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近年亞東醫院不斷積極推展智慧醫療與創新應用,自2016年引進門診抽血自動報到與備管系統、2018年引進全自動血型分析系統、2020年引進全自動生化血清分析軌道系統、2021年引進自動血液抹片影像判讀系統、2022年引進微生物檢驗自動化及影像管理AI輔助判讀系統,臨床病理科歷經長達六-七年的建置與升級整頓,終於實現「醫學實驗室智能化」的願景!智能化微生物流水線系統 打造高效及安全醫檢效能擔任此次臨床病理科改造及流程優化推手的朱芳業主任提到,這次引進「智能化微生物流水線系統」整合檢驗流程自動化與影像AI判讀系統,堪稱全台灣甚至亞州地區最完整,在數位化、智慧化以及「微生物檢驗自動化及影像管理AI輔助判讀系統」的輔助下,相信可幫助醫檢團隊發揮更大的醫檢效能,也能為病人帶來更有保障的醫療品質。臨床病理科全新升級 優化檢驗流程、提升精準判讀需求朱芳業主任提到,以質譜儀做菌種鑑定可以縮短報告時效,但是前處理操作時需大量使用微定量吸管,重複性的動作造成醫檢師手部肌肉的嚴重負荷,而導入自動化質譜儀前處理系統,自動化與精簡步驟,可以減少重複性的機械動作,也因泡製菌液的設計,標準化的操作提升質譜儀的時效與品質,微生物實驗室產出量能提升27.9%。朱芳業主任進一步提及,藉由標準化流程與智慧溫箱影像監控,達到品質一致及提高報告時效,而細菌的培養結果也可藉由遠距方式讓醫師迅速了解病人感染情形,直接與實驗室溝通,達到實驗室與病人雙贏的結果;留存的影像也可做於後續臨床研究與教學使用,致力培養人才及提升醫療水準。
AI好給力2/防猝死又不遺漏癌細胞 智慧判讀將「打破名醫迷思」
許多人生病後總會到處尋求知名醫師治療,因此這些名醫的門診往往大排長龍,甚至出現「掛號黃牛」,但隨著人工智慧科技的介入,無論是經驗豐富的老醫師或菜鳥,只要搭配AI判讀,就能更精確判斷病況,可預防心肌梗塞導致猝死、也不會漏掉影像檢查中癌細胞的蛛絲馬跡。75歲陳伯伯有一天起床突然感到胸悶、上腹不適,就醫後診斷為輕度胃食道逆流,但治療一個月後卻始終沒有改善,於是醫師將陳伯伯轉介到心臟內科,在進行運動心電圖檢查後,發現陳伯伯最大心跳為每分鐘139下,呈現輕度缺氧狀態,依照傳統判讀為冠狀動脈血管阻塞50%,屬於中度風險,只要後續追蹤觀察即可。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心臟血液系吳宏彬醫師表示,為精準評估陳伯伯的心血管狀態,於是進一步採用「運動心電圖AI輔助判讀系統」同步判讀,透過大數據交叉比對心電圖的資訊,結果AI報告顯示陳伯伯的冠狀動脈血管阻塞機率已高達72%。這讓吳宏彬提高警覺,立即為陳伯伯進行心導管冠狀動脈攝影,赫然發現陳伯伯血管狹窄程度已高達99%,緊急置入心臟支架於冠狀動脈治療。若是依照傳統判讀結果讓陳伯伯返家觀察,陳伯伯很可能會突然爆發心肌梗塞猝死,但由於AI輔助判讀的介入,才讓陳伯伯逃過死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影像科梁馨月主任表示,運動心電圖是診斷冠狀動脈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傳統以人工判讀的方式不僅耗時,而且往往難以區別細微的差異性,人工分析的準確率臨床上只有40%~50%。有鑑於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人工智慧中心蒐集4年來近千筆冠狀動脈阻塞達70%以上的運動心電圖像,並與心導管資料結合,設計出「運動心電圖AI輔助判讀系統」。人工智慧中心主任許凱程表示,目前AI模型準確度約80%,敏感性為88%,分析後的數據可突破傳統人工判讀的限制。透過大腸鏡檢查及早發現瘜肉可及早偵測大腸癌,但傳統判讀的結果會因醫師經驗而有所不同。(圖/報系資料庫)除了更積極預防猝死之外,AI輔助判讀也能防範連續15年患者人數最多的大腸癌。根據國健署2022年資料顯示,台灣每年有近1萬7000例大腸癌新發生個案,雖然大腸鏡檢查已被證實能有效降低死亡率與發生率,但隨著醫師判斷大腸鏡偵測腺瘤的能力不同,也可能會遺漏危險病徵。台大醫院、國泰醫院、雲象科技因此共同研發「大腸鏡即時AI瘜肉偵測」,跨兩院共收集超過3000位病患、逾40萬張影像資料提供人工智慧訓練,包括一般肉眼不易觀察到的瘜肉,皆能被AI捕獲,準確度高達95%。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暨綜合診療部主任邱瀚模表示,就算是經驗豐富的醫師,對於小於5毫米的瘜肉遺漏率仍可達23%,但若有AI工具的輔助,精準度就可達9成以上,甚至是難以察覺的扁平型、凹陷型的大腸瘜肉也難逃過AI偵測。國泰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洪志聖認為,未來醫師執行大腸鏡檢查時若搭配此AI系統,即可以每秒30張的影像辨識能力偵測腸道並標示出瘜肉,即時、有效判讀大腸鏡檢查影像,不僅更有效率,也能解決醫師間偵測診斷能力的落差問題,讓患者獲得更好的醫療品質。
網路紅什麼/電腦繪圖正夯? 淺談現今AI繪圖技術「漂亮的小姐姐怎麼出現」
若說近期3C科技領域最夯的話題,莫過於就是ChatGPT與AI繪圖這兩個事情,尤其AI繪圖又在知名作家吳淡如的手中,成功進入到大眾的視線內,讓不少人驚訝「原來現在AI繪圖的等級已經這麼高了!」本篇就是簡單的介紹目前AI繪圖的現況。吳淡如的發文可以說是讓AI算圖這件事情正式進入到大眾眼前。(圖/翻攝自FB)首先要講的一件事情是,雖然說是AI繪圖,但實際上應該要說「AI算圖」才比較正確。使用者可以透過Midjourney、Disco Diffusion等軟體,在軟體內輸入風格、描述、場景、物件等關鍵字,甚至是可以輸入姿勢、服裝、髮色等更細節的部份,接著由AI判讀之後,直接幫你「算出」精緻的畫作。其實AI算圖已經行之有年,甚至在更早許久之前就曾有人曾提及過「Disco Diffusion」AI算圖軟體的能力,甚至有網友花費大量時間測試,最後釋出多張照片,指稱自己嘗試使用多種詞彙之後,終於讓AI算出自己想要的幻想風格圖片。Disco Diffusion的算圖作品。(圖/翻攝自網路)但當時卡在Disco Diffusion在使用上還不是很方便,所以並沒有太過於普及,僅在設計、美術相關領域獲得極大的關注。而一直到2022年7月時,獨立研究實驗室「Midjourney」推出了同名AI算圖軟體Midjourney,並且將該軟體與通訊軟體Discord串聯,讓使用者可以用極為簡單的方式,跳過繁瑣複雜的設定,就可以直接享受用「文字當咒語」,看著AI將你所描述的圖片給繪製出來。而且相較於Disco Diffusion算出來的作品還是有瑕疵與粗糙的感覺,作品也比較偏向「草稿」,而Midjourney的細緻程度相當的高,甚至是當作繪製完成的高質量作品也沒有問題,作品完整細膩的程度,基本上是根本判斷「這是AI畫的?」Midjourney算圖作品。(圖/翻攝自網路)Midjourney算圖作品。(圖/翻攝自網路)有了簡便使用的Midjourney,也開始越來越多人關注到AI算圖領域。而一直到Stable Diffusion在2022年8月的問是,可以說是在AI算圖領域中砸下了一顆震撼彈。Stable Diffusion雖然發布的時間比較晚,但是他最大的特色是「開源」,目前他的AI原始代碼已經公布在網路上,這也代表著許多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在StableDiffusion上新增、添加自己想要的功能。而且也因為Stable Diffusion開源的關係,目前網路上看到一些「尺度非常大」的AI圖片,其實大多都是出自Stable Diffusion之手。Stable Diffusion算圖作品。(圖/翻攝自網路)而Stable Diffusion另外一個特色就是可以導入他人訓練好的模型,這也讓Stable Diffusion與其他兩款AI軟體有著更多的畫作風格,只要模型選擇適宜,不管你是要日本漫畫風格、文藝復興風格,亦或是接近真人的實拍風格,Stable Diffusion都可以幫你產生出來。截至目前為止,網路上流傳許多「漂亮小姐姐」的AI算圖作品,幾乎都是出自於Stable Diffusion之手,而且現在網路上也有高手不斷地分享與創作寫實風格的真人模型,預計可能在過段時間,Stable Diffusion產出的作品很有可能就會「真假難辨」了。
鴻海新秀「無疆雲」 提供一站式健康管理解決方案
鴻海(2317)在醫療科技展一口氣秀出集團數位健康事業多項成果,包括「無疆雲」健康雲平台、手持式智慧眼底影像擷取儀(JYE01)、眼底影像全方位健康AI判讀系統等,目前已於土城長庚醫院進行臨床驗證。223727對於「台灣數位健康大聯盟」成立,鴻海B事業群總經理姜志雄表示,過去一年四處奔走產、官、學、研、醫、慈善以及宗教民俗團體等,得到各界積極響應,而今聯盟已順利成立,期待能夠善用眾人的智慧,結合台灣在醫療領域的優勢,為全球數位健康事業做出貢獻。鴻海「無疆雲」健康雲平台,是藉由「智慧硬體產品+健康雲平台+生態聯盟」,並憑藉雲端數位整合家庭、企業、基層醫療機構等單位,提供一站式健康管理解決方案。鴻海數位健康專案執行長劉秉昊指出,「無疆雲」內建四大模組:保障安全效率的基礎層、支撐上層應用的演算法層、解決特定問題的模型層,基於前三層串起多個醫療實體,簡化資訊交互流程、降低成本,使其發揮協同優勢。也可搭配旗下Healthcare Hub(Pro、Home、Lite、Watch)系列產品,適用於包括醫院內外、偏鄉原鄉、長照機構、社區照護等場域。「手持式智慧眼底影像擷取儀(JYE01)」則是由鴻海和揚明光學聯手打造,預計明年第四季正式上市投入市場,是長庚醫院攜手鴻海、揚明光學聯手打造的全方位數位影像診斷解決方案的第一步。鴻海數位健康專案設計總監盛英瑋表示,只要一張眼底圖,結合長庚醫院眼科部多年累積的AI輔助醫療演算法,即可進行全身健康檢查,包括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疾,像是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以及肝、腎功能等各項疾病皆在檢測範圍。「手持式智慧眼底影像擷取儀(JYE01)」還配備實體SIM卡、Wi-Fi與藍芽多重通訊功能,在偏鄉可輕易進行眼底影像即時上傳,同步醫院系統與使用者APP診斷結果。
防疫新尖兵!龍山寺地下街「智慧公廁」啟用
2022年初隨著新冠病毒不斷變異,Omicron變異株的入侵造成全球疫情新高峰。臺灣也在此波疫情之下努力堅守;而病毒高速傳染力,讓一般日常生活的各項舉動,無不暴露在感染的風險之中,近年興起的智慧城市計畫,可視為全新方的防疫解方。在「經濟部工業局智慧城鄉生活應用補助計畫」項目,大同世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世科,股票代碼8099),以AI智慧科技為核心,整合IoT物聯網的技術應用,推出「服務有感智慧化公廁管理解決方案」以期為民眾提供智慧化城市的有感體驗,並可運用AIoT智慧物聯網的技術整合,達到防疫目標。觀光熱點率先推行智慧公廁有感體驗在經濟部工業局智慧城鄉生活應用補助計畫與臺北市政府各級單位的指導與資源整合,「智慧化公廁管理解決方案」在臺北市重點觀光區域-「龍山寺」地下街商圈試行,讓萬華成為防疫楷模。透過各式數據監測元件,蒐集耗材使用狀況、偵測跌倒意外、消毒噴霧等資訊並同步上傳雲端,並運用AI判讀運算,針對各項狀況進行即時通報處理。隨著疫情不斷升高,智慧化公廁也同步做出相對應機制。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接觸與飛沫傳染是病毒傳染的主要途徑,智慧公廁依據使用狀況,於民眾使用完畢後,可自動進行噴灑消毒液進行完整消毒,減少接觸感染風險,萬華區也是目前全台唯一廁間安裝消毒噴霧的智慧公廁;另考量龍山寺地區活動者年齡偏高,特於智慧公廁內洗手台附近濕滑區域和無障礙廁所,安裝跌倒偵測感測器,若有突發狀況,將透過數據資料回傳,自動進行通報並進行後續處理。智慧公廁除了因應防疫需求,另針對人流控管、清潔、能源節約等需求,皆可透過物聯網技術整合,完善智慧公廁的各項要素,提供民眾有感體驗,讓防疫兼顧安全防護網,從萬華開始全面提升。經濟部工業局周崇斌主任秘書致詞。客製化模組適應多元場域大世科以自行開發的物聯網監測系統平臺,運用AIoT智慧物聯網技術,在無法以攝影機偵測告警的公廁場域,著重於自動監控、安防、與管理分析機制;同時以此為核心,依照景區、遊樂區、商圈、地下街、車站等不同場域,設計不同對應解決方案,以達最有效率的使用。例如智慧公廁部分,將針對車站等短時間聚集大量使用者的場域,著重人流導流;景區、地下街等高度使用區域,著重消毒、清潔控管。除了臺北市龍山寺智慧廁所設置,大世科上個月已完成智慧城市場域高雄「愛河」、「觀音山」的智慧化公廁建置,規劃於花蓮縣客家文化會館及演藝堂打造智慧友善廁所,導入「跌倒偵測通報、消毒噴霧、空氣品質偵測、人流偵測與導流、衛生紙用量偵測」等服務,對於服務花蓮長者鄉親的品質更能有效提升。爾後管理者可透過大世科提供的物聯網監測系統平台進行管理分析與自動監控安防。智慧城市放眼全球臺灣經驗搶先輸出目前智慧公廁的建置,已整合偵測元件及AI雲端技術,並可以模組化功能方式進行選購。大同世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沈柏延表示,希望智慧公廁的落實與應用,可以為整體智慧城市的建構盡一份心力,同時未來我們也將整體系統方案推廣至新加坡、泰國等東南亞地區,讓臺灣AIoT整合服務走出國外,讓世界看見臺灣發展智慧城市的技術與決心。
擊敗癌王1/逾20年致死率稱冠是「它」 「AI偵測」不放過任何腫瘤
根據健保署統計,2020年零至一期肺癌病人,平均每人每年醫療費用約為10萬元,但第四期病人則是近50萬元;早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可達8成,但第四期已低於1成。換言之,晚期的肺癌患者耗費的醫療成本是早期的5倍,而存活率卻大幅降低。前副總統陳建仁日前擔任「台灣肺癌存活率倍增倡議平台」召集人兼主席時表示,台灣肺癌罹患比例居高不下,不只影響了國民的健康,更為健保體系帶來沉重壓力。陳建仁舉例,從2018到2020年,全民健保十大癌症醫療支出,就以肺癌居首;十大癌症當中,肺癌已悄悄躍身為「晚期發現比例最高」、「死亡率最高」以及「健保花費最高」等統計數據三冠王。過往,你可能以為只有癮君子才須提防肺癌,但現在就算從未吸菸,也可能因為空汙等多重因素罹患肺癌。目前,肺癌已位居國人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位,從1999年開始至今,一直蟬聯台灣癌症死因榜首,至今已逾20年,主要原因就是確診時大多已是晚期,當癌細胞已經擴散時,存活率自然就會降低。健保署委託成大健康數據中心建立胸腔X光的AI模型,預計2022年第一季可運用在偏鄉的醫療車上,幫助民眾及早篩檢肺癌。(圖/報系資料庫)由於胸腔X光只能發現1公分以上的腫瘤,因此不少人藉由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LDCT)偵測小於1公分的肺結節,希望能篩檢出早期肺癌,但無論是X光片、或LDCT影像,張數眾多且皆需仰賴醫師經驗,判讀耗時費力。為及早發現肺癌,健保署與成功大學合作,利用AI來判讀健保資料庫中肺癌病患的胸腔X光影像,以建構AI影像判讀模型,判斷肺結節是否為癌症病灶,目前模型敏感度已高達8成,健保署表示,判讀模型於2022年第一季運用在嘉義東石的偏鄉行動醫療車。負責研發模型的成大健康數據中心執行長蔣榮先表示,醫學中心每年拍攝X光片總計高達2000多萬張,但僅有10多名放射科醫師進行判讀,藉由AI判讀癌症疑似病灶,一分鐘可以檢視一張X光片,大幅節省人力與時間。以2021年1至9月來說,全台胸腔X光就拍攝655萬張,蔣榮先指出,在醫師工作繁重的情況下,人工一一判讀難免受限,以某醫院上傳的2張胸腔X光片為例,一開始醫師判讀認為正常,但不到一個月內,進一步透過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是肺癌;然而使用AI確認時,第一時間就發現有異常。蔣榮先說,AI模組可視為醫師的「捕手」,有點類似「快篩」的概念,先為醫師過濾與分流,也可協助醫師判定近橫膈膜、肺門、肋骨或鎖骨後方、心臟後方、血管密集處等不易發現的結節,找出肺癌高風險患者。國泰醫院與雲象科技合作,以超過3000位患者的影像報告為基礎,打造出低劑量電腦斷層AI偵測系統。(圖/翻攝自雲象科技臉書)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認為,由AI判讀胸腔X光片,當發現有疑似病灶時,再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如此可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目前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也有AI偵測系統,國泰醫院與雲象科技合作的肺結節偵測AI-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LDCT)偵測系統,以超過3000例患者,總計逾45萬張的高解析度影像,開發出高敏感度AI系統模型。該偵測系統對於偵測6mm以上結節敏感度已達91.95%,且只要20秒就能產出偵測結果,目前正持續累積資料庫中,希望能早日輔助醫師臨床診斷。
成大神研發!我國旗登上WHO網頁 AI準確率92%供全球免費用
新冠病毒疫情嚴峻,許多先進國家紛紛投入防疫研究,及中成功大學團隊研發AI判讀系統,參加「國際COVID19科技防疫黑客松大賽」,只需1秒即可辨識是否具新冠肺炎特徵,準確率高達92%,讓中華民國國旗登上WHO(世界衛生組織)等單位組成的活動官網,並將免費提供給全球使用。成大資訊工程系特聘教授蔣榮先,帶領碩博士生王麒詳、邱煌鑌、吳昭儀以及成大放射科醫師蔡依珊組成隊伍「MedCheX」,從1560個團隊中脫穎而出。研究可幫助醫生示警是否要進一步做檢測。中華民國國旗登上「國際COVID19科技防疫黑客松大賽」官網。(圖/成大)蔣榮先說:「在網站上看見國旗,真是太令人興奮了,實在是太驚喜!」他表示,這次團隊參加的「醫療科技類」參賽組特別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華盛頓大學都有參賽,競爭相當激烈,但MedCheX成為我國唯一獲選的優勝隊伍,國旗也被公部在網站上。成大表示,過去2年放射科持續研究AI判讀胸部X光的應用,多是針對氣胸、主動脈剝離等急症做快速診斷,以突破放射科醫師無法24小時待命的限制。這次花了2、3個月的研發與應用,MedCheX即可自動檢測高危險患者並向醫生示警。蔣榮先強調,MedCheX系統檢測之準確率高達92%。他說:「當其他隊伍還停留在概念的階段,我們已經進入臨床應用,這也是成大贏得黑客松的關鍵。據《ETtoday》報導,團隊不打算將研究結果商業化,決定開放全球免費使用。
醫療科技展 緯創醫學秀成果
2019台灣醫療科技展將在5日登場,緯創(3231)集團旗下的緯創醫學科技參展,將展出智能化解決方案、體外診斷醫材、醫學影像儀器等成果,全面強攻醫療產品及應用服務。緯創資通集團近年來積極轉型,2016年成立緯創生技控股公司,負責投資生醫技術整合,進行生技相關創投育成。旗下百分之百投資子公司--緯創醫學科技,專注耕耘醫療領域,不僅將設計生產及製造優勢應用於高端醫療器材,更協助醫療場域落實資訊化、數位化及智能化解決方案,提供以人為中心的智慧醫療流程與服務。緯創醫學總經理黃俊東表示,緯創醫學攜手醫療院所開發的全國唯一的「智能血透解決方案」,今年於腎臟醫學會發表多篇智能血透解決方案臨床效益論文,獲得廣大回響,因應國內末期腎臟病發生率及健保支出現狀,規畫將此解決方案延伸至慢性腎臟病(CKD)病人照護管理及其他慢性病照護,包含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打造慢性病照護平台。此外,緯創醫學延續數據分析與軟體開發能量,協助醫療場域導入智能系統,優化醫院臨床作業流程,包括透過機器學習,精準提供臨床人員國際疾病分類標準碼的「ICD-10 CM 智能推薦系統」、支援中英文語音輸入的「智能醫療語音平台」、遠距無線監測呼吸及心跳的「非接觸生理資訊系統」,以及醫學影像的「肝腫瘤AI判讀平台」,期望透過科技與臨床結合,造福國人健康,並放眼全球軟體醫材(Software as a Medical Device,SaMD)市場。緯創醫學副總經理莊詔仁表示,緯創醫學整合軟硬實力,打造創新醫療儀器設備,在癌症篩檢方面,團隊整合光機電及極微流技術,透過微流體晶片檢測血液中的循環腫瘤細胞數量,作為診斷癌症指標。在基因檢測領域,亦與加拿大的Spartan公司合作開發全球體積最小,尺寸約手掌大小的分子檢測儀器,可輕鬆完成複雜的檢測,提升精準醫療的方便性及可行性。同時與客戶開發、生產製造全世界最輕量機器輔具,提供行動不便者一線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