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慧醫療
」 AI救命神器再添6台!中外儀器董事吳智正捐贈AED 強化警力健康防護
隨著心臟疾病成為國人第二大死因,每年有大量民眾因心臟驟停而失去寶貴生命,根據衛福部的統計,112年約每22分鐘就會有1人死於心臟病,而警察這群常年日夜顛倒執勤的公僕,生活作息極為不規律,往往忽略健康管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高,心肌梗塞等事件屢見報端,為了在關鍵時刻能救回更多生命,AED(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成為心臟驟停患者的救命神器。感謝中外儀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智正的無私奉獻,長期關心並支持警政工作,並特別捐贈6台AED設備,以實際行動表達對警察的關愛與支持,AED(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俗稱傻瓜電擊器,是1種可攜式的醫療設備,專為非醫療專業人員設計,它能夠自動診斷心臟的異常節律,並在必要時發出電擊,幫助患者重新恢復心跳,AED的使用時機通常是心臟驟停發生時,並搭配心肺復甦術(CPR)進行施救。此次捐贈的6台AED設備將陸續分發至鐵路警察局的6個未設置AED的分駐所,補足這些車站附近可能發生急性心臟病事件時的應急救援空白,讓更多民眾能在關鍵時刻及時得到救助,中外儀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近60年,在醫療領域深耕已久,吳智正強調,公司將更加注重AI智慧醫療技術的發展,並在企業運營中積極承擔環保、節能減碳等社會責任,致力於提升整體醫療技術水平,讓更多民眾受益於先進的醫療設備和服務。鐵路警察局的分局遍佈全台,並且都設有緊鄰車站或直接設於車站內,原本已有多處設置AED設備,但仍有包括臺中分局、花蓮分局、新烏日分駐所、彰化分駐所和太保派出所等6處未設置AED,這些站點的警察及民眾,面對突發的心臟驟停等緊急狀況,過去無法得到及時的救援,吳智正董事長此次的捐贈,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將AED設備補足,確保鐵路警察局在各個分駐所及車站內,都能隨時應對突發的健康危機。此舉不僅提升了員警在執勤過程中的安全保障,還能在危急時刻為民眾提供生命救援,值得一提的是,吳智正董事長不僅是中外儀器的領導者,還是鐵路警察局警察之友會副主委,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支持警察工作及社會公益,此次捐贈AED設備的行動,無疑是對警察及社區居民健康保障的實質支持,也是為打造更安全和諧的社區環境奠定了基礎;未來,鐵路警察局的員警將定期接受急救課程,進一步完善緊急醫療機制,為社會提供更為全面的生命守護。
私校AI招生術2/老牌頂大推AI課被秒殺 這位校長親訪老黃蘇媽秀合照果然滿招
輝達(NVIDIA)創辦人兼執行長黃仁勳六月間訪台,將17所大專院校列在演講背板放送到全世界,掀起新一波AI招生旋風。CTWANT記者整理教育部大學院系所及學位學程增設及調整核定一覽表發現,早在2019年開始,就有不少大專院校增設關於AI的相關學系,或系所名稱直接冠上「智慧」二字,今年大學入學的選擇,光是以「人工智慧」為名的科系就有26個,若是選有「智慧」的科系,更高達64個。在當前少子化、私校面臨招生大困難的時刻下,亞洲大學資訊工程系的人工智慧組、資安組今年分發錄取率(獲分發人數/報名總人數)100%,與AI相關的生物資訊與醫學工程系的生醫資訊組、醫學工程組,也拿到100%,在私校中招生成績格外亮眼。記者進一步發現,去年起,亞洲大學校長蔡進發就很忙!他率領學校的AI團隊到美國,與哈佛、麻省理工學院合作,共同研究AI智慧醫療領域計畫,又到超微(AMD)公司,頒名譽博士學位給AMD執行長蘇姿丰,並簽下研究合作案,成立「AMD邏輯暨運算實驗室」。今年3月,蔡進發又去美國參加2024輝達GTC大會,並與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在輝達公司與執行長黃仁勳見面,探討健康醫療的合作研究案;6月的台北電腦展,親自到展場向超微報告AMD實驗室在亞大的7項研究計畫與教學情況。學校官網放上校長跟兩位科技巨頭的合照,果然讓今年大學申請入學放榜開紅盤!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來台演講時,有秀出輔大的校徽,那是因為我們早在10年前就跟輝達買GPU」,輔仁大學副校長謝邦昌向CTWANT記者解密,輔仁大學的醫院雖然2017年才成立,但醫學系已經30多年,為探討如何跨界跨領域、去結合其他的學系發展,所以需要建置「運算力」(computing power),2019年成立輔大AI人工智慧發展中心,一開始結合輔大附設醫院、新光醫院、國泰醫院等,利用AI抓出詳細的資料,發展智慧醫療、精準健康。輔仁大學成立「NVIDIA Studio x MSI 協作空間」,用於服裝設計。(圖/MSI提供)後來包括管理學院大數據專業和資管系、理工學院資工系、醫資學程和智安學程、文學院、外語學院、教育學院、社會科學院,甚至連天主教學術研究院也都拿來做AI倫理研究,等於幾乎全校都在使用這個GPU資源,當學生廣泛運用AI後,學校也開設輝達NVIDIA認證課程,已有逾百位同學考上這個燙金的證照「AI是相當重要的,預計會深入到所有的醫療行為,尤其是未來的遠距醫療與遠距照護,」謝邦昌說,現在做AI與醫療結合,校內12個學院一起培育跨領域人才,像是織品服裝系可作醫材開發、外語學院作國際醫療,而民生學院可研發食品營養,讓這些原本看似冷門的學科,利用各自專業加上AI,能創造出多元的服務價值。而在2022年,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也成立「NVIDIA Studio x MSI 協作空間」,引進NVIDIA Studio 認證的Creator Z16創作者筆電,應用於3D 服裝設計、電腦打版等上機實作的相關課程,且能在服裝設計過程中快速進行即時渲染及動態模擬,可說是善用了雙方的優勢。黃仁勳展示的機器小車「d.ASH-ER」,來自大同大學創新育成中心的極印快速成型公司。(圖/報系資料照、翻攝自大同大學官網)面對少子化招生困境,有在AI能量上做足準備的大專院校,陸續吃到這波AI紅利的還有大同大學。1956年成立的大同大學,近年註冊率都有近9成,儘管校名沒有出現在黃仁勳演講背板上,但黃仁勳身邊繞來繞去的小機器人中,其中一台有表情的可愛小車「d.ASH-ER」,就來自大同大學創新育成中心的「極印快速成型公司」,是用來即時監控環境、識別問題,並且根據環境自主規劃最佳路線,實現高效地運輸物資的功能。大同大學運用學校位於台北市精華區的優勢發展育成中心,除了輔導新創事業,也創造出讓同學實習、工讀,教授產學合作、專題研究的資源與環境,同時也增加學校財源,像是2020年的智慧創新人才培育示範學校計畫,就有幫忙做NVIDIA DGX Station人工智慧工作站教育訓練,「人工智慧學分學程」也有跨系的教授團隊加上業師、校友在產業界的交流,提升學生實作力。「我問學生畢業去哪,他說台積電,我覺得很好,沒想到問了一整排、結果全部都去台積電,現在不只是念大學要主打『保證就業』,而是考慮要去哪家科技業薪水最高。」大同大學校長何明果笑著跟記者說。「萬物皆AI」的現況下,以傳統人文社會學科著稱的政治大學,資訊學院的首任院長胡毓忠就曾提到,AI相關科系要走不一樣的路,鼓勵學生結合校內發展已久的傳播、金融、法律等科系,開發相關的議題和偵測工具。
臺大醫院發展AI智慧醫療 數位護理師可望紓解人力荒
臺大醫院遠距照護中心在臺大醫學院副院長何奕倫教授帶領之下,致力於自然語言處理與生成式AI在遠距醫療的研究與應用。中心利用非結構式語音資料,整合生理資訊與電子病歷紀錄,藉由生成式AI的長處,協助遠距醫療的診斷、處置與風險分級預測。生成式AI結合語音、搜尋與生成式臉型等模型,可以實現數位護理師的功能。數位護理師將能分析語音、症狀與生理參數等綜合診斷、根據症狀給予非處方用藥或藥物調整建議,最後將對話過程自動總結,紀錄於電子病歷中。此計畫所開發的數位護理師,除了將對遠距醫療的進行有幫助之外,也可推廣至其他相關的臨床應用情境。臺大醫院影像醫學部AI團隊過去數年在結合心臟內科及臺灣大學的合作下,成功開發且無償捐給國民健康署用來篩檢國人心臟病的AI 診斷平台HeaorNet 成果豐碩,供全世界使用,讓世界看見台灣的貢獻 TAIWAN can help。同時,將進一步共同開發全球首個支援通用人工智慧(GAI)的RIS+PACS系統 - VSRad(Visual Studio Rad)。這個創新平台旨在滿足全球放射科醫生的未被滿足的需求,將基於網頁的整合開發環境(IDE)與專門為世界放射診斷專科量身定製的PACS(影像存檔和通訊系統)和RIS(放射資訊系統)功能相結合。VSRad系統將提供先進的功能,例如:自由文字自動完成、將自由文字轉換為定製的結構化報告、空間分配文字關聯、文字 - 圖像空間關聯 以及 自動背景搜尋相似病例的歷史記錄。這些功能將簡化放射診斷專科的工作流程、減少倦怠 並為 全球放射科醫生提供智能助手,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決策過程。胰臟癌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早期胰臟癌在電腦斷層攝影(CT)上不明顯,因而近四成小於兩公分的胰臟癌在 CT上難以被發現,常因而喪失治療機會。臺大醫院首創AI胰臟癌輔助偵測工具,能提高早期胰臟癌的偵測率。此創新除獲衛福部智慧醫材許可證,也榮獲美國FDA認證為「突破性醫療器材(Breakthrough Device)」,為首獲此殊榮的台灣AI醫療產品。以臺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的亞健康世代長期追蹤資料與全醫療體系整合醫療資料庫的大數據,訓練開源大型語言模型,藉此將可充分運用個人多模式健康醫療資料,並協助醫護人員對各種非傳染性疾病進行動態風險預測並提供建議與臨床決策。臺大醫院早在2020年即導入兩部AI運算主機,建立醫療大型語言模型與多模態語言模型,開發智慧疾病分類編碼系統、報告撰寫助手、風險預測、問答系統等醫療場域落地應用,2024年結合醫療與人工智慧,帶領團隊打世界盃,將台灣醫療的影響力發揮到全球,為智慧醫療開啟嶄新的面貌。
「AI輔助醫師」打造精準醫療3.0 癌症治療邁向智慧升級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大附醫)宣布與Google Cloud合作,透過Google Cloud的生成式AI技術與建構於Med-PaLM 2之上的Google MedLM大型語言模型,將建構全方位「AI 輔助醫師(AI-assisted Physician)」,輔助醫護專家運用於診斷疾病、規劃治療疾病、病患教育,以及與醫學教育研究等領域。此合作將從癌症精準化治療著手,啟動「客製化癌症治療指引」與「化療問答集」應用,協助醫療人員縮短尋找資料的時間,以快速抓取正確資訊、產生癌症治療計畫書、提供病患個人化治療建議,以及提供回應病患衛教相關的疑問。中醫大附醫是Med-PaLM 2於亞洲地區首家合作的醫學中心,期望透過與 Google Cloud的合作,推動AI智慧醫療升級,使其邁向精準醫療3.0,建立台灣醫療保健的未來。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周德陽院長指出,MedLM對於藥物指引、疾病基因定序、醫療紀錄等資訊,能夠精準且快速分析,加速醫護團隊發現難治疾病的最新治療研究,協助快速提供治療規劃以幫助病人。Google Cloud醫療照護全球總監Aashima Gupta首次來台,表示生成式AI可為醫護人員減輕其工作負荷,讓他們除了能減輕認知負擔,也能提升對病患的個人照護。中醫大附醫是亞洲地區第一個與Med-PaLM 2合作的醫學中心,Google Research 傑出科學家暨資深總監Greg Corrado說明,MedLM是Google針對醫療保健產業所提供的大型語言模型,且是持續成長中的生成式AI技術家族的一部分,這些技術有潛力大幅提升醫護人員與病患對於醫療保健的經驗。中醫大附醫研究李光申副院長說明,在全球生成式AI大語言模型中,Med-PaLM 2在模型效能方面,於美國國家醫師考試中通過比率為85%,達到專業醫師等級的傑出表現,惟醫療模型也需要涵蓋來自不同地區的治療指引與照護文化,讓MedLM能更符合當地民眾的醫療與健康照護需求。中醫大附醫與Google Cloud目前啟動的合作應用,先從難治癌症疾病的精準化治療著手「客製化癌症治療指引」與「化療問答集」;「客製化癌症治療指引」是以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CCN)指南的基礎,結合Google MedLM醫療大型語言模型,可根據病人的癌症分期、治療方式和風險評估等方面,特別在難治癌症上,輔助醫療人員縮短尋找資料的時間,快速抓取正確資訊,產生癌症治療計畫書,提供病人個人化治療建議。在癌症病人的衛教方面,則運用提供「化療問答集」,將醫院癌症照護相關的衛教資訊導入 MedLM模型加以訓練和優化,使該系統具有豐富的醫學知識和問答能力,針對病人或民眾提問的問題,提供醫師專業與準確的回答內容,作為醫生參考。另外,在新藥研發上,中國大附醫使用Google獨有的AI加速器-Tensor Processing Unit (TPU) 資源,將有助於蛋白質摺疊運算和新藥開發。中醫大附醫表示,初步測試結果顯示,使用這些資源能夠縮短超過10倍相關程式的運算時間。中醫大附醫旗下人工智慧中心近年有超過20項AI醫療服務,輔助醫師能快速且精確地做出醫療決策,中醫大附醫透過使用Gooogle MedLM快速獲取正確的醫療資訊,不僅縮短醫護人員尋找資料的時間,且提供醫護人員全面的治療選擇,促進醫療品質,讓醫病互動更有溫度,共同邁向更健康的未來。
台灣醫療科技展今天開跑 AI精準醫療成最大亮點
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今(30)日起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展出四天,榮獲美國Newsweek 2024世界最佳智慧醫療醫院、2023世界最佳醫院、美HIMSS 戴維斯卓越獎(智慧醫療頂級榮譽)等多項國際大獎的中醫大附醫展區備受關注。今年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以「創新醫療 邁向國際」為參展主軸:「AI智慧醫療」、「再生醫療」、「精準醫療」、「中醫大研究」以及「獲獎專區」等五大展區,其中領先全球的多項創新研發成果,技轉體系衍生企業成為生技新藥等市場產品,吸睛度最高。包括長聖生醫的異體免疫細胞CAR-T新藥,今年九月已獲美國FDA核准,針對全球盛行的肺癌、乳癌、大腸癌等,可望進入人體臨床試驗,翻轉難治癌症搶救生命;聖安生醫的廣效性治療癌症新藥-「奈米三特異性雙免疫檢查點T細胞銜接抗體」,技術來自中醫大附醫2022年國家新創獎成果,為亞洲領先的次世代抗癌奈米抗藥體藥物;技轉長佳智能的生成式AI-「智海系統gHi」,大幅減少醫護人員75%輸入資料的時間,讓醫護人員更專注於病人照護,此產品七月問世以來,獲得亞洲國家不少醫院頻頻詢問。中醫大附醫院長周德陽指出,中醫大附醫擁有龐大的醫療大數據,運用AI智慧醫療與科技新知,分析臨床數據在重症與難治癌症疾病上,為全球醫界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突破。中醫大展區還設置有民眾體驗互動區-肥胖基因檢測,利用Real-Time PCR(即時定量聚合酶連鎖反應)的方式,只需刮取口腔黏膜細胞,約一週後掃QR code即知自己是否有肥胖基因,寓教於樂增進了解肥胖的可能成因。國內醫療體系規模最大的長庚紀念醫院,每年投入數十億元經費在醫療科技發展領,本次展出分為「特色醫療」、「創新研發」、「智慧醫院」及「公益長庚」四大專區。「特色醫療」專區主要介紹尖端醫療、微創手術和全人醫療。<尖端醫療>有2大主題,包括與國際同軌的質子治療和細胞治療。目前林口及高雄長庚的質子治療配備先進的筆尖掃描系統,已服務超過6,500名癌症病患,提供全方位癌症治療;全體系院區也提供全方位細胞治療服務,如:免疫自體、肝癌、退化性膝關節炎、惡性腦瘤等。<微創手術>有7大主題,包含達文西機械手臂、無痕消腫甲狀腺暨頭頸腫瘤消融、自然孔達文西甲狀腺手術、腰椎微創內視鏡融合手術、脊椎微創經皮隧道減壓手術、角膜後彈力層內皮移植手術及逆行性(內視鏡)腎臟內碎石手術。<全人醫療>有9大主題,包含淋巴水腫超顯微手術、精準麻醉、運動醫學整合照護、心律不整整合照護、數位牙科及all-on-4、成人腹股溝疝氣手術、中西醫診療服務與養身藥材包、醫師臨場健康服務及勞工健康巡檢。「創新研發」專區則展出最具代表性及創新性的專利主題,包含2項AI技術在臨床醫療的實際應用,和11項自行研發改良原有的醫材或診斷方法。前者可應用人工智慧協助醫師做出臨床精準診斷,後者則是提升臨床照護與病人預後的品質。例如:口服抗凝血劑的劑量太高,可能引發顱內出血或重大出血,劑量太低反而因藥效不足導致腦中風或心肌梗塞住院,高雄長庚紀念醫院運用大數據結合人工智慧機器輔助藥品治療決策系統,整合個人用藥行為與雲端個人健康存摺,不限距離、不限同專科、不限同醫院,可及時幫助病人在就醫時能完善評估用藥風險,進而達到精準用藥。鑑於台灣每年有超過3萬2千多人因心臟與腦血管疾病而死亡,嘉義長庚紀念醫院院長楊仁宗帶領腦中風團隊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及台大電機系共同開發「可攜式脫水檢測儀」,檢測時間僅需1分鐘,快速又簡易,醫護人員可即時得知病人生理狀況、即時介入評估並處遇,幫助病人掌握黃金治療契機。其他創新研發項目還包括:應用人工智慧輔助分辨視網膜病變及治療、利用基因與免疫檢測平台以預防磺胺類免疫調節藥物所引起的嚴重藥物過敏之發生、無導線心律調節裝置及系統、外科手術縫合輔助裝置及其製造方法、新型的非侵入性胃癌生物標記之應用、利用口咽罩來防止在口腔治療或清潔中意外吸入或吞入異物、乾癬性關節炎的診斷生物標記及潛在治療標的、全球獨創之內置式人工造口裝置、精準基因檢測、精準環境賀爾蒙檢測及腸造口居家護理行動應用程式等亮眼成果。
明基佳世達醫療艦隊搶攻東南亞 下一步進軍印尼、越南
明基佳世達集團今(30日)集結16家關係企業參加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大秀集團醫療艦隊陣容,佳世達醫療事業群總經理楊宏培表示,泰國將是集團在東南亞的發展基地,接下來將進軍印尼、越南。明基佳世達集團醫療艦隊今展示了包括智慧醫療、血液透析、醫療設備耗材與醫療服務四大領域、共15項主題的最新產品與服務,希望在醫療科技展的亮相,集結台灣的創新能量,積極布局東南亞市場。楊宏培表示,疫情與AI加速催化全球AI智慧醫療的浪潮,明基佳世達醫療艦隊透過投資與整合,將各個健康、醫療現場逐步導入AI與智慧化,包括AI牙科、AI健康管理、AI復健、智慧手術室、智慧照護與精準醫療。楊宏培進一步指出,明基佳世達集團是台灣唯一擁有大型綜合醫院的醫療科技集團,積極將科技實力帶入醫療現場並守護民眾健康。身為液晶顯示器全球龍頭業者,今年更運用面板相關技術,首度亮相全新的超音波探頭技術QMUT,展現結合頂尖醫療水準與創新科技的實力。根據市場調研公司Data Bridge報告,2022年亞太智慧醫療器材市場規模約80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395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22.1%,其中診斷和監控設備佔最大規模,透過持續智慧化的發展,將可望提高診療的精準度與效率。
房屋二胎砸5千萬研發血糖監測 這一家被美股AIMAU鎖定首波SPAC併購
墨石資本(Inkstone Capital)旗下Nasdaq主板上市公司AIMFINITY (AIMAU)董事長兼執行長張義發、獨董陳登偉醫師,今天(27日)宣布鎖定台灣的DOCTER Inc.、永瑞、康力生技等三家公司做SPAC反向併購,預定7月28日前完成第一案DOCTER。墨石資本27日宣布旗下Nasdaq主板上市公司AIMFINITY (AIMAU),啟動SPAC反向併購。左起為台灣銀髮族協會全國聯合會創會長、德億國際投資董事長呂世光、AIMAU董事長張義發與AIMAU獨董陳登偉醫師。(圖/李蕙璇攝)DOCTER Inc.是一家擁有「免採血非侵入式血糖趨勢監測技術」的穿戴式裝置設備公司,子公司霍恩負責研發,創辦人黃信銘跟CTWANT記者說,公司創辦七年以來他和太太投資大量金錢與時間,把房子拿去二胎貸款花逾五千萬元做軟硬體研發,做出一套演算法作為監測預測,現在受到AIMAU注意並提出100%收購,希望未來能夠藉此打入國際市場。DOCTER公司初期代銷藥品及醫療器材、耗材為主,看到個人健康管理、居家安養市場需求,轉型做DocterCloud健康關懷雲的醫療物聯網之外,並透過演算法研發DocterWatch 智慧穿戴裝置,搭配遠端監控數值變化功能,可做心臟健康、血管彈性的監測與心肌梗塞預測,並即將赴加拿大渥太華市做研發測試與臨床試驗等。AIMAU董事長兼執行長張義發,於2012年創辦墨石資本,同時擔任墨石董事長,他說AIMAU是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帳上現金約8200萬美金,首次針對台灣AiOT、BioTech、ESG與大健康等議題領域公司做反向併購案。像是國內老牌生技公司康力生技聚焦在牛樟芝和牛蒡的植物新藥研發,包括糖尿病、異位性皮膚炎及糖尿病傷口癒合、消化性潰瘍、攝護腺肥大及骨折斷裂後癒合等六項新藥研發,準備向美國FDA申請做二期等臨床試驗。還有做廢食用油處理與使用AIOT技術回收廢食用油的永瑞實業,將廢食用油處理後所產生每一噸低碳工業用油,碳足跡為2.8 kg CO2e,都是AIMAU正在洽談公司。AIMAU獨董陳登偉醫師則說,AIMAU未來投資與發展的另一個前景項目,瞄準台灣的牙科醫療與醫學美容,包含但不限於牙醫診所與醫美中心併購,牙醫與醫美自費市場開發,人工植牙產業投入,正顎手術機構設立,醫療與醫務管理系統整合,甚至支持AI智慧醫療新創公司。
全球最快!10分鐘篩檢呼吸中止症 「AI上呼吸道檢測儀」無麻醉風險
睡眠障礙影響健康甚鉅,失眠者在白天時經常感覺疲倦,也影響到工作效率與情緒。台灣睡眠醫學學會針對40到65歲民眾的最新調查發現,全台慢性失眠症盛行率高達10.7%,也就是全台有超過230萬人罹患慢性失眠症,平均每9人就有1人受慢性失眠之苦。杭良文主任表示「AI上呼吸道檢測儀」比較傳統診療方式更方便與精準,預期這項新篩檢服務能提高民眾對睡眠呼吸中止症篩檢的接受度,進而增加就醫治療的機會。(圖/中國附醫提供)此外,臺灣男性每5人就有1人出現「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 )」常見的打鼾症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睡眠醫學中心、胸腔科杭良文主任表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最常見的症狀以打鼾為主,然而,不少民眾對於相關睡眠檢測往往得花一個晚上在臉上、脖子貼滿電線,或是需要麻醉進行呼吸道組織塌陷的檢查,望而卻步。為了幫助打鼾民眾找到問題並緩解憂慮,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5月起啟用「AI上呼吸道檢測儀」,運用超音波檢測儀加上AI導航,最快在10分鐘內完成篩檢,並預測是否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這也是全球最快的檢測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工具。杭良文主任進一步指出,他的臨床觀察,有打鼾症狀者,約有一半以上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常見的症狀,日間會睡不飽、嗜睡、精神不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疲倦、記憶力減退、早晨頭痛、脾氣暴躁、口乾、憂鬱等;夜間為打鼾、睡眠中呼吸中斷、嗆醒、睡眠中斷、失眠等。杭良文主任說,在診間經常看到病人的太太抱怨先生打鼾聲音太大,吵得讓人失眠,甚至得分房睡;或是突然的沒有鼾聲,也會嚇到枕邊人擔心先生的安危。詢問患者白天的症狀,多半有嗜睡、記憶力變差、情緒暴躁、夜間頻尿、時常做惡夢等情況。杭良文主任分析,「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會造成間歇性缺氧,導致性全身發炎體質,加速老化,增加心血管疾病,若不盡早治療,將可能造成更多共病危機,甚至死亡風險。治療方面,患者於夜間在家中使用「單相陽壓呼吸器」改善缺氧、呼吸中止症狀,進而減緩老化、失能速度及減少心血管疾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杭良文主任說明,一般診斷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方法,除了簡易型居家睡眠檢測外,最常使用常規標準工具為「睡眠多項生理檢查(Polysomnography / PSG )」:即腦波圖、眼動圖(EOG)、肌電圖(EMG)、心電圖、血氧飽和度、脈搏、口鼻呼吸氣流(Nasal– oral Air Flow)、胸腹呼吸動作(Thoracic Abdominal Effort)等,確診後若需進一步觀察上呼吸道組織塌陷型態及位置,則需要進入上呼吸道執行「藥物誘導睡眠內視鏡」,以提供更有效率之治療規劃。然而,藥物誘導睡眠內視鏡,需要進行麻醉,並進行約1小時侵入性檢查,執行過程亦具有相當風險。為了免除民眾對於侵入式檢查呼吸道組織的擔憂,以及省去睡眠多項生理檢查,中國附醫睡眠醫學中心杭良文主任帶領專家團隊,研發「AI上呼吸道檢測儀」,避開了麻醉的風險。杭良文主任說明,「AI上呼吸道檢測儀」是以超音波掃描上呼吸道內組織,檢查軟顎、口咽、舌底、會厭軟骨在正常呼吸和深吸氣憋住之後的型態與位置變化,以AI大數據輔助分析,預測上呼吸道組織是否塌陷,準確率高達89%。杭良文主任強調,「AI上呼吸道檢測儀」具備「安全、快速、準確、標準」四大優點,比較傳統診療方式更方便與精準:透過雷射定位系統自動掃描,減少人為差異,確保結果的一致性,經過精密上呼吸道AI分析,民眾能在意識清楚的狀態下進行10到15分鐘的快速檢測,並得到分析結果報告,杭良文主任預期,這項新篩檢服務能提高民眾對睡眠呼吸中止症篩檢的接受度,進而增加就醫治療的機會。杭良文主任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5月起於健檢中心,可提供「AI上呼吸道檢測儀」,結合AI智慧醫療快速診斷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上呼吸道的相關檢查並無侵入性、無輻射風險,只需10~15分鐘即可得知上呼吸道變化,若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大幅降低心血管疾病及醫療費用。
鍾東錦與「柯粉」女兒合體柯文哲 藍白暢談智慧城市治理
苗栗縣長參選人鍾東錦今(11)日與女兒鍾可可前往竹南鎮龍鳳宮參拜,並與台北市長柯文哲相見歡,由於目前仍就讀政大4年級的鍾可可是「柯粉」,還專程帶著柯的新書要給本人簽名;鍾東錦也趁著這個機會,向柯文哲請益台北市推動智慧城市的現況,希望未來也能帶領苗栗邁向國際智慧城市。鍾東錦指出,為了與世界潮流接軌,他規劃未來苗栗縣有3項國際發展,分別是國際慢城、國際慢魚運動,以及國際智慧城市,其中智慧城市部分,台北市已啟動多年,並獲得洛桑管理學院評選為智慧城市全球第4名、亞洲第2名的佳績,代表台北市府已經把智慧科技充分應用在服務市民,特別要向柯文哲市長請教如何切入才能獲得良好成效。鍾東錦表示,關於智慧城市政見,曾多次向苗栗縣長徐耀昌請益,未來規劃朝向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農業、智慧觀光與智慧行政等5大方向切入,而智慧交通在府會協力合作下,已提早獲得成效。苗栗縣政府工務處今年針對易肇事或無法設置號誌路口,在苗栗、公館和苑裡選定12處,架設智慧路標,自動偵測幹道車輛,提醒支道來車注意路口狀況,半年以來平均肇事率下降超過5成,獲得良好成效。以苗栗市建中街、社寮街口為例,原本為市區肇事率高、傷亡人數最多的路口,不過自從設置智慧路標以來,肇事件數從9件降為4件,公館鄉與苑裡鎮總共10處智慧路標路口,最近6個月也僅有1件交通事故,大大提升居民「行的安全」。鍾東錦表示,交通安全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建議相關局處應提早規劃,雖然目前仍在選舉期間,但很高興看到智慧城市的建設,並沒有因為選舉而耽誤,未來,他將持續提升智慧城鄉的發展。此外,他也表示,就智慧醫療部份,包含主導AI智慧醫療網,落實於慢性病管理、老人居家自主管理、疾病預防、遠端視訊診斷,以及長照服務等5個區塊;智慧交通方面,更將整合遠端視訊系統,提供即時交通資訊、道路狀況、災害預防與搶救。鍾東錦指出,智慧農業則是以「智慧生產」、「數位服務」角度切入,優化人力、資源與產業,建構全方為農產銷售與服務平台。智慧觀光方面,將建置苗栗觀光雲端系統,透過AI與AR導入食、宿、遊、購、行、娛樂等6大休閒遊憩元素,強化旅遊服務內容。最後,智慧行政,「以民眾需求導向」為主體的行政模式,加速提升縣府各局處數位治理資源與能力,提供更即時且完善的公共服務品質。鍾東錦表示,苗栗智慧城鄉系統也將連結國外重大資訊,並透過國際慢城組織提供在地訊息,互通有無,不但可提升苗栗的國際能見度,最重要是讓苗栗鄉親居家安全多層防護、生活更加便利。
北榮成立「情緒精準醫療中心」 個人化治療憂鬱症
有鑒於頑固型憂鬱症難治程度與治療方式的日益增加,精準診斷與整合實證療法需求也與日俱增,臺北榮總社區復健精神科李正達主任特別籌劃成立「情緒精準醫療中心」,運用最新人工智能科技、雲端技術、腦神經刺激治療及新型抗鬱藥物,提供憂鬱相關疾病個人化精準診斷及整合創新的有效治療,期待在頑固型憂鬱症的臨床服務與科學研發領域上,創造新的里程碑。李正達主任表示,隨著時代進步,現代人生活壓力也與日遽增,世界衛生組織(WHO)預估憂鬱症將是影響全人類造成失能最嚴重的疾病,若未做好準備,精神疾病將不會是少數運氣不好的人的專利,而是每個人都暴露在此風險中,現代人罹患情緒疾患的風險及比例愈來愈高。然而情緒疾患的表現多元,有些有著顯著的憂鬱、焦慮,有些以易怒、自律神經失調、身體疼痛不適來表現,也因此正確的診斷是成功治療的第一步。目前主要治療憂鬱症的方式為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但憂鬱症患者中有不低比例的個案對於抗鬱藥物治療效果反應不理想,也就是治療頑固型憂鬱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也因此在治療憂鬱症的方法上極需更多新型態且有實證療效的抗鬱治療加入。其中重覆經顱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治療頑固型憂鬱有效的抗鬱腦神經刺激技術,臺北榮總更是rTMS治療憂鬱症的先驅,亦領先全球,更發展並證實更有效率、減少局部不適、治療時間更為簡短的新型西塔波重覆磁刺激(Prolonged 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piTBS),可更有效率治療頑固型憂鬱症,研究成果已發表於世界頂尖期刊《BRAIN》與《Biological Psychiatry》。 一名40多歲男性,憂鬱發作伴隨嚴重焦慮,對於抗鬱劑雖一開始反應不佳,在經過人工智能的預測下,發現其大腦並無頑固型憂鬱症的特徵訊號,因此,臨床上使用合適的實證藥物治療轉換後,症狀在一段時間後完全改善。另一位25歲年輕女性,憂鬱已1年多,憂鬱發作下伴隨嚴重遲緩及自殺意念,工作能力顯著下降,由於有反覆抗鬱劑治療效果不佳的病史,經運用人工智能預測後,發現對於特定腦神經刺激的抗鬱治療效果可能不錯,重覆經顱磁刺激3周後,憂鬱症狀明顯改善,也順利回歸職場。研究過程中發現,並非所有的個案都對rTMS有反應,臨床資料顯示僅約4成多的憂鬱患者有療效。因此運用AI智慧醫療及先進腦造影技術,利用大數據來精準預測患者的頑固程度,以及精準選擇以人為本的個人化腦神經刺激參數,目的是在臨床及研究上提供突破性的正確診斷與分級治療,增加rTMS/piTBS治療成功率。李正達主任團隊更研發、引進其它對抗頑固型憂鬱症的解方,其中低劑量ketamine及esketamine是一種新型快速的治療方式。臺北榮總是全亞洲及全臺灣最早在臨床研究進入此領域的開創者,擁有豐富的使用與治療經驗,也證實ketamine在頑固憂鬱症上有其獨特的治療角色。這樣全新分子機轉的治療藥物,在2022年初臺灣食品與藥物管理局(TFDA)也剛通過第一個同樣分子機轉的藥物esketamine,可用來快速治療嚴重伴有自殺風險的憂鬱症個案。在rTMS及esketamine的憂鬱治療上,臺北榮總依據過去經驗亦引領臺灣專家,共同訂立相關治療共識。臺北榮總「情緒精準醫療中心」以實證醫學角度為根基,個人化從不同的藥物、多面向腦神經刺激、快速抗鬱藥物中做治療建議選擇,在合適的患者上亦提供心理治療建議等個人整合性治療計畫,提供不同年齡層憂鬱症、情緒疾患、腫瘤相關憂鬱症、慢性疼痛相關憂鬱,甚至發展出長新冠憂鬱症狀患者,提供全人、整合性的治療策略及方案,以積極復原、回歸原本健康生活為目標,以病人為中心,希望藉由本中心有溫度、用心治療,能陪伴患者走出幽谷的康復之路,協助患者盡早矯正大腦的異常,回復健康。
【健康生態情報】天成醫療體系 以工業4.0視野 打造智慧醫療大健康生態圈
天成醫療體系已連續5年參加台灣最具規模的醫療科技展,緣於創辦人張育美也是現任立法委員,師承前美國白宮顧問、工業4.0大數據專家李傑教授,以工業4.0的6M和6C,蛋黃和蛋白理論在醫療與科技互聯網IOT的應用。在面臨新冠疫情,天晟醫院應用各項科技於防疫中,天成醫療體系於2021年醫療科技展,展現醫療與科技結合的豐碩成果,以AI智慧醫療科技體驗館及AI智慧科技運動體驗館為兩大參展特色,四天展期規畫多場醫師聊健康及多元化的大健康體驗。醫療物聯網 防疫照護零接觸天晟醫院蔡芳生院長自信地說,在體系同仁共同努力下,防疫表現傑出,達到了零接觸、零死亡率及零院內感染的成績。傲人的成果背後是紮實的科技底蘊,例如自動量測生理儀器、微軟HoloLens2、智慧白板、Aeolus Robot消毒機器人等各式醫療物聯網設備應用,減少不必要的接觸增進醫療團隊的效率。在此次疫情中天成醫療體系發揮救援急先鋒,華航及桃園農工等多場緊急臨時PCR的大量篩檢以及醫院及社區PCR採檢、COVID-19疫苗接種等政府政策,引進自動鼻咽採檢機器人、高通量全自動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系統,及創新導入「One by One天成快打法」,獲得各界及政府機關的稱讚。結合AI、醫療科技 引領醫療產業新變革天成醫療體系徐慧伊董事長表示,體系超前部署智慧醫療科技多年,鄭貴麟董事副院長進一步分析,工業4.0時代中物聯網、雲端服務的發展、虛實整合的新世代產業變革,醫療服務更應與科技結合。該次參展也應用工業4.0到元宇宙的創王光電,使AR加VR到XR提供及時、準確、資訊立體清晰的顯示,加上5G遠程(達文西)手術成爲可能。同時展示最新型的CANON電腦斷層掃描儀,配合最新人工智能肺部影像分析軟體(AVIEW LCS+),提供快速診斷與處置之醫療服務。AI健康管理中心 智能健康管理有一套天成醫療體系的健康會所,是全國唯一SNQ 國家品質認證的高階健康管理中心,落實以「天成健康雲」AI智能管理,行動電子健康記錄及行動電子病人記錄,使個人或健康照護者,隨時掌握健康狀況、提供連續性醫療照護服務。導入英業達集團英華達公司「全家寶全方位生理量測系統」,即時掌握患者生理數據,精準擬定治療方針。與康統醫學科技的AI語音輸入系統,打造醫療臨床SIRI。睡眠中心引進網嘉醫療與美國賓州大學醫學院共同開發之數據監測照護平台。多年前首創「醫養合一」 打造大健康智慧長照天成醫療體系有中壢天晟區域教學醫院、楊梅天成地區教學醫院,以及金色年代長照法人機構:3家護理之家、5家日照中心、5個長照A單位,提供5G醫療、護理、復健、藥事等居家服務。金色年代以快樂為主軸,藉由「金色年代SMARC雲端AI智能健康管理系統」,透過AI全身功能動作評估與分析,隨著使用者身體狀況的變化,循序漸進調整「個人化運動處方」,達到長者精準運動的目的。這就是金色年代長照社團法人徐向謙董事長創新的「大娛樂」結合「大健康」的營運理念。
未來醫生APP使用AI智慧醫療 醫療院所輕鬆服務病患
近年來醫療產業也跟上最夯的行動商機,你可曾想過,從掛號、提醒、看診進度、看報告、讀衛教文章,在一支手機就能搞定,大大減低了醫療院所的人力成本,也改善了醫療院所與病患的醫診關係,這讓醫療產業邁向AI智慧醫療更高的層級,而幕後的推手就是醫書醫療資訊公司的「未來醫生APP」,創辦人林伯爵表示,未來醫生產科APP上市至今,擁有超過100,000個會員,及5萬以上用戶使用,目前已有多家婦產科、小兒科醫療診所導入,透過資策會輔導採用經濟部工業局「智慧城鄉生活應用發展計畫」的智慧城鄉Open API平台上母嬰相關API進行加值應用,新增多款功能,包含文章排行、母嬰用品店家推薦、孕期問答小幫手等,幫助醫療產業智慧升級。惠生保安婦幼診所導入未來醫生APP後,實現數位化智慧醫療目標,提升診所效能。唐小兒科診所導入未來醫生APP後,實現數位化智慧醫療目標,提升診所效能。一般民眾到各大醫療院所的看診經驗,從掛號、候診,經常一等就是數十多分鐘,除了坐在診間等候外別無選擇,現在不少醫療院所就引進了未來醫生APP,不僅讓看診的民眾可以網路掛號、查詢看診進度、看診到號通知、還能提供慢箋領藥、疫苗注射提醒等,幫助減少醫診人力上的負擔,以惠生保安婦幼診所及唐小兒科診所為例,因此改變了診所舊有傳統的流程,唐福佑醫師就也在本次【智慧醫療時代─創新診所APP應用分享會】表示:數位化智慧診所是我們致力的目標,我們花費很多心力在尋找建置診所APP,直到遇到未來醫生APP後,才實現了我們目標.不僅減少護士接聽詢問看診進度的電話量、也減少現場排隊病患相互感染的機會,還可增加診所蒐尋與曝光度,每月提供的APP相關使用數據,與診間互動式看診導覽機,提升了客戶對診所的黏著度與信任感。未來醫生APP第四季上線的CRM營運分析平台提供更多CRM數據分析資訊。未來看診不只是一支手機能搞定,透過手機APP連結更多資訊的串聯,可以讓民眾隨時隨地可以獲得更多醫療資訊的時代已經來臨,如:未來醫生APP不僅提供數位化看診APP與診所互動式看診導覽機結合,讓民眾看診更便利、醫診也降低了人力負擔。而本次創新診所APP應用分享會上,未來醫生APP發表運用了經濟部工業局的智慧城鄉Open API,最新上線的衛教文章排行、母嬰用品店家推薦、孕期問答小幫手、育兒小百科、寶寶全紀錄等多種方便民眾使用的APP功能,不僅民眾端,在醫診部份也新增更多功能,林伯爵創辦人表示,未來醫生2020第四季上線的CRM營運分析平台還能提供就診量趨勢、年齡比例、與前十大就診量疾病分析等醫療CRM數據等,明年持續開發的是智慧病房管理系統、智慧醫務整合監控方案,讓護理資訊數位化,幫助提升醫療院所的智慧管理,讓更多AI智慧融入醫療體系。未來醫生APP下載https://lihi1.com/5MIay醫書醫療資訊公司官網 http://www.medicalbooks.com.tw/智慧城鄉OpenAPI管理平台https://www.openapi.org.tw/(經濟部工業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