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K基因
」 肺癌44歲女不菸不酒!狂咳一個月沒停 就醫檢查竟已肺癌末期
11年前,大陸一名44歲女子從不抽菸也不喝酒,但因為咳嗽症狀已經持續一個月,且遲遲未好轉,於是她便到醫院進行檢查。沒想到經過醫生看診後發現,女子確診肺癌末期,所幸因為當時標靶藥物已經出現,讓女子治療後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成功活下來。根據《錢江晚報》報導,《2023浙江省腫瘤登記年報》指出,大陸浙江腫瘤登記地區癌症發病和死亡首位的都是肺癌,從2000年至今,肺癌已經連續霸榜20多年。而在20年間,肺癌的診治理念也不斷變化,最初肺癌密末期患者只能選擇化學放射治療,如今標靶藥物不斷推陳出新,替患者找到一條活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教授、主任醫師表示,11年前一名44歲女子賀秋(化名)從不抽菸、喝酒,當時因為咳嗽的情況持續了一個月,情況遲遲沒有好轉,便到醫院就醫。沒想到檢查後發現,賀秋居然確診肺癌末期。所幸當時已經有標靶藥物可以進行治療,通過基因檢測後,發現賀秋的肺癌是因為基因異常導致,是ALK基因融合陽性的肺癌患者。最終醫生使用標靶藥物ALK酪胺酸激酶抑制劑替賀秋治療,病情受到很好的控制。不過,3年前賀秋的病情惡化,但幸運的是,當時剛好有新一代的ALK酪氨酸激酶抑製劑可以進行使用,最終腦部轉移性病灶退縮,病情再次得到控制,賀秋目前一邊進行口服治療,一邊經營著一間超市至今。
「罹肺癌無藥可醫」為孩子化療苦撐 等到了!10年後迎來新療法
根據衛生福利部109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肺癌再度蟬聯癌症致死之冠,更有高達2成的癌友因為肺癌而死亡,肺癌對國人生命的威脅不容小覷。所幸,我國約有85%肺癌患者屬於已有多元標靶物的非小細胞肺癌,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找出致病根源,接續透過對應藥物治療,晚期患者想要大幅延長存活期絕非空想。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鍾飲文院長表示,肺癌初期症狀不典型,確診時往往已發生轉移、屬於晚期,為了提供更完善的醫療服務,高醫特別整合胸腔內外科、放射科、營養師、護理師以及心理師等科別,打造肺癌治療團隊。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胸腔內科許超群主任提醒,所謂的標靶治療,就是針對癌症的致病根源進行精準控制,而基因檢測正是找出肺癌元兇的關鍵。然而,依生物特性和臨床表現,肺癌可大致分為非小細胞肺癌與小細胞肺癌,台灣以前者居多、約佔九成。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又可依據基因突變型別分為許多種,以佔半數以上的EGFR最多數,次之為佔4-6%的ALK,然而,其他罕見基因型別如:BRAF、ROS1、MET、KRAS,對於肺癌患者而言仍不可忽視。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楊志仁醫師進一步說明,「肺癌基因型類別多,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全面有效率的找出致病根源,可以幫助患者掌握黃金治療期」,許超群主任進一步指出,目前臨床上仍以單基因檢測為主,但患者若屬於BRAF、ROS1、MET、KRAS等罕見肺癌,可能在找出致病根源前,就面臨檢體耗盡需要再次穿刺採取腫瘤組織或病程惡化的困境。所幸今日基因檢測有了次世代基因定序的選擇,單次的檢驗可以同時針對不同的基因型別進行判別,檢測時間效率大幅提升,患者也有望更快確認肺癌基因型別,鼓勵患者依照醫療團隊建議,採納可以一次性判別多元基因型的次世代基因定序,以及時展開療程,搶時間救命。提及今日的肺癌治療,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洪仁宇副院長表示,自研發出首款肺癌標靶藥物後,藥物研發的里程迅速推進,肺癌已有多元標靶可用,不僅發生抗藥性後仍有藥物可接力使用,醫師更可以依照患者對藥物副作用的耐受度調整處方,癌友不一定要忍受嚴重副作用。而BRAF、MET、ROS1等基因型別在臨床上已有新型藥物可用,透過基因定序找出致病根源後都有機會使用標靶藥物,患者千萬不要因為無法接受罹癌事實就放棄治療。為了鼓勵癌友積極配合醫囑,洪仁宇副院長分享其診間抗癌成功的案例,一名七旬婦人十幾年前確診肺癌,當時因為沒有標靶藥物可用,僅可透過化療控制病程,但該婦人仍為了子女堅持治療了十幾年。隨著近幾年藥物日益多元,為了擬定該個案化療發生抗藥性後的治療策略,醫療團隊先行將其檢體進行基因檢測並確認為ALK基因型別。正是因為團隊的未雨綢繆,該婦人在幾年前疾病惡化後,即時透過ALK藥物銜接療程,不僅治療效果顯著、病程穩定控制,其生活品質更是大大的提升。
女性肺癌1/不抽菸沒煮飯也得病 發現時已有3公分腫瘤
「我檢查之前根本沒有任何症狀,所以醫師跟我說肺部有3公分的腫瘤時,真的有點嚇到!」還不到40歲的丁小姐沒有抽菸習慣,平時煮飯的時間也不多,身體也沒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狀,但卻在一次住院檢查時,意外發現自己的左肺長了一顆3公分的腫瘤。「我那次是被兒子傳染了A型流感後,因為病況比較嚴重醫師收住院,就在照了X光後,醫師看了片子竟然告訴我說,在左肺部發現了腫瘤,而且還不小,可能是肺癌。」丁小姐當下聽到也沒多想,趕緊依照醫師的建議又做了斷層掃描、正子攝影,切片之後確定是肺癌。不抽菸、不煮飯,也沒有任何症狀的丁小姐,發現罹患肺癌時已經是第三期,讓她難以接受,後來經標靶治療,總算控制病情。(圖/丁小姐提供)讓丁小姐比較沒辦法接受的是,最後竟然判定是第3期肺癌。「因為癌細胞已經跑到了對側的淋巴結,等於是擴散出去了,醫師評估無法用手術來解決癌細胞。」後來在醫師建議下,先使用了化療與放射線治療,但不幸的是,1年半後又發現了新的癌細胞。「我當時的癌細胞中有驗出ALK基因(間變性淋巴瘤激酶),醫師建議開始用標靶藥治療,但第一代藥物吃了沒多久就開始出現抗藥性;接著改用第二代藥物,到目前兩年了,癌細胞算是有控制住。」因為控制狀況不錯,丁小姐打算回診時再問問看醫師,現在能不能開刀,徹底拆除這個不定時炸彈。低劑量斷層掃描是初期肺癌的「照妖鏡」,高風險女性應定期檢查,才能及早發現與治療。(圖/新光醫院提供)丁小姐自己沒有抽菸也不常煮飯,她覺得可能是小時候處在二手菸環境有關;但是她的兄弟姊妹也都有去做檢查,都沒有發現癌症。「也許是我基因比較不好,我都會勸我身邊親朋好友,最好要定期去做檢查,出門也要戴口罩,千萬別小看空汙的威脅!」
女性肺癌3/家族因素要注意 父母一人得病子女風險高5倍
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前理事長高尚志表示,「研究發現,年輕女性肺癌患者中,有比較高的比例帶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與間變性淋巴瘤激酶 ALK(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融合基因,其中又以ALK基因在年輕女性、未抽菸者中較為常見。」高尚志提醒,如果父母其中有1人罹患肺癌,子女會比一般人有高出5倍的風險。他在臨床上看過不少50歲前就發現肺癌的女性,幾乎都是沒症狀也沒有抽菸習慣。「這些年輕女性8成都是罹患非小細胞癌,這類肺癌通常生長得很慢,而且都是長在周邊;當出現長期咳嗽、喘、咳血等明顯症狀時,通常腫瘤都已經長得很大,治療已經來不及。」年輕女性荷爾蒙分泌旺盛,若長期接觸二手菸,會增加細胞癌化的可能。(圖/周志龍攝)至於讓女性可能得到肺癌的6大因素有:1. 家族史:特別是沒有抽菸習慣的女性,在家族遺傳的表現上特別明顯。統計顯示,父母親若有1人罹患肺癌,子女罹患肺癌的危險性增加5倍以上。2. 菸害:雖然女性抽菸者少,但身體卻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影響。統計顯示,女性抽菸者甚至比男性抽菸者要多出2倍的機會得到肺癌。3. 炒菜油煙與廚房空調:高溫熱炒會產生大量變質的霧化油煙,如果加上空調不良,都讓婦女同胞暴露在致癌油煙的危險之下。(圖/報系資料照)4. 空氣汙染:不論是室內燃香或是戶外的PM2.5,對於肺部來說都是極凶險的致癌物,平時就應該盡量避免暴露在這些環境下。5. 內分泌:女性因為基因的關係,較容易受到荷爾蒙影響,造成細胞容易癌化。統計顯示,較早停經的女性發生肺癌的機率比較低。6. 蔬果攝食不足:蔬果因為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可以對抗自由基與細胞氧化,進而降低癌化的風險。統計顯示蔬果攝取量越高,罹癌機率越低。(圖/黃威彬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