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D
」 德國 極右翼5年劇變!左派綠色浪潮成「最右傾世代」 歐洲極右翼崛起始末一次看
大西洋兩岸的民主國家年輕人(18至24歲)以往更傾向投票給中間偏左政黨,尤其在上屆2019年歐洲議會選舉期間,曾有許多歐洲青少年走上街頭發起示威,要求各國政府嚴肅看待全球暖化等議題,被學界稱為「綠色浪潮的一代」,當時更有1/3的德國年輕人投票支持了國內的綠黨(GRÜNE)。然而,在經歷了新冠疫情、俄烏戰爭及隨之而來的能源和經濟危機後,本屆2024年的歐洲議會選舉卻迎來了「最右傾的世代」,其中首次允許16歲公民投票的德國,更有16%的24歲以下年輕人,投給了極右翼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比5年前遽增11%。據CNN的報導,長期研究歐洲再生能源議題的德國作家哈克諾斯(Paul Hockenos)11日撰文指出,5年前的歐洲議會選舉期間,整個歐洲大陸的青少年紛紛走上街頭,要求各國政府嚴肅看待氣候變遷等議題,還喊出「如果能讓氣候降溫,我們就去上學」(We’ll go to school if you keep the climate cool)等口號,為他們翹課發起示威的行為進行辯護,被學界稱為「綠色浪潮的一代」,當時更有1/3的德國年輕人投票支持了國內的綠黨。哈克諾斯解釋,傳統上,18至24歲的大西洋兩岸年輕人,更傾向投票給提倡改革和社會主義的中間偏左政黨,因為他們還沒體會過社會的現實與殘酷,內心充滿著理想,也並未面臨經濟壓力,這也是為什麼歐洲右翼的保守派政黨長期以來皆反對政府賦予16歲或17歲青少年投票權。「然而,我們將時間快轉到5年後,這又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據英國《金融時報》在本屆歐洲議會選舉前進行的民調顯示,千禧世代和首次投票的Z世代歐洲選民,竟然都呈現出政治傾向往右傾的大趨勢,包括1/3的法國年輕選民、1/3的25歲以下荷蘭選民,以及22%的德國年輕選民都支持國內的極右翼政黨。其中德國的16歲公民在本屆歐洲議會選舉中首次擁有投票權,而奧地利、比利時、馬爾他和希臘等國,則早已開放國內的16歲或17歲年輕人參與投票。上述選前民調出爐後,隨即引發歐洲主流政黨對極右翼崛起的擔憂。最終選舉結果也顯示,歐盟領導國德法2國的執政黨得票率,皆輸給國內的極右翼政黨,包括法國「國民聯盟」(RN)以31.5%的得票率,成為自1984年以來首個在歐洲議會選舉中贏得超過30%選票的法國政黨。相較之下,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所屬的「復興黨」(RE)僅獲得了15.2%的選票,逼得馬克宏必須提前舉行大選。另一方面,德國極右翼政黨AfD則擺脫選前一系列的醜聞陰霾,以15.6%的得票率躍居第2,領先德國總理舒爾茨(Olaf Scholz)的「社會民主黨」(SPD),以及執政聯盟的另外2個政黨「綠黨」及「自由民主黨」(FDP)。更令人震驚的是,德國16至24歲的年輕人中,有高達16%的選民投給了AfD,比5年前遽增11%,且這個數據幾乎與德國前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所屬的「基民盟/基社盟」(CDU/CSU)的得票率不相上下。雖然大多數德國青少年並沒有選擇AfD,但有鑑於該黨成員不斷在公眾場合重複著禁忌般的納粹口號,並毫不掩飾地展現對納粹主義的同情,甚至還積極宣揚種族主義和伊斯蘭恐懼症(Islamophobia)、透過言語暴力煽動仇恨,AfD竟然能對德國年輕世代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力,這對德國社會、乃至歐洲整體政治環境來說,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警訊。尤其歐洲議會選舉前的6月6日,正值二戰諾曼第登陸80週年紀念日,這個結果無疑讓許多大西洋兩岸的選民和政治人物感到背脊發涼。AfD主要候選人之一克哈(Maximilian Krah)。(圖/達志/美聯社)不過值得注意的是,AfD主要候選人之一克哈(Maximilian Krah)曾在5月20日聲稱,納粹黨最惡名昭彰的準軍事部隊「黨衛軍」(Schutzstaffel)成員,並非每個都是罪犯,該爭議言論隨即引發歐洲輿論譁然,並導致歐洲議會的右翼民粹主義黨團「認同與民主黨」(ID)決議,將把AfD逐出隊伍之列,這也意味著,歐洲其他極右翼派系事實上已與德國極右翼分道揚鑣。然而,德國年輕人政治立場的遽變並非無跡可循。專門研究德國14至29歲Z世代年輕人的態度、趨勢和觀點的《2024年德國青年》(JUGEND IN DEUTSCHLAND 2024)報告指出,人們普遍對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和政治現況感到不滿,新冠疫情及俄烏戰爭帶來的歐洲經濟蕭條,似乎讓年輕人對國家應對未來的能力感到憤怒且無奈,這反映在個人財務、工作機會、住房問題和社會認可等議題上,然而AfD沒有直接提出這類問題的解方,而是將矛頭轉向移民和歐盟的過度介入。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年輕選民向右傾的趨勢,並不僅限於德國;葡萄牙、義大利、瑞典、荷蘭和法國的選舉結果都顯示,年輕世代更支持主張極端民族主義、反對綠色政策及歐洲懷疑論的政黨,因此歐洲極右翼的崛起,也反映在「綠黨/歐洲自由聯盟」(Greens/EFA)黨團於本屆歐洲議會選舉中大幅失去了18個席次,僅獲得53席。
整個歐洲都在向右傾! 德法「極右翼」得票率皆贏過執政黨
歐洲議會選舉於當地時間9日正式落幕,歐洲懷疑主義及極右翼黨團「認同與民主」(ID)這次在總席次720席中贏得了58席,比上屆2019年歐洲議會選舉多出9席。雖然純粹從數字來看,極右翼的收穫並不大,反而是結合了歐洲各國中間偏右基督教民主黨與保守黨的「歐洲人民黨」(EPP)囊括了189席,成為歐洲議會最大黨團,但極右翼在本次選舉取得的進展,仍對主導歐盟機構的親歐主流官員構成了重大挑戰。綜合CNN、BBC的報導,從帳面數字來看,親歐盟黨團此次可謂大獲全勝,中右翼的EPP、中左翼的社會民主主義黨團「社會主義者和民主人士進步聯盟」(S&D),以及「歐洲自由民主聯盟」黨團的繼承者「復興歐洲」(RE),是本屆歐洲議會選舉的3大黨團。預期在歐洲議會選舉結果出爐後的24小時內,EPP可能會組建「大聯盟」對抗極右翼的崛起,以避免中右翼分裂跑去與極右翼分子合作。EPP、S&D、RE是本屆歐洲議會選舉的3大黨團。(圖/翻攝自European Union)然而,歐洲議會中的黨團並不正式,也沒有投票的強制性,立法者會根據具體議題及情況進行投票。例如中右翼可以在支持烏克蘭等議題上與左翼一起投票,當然也可以在移民和氣候政策上與極右翼合作。尤其能影響布魯塞爾如何運作的,不僅有歐洲議會,歐盟成員國的國內政治也不可避免地將對當選的歐洲議會議員施加壓力。尤其27個歐盟成員國中,目前有13位政府首長屬於歐洲極右翼及民粹主義政黨,例如剛遭到刺殺的斯洛伐克總理費佐(Robert Fico)、匈牙利總理奧班(Orbán Viktor)、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等。有「荷蘭川普」之稱的極右翼民粹政黨「自由黨」(PVV)黨魁懷爾德斯(Geert Wilders)也有望成為荷蘭的新首相,就連其他不屬於任何歐洲議會黨團成員的歐洲領導人,也都普遍支持及同情極右翼的想法。有「荷蘭川普」之稱的極右翼民粹政黨「自由黨」(PVV)黨魁懷爾德斯(Geert Wilders)。(圖/達志/美聯社)與此同時,歐盟領導國之一的法國,其極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國民聯盟」(RN)女性領袖勒龐(Marine Le Pen)的崛起,也迫使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必須在國內大幅右傾,甚至採取越來越多的反移民和反伊斯蘭政策。而RN此次也獲得了31.5%的得票率,成為自1984年以來首個在歐洲議會選舉中贏得超過30%選票的法國政黨,相較之下,馬克宏所屬的「復興黨」(RE)僅獲得15.2%的選票,也因此外界普遍預期,勒龐應該會在2027年的法國總統大選中勝出。另一方面,歐盟領導國德國的極右翼政黨「另類選擇黨」(AfD)則擺脫選前一系列的醜聞陰霾,以15.6%的得票率躍居第2,領先德國總理舒爾茨(Olaf Scholz)的「社會民主黨」(SPD),以及執政聯盟的另外2個政黨「綠黨」(GRÜNE)及「自由民主黨」(FDP)。然而,部分AfD成員對納粹主義的同情,也導致法國「國民聯盟」急於與其切割,因此歐洲極右翼的德法2大派系事實上已陷入分裂狀態。值得注意的是,英國《金融時報》在歐洲議會選舉前進行的民調更顯示,千禧世代和首次投票的Z世代歐洲選民,竟然都呈現出政治傾向往右傾的大趨勢,大約1/3的法國年輕選民、25歲以下的荷蘭年輕選民,以及22%的德國年輕選民都支持國內的極右翼政黨,意味著自上屆2019年歐洲議會選舉以來,該數據又獲得顯著成長。報導補充,極右翼的主張包括反對綠色政策,因此歐洲極右翼的崛起,也反映在「綠黨/歐洲自由聯盟」(Greens/EFA)黨團於本屆歐洲議會選舉中大幅失去了18個席次,僅獲得53席。此外,極右翼對歐盟的運作模式多有怨言,也反對「布魯塞爾」對歐洲各國過多的干預。另一方面,歐洲議會的右傾,恐導致歐盟在移民問題上制定更嚴格的法律,例如「荷蘭川普」懷爾德斯便在選前承諾,將推出「有史以來最嚴厲的移民法」。不過,較反美的歐洲極右翼在烏克蘭的議題上則呈現分裂狀態,例如匈牙利為親俄立場,但義大利的梅洛尼相對上更支持布魯塞爾和北約的決策。
德國「極右翼政黨」抗議活動邁入第4週 逾15萬人上街示威:我們是防火牆
為了反對德國極右翼另類選擇黨(AfD),全國抗議活動已經進入到第4週,並有超過15萬人走上柏林街頭,高喊著「我們就是防火牆」的口號,駁斥右翼極端主義,並擁護對民主的支持。根據《路透社》的報導,漢諾威(Hanover)和德勒斯登(Dresden)等城市也陸續出現示威活動,民眾對於德國選擇黨逐漸壯大一事感到警惕。而在當地時間3日,更有約15萬人至柏林國會大廈抗議,舉牌呼喊「我們是防火牆」(We are the Firewall)、「我們是人,而你們只是納粹分子」,以表明自己的態度。德國總理奧拉夫(Olaf Scholz)在社群平台X上發文寫道,「無論是在艾森納赫(Eisenach)、洪堡(Homburg)還是柏林,在全國各地的大小城市,許多公民聚集在一起示威,以反對遺忘、反對仇恨和仇恨言論」,並直言示威活動是「支持民主和憲法的強烈訊號」。報導指出,德國另類選擇黨的成功引起了主流政黨的擔憂,儘管根據佛爾沙研究中心(Forsa)的民調顯示,該黨的支持率自去年7月以來,首次跌破了20%,主流政黨仍擔心該黨可能會於9月橫掃德國東部3個邦的選舉,而選民也將全國範圍反極右翼示威活動視為最重要的問題。另據民調顯示,德國選擇黨以32%的得票率位居第2,落後於主要反對派保守黨,而由德國總理奧拉夫領導的中左翼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則以15%得票率位居第3。而在上月有報導稱,2名德國選擇黨黨員參加了會議,討論大規模驅逐外籍公民的計畫後,隨即就發生了抗議活動,而該黨的聯合領導人蒂諾(Tino Chrupalla)則回應,雖然「與政府一起走上街頭」是合法的,但抗議者不該讓自己被用來分散各方對國家實際問題的注意力,並否認了該提案即代表政黨政策,「德國包括有移民背景的德國人,政黨不打算驅逐他們」。
為救野生小鹿逃離黑熊 加拿大男「讓鹿上車」遭公司革職
野生自然生態系自有它的運作方式,有時過度干涉食物鏈還可能會觸法。近日於加拿大一名男子拯救了一頭小鹿,讓牠跳進自己的卡車,以避免被黑熊捕食,儘管他的初衷是好的,卻仍因違法運輸野生動物,最終遭雇主革職。根據英國《鏡報》(The Mirror)的報導,馬克(Mark Skage)某次在工作回程的路上,駕著卡車行駛在卑詩省高速公路時,意外發現一頭幼年小鹿獨自站在路上,而約50碼(約46公尺)遠處就有一隻虎視眈眈的黑熊,之後那頭小鹿嘗試爬上他的卡車,像是在向他呼救一般,讓馬克下定決心把小鹿帶走,並將其塞在副駕腳踏墊處,再開車回鎮上尋求專業協助。在幾個小時的路途中,小鹿有時會躁動不安,更多次想逃走,而馬克便會抓住牠,偶爾停車找食物給牠吃,或是在小鹿尿急時讓牠方便。直到進城後,他致電了當地的動物保護服務中心,最終將小鹿帶到野生動物康復中心接受觀察和後續照護。不過,因為馬克違反了野生動物政策,且當時開著AFD石油公司的卡車,雇主便以「擔心人類安全」、「對駝鹿造成潛在傷害」為由將他開除了。對此,馬克認為他無法對小鹿的生死袖手旁觀,所以才嘗試幫助這隻幼獸,但後來他也在臉書承認,表示自己並未明確和當局描述小鹿的真實情況。不過,即使馬克的行為違反法規,仍有許多網友稱讚其善良、正義、有愛心,更感嘆「有時我們就必須打破規則才能幫助生命生存」。
德國變天 社民黨險勝!籌組聯合政府恐持續數月
德國26日舉行聯邦議院(國會下議院)選舉,結果中左翼社民黨以25.7%的得票率拔得頭籌,險勝現任總理梅克爾所屬的中右翼聯盟黨(基民盟/基社盟)1.6個百分點。社民黨總理候選人蕭茲宣布已獲選民授權執政,準備與綠黨和自民黨組成三黨聯合政府。不過,聯盟黨總理候選人拉謝特不認輸,也要爭奪組閣主導權,而今重點在於誰能拉攏更多盟友,籌組聯合政府談判有可能持續數月。德國社民黨在26日舉行的聯邦議院選舉中得票率居冠(25.7%),社民黨總理候選人蕭茲(右)在首都柏林社民黨總部,向支持者揮手致意。(圖/新華社)聯盟黨得票率 歷來最差計票結果顯示,社民黨得票率25.7%,較2017年成長5.2個百分點。聯盟黨得票率24.1%,則較4年前大掉8.8個百分點,創該黨歷史新低。綠黨14.8%,為該黨最佳大選表現。親商的自民黨11.5%。極右翼德國另類選擇黨(AfD)10.3%。左翼黨4.9%。換算席次,社民黨占206席,聯盟黨196席排第2,綠黨118席排第3,自民黨92席排第4。在德國,所有政黨都可參與組閣的「探索性談判」,無時間限制,也不限制政黨分別舉行組閣談判,但傳統上是由最大黨邀請其他小黨談判。若幾個政黨原則性同意結盟組閣,接著就正式展開談判,磋商政策議題,待所有談判結束後將討論由哪個政黨負責哪些政府部門,簽署聯盟協議。結盟組閣的政黨接著推出總理人選,再由聯邦議院表決。籌組政府談判 恐持續數月社民黨總理候選人蕭茲宣布,德國選民正尋求變化,社民黨已獲得授權與綠黨和自民黨組成新政府,他直指聯盟黨已從人民那兒收到「不應再執政,成為反對派」的訊息。聯盟黨總理候選人拉謝特則表示,兩大黨得票率差距很小,他將努力組建一個由保守派主導的政府。得票排第3的綠黨及第4的自民黨,儼然已成為「造王者」,而兩黨皆屬對中鷹派政黨,關注中國人權狀況,並反對《歐中投資協定》。其中一個聯合政府選項是,社民黨結合綠黨和自民黨,組成俗稱「紅綠燈」(三黨代表顏色為紅綠黃)聯盟,蕭茲接替梅克爾成為總理,綠黨成員則出任環境、運輸部長,甚至是外長。另一選項則是聯盟黨與綠黨和自民黨結盟,組成所謂「牙買加」聯盟(牙買加國旗顏色為黑綠黃),而自民黨的政治理念與聯盟黨較接近。籌組聯合政府談判可能持續數月,若至12月未能產生新總理,梅克爾將成為二戰後在位最久的德國總理。
梅克爾卸任在即 德國總理大選關鍵資訊總整理
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即將結束他最後一任的任期,並且宣布不再連任。由於德國在歐洲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於梅克爾卸任對歐洲政局的影響,以及有關於這次大選的相關資訊,外媒《france24》也整理了相關資訊方便讀者快速理解。梅克爾卸任原因67歲的德國總理梅克爾所屬的基督民主黨(CDU)在2018年10月的地方選舉中失利後,梅克爾也宣布這次第4任的總理任期是他最後一任任期,這也是自1949年以來,首次有現任德國總理不參與連任的事情。報導中指出,梅克爾自2005年11月22日獲任德國總理後,德國在他的領導下,相當於是歐洲穩定的象徵,他在在任的時間幾乎與德國史上最長任期的總理柯爾(Helmut Kohl)相差無幾。根據紀錄,柯爾曾經擔任總理一職長達16年(5869天)之久。基督民主黨是否會交出政權根據目前最新的民調顯示,梅克爾所屬的基督民主黨(CDU)與其友好的基督社會黨(CSU)目前合計的支持率為22%,這是德國保守派表現最差的一次選舉(在2017年時,德國保守派的得票率為32.8%),推測應該會成為在野黨,喪失總理一職的角逐資格。在2020年時,德國專家幾乎沒有注意到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SPD)有當選的可能性,但截至目前為止,他們的投票率有25%,並且期待施羅德 (Gerhard Schroeder) 可以成為第一位總理。極右派目前的現況2015年時德國湧入大批難民,引發當地民眾的不滿。德國極右派德國選擇黨(AfD)在2017年時掌握了民眾的情緒,首次作為最大反對黨進入議會。但表現曇花一現,目前民意調查的支持率只有11%。目前他們試圖從反口罩運動中討好選民,也有不少黨內成員參加了反對新冠病毒防疫措施的集會。誰會領導德國不論是哪一邊執政,都必須要獲得投票率17%的綠黨、11%的自由黨(FDP)的支持才有可能組成新政府,但目前仍不清楚是純粹的左派聯盟還是右派政黨來執政。一般而言,跨政黨的談判將會長達數周至數個月,這也代表德國將會淡出國際舞台一段時間。新政府的外交政策這要取決於看誰獲得執政權。在左派聯盟中,有著社民黨與綠黨在內的政黨,這類的保守黨比較偏好歐盟在金融上的團結一致。如果是由極左派「左派黨」(Die Linke)取得政權的話,由於「左派黨」一直希望能夠廢除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屆時該組織與德國的關係可能會因此緊繃。同時也由於法國將在2022年4月進行大選,在英國退出歐盟後,德國與法國變相佔據歐盟的領導地位,德國政府的易主,也有可能改變德國與歐盟、法國之間的關係。法國國際關係暨戰略研究院(French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and Strategic Affairs)法德研究委員會(Franco-German Studies Committee)成員莫里斯(Paul Maurice)表示,德國新政府團隊上任後,勢必會面臨為歐盟政策制定帶來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