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Q.1
」 新冠肺炎 疫情 BQ.1 Omicron XBB上周平均日增209例確診 逾5成是XBB「併發症65歲以上佔76%」
疾管署今(30)日公布國內自3/20新制實施後,近7日(5/24-5/30)每日平均新增209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較前7日(5/17-5/23)之每日平均新增203例上升;5月起本土併發症累計4,904例,未打滿3劑疫苗有2,416例(約49%),其中又以未曾接種任何一劑疫苗者約70%為多(1,684例)。上週(5/21-5/27)平均每日新增20例死亡,較前一週(5/14-5/20)之每日死亡平均數18例上升;新增死亡個案中,95%具慢性病史、58%未打滿3劑疫苗、94%為60歲以上。綜合病例趨勢、醫療資源使用情形、口服抗病毒藥物開立數及住宿式機構陽性率等指標研判,疫情處於上升階段,須持續監測。疾管署指出,上週新增檢出160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其中89例本土個案分別為59例XBB、29例BA.2.75、1例BF.7;另71例境外移入分別為58例XBB、12例BA.2.75、1例BA.2。近四週監測總計,本土檢出病毒株XBB佔59%,已為主流株,其次為BA.2.75佔39%,須密切觀察。WHO表示XBB、BQ.1及BA.2.75等變異株具較佳傳播力及適應力,BA.5次世代疫苗對變異株仍具保護力,而全球XBB及其衍生變異株佔比約9成,以XBB.1.5為多(41.6%),另XBB.1.9.1(15.7%)、XBB.1.16(13.2%)、XBB.1.9.2(5.2%)及XBB.2.3(3.6%)佔比上升,但現有證據顯示致疾病嚴重性未明顯增加,將持續密切監測國際間之病毒株演變與流行。疾管署進一步說明,因應國內近期COVID-19疫情上升,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佔76%,且併發症及死亡個案多具慢性病史及未接種滿3劑疫苗,為降低長者感染COVID-19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請長者儘速踴躍前往接種COVID-19疫苗以及早獲得保護力。此外提醒兒童如出現抽搐,意識不佳或持續昏睡,呼吸困難或有胸凹現象,唇色發白或發紫,血氧飽和度低於94%,肢體冰冷合併皮膚斑駁、冒冷汗,體溫大於41度,肌躍型抽搐,步態不穩請立即就醫,以即時治療,獲得妥善照護。疾管署呼籲,接種次世代疫苗追加劑對BQ.1、XBB等新興變異株仍具效力,請符合資格且尚未接種的民眾儘早接種,並仍應持續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等衛生好習慣,特別是以下四種情形: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於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所、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密切接觸時,建議要戴口罩維護自身及他人健康。
口罩解封疫情反撲 羅一鈞:第四波疫情估一路到6月底
口罩解封後,疫情反撲,疾管署公布,國內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微升,中重症併發症較上一周新增154例,比起7天前增加33%,死亡持平;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目前各項指標都顯示COVID-19疫情有在上升,這波第四波疫情預估將一路到6月底,都還是會處於上升階段。疾管署今(16)日公布近7日每日平均新增154例COVID-19本土中重症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7日的每日平均新增116例上升,增幅達到33%。死亡較前一周每日死亡平均數15例持平。另外,住宿式機構陽性率從0.9%增加到1.3%,國內自3月20日實施輕症免通報、免隔離新制之後,5月起本土併發症累計2022例,其中1010例(約50%)未打滿3劑疫苗,703例(約35%)未曾接種任何一劑疫苗。羅一鈞表示,從各項指標來看,疫情都是在上升中,本土疫情處於第四波上升階段,預估一路到六月底前,本土疫情都會持續上升,最擔心可能影響醫療照護量能,目前全國負壓空床率約5成,探陪病措施,目前不會鬆綁維持現況。至於口罩部分維持5月31日後,機構、救護車口罩令會以建議與指引方式,不配戴不處罰,至於醫院、診所、藥局,還在討論是要鬆綁或維持。另有「大角星」之稱的XBB,本土新增11例,占比已達54%,躍升本土主流病毒株。根據近4周監測,目前本土流行的病毒株多為BA.2.75(54%),其次為XBB(37%)及BQ.1(5%),XBB占比已有穩定增加趨勢;但若單看上周新增檢出,XBB早已超過BA.2.75,躍居主流病毒株,其中傳播力強的「大角星」XBB.1.16就有11例之多。
若疫情無太大變化 救護車、照護機構5月底起不再強制戴口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本月1日正式解編,國內近一周新冠疫情微幅上升,疾病管制署發言人羅一鈞分析,疫情可能持續上升到6月底、7月初,若疫情沒有太大變化,預計5月31日起「救護車」和「照護機構」不再強制戴口罩,至於「醫療機構」和「醫事機構」是否放寬,還有待討論。世界衛生組織本月5日宣布,新冠肺炎流行已不再構成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羅一鈞指出,疫情並沒有消失,也可能出現重複感染的情形。他呼籲民眾,如果今年尚未接種任一劑新冠疫苗,請盡速至醫療院所接種。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說明,國內近一周每日平均新增116例本土併發症個案,相較前一周有略微上升;口服抗病毒藥物每日領用情形、全國住宿式機構定期篩檢陽性率,也較前一周略升。李佳琳說明,國內上周檢出本土變異株以BA.2.75居多,其餘為XBB和BA.5;近4周監測顯示,本土主流病毒株仍為BA.2.75,占比6成,其次為XBB(28%)及BQ.1(7%),XBB佔比已有穩定增加趨勢,須持續觀察。指揮中心解編後,衛福部成立跨單位防治聯繫會報,持續新冠肺炎整備應變工作。羅一鈞指出,會議中討論現行口罩政策,鄰近國家如紐西蘭、韓國維持醫療照護機構口罩規定,但日本、新加坡醫療機構改為建議戴口罩。羅一鈞說,若國內疫情沒有太多變化,原則上不會維持口罩令,初期傾向先取消「救護車」和「照護機構」強制措施。
最新防疫政策曝!每人至少都要打1劑疫苗 莊人祥:最快3月上路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16日拜會南投縣政府時表示,新冠肺炎防疫管制將會愈來愈寬鬆,但是疫苗是要接種,今年3、4月間每人最少再打1劑;南投縣衛生長陳南松說,25日全縣13鄉鎮市衛生所及5家醫院同步開打。莊人祥率疾病管制署中區管制中心主任吳智文等人到縣府拜會,包括副縣長王瑞德、衛生局長陳南松、民政處長吳燕玲、社會及勞動處長林志忠等人與會;莊人祥肯定南投縣防疫團隊的付出及努力,並討論提升COVID-19疫苗接種策略。莊人祥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最近將推出政策,希望今年3至4月之間,全國每個人最少要打1劑疫苗,沒打過疫苗的民眾還是要打基礎劑,打過追加劑的人,要繼續打;確診3個月的民眾,也要打疫苗,打疫苗可以提升保護力,避免重症及死亡發生。王瑞德指出,南投縣65歲以上長者,還有1萬2922人(約13.3%)未曾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呼籲尚未接種COVID-19疫苗的幼兒及長輩,盡速到全縣83家合約醫療院所接種疫苗,接種次世代疫苗追加劑對BQ.1、BF.7、XBB等新興變異株仍具保護力。陳南松表示,2月25日(周六),將於13鄉鎮市衛生所及5家醫院開設假日接種站,提供「5歲以上」民眾接種追加劑,請民眾踴躍接種;雖然疫情趨緩,但仍提醒民眾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等防護措施,到醫院、長照機構及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必須依規定全程佩戴口罩,建議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在通風不良的場合仍要戴口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16日拜會南投縣政府時,表示指揮中心近期將發布新的防疫政策。(圖/廖志晃攝)
疫情降級…各國已鬆綁防疫措施 專家:可開始解除室內口罩令
新冠肺炎疫情進入第3年,各國已開始鬆綁口罩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預計在明日公布最新措施。公衛學者指出,台灣已有自然感染產生54%免疫保護力,部分人群也受到雙價疫苗保護,已可開始解除室內口罩令,但醫療及長照機構等特定場所仍應繼續維持。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提出新的健康照護解封指數,取代過去的流行疫情解封指數,考慮了兩個重要因素,1是使中重症降低,住院病人人數減少,存活率也就跟著升高,2是鬆綁防疫措施,讓自然感染保護形成。健康照護解封應低於一定標準,台灣曾在去年9月、10月達標,但隨後又出現新變異株、BA.5兩波流行,導致後來的健康解封指數再度升高,目前尚未達到標準,因此還無法解封。陳秀熙指出,聖誕節、元旦群聚後,部分醫療能量產生負擔,都會讓健康解封指數往上升,因此台灣尚未低於標準。為了要低於標準,我們必須要鬆綁一些措施,第一措施就是口罩以及隔離檢疫調整。韓國已於1月30日解除室內口罩令,但對於確診者仍需要隔離;日本也考慮在5月解除室內口罩令以及解除確診者隔離。香港則是從1月30日起取消確診者隔離措施,但仍需要配戴口罩。陳秀熙表示,雖然不同國家針對防疫措施鬆綁有不同的思維,但不管是在口罩或者是隔離方面,隔離措施的解除能解決人力短缺問題,特別是醫療業,可減少因健康照護能量不足所造成的損失。至於解除口罩,則代表了警戒措施的解除,口罩令從硬性變成軟性,對於大家具有很大的象徵意義。台灣因有自然感染產生54%的免疫保護力,以及部分人群受到雙價疫苗保護,陳秀熙認為,已可開始逐漸解除室內口罩令,但某些特定場所以及特定族群除外,例如醫療及長照機構仍要繼續維持。台灣從受到BA.5感染慢慢轉變成受到BA.2.75影響以及未來BQ.1的入侵,陳秀熙團隊也預測,台灣的流行將會變成小波的類地方流行,這對中重症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但若不鬆綁防疫措施,未來健康照護指標的解封指數可能無法到達應有的標準,這部分仍需繼續思考。面對新型Omicron亞變種病毒,陳秀熙表示,我們要有新思維,對於強制防疫的3個重要措施,確診通報、室內口罩令、隔離政策,應考慮鬆綁。除口罩的接觸外,未來確診者可不需要再做輕症通報,使健康照護能量回到正常標準、連同衛生體系也可以一併恢復正常。另外,陳秀熙表示,當免疫防火牆所產生的安全保護,尤其是在台灣疫苗覆蓋力高的情況下,確診個案也可從原本的5+N 改成0+N自主防疫,就如同監測感冒,視身體情況進行自主防疫。如此一來才能讓醫療人力、各行各業的人力恢復正常。
BA.2.75取代BA.5成主流 CH.1.1獲國際關注!台灣已出現11例
根據指揮中心今(30)日公布的境外移入及本土變異株監測結果,上週國內新增125例Omicron確定病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本土BA.2.75佔比已超過50%,大於BA.5所佔比例,BA.2.75目前已成為本土主流病毒株。此外,近日又有Omicron變異株「CH.1.1」,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入監測名單,受到全球關注。羅一鈞表示,過去本土就陸續有零星檢出,但目前在國內並沒有引起流行,不過還需持續監測觀察CH.1.1後續的威脅。BA.2.75佔比超過一半 取代BA.5成主流上週國內新增125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分別為40例本土個案(21例BA.2.75、14例BA.5、5例BQ.1)及85例境外移入(46例BA.5、28例BF.7、8例BA.2.75、3例BQ.1)。目前,台灣本土仍未檢驗出國際關注的XBB.1.5,但本土變異株佔比出現了變化。羅一鈞表示,先前指揮中心曾提醒,BA.2.75有可能會超過BA.5成為主流病毒株,而在上週BA.2.75佔比來到53%,超過BA.5所佔的比例,已確定成為目前本土主流病毒株,其次是BA.5,再其次是BQ.1。而在85例境外移入中,共檢出46例BA.5個案分別自中國(43例),日本(3例)移入;28例BF.7個案自中國移入;8例BA.2.75個案分別自日本(3例),韓國(2例),中國、泰國及澳洲(各1例)移入;3例BQ.1個案分別自日本(2例),美國(1例)移入。台灣11例CH.1.1屬輕症 威脅性需再監測近日,全球相當關注的CH.1.1變異株,羅一鈞提到,台灣最早在2022年11月20日就已有檢測出相關病例,目前共偵測到11例CH.1.1病例,其中4例為本土病例,7例為境外移入個案,分別來自日本(2例)、韓國(2例)、紐西蘭(1例)、新加坡(1例)、泰國(1例)。CH.1.1變異株屬於BA.2.75的分支,澳洲病毒學家哈尼將它命名為Orthrus,俗稱為「雙頭犬」。羅一鈞指出,目前對於CH.1.1的資料相當有限,去年11-12月CH.1.1在澳洲、紐西蘭曾引起流行,從當地資料看起來住院率、重症率等並沒有明顯的增加。而國內偵測到的CH.1.1確定病例,不論本土或境外移入個案都屬於輕症個案。羅一鈞表示,CH.1.1有免疫逃脫的情形,不過目前在國內並沒有引起流行、重症發生,僅有零星檢出,但指揮中心還是會持續監測、收集國際資料,觀察CH.1.1病毒株後續的威脅。
日韓疫情較嚴重 指揮中心呼籲:過年出國注意「4件事」
今年春節假期長達10天,不少民眾安排出國旅遊,桃園機場統計19日出入境6.3萬人,預估今天也會達到6.2萬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提醒,近期日本、韓國疫情較嚴重,國人如前往當地旅遊,應注意戴口罩、勤洗手等防疫措施。今年是小年夜,桃園機場預估出入境人數達6.2萬。羅一鈞提醒,春節期間出國旅遊,如前往新冠疫情較嚴重的地區,如日本、韓國,需更加注意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前往人潮擁擠的地方,如有相關症狀盡速就醫或快篩;如前往XBB、BQ.1等新興變異株盛行地區,回國後多留意自身健康狀況,並依規定使用快篩。另外,指揮中心公布最新金馬春節交通專案(小三通)入境旅客採檢情形,1月18日共採檢130件,僅1件陽性,陽性率0.8%;大陸直航來台旅客採檢情形,1月18日共採檢2255人,陽性率5.2%。羅一鈞指出,就台灣單方面資料來看,大陸入境採檢陽性率持續下降,對岸疫情高峰已過;而金馬專案入境陽性率較低,可反映出福建一帶的疫情,比其他省分下降速度更快一點。大陸入境旅客採檢措施預計至1月31日止。羅一鈞強調,大陸入境採檢的監測重點在於「是否有新興變異株出現」,春節連假期間,指揮中心仍會固定於每周一公布上周本土及境外基因定序結果(包括大陸及其他國家),以了解國內外變異株流行情形。
春節疫情緩解仍不能鬆懈! 陳秀熙曝下一波高峰時間
近期國內疫情雖持續下降,但隨著國際間新興變異株BQ.1、XBB.1.5崛起,導致今年春節期間的防疫工作仍無法鬆懈。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今天指出,依據他國經驗綜合分析,台灣在春節期間疫情將跌至谷底,但3月初將迎來下一波疫情高峰,呼籲政府積極向高風險族群注射雙價疫苗。陳秀熙表示,從近期的國際疫情報告可看出,無論是BQ.1、XBB.1.5都在世界各地帶來新一波的重症以及死亡數,與台灣鄰近的日本攀上一年來新高;南韓雖然死亡數控制得宜,但重症個案數也來到半年來的新高點。回到台灣,近期國內疫情雖持續下探,但陳秀熙觀察到中症個案數已連續三周上升,其中以65歲以上族群成長幅度最高,其次是50至64歲族群,此外,死亡數我國也是連三周攀升,同樣是65歲以上族群成長最多,顯見是春節防疫最應該注意的族群。對於我國下一波疫情預測,陳秀熙以與台灣疫情曲線相近的法國推估,認為農曆年間台灣疫情將跌至低點,但隨後會開始攀升,至3月初達高峰,屆時恐重返單日3萬例大關,但後續疫情會如何發展?則要看新興變異株BQ.1、XBB在國內的發展情形。陳秀熙也說,從數字上可看出,目前國內專責病房開設與醫療分配得宜,但近期仍會迎來一波中重症及死亡高峰,直到2月底前都無法鬆懈,呼籲政府加速針對65歲以上族群及12歲以下幼兒注射追加劑,國人在農曆年間也要配合在人潮密集處維持好社交距離,並配戴口罩,才能安心過一個好年。最後,陳秀熙樂觀預估,如我國能安然度過農曆年,接下來可開始思考進一步鬆綁口罩政策以及新冠降級等事宜,但仍應緊盯BQ.1、XBB等新興變異株的在台發展。
第3波高峰已結束!疫情將轉為「雙主流病毒」 王必勝:口罩年後有望再鬆綁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15,632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5,409例本土個案及223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0例死亡,確診數比上星期一下降約9%。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2023年第二週確診數較第一週減少15.7%,目前看起來第三波疫情已經過了高峰。而王必勝也鬆口,若疫情穩定,口罩第二階段鬆綁預計春節過後實施。本土+15,409 1青少年打3劑確診還MIS-C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5,409例本土病例,為7,318例男性、8,076例女性、15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新增40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1例男性、19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指揮中心公布,自1月12日到16日,新增7例MIS-C個案,2例為青少年、5例為兒童,目前有6例病況好轉出院,1例仍在加護病房持續治療中。其中較特別的是1位14歲青少年個案,本身沒有慢性病史,接種過3劑疫苗,在11月10日曾確診COVID-19,1月4日開始出現頭暈、頭痛、喉嚨痛等症狀,隔天又出現胸悶、胸痛、呼吸不順症狀,前往急診檢查診斷為MIS-C、心肌炎、心包膜炎,在1月6日收住加護病房治療,經過治療之後病況好轉,1月13日已順利出院。境外+223例 春節預計「雙主流病毒」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223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63例男性、6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入境日期介於去年12月16日至今年1月15日。指揮中心也公布上週境外移入及本土Omicron變異株監測結果,新增221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分別為69例本土個案(31例BA.5、28例BA.2.75、4例BQ.1、3例BF.7、2例XBB、1例BA.2)及152例境外移入(82例BA.5、48例BF.7、9例BA.2.75、8例BQ.1、4例XBB、1例BA.2)。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不管是本土還是境外,BA.5的主流優勢都慢慢被BA.2.75趕上,目前兩種病毒株都算是台灣主流病毒株,預期在春節連假期間仍然會是「雙主流病毒」的情況。民眾較關心的BQ.1、XBB在本土佔比都沒有超過10%,而XBB.1.5不論是境外或本土也尚未有第一例檢出,羅一鈞指出,目前國內擔心的還是BA.5、BA.2.75,不過目前這兩種主流病毒株免疫逃脫的優勢,不如其他新興變異株高,所以目前這兩種主流病毒株對疫情影響還是有限,後續指揮中心會持續監測。第三波高峰已過 口罩第二段鬆綁?根據指揮中心資料顯示,2023年第二週確診數是15萬1838,跟第一週18萬0134相比,減少了15.7%。指揮官王必勝指出,下降幅度蠻大的,目前看起來第三波疫情已經過了高峰,正逐漸往下降,但確診數目前每日還是有1萬到2萬人,所以民眾還是不能掉以輕心。目前國內疫情再次呈現下降趨勢,民眾相當關心什麼時候口罩令可以進行第二階段鬆綁?王必勝回應,關於第二階段口罩開放措施,指揮中心都有在積極討論,如果春節後台灣、國際疫情都穩定的話,就有可能會在春節後公布第二階段口罩令的鬆綁措施。
新冠變異株BQ.1和XBB免疫逃脫強? 醫:打4劑舊疫苗、確診過都擋不住
雖然世界多國已經針對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解封,但包括台灣在內,新一波的疫情在冬天又開始蠢動,哈佛大學公衛學院流行病學研究所博士李建璋透過社群分析,新冠變異株BQ.1和XBB這兩隻大魔王,對於就算有打過4劑舊疫苗,或是過去曾感染過Omicron的人,都難以避免,依舊有很高的重複感染機會。李建璋昨在臉書發文提到,觀察新冠病毒特性,他認為這應該是人類史上演化最快的病毒,回顧新冠病毒的演化,從早期的Alpha、Beta、Delta病毒株,到2年內很多人得的Omicron,接著衍生出了 BA.1、BA.2、BA.4、BA.5,跟近期討論度很高的BQ.1和XBB系列的變異株,都可以看出這款病毒的突變性。而分析現在常見的變異病毒株,李建璋認為,第一大魔王首推XBB,第二名是BQ.1。他觀察,即使打了非次世代第四劑,或是曾經得過Omicron BA.4 或BA.5, 血液中對XBB病毒中和抗體的效價幾乎是零,等於對免疫系統而言,幾乎是陌生人。而同樣的對於BQ.1,上述人群的中和抗體的效價也只有在10到50之間,一般抗體濃度需要高於500這才有比較好的保護力。李建璋並指出,無論BQ.1或XBB病毒,他觀察其傳播能力,跟BA.5比起來,算是有過之而不及,但還好的是,目前沒有特別高比例的重症,算是Omicron家族表現較溫和的。針對台灣可能再掀一波疫情,李建璋指出,既然BQ.1和XBB的流行已經勢不可擋,無論打了傳統的第四劑或是曾經得過Omicron,都有重複感染的可能。而現在台灣第三波疫情趨勢已經確定,提醒老人或高風險族群,應該把握時間趕快去打次世代疫苗;最後,如果有症狀,早期就要就醫,符合條件,鼓勵大家要服用抗病毒藥物。他也呼籲,「病毒72變,逃不出防疫三寶手掌心,只要善用口罩、疫苗、快篩,大家還是可以平安過年。」
台商春節返台潮將來臨 專家:陽性機率高家人要保護自己
若以高陽性率、低陽性率推估,入境後產生的中症、重症將分別介於38~75、22~44人之間,佔加護病房(ICU)量能0.4~0.8%。(圖/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再過不久就是新春佳節,不少台商都趁著這段時間返鄉。公衛學者預估,春節期間將有3萬名台商自大陸入境,若以高陽性率、低陽性率推估,入境後產生的中症、重症將分別介於38~75、22~44人之間,佔加護病房(ICU)量能0.4~0.8%。不過專家提醒台商的家人要保護好自己,應把握返台前1~2周黃金周,接種疫苗,提升保護力。公衛學者林庭瑀指出,新春期間,預計將有3萬名台商入境台灣。研究團隊以2種情境進行模擬,依義大利對大陸入境者檢出5成的陽性率來看,3萬名台商中將出現75例中症、44例重症個案,佔ICU量能0.8%;依台灣元旦檢出的25%陽性率推估,則會產生38例中症、22例重症,佔ICU量能0.4%。國內現行ICU照護量能約為每10萬分之31,即7300床,新冠肺炎所需的量能佔9%。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依前述結果推論,台商春節返台團圓,對於台灣醫療量能產生衝擊不大,但家人則要更保護好自己。根據指揮中心現行規範,大陸4點直航入境者,須實施落地唾液PCR採檢,陽性者必須接受5+n,陰性則接受0+7自主防疫政策。而自港澳轉機者,6日起須檢附2日內PCR檢驗報告,或1日內快篩報告。為順利促成台商返台團聚,緩解在台親友對潛在健康風險疑慮,陳秀熙建議在台家人、密切接觸者把握新年返台1~2周前黃金周,施打疫苗提升保護力。已感染或接種疫苗3個月以上者,也應接種雙價疫苗,為新春聚會做足準備。對於規劃出國旅遊者,陳秀熙提醒,目前流行主要株為BA.5(過去遍佈全球,現以大陸最嚴重)、BF.7(大陸)、BQ.1(歐洲及美國)、XBB(東南亞)、XBB.1.5(美國)、BA.2.75(大洋洲),建議把握出國1~2周前施打疫苗,提升免疫保護力。
新冠+流感夾擊 專家:疫情高峰恐提早報到
國內已進入第三波Omicron疫情,昨天新增2萬5674例新冠肺炎本土個案,較上周同期增加4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預估新冠疫情高峰將落在農曆春節前後,但專家認為,目前已經確定1月會有新一波疫情向上,由於新興變異株潛伏期更短,隨著國人陸續於春節前返台,疫情高峰恐提早報到。新冠疫情自2019年12月31日首度現蹤,如今已邁入第4個年頭,國內累計884萬7360例確診,1萬5253例染疫死亡。昨新增本土病例數仍高居不下,其中新增93例中重症個案,另新增81例境外移入個案、38人染疫死亡。台大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分析,目前已經確定1月會有新一波疫情向上,但會不會很快降下來,就要看新變異株的發展;近期大陸各地就有超過2種新變異株正在流行,如未來大量進入台灣,就可能影響國內疫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指出,多數旅外國人會趕在1月15日前返台,即使確診隔離5天,仍可趕上農曆春節與親友相聚;而最近崛起的BQ.1、BF.7、XBB等新變異株潛伏期較短,平均2天就發病,因此預估疫情高峰將提早發生,可能落在過年期間。另外,近期國內流感疫情也蠢蠢欲動。疾管署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國內最近兩周新增5例流感重症個案,全台累計達19例,目前流感疫情穩定、沒有明顯上升跡象,但農曆春節期間出入境頻繁,「過年後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有待觀察流感疫情變化。台灣邊境解封後首度迎接農曆春節,連帶拉抬流感疫苗打氣,疾病管制署採購640萬劑公費流感疫苗,目前已接種632.5萬劑,全台僅剩7萬多劑。莊人祥推測,可能因為邊境開放、民眾有出國規畫,或是預期流感疫情會增加,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情形較往年踴躍。新冠和流感疫情夾擊,黃高彬提醒,冬季病毒流行周期約8周,國內流感個案雖然從去年12月開始現蹤,但標準流行期高峰預計落在隔年1月中到3月中,因此直到今年3月中前都不可輕忽流感疫情。黃高彬分析,由於流感疫苗接種情況不錯,預計今年不會發生流感大流行,應不至於嚴重影響新冠疫情,但新冠病毒威脅還是存在,尤其高風險族群感染後發生嚴重併發症機率高,仍須留意新冠肺炎及流感形成雙重威脅。
中疾控解開變異毒株「地獄犬」秘密 9省檢驗:尚未廣泛流行
近日大陸網路流傳,有代號「地獄犬」的新冠變異毒株bq.1.1宣稱具備高傳染性和致死率在日本「殺瘋了」?對此中國疾控中心13日說明,實際上bq.1是Omicron變異毒株ba.5在人群傳播過程中產生的第六代亞分支。bq.1.1則是bq.1的第一代亞分支,強調這些進化分支的致病力明顯減弱,致重症和死亡比例明顯低於早期流行的毒株和變異株。而bq.1變異株在2022年6月在奈及利亞感染者中發現,9月開始bq.1及其衍生的子代亞分支在歐美國家流行,占比逐月升高,10月中旬在日本和新加坡等亞洲國家逐漸開始流行。中疾控方面表示,目前大陸也已在9個省份的本土病例中檢出bq.1及其亞分支49例,但尚未廣泛流行,所致病例數較少,也未觀察到感染bq.1後臨床嚴重程度較其它變異株增加。現階段流行的毒株仍以ba.5的亞分支ba.5.2和bf.7為主。
今日新增74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 本土48例這裡最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日公布國內新增74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分別為48例本土個案(41例BA.5、2例BA.2.75、1例XBB、2例BQ.1、2例BA.2)及26例境外移入(9例BA.2.75、8例BA.5、3例XBB、1例BF.7、5例BQ.1)。截至目前國內今(2022)年累計檢出之Omicron亞型變異株境外移入確定病例:XBB為19例、BF.7為5例、BQ.1為17例、BA.5為1,259例、BA.4為104例、BA.2.75為92例、BA.2為1,028例;另累計本土確定病例XBB為2例、BF.7為1例、BQ.1為5例、BA.5為1,432例、BA.4為5例、BA.2.75為7例、BA.2為2,534例。指揮中心指出,新增41例BA.5本土個案,占上週所有已定序之48例約85.4%,為14名男性、27名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以上,分布為北部22例、中部6例、南部11例、東部2例,確診日介於今年9月13日至12月2日。指揮中心表示,針對國內境外移入之26例BA.5、BA.2.75、XBB、BF.7及BQ.1個案,為15例男性、11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7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年11月20日至12月3日。其中檢出8例BA.5個案分別自日本及泰國(各3例),美國及德國(各1例)移入;9例BA2.75個案分別自越南(4例),日本(2例),柬埔寨、美國及韓國(各1例)移入;3例XBB個案分別自土耳其、日本及越南(各1例)移入; 1例BF.7個案自日本移入;5例BQ.1個案分別自美國(3例)、日本及法國(各1例)移入。指揮中心說明,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年12月7日資料指出,目前BA.5變異株佔比約為70.1%,仍為全球主流株且持續變異;其衍生株BQ.1變異株傳播快速,受影響國家數及病例數持續增加,全球佔比升至36.2%且衍生出超過30種次分支變異株,於美國及歐洲部分國家佔比已逾5成,且仍持續上升;BA.2變異株衍生之BA.2.75及XBB等變異株佔比持續緩增加,佔比分別約7.8%及5.0%,另BA.4.6變異株佔比近期持續下降,已降至約1.7%,需持續密切監測國際間之病毒株演變與流行。相較於其他Omicron主要流行株,BQ.1變異株疾病嚴重度未增加,BQ.1的新突變可能具有免疫逃脫優勢,因此可能有較高的重複感染機率。現有疫苗(包含原始株與次世代疫苗)對BQ.1感染的保護效果可能減少,但對於重症的保護效果應無重大影響。指揮中心強調,依現有研究顯示,接種次世代疫苗追加劑對BA.5等變異株仍具保護力,並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民眾仍須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等個人防疫措施,並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得保護力。指揮中心將持續境外及本土個案變異株型別檢驗及定序比例,並著重於COVID-19兒童腦炎等重症及重複感染個案呼吸道樣本基因定序作業。
Omicron亞變種BQ.1「傳染力更強」 巴西確診病例創近3個月新高
近期由於Omicron亞變種BQ.1的肆虐,再加上一些外部因素,讓巴西當地的確診人數持續攀升,目前巴西平均確診人數達到2.2萬人之多,創下8月以來疫情降溫後的新高。綜合外媒報導指出,巴西全國衛生廳長委員會(Conass)日前表示,目前巴西當地每日平均確診人數達到2.2萬人,這個數字是自8月當地疫情降溫以來的新高。而根據克魯茲基金會(Fiocruz)調查指出,11月初巴西各州的確診人數都有明顯的增加。報導中指出,Omicron變異株成為今年巴西疫情的主要病毒株,先是有亞變種BA.2在4月、5月造成疫情高峰,後來在6月時又遇到亞變種BA.5肆虐。而目前當地的疫情是由亞變種BA.5的亞型變異株BQ.1、BA.5.3.1和BA.5.2.1所引起,其中又以BQ.1的病例暴增速度最快。聖保羅大學研究員李威(José Eduardo Levi)表示,BQ.1在關鍵抗原位點鐘有攜帶額外的刺突突變,這會讓BQ.1增加病毒的傳播性與傳染力。聖保羅艾米利歐李巴斯感染研究所(Instituto Emilio Ribas)感染管制專家李契曼(Rosana Richtmann)也表示,Omicron與其相關亞型變異株都具備有高效的基因改變、複製能力,這可以形成基因不同的病毒,增加從人體免疫系統逃脫的可能。李契曼也表示,這波的疫情爆發也跟其他因素有相關,像是巴西放寬防疫政策,同時還有大規模的選舉活動,再加上疫苗追加劑的接種率十分的低,這些因素都導致巴西當地再次爆發疫情。
今日新增102例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 80本土病例為BA.5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公布國內新增102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分別為81例本土個案(80例BA.5、1例BA.2)及21例境外移入(10例BA.5、9例BA.2.75、1例XBB、1例BQ.1)。截至目前國內今(2022)年累計檢出之Omicron亞型變異株境外移入確定病例:XBB為10例、BF.7為4例、BQ.1為7例、BA.5為1,236例、BA.4為104例、BA.2.75為77例、BA.2為1,028例;另累計本土確定病例XBB為1例、BF.7為1例、BQ.1為2例、BA.5為1,265例、BA.4為5例、BA.2為2,529例,尚無BA.2.75本土確定病例。(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指出,新增80例BA.5本土個案,占上週所有已定序之81例約98.8%,為41名男性、39名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分布為北部40例、中部8例、南部31例、東部1例,確診日介於今年10月10日至11月10日。指揮中心表示,針對國內境外移入之21例BA.5、BA.2.75、XBB、BQ.1個案,為10例男性、1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5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年9月19日至11月9日。其中檢出10例BA.5分別自日本(3例),美國(2例),中國、以色列、南韓、泰國(各1例),另1例調查中;9例BA2.75個案分別自印尼(3例),日本、泰國(各2例),馬來西亞(1例),另1例調查中;1例XBB個案自印尼移入;1例BQ.1個案自加拿大移入。(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說明,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年11月16日資料指出,全球已發現超過390種Omicron次分支變異株,目前BA.5變異株占比約為73.2%,仍為全球主流株且持續變異,由其衍生之BQ.1變異株傳播快速,受影響國家數及病例數持續增加,占比升至16.2%;BA.2變異株衍生之BA.2.75及XBB等變異株占比持續增加,占比分別約5.4%及2.0%,需持續密切監測國際間之病毒株演變與流行。此外,WHO於今年10月27日表示,相較於其他Omicron主要流行株,BQ.1的疾病嚴重度未增加,但BQ.1的新突變可能具有免疫逃脫優勢,因此可能有較高的重複感染機率。現有疫苗(包含原始株與次世代疫苗)對BQ.1感染的保護效果可能減少,但對於重症的保護效果應無重大影響。指揮中心強調,依現有研究顯示,接種次世代疫苗追加劑對BA.5等變異株仍具保護力,並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民眾仍須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等個人防疫措施,並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得保護力。指揮中心將持續境外及本土個案變異株型別檢驗及定序比例,並著重於COVID-19兒童腦炎等重症及重複感染個案呼吸道樣本基因定序作業。
今日新增114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 未滿5歲女童染BQ.1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公布國內新增114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分別為97例本土個案(1例BQ.1、94例BA.5、2例BA.2)及17例境外移入(1例XBB、15例BA.5、1例BA.2.75)。截至目前國內今(2022)年累計檢出之Omicron亞型變異株境外移入確定病例:XBB為7例、BF.7為4例、BQ.1為6例、BA.5為1,215例、BA.4為104例、BA.2.75為63例、BA.2為1,028例;另累計本土確定病例XBB為1例、BF.7為1例、BQ.1為1例、BA.5為1,107例、BA.4為5例、BA.2為2,527例,尚無BA.2.75本土確定病例。(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例BQ.1本土個案,為未滿5歲女童,於今年10月25日確診。另新增94例BA.5本土個案,占上週所有已定序之97例約96.9%,為42名男性、52名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分布為北部48例、中部11例、南部32例、東部3例,確診日介於今年9月15日至10月28日。指揮中心表示,針對國內境外移入之17例BA.5、XBB、BA.2.75個案,為13例男性、4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8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年10月13日至10月30日。其中檢出15例BA.5分別自日本(3例),香港、泰國(各2例),土耳其、印尼、美國、新加坡、義大利、韓國(各1例)移入,另2例調查中;1例XBB個案自印尼移入;1例BA.2.75個案自泰國移入。(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說明,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年11月2日資料指出,全球已發現超過390種Omicron次分支變異株,目前BA.5變異株佔比約為74.9%,仍為全球主流株且持續變異,由其演化之新型變異株BQ.1及其子代變異株傳播快速,受影響國家數及病例數持續增加,已於至少65個國家檢出,佔比約9.0%;BA.4.6變異株及其子代已於至少87個國家檢出,佔比約4.1%;BA.2.75變異株及其子代已於至少63個國家檢出,佔比約3.7%;另XBB變異株及其子代已於至少35個國家檢出,佔比約1.5%,需持續密切監測國際間之病毒株演變與流行。此外, WHO於今年10月27日表示,相較於其他Omicron主要流行株,BQ.1的疾病嚴重度未增加,但BQ.1的新突變可能具有免疫逃脫優勢,因此可能有較高的重複感染機率。現有疫苗(包含原始株與次世代疫苗)對BQ.1感染的保護效果可能減少,但對於重症的保護效果應無重大影響。指揮中心強調,依現有研究顯示,接種次世代疫苗追加劑對BA.5等變異株仍具保護力,並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民眾仍須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等個人防疫措施,並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得保護力。指揮中心將持續境外及本土個案變異株型別檢驗及定序比例,並著重於COVID-19兒童腦炎等重症及重複感染個案呼吸道樣本基因定序作業。
今日新增165例變異株確定病例 又見BF.7、XBB本土病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1)日公布國內新增165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分別為139例本土個案(134例BA.5、1例BF.7、1例XBB、3例BA.2)及26例境外移入(14例BA.5、5例XBB、1例BQ.1/BQ.1.1、5例BA.2.75、1例BA.2)。截至目前國內今(2022)年累計檢出之Omicron亞型變異株境外移入確定病例:BA.5為1,200例、XBB為6例、BF.7為4例、BQ.1/BQ.1.1為6例、BA.4為104例、BA.2.75為62例、BA.2為1028例;另累計本土確定病例BA.5為1,013例、XBB為1例、BF.7為1例、BA.4為5例、BA.2為2,525例,尚無BA.2.75、BQ.1.1/BQ.1.1本土確定病例。(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例BF.7及1例XBB本土個案,分別為60多歲女性及40多歲男性。另新增134例BA.5本土個案,占上週所有已定序之139例約96.4%,為53名男性、81名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分布為北部80例、中部18例、南部30例、東部6例,確診日介於今年9月9日至10月21日。指揮中心表示,針對國內境外移入之25例BA.5、BQ.1/BQ.1.1、XBB、BA.2.75個案,為11例男性、14例女性,年齡介於10歲至8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年10月6日至10月22日。其中檢出14例BA.5分別自德國(3例),新加坡(2例),土耳其、中國、日本、加拿大、英國、泰國、義大利、葡萄牙及澳大利亞(各1例)移入;5例XBB個案分別自新加坡(2例),印尼、印度及泰國(各1例)移入;1例BQ.1/BQ.1.1個案自加拿大移入;5例BA.2.75個案分別自泰國及越南(各2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例)移入。(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說明,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年10月26日資料指出,全球已發現超過390種Omicron次分支變異株,目前BA.5變異株占比約為77.1%,仍為全球主流株且持續變異,由其演化之新型變異株BQ.1及其子代變異株傳播快速,受影響國家數及病例數持續增加,已於至少65個國家檢出,占比約6.0%;BA.4.6變異株及其子代已於至少87個國家檢出,占比約4.4%;BA.2.75變異株及其子代已於至少63個國家檢出,占比約為3.2%;另XBB變異株及其子代已於至少35個國家檢出,占比約1.3%,需密切監測國際間之病毒株演變與流行。另 WHO於今年10月27日表示,根據新加坡、印度等國資料,相較於其他Omicron主要流行株,XBB變異株未增加疾病嚴重度。XBB有較高重複感染機率,但主要發生於流行Omicron前(如Alpha或Delta)之感染者,尚無證據顯示XBB對於近期感染Omicron有免疫逃脫。指揮中心強調,依現有研究顯示,接種次世代疫苗追加劑對BA.5等變異株仍具保護力,並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民眾仍須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等個人防疫措施,並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得保護力。指揮中心將持續境外及本土個案變異株型別檢驗及定序比例,並著重於COVID-19兒童腦炎等重症及重複感染個案呼吸道樣本基因定序作業。
入冬後新冠疫情恐升溫? 美研究:將比2021年冬季樂觀許多
雖然公衛界一再示警今年入冬後將迎來新一波的新冠疫情高峰,但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最新研究卻指出,全球單日平均確診人數雖然受到北半球冬季的影響,會從目前的1670萬例逐漸攀升到2023年2月的1870萬例,但這樣的感染人數仍遠低於前一年冬季由Omicron大流行帶來的每日8000萬例高峰,且死亡率也不高,因此無須過於擔憂。據《路透社》的報導,華盛頓大學衛生計量與評估研究所(IHME)的最新研究指出,由於北半球進入冬季,預計到2023年2月,全球單日平均確診數大概會從目前的1670萬微幅上升至1870萬,但這個數字仍遠低於2022年1月的8000萬例。另外IHME認為,確診數的增加並不會導致死亡人數激增。該報告預測2023年2月1日全球每日平均死亡人數為2748人,雖高於目前的1660人,但與2022年1月每日的1100萬死亡數相比,顯然驟減許多。IHME估計,由於學生返校群聚與天氣寒冷室內聚集且通風不良等原因,美國每天的確診人數將會增加1/3,達到100萬例以上。該報告還指出,德國的疫情已經到達高峰,預計到2023年2月確診數就會下降超過1/3,至19萬例左右。IHME也表明,德國最新的疫情高峰可能是由Omicron的亞型變異株BQ.1或BQ.1.1造成的,而此類變異株也可能在未來幾週蔓延到歐洲其他地區。不過德國近日的新冠住院人數急速飆升,為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的最高水平,仍然值得憂慮。IHME還補充,目前正在加劇新加坡染疫住院人數的新Omicron亞型變異株XBB具有更強的傳染性,但致死率較低。尤其曾經感染過BA.5的患者可能對該變異株免疫,因此XBB的影響預料將有所減弱。
本土疫情有下坡跡象 新型變異株蠢蠢欲動不容輕忽
本土疫情有下坡跡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新增2萬6357個本土病例,與上周一相比減少2千多例,減幅約8.6%,正式脫離高原期,指揮中心昨天更睽違896天,拆下記者會場上的防疫隔板,象徵疫情趨緩,不過國際新型變異株蠢蠢欲動,上周邊境仍檢出3例BQ.1、BQ.1.1新型變種病毒。昨2萬6336例本土病例、2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病例中新增62例死亡。邊境部分,上周攔截到3例BQ.1、BQ.1.1的新型變異株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其中有1例來自美國、2例分別來自德國與英國。上周國內本土變異株仍以BA.5為最大宗占92%,BA.2僅8%。歐盟評估,目前BQ家族雖然定序占比僅1至2成,但11月中旬到明年中,可能成為歐洲主要流行株,且明年初可能占80%以上。除了BQ家族外,亞洲地區相當關注XBB變異株的發展,該變異株已在新加坡成為主流變異株,且印度、孟加拉、尼泊爾等國都有檢出。哪一株會變成台灣主流株?羅一鈞表示,目前剛脫離高原期,民眾免疫力還在,須等此波疫情降溫,最快2至3個月才能看出趨勢。指揮中心也公布國內新增3例接種新冠疫苗後死亡通報,其中2例接種莫德納BA.1雙價次世代疫苗,皆為60多歲男性、長期臥床,10月18日接種莫德納次世代疫苗作為第5劑,一人於19日出現呼吸喘、發燒、脈搏加速、血壓高,送急診後當日死亡,另一人於20日出現呼吸費力、脈搏加速、低血壓,送醫後當日死亡。莫德納BA.1次世代疫苗累計接種113.1萬劑,累計6例接種後死亡通報。另一例Novavax疫苗接種後死亡通報為93歲女性,有高血壓、糖尿病、缺血性心臟病等慢性病史。國內Novavax疫苗累計接種44.7萬劑,累計3例接種Novavax疫苗後死亡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