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xit
」從國際現象看台灣!法藍瓷創辦人新書發表 60觀點跨出島嶼思維
法藍瓷創辦人陳立恆繼《玩美法藍瓷》、《淬煉》後,第三本著作《跨越》全新登場,新書發表會找來前副總統蕭萬長、前行政院長張善政等名人站台,現場冠蓋雲集,而新書《跨越》更是集作者多領域的觀察見解,希望激發讀者走出島嶼格局,創造更開闊的世界觀。善科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張善政推薦新書。在10月27日新書發表會上,現場多位產官學貴賓前來共襄盛舉,包括前副總統蕭萬長、行政院前政務委員黃光男、中華民國三三企業交流會顧問林蒼生、財團法人智榮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善科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張善政、交大經營管理研究所榮譽教授毛治國、德國經濟辦事處長林百科(Axel Limberg)一同為《跨越》新書發表揭開序曲。交大經營管理研究所榮譽教授毛治國也獲邀致詞。《跨越》一書從關鍵之國際事件、社會文化現象,甚至日常線索縱向切入,橫向輔以陳立恆豐厚之人文、科學、藝術素養,與數十年來的全球貿易經驗,交織成60篇極具觀點啟發性的文章,帶領讀者突破表象、閱讀時代。從英脫歐公投(Brexit)、伊斯蘭世界極端崛起、每年世界經濟論壇(WEF)的趨勢、新加坡的舉國勵精圖治、以色列人對創新的渴望、馬來西亞「娘惹」族群的特殊存在等等重大國際事件,陳立恆以精練文字,引領讀者從不同觀點,看到台灣在全球競合情境下的借鏡意義。或透過對產業趨勢的觀察,從人文思維出發,跨越當代科技與藝術文化的邊際,勾勒出創新產業的未來面貌。法藍瓷創辦人陳立恆以人文、科學、藝術素養,與數十年來的全球貿易經驗,交織成60篇極具觀點啟發性的文章。陳立恆期待藉由此書,讓更多人願意以跨越島嶼格局的思考,實踐「為善與眾行之,為巧與眾能之」的世界公民氣度,迎接一個以人為本、利益共好的未來。事實上,陳立恆不僅書寫「跨越」,更是力行「跨越」。從音樂人、投入禮品事業,到創立「法藍瓷」品牌,陳立恆將人文、藝術、科技等元素結合,更以3D列印技術帶給世界全新的瓷藝視野,開啟21世紀的新瓷器時代,一路走來的經驗,讓新書內容更具可看性。
高興太早了!英脫歐協議最重要的還沒談 金融服務業前途茫茫
英國和歐盟趕在耶誕夜前,敲定最棘手的脫歐後貿易協議。不過,協議中卻沒有包括占英國經濟80%的服務業,尤其是傲視歐洲的金融服務業。另外,英國與愛爾蘭邊界議題也未定案。上述項目仍有待英歐持續協商,甚至可能得耗上數年才能完全搞定。 據《華爾街日報》,金融服務業是英國最大的出口項目之一,去年的出口額高達790億英鎊,也是順差最大的產業。40年來,倫敦堪稱歐盟的貿易、投資與貸款重鎮,也是歐洲的金融中心。對那些以英國為根據地的銀行、保險業者與資產經理人,未來進入歐盟市場的管道恐將受到壓縮,營運規模和影響力都無法預測。此前各方希望貿易協議能為英國金融業進入歐盟鋪平道路,但歐盟只授予明年元旦起兩項金融活動的金融市場准入權,且暗示這件事不急。由於歐盟正尋求減少對英國金融服務業的依賴,倫敦未取得任何特別待遇,導致其條件與競爭對手紐約並無不同。儘管敲定協議避免硬脫歐,但英歐間的貨物貿易將面臨更多規範,得花更多時間因應官方機構的繁文縟節,甚至是更高的成本開銷。各大港口勢必上演混亂和延宕,從食品安全與出口法規,到產品認證等,都將自此改變。 另一方面,英歐協議支持北愛爾和平,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曾警告英國首相強森,必須遵守1998年的《受難日協議》。該協議是北愛和平進程最重要的協議之一,由英國和愛爾蘭政府簽訂,並且經北愛與愛爾蘭雙方全民公投通過。儘管身為歐盟成員國的愛爾蘭表示,英歐協議大體上如其所願,保證了該國的利益,但路透社指出,仍有大半細節需要解決。
未如期脫歐 強生表達深感遺憾 批川普看法錯誤
英國脫歐期限延到明年1月底,對於無法實現10月31日前脫歐承諾的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周日表示「深感遺憾」,他認為國會應該為此負責。英國首相強生遺憾未能如期實現脫歐承諾。(圖/達志/路透社)英國首相強生在周日(11月3日)接受英國天空新聞網(Sky News)訪問,將所有的錯歸咎於國會阻撓,「國會原本說這是一份好的協議,後來又拒絕實現。」實際上,強生版的脫歐協議連美國總統川普也有意見,表示一旦實施,美國無法跟英國達成貿易協議,強生回應認為川普的看法「明顯是錯的。」英國國會將在12月12日展開下議院提前選舉投票,將是英國近一世紀來首次在12月舉行大選。強生寄望提前大選讓保守黨贏回多數席次,以通過強生版的脫歐協議,讓英國儘速脫離歐盟,「脫歐黨」(Brexit Party)黨魁法拉吉表態不會參加12月選舉,而是專注在反對強生版本脫歐協議。
史上最大金融災難? 香港人發起816銀行大擠兌
香港反送中自上週末後越演越烈,目前已引發兩次機場抗爭,香港作家阿樹公開呼籲,香港人在16日發起「金融抗爭」,擠兌中資銀行。呼籲參與反送中抗議的200萬民眾到香港銀行提取出美元。對此,知名對沖基金海曼資本管理( Hayman Capital Management )創辦人凱爾‧巴斯( Kyle Bass )就曾表示,只需4%到5%的香港人擠兌銀行,即可摧毀香港金融體系。中共對此十分害怕。根據香港金融局7月底公布的數據顯示,外匯存底是4485億美元。不過,知名對沖基金海曼資本管理(Hayman Capital Management)創辦人凱爾‧巴斯(Kyle Bass)今年5月曾表示,香港的外匯儲備其實「匱乏得可憐」,僅有約570億元可動用。有「做空之王」之稱的對沖基金經理Kyle Bass。(圖/翻攝網路)而當香港進入「金融反制」階段,發起816「銀行大擠兌」活動,根據計算,若每人到銀行提領25000美元,曾經上街的200萬港人假如都去提錢的話,香港的外匯存底將大減500億美元,很有可能摧毀香港的金融體系。凱爾‧巴斯(Kyle Bass)曾表示,香港的銀行體系是世界上槓桿率最高的地區之一,佔GDP近900%。香港只要有4%到5%的人到銀行擠兌,就能讓香港金融體系崩潰。巴斯還說,香港是「史上最大的金融定時炸彈之一」,而這場「反送中」政治危機正是發生在這個「定時炸彈」之上,會加重香港的財政困境。Kyle Bass曾在推特發表香港若發起金融抗爭,將嚴重摧毀香港經濟體系。(圖/翻攝Kyle Bass推特)事實上,香港作為金融重鎮,人民使用金融手段抗議已非首次,過去已有過7次大擠兌事件。其中與本次最相似的,就是64天安門事件後,港人自發擠兌中資銀行。顯示港人在64後對中國政府即失去信心。如今,巴斯指出,一旦《逃犯條例》通過,影響力比英國脫歐還大,「基本上是港版 Brexit(英國脫歐)。」港人對於香港的司法獨立性失去信心,將會造成資金大規模出逃,屆時將影響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